高一必修一化学《物质的量》1教案 人教版

时间:2019-05-15 06:3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必修一化学《物质的量》1教案 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必修一化学《物质的量》1教案 人教版》。

第一篇:高一必修一化学《物质的量》1教案 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物质的量浓度》一节是《物质的量》一章的第三节,第一节《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把物质的量与气体相联系引出节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就是在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与溶液相联系导出的一个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本概念,它同样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新大纲》明确规定:《物质的量浓度》这一节要求学生达到C层次,即懂得“为什么”,也就是说,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进行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增强创新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已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这两个概念。2.能力方面:学生已能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

3.情感方面:普通中学的学生已具有“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所用”的意识,但就学习而言更加需要多种方法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新的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课时我构建了“激疑引思——质疑讨论——情境诱发——归谬点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概念的引入 提供材料,请同学找出其中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提问: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引出物质的量浓度。阅读材料,发现:共同点:总是离不开一定量的溶液及其中含有的溶质的量;不同点:用不同的单位表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二)概念的形成 1.提问: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物质的量的关系比质量关系哪个更简单?学生回答后进行点拨:物质的量关系不只在数值上简单,还更贴近反应的本质,因为物质之间是以微粒个数比来参加反应的。思考,得出答案:物质的量关系比质量关系在数值上简单。通过设立问题台阶,质疑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形成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回忆:初中课本P143配制100g5%NaCl溶液,为什么不是称95g的水而是量95mL的水? 结合生活常识得出:对液体量体积比称质量方便得多。

3.设疑:是否可建立一个把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联系起来的新的物理量?4.请学生参照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一种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数学表达式并指出其单位。5.教师补充说明,这种表示方法就是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数学表达式:cB = nB / V单位:mol/L或mol/m3

(三)概念的理解 1.三者的简单换算:已知其中两个量,设计不同练习:①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②求溶液的体积;③求溶质的物质的量。学生进行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学表达式中三者的简单换算。训练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并为下一课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打下基础。

2.准确认识概念:提问:把1molNaCl溶于1L的水中是否就得到1mol/L的NaCl溶液? 共同探讨,指出1L的水是溶剂的体积而不是溶液的体积。训练学生如何快速地进行正误判断的能力,使概念的认识更加准确。

3.溶液体积的分析:由溶质的质量分数中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让学生思考:溶液体积也是否如此?设计学生实验1。回答出不同结果。自己动手:把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通过观察,发现体积不等于200mL。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身临其境,探索得出结论。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4.溶液浓度的分析:由初中课本P143糖水的甜度可以说明其浓度,那么食盐水的咸度也是如此。于是我设计了学生实验2。尝1mol/LNaCl溶液的咸味,然后分成不同份再尝;最后把分成的不同份混合了来尝。发现其咸味都是一样的。接下来就把100mL1mol/L的NaCl溶液分成不同份,再混合还原,分别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及溶质的物质的量。通过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都是1mol/L,而溶质的物质的量随体积的多少而不同。

本节课以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设计问题,讨论形成概念,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的说明。

第二篇: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2.1 物质的量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摩尔的意义,了解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与

式量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摩尔质量的计算。2.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 进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初中知识衔接,使学生体会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重点】: 1.物质的量概念及单位;

【难点】 2.运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点燃 【引入】:问学生反应 C + O2 === CO2 所表达的意义? 一个碳原子 一个氧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微观粒子

(1)在实验室里,拿一个原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容易做到吗?一般用质量

反应是按比例: 12克 32克 44克--------宏观质量

(2)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微粒?

(3)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之间有什么联系?科学家统一确定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它将微粒与质量联系起来了。

【回顾】:物 理 量 单 位 符 号 定义 电流 安培(A)I 单位时间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学生阅读】:按照这几个方面,请看书本11~12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部分,归纳出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并展示。

【板书】: 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

2.定义:表示物质微粒集体的物理量。3.单位:摩尔(mol)简称“摩”

【练习】(小卷讨论 1)【提问】:物质的量是一定数目离子的集合体,多少数目的粒子才是一mol? 学生回答: 6.02×10 【板书】:

二、阿伏伽德罗常数(NA)1223

1、定义:12gC中所含的C原子数为1mol,约为6.02×10个。

2、单位:mol

3、公式:n= N/NA 【练习】 【提问】:是不是1mol任何粒子都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利?

取1mol氢气,1mol氧气,质量是否一样?

回答:粒子数一样;气体质量不同

【提问】:已知1mol氢气的质量是2g,5mol氢气有多少克?30g氢气是几摩尔? 回答:10g;15mol 【设问】:如果知道1mol物质的质量,就能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有多少mol,那么用谁来规定一摩尔物质的质量呢?摩尔质量 【板书】

三、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单位:g/mol

3、公式:n= m/M 【练习】 【课堂小结】:物质的量是连接宏观与围观的桥梁

第三篇:精品教案--人教必修1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案例

一、《课标》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象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生对抗日战争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但是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教学要在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历史地位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性思考。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回顾—讨论—探究—反思”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六、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什么?(日本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

1、侵华事变:

(由于高中生对抗战史的主要事实比较清楚,本目主要采取学生回顾的方式进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最惨无人道的野蛮侵略,同学们,你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抗日战争史,请你们回顾:日本帝国主义在三四十年代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事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在学生回答后,课件打出:《中华民国图》,在图中相应位置闪动出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变,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思考】:“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

(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课件打出“国策基准”的材料)。

(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脱经济危机。

(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和国共内战。

(过渡)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滔天罪行。

2、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出示相关图片如累累白骨、杀人比赛(向井和野田在进南京城前谁先杀100人,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突出遇难者300000人。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诵下列这首诗)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o”(零)吗?

不——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正面对屠刀,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0”(圈)吗?

不——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东条英机们 ,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凝视300000,——

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

多行不义必自毙,血债定要用血来偿还!

3、潘家峪惨案:现场一角等图片,死难者1200余人。

4、七三一细菌部队:出示活体实验、2003年中毒后李贵珍等相关图片。

27万——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日本学者认为,这是相当保守的数字,他们认为,死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的中国人多于日军于1937年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人数);

3000公斤——侵华日军“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每135克的纯细菌就可以使400平方公里之内的所有水源遭到污染,每年的生产量足以污染全中国的水源);

3000人——侵华日军“731”部队用活人作试验人数(仅日方承认的);

【讨论】同学们在看了这些图片之后一定深有感触,请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学生回答)。【学思之窗】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野兽?

(武士道精神、灭亡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抗战意识)。

我们经常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我要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中日两国是一衣带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战败投降,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以最野蛮、最残暴、最惨绝人寰、最没有人性的手段进行着大破坏、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神州在流血,中华在哭泣。偌大的中国乌云密布,哀鸿遍野。泱泱中华,面临亡种灭国的危机。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那个时代有血性的中国人,你该怎么做(学生回答)?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课件打出: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年7月8日)材料二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探究历史——不屈不挠地抗争

1、探究一: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新闻发布会:将班级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国共双方】请分别代表国共双方阐述自己对抗战的贡献。

材料一:

正面战场:从1937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先后有70余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等32名少将。材料二:

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同时,敌后抗日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队伤亡60余万人,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材料三: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生发言后小结:

国民党正面战场:(1)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播放有关影象资料);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2)评价:积极抗日,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节节败退(片面抗战路线)。(先在课件上打出证明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抗战的有关数据,让学生总结概括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最后打出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国民党抗战的评价加深学生印象。)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根据地;重大战役:平型关战役(抗战初期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回民支队的抗战。(课件展示有关中国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两大战场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2、探究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谜语大家猜】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屈原、苏武、共工)(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2)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3)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5)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3、探究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学生阅读后发言)。材料一: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二: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学生发言后总结:

(1)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感悟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60多年过去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到底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中日两国的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又如何?

课件:展示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图片、西德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下跪图片

(图片配文字:同样是祭拜,相似的事件,不同的形式,迥异的内容。德国人跪下了,跪在了受难者墓前,跪得是那么的坦诚;日本人却站着,站在了凶手的牌位下,站得是那么的孤傲。同样举起过屠刀,也同样放下了凶器。德国人正视历史、尊重历史,用真诚换取理解,融入欧洲,强大自身;日本人无视历史、歪曲历史,用丑恶掩盖罪恶,一意孤行,伤害四邻。有的人下跪了,他显得更崇高;有的人还站着,他看着更卑微;有的人为尊严,有的人为生存;有的人毫无廉耻,有的人荒诞不经……下跪,意味着什么?你又为什么而下跪?参拜,又意味着什么,惨死在日本屠刀下的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同样的忏悔?)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不愿正视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之一。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

中国: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我不懂这段历史)

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兼总代表、2002年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选图片

(颁奖词:“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下一个“王选”,会是你吗?)

【课堂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感悟? 我们应该怎么做?

(历史不能忘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课后探究(两题任选一题): 1、2005年,香港人大代表朱幼麟向全国人大递交了《我国国家级、国际化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议案。请你就抗日战争设计一项国家级、国际化的纪念活动(包括活动形式、设计理念及设计理由等)。

2、阅读下列材料: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对日本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纪念活动进行了记录,现摘抄一些: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广岛:2001年,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4万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广岛:参加纪念大会人数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人左右,最多不到一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2800或1/500……

第四篇:高一英语必修一1

高一英语必修一1-5单元期中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共30分,每空一分)

1.Courage is one of the ________ of a good soldier.A.successB.interestsC.qualitiesD.difficulties

2.Fran is an honest girl.I say it, ________ I don’t like her.A.first timeB.the first timeC.a first timeD.for the first time

3.—Where did you spend you summer holidays?

—I didn’t go anywhere, because I wouldn’t be able to go on holiday with my mum _______ ill

A.wasB.beC.beingD.to be

4.I have _______ all my papers but I still can’t find my notes.A.looked throughB.looked forC.looked afterD.looked out

5.Having seen the film, he said what a wonderful film he _________

A.sawB.has seenC.had seenD.would see

6.I suggest that we take part in more such activities in future _______ we did last week.A.whichB.asC.thatD.than

7.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_________ cars _________ increasing in China.A.owns, areB.owns, isC.own, isD.own are

8.Alice trusts you, only you can _________ her to give up the foolish idea

A.tryB.attractC.temptD.persuade

9.I was about to go shopping _________ it began to rain.A.whileB.asC.whenD.though

10.Is this the reason _________ at the meeting for his carelessness in his work

A.he explainedB.what he explainedC.how he explainedD.why he explained

11.Thank you for all your hard work last week.I don’t think we _________ it without you.A.can manageB.could have managedC.could manageD.can have managed

12.He must be from Africa, _________ can be seen from his skin.A.thatB.asC.whoD.what

13.Seeing that he was so seriously ill, I insisted that he _________ to hospital at once.A.was sentB.be sentC.will be sentD.had been sent

14.I’ll tell you _________ he told me last week.A.all whichB.thatC.all thatD.which

15.--I’m not sure if we’ll have a picnic this weekend.--It all ________ the weather.A.takes part inB.depends onC.comes toD.puts up

16.On Sept.29, 2008,Shen Zhou VII returned to _______ earth from _______ space successfully.A.the;/B./;theC./;/D.the;the

17.--How is your life in the countryside?

--It is _______ but sometimes I feel a bit _______.A.interesting;boringB.interesting;bored

C.interested;boredD.interested;boring;

18.Paul is studying Chinese and _______ is his dream to work in China.A.itB.thisC.thatD.there

19.Some students go to school _______ the tube every day.A.withB.forC.onD.at

20.The volleyball match _______ if it rains tomorrow.A.will put off B.will be put offC.is put offD.puts off

21.Put on your coat, ____________you will catch a cold..A.soB.butC.andD.otherwise

22.We _______ rush-----there is plenty of time.A.can’tB.mustn’tC.ought not to D.don’t have to

23.They _______ classes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ed.A.hadB.would haveC.were havingD.are having

24.She has decided _______ as a volunteer teacher in a small village because she enjoys _______ challenges.A.to work, to meetB.to work, meetingC.working, meetingD.working, to meet

25.Mary left London five years ago and I _______ her since then.A.don’t seeB.didn’t seeC.hadn’t seenD.haven’t seen

26.--Have you moved into your new house?

--Not yet.The rooms _______.A.are paintingB.have been paintedC.are being paintedD.have painted

27.We had a nice evening at my house and then Dad _______ my friend home.A.takeB.tookC.was takingD.will take

28.More than 100 heads of foreign states _______ the opening ceremonies of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A.promotedB.organizedC.designedD.attended

29.Nowadays, old people like to live ________ there is no noise and crowds.A.whereB.whichC.whatD.that

30.Christopher Reeve was seriously injured in the accident.But he _______ finally and returned to film making.A.got onB.gave upC.pulled through

二、单词拼写(共10分,二填空(每空1分)

31.Mike is ___________(抱怨)about the bad food when he heard someone calling him.32.With the new technology, the costs will be ________(降低)by 80% at least.33.The big fire _______(毁坏了)most of the building, causing a great loss.34.After ________(毕业), he will go to the western China to work as a volunteer teacher.35.The soldiers covered a _________(距离)of 100 km.a night.36.The boy wants to be an ___________(运动员)when he grows up.37.It was very __________(慷慨的)of you to have lent them your new car for their holiday.38.He has made full preparations for the exam, so he is __________(有信心的)for success.39.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action to s_______(解决)the traffic problem.40.You have made a lot of spelling mistakes in your writing.You have to take it ______(严肃地).三、短文改错(共15分,每空1.5分)

As is known by all, the Internet is41.__________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our42.__________ everyday life.On it, we can only read news43.__________ at home and abroad but also meet so much44.__________ information as possible.We are often send e-mails or45.__________ make telephone call to our families as well as our friends.46.__________

However, we can go to school on the net, read different kinds47.__________ of books and even teach myself English.We can also enjoy48.__________ music, watching sports and play computer games on the49.__________ net.We can do shopping even without leaving our home.50——————四. 在下列定语从句中,填入适当的介词。

51.The pencil ________ which he wrote was broken.52.He built a telescope ________ which he could study the skies.53.The woman, ________ whom I learned the news, is a nurse.54.The wolf ________ which the sheep was killed was shot.55.She has three children, all _______ whom are at school.56.There is a tall tree outside, ________ which stands our teacher.57.My glasses, _______ which I was like a blind man, fell to the ground and broke.58.In the dark street, there wasn’t a person ________ whom she could turn for help.59.I was surprised at the way ________ which he treated the old man.60.The age _______ which children can go to school is seven.61.His bike ________ which he went to work was stolen last night.62.Do you know the building ________ which is flying a red flag?

63.Ours is a beautiful school, ________ which we are proud.64.The desk ________ which Jack is leaning is John’s.65.He bought a book yesterday, the author ________ which is a teacher.五.把下列各组句子合并成一句。

66.John is a very kind-hearted man.You can turn to him for help.67.The book is written by that famous writer.I am very interested in it.68.Tom is the boy.I went to the cinema with him together.69.Have you remembered the factory? We worked in it last year.70.It is the gold diamond.I spent all my money on it.71.The old Olympic Games could date back to 776 BC.The modern games come from it.72.I have nine friends in America.Four of them work as doctors.73.The woman has just won a gold medal.I read about her in the newspaper.74.The house is 7 kilometers away.I was born in it.75.This is the very farm.My father used to work on it.六.选择填空

1.This is the school _____ Mr.Smith once taught.A.in that B.when C.where D.there

2.Have you visited the house _____ the famous scientist was born?

A.where B.in that C.that D.which

3.The factory _____ Mr.Li used to work was closed last week.A.when B.where C.that D.which

4.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day _____ we first met?

A.that B.when C.what D.on that

5.The time _____ we studied together is not easily forgotten.A.at what B.when C.that D.where

6.October 1,1949 is the day _____ we’ll never forget.A.when B.that C.where D.in which

7.October 1,1949 was the day _____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A.which B.when C.where D.in which

8.Is this the shop _____ sells children’s clothing?

A.which B.where C.in which D.what

9.Is this museum _____ they visited last month?

.that B.which C.where D.the one

10.I still remember the sitting-room _____ my mother and I used to sit in the evening.A.what B.which C.that D.where

七.改错

1.Is this hospital that they want to visit next week?

2.Is this the museum the one some German friends visited the other day?

3.He has two sons, each of them looks like him.4.He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en he spent with the villagers.5.Please tell us about the people and interesting things which you have seen in America.6.The knife which she often uses it to cut the bread is very sharp.7.Please pass me the book that cover is red.8.The sun heats the earth, that is very important.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CBCAC6-10 BCDBA11-15 BBBCB

16-20 ABACB21-25 DDCBD26-30 CBDAC

四、单词拼写

71.complaining72.reduced73.destroyed74.graduation75.distance76.athlete

77.generous78.confident79.solve80.seriously

五、短文改错81.by-to82.playing后面加a83.can后面加not84.so-as

85.are去掉86.call-calls87.However-Besides88.myself-ourselves

89.watching-watch

90.正确

参考答案

二. 在下列定语从句中,用适当的介词填空。

1.with2.through3.from4.by5.of6.under7.without

8.to9.in10.at

11.on12.on13.of14.against15.of

1.John is a very kind-hearted man whom you can turn to for help./ John is a very kind-hearted man to whom you can turn for help.2.The book which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is written by that famous writer./ The book in which I am very interested is written by that famous writer.3.Tom is the boy whom I went to the cinema with together./ Tom is the boy with whom I went to the cinema together.4.Have you remembered the factory which we worked in last year?/ Have you remembered the factory in which we worked last year? 5.It is the gold diamond which I spent all my money on./ It is the gold diamond on which I spent all my money.6.The old Olympic Games which the modern games come from could date back to 776 BC./ The old Olympic Games from which the modern games come could date back to 776 BC.7.I have nine friends in America, four of whom work as doctors.8.The woman whom I read about in the newspaper has just won a gold medal./ The woman about whom I read in the newspaper has just won a gold medal.9.The house which I was born in is 7 kilometers away./ The house in which I was born is 7 kilometers away.10.This is the very farm that my father used to work on./This is the very farm on which my father used to work.三.选择填空 1~5 C A B B B 6~10 B B A D D 四.改错 1.hospital前加the 2.去掉museum前的the 3.将them改为whom 4.将when改为that 5.将which改为that 6.去掉it 7.将that改为whose 8.将which改为t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一《小狗包弟》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一《小狗包弟》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来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⑵ 学习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⑵ 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 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⑵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2、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方法】

了解文革,导入新课。快速概括文意,把握作家的情感,探究文章的主旨。借助材料,展开讨论,进行价值观教学。从而让学生铸造一颗敢于反省忏悔的坦诚求真的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本次公开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

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在浏阳遇险,被迫在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并被判刑8年,最终丧妻失子。对这样一个故事,你做何感想?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在文革中,很多很多人的心灵都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或是被垃圾所掩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http://school.chinaedu.com

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二. 关于文革

图片展示:大字报,刘少奇被批斗,彭德怀被批斗,老舍走进了大明湖。

文革体验:

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在这狂浪下边的还是掀动这狂浪的,都是它的牺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强制性的重新塑造。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但是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三. 作者巴金

图片展示:巴金各时期的照片,巴金与家人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感动中国>2003人物——巴 金,影像链接

巴金在文革中:他在《怀念萧珊》一文中所说的:“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在原单位(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给人当作‘罪人’和‘贱民’看待,日子十分难过。我每天在‘牛棚’里劳动、学习、写交代、写检查、写思想汇报。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任何人都可以闯进我家里来,高兴拿什么就拿什么„„”

巴金在文革后:主张建立“文革博物馆”,创作了《随想录》。

巴金,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与榜样。

四. 整体感知

梳理文章结构:

请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线索对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引子(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包弟来历

发展(3~6)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http://school.chinaedu.com

高潮(7~9)送走包弟

结局(10~13)深深忏悔

五. 内容理解

1.你认为本文的文眼是那一句?

明确: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2.“我”为什么对包弟充满歉意?

明确:“我”为了保全自己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

3.通读全文,你对本文的情感基调感受如何?

明确:悲伤

4.包弟与作者相处得很好,有哪些具体表现?

包弟其狗其事:

1).对陌生人吠,一声叫唤就跑开;

2).作揖讨糖果吃;

3).日本朋友对它很感兴趣,拍摄它的镜头;

4).由起女士非常喜欢包弟;

5).萧珊喜欢包弟,讨骨头喂它。

6).每天在门口等候我们出来。

5.包弟有何特点?请概括。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6.写这些事有何作用?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包弟形象更生动;

以包弟的聪明、可爱、通人性、有情义来反衬它悲惨的命运;

为下文家人对包弟的难舍和作者的歉疚、忏悔做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一.导入

歌曲《死了都要爱》:“宇宙毁灭心还在,穷途末路都要爱,到绝路都要爱”,巴金因为在危难时刻没有继续爱包弟,而是甩掉它,把它送到了解剖桌上,为此巴金后悔了13年,并且在有生之年持续后悔着,“思念不腐坏”!

http://school.chinaedu.com

二.探究作者的情感

1.学生齐读第10至13自然段,感受作者情感。

2.请找出表现作者“歉意”的句子。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还请了心灵上的欠债。”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请找出体现作者对包弟情感的词语。

明确:高兴,喜欢,胆战心惊,流泪,睡不好觉,轻松,沉重,羞耻,熬煎,欠债,歉意

4.结合全文内容,讨论:作者为什么认为包弟的存在会影响他保全自己?

明确:包弟来历,日本种,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由于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作者生怕自己因为养了一条跟外国有关系的狗而被污蔑为里通外国的反革命,遭受残酷的政治打击。

三.情感评价

1.你的评价

(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

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包弟和巴金在文革中都是受害者!

(2)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意义: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也是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

推荐课外阅读:余杰《余秋雨,你为什不忏悔?》

2.巴金的自我评价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http://school.chinaedu.com

──巴金《最后的话》

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但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

──巴金《探索集》

我从《忏悔录》的作者这里得到安慰,学到了说真话。(巴金《再访巴黎》)

要讲话就得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巴金《“豪言壮语”》)

3.社会的评价

巴金先生,年届八旬,地位显赫,又是一个浩劫中的被迫害者,且身处一种全民族的控诉氛围中——在这氛围里,几乎人人都说自己是一个冤屈者受难者——他却出来拷问灵魂,反省自己,这不仅表现为思想和情感境界的超越,也体现了他对那场浩劫认知的深度。他的深刻认知和情感的超越,既属于个人,又属于整个中国的知识界。巴金老是期待自己“生命开花”,而《随想录》等,正是他在晚年盛开的生命之花。人到晚年,人到显赫,还有思想之花盛开,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也是一个民族的幸运,因此,巴金先生,我们真的为他感到骄傲。

——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

<感动中国>2003人物——巴 金,影像链接

颁奖辞: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四.主题归纳

文章通过叙述小狗包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反映出在文革那个**的年代,连狗都难以幸免,任何生灵都可能遭受不测。从而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作者呼唤人性,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具有可贵的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五.写法探究

探讨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明确: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人狗同命,狗犹如此,人何以堪?!表现了作者的一段心灵历程。

写法:以小见大;虚实结合

探讨2:文章开头先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这跟包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思路章法:以此引出包弟的故事,起铺垫的作用。

表现手法:对比——人不如狗

狗的忠诚,人的背弃。

思想内容:与巴金和包弟的故事形成对照,说明这种情况在文革中是数见不鲜的,具有普遍性,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http://school.chinaedu.com

六.总结

巴金的这篇《小狗包弟》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让我们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也表现了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品读,仔细体会,学习巴金先生的正义感 和“以小见大”的行文技巧及自然朴实的语言特点。

七.由人及己

请问你曾经对动物或他人做过令你遗憾、自责、悔恨的事吗?今天,让我们向巴金先生学习,真诚地、勇敢地来说一说,写一写。

http://school.chinaedu.com 6

下载高一必修一化学《物质的量》1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必修一化学《物质的量》1教案 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 新课导入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

    《项链》教案(高一必修一)

    设计者:王琪玮 教学目的:1、鼓励学生学习玛蒂尔德时积极主动地阅读与参与。 2、提供听说评讲的机会 3、学习小说描写人物特征在考试中的特定技巧。 4、鼓励学生多种形式的评价......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

    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的分类方法以及在化学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的对一些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类方法对......

    高一政治必修一10、1

    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①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②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课前预......

    人教新课标版(B)高一必修一3.2.1对数及其运算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B)高一必修一3.2.1对数及其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常用对数的概念,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展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对数的概念......

    人教新课标版(B)高一必修一3.2.1对数及其运算教案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人教新课标版(B)高一必修一3.2.1对数及其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常用对数的概念,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展历史及其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教学......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癌变教案(5篇)

    第6章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一、知识教学点: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人教新课标必修一 Unit1 Friendship[全套教案]

    嘉兴英语教学网 www.xiexiebang.com 收集整理 Unit 1 Friendship Teaching goals: *语言知识 1. to 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