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财商游戏教案设计与老师指导之研究
中财智业荣誉奉献之四:
学生财商游戏教案设计与老师指导之研究
------纵论参与性体验游戏的建设
(作者:中财智业财商研究院 中财智业少儿财学院)
少儿财商游戏设计,首先要理清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财商”,第二个概念是“游戏”。
“财商”就是指认识、管理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具体财商的关键词、案例与系统教程可参阅中财智业教育《少儿理财等级考试课程》和《少儿理财创意系列课程》。财商已与智商和情商并列为当代人缺一不可的三大素质。“游戏”要了解一下几个问题:
1、定义特征与游戏分类;
2、分类游戏指导;
3、游戏中的关键词;
4、老师介入的方式;
5、老师的作用与角色。游戏可以有多种设计,但无外乎在游戏中一定要包含有:游戏目的、游戏准备、游戏方法、游戏讨论和游戏建议,基本相当于“规则游戏”中“任务/目的--构思/玩法--准备/引导--规则/顺序--结果/完成”这些环节。具体游戏教程可参阅中财智业教育《少儿财商游戏101》、《少儿财商指导师》和《理财小能手》桌面游戏等。
一、游戏的定义及分类
1、游戏的定义 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遵从一定游戏规则的有序活动。通过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及其材料等可以判断儿童是游戏还是非游戏。
2、本质特征
(1)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2)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3)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为具有有序性;(4)游戏是一种感性的行为具有创造性;(5)游戏是一种规则的行为具有目的性。
3、游戏的分类
(1)神经语言游戏(2-6岁):这是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它是用一种声音、画面、语言或行为来链接某种认知的意义,它是一种条件反射性训练游戏,对培养认知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意义。
(2)象征性游戏(3-7岁):象征游戏即用具体的事物和任务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游戏中出现象征物或代替物;它属于一种平行游戏,即:儿童独自在玩玩具,玩具与同伴相同代表一定意义。
(3)角色游戏(5-10岁):主要表现形式是对角色扮演逼真,角色增多,能按角色职责行动,主题新颖,能反映较复杂的人际关系,这阶段认知水平和知识技能得到相当的发展。
(4)结构游戏(6-13岁):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建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这是游戏向非游戏活动的过渡,向智力活动和艺术表现发展,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又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5)规则游戏(7-16岁):以成人选编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并将知识技能与游戏结合出来,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学员在自愿愉快的活动中增进知识、发展技能。
二、主要游戏分类的指导
1、神经语言游戏的指导
(1)主要特点:
学员游戏中自己表演角色,自愉自乐,不在乎有无观众。3—4岁学员只能表演自己看到、听到印象深的情节、片段;5—6岁的学员有一定的计划性、组织性,能简单理解情节、内容、角色的对话等。
(2)常用形式:
A.形象模仿:《学会买东西》、《杂货店老板》; B.儿歌童谣诵读:《财智三字经》、《童谣童话》; C.音乐舞蹈:《两只老虎》、《小兔子乖乖》; D.摆放与数:《价格标签》、《换零钱》。(3)游戏指导:
A.老师示范表演,激起学员表演的欲望。
B.运用讲解、谈话等方式帮助学员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C.通过编制练习性游戏,使学员掌握表演技能。D.通过参与,对学员进行指导。E.以观众身份在表演外进行指导。
2、象征性游戏的指导(1)主要特点:
学员处在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期,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感兴趣,但角色意识差,游戏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主题单一,情节简单,交往少,主要与玩具发生作用。(2)常用形式:
A.以物代物:《梦想相册》、《时间是金钱---闹钟》等; B.以人代人:《模拟小商店》、《职业扮演》等;
C.桌面游戏:《ICF理财小能手》、《CASHFLOW现金流》桌面游戏等; D.文字与表达:《兔子与猎狗》、《广而告之》等。(3)游戏指导:
A.选择适合相应年龄段认知能力的象征性游戏;
B.为学员创设主题游戏的环境,提供种类少,数量多的成型玩具,满足学员平行游戏的需要;
C.老师要不断提醒学员角色,强化角色意识,允许学员扮演相同的角色; D.老师以角色身份介入;
E.通过评议再现游戏,给学员以模仿的机会,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
3、角色游戏的指导(1)主要特点:
学员对角色扮演较逼真,角色增多,能按角色职责行动,经验教丰富,主题新颖,能反映较复杂的,处在联合合作游戏的阶段,即:儿童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并努力达到目的。(2)常用形式:
A.儿童戏剧:《创业合伙人》、《今天我家我做主》等; B.桌面游戏:《ICF理财小能手》、《我是大老板》等; C.对话台词编写:《管道的故事》、《下金蛋的鹅》等; D.编程动漫:《会赚钱的瑞达》、《理财陷阱咨询师》 等。(3)游戏指导:
A.提供游戏的时间、地点、材料,要求集体讨论游戏主题、情节、计划;
B.老师更多的以语言建议,适时帮助,重在促进游戏的开展,增进学员的交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C.进一步促进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坚持性的发展;
D.评议台词编写,语言与身体语言的表现方式和大到的效果;
E.评议活动占重要地位,讨论、分享、游戏的经验,提高游戏水平。
4、结构游戏的指导(1)主要特点:
有一定的目的性,对结构过程和成果感兴趣,主题相对稳定,通过学习各种材料和结构技能,能独立构造整理玩具。目的性、计划性增强,能教长时间的围绕一个主题开展。
(2)常用形式:
A.手工:《感恩的信件》、《财富智慧树》等; B.绘本:《梦想储蓄罐》、《我是操盘手》等; C.机器人:《乐高金字塔》、《侏罗纪世界》等; D.剪纸:《百宝箱》、《阿里巴巴四十大盗》。(3)游戏指导:
A.培养独立建构的能力,能按计划有序开展;
B.培养学员设计结构方案,会看平面图,将平面转化为立体;
C.组织数名学员开展分工合作集体活动,主题建构时学习表现细节和特征; D.欣赏自己和同伴作品,逐渐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E.鼓励学员集体构造,公设方案,确立规则,分工合作,开展大型结构游戏。
5、规则游戏的指导
(1)主要特点:
一般以个体或团体的形式参与规则游戏。每个游戏都具有:任务/目的--构思/玩法--规则/顺序--结果/完成。它具有知识竞赛、头脑风暴和竞猜抢答等形式特性。
(2)常用形式:
A.智力类游戏:语言、数学、思维等左脑型的各种比赛; B.感知类游戏:美术、音乐、体育等右脑型的各种比赛; C.创造力类游戏:发散、收敛和解决问题等边缘系统和脑干型的各种比赛; D.财商类游戏:知识、技能和品质比赛,以及财商测评等。
(3)游戏指导:
A.游戏前的准备、制订计划、材料准备(场地、环境、器具)和服装的整理; B.帮助学员学习游戏的玩法。老师要用简明生动的语言说明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和结果;
C.游戏的进行。集合学员 讲解、示范 先讲清游戏的名称、再讲解玩法、即情节角色之间的关系,怎样做动作等,然后再提出规则,示范游戏中的动作。分队、分角色(各队角色能力要均衡);
D.游戏的开展,鼓励每个学员积极参加各种游戏;
E.评估任务/目的--构思/玩法--准备/引导--规则/顺序--结果/完成的每个环节。
三、少儿财商游戏中的关键词
1、幼儿期(4-6岁)
认识钱币、物品、时间、新旧;等价物、需要、想要、收入来源、花钱、零用钱、储蓄、安全、衣食学娱等生活通识;
2、儿童期(7-9岁)
钱币的历史、价格、价值、职业、数与运算、赚钱、花钱、储蓄、购物、理财品质(珍惜/感恩/所有权/借与还/信用/分享/合作/舍得/自信)、安全、技术等;
3、少儿期(9-11岁)
产品比较、记账与计划、让钱生钱、赚钱与收入、用钱与支出、存钱与资产、借钱与负债、利率与汇率、市场与交易、理财品质、理财六大环节、图表训练、网络购物及技巧/购物实操等;
4、少年期(11-16岁)
理财概述、财务通识、个人医疗/养老/教育/投资等理财规划、金融投资产品、创业及投资模拟实操、积累与复利、价格与价值、增值与贬值、供应与需求、市场属性、交易规则、法律法规等;
5、青少年期(16岁以上)
财务报表、管理会计、现金流管理、金融理财产品、风险管理、理财精算、技术分析指标、投资模拟实操、三大投资理论、经济周期、基本面(财政与货币政策)与投资心理学等。
四、游戏中老师介入的方式
1、平行式介入:老师在学员的附近,和学员玩相同的游戏,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学员模仿,老师起暗示指导作用;
2、交叉式介入:指当学员游戏遇到困难时、或有需要老师参与时、或老师认为必要时,老师以某一角色进入,促进游戏(时进时出);
3、垂直式介入:当学员在游戏中出现严重违规或攻击性行为时,老师则必须直接以老师身份进入游戏,直接干预学员的游戏行为和规则;
4、创造性介入:当孩子在游戏时,老师给予积极性的暗示、想象、激发、引导游戏的进程和创造性的游戏,答案和结果是次要的,构思和玩法是重要的;
5、成长式介入:指老师与学员共同完成对任务/目的--构思/玩法--准备/引导--规则/顺序--结果/完成的每个环节的评价与成长,共同完善游戏作品。
五、老师在游戏中的作用与角色
1、游戏的设计者、制定者、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
2、为游戏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包括工具的准备、时间、环境的布置等;
3、观察游戏、了解游戏发展和可能的控制;
4、视游戏的开展情况引导学员讲评游戏,促进学员游戏能力的发展,并为下次游戏做好准备;
5、评估任务/目的--构思/玩法--规则/顺序--结果/完成的每个环节。
(完)
本研究成果属中财智业教育所有,首发于《中财智业少儿财学院搜狐公众平台》。欢迎转载,并注明出处!更多文章:
荣誉奉献之一:少儿财商理财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最新研究 荣誉奉献之二:少儿财商理财教育分级教学方法研究探究 荣誉奉献之三:少儿财商测评体系标准化建设之理论探讨
第二篇:《幼儿园游戏的研究与指导》区域游戏建构游戏
《幼儿园游戏课程》区域游戏——建构游戏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除了生活活动以外,占据时间最多、空间最大、物质材料最丰富的就是区域游戏了。按照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区域游戏分为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六大类。各类游戏在内容上又有所细分,全面勾勒出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系统结构。什么是建构游戏?
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是指在幼儿园建构区域进行的,利用各种不同的玩具建构材料等通过与建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塑造物体形象、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叫做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分为积木搭建类、积塑插接类、自然物(沙水、雪、土)雕塑类三种类型。积木搭建类建构游戏
第一节目标、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积木搭建类建构游戏的定义
利用拼接、垒高、砌接等方法把材料连接起来,表现建筑物体的玩法是搭建类游戏。
二、积木搭建类建构游戏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搭建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空间、运动智能和小肌肉的协调性,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细化为以下目标:
1、喜欢玩积木或参与积木区游戏,兴趣持久,情绪愉快。
2、搬运与使用积木,制作与使用建筑辅材,发展手的力量和灵活性。
3、感知积木的数、形和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建构过程中能恰当使用。
4、感知搭建物内部与外部和各物体之间的比例对称关系。
5、在搭建过程中获得空间感和方位感。
6、综合运用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富有创造性地搭建。
7、感知搭建物在搭建整体中的方位与布局。
8、通过主体搭建和背景装饰表达对周围事物美的认识与感受。
9、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10、能协商制定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
11、游戏逐渐体现出计划、分工与合作。
12、能相互交流个人经验,丰富搭建内容和题材。
13、愿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搭建成果,表述清楚。
14、学会按类别收拾整理玩具物品。
三、积木区的环境创设
积木区的环境创设要体现出搭积木的游戏氛围,使孩子们来到这里就能产生搭积木的联想,激发想要动手搭积木的游戏冲动,为了引发幼儿搭积木的行为,环境的创设还要考虑空间的整体性,注意:上部与下部一致,墙面与地面一致,背景与前景一致。
四、积木区的活动材料
积木与自制积木是搭建积木的主要材料,应该由幼儿园提供,玩具和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同年龄班的孩子玩的积木与材料在品种上、难易程度上应有所区别,辅助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玩积木的兴趣。
小班幼儿的辅助材料主要有教师提供。中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可由幼儿从家里带。
大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五、幼儿常见行为表现及问题
1、对搭积木有很大兴趣,能主动参加积木区活动。
2、有搭建积木的经验,喜欢使用常见材料进行建构。
3、搭建目的不甚明确,容易附和他人。
4、搭建比较模式化并爱模仿他人的构建,所搭建筑物没有明显特征。
5、能根据环境气氛和辅助材料的提供进行主题建构,但建构计划比较简单。
6、在搭建过程中有一定的想象力,并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7、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不能很好地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纠纷,容易为规则问题告状。
8、喜欢让别人欣赏自己的作品,并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
9、搭建完毕后场地常有散乱积木。
10、收拾积木时总是先推倒再整理,推倒时还发出快乐的喊声。
11、对搭建物体的结构交待不清楚。
六、教师的指导策略
1、创设与积木数量匹配的活动空间,提供有利于数学能力发展的基本积木和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异型积木与建构板材。
2、创设有建构氛围的活动区,提供符合兴趣和游戏发展需要的建构辅材,如建筑图例、交通标志、树、房子、动物、人物、汽车模型等。
3、创设有主题氛围的活动区,提供有助于表达主题的辅助材料,并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筑物特征问题。
4、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丰富生活经验。如带幼儿观察周围建筑物和图片、照片,讨论其造型和结构方面的特点,使其知道建筑物有塔楼、板楼、平房等基本样式,房顶有梯形、三角形、平面等基本形状,建筑群有整齐划一或高低错落等分布特点。
5、建议家长带孩子观察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建筑,并有目的的收集一些资料供孩子参考。
6、帮助幼儿养成制定搭建计划和分工合作的习惯,并经常对其计划提供一些启发性意见。
7、在幼儿搭建工程中,及时说出自己对所搭建筑物的理解,使幼儿能够通过别人的看法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8、适时参与幼儿的搭建活动,并根据情况提出一些问题,号召共同解决。如搭建物特征问题,道路畅通问题,建筑群分布合理问题等。
9、帮助幼儿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游戏规则,使自己解决游戏冲突。
10、保留搭建作品一定时间,使幼儿之间有自由观摩交流的机会。
11、发现有讨论价值的搭建作品组织幼儿集体讲评,促使幼儿之间互相学习。
12、鼓励建筑师有条理的介绍自己的建筑成果,发展语言和思维。
13、引导幼儿把积木和材料合理分类,用适宜的方法收放积木。小班的搭建活动
一、目标
1、初步感知搭建材料的属性,发展知觉、触摸觉和空间感。
2、学会基本的搭建技能(简单的垒高、围拢、延长、盖顶等),训练小肌肉的灵活性。
3、根据造型需要选择合适的积木与材料,发展比较和对应的思维能力。
4、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相互间的初步的交流,发展亲社会情感。
二、环境与材料
为小班幼儿提供的积木应该是色彩鲜艳的彩色积木(空心、泡沫、自制混合积木),彩色积木能促进幼儿感知颜色;标准积木能让幼儿在搭建时感知积木的硬度、大小、轻重等物理属性;体会形状比例、薄厚等数学概念;还能发展视觉、触摸觉、方位知觉。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资料:搭建图例。搭建区的积木与材料对于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要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孩子们想用多种感官观察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来探究、了解这些积木可以怎样玩? 小班布置环境时,要考虑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初期可在游戏区域的墙壁上或玩具柜上贴一些简单的图例,以给幼儿明显的、简单易懂的提示,也可提供一些简单的搭建图例手册(图书、照片、卡片)。在幼儿有了一定的搭建基础后,教师可将其搭建成果画成图画或拍成照片放大布置在建构区环境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并给幼儿更加直观地引导。在建构区的玩具柜上及小筐上,也可以贴上一些小标记,以助于幼儿有了一定的主题意识后,布置主题背景。
三、幼儿特点
小班幼儿是把积木当作搭建成品来用的,即:一块积木就是一面墙、就是一扇窗、就是一扇门,或者就是整个房梁,一开始,他们可能是随意摆弄,到后来在搭各种“家”等过程中,就可能意识到有的积木长短不合适,于是就开始尝试有目的的选择积木。幼儿在这种搭积木的过程中出现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就是儿童思维对应能力和比较能力发展的反应。
四、教师的指导
摆弄积木的过程也是幼儿对积木的探究过程,在游戏初期,小班幼儿也许会用手仍、会敲敲打打、会无意识的堆积,反反复复的重复各种动作,建立对积木的感性经验。但是,当幼儿的新鲜感过去了,这种探究活动可能就进行不下去了。这时,老师的介入就成为十分必要的事了。老师可以坐在幼儿中间,以游戏伙伴的形式参与搭建积木。可以边搭边表达,用自己的兴趣感染幼儿,用自己的动作示范给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从模仿中获得基本的搭建技能。让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渐渐体会到与伙伴在一起玩的快乐,他们在一起时,也开始关注到其他小朋友的动作和行为,于是,相互之间受到启发,还会产生相互间的初步交流,获得了亲社会情感的发展。中班的搭建活动
一、目标
1、综合运用基本技能(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提高搭建水平。
2、探究更复杂的搭建主材,促进空间知觉的发展。
3、运用辅材使搭建作品形象鲜明、主题突出。
4、体会和掌握数、形、比较、对称等数学概念。
5、运用语言与伙伴沟通合作,发展社会交往技能。
二、环境材料
为中班幼儿提供的积木应该增加数量和使用难度(彩色空心积木、本色实心积木、塑胶积木、软体积木、自制混合积木等),使积木只能成为半成品材料,需要在搭建过程中组合使用,搭建材料难度的增加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分解组合能力的发展。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地板块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辅材):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塑料瓶、包装箱等;
6、资料:搭建图例。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搭建基础,游戏区面积要大,有扩展余地,可以出示一些较复杂的建筑物彩图或立体图示供幼儿参考。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幼儿保留典型的搭建成果,可以绘成图画,在装订成作品集。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把幼儿的搭建作品拍成照片,整理成资料册,在平行班中进行交流。教师还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共同收集寻找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资料(照片、画片、挂图等),使环境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利于开阔幼儿的游戏思路。
三、幼儿特点 中班幼儿的搭建技能已经比较熟练,认知水平和空间知觉能力也有了一定水平的发展,这样,他们对搭建作品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形象更高大,更复杂,在幼儿搭建作品中体现了垒高、围高、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他们能够有意识的商量搭建主题,并共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搭建,但是,在分工和搭建过程中,由于交往水平和合作能力的局限,中班幼儿有时会出现意见分歧,影响游戏的开展。
四、教师的指导
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搭建图例和成果照片,帮助他们获得直观学习和参考借鉴。提供辅助材料,因为,在搭建游戏中使用更多的辅助材料,不仅可以突出作品形象,使作品更加鲜明,更易于被人理解,还有助于提高搭建本身的目的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特征把握越来越准确。幼儿在搭积木的过程中,要对各种各样的积木和材料进行比较,选择出大小、形状、数量合适的积木,并尝试搭法的合理和对称。这样的过程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是极有好处的,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比较的方法,让他们用目测、或测量的方法来选择恰当的材料。另外,也可以有意识的让幼儿欣赏有对称特点搭法的图片,或运用示范的方法,让幼儿直接理解什么是对称。
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他们能够有意识的商量搭建主题,并共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搭建,但是,在分工和搭建过程中,由于交往水平和合作能力的局限,中班幼儿有时会出现意见分歧,影响游戏的开展,这是,教师启发性的帮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的重点可以放到帮助幼儿有层次的完整表述的意见上,也可以放在帮助引导幼儿学会解决交往意见的分歧上。大班的搭建活动
一、目标
1、运用基本材料进行比较精细的搭建。
2、扩展主材与辅材(综合运用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搭建),发展有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计划较大的建构题材,发展空间布局的能力。
4、兴趣与优势互补,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环境材料
为大班幼儿提供的积木是造型简单、块数多的纯积木,它类似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材料,使搭积木的过程更贴近解决生活中实际的建筑问题。随着幼儿搭建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细致的建构能力逐步增强,对游戏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满足只限于房屋外面的结构,而对其内部结构发生极大兴趣,产生了对房屋内部格局和户型设计的愿望。因此,象有机玻璃板、废旧物制作的小家具等这些特殊材料应随着游戏的需要及时补充到区域中。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地板块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等辅材: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塑料瓶、包装箱等;
6、资料:搭建图例。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搭建水平,在环境布置上可以出示一些较为复杂的立体图示,以帮助幼儿提升对搭建水平的要求。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幼儿保留有价值的搭建成果,以供他们在相互学习交流时使用。收集作品的形式可以鼓励幼儿思考决定,以幼儿完成为主,教师辅助(例如幼儿设计制作图册,教师帮助完成文字记录)。幼儿的作品也是他们人生发展的记录,可以做为幼儿发展评价的依据,也可以让家长留念。在大班建构区环境创设中,应特别注重幼儿的意见和创设活动中的参考性。结合主题设计环境是调动幼儿潜能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搭建图示,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图片、照片、图书资料等。这样使环境对幼儿的指导更加直观,也更加适应幼儿的不同兴趣和在能力上的个体差异,还可以拓宽幼儿的创作思路。
三、幼儿特点
大班幼儿在搭建活动中已经能够考虑到建筑物的布局了,他们通过交流意见,研究建筑物整体与布局的关系,思考建筑群体的大小比例,即前后位置的合理性,并学会了参照全景建筑图,对作品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大班积木区的游戏特点是分工合作,幼儿依据各自的兴趣、性格特点和技能水平分配角色和任务,其中,小领袖式的人物非常了解小伙伴的特点,能够帮助大家协调分工,使优势得到互补,让每个人在设计、布局、搭建、装饰、介绍等不同环节中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四、教师的指导
大班的幼儿不再需要“情境的支持”,他们需要的是满足创造的需求。幼儿关注自己的兴趣所在,对建构的具体内容及细节产生了强烈兴趣。老师更多的是要注重适宜的材料的提供。(如能看到里面的做房顶用的有机玻璃板)第二章积塑插接类建构游戏 第一节目标、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积塑插接类建构游戏的定义
运用插接、嵌接、叠接、扣接、齿轮接、组装接等方法,把建构玩具材料连接起来,表现建筑物体的方法是插接类游戏。
二、积塑插接类建构游戏的目标
玩插接类游戏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空间、运动、和小肌肉力量与协调性,并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1、喜欢玩插塑或参与插塑区游戏,兴趣持久,情绪愉快。
2、使用插塑材料拼插作品,发展手指的力量与灵活性。
3、感知插塑的数、形和连接方式,在插接过程中体会运用。
4、感知插接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关系。
5、在插接过程中获得空间感。
6、有目的的选择插接材料,尝试在生活经验和插接材料之间建立联系。
7、综合运用各种插接材料表现创作题材,表达想象力和创造力。
8、在插接过程中发现事物美的规律。
9、游戏逐渐体现出主题与分工,体现出与其它区域游戏的合作。
10、能相互交流个人经验,丰富插接内容和题材。
11、愿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插接成果,表述清楚。
12、学会按类别收拾整理玩具。
三、积塑区的环境创设
插塑区的环境创设要充分体现出建构游戏活动的氛围,使幼儿来到这里就产生出插建活动的联想,引发出表现的冲动,插塑区要给幼儿提供出插和玩的地方,提供展现插接成果的地方。
四、积塑区的活动材料
插塑和木工材料是插建游戏的主要材料,主要由幼儿园提供。玩具和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各年龄班提供的玩具和材料应有所区别,辅助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性。(如胶质的小动物)
小班幼儿的辅助材料主要有教师提供。中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可由幼儿从家里带。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大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五、幼儿常见行为表现及问题
1、对小型建构充满浓厚的兴趣,百玩不厌。
2、具备一定的拼插能力,但是拼插形象单一。
3、手部肌肉发展尚不健全,手眼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活性均较差。
4、喜欢参看图片、模型进行拼插,独立建构的目的性差。
5、掌握了运用多种材料插接的方法,但不能合理运用辅助材料。
6、能够运用插塑围拢、插高、延长,但缺少镂空、盖顶的经验。
7、有合作意识,愿意为同一题材、为主题需要而插接,但合作过程中自控能力较差。
8、插接过程中有交流意识,但不能充分的表达。
9、能够分类整理玩具。
六、教师的指导策略
1、丰富幼儿的创作经验,如提供图例、玩具、插接作品等。
2、提供操作小型建构材料的良好条件,如创设独立的插塑区。
3、介绍新玩具,鼓励幼儿了解插接的基本方法,探索适宜的表达对象和表达方式。
4、鼓励幼儿为其他区域进行建构成品的提供,体验成功感。如为手机店插手机、为娃娃家插用具、为积木区插汽车、为商店插小商品等。
5、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主题式创作。如:利用材料表现公园的场景,表现马路上的热闹场面等。
6、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材料之间的关系,并有目的的进行玩具材料的选择。
7、建议家长与孩子一同玩游戏。
8、制作插接范例,启发幼儿的思维并引导产生联想。
9、收集整理幼儿的拼插作品供观察了解。如开展家园拼插比赛并把作品拍成照片制作成册。
10、鼓励幼儿按图插和创造插。
11、提供机会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拼插作品。
12、利用家长资源,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和收集制作辅助材料。
13、参与游戏,及时发现幼儿遇到的困难,适时适度给予帮助和指导。
14、用欣赏的态度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评价自己的作品。
15、有计划地补充和更换能吸引幼儿插接兴趣和能力发展的新材料。第二节小班的插接活动
一、目标
1、感知插接材料的物理属性和插接方法。
2、插出物体的简单造型,发展空间知觉和思维能力。
3、欣赏和玩自己的插接作品,发展游戏兴趣与自信。
4、关注伙伴的插接活动,发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环境与材料
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插接材料体积要比较大,插法简单容易,以适应他们小肌肉发展不太灵活的年龄特点。大块的插塑也容易使幼儿有成功感。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搭建图例。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小班幼儿的空间思维和造型能力比较薄弱,在对游戏材料熟悉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延长、围拢等简单的基本技能,插出物体的简单造型。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是缺乏明确的插接目的,兴趣重在对动作的重复,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情景和实物照片引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增强幼儿的目的性。
小班幼儿对自己插出的作品非常喜欢,有着很大的成功感,并把自己的作品当成了玩具,在这种为自己制作玩具的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游戏兴趣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阶段,但在活动中容易受到伙伴的影响,喜欢模仿其他幼儿的活动,模仿也是学习的过程,在这种互相模仿、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中班的插接活动
一、目标
1、探究较为复杂的插接材料,培养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2、插出较为复杂的造型,发展空间知觉和组合思维的能力。
3、运用插接材料的造型特点与连接方式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
4、展示作品并与同伴交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环境材料
为中班幼儿提供的插接材料要比小班品种多,个体小,以适应中班幼儿思维能力和小肌肉发展的需要。
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搭建图例。
三、幼儿特点和教师的指导
随着幼儿空间思维和组合思维的发展,幼儿已能够运用多种插接方法相互组合,拼插出比较复杂的形象。
为了扩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培养幼儿对图的理解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应有目的的投放各种图例,在这种不断的培养中,幼儿创造能力很快得到了提高。不同插接材料的造型特点与连接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中班幼儿已经能够根据特定主题合理运用插接材料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幼儿抓住事物的造型特点,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促进想象与创造。
插塑区的作品展示空间,为幼儿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创作思维更加活跃,更有效的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大班的插接活动
一、目标
1、探究更复杂巧妙的插接方法,发展思考与动手能力。
2、多种材料综合运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表现规模大的插接题材,发展构思能力和想象力。
4、将插接活动与其他区域游戏相结合。
二、环境材料
为大班幼儿提供的插接材料个体小、数量多,体现出插接材料的特点,也更能适应幼儿表达精细事物的需要,单纯一种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大班幼儿造型的需要了。他们非常了解每种材料的造型及连接的特点,因此,会按照自己的创作需要选择多种材料巧妙结合,进行复杂的造型,从而更加丰富的表现事物。
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搭建图例。
三、幼儿特点和教师的指导
随着大班幼儿的造型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插接单一的形象了,而是更关注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及情节的发展,在大规模的插接活动中,幼儿能够大胆的构思和想象,以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搭建作品。大班的各游戏区域之间相互开放,联合性逐渐加强,经常体现为幼儿在共同的主题下合作与分工,因此,插塑区往往成为集体任务的组成部分,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有目的的插接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游戏愿望,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合作,伙伴间形成了优势互补,不仅每一名幼儿能较好的体现自身价值,还发展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第三章自然物类建构游戏 第一节目标、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自然物类建构游戏的定义
运用沙水、冰雪等自然材料表现建筑物体的玩法是自然物类游戏。
二、自然物类建构游戏的目标
1、快乐地参加玩沙玩水活动,并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2、探究和感知干沙的明显特征,体会干沙的流动性
3、探究和感知湿沙的明显特征,体会湿沙是可以用来建构的
4、通过造型游戏,探究沙水的比例。
5、探究和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等的明显特征
6、通过造型游戏,发展空间知觉和方位知觉。
7、使用工具,发展手的灵活性,并掌握基本的玩沙技能
8、玩有题材的游戏,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9、喜欢在小组中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活动的过程,培养合作能力。
10、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保持环境整洁。
11、收拾整理玩具物品。
三、沙水区的环境创设
沙水区的环境创设要考虑幼儿玩沙和取水的方便,使幼儿可以毫不顾忌的积极探索、自由玩耍。较理想的设备是在户外设置沙池,并考虑为幼儿提供脱放鞋袜的地方,还可以使用沙箱。沙池和沙箱是自然物类游戏的主要材料,主要由幼儿园提供。
四、沙水区的活动材料
玩具和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玩干沙的用具和玩具有大小不同的塑料勺子、铲子、杯子、漏斗、砂轮、空心管子、小桶、筛子、小竹子、木棍、各种模具等。玩湿沙的用具大部分与干沙相同,但不用漏斗、砂轮,更多的是提供各种模具,辅助材料如:纸盒、积木、草、小树枝、车、小动物和人物模型、贝壳等,有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性。小班幼儿的辅助材料主要由教师提供。
中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可来源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
大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和寻找。
五、幼儿常见行为表现及问题
1、喜欢探索沙水的物理属性,发现新事物。
2、喜欢并熟练使用沙水玩具,发现新乐趣。
3、喜欢从小容器向大容器倾倒沙或水。
4、爱模仿生活中感兴趣的制作活动,如生日蛋糕、汉堡等。
5、喜欢在发现的所有空洞和缝隙中灌注,探索空和满。
6、喜欢挖洞、倾泻、倒空、拍打、过筛等动作。
7、喜欢表现象征性情景。
8、能利用沙水玩角色游戏。
9、喜欢玩沙水混合游戏。
10、经常对沙水材料的质地、作品的数量等方面进行探索。
11、尝试合作,喜欢模仿别人的做法。
12、十分珍惜自己的作品。
六、教师的指导策略
1、创设玩沙水的环境。如设置沙池、沙箱。
2、提供玩沙的工具,如桶、铲子、勺子、小碗、筛子、漏斗、砂轮、空心管子、各种搅拌的和抹砌的工具,各种模具等,使幼儿能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
3、提供辅助材料,如石子、贝壳、植物、人物、动物模型及各种自制玩具。
4、创造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5、关注幼儿的作品,并给予激励性评价,为其创造条件与机会与他人交流。
6、家园合作,有目的的丰富幼儿经验,引导在作品中的呈现。
7、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计划,分工合作。
8、鼓励幼儿爱惜沙水材料,注意安全卫生。如讨论“沙土对我们的五官会造成什么危害?”
9、提供游戏所需的围裙、套袖、小拖鞋等。第二节小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感知沙水的物理属性,体会沙水的变化。使用沙水工具,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共享游戏环境和工具,发展亲社会情感。
二、环境与材料
辅助材料:
1、脸盆、毛巾等;
2、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车辆、房屋等;
3、废旧物品:小碗、塑料可乐瓶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为了让小班幼儿充分感知沙水材料,可以先引导幼儿徒手玩沙,体会干沙和湿沙在手中的特别感受,在幼儿脱去鞋袜去踩沙时,及时提出一些感受性问题让他们去体验和做出回答。如:幼儿抓一把干沙然后放开手指让沙粒从指缝中漏下,用手在干沙中打转,用手指在沙中随意画出图案,都会得到很特别的感受,把湿沙堆成小山,在湿沙中印手印,光着脚在沙子里来回走,都是乐趣无穷的。
在游戏中,教师可提供各种玩具和用具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师也要注意幼儿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互相观察,体会其中的乐趣。中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进一步探究沙水的物理属性,了解沙水的建构特征。积极与伙伴交流探讨,相互启发、分工合作。
二、环境材料
辅助材料:
1、脸盆、毛巾等;
2、辅材:动物、人物、植物、车辆、房屋等模型类玩具等;
3、物品:瓶、罐、碗、盒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中班幼儿玩沙应更多地注重开动脑筋,想办法使游戏玩得更丰富、更有趣,教师可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用手指缝漏干沙什么样?湿沙什么样?两者有什么不同?还可以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用干沙能团成冰激凌球吗?通过这些挑战性的、有趣的问题,丰富了游戏内容,促进了幼儿探索、观察能力的发展。
幼儿玩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制定小组计划,互相献计献策,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大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探究多种玩法,发展科学意识与概念。发挥兴趣与特长,实现合作学习。
二、环境材料
辅助材料:
1、水桶、脸盆、毛巾等;
2、主题辅材:动物、人物、植物、车辆、房屋等模型类玩具等;
3、废旧物品:瓶、罐、碗、盒、板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游戏中应该让大班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中班基础上,启发、引导、鼓励幼儿开展一些科学小游戏,充分感知沙水的特性。如果提供了一些漏斗、筛子、水车等玩沙的器皿,就应该提出一些关于物体流动或运动、守恒、分类等问题,在幼儿用沙来堆砌时,就应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想表现的题材与内容,并提出如何使沙丘堆得高或使沙滩平展,沙洞怎样挖才结识等探究性问题。
游戏前进行分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游戏过程中的交往、交流有助于幼儿经验的分享,游戏结束时的讲评,不仅能促进小组间的相互了解,还可以使其他幼儿也有机会了解游戏情况,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和兴趣。游戏结束时,提醒幼儿收拾好玩具,并在老师协同下清理好卫生。幼儿积木游戏评价表 项目
评价标准
1、材料的运用
1.光拿着玩,不会搭
2.对积木形、色有选择,意识不强 3.有意识选用材料,反复尝试
4.迅速选定材料,并能综合运用材料,运用有特色
2、建构的形式
1.简单排列、堆高、铺平2.能架空搭出门
3.能围封建构,造型比较复杂,能命名,但形象不逼真 4.按特定形象逼真建构,运用对称并能装饰
3、主题目的性
1.无目的,无主题
2.目的不明确,易附和他人 3.能确定建构主题,但不稳定 4.主题明确,能坚持并深化开掘
4、情绪专注力
1.注意水平低,情绪呆滞
2.一般情绪状态,注意力易分散 3.情绪良好,注意力较集中 4.情绪积极,专注、持续时间长
5、社会性水平
1.独自搭建 2.平行搭建 3.联合搭建 4.合作搭建
6、常规
1.遵守积木规则 2.爱护玩具
3.能收拾积木,整理动作迅速
7、创造表现力
1.建构主题与造型方式富于创造性
第三篇:《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研究报告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研究报告
砖路镇中心校潘建军
目前的小学生需要把握的科目繁多,学习压力大,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许多同学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有关部门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也发现,有92.1%以上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有80%的学生认为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是最烦恼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握了系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减轻压力,搞好学习。
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只有不好的学习方法。成功学习的第一秘诀是要找到恰当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此方能突破难关。科学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它可以使你一生受益无穷。可什么是科学的适合我们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呢?尽管现在的各种学习方法也很多,平时我们也通过一些报刊杂志学到了一鳞半爪。但这些知识在小学教材中没有系统的论述,很多与学生(尤其是普通学生)的学习实际不相符,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做了这次小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
学习方法还是很轻易找到的,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总结学习。因为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也有科学的方法和需要遵循的规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心理学、教育学及教育教学规律,坚持需要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构建自主学习方法、方式的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重点
进行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本学习方法的研究,探索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本课题我们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分析归纳法、经验总结法等进行研究,通过实践、分析、总结与学习、提高、优化的不断结合,努力挖掘并融合我校学法教育与学科教育的优势并在学科教学中不断体现。课题组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规定星期一为集体研讨时间,课题组召开有领导和全体成员参加的会议,每周都要出一个周计划和情况汇总材料。
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一、我们发动全镇各科老师通过问卷调查和当面交流的方式调查研究目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在学习中碰到的疑难困惑之处,通过集体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形成对策研究报告。
二、按比例抽取优良中差四个档次的学生,认真观察他们现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跟踪调查总结他们基本的习惯的养成方法。
三、对这四类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和可实行的目标,帮助他们学会预习、听课、复习。跟踪半年,每月进行总结改进积累一手资料。
四、分学科、分年级研究基本的学习方法,并形成切
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五、汇总并形成统一的方案,为检验指导效果,总结经验教训,着手安排课题组成员在各年级组展开各种实际的指导。然后在全校推广实践,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最终在上级各部门和学校领导的的关心和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及其其他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学生的认真配合下,我们总结出这套既有普遍性又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理论体系和教材。在每学期,都有切合实际的学科学法指导,针对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辅导。都有总体和单科的学法辅导。潘建军、王占柱、彭增昌、田明儒、马广军、胡伟峰、郭铁柱、高永刚、张亚平、薛秋燕、等老师多次为学生辅导。各课题组成员也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进行辅导。
通过一系列学法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劲头日益高涨,学习氛围日渐浓厚,全镇各个年级的成绩都有了稳步提高,全镇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当然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需改良之处,如不同学科之间的配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课题组会继续努力,力取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四篇:教案设计与编写指导意见
赵墩中学教案设计与编写指导意见
教案是指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实现一定阶段预期的课程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编写教案是对一次授课教学过程的设想与计划,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案构成要素制定详细的授课内容和教学实施步骤,并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详细说明。设计并编写富有实效的教案,是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它既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法、构建知识框架等各项备课成果的展示,也是教师授课的基本依据,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优劣成败,影响着教学质量。为此,在原有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校教案设计与编写的指导意见。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要扎实写好教案。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进行启发式教学。教案要与授课内容、教学进度相一致,要数量适中,项目齐全(封皮、首页、课表、成绩册、进度表、计划、课题等),步骤完整,书写工整,讲究实用。
一、目的及意义
1.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应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体现个人教学特色。2.教学过程流程化,体现师生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严禁教学内容堆砌。
3.可适当参阅借鉴优秀教案,但必须加以修改完善提高,把别人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增加新的内容并落实到教案上。4.教案除反映本学科的知识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德育教育,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做到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
5.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6.教案能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能体现师生互动的活动空间,并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具体要求
1.撰写教案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构建本学科的知识框架,了解本课在整个知识框架中的地位、作用。
2.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3.教案应该体现出规范、科学,显示特色,突出改革。
4.内容充实、明确;结构完整、新颖;形式规范、合理;字迹工整、清晰;切合实际,详略得当。
5.教案必须是课时教案(初三的下学期教案可以适当简化),应写的教案个数不少于实际上课的课时数。
6.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包括作文、习题、实验课等)都要撰写教案。
7.教案内容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有详略适中的教学内容;有恰当的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书面作业;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
8.强化的几个方面:
①教学过程活动化。像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
②学习方式多样化。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亲历知识发现的机会,体现学习的快乐。
③教学步骤问题化。教师预设问题,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参考环节 教学目标:
1.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2.目标制定的依据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考情分析;
3.要求学生了解……,熟悉……,掌握……,达到……,能应用……,能解决……。教学重难点:
要求突出、准确、明了、具体(运用哪些教学活动突破重难点)教具:
挂图、模型、幻灯、投影、实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板书设计。
2.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师生互动等)。
3.问题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4.师生互动设计,课堂时间分配,课堂反馈的形式和方法设计。5.例题的设计(例题、事件、人物、主题、规律、图形、特点等在教案中有具体显示)。6.练习强化,不少于十分钟。作业布置:
要符合教学要求,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典型性,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有利于能力的形成、发展的提高。
板书设计:
应针对重点、难点等进行设计,要求精美、简洁、实用,能体现目的性、针对性、概括性、条理性、灵活性、审美性、感染性等特点。
教学反思:
课后及时把授课中的感受记录下来,以便今后进行改进。课后记录可以包括:教案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法的选择和应用效果如何、学生的反映、疑难问题、典型错误、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今后教学建议、资料索引、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第五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活动的方式与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当前语文阅读课堂效率低下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语文课所花的时间,教师指导学生所投入的精力与期待学生语文知识能力不成正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使用的方法、策略不太适合。表现为:教师语言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积累运用少。因此,从学生阅读教学入手,探索更有效,更完善更科学的课堂阅读指导方法很有必要。
二、研究的意义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刻而广远,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可以巩固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整个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究目标
(1)探索更加适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和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方法和原则。(2)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念下,“以读为本”语文阅读教学操作体系。(3)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上有很大的突破。
四、关键词界定:
策略 计策
谋略
方式
策略一般指:1、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2、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
研究:是主动和系统方式的过程,是为了发现、解释或校正事实,事件,行为或把这样的事实、法则或理念作出实际应用.本文特指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方式的研究. 方式就是找出适合学生的方式,方法,学生能欣然接受交效果显著. 五、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活动的方式与策略研究的措施 方法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首要工作,因为兴趣是一切活动的活力,只有有了阅读的动力,学生才会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阅读这件事上,这对提高阅读效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研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首要任务。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我用了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设置悬念
悬念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问题一探究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致力于阅读。在教学《商秧南门立木》这篇文章时,在刚开始,我就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商秧在南门立什么木?为什么立木也要选入课本且作为题目,这有什么意义?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们也觉得很是奇怪,很快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求知欲,同学们很快以饱满的激情阅读了这篇文章,这样给阅读教学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2、让学生与书交朋友,培养阅读兴趣。
学生爱好不同,对书的兴趣就不同,阅读时兴趣自然也就不同。因此,我让学生经常接触各类书籍,与书广交朋友。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书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浩翰的书的海洋中,寻找自己的阅读兴趣,培养更广泛的阅读兴趣,激发自己的阅读能力,与书广交朋友,拥有宝贵的知识财富。3、在读中感悟,巩固阅读兴趣
“悟”强调的是以读为本,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只有通过多读、精读、细读、悟读,才能在读中悟义,读中悟法,读中悟情,读中悟理,达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即理想归宿。我在《商秧南门立木》中,让学生在读中悟出我前面设置的悬念之后,我让学生再次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话,让学生讨论,自由阅读,在读中自己感悟,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引发了中心思想,深化了主题,这种导读方法,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4、情景表演,加深阅读印象。
情景表演更能促进阅读,增加阅读的兴趣,在教学《自相矛盾》、《画蛇添足》时,由于是古文,读起来有些困难,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够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班上爱好小品表演的同学较多这个因素,我要求将故事改为小品,在班上表演,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学们热情高涨,研讨仔细,理解也很到位,表演效果很不错,表演起到了激发兴趣的积极作用,加深了阅读的印象。5、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6、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1)以“讲”诱发兴趣。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2)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
(3)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年级的不同方法则侧重点不同。以低年级为例我着重从几方面加以指导:A、指导学生有序读文。① 按顺序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再让孩子读书时,我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对于一些好词好句,用小圆圈画出来等,以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还鼓励孩子把在课外阅读中弄懂的新词语抄下来,低年级时每天两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展到词语、句子或段落,但不强求,量力而行,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厌倦读书。②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了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做以标注。③图文并重。在课堂教学中,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本课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这样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B、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我们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学习《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效果颇佳。
(4)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A、教师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订阅少儿期刊、报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 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
B、每个教学班级设立图书角,在每个年级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 好书推荐活动。每个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课外阅读”的墙报或者黑板报,并设计一些小的 栏目:如“好书大家读” “读书心语”等。
C、努力构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网络平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阅读。
D、改革评价方法,将课外阅读的评定纳入学期语文学习评价中去,为学生提供交流、展 示、欣赏习作的时空。建立读者意识,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的时空,提供发表见解 的机会。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愿望变为一种习惯。F、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学校推荐书目中所要求的学生必读文 章,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 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王”等。G、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教 师撰写教育日志,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H、学校组织外出交流学习,学习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先进教育理念,取长补短,积累经验,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六、研究对象、周期: 对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周期: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5——7周)收集所提问题 2、学生自己探索方法(8——9周)收集阅读资料。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10——13周)收集学生学习后,提高阅读能力的案例。4、讨论交换阅读心得(14——15周)收集讨论稿。
八、研究的成果: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教给了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在读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到提升。九。参考文献:《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指导与学生阅读实践》 欧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