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鼓励成为美术教学课堂中的一剂良药——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6:2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鼓励成为美术教学课堂中的一剂良药——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鼓励成为美术教学课堂中的一剂良药——教学反思》。

第一篇:让鼓励成为美术教学课堂中的一剂良药——教学反思

让鼓励成为美术教学课堂中的一剂良药——教学反思

职教中心

周雪娇

【摘要】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要求教师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鼓励学生审美个性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在五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对自己的美术课教学进行了反思,努力把新课改的理念来用于实施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字】 鼓励 美术教学 情感教育 审美 艺术创造

美术教育不单纯是艺术知识的传授与艺术技能的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它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位学生,包括学生的每一幅习作,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

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多媒体、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

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讲评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美丽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乡镇上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主人(教学反思)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镇巴县泾洋小学

饶朝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研究的构建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并非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数学学习过程的实质上是学生主体富有思考性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然而,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 “放心不下”,总喜欢在学生已探讨出的问题之后,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叮咛”才放心。直到那天,学校让我上一节校级研讨课《圆的周长》,学生精彩的课堂表现才让我觉得我对学生的担心是那么的多余。教学片断如下:

师:(出示圆形铁丝和直尺)请同学们用直尺量出圆的周长? 生:(动手量,马上发现不好量)不能量。师: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生:直尺是直的,而圆是曲线的。

师:那就没办法量了吗?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测量圆的周长。

(每个小组分别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具开始了积极地小组活动,学习的兴趣非常的浓厚,教师了解学生的小组活动情况,对于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小组汇报: 组1: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一条长线把圆绕一周后,捏紧这两个正好连接的端点,剪去多余的部分,把线拉直,测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组2: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把圆片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首先在圆上取一点做个记号,并对准直尺的零刻度线,然后把圆沿直尺滚动,直到这一点又对准了直尺另一刻度线,这时候圆正好滚动了一周,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组3:刚才老师拿的圆形铁丝的周长,只要把它展开就能测出周长。师:同学们通过合作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同学们在听小组汇报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大家的办法中是否有相似之处?

(短暂的安静之后,有个同学兴奋地举起了手,还有点迫不急待)生1:大家在测量的时候都没有直接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把圆转化成了线段来量。

(他的回答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好多同学的思维被激活了)生2 :我们以前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就学过这种方法。生3:老师我发现都是把圆这个曲线图形变成直线图形来求。生4:我把他的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变曲线为直线”吧!师:同意吗?

生:(有点不太合适,但又不知道怎样说更合适)师:那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化曲为直”,可以吗? 生:(同意)(教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师:你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生:(不能)

师:如果我们把地球看成一个球体,它绕赤道一周的长,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 生:(不能)师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须要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算圆周长的方法。应该用什么方法呢?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与小组的同学进行再次的研究。(学生的讨论声又一次在教室响起)┅┅

难怪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学习者不进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我们不但要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且在组织练习时也应不断设置思维障碍,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并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要相信学生能行,同时让学生也相信自己能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

第三篇:让数学教学成为

让数学教学成为“授之于渔”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把“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精神贯穿我们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会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将知识融会贯通。

学生学会“渔”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耐心、细心、爱心地做好“授之于渔”这项工作,使学生用更多的数学来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四篇:让错题成为教学

让错题成为教学“亮点

一、缘起

学生数学错题天天有,如何减少错题、预防错题的发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难点。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打上红红的叉,再附上“订正”。长此以往导致的后果是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又慑于老师的权威,只好抄袭,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到了期末,积压的东西渐渐多了,更是无所适从。长此下去,产生习得性无助,学习困难的自我暗示随之而至。

其实面对学生学习中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载体,成为教学的“亮点”。

二、探索

(一):课前——预设生成“亮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知错和改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让学生在错题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并改正,预先实行控制。那么课堂就会展现出它真实、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有教师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时,想到学生对倒数的概念往往辨析不清,便在进行相应的知识铺垫后,预设了一组概念辨析题。

例如: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得数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因为 6/7 和 7/6 乘积是 1,所以 6/7 是倒数,7/6 也是倒数;

3、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 1。

辨析片段

生 1:我认为第 1 题是对的,应打√;比如 6/7 ×7/6 得数是 1,所以 6/7 和 7/6 互为倒数;

生 2:第 1 题是错的,应打×;因为,乘积得 1 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

生 1:我还是认为第 1 题可以打√,因为得数也包含乘出来的得数;

生3:我赞成生 2 的意见,只有乘积的 1 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加、减或除出来的得数是 1 的两个数,不能算是互为倒数。例如刚才复习题中 6/7 +1/7 =1,6/7 和 1/7 是互为倒数吗?当然不是!

生 1:哦,我懂了。1 题应打×。2 题也应该打×,6/7 ×7/6 乘积是 1,所以只能说 6/7 和 7/6 这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不能孤立的说 6/7 是倒数,7/6 是倒数。

师:这样理解对吗?,生齐:对!

生 4:第 3 题是对的,如 9/8 的倒数是 8/9 ,17/12 的倒数 12/17 ,8/9 与 12/17 都小于 1;

生5:第 3 题是错的,7/7、9/9、12/12 都是假分数;它们的倒数仍然是 7/7、9/9、12/12 , 它们的倒数分明等于 1,而不是小于 1;所以这句话应改为 “大于 1 的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 1” 才对。

点评:

教师预设的 3 个判断题,均是学生过去易混淆的“错点”;让学生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比较、探讨,最后弄清楚“倒数”概念的准确内涵,起先出错的同学自己找到了错因,纠正了原先错误的判断。“错点”变“亮点”的辨析过程,多么精彩啊!

(二):课中——疏导生成“亮点”。

课堂预设是在课堂教学之前考虑的,但众所周知,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同样,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即使上同样的教学内容,课堂也往往不会一样,因为,生成的课堂难免出现“不可预约的错误”。在课堂上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尤其当“错点”呈现之时,教师要学会延迟评判,进行巧妙疏导,让学生们自己通过讨论“错点”,析“错因”,找对策,将它转化、生出新“亮点”,进而自主掌握知识。

有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时,让学生计算:38.2÷2.7,并要求进行验算。大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4,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4。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该教师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4与除数2.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

(2)验算:1.4×2.7+0.4≠38.2,说明商是错误的。

(3)验算14×2.7+4≠38.2,说明余数是错误的。

紧接着,教师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商里的小数点不能忘记,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4缩小10倍,得0.4。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中,教师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三):作业——比较生成“亮点”。

一直以来,对于错题,我的做法一贯都是一讲到底。讲完后,心里感到很踏实、很满足。因为觉得自己讲的那么认真,那么细致,那么卖力,学生一定都听明白了。可是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一些讲过多遍的类型题或原题,到了考试的时候,学生照旧做错。这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怪现象,使我陷入了烦躁、不安和痛苦之中,并引起了我深深地思索:“到底原因出在哪里呢?用个什么法子才能让学生真正牢固地掌握住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不断地调查思考、请教前辈,最后终于明白:是老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钻研、讨论和思考。学生就好比一个容器,只是被动地接受,对于老师讲的内容并没有在大脑这台机器中进行深加工,因此过一段时间后,就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终于找出了解决错题的一个方法,那就是“自查自纠——讨论提高——总结深化”三步教学法。

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做法简单的作个介绍,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第一步:自查自纠。把批改过的作业本、练习题或试卷下发后,首先让学生将出现的典型性错误抄下来,再布置学生对着答案钻研自己做错的题。要求他们通过再次钻研,能够查找出自己做错的原因,是审不清题意?是粗心大意?还是定义、定理、概念不清?教育他们争取在自查中独立纠正自己错误的思维和步骤。当然,这一步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在教室里不断巡回,一边鼓励学生大胆钻研,一边个别启发点拨。在自查中,学生表现的很积极,我看到他们一会儿翻书,一会儿验算,一会儿苦苦思索,一会儿在纠错本上记录。实践证明,在老师的鼓励和个别指导下,绝大多数的错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且也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同时,还有利于克服其在平日里学习做题中粗心大意、断章取义、审题不清等不良习惯。应该说,这是体现学为主体、解决错题的最基础一步。

第二步:讨论提高。对于一些自查自纠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解决。我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6—7名同学,每小组的组长一般都是本学科比较突出的学生,由他(她)组织和主持本小组的讨论。在讨论前,我一般都先教育学生:一定要珍惜讨论的机会,假如你有疑问就主动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假如你会解答,那么你就毫无保留地把思路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因此,每当讨论时,各个小组都很热烈。而此时的我,也忙前跑后,一会儿加入这个小组讨论,一会儿又加入那个小组讨论。通过参与他们的讨论,使我不仅了解到了他们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且还能不失时机地给予讲的好的同学以表扬和鼓励。实践证明,学生很乐意讨论,讨论的也很有成效,不少的疑难问题就在讨论中解决了。同时,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我,获得了自信,体验了成功。另外,学生在讨论中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增进友谊,这就更加激发了他对合作探究的热情,和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应该说,这是体现学为主体、解决错题的最重要的一步。

第三步:总结深化。通过课前的批改和课堂上前二步的教学活动,老师已进一步了解到了学生思维的障碍及其原因。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走上讲台,整体上给学生来一个画龙点睛,突破重、难点。例如学生在讨论:“男生比女生多4/5,那么女生比男生少多少?”这道题仍不明白时,我就重点强调到:“解这类题,关键是要抓住谁做单位„1‟,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观察确定未知量是在左边还是在右边,若在右边则只需列乘法便可解决;若在左边则可以考虑采用列方程或除法的方法加以解决。同学们听后都豁然开朗,他们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老师还要简明扼要地归纳出典型错题的原因及一些解此类题型的规律、方法。当学生恍然大悟后,老师再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典型错题再练题,以求深化巩固。应该说,这是体现教为主导、巩固错题的最关键一步。

三、感悟

1、数学错题是小学生作业练习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

小学生做数学练习,无论是课堂、家庭,笔头、口头或其它类型的题目,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小学生。由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完善,数学做错题应属于正常现象。教育家说过,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同理,做错题也可算是小学生的权利。我们应有正确的错题观,允许学生出错,宽容错题,延迟评判;着力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点,分析错因,及时订正。

2、数学错题是教师开发课堂教学新资源的宝贵探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错题正是学生学习数学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带有童气的、十分宝贵的一种“利教研学”资源。善抓“错题点”,可以归类追因,找出对策;可以研错纠错,反败为胜;也可正误对比,探悟真知;还可以反思教法,改进教学……找出教师误导的源头,关注学生出错过程的体验,讨论纠错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点石成金巧让错题“坏事变好事” ……总之,数学错题完全可以成为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宝贵探点。

3、智导“错点”变“亮点”是促进学生砺志成长的重要举措。

“错题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善待错题”也是促进学生“立志”向、扬志气、强意志”的重要举措之一。“错题”作为一个载体,解剖它、研究它、转化它, 其研究过程师生、家长均可从不同的视角参与,既可出智慧,也能常砺志,还能大辐射(指带动各学科错题的减少与师生家长成长中错误的预防等等。

第五篇:教学总结 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孩子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谢平坦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亮的口号。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例如如我在教学《识字六》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对对子(学生顿时来了劲,各个跃跃欲试)我开始出题:是对(非)、长对(短)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谈),诚实对(虚伪)就这样一场生动的对对子游戏拉开了新课的序幕。这个导入,我采用游戏这种对学生极具吸引力的形式很快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次导入也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顾,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正因为有了这个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课堂,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又如我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先让孩子们观看了动画片<<狮子王》的片段,同学们看的是津津有味,这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入了课堂,对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让课堂成为孩子展示的舞台

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有专家建议这样划分一堂课的四十分钟:教师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其于的三十分钟完全交给学生活动。二年级的教学识字仍是重点,课课重复的识字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反复的读效果还是不佳。于是我努力改变死板的硬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去教学,尽量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的机会,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舞台。在识字中我请小老师带读,看见那踊跃举起的小手,我很欣喜,孩子们积极性高涨,读得也特别认真。在检查环节中我让每一位孩子当小老师来检查自己的同桌,要求如果同桌有读错的小老师要教他读。孩子们的那个认真劲就别提有多足了。这些环节之后大部分同学已较好的掌握了生字,但总有几位程度不好的孩子还是掌握的不理想。于是我就再动脑筋给他们也特别创设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我让每组掌握慢的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当代表,代表他那一组和其他组代表比赛。在集体荣誉感的作用下,他们学习的非常努力,非常认真,同位的同学也积极配合帮助代表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奏效,他们进步很大。当然在每次比赛过后我都会及时给与他们表扬和鼓励,让同学们给他们及所在小组掌声或发奖本以示鼓励。既表扬了所有同学又激励了代表,于是他们每堂课都特别投入,比赛时个个跃跃欲试,信心百倍。在所有的环节中我只是组织者和评价者,舞台是孩子们的,他们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学效果也是非同一般的。

三、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差的教师只教语文知识,好一点的语文教师教语文学习方法,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作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地分析教材,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教师也要亲自“下水”弄清楚从何处可以收集到这些信息,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不同的途径去获取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之上归纳、提炼。

在上《难忘的一天》一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相结合的。课前,我布置预习,让学生查阅有关邓小平的资料,并给出了几种查阅的途径。由于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又通过交流学生增进了对邓小平的了解和崇敬。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用归纳性的语言讲述,这又很好的训练了学生抓重点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新概念指导下的新课堂生活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不断地提高,与新课标一同成长!

下载让鼓励成为美术教学课堂中的一剂良药——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鼓励成为美术教学课堂中的一剂良药——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课堂让语文教学活动化成为常态

    生态课堂让语文教学活动化成为常态 新课程的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语文,已经成为新课程语文教学和学习的主要方法。语文学习的生......

    让课堂成为有效教学的聚焦点

    让课堂成为有效教学的聚焦点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有专家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发现目前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点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教学机智: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良药

    教学机智: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良药 今天上英语课时,我走到班级门口,发现好几个学生课间“玩过头”,看到我来才恍然大悟,临阵磨枪做准备。本来我觉得这事拖延了上课时间,也干扰了正......

    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反思 在日常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怎么能让每一节美术课既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将会更精彩美术教学反思

    我们美术老师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教过的学生中,有多少能认可我们,认可我们的学科呢?对我们认同度不够,对我们的美术学科也可想而知。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封闭、枯燥的学习氛围阻碍......

    让快乐教学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让快乐教学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东安县白牙市镇一小 唐亚琴 快乐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思考,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

    教学反思《在星空中一》

    教学反思《在星空中一》 《在星空中一》这一课是教科版六下科学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的内容,本课学习的重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

    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成长记录表

    让教学反思表成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记录表我在此发言的内容,仅仅是代表个人的观点,对与不对,我也只是提出来供各位同行探讨,想做个抛砖引玉,仅供与会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参考。 6点大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