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3岁亲子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0~3岁亲子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刘懿 卢筱红
摘要: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提供指导服务的机构——亲子园应运而生,理论研究的滞后,使亲子园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亲子园课程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和发展途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0~3岁婴幼儿;亲子园;课程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0-3岁亲子园课程研究”(项目批准号:08ZD01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懿,女,江西省上饶师院小教分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江西上饶
334000);卢筱红,女,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江西南昌
330046)。
一、问题提出
我国的学制是以3岁作为教育的起始点,受此影响,对3岁前婴幼儿的教育研究,几乎是空白。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开展了一项由多个国家参与的“0~3岁儿童优质教育”调查项目。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国家有针对0~3岁婴幼儿的国家项目或课程,大多为欧洲国家,也包括部分拉美国家。其普遍特征是,仅限于心理学取向的关注,而教育方面(作为一种整合经验的学习)的关注似乎不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晶波博士等人,通过对我国1996~2006年十年间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校学前教育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发现: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选题对0~3岁婴幼儿教育涉及相对较少,在1996~1998年间几乎无人涉足,2001~2002年0~3岁婴幼儿教育研究占所有研究选题的2.5%,其中“婴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研究较多,而关于0~3岁亲子园课程的研究依然无人问津。
现实生活中,市场上0~3岁亲子园良莠不齐,国家也没有针对亲子园教育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加上我国0~3岁婴儿教育与3~6岁的幼儿教育有脱节现象,许多0~3岁婴幼儿亲子园课程成了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简化,忽略了0~3岁婴儿独特的发展特征和需要。
综上所述,加强0~3岁亲子园课程研究,将有助于推动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研究方法
0~3岁亲子园课程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而不是验证。因此,本研究主要运用的是观察法。以研究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亲临现场,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深入三类0~3岁亲子园(加盟亲子园、公办亲子园、自创品牌亲子园)的活动现场,查阅课程方案、观察课程开展情况,同时对负责人和教师进行调查、访谈,了解亲子园课程,并查看网站,分析宣传单。即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汲取有启发意义的工作思路与方法,尽可能深入了解0~3岁亲子园的课程。在此基础上,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并进行意义建构。
三、结果分析
(一)0~3岁亲子园概念
从1998年底“亲子园”在中国出现起,关于它的概念就是比较模糊的。因为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和先学前的教育阶段,国内外的研究都比较少,各项工作才刚刚起步。所以我们现在讲的“亲子园”,仍然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综合各种见解,本研究认为,亲子园是以社区或幼儿园为依托,以亲子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面向0~3岁散居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教育和指导的机构。那么,在0~3岁亲子园工作的教师就称之为“亲子教师”。
(二)0~3岁亲子园课程概念
从现有的资料看,很难找到关于“0~3岁亲子园课程”的科学定义。要想界定这一概念,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课程”。学前教育领域比较认同的课程概念是“在幼儿园安排下所进行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的园内外学习经验或活动”。本研究套用这一概念的界定方式,尝试对“0~3岁亲子园课程”这样定义:0~3岁亲子园课程简称“亲子课”,是指根据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专业亲子教师指导下,由婴幼儿及其父母或其他看护者共同参与所开展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多形式的园内外学习经验或亲子活动。
这样界定有几方面的好处:一是明确了家长与婴儿学习的空间既可以在亲子 园内也可以在亲子园外;二是拓展了亲子园课程的内涵,即增加了对学习经验的重视;三是这一概念包含着对隐性课程和活动课程的重视;四是这一概念还包含着对学习主体(亲子教师、婴幼儿及其看护者)的重视。
(三)0~3岁亲子园课程目标
笔者所考察的亲子园的课程目标具有以下两方面优点:
1.目标明确,小步递进。在深入现场研究亲子课教案和实践活动时发现,亲子园课程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逐渐被微观化,分解为更加具体的、相当细致的目标,主要是按照婴儿动作发展的顺序来确定。此外,每一个亲子游戏活动都有相应的具体目标。
2.采用多元化目标体系来促进婴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研究发现,为了促进婴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亲子园课程中采用多元化目标体系,包括婴儿智能发展目标的多元化(教育目标涵盖了婴儿的各方面智能)和参与人群的多元化(不论其家庭背景如何,婴儿自身发展如何,都能在亲子园中接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指导)。
所考察的亲子园课程目标不足之处有:
1.课程目标主要按月龄来分段,每个月龄段的目标都不同,但不同类型亲子园划分课程的月龄段并不统一,有1个月、3个月、4个月和6个月不等,存在争议。
2.指向婴幼儿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教育目标较多,指向家长的教育目标较少。
3.亲子园课程中的社会性目标有待加强。
大多数亲子园的课程设计策略是“培养什么样的目标就设计什么样活动和采用什么样的玩教具”,有行为主义的倾向,课程目标侧重技能学习,社会性目标被忽视。
(四)0~3岁亲子园课程内容
1.从网站和宣传单上看,亲子园课程内容大都以“儿童中心”为价值取向,按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逻辑来组织具有综合性的课程内容。所考察亲子园都提及: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蒙台梭利教学以及美国爱尔丝博士的感觉统合训练等教育理念,同时契合婴儿发展需要,以游戏的方 3 式设计个性化的课程。
2.从活动组织形式看,不仅有平行性的小组活动内容,还有合作性的集体活动内容。平行性的小组活动内容既便于向家庭延伸,也便于亲子教师就每一对孩子和家长的互动行为进行个别化指导,也就是说,所有活动内容都是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对一开展的。合作性的集体活动内容,可以弥补当今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之爱的遗憾,有利于培养孩子团结互助的精神。
3.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精细化程度较高,流程僵化,“拼凑式”内容较多。活动内容存在“动则有趣,静则枯燥”的现象,缺乏趣味性和游戏性。此外,与亲子园课程相配套的教育性游戏材料严重缺乏。
4.虽然亲子教师为每个入园婴儿建立档案,婴儿来园的每次活动内容,教师都有观察、记录和分析,但并不会真正为每个婴儿去调整课程内容。
5.有一些普适性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内容,兼顾相关营养知识的介绍、讲解和科学育儿知识、经验、技能的传授,但针对个别家庭的文化、教育及社会背景指导的内容很少。
6.亲子园课程的环节较多,教师的主要角色就是课程流程的“导游”,即按照教案规定的环节、内容和时间组织家长和婴幼儿参与活动并顺利完成这些内容,给家长和婴儿以“走马观花”之感。
(五)0~3岁亲子园课程实施原则
研究发现,在设计和实施亲子园课程时,教师都知道要遵循快乐原则、适宜性原则、指导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但在贯彻这些原则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指导性原则中,直接指导、个别指导居多,点拨式指导缺乏;在贯彻适度性原则时,运动量偏大,任务过重,家长和婴幼儿容易疲劳;在互动性原则中,主体缺失,家长包办代替多,婴幼儿动手少,教师与家长缺乏交流与互动。
(六)0~3岁亲子园课程实施方法
研究中的亲子园室内的亲子课程一般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中途会休息15分钟左右。那么,亲子教师主要采用哪些基本方法把婴幼儿及其家长留在长时间的亲子课程里呢?
1.游戏法。婴儿是在“玩”的过程中“学”,“学”的过程中“游戏”的。4 因此,亲子园课程中大量采用游戏法来吸引婴儿。个体玩法,合作玩法,集体玩法,一物多玩,新颖玩法,一个接一个的新异刺激,难怪设计好的亲子课能够留住婴幼儿及其家长。
与幼儿园教学使用游戏法不同的是,亲子园课程中的游戏非常注意轻松愉快和“身体触摸”,经常拍拍婴儿、搂搂婴儿、抱抱婴儿,这样不仅满足了婴儿渴望对肌肤之亲的需求,也增加了亲情间的交流,还为婴儿提供语言刺激,让婴儿在游戏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操作法。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发生于动作,产生于活动中的操作。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手指尖上”。婴儿非常喜欢亲子课程中的操作活动,乐此不疲。亲子园课程提供了大量让婴儿双手操作的活动,尤其在亲子美劳DIY活动中体现较多。
3.ASL教学法与TPR教学法相结合。针对年龄较小的婴儿,主要采用的是ASL(American Sign Language美式手语)教育法,即教师在说每一个词的时候运用固定的手势和动作。针对年龄比较大的婴儿,主要采用的是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教学法,即所谓的完全肢体反应教学法,对每个词语的动作和手势没有固定的要求,而用各种不同手势和动作来表现,只要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即可。
研究发现,亲子园课程在方法上普遍采用游戏法、操作法、ASL教学法和TPR教学法,较少使用观察法和支架式教学策略。教师不善于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为婴儿建立概念框架,将婴儿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婴儿独立探索与协作学习,并进行效果评价。
(七)0~3岁亲子园课程的发展途径
研究中的亲子园,在促进课程的发展时基本途径有两种:
1.亲子园课程建设工作。研究发现,为保持课程的统一性,加盟亲子园使用的是总部授权的课程,教师严格执行总部的亲子课教案,重复固定的流程和内容,不能自主创新,有些课程教案长期未经更新,目标、内容和形式严重缺乏时效性和地方特色。
研究者在对亲子教师访谈中有这么一题:“您所教的亲子课方案来自哪里?”从自创品牌亲子园和公办亲子园得到的答案是:亲子园自编的亲子课方案 5(自创品牌)+其他途径(如网上资料、书籍、研讨等)+教师钻研。即通过外来资源园本化的深入拓展及“做中学”的实践研究两种途径来发展。
很明显,自创品牌亲子园和公办亲子园以编写教案为目的,按照一定的模式,由若干教师凭经验和已有教材自主创新编写,采用“做中编”的方式不断修改原有教案和建立新的教案。这样虽然保持了课程的开放性,但教师并不具备课程的开发能力,其课程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有待认证。
2.亲子园教师队伍建设。三种类型的亲子园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均注意有目的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骨干梯队,制订亲子教师队伍培训及优化发展目标,建立“成长档案”,送亲子教师外出学习,吸收新经验,不断促进亲子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从中可以看出,亲子园通过“做中学”和园本培训两种途径来发展课程。但目前全国尚无亲子教师资质认证机构,虽然一些亲子园强调自己的教师持有“育婴师”证书,由于目前“育婴师”培训机构十分混乱,很多培训机构在招生简章中仅要求学员具有“初中毕业”学历,因此“育婴师”证书的专业性也大打折扣。研究发现,专业教师的匮乏和早教师资培养体系的缺位导致了亲子园师资水平良莠不齐,亲子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四、建议与反思
(一)对0~3岁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建议
1.丰富并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0~3岁亲子园课程。我国0~3岁亲子园,关于婴幼儿的教养理念基本上都是引进国外的,亲子课程大多拷贝国外的教育模式,只是一种简单的“拿来主义”。不管是“蒙台梭利教育法”、“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感觉统合训练”还是“多元智能课程”,在国内均没有经过本土化就直接进入市场。
适合其他国家婴幼儿的教育模式是否对中国的婴儿也适用?值得0~3岁学前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可以吸收、借鉴、融合国外研究的先进经验并使之本土化,但更要丰富并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0~3岁亲子园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0~3岁亲子园教学大纲,建立亲子园课程的评估标准,进一步规范亲子园课程,为实施科学、高质量的亲子教育提供保证。
2.加强亲子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亲子教师团队的课程研发能力。我国目前0~3岁亲子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两大问题,严重制约着婴儿教育的发展:一是专 业水平不高;二是师资专业发展缺少外部的有效支撑。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0~3岁早期教育研究的力度,建立亲子教师资质认证机构,规范0~3岁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师范院校也要敏感捕捉“托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此为契机,充分挖掘0~3岁早期教育的课程资源,对幼师生所学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以便幼师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顺利适应亲子园的工作。
(二)对本研究的反思
反思本研究,由于收集资料的范围较窄,因此,研究结果在运用推广上会有一定的限制。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还可以就以下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连续追踪研究婴儿从出生到三岁之间接受亲子课程的全过程。
2.深入细致研究亲子课程中每一个亲子活动对婴幼儿及其家长的意义和价值。
3.选取更大样本,从一个较广的范围比较研究加盟亲子园、公办亲子园、自创品牌亲子园三种类型亲子园课程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4.继续探讨亲子课程的内容、形式、途径、实施条件等是否有创新。
5.建立亲子课程的评价体系,制定亲子课程评估标准。
6.小时班、半日班、全日班三种亲子课程的设计思路和指导。
五、结语
本研究认为,亲子园课程的设计是多种教育理念的整合,亲子教师教育能力的整合,各种婴儿教育内容的整合,多种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整合,以及教育环境整合的结果。成功的亲子园课程,离不开0~3岁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遵循婴儿身心发展规律,精心策划,系统性强且能满足儿童需要的亲子园课程才是优质的课程,才能保证婴儿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梅,胡秀玲.0~3岁早期教育的师资管理对策探析[J].教育导刊,2008,(6):32-33.[2]陈学群.“以关系为基础”的0~3岁婴幼儿亲子活动设计与组织[J].早期教育,2008,(9):39-41.[3]程洁.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体系中的家长教育[D].华东师 范大学,2005.[4]但菲.关于0-3岁婴儿教育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2,(3):49-50.[5]但菲.婴儿教育及其机构现状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2-44.[6]丁文月.亲子园—— 一种社区幼教模式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7]华爱华.“早期关心与发展”的内涵与0-3岁婴幼儿教养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5-8.[8]“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研究”课题组.从零岁抓起——0-3岁婴幼儿关心与发展文献研究[Z].“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研究”丛书,2001.[9]刘晶波,王磊,孙永霞.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选题的状况与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9):6-13.[10]罗莫.0-3岁儿童:伟大的小小研究者——世界学前教育组织“0-3岁儿童优质教育”项目简介[J].任培晓编译,赵振国校.幼儿教育(教师版),2007,(2):12-13.[11]吴伟俊.0-3岁亲子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12]徐小妮.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形式初探——上海市某早期教育指导与服务中心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3]张正美.家园社区一体化对0-3岁儿童的教育[J].山东幼教园地,2004,(33):10~11.[14]郑蓉.北京市亲子园现状的调查研究[J].早期教育,2004,(5):10-11.[15]Hilda L.Jackman.早期教育课程——架起儿童通往世界的桥梁[M].杨巍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6]Philippe Rochat.婴儿世界[M].郭力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二篇:《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课题阶段总结
徐州幼师附幼 徐剑媚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长度;3岁决定一生”的理念已逐渐成为一种实践活动,不仅社会上开办了各种各样的亲子园,各幼儿园收托儿童的年龄也已经普遍向下延伸一个年龄段,有的还开办了收托0—2岁婴幼儿的亲子班。在这种大趋势下,我们幼师附属幼儿园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依托本园优质教育资源(物质资源和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专门为全市以及社区内0—3岁婴幼儿和家长创建了徐州幼师“婴乐坊”亲子园,提供亲子活动、科学育儿、专家咨询等多功能教育活动。
“让每一个儿童都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讲过的一句话。孩子从0岁开始,各方面发展为最迅速的时期,良好的早期亲子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儿童发展的潜能,为他们健康快乐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相处,遇到具体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亲子教育课程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0~3岁亲子教育的具体、系统的方案。在创办和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亲子教育如此重要,而我们徐州市的早期亲子教育质量却是如此的良莠不齐。全市所有的亲子园包括我们本园在内的亲子园课程,均是使用全国各地的亲子课程教材,东选一篇西挑一篇,很不系统,很不规范。所以,我们正在进行新的探索,尝试根据我市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撰写一套具有我们徐州地区地方特色的、适合徐州小宝宝的课程方案,为徐州的亲子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于是,我园成立了《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课题组,并在我市教科所的大力支持下,批准立项为省级青年专项课题。在研究中我们注重提高服务品质,扩展服务范围,向家长提供教育策略、提供最新教育信息,主动了解社区儿童及家长对早教的需求,针对我园所处小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早期教育工作,从而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社区早期教育之路。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科学性、实用性、互动性、可操作性的活动,发展婴幼儿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使儿童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形成具有园本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亲子园课程。
2、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经验,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
3、培养一支具有高质量的早教师资队伍,创建一个高质量的早教基地。
三、研究策略
(一)研究原则:
婴幼儿是一个发展的个体,而亲子教育却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因而亲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遵循整体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者、婴幼儿、家长、社区等几者自身内在的潜能,整合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教育契机,使每个婴幼儿及家长得到整体性均衡的发展,将婴幼儿多种能力发展的研究及家长育儿方法的研究和如何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亲子课程的研究贯穿于每一次活动中。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以幼儿园所处社区为中心点,辐射到周边社区调查家庭实施0—3岁婴幼儿教育的现状。(1)调查亲子园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现状及家长对亲子园课程的需求。(2)调查我市其他亲子园的课程设置及有关情况,以便参考借鉴。(3)调查婴幼儿已具有的各种能力处于何种发展阶段。
2、行动研究法
根据0—3岁婴幼儿发展和生理及心理特点,设计亲子教育的活动方案,用以指导0—3岁婴幼儿教育,同时又依据活动方案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方案。
3、案例分析法。
根据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的特点,分析个别案例中的教育实践,并进行总结评价。
4、经验总结法。
主要是将音像资料和文字记录资料及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形成文本材料。
(三)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 2007.5——2007.7
1、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及分工,收集专题情报并进行分析。
2、全组人员收集理论等文献资料并进行相关学习。
3、进行调查研究。
实施阶段 2007.7——2008.3
1、组长对亲子园教师和家长进行0—3岁婴幼儿的教育教学指导,定期进行观察、测评。
2、以亲子游戏为载体,组织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游戏活动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3、为0—3岁婴幼儿家长和亲子教师开设讲座,增强科学育儿常识,建立良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师行为方式。
4、教师走入社区宣传推广早教,并实施记录。总结阶段 2008.3——2008.8
1、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构建“亲子教育课程案例信息库”。
2、整理材料,撰写论文报告。
3、汇编成果
四、研究内容与保障措施:
(一)研究内容
1、亲子园课程的特点、设置与开发。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亲子中心,也有各种亲子活动课程。我们的亲子教育遵循着这样几个观点:
1、亲子教育应是从人的新生命诞生就开始的。
2、亲子教育是把握孩子成长敏感期的教育。
3、亲子教育是要适宜每个孩子个性化的教育。
4、亲子教育是一个体现爱心、增强自信心的教育。
5、亲子教育还是一个让每个儿童都能拥有完整人生的教育。
基于以上五点,课题组教师开始对周边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到我市的各个亲子园中进行观摩暗访,撰写了调查报告和观摩后感,以便参考借鉴,发现问题与焦点。这些在对婴幼儿实施教育的课程各有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最初我园大多借鉴其他亲子园的教材和教法,没有自己的特色。现在我们已认识到借鉴的不足,开始进行立足本园的亲子课程改革,在学习了先进的儿童观、发展观的基础上,以新的观点和角度调整自己的工作,来积累一些体现本园亲子教学特色和教师水平的课程体系。
2、亲子园课程对家庭亲子教育实施的辅导。
我们利用亲子园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实践,帮助家长运用适宜的方法促进孩子教养行为的形成。
(1)创设适宜的亲子园环境,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环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驿站,孩子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都与家庭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塑造着。家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隐性教育,我园在创设亲子园的物质环境时注意了对家长的示范性和指导性。
我们充分挖掘现有环境资源,利用小小班活动室改建成了亲子活动教室,在采光及色调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低龄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铺设了彩色塑胶软垫,购买了小桌椅,定做了小书架、玩具柜,并为半日班的宝宝准备了适合他们高度的毛巾架、水杯格等生活设施。在区域布置上,我们根据宝宝年龄特点设置了娃娃家、小舞台(木偶、纸偶、表演游戏)、阅读区(婴儿画报、幼儿图书、图片等)、聊天角;运动区、建构游戏区、生活区、操作区、益智区等,利用活动区域中的有利条件,使孩子们在乐意参与活动的同时,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鼓励宝宝们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帮助家长运用规范化的语言与宝宝们进行交流。同时在亲子园玩具的选择和投放上,我们针对低龄宝宝的特点注意了相同玩具材料的重复性。
我们不断的加强亲子园硬件建设,有计划地更新、添置,并鼓励教师、家长与孩子积极动手动脑,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教玩具和布置环境,同时将这些活动与环境布置延伸到家庭中去,满足了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精心安排设计亲子活动,帮助家长了解亲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我们感到家长希望了解自己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活动的迫切心情。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以研究了不同年龄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关键期,制定了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和教研计划,并通过多种活动以促进孩子在语言、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为主。要求老师注意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做到有计划的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关注活动的时效性。
在活动中我们特别强调关注家长的行为表现,以家长为教育重点,促进家长正确教养观念和行为的形成。为了帮助家长正确认识亲子教育,正确看待孩子的发展,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不适宜行为,我园教师在组织实施亲子活动时做到以下几点:
★活动前面向全体的示范讲解 ★活动中对家长的个别化指导 ★指导家长科学观察宝宝活动
★调动家长间的互动,交流有益教养经验
亲子活动中,加强了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及时将幼儿园和家庭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迁移。使家长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是随时可见的,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如在教育技能方面:教师在组织用小沙锤给音乐配节奏的活动时,教师在对家长的指导时很自然地告诉家长,回家后,可用小瓶子装上豆子或米,然后在将瓶子封好就可以进行这个游戏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的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或技能问题等。如:月龄宝宝拿什么东西都要咬,我们让家长知道那是因为宝宝处于口腔期,正是通过咬的动作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等。
(3)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
★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家长专题讲座,《父母也需要成长》、《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婴 幼儿营养与保健》、《放心让宝宝上幼儿园》等,家长在接受理论辅导的同时,结合自己的育儿实际,往往表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
★ 进行“家庭亲子教育论坛”和“家长沙龙”活动,如《开开心心亲子园》、《亲子互 动在身边》,并且在QQ中设群,鼓励家长相互讨论,撰写心得,获得新知,提高素质。
★组织家长进入课堂,亲身感受教师角色,感知亲子园的教育功能
3、亲子教育活动中构建“三方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它的形式为教师传递给家长,家长传递给孩子,孩子反馈给家长和教师。这种发展是全面的,立体的,丰富的,实现这种发展是我们开展亲子活动的根本目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会主动地针对自己所组织的亲子活动进行反思,深刻研讨如何组织针对不同年龄班、不同孩子的活动方案,如何突出课程的顺序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如何体现和构建“三方互动”的教学模式,为建立案例集和信息库做准备。
4、面向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宣传和亲子教育活动,让早教基地为更多的家庭服务 课题组成立以来,尝试了多种形式的面向社区家长的宣传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对早期教育的正确认识,包括:张贴、发放介绍亲子教育意义的宣传文章以及我园亲子乐园的招生简章和活动介绍;在园内举办亲子活动照片展、布置家教宣传栏,邀请社区家长参观、咨询;举办家教讲座和家教咨询,针对家长关心的宝宝教养问题进行咨询和答疑;免费开放示范课、试听课等等,我们还组织本园托班、亲子园的婴幼儿幼儿及家长,开展亲子采摘、亲子户外、亲子植树、亲子游艺、亲子制作等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了亲子教育的影响,形成了完整的亲子教育体系。
(二)保障措施:
0~3岁的婴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群体,有众多的未知性问题和复杂因素的存在,这就要求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我们申报的课题《亲子园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有幸被立项为省十一五青年专项重点课题,领导们十分重视,教师们也很认真,我们确定每周三为课题组研讨日,每周五为亲子教师教研日,每月一次活动观摩,积极进行科学研讨和教学实践。同时,我们大力鼓励教师学科研、搞科研,表扬奖励扎实搞科研的教师,给予教师适当的研究自由度,使其能张显个性。在研究过程中,力求教师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乐意出谋划策,从而建构多元智慧,大大提高了我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科研水平,增强了课题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五、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进行了大半年的研究,我们通过及时分析,及时总结,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无论是教师的理论水平或是教师的研究能力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取得的成绩有:
1、进行了0—3岁婴幼儿家庭的教养现状的调查,并撰写了调查分析报告。
2、观摩暗访了多家亲子园,总结了有关课程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课题组比较成熟的课程设计研究和实践方向。
3、进行了多次教学活动反思,形成了多篇活动反思笔记。
4、教师根据宝宝实际,因地制宜地自创了很多亲子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5、多次开放亲子活动观摩课,受到一致好评,提升了课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
6、家长对0—3岁亲子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刻,意识越来越浓厚,育儿方式越来越科学。
六、体会与思考:
(一)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更具钻研的精神。在检查教师的台帐中,我们会发现教师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有所匮乏,时常是嘴上会说,但手上写不出来。或是写的论文没有份量,不会将经验很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在下一步研究进程中,我们要重点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教师的文字功底,提升论文的质量。
(二)全面科学地评价家长的指导行为。
家长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在活动中细致观察家长指导幼儿的行为,同时更要鼓励家长科学地指导孩子,使他们能区分良好的指导行为和有问题的指导行为,能根据有问题的指导行为来对照自己,从而改善自己的指导行为,获得科学的育儿经验。
(三)亲子教育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基础性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需要从政府到各级部门自上而下的重视与支持。上海宝山区0—3岁婴幼儿家庭接受早期教育的普及率已达到95%,而且作为进入本市优质幼儿园的首选条件,我想这就是差距。
通过这一阶段的尝试与研究,使我们越发感受到0—3岁亲子教育是场革命,是从教育孩子到父母自身教育的革命,在目前还是起步阶段,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的努力方向有:
(一)和家庭合作评价幼儿的进步,建立0~3岁婴幼儿教育的评价机制。
(二)和家庭及社区合作制订课程计划、课程管理、课程评估及家教指导的实效评估。
(三)设立亲子园网站,创办亲子教育专刊,收集家长“金点子”,实施家园互动。
(四)成立亲子教师志愿者资源库,建立专业的亲子师资培训,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0—3岁亲子教育中来。
(五)发挥骨干示范园的辐射作用,开展城乡早教结对活动,带动徐州早教蓬勃发展。
(六)和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亲子园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
1、总之,在课题的探索过程和积极推动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把亲子园的课程做优、做精、做好,以推动我们徐州早教市场科学、良性、有效地发展。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第三篇: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亲子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思路决定出路; 高度决定长度; 3 岁决定一生”的理念已逐渐成为一种实践活动,不仅社会上开办了各种各样的亲子园,各 幼儿园收托儿童的年龄也已经普遍向下延伸一个年龄段,有的还开办了收托 0 — 2 岁婴幼儿 的亲子班。
“让每一个儿童都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讲过的一句话。孩子从 0 岁开始,各方面发展为最迅速的时期,良好的早期亲子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儿童发展的潜能,为他们健康快乐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教师、家长
和孩子共同相处,遇到具体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亲子教育课程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 0~3
岁亲子教育的具体、系统的方案。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科学性、实用性、互动性、可操作性的活动,发展婴幼儿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使儿童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形成具有园本特色和地方特色的 亲子园课程。、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经验,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培养一支具有高质量的早教师资队伍,创建一个高质量的早教基地。
三、研究策略
(一)研究原则:
婴幼儿是一个发展的个体,而亲子教育却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因而亲子教育 的任务就是要遵循整体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充分发挥研究者、婴幼儿、家长、社区 等几者自身内在的潜能,整合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教育契机,使每个婴幼儿及家长得到整体 性均衡的发展,将婴幼儿多种能力发展的研究及家长育儿方法的研究和如何形成具有本园特 色的亲子课程的研究贯穿于每一次活动中。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以幼儿园所处社区为中心点,辐射到周边社区调查家庭实施 0 — 3 岁婴幼儿教育的现状。
(1)调查亲子园 0 — 3 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现状及家长对亲子园课程的需求。
(2)调查我市其他亲子园的课程设置及有关情况,以便参考借鉴。
(3)调查婴幼儿已具有的各种能力处于何种发展阶段。、行动研究法
根据 0 — 3 岁婴幼儿发展和生理及心理特点,设计亲子教育的活动方案,用以指导 0 — 3 岁婴 幼儿教育,同时又依据活动方案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方 案。、案例分析法。
根据 0 — 3 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的特点,分析个别案例中的教育实践,并进行总结评价。、经验总结法。
主要是将音像资料和文字记录资料及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形成文本材料。
(三)研究过程:、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及分工,收集专题情报并进行分析。、全组人员收集理论等文献资料并进行相关学习。、进行调查研究。、组长对亲子园教师和家长进行 0 — 3 岁婴幼儿的教育教学指导,定期进行观察、测评。、以亲子游戏为载体,组织开展 0 — 3 岁婴幼儿亲子游戏活动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为 0 — 3 岁婴幼儿家长和亲子教师开设讲座,增强科学育儿常识,建立良好的教学理念和 教师行为方式。、教师走入社区宣传推广早教,并实施记录。、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构建“亲子教育课程案例信息库”。、整理材料,撰写论文报告。、汇编成果
四、研究内容与保障措施:
(一)研究内容、亲子园课程的特点、设置与开发。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亲子中心,也有各种亲子活动课程。亲子教育应遵循着这样几个 观点: 1、亲子教育应是从人的新生命诞生就开始的。2、亲子教育是把握孩子成长敏感期的 教育。3、亲子教育是要适宜每个孩子个性化的教育。4、亲子教育是一个体现爱心、增强自 信心的教育。5、亲子教育还是一个让每个儿童都能拥有完整人生的教育。、亲子园课程对家庭亲子教育实施的辅导。
利用亲子园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实践,帮助家长运用适宜的方法促进孩子教养 行为的形成。
(1)创设适宜的亲子园环境,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环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驿站,孩子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都与家庭环境有密 切的关系,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塑造着。家庭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而且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隐性 教育。
(2)精心安排设计亲子活动,帮助家长了解亲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与家长的接触中,家长希望了解自己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活动的迫切心情。为促进孩子的全
面发展,研究不同年龄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关键期,制定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和教研计划,并通过多种活动以促进孩子在语言、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为主。要求老师注意抓住每一个教
育契机,做到有计划的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关注活动的时效性。
在活动中特别强调关注家长的行为表现,以家长为教育重点,促进家长正确教养观念和行为 的形成。
为了帮助家长正确认识亲子教育,正确看待孩子的发展,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不适
宜行为,在组织实施亲子活动时做到以下几点:
★活动前面向全体的示范讲解
★活动中对家长的个别化指导
★指导家长科学观察宝宝活动
★调动家长间的互动,交流有益教养经验
亲子活动中,加强了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及时将幼儿园和家庭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 式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迁移。使家长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是随时可见的,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如在教育技能方面:
教师在组织用小沙锤给音乐配节奏的活动时,教师在对家长的指导时很自然地告诉家长,回 家后,可用小瓶子装上豆子或米,然后在将瓶子封好就可以进行这个游戏了。教师有针对性 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处理所遇到 的一些问题。
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的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 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 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 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或技能问题等。
(3)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
★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家长专题讲座,《父母也需要成长》、《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婴
幼儿营养与保健》、《放心让宝宝上幼儿园》 等,家长在接受理论辅导的同时,结合自己的育
儿实际,往往表现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
★
进行“家庭亲子教育论坛”和“家长沙龙”活动,如《开开心心亲子园》、《亲子互
动在身边》,并且在 QQ 中设群,鼓励家长相互讨论,撰写心得,获得新知,提高素质。
★组织家长进入课堂,亲身感受教师角色,感知亲子园的教育功能、亲子教育活动中构建“三方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
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 谐发展。
它的形式为教师传递给家长,家长传递给孩子,孩子反馈给家长和教师。这种发展
是全面的,立体的,丰富的,实现这种发展是我们开展亲子活动的根本目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主动地针对自己所组织的亲子活动进行反思,深刻研讨如何组织针 对不同年龄班、不同孩子的活动方案,如何突出课程的顺序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如何体现
和构建“三方互动”的教学模式,为建立案例集和信息库做准备。、面向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宣传和亲子教育活动,让早教基地为更多的家庭服务
课题组成立以来,尝试了多种形式的面向社区家长的宣传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对早期教育的 正确认识,包括: 张贴、发放介绍亲子教育意义的宣传文章以及亲子乐园的招生简章和活动 介绍;在园内举办亲子活动照片展、布置家教宣传栏,邀请社区家长参观、咨询;举办家教 讲座和家教咨询,针对家长关心的宝宝教养问题进行咨询和答疑; 免费开放示范课、试听课
等等,我们还组织本园托班、亲子园的婴幼儿幼儿及家长,开展亲子采摘、亲子户外、亲子 植树、亲子游艺、亲子制作等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了亲子教育的影响,形成了完整的亲子教 育体系。
(二)保障措施: 0 ~ 3 岁的婴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群体,有众多的未知性问题和复杂因素的存在,这就 要求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鼓励教师学科研、搞科研,表扬奖励扎实搞科研的教师,给予教师适当的研究自由度,使其能张显个性。在研究过程中,力求教师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乐意出谋划策,从而建构多元智慧,大大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科研水平,增强了课
题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五、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了 0 — 3 岁婴幼儿家庭的教养现状的调查,并撰写了调查分析报告。、观摩暗访了多家亲子园,总结了有关课程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课题组比较成熟的
课程设计研究和实践方向。、进行了多次教学活动反思,形成了多篇活动反思笔记。、教师根据宝宝实际,因地制宜地自创了很多亲子活动的内容与方式。5、多次开放亲子活动观摩课,受到一致好评,提升了课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家长对 0 — 3 岁亲子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越来越深刻,意识越来越浓厚,育儿方式越来越科 学。
六、体会与思考:
(一)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更具钻研的精神。
要重点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
教师的文字功底,提升论文的质量。
(二)全面科学地评价家长的指导行为。
家长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在活动中细致观察 家长指导幼儿的行为,同时更要鼓励家长科学地指导孩子,使他们能区分良好的指导行为和 有问题的指导行为,能根据有问题的指导行为来对照自己,从而改善自己的指导行为,获得
科学的育儿经验。
(三)亲子教育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基础性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需要从政府
到各级部门自上而下的重视与支持。上海宝山区 0 — 3 岁婴幼儿家庭接受早期教育的普及率 已达到 95%,而且作为进入本市优质幼儿园的首选条件,我想这就是差距。
通过这一阶段的尝试与研究,越发感受到 0 — 3 岁亲子教育是场革命,是从教育孩子到父母
自身教育的革命,在目前还是起步阶段,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的努力方向有:
(一)和家庭合作评价幼儿的进步,建立 0 ~ 3 岁婴幼儿教育的评价机制。
(二)和家庭及社区合作制订课程计划、课程管理、课程评估及家教指导的实效评估。
(三)设立亲子园网站,创办亲子教育专刊,收集家长“金点子”,实施家园互动。
(四)成立亲子教师志愿者资源库,建立专业的亲子师资培训,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 0 — 3 岁亲子教育中来。
(五)发挥骨干示范园的辐射作用,开展城乡早教结对活动,带动徐州早教蓬勃发展。
(六)和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组建亲子园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
总之,在课题的探索过程和积极推动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把亲子园的课程做优、做精、做好,以推动我们徐州早教市场科学、良性、有效地发展。
第四篇:亲子园音乐课程教案
亲子园音乐课程教案2岁10个月至3岁,人数不超过六个,本班课时设计为50分钟。
对家长的要求:最好是孩子的母亲或父亲共同上课,同时孩子的家长要准备把课堂上的音乐和游戏录下来,回到家后做延展工作,利用不上课的时间反复复习课上学习的内容,让孩子加深印象。
对老师的要求:带课老师要熟练掌握课堂内容,事先备好课,上课时精力充沛,热情活泼,要充分调动起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富有感染力、号召力和亲和力。在课前准备好所需要的音乐和游戏光盘,准备好教具,毛绒玩具大象,手鼓。三位带课老师事先要沟通和协调好。
这堂音乐课的目的:通过游戏和音乐的形式使孩子感知四分之三拍的节奏和特点,知道四分之三拍的强弱弱可以用很多方法表现出来,对四分之三拍的音乐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课程内容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走线目的:通过走蒙式圆圈线,稳定孩子的情绪。
具体操作过程:结合2岁10个月到3岁孩子的特点走蒙氏线应增加难度。先由一位老师在教师里轻声说:“现在是早上九点钟了,音乐班的孩子们,我们开始上课了。”这时舒缓,轻柔的音乐响起,第二位老师在蒙氏线上带领孩子们开始走线,第三位老师把一个长柄塑料勺交给孩子的左手,并在勺里放一个玻璃球,让孩子们一边走蒙氏线,一边用左手端着勺子,如果玻璃球掉了也没关系,可捡起来再放回孩子的小勺里,继续走线。家长要与孩子一起走线,直到音乐结束。老师说:“让我们在线上找一颗小松树,坐下来。”等孩子和家长坐好后,老师在对面坐下。这个过程五分钟。
第二部分:自我介绍
目的:通过孩子们的自我介绍,使大家互相认识,让孩子们锻炼胆量,学会与人交往,学会讲礼貌,学会倾听别人讲话,使孩子不再害羞,变得开朗大方。
具体操作过程:孩子们对面的老师说:“让我看看今天谁最勇敢,第一个跑过来介绍一下自己。”对第一位跑过来的小朋友说:“你今天真勇敢,真棒!好了,先给大家问个好,再让我们听听你叫什么名字?”小朋友说:“大家好。我叫某某某,小名某某。”老师说:“你今年几岁几个月了?”小朋友说:“我今年×岁×月了。”老师说:“你是个男孩子还是个女孩子呢?”小朋友说:“我是个男孩子。”老师教小朋友说:“请大家记住我吧,谢谢大家!”小朋友说完后再让给大家鞠个躬,然后依次让每个小朋友到前面介绍自己,如果有个别小朋友不想上来介绍,也不用强迫他,可让小朋友站直了,妈妈蹲在旁边,由妈妈介绍,这样上过几次课后,他认识了老师和同学,再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感染,应该很快就能自动跑上前做自我介绍了。几堂课后,老师不再提醒小朋友,由小朋友自己从头到尾作自我介绍。这个过程十分钟。
第三部分:节奏问好
目的:通过节奏问好,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一边拍手,嘴里一边问好,锻炼孩子眼睛观察,手部配合,使孩子能够手眼协调。
具体操作过程:老师对着孩子们坐好,跟着嘴的节奏拍手掌,老师说:“宝宝好。”拍三下手掌,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说:“老师好。”也拍三下手掌。老师说:“小宝宝,小宝宝,上午好。”拍九下手掌,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说:“申老师,申老师,上午好。”也拍九下手掌,做过几遍之后,老师说:“现在让我们把声音咽下去,只张嘴,但不发出声音,手掌按节奏拍。”做过几遍以后,老师说:“每个小朋友表现的都很好,都做得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奖励你们,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要竖起耳朵认真听,看谁能记住,一会儿来给老师讲一遍。”这个过程五分钟。
第四部分:老师讲故事
目的:把要教孩子学唱的歌编成一个故事,这样会让孩子对歌曲的内容加深印象,容易记住歌词,当孩子感到轻松有趣时就更愿意学习。
具体操作过程:老师说:“大家都介绍完了自己,互相都认识了,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动物朋友,请大家猜猜它是谁?它的身体很庞大,它有四个粗粗的腿,它有两个大大的耳朵,它的鼻子特别长,甩过去,甩过来,它会用鼻子吸很多水,然后再从鼻子里把水喷出来,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啊?”小朋友说:“大象。”老师把毛绒玩具大象和小象拿出来说:“大家真聪明,平时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看我手里的大象和小象,现在我要讲一个象儿子和象妈妈的故事。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一个象儿子和他的象妈妈,有一天小象正用鼻子吸水玩,忽然他想起一个问题,就去问象妈妈:我们大象鼻子为何这么长啊?妈妈说:鼻子长才最漂亮啊!妈妈说我也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你是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呀?小象歪着头想了想说:我好像比较喜欢我的妈妈。象妈妈听了以后开心地笑了,后来象妈妈就领着小象快快乐乐地回它们的家了。好了,故事讲完了,让我们闭上眼睛听一段歌曲,看看跟老师刚才讲的故事一样不一样。开始放音乐,这时妈妈和孩子都闭上眼睛听音乐,妈妈可用手按节奏轻拍小朋友的肩头,音乐节奏为强弱弱。
音乐停止。老师说:“让我们睁开眼睛,小朋友,多好听的歌曲呀!下面老师来教小朋友们一起唱一唱,我们一边唱一边用手鼓来打节奏好吗?现在每个小朋友到老师这里取一个手鼓,我看谁最有礼貌跟老师说谢谢。”让小朋友取手鼓时对老师说:谢谢。取完后小朋友坐下后开始学习这首歌和用四分之三拍的节奏,强音时用手拍一下手鼓,弱音时轻拍两下腿,小朋友做不好可让妈妈帮忙。这个过程十五分钟。
第五部分:做游戏
目的:小朋友们坐久了,会坐不住的,这时通过做游戏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小朋友对歌曲的内容有个更深的理解,一方面蹦蹦跳跳的可以让小朋友更开心,也学得更好。
具体操作过程:老师说:“刚才我们学了一个大象的歌,大家都学得很快,我们现在跟妈妈一起学学大象走路好不好?大家跟我一起站起来,沿着蒙氏线,排成一个圆圈,弯着腰,两臂伸直,双手抱在一起,左右甩甩,两只脚踏着节奏往前走,如果是强音就重重地踩地,弱音就轻轻的踩地。现在大家一起来,看谁学得最好。”音乐响起,大家一起走几遍,然后换一种方式:让妈妈背着孩子,边听音乐边踩着节奏走蒙氏线,如果是强音,妈妈要狠狠地踩地板,可让孩子稍微往这一侧倾斜,如果是弱音,妈妈要轻轻地踩地板,不让孩子倾斜,让孩子通过身体地感觉来认识强和弱的关系。这个过程十分钟。
第六部分:涂涂色
目的:大运动过后,小朋友和家长都累了,一方面做休息调整,另一方面通过自己动手涂涂颜色,可以让小朋友更具体地认识事物,也可以发挥想象力并且培养孩子做事情,前有开始,中有过程,后有结尾,事后检查复习的好习惯,同时留有作业,也可督促家长回到家后做延展工作。
具体操作过程:老师说:“好了,刚才大家都蹦蹦跳跳地学了半天,谁记住了这个故事来给老师讲一遍。”如果小朋友记不住也没关系,老师可以先讲前半句,让小朋友接后半句,或者只让小朋友讲讲大象的特征也行。老师说:“我这里有一幅画,小朋友来看看它是谁,“原来是一头大象,它有着灰灰的身体,白白的象牙,再看另外这几副画,也是一头大象,但是这头大象没有颜色,不够漂亮,请小朋友把这副没有颜色的大象带回家,给大象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颜色,下星期上课的时候再给老师,看看谁的大象最漂亮,好不好?如果哪位家长要录磁带,把磁带交给老师,录完了以后妈妈拿回家给小朋友们听,好不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宝贝们,再见,我们爱你们!下星期再见!”这个过程五分钟。
通过亲子互动、歌唱、听力、音准、节奏、肢体律动和乐器玩奏等多种方式训练婴幼儿的基础音乐能力,培养好的行为习惯。事实证明,越早给孩子提供优美丰富的音乐氛围,孩子们的音乐潜能就会被越早唤醒。优美、健康的音乐能开发婴幼儿的大脑,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为大脑发育提供营养。
第五篇:亲子园亲子启蒙课程教案
爱贝尔亲子启蒙1班教程
适宜月龄:4个月—6个月
训练内容:让宝宝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得到发展,活跃肢体动作
课堂流程:
1、走线。(家长和宝宝一起跟着老师听音乐、按节奏、有规律、秩序的走在老师指定的线上,目的是稳定和安抚宝宝的情绪,能让宝宝以最佳的状态融入到整个教育活动中)—5分钟
2、老师上课,和宝宝打招呼。——5分钟
3、教师操作(5---8分钟)
4、宝宝操作(15分钟)
5、音乐之声(唱名字、音乐欣赏、歌曲、律动)任选—(5分钟)
6、抚触操(5分钟)
7、游戏(10分钟)
8、教育评价,奖励小贴纸,再见。——(5分钟)
附注:唱名字曲谱1=C调
|3 5 3 5 | 1 2 3— | 3 5 3 5 | 1 2 2— | 5 6 5 3 | 2 2 1— | 你的名字 叫什么 我的名字 叫X X 你的名字 真好听 教程操作介绍:
教程操作第一课时
操作一:好听的声音在哪里 准备:手铃
目的:
1、训练宝宝头部转动的灵活性
2、发展宝宝听觉和视觉追踪能力。步骤:
1、教师展示用手摇动手铃,使手铃发出声音
2、让宝宝跟着手铃的移动而移动
操作二:神奇的水杯 准备:玻璃杯子 冷水和温水 目的:
1、发展宝宝手部的触觉。
2、让宝宝感知冷和热。步骤:
1、教师展示用手来触摸杯子
2、表示出感觉“冷的”和“热的”
3、家长引导宝宝进行练习
3、家长引导宝宝进行练习游戏:听音寻物 材料准备:小鼓
游戏目的:通过小鼓的声音来训练宝宝的听觉,同时让感受节奏的快 和慢
游戏方法:
1、出示小鼓,使小鼓发出声音
2、教师一边走一边敲小鼓,走的忽快忽慢
3、教师将小鼓藏在身后,站在教室的任何角落,敲一下 小鼓,观察宝宝是否可以找到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