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学大纲(吴觉生)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小学环境教育:创建绿色·低碳学校
-----------------吴觉生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根据《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示精神:“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育部2003年10月发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更是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和具体实施环境教育的准则。
开设《环境教育》课,系统向教师介绍环境教育的理念、目标、性质以及环境教育的途径、方法,更重要是如何把环境教育与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本课程不仅是要教师正确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在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的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让环境教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次,通过环境教育引导学员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员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的目的及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再次,本课程通过“环境教育,绿色学校、节能减排,低碳学校”两方面进行教学,理论结合实际,画面感的教学方式给学员呈现什么是绿色学校,什么是低碳学校,让学员更好的理解其含义,从而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环境教育的意义,加强学生的环境危机意识与树立环保意识,更在行动上引导学生如何建立绿色学校、低碳学校,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
(二)教学目的
1、近年中央有关部门发布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把中小学环境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小学环境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为了让
全体中小学教育能深入掌握《纲要》精神,在新时期中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让环境教育成为是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环境保护意志的重要手段。
2、加强基础教育,推进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的进程
“环境教育”课程内容并非是纯粹的环境保护教育,通过环境教育,引导学员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员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际上是融洽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加强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环境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环境教育”并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而是落实到实践当中。“如何在教学、学校中开展环境教育”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积极倡导绿色学校、低碳学校的建设,倡导实际行动实践理念,从而把环境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三)教学内容
环境教育内容较为丰富,大致可以包括如下有关内容
1、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本内容:环境教育的性质、理念、特点、目标等,并且联系学校常规教学活动,介绍课堂渗透环境教育、学校德育与环境教育、学校管理、学校建设等问题如何结合环境教育有关内容等;
2、结合当前全球环境问题,进行有关热点环境问题介绍,如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实施低碳经济应对以及个人如何以选择低碳生活来参与实际的环保活动等;
3、理论结合实际,在环境教育中渗透绿色学校、低碳学校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创建绿色学校、低碳学校的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爱护环境,积极倡导建设绿色学校、低碳学校。
(四)教学课时
本课程的总教学课时为40学时
(五)培训对象
本课程的培训对象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
(六)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室
(七)考核要求
八项内容,可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1、论文:写一篇环境教育论文,题目自定。
2、活动方案: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内容自选。
3、课堂设计:完成一个课堂渗透教学教案,环境教育渗透要鲜明。
4、班会课:设计一个环保主题的班会课。要求详细。
5、课件:做一个环境教育课件,主题自定。
6、录像:一个环境教育活动视频
7、资料:提供有价值的环境教育资料(文字、数字、图片、视频等)
8、本校的环境教育计划、学校环境管理计划、自评报告(经学校同意)
(八)课程类别 公共课
二、教学纲要
创建绿色·低碳学校教学纲要
第一篇:环境教育
绿色学校
第一章:全球环境问题及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趋势(5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当前全球环境问题及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2、理解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学内容
一、全球环境问题
(一)全球环境十大问题
(二)我国环境十大问题
二、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趋势
(一)全球环境保护三大里程碑
(二)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
三、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
(一)我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上的态度与政策
(二)《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第二章:学习《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5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教育部发布的文件《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
2、领会《指南》中有关环境教育的论述 教学内容
一、教育部《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
二、学习《指南》,正确理解环境教育
(一)环境教育的性质
(二)环境教育的特点
(三)环境教育的理念
(四)环境教育的目标
(五)环境教育的内容
(六)环境教育的策略
三、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第三章:中小学如何开展环境教育(5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途径
2、掌握在中小学校教学活动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一、“四大领域”开展环境教育
(一)学校管理
(二)德育教育
(三)教学活动
(四)校园建设
二、学校正常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一)德育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三)综合实践结合环境教育
(四)利用节日开展环境教育
三、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特色环境教育活动
四、科研课题,提升环境教育水平
五、社会活动,拓展环境教育空间
六、与时俱进,及时教育
第四章:绿色学校(5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绿色学校的内涵及创建绿色学校的意义
2、掌握创建绿色学校的途径与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一、绿色学校的依据
二、绿色学校的标志
三、绿色学校的误区简析
四、创建绿色学校的程序
(一)校长决策(成立小组、制定计划)
(二)培训与发动、提出申报
(三)全员参与、全方位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四)校园环境管理及校园环境文化创设
(五)资料收集与整理
(六)年度自评(体现三年过程)
(七)写好自评报告与课件制作
(八)做好迎检各项工作
五、创建绿色学校的意义
第二篇:节能减排,低碳学校
第一章: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生存(5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现实
2、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影响 教学内容
一、全球气候变暖
(一)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三)温室效应及其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一)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二)海平面升高
(三)大陆冰川融化造成水资源短缺
(四)冰川消融引发极端性气候频发
(五)生态破坏,物种灭绝
(六)病毒频发,危害健康
第二章:全球多次峰会,应对气候变化(5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全球多次应对气候变暖的峰会
2、了解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立场与态度 教学内容
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积极应对
(一)多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二)全球多次峰会,应对气候变化
二、重要气候峰会介绍
(一)京都议定书
(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三)德班气候大会
三、节能减排,中国对碳排放的态度
第三章: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5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以实施低碳经济来应对气候变暖
2、人人都应选择低碳生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教学内容
一、低碳经济
(一)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转变传统观念,促进低碳经济”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二、环境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一)环境问题本身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环境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环境问题带来的国际压力
(四)环境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三、低碳生活
(一)人人都选择低碳生活
(二)联合国推荐的低碳生活方式
(三)名人的低碳生活
(四)我们身边的低碳生活
(五)做好垃圾分类
第四章:低碳学校(5学时)教学目标
1、了解建设低碳学校的意义
2、以建设低碳学校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实际行动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低碳学校
二、低碳学校的意义
三、低碳学校的理念
四、低碳学校的实施
参考书目
1、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国家环保局
中共中央宣传部
国家教委
2、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环保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3、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2003)教育部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郎铁柱
钟定胜主编
张宏伟主审
天津大学出版社
5、绿色中国
主编:潘岳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6、[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7、[美]芭芭拉·沃德和勒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
8、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
9、[美]阿尔·戈尔《难以忽视的真相》
10、[美] 丹尼斯·L·米都斯《增长的极限》
第二篇:中小学环境教育调查报告
中小学环境教育调查报告
【摘要】: 本文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介绍了目前舟山市部分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分析并阐述了现阶段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现阶段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方向,方法,途径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环境,环境教育,途径,方法.前言: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因此,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为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之一,为了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事实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加强环境教育,和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环境教育的兴起起始于20世纪50—60年代的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民众的消费水平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者中市场经济机制的刺激下不断提升.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远离自然造成的异化使人类忘乎所以地认为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有了科学,技术,似乎自然就会驯服地为人类提供一切享受.[1]
但是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营过程中,资本在不顾一切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一方面创造了“消费文化”这一当代时尚,另一方面所制造出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重的环境问题及公害事件促使发达国家的民众开始觉醒并认识到,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将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人们必须重新认识人和环境的关系.生活消费的多样化也促使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关注人类的生存的呼声在西方越来越高,发出这种呼声的人群也越来越庞大.人类“对环境的觉醒”是石油工业污染触发的,但随着认识的提高环境问题和环境教育的内涵都在迅速加深.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 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面向可持续发展而重建教育”,指出“教育对于推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公民对应环境和发展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赋予公民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环境及道德方面的意识’,‘价值观与态度’和‘技术与行动’,以有效的参与意识决策”.建议“开展一个全球教育活动,以加强环境无害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价值观念和行动”.[2]环境教育不仅局限于传授一些有关环境的知识,更强调的是态度,价值观和行动;环境教育已经提高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环境教育发展于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就环境教育的内容而言,那一阶段环境教育的重点在于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这一点与当时中国盛行得以传授和灌输为主的教育主流文化及教育现状是一致的.而且,在当时,可以说环境教育就是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知识对象不同罢了,环境教育是在正规教育中进行的,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则是在非正规教育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从环境教育方法上看,当时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多是讲授,灌输,正规教育中主要是通过讲座,相关科目的课堂渗透,选修课,课外活动中讲授和灌输等渠道实
现;非正规教育也是通过讲座中的讲授和灌输,媒体中的讲授和灌输等渠道实现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环境教育的冲击是非常大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现在,我国的环境教育工作呈现出新的特征:(1)民众对于环境的关注空前高涨,我国相继出现了一些非政府的明间环保组织和环保社团.(2)少数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改变.其中教育管理方面出现了学生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监督工作,其环境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对人和人的关系的讨论,教育和分析,环境教育这个术语已经变得不足以描述这些小学所进行的这种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个词汇开始在某些小学取代环境教育的称呼了.(3)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开始成为媒体的工艺广告中的重要主题之一.[1,2]
一.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环境教育在中小学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我们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有关环境教育的达标要求对小学,中学不同层面的学生作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目的是考察学生的以下几个方面[3]:1.环境意识(促使个人和社会群体对整个环境及其相关问题有所认识);2.态度(促使个人和社会群体认识环境的社会价值,关心环境状况,具有积极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动机);3.知识(促使并帮助个人和社会群体对整个环境,有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在环境中生存的重大责任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4.参与(帮助个人和社会群体对环境问题产生一种责任感和迫切感,以便保证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二.调查内容:
环境教育展现的是一种新的文化思潮,教育思潮的影响.这种新的文化思潮就是可持续发展.[1]
在这次设计问卷内容[4,5,6,7,8,9,10,11]时,我们参考了一些发达国家对环境教育的理解.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比发展中国家的水平高,民众的经济收益大多不是通过与自然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更多地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发生经济关系后获得,因而对环境的理解比发展中国家要广泛.发达国家的环境教育中认为“环境”应涵盖三个方面[1.3]: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3.人的精神环境.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教育还大部分认为就是指自然环境,最多扩充到社会环境,鲜有提及人的精神环境.因此,在这次问卷内容上,我们尝试把社会环境知识及人的精神环境作为考察的主要内容.三部分的比例依次为:自然环境占26%,社会环境占48%,人的精神环境占26%,(中学生).自然环境占24%,社会环境占48%,人的精神环境占28%,(小学生).三.调查实施过程:
本次调查对象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以及初二,初三,高一学生.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问卷采用集中填写,当场收交的办法,并事先向学生说明该问卷与成绩评定不挂钩,要求学生如实填写且互不讨论.在调查对象明确调查意义及如何操作后,攻击发放问卷669份,回收649份,其中作废16份,实际有效649份.四.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1.从表1–1,1–2中可以看出中学生对自然环境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比较好,但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广度还远没有达到要求.例如第3题的作答明显表现出初中学生的自然环境知识面较窄,学习较局限于课本,对距离我们生活较近的自然环境知识却显得比较陌生.再例如2,5题,学生只是初步了解但不十分清楚.从小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掌握程度较好.因为依据小学生学习特点,他们的知识系统能力还没
有形成,所以完全正确率不是很高,但是从错误率来看,小学生的自然环境知识掌握得不错.2.对于社会环境知识的考察从表2–1,2–2中可以看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要优于小学生的.这部分的知识多与生活相关,对于生活中的大多数环境问题,中学生多表现出了较多的关注程度.但对于塑料不可以再利用,卖血造成的污染,光污染也是城市主要污染等,同样表现出了这部分知识的匮乏.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环境意识还是较好的.3.关于人的精神环境这部分知识,我们主要是从环境态度和参与程度两方面来考察的[3].下面依次来说,(1)态度:中小学生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环境态度,具有积极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动机.(2)参与程度: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不强,学生已经认识到某个行为会对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但很难所有同学都会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也说明学生的环境参与还需要我们环境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当然这也更缺少不了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道德和法制社会.五.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思考:
从环境教育的特征来看,它所提倡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是对素质教育理论和内涵的充实和丰富.所以,环境教育首先是对现行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挑战.一种不适宜的教学方式会明显地限制教学目标的达成[1.3].因此,一位成功的环境教育教师应当转变教育风格做到:教师不应当把学生仅仅当作是一个低己一等且待接纳的容器,而是将学生当作与教师具有平等地位,彼此需要交流,学习的活生生的人.教师的作用不应当再只是充当一个灌输知识的机器,或提供知识源泉的水库,而是应当成为引起学生学习需求的一个动力引擎.此外,在学生的这种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因人而异地进行必要的引导,
第三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 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同时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课程要求
根据本课程强调应用的学科特点,课程教学要求设为四个层次了解、:识记、理解和应用。了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的一般内容介绍有所影响;识记: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理解: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应用: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论述和分析问题。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可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较清晰的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其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辅导,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教材的教学功能,帮助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这门课程;第三,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案例研讨,促进理论的应用。个别化小组自主学习是开放教育的特点,也是本课程应用性特点决定,本课程有一半时间是个别化学习,教师一定要进行充分准备,做到有议题、有实效。学生也须在课外花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准备,并按要求完成任务。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必须已对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已基本掌握。教师可在教学进程中适当补充心理学知识。
【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 现代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6课时)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
2、了解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3、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及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
3、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第二节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及各学派的主要观点。
2、了解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教学内容:
1、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简史
2、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教学目标:
1、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2、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3、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4、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5、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教学内容:
1、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2、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3、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4、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5、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第四节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2、了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8课时)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模式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模式
2、心理健康辅导模式
3、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模式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实践原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2、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原则
3、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2、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原则
3、心理健康与小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任务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模式
2、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内容
3、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途径
2、掌握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
1、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2、提供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对个别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4课时)
第一节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小学生分年级的心理特点
2、掌握中小学生认知、注意、情感和个性方面的特点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
2、中小学生注意和意志的特点
3、中小学生的情感特点
4、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第二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学习方面、情绪情感、行为、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意志品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2、针对方方面面的问题讨论应对措施 教学内容:
1、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2、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
3、行为方面的问题
4、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5、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的问题
第四章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指导(8课时)
第一节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理论解说 教学目标:
本节是对学习心理理论的回顾,要求熟悉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2、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意向的五个方面
3、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潜能开发和心智技能培养
第二节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对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特点
2、重视对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特点
2、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示例
3、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考试归因与科学用脑 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中小学生考试的心理因素
2、掌握中小学生考试过程中应具备的心理特点及消除心理压力的措施
3、掌握怯场的概念及心理机制与调控
4、理解归因理论及其在小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5、区别心理疲劳与生理疲劳的不同之处
6、了解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
7、掌握如何科学用脑 教学内容:
一、中小学生考试指导
(一)、考试指导
(二)、防止怯场的一些技巧
1、什么是怯场
2、怯场的心理机制
3、怯场的防止与现场调控。
二、归因理论与应用
1、什么是归因
2、归因与成功的关系
三、中小学生的学习疲劳
1、生理疲劳
2、心理疲劳
3、疲劳降低学习效率的生理机制
四、中小学生怎样科学用脑
1、“用进废退”的原理
2、用脑卫生的四个方面
3、加强大脑的物质基础
第四节 中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性格与学习及教育教学的关系
2、掌握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及表现
3、理解学习自我评价与总结对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性格与学习
2、中小学生学习心理主要障碍
3、学习自我评价与总结经验
第五章 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指导(4课时)
第一节 自我意识理论解说 教学目标:
1、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的成份
2、了解有关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理论 教学内容: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二、自我意识的成份
1、自我意识的内容成份
2、自我意识的过程成份
三、关于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理论
1、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本我”概念
2、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3、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自我与自我概念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2、掌握中小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特点
3、了解影响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
4、掌握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及成份 教学内容:
一、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趋势
二、中小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
1、中小学生的自我评价
2、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
三、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
1、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
2、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
3、自我概念发展的意义
4、自我概念的成分。
第三节 中小学生个性发展与调适
教学目标:
1、了解个性发展的一般趋势
2、掌握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3、掌握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一般问题及调适 教学内容:
1、个性及个性发展的一般趋势
2、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3、中小学生个性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调适 第四节 小学生自我意识案例分析
第六章 中小学生生活与社会适应指导(4课时)
第一节 理论解说 教学目标:
1、理解学会生活对中小学生和重要性
2、了解中小学生社会生活的内容
3、了解中小学生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几个问题 教学内容:
一、生活概述
(一)、什么是生活
(二)、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会生活
(三)、中小学生学会生活的内容
二、社会适应概述
(一)、社会适应的含义
(二)、社会适应的标准
(三)、中小学生社会适应问题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情绪调适 教学要求:
1、了解情绪的概念
2、掌握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情绪 教学内容:
一、情绪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
(二)、情绪的作用
二、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健康情绪
1、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力 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保持愉快情绪 经受挫折体验
(三)、改变教学方法,以教育情
教育观念上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减轻学生负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环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体验自信。以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生活辅导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立的重要性
2、掌握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立能力
3、掌握中小学生应如何保护自己
4、了解中小学生的消费特点
5、掌握如何指导中小学生消费 教学内容:
一、“自立”
(一)、“自立”的重要性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立能力
二、自我保护
(一)、中小学生如何保护自己(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2)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学习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
(二)、自然隐患和社会隐患的自我保护
(三)、社会隐患的自我保护
三、中小学生的消费辅导
(一)、小学生的消费及其特点
1、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统一
2、盲目模仿,出现消费误区
(二)掌握如何指导中小学生消费
1、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
2、有个性地消费,不盲目消费
3、力行勤俭节约,不奢侈消费
第四节 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常见的适应挫折
2、掌握中小学生在学校环境中适应辅导的具体措施
3、了解中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进行适应辅导的重性
教学内容:
一、中小学生常见的适应挫折
二、中小学生学校环境中的适应辅导
三、中小学生在家庭环境中适应辅导
1、帮助孩子进行角色转换
2、培养孩子“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3、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
第七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和心理障碍问题(6课时)
第一节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概念
二、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分类
1、认知障碍
2、行为障碍
3、情绪情感障碍
4、儿童特种障碍
三、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一)、小学生自身因素 遗传和解剖生理因素:
1、与人体和脑的物质活动有密切关系
2、自身心理因素:
(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不平衡(2)心理过程发展不平衡(3)个性结构发展不完整
(4)自我意识发展与外界要求不一致
(二)、家庭环境因素
(三)、学校影响因素
(四)、社会影响因素 教学要求
1、掌握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行为问题的概念
2、掌握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评判标准
3、了解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第二节 中小学生认知障碍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的感知障碍
2、中小学生的注意障碍
3、中小学生的记忆障碍
4、中小学生的思维障碍 教学要求
1、了解认知的概念
2、掌握中小学生感知障碍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辅导方法
3、掌握中小学生注意障碍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辅导方法
4、掌握中小学生记忆障碍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辅导方法
5、掌握中小学生思想障碍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辅导方法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障碍 教学内容
1、情感障碍
2、中小学生情感障碍的主要类型、表现、原因及教育 教学要求:
了解中小学生情感障碍的主要类型、表现、原因,做到能以相应的措施加以矫治。
第四节 中小学生行为障碍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不良习惯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2、中小学生退缩行为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3、中小学生依赖行为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4、中小学生品行障碍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5、儿童多动症及其表现形式、成因和矫治 教学要求
1、掌握中小学生行为障碍的概念
2、掌握中小学生行为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咨询教育
第五节 小学生特种障碍
1、口吃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2、选择性缄默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3、睡眠障碍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4、抽动症及抽动—秽语综合症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5、遗尿症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6、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的表现与成因及矫治 教学要求:
1、了解特种障碍的概念
2、掌握特种障碍的常见症状及成因及纠治
第八章 中小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4课时)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诊断
1、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意义
2、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方法
3、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步骤 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诊断的概念
2、理解心理诊断的意义
3、掌握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方法
4、掌握中小学生心理诊断的步骤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过程
2、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
3、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4、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技术
5、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素质
6、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教学要求
1、掌握心理咨询的概念
2、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过程
3、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原则
4、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5、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技术
6、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咨询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7、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特殊要求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治疗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特点
2、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方法
3、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策略 教学要求:
1、了解心理治疗的概念
2、区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不同之处
3、了解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特点
4、掌握中小学生心理治疗的方法掌握小学生心理治疗的策略
第四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教学内容
1、三级心理预防保健网络的建设
2、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教学要求:
1、了解三级心理预防保健网络建设的主要内容
2、掌握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第九章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4课时)
第一节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内容:
一、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课堂教学过程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的重要途径
2、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和心理生活指导
3、通过课堂教学,养成少年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激发学习动机
2、培养学习兴趣
3、培养自信心,实施成功激励
4、进行潜能开发和智力训练
5、学习毅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7、培养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
三、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的原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2、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3、掌握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二节 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科教学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掌握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的实施技巧
3、了解语文、数学、音乐等各课教学的具体特点及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学内容:
1、学科教学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2、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3、学科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节 品德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品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的过程
3、掌握品德教育中个别心理辅导的几个方面
4、理解德育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教学内容:
1、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品德教育过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3、品德教育中个别心理辅导 德育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节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个主要工作 教学内容:
1、了解学生个性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2、集体心理辅导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3、个别心理生活指导 塑造优良心理品质
第五节 校园文化环境的心理健康作用 教学目标:
掌握校园文化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教学内容:
1、通过课外文化活动进行心育
2、物质文化环境对小学生心育的作用
3、精神文化环境对小学生心育的作用
第十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法设计(6课时)
第一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学目标:
1、了解教师的基本心理素质
2、掌握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
1、教师的重要性
2、教师的心理素质
3、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教育活动课内涵的三种界定
2、理解心理教育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
3、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课程特征、活动课特征和外显特征 教学内容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涵
2、心理教育活动的课程特征 活动课的特征
心理教育活动课外显特征
第三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原则及步骤 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原则
2、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步骤 教学内容: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原则
2、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步骤
第四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
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与内容 教学内容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2、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
第五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与实施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2、掌握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原则 教学内容:
1、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2、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及原则
第六节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教法 教学目标:
掌握组织心理活动课的各个环节 教学内容
1、课前准备
2、课堂组织
第十二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与评价(6课时)
第一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内涵
2、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3、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标准
4、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内容
5、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原则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内涵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功能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标准
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内容
5、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原则
第二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一般过程
2、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方法 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一般过程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方法
第三节 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 教学目标:
了解各量表的测评目的及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
2、艾森博克儿童行为量表
3、Rutter儿童行为量表
4、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第四节 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其他测验 教学目标:
了解各量表的测评目的及适用性 教学内容:
1、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2、学习适应性测验
3、AT测验
4、小学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
5、品格教育测验
6、卡特尔的人格因素测验
参考书目:
1、陈旭主编.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张大均主编.心的教育――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家长用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
3、冯正直主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郭成主编.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贾晓波,杨铮主编.初中生心理心理适应能力训练教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
6、马建青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7、莫雷主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8、马志国主编.青春的迷惘你怎样走过.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
9、张大均,邓卓明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诊断.训练.适应.发展(1~4年级).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张大均主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版1~6年级、初中版1~3年级、高中版1~3年级).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1、张文新主编.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卫生.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14、郑希付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5、赵文杰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四篇:纪律教育活动月学习心得体会_吴生
纪律教育活动月学习心得体会
镇江中心学校 吴再光
为造就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学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我镇江中心学校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纪律教育学习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依法治教”为主题。
通过纪律教育,作风整改,树师表形象,扬教育新风,为我市的教育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经过这次纪律教育活动月学习活动,使自己深刻地体会了活动的目的地意义,明确了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上得到提高,认识上得到进一步深化,这次纪律教育活动学习体会如下:
这次的教师纪律教育学习主要内容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央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广东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教育读本》等。
在学习中,使自己深刻地体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它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江总书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中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关键时刻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因此,我们要全面把握和理解这一思想的精髓。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运用科学管理及教学工作。
《教育法》是在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于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1986年7月起旋行的。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义务教育法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义务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义务教育事业,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工作,应当适应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须要。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当给予帮助,不得歧视。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的法律章文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是学校依法办学治教的法律章文,我们应执行实施。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质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规范》体现了对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 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规范》的八条内容,是通过对教师在学校生活中经常涉及的及防止出现的道德行为作出的规范。确定了每格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基本原则和应该做到的道德行为。教师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劳动,教师道德是高层次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中,在社会上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调节作用和影响作用。因此我都应当深刻认识这些特点,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不断增强自身修养的自觉性与迫切感。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教人守法者,自己必须遵纪守法,必须依法执教来规范自己的一切职业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职业行为方向的正确性,才能保证“依法治教”目标的实现,才能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才能真正把一间学校管理好办成质量高的学校。
第五篇: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2007年08月30日 星期四 00:0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居住地区,使用多种语言文字。汉语是各民族之间最通用的语言。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语课是我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主课之一,在整个民族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指导汉语教学的教学、考核评估,规范教材编写与审查,促进整个汉语教学学科的发展,现根据《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和《中国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以及词汇、汉字、语法等级大纲,参照我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和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特制定本大纲,作为我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安排、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组织、成绩考核与教学评估检查的依据。
一、教学的性质
汉语课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教学原则、规律和特点有不同于母语教学的特殊性;作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课程之一,它又是整个民族教育体系中的一环,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服务。
二、教学的对象
汉语课的教学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学生,包括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等民族的、正在用本民族语学习的学生。
三、教学目标
汉语课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学侧重点不同,要求达到的标准也不相同。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高中毕业时达到“民汉兼通”,即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般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写的能力,使他们能较自由地用汉语交流信息。同时,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和语言学习习惯。
四、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汉语课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由于各地语言学习的环境,学生入学前汉语的能力不同,每一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种。各阶段的教学要求如下:
小学阶段
A、基本要求
小学毕业时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初等一级标准。具体要求为:
话题内容: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有限的学习活动和简单的社会交际。
语言范围:普通话全部声、韵、调;甲级汉字800个;复用式掌握甲级词1000个,领会式掌握乙级词300个;甲级语法129项、点。
语言能力:具有初步的读、听、说、写能力。
(1)阅读能力
能够认读和理解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介绍个人、家庭情况)、简单的社会交际(如问候、感谢)和有限的学习需要(如课堂活动)范围内的甲级词1000个、乙级词300个、甲级语法129项、点及其所涉及的全部甲级汉字
800个。
能够阅读简单的记叙文,其内容同课文类似,长度为300字左右,无关键性生词和新语法点,阅读速度不低于100字/分钟,理解准确率为90%以上(即理解主要内容和细节);阅读含1%生词、无关键性新语法点的同类短文时,速度不低于80字/分钟,理解准确率为80%以上。
能够基本看懂一般的便条、通知、简单的表格和常见的时间表等。
(2)听的能力
听力能应付基本的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介绍个人、家庭情况)、简单的社会交际(如问候、感谢)和有限的学习需要(如课堂活动)。
听力所涉及的语言范围为甲级词1000个、乙级词300个和甲级语法129项、点。在课堂上能够听懂老师用速度较慢的普通话所作的简单讲解;能够听懂不含生词和新语法点、同课文内容类似的材料,其长度为200字左右,语速不低于160字/分钟;可以基本听懂含1%非关键性词、无关键性新语法点、与课文内容接近、篇幅大体相同的材料。
在实际交际中,能够听懂用普通话所作的语速不低于150字/分钟、内容熟悉的简短交口问答和已学过的语句。
(3)说的能力
能应付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简单的社会交际和有限的学习需要。
说所涉及的语言范围为甲级词1000个、乙级词300个和甲级语法129项、点。在课堂上,能够回答老师的提问,提出自己的问题;对300字左右、话题熟悉的材料听后能够复述大意;可以进行较长的连续对话,话题同课文内容相似。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速接近正常,语句连贯。
在实际交际中,能够就上述熟悉的话题进行简短的回答和陈述,具有初步的会话能力。所说的话多为简单句型以及由简单句型连成的语段,语速较慢。
(4)写的能力
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简单的社会交际和有限的学习需要范围内的甲级词1000个、乙级词300个、甲级语法129项、点及其所涉及的全部甲级汉字800个的85%以上。笔画均匀,笔顺基本正确,并且能够辨认这些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
能够听写已学过的字、词、句以及由此组成的简短语段,速度一般不低于10字/分钟,汉字准确为90%以上。汉字抄写速度不低于15字/分钟。
B、较高要求
小学毕业时达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初等二级标准,相当于汉语水平考试初等的C级(三级)。其他具体要求同初中阶段的基本要求。
五、教学安排
1、少数民族学校的汉语课程,小学阶段的教学时数应不少于560学时,每周4学时;初中阶段应不少于510学时,每周5学时;高中阶段应不少于450学时,每周5学时。中小学阶段汉语课程总授课时必须保证在1500学时以上(以上均不包括复习考试时间)。
2、教学进度和工作量的安排和核定,必须依照课时计划执行。上述课时规定为基本授课时数。所余部分课时作为实施汉语课程教学的机动课时,用以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应按课时计划用满,不得挪作他用。
3、各地要根据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执行课时计划,要如期完成各阶段的教学任务,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标准。
六、教学评估与考核
1、目的教学评估与考核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学评估与考核既是为了确认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同时也为了考察老师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
2、内容
考核包括考核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
语言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教学内容的掌握,包括汉语普通话的全部声、韵、调以及轻声、儿化,甲乙丙三级汉字2205个,甲乙丙三级词5253个,甲乙丙级语法652项、点,要求学生对上述语言基本知识有较为熟练的运用能力。
语言应用能力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是否具有一般性读、听、说、写的综合能力,考核学生在就业或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所应具备的语言能力。
教学评估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或教研组组织进行。评估的内容以本大纲为基准,既可全面评估,也可只就某一方面进行评估(如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等)。
3、方法
学习考核可采用口头测试和书面测试两种方式。平时以口头测试为主,每一个学期结束时可采用书面测试的方式,考试的命题应以所学课本内容为基本依据。每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必须根据该阶段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模仿汉语水平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作全面测试。高中阶段结束后,直接参加汉语水平考试。
七、教学的基本原则
汉语教学除遵循各个学科所共有的教学原则外,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为汉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学生语言能力的获得主要是自己大量语言实践的结果。课堂应是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是学生的汉语学习、训练和交际。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应主动参与,积极实践,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在整个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和检查学生的语言实践,解难答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要靠教师来组织安排和指导,学习的结果也要由教师来检测,同时,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要由教师来解答。
2、淡化知识讲解,突出能力培养。
汉语学习不能不学汉语知识,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一定的词量和熟练的词汇运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但是汉语知识的掌握不是汉语学习的目的,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读听说写能力。而语言能力只有通过大量读听说写的实践才能获得。所以,汉语教学要突出能力培养,要安排大量的读听说写的训练和交际训练。
汉语知识的教学也不应孤立地进行,要淡化知识讲解,知识教学要结合到语言能力的训练中进行,要通过语言能力的培养来逐渐了解掌握这些语言知识。
3、课堂教学要严格控制学生母语的使用。
课堂教学讲解要以汉语为主,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学生的母语。尽可能营造一个汉语实际交际的环境。
4、以篇章为中心进行教学。
具体来说是以课文为整体进行教学。由课文所提供的话题和背景,来确定语言的语体、风格,确定叙述的段落层次和具体的句子组织,避免脱离语境孤立地学习句子,培养学生整体地、得体地汉语表达和理解能力。
5、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紧密结合。
汉语学习仅靠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是很难完成的,必须配以大量的课外学习,扩大学生接触和运用汉语的机会。
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组织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如看汉语电影、电视,讲故事,读报纸和课外读物,唱歌、朗诵,表演汉语节目,与汉族学生交朋友,与汉族班共同举办活动等形式。
6、坚持分类要求和阶段侧重。
由于全疆各地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语言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坚持分类要求。各校可以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参照本大纲的各个级别的要求分别确定自己的教学要求,但一般来说,各个级别都不能低于该级别的最低要求。对于已达到基本要求而且学有余力的,各校应努力为他们开设高一级汉语课程,使其达到较高要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汉语应用能力。
阶段侧重是指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读听说写能力的培养侧重点不一样。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侧重于听说和读的教学;在初中阶段侧重于读和听说的教学,在高中阶段是读、听、说与写全面发展,侧重于读和写。在四项语言能力中,读的能力最重要,要求最高,是第一层次的。第二层次是听、说能力。相对来说写的能力最难培养,所以要求低一些,是第三层次。
7、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语言学习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录音、录像、幻灯、电影、电视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汉语教学,这些都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