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表演及其规范

时间:2019-05-15 06:2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表演及其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表演及其规范》。

第一篇:教学表演及其规范

教学表演及其规范

杨泉良1

(湛江师范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48)

摘要:

教学表演是在人们观念中存在诸多分歧的教育教学规律,其价值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因此,以对教学表演的正确理解为契机,进行恰当的实施,对于解决目前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有效落实新课标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教学表演

教学规律

规范

对于教学表演,一方面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认为教学本身具有鲜明的表演性,没有表演就没有教学,因此教学表演是教育教学自身规律的体现,有些人则认为教学表演是对严肃教学的一种亵渎,是一种对于教学内容的夸张,是演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予以禁绝,另一方面对于教学效果评价上,教学表演也存在着分歧,有人认为 课堂教学追求气氛是无可厚非的,但由于许多时候氛围的创造是由教师或教师导演学生的表演完成的,而这种表演往往包含着许多对某些问题或现象的夸张以至于游离了主旨实现的,因此应该予以批评。而许多带有明显搞笑色彩的表演,却往往能够受到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学生的欢迎,即使他们在其中并没有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也没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他们感到轻松,体会到了娱乐,所以他们喜欢,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弄清教学表演的内涵,并对教学中的实施进行规范。

一、教学表演内涵及其现状

教学表演究竟是教学自身规律的要求还是教育规律之外的人为做秀?教学表演的现状如何?如何认识这种现状、这是我们理清论题的基础和前提。

(一)教学表演的内涵。为了弄清教学表演的内涵,我们首先要明确“表演”这一概念,表演是指演奏乐曲、上演剧本、朗诵诗词等直接或者借助技术设备以声音、表情、动作公开再现作品。简单地说,表演就是表现和演示,即以直接的或借助技术设备,以声音、表情、动作的形式表现和演示对于讲授内容的理解。深入浅出是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运用的多样性,尤其是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是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学表演正体现了上述教育规律和要求,其实班级教学中,讲台的设计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安排等,实际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教学表演内涵的基础,只是课程标准更强调台上和台下的互动,而不再是单纯教师表演了。

(二)教学表演的现状。由于教师对教学表演的理解上普遍存在着偏颇,所以运行中往往出现了一些极端的例子,一是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中的极端化表演。2005年12月15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了杨庆余题为《表演课是一种教学腐败》的文章,指出这类课相当多的已成为包装过的精益求精的“表演课”,是一种教学腐败和教学造假行为。教学行为的情境性特点十分突出,这种脱开课堂情境无视学生存在,目的功利化,备课全员化,授课形式化,1 杨泉良(1961—),男,内蒙古通辽人。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评课模式化的做法,歪曲了教学的本质。二是一般课堂教学中教学表演的两种倾向,一种是脱开文本的搞笑。诸如做出一些怪表情、表演一些小故事等,这种违背教学表演要求的做法却往往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之所以如此,因为许多学生对毫无生气的教学感到厌倦。一种是毫无表演的照本宣科,一些教师由于教育教学传统的影响以及个人性情特点决定,在教学中刻板、严肃,缺少变化,还有一些教师缺少见解,照本宣科,这种毫无表演的教学同样违背了教学规律,使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效果不佳。

(三)对教学表演应持的态度。教学表演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着教育教学的规律,同时教学表演在当前教学中的具体状况,又不是令人满意的,必须予以纠正。首先,教学表演的绝对化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是对教学本质的歪曲,反映了当前教学中的浮躁心态和功利目的,因此应予以否定,使教学表演回归于学生主体,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为依据,追求教学表演效果,使教学表演成为真实课堂情境的产物;其次,打破教学评价中对课堂气氛的过分追求,强化对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判断,从而杜绝搞笑现象的存在;再次,强化教师对教学本质内涵的理解,在教学中对教学表演进行有意识的尝试,使其树立正确的教学表演意识。

二、教学表演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

教学表演作为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够直诉学生的感观,因此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一)通过体验和感悟理解文本内容。语文教学中的表演往往因为肤浅而流于搞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走进课文的情感氛围去切身地进行体验和感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课文的内涵,才能在教学表演中充分尊重文本的前提下,展示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体验和感悟,不仅是进行教学表演的前提,也是深化表演的手段,教学表演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特点,客观反映文本内容实际的教学表演至少要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理性层次的表演,对通过理解分析所获得的结论进行表演,诸如文字层面的理解、行文分析等内容通过表演予以呈现。一是感性层次的表演是对人物性格、文本细节、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的感受和体验,用教学表演予以呈现,两者相比,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更为深刻,是表演的追求所在。

(二)变换形式改变单一讲授的枯燥。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缺乏,不仅在于阅读教学对课文文本所负载内容整体性的肢解,还在于教学方法的单一,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教师讲授形式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种单一形式的反复刺激是造成学生少有甚至丧失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因此,积极倡导和正确实施教学表演,不仅能够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情趣的状态,而且能够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一方面教学表演并不是教师的单边活动,由于教与学处在同一过程中,因此教学的表演就必须有学生的参与。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反复强调师生要进行平等对话,这里的对话本身就是表演的重要内容,而“平等”则更为明确了在教学表演中学生与教师处于同等的地位。由于教学表演学生必须参与,这就会极大改变单一讲授中学生所处的被动的、旁观者的地位,从而激发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通过参与教学表演强化体验和感受。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文本内容进行体验和感受的要求,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受,是新课标实施中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而教学表演恰恰是学生进行感受和体验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学表演要求学生必须要首先钻研课文,并对课文有独特的体验,这是有效表演的前提。成功的表演总是深刻的表演,成功的表演也总是富有个性的表演。其次,教学表演要通过实际展示来传达对课文文本的体验和感受。教学表演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通过这一创造的过程,一方面使已有的感受和体验获得展示,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新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使体验和感受的内涵获得丰富,得到升华。

三、对教学表演的规范

教学表演作为教学规律的反映,对其理解和认定的差异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有效、合理地对其进行规范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教学表演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这个小标题实际要说两个问题,一个是教学表演的设计,一个是教学表演设计的依据。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教学表演的设计问题在这里被强调,其原因在于我们在以往对教学表演设计中有两个极端,一个是进行极端的设计,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内容,甚至每一个举手投足都进行明确的设计,使教学表演成为一种饱和的、完全没有余地的模式,前面提到的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就是如此。另一个是极端的没有设计,随机地表演进行搞笑,或干脆没有表演,所以我们强调教学表演的设计要合理。第二个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实现进行设计,就是教学表演不要过滥,而要精练,目的明确,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或没有关系的内容要少设计或不设计教学表演内容,这样我们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教学表演要围绕目标有节制地进行合理设计。

(二)把握好表演的“度”。有了好的设计,还要进行有效的实施,才能实现教学表演的目标,教学表演实施中最为重要的是表演的“度”的把握,任何失度都会造成对效果的影响,诸如过度强调或突出某一行为、表情、语言,使这个行为、表情、语言脱离了整体表演情境,从而导致强调的失败。或者将应该强调和突出的内容没有通过表演获得突出,以及过分夸张等,因此准确地把握表演的度,一是要根据表演者的体验和感悟的具体情况,明确重点,二是要根据整个表演情境的具体状态,进行符合情境的处理,使表演的内容始终与情境相统一。

(三)对教学表演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对文本体验和感悟的深化程度。教学表演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而学生通过教学表演(包括教师教学表演和学生教学中的表演),对课文内容体验和感悟的程度正表现了目标实现的程度,一方面体验和感悟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体验和感悟的深化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深化。因此对教学表演效果的评价要改变单纯地根据课堂教学的氛围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氛围只是形式,很多情况下这种形式与教学实际效果的内容是不一致的,有时虽然场面并不甚热闹,却由于学生潜心投入而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抓住学生对文本体验和感悟深化程度去评价教学表演才是抓住了根本。

教学表演是在人们观念中存在诸多分歧的教育教学规律,其价值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因此,以对教学表演的正确理解为契机,进行恰当的实施,对于解决目前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有效落实新课标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件:

①秦训刚 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二版。秦训刚 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3 年10月 ②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③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2004年重印

④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⑤【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 王宏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2004年1月第四次印刷。

通信地址: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29号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邮政编码:524048 电

话:0759—3182555 电子信箱:wmxyangquanliang@sohu.com

lpyyi@163.com

第二篇:教学设计表演

表演课教案

授课地点:表演教室201 授课班级:04级影视表演班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康爱石

上课时间:周一上午8:30——11:40 周四下午1:30——4:40 学生人数:大课30人,小课14人

教学周期:第四周——第六周(1——3周为新生军训)

教学目的:

表演教学就是要求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就是要求像生活中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一样,去对待一切舞台虚构。因为,舞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构的、假使的,但训练有素的演员就能快速的,以假乱真,获得像人在生活中那样的一种自我感觉。真正地相信所有的假定,从而身临其境。

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对一切虚构的舞台态度准确,舞台感觉真实,能平静自如的、内外统一的、身心一致的,紧张和松弛能像生活中那样的适度,在完成舞台任务的行动过程中,细琐感情也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表达和流露。

这些要求是生活中人的一种本能,当已进入虚构的情境,演员就必须有能力以假乱真,这种信念感,能创造出像真实生活那样的一种艺术真实感,从而才能获得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本单元是通过无实物练习和代用实物练习,进行舞台态度和舞台感觉的训练,对事物练习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纯技术的练,另一方面要求在简单的规定情境中真实有机的运用,同时还采用大量的音乐、美术、音响效果和各种物品、积

木等教具为诱饵的练习进行训练。

通过本单元的训练,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以下几点:

1、迅速地相信假使,从真实的现实生活立刻进入到虚构的舞台生活。

2、迅速地抓住各种诱饵,展开创造性的想象。

3、迅速地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具体对象上,排除杂念和干扰,解放思想和机体。

4、发挥学生特长,从局部带动整体,较快地建立了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教学内容:基本功素质训练

1、静坐收心练习

2、肌肉松弛练习

3、注意力集中练习

4、感知自我练习

5、发展想象练习

6、即兴适应练习

7、节奏变化练习

8、信念感练习

9、真实感练习

10、五觉训练

11、感受力训练

12、情绪记忆练习

13、激情反应练习

14、爆发力练习 教学要求:

表演训练不只是理解讲解,而是要通过一系列表演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创作状态。这些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集中,肌肉放松,信念增强,进入到一个想象的艺术创作天地之中去。让学生思想解放,想象活跃,信念增强,反应灵敏,激情奔放,整个集体从内到外都变得自由可塑,演员的“天真”、“童心”

要获得释放,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使他们对假定的规定情境产生信念,养成习惯,按生活逻辑自觉地行动起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素质训练方面,引进西方训练方法,这对于解放演员创作天性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练习做的太多,似走马灯,课堂虽然活跃,但学生并没有进入正确的创作状态,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是嘻嘻哈哈,我们在教学中也很容易搞花架子,不讲实效。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度量。

(3)观察生活、情绪记忆,这里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生活,组织小品练习有所区别,这里是指要让学生从进入这一专业课程时,就要他们养成随时观察四周生活,观察自我的习惯,要记住自身和四周所发生的事,这种练习在素质训练时就要进行,让学生讲述一件高兴的事,一件伤心的事,一件有趣的事,入学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今天有什么发现等等,情绪记忆是演员创作人物形象的财富,要天天积累。教学进度安排:

? 全班大课,理论辅导

? 元素训练,无实物训练

教学周期:第七周——第十一周教学目的:

当我们明确了行动之后,就知道一个演员为了完成舞台任务,必须通过许多的、不断的行动,当然这些行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合情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组合成一条积极的行动线,直到舞台任务的完成,或是不能完成而改变任务在继续完成。这条行动线是根据人物的身份,规定情境和舞台任务以及演员对生活的理解组成的。观众是通过演员的行动过程明确他的任务和规定情境的。当演员有了活生生的、有机的行动过程,他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活人来。

如何才能使行动过程真实有机呢?我们还是先从生活中来认识,在生活中人总是要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和影响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人们每分钟都在产生愿望,有了愿望才有了行动。因此,首先是真正感受到客观刺激和影响,然后通过思考判断,判明情况才做出决定采取行动,这也是客观规律,无可变更。

生活中是这样,那么在舞台上也必须遵循生活中反映论这一科学规律,重视感受——思考判断——行动,这三个基本的环节。思考判断非常重要,它是无声的语言,我们称内心独白,伴随出现的是内心视象。行动过程的这三个环节如果漏掉,或是不真实,都会在舞台上出现那种没有思想和感情的虚假表演。因此,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认同感的训练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假定的舞台环境中真实的生活。

教学内容: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

1、想象实物动作(无实物练习)

2、不同物体的态度变化

3、不同环境的态度变化

4、不同人物的态度变化

5、规定情境不断复杂化

6、任务小品

7、动词小品

8、主题小品

9、物件小品

10、音响小品

11、音乐小品

12、节奏小品

13、激情小品

14、判断小品

教学要求:

这是表演基础训练最关键的阶段,学生在本单元要学会在自己虚构的规定情境中组织起有目的,有顺序而有逻辑的舞台行动,要学会掌握舞台行动诸要素“你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你要做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在行动过程中要学会掌握适应、思考、判断等重要环节,逐步掌握构思单人小品的技巧和方法。

训练要领:

(1)发展动作性联想力《行动与想象》

(2)抓住小品中心任务《行动与任务》

(3)明确规定情境《行动与规定情境》

(4)掌握行动中的思考判断过程《行动与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无实物练习是“动作性想象”和“有机行动”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千万不能走过场,一定要认真、扎实。要用实物来检查,迫使学生认真地抓住无实物练习的行动顺序、行为逻辑、质感、量感、体积大小、空间、部位、速度、节奏,不漏掉任何环节,“下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条件反射的结果”,这一练习的科学性在于养成学生合乎逻辑行动的习惯。会不知不觉的引导学生进入“下意识的创造”。

这一练习又是注意力集中,肌肉松弛、目的、任务、思考、判断等等元素的综合训练。无实物练习可以从简入繁,可以逐步加进规定情境,变化节奏,强化篇二:表演课教案

表演课教案

授课地点:艺术楼308 授课班级:11级影视表演班

授课教师:牛红涛

学生人数:4人

教学周期:18周第一阶段:(基本素质训练)

时间:第一周---------第六周教学目的:

表演教学就是要求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就是要求像生活中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一样,去对待一切舞台虚构。因为,舞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构的、假使的,但训练有素的演员就能快速的,以假乱真,获得像人在生活中那样的一种自我感觉。真正地相信所有的假定,从而身临其境。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对一切虚构的舞台态度准确,舞台感觉真实,能平静自如的、内外统一的、身心一致的,紧张和松弛能像生活中那样的适度,在完成舞台任务的行动过程中,细琐感情也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表达和流露。

这些要求是生活中人的一种本能,当已进入虚构的情境,演员就必须有能力以假乱真,这种信念感,能创造出像真实生活那样的一种艺术真实感,从而才能获得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本单元是通过无实物练习和代用实物练习,进行舞台态度和舞台感觉的训练,对事物练习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纯技术的练,另一方面要求在简单的规定情境中真实有机的运用,同时还采用大量的音乐、美术、音响效果和各种物品、积木等教具为诱饵的练习进行训练。

通过本单元的训练,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以下几点:

1、迅速地相信假使,从真实的现实生活立刻进入到虚构的舞台生活。

2、迅速地抓住各种诱饵,展开创造性的想象。

3、迅速地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具体对象上,排除杂念和干扰,解放思想和机体。

4、发挥学生特长,从局部带动整体,较快地建立了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教学内容:基本功素质训练

1、静坐收心练习

2、肌肉松弛练习

3、注意力集中练习

4、感知自我练习

5、发展想象练习

6、即兴适应练习

7、节奏变化练习

8、信念感练习

9、真实感练习

10、五觉训练

11、感受力训练

12、情绪记忆练习

13、激情反应练习

14、爆发力练习

教学要求:

表演训练不只是理解讲解,而是要通过一系列表演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创作状态。这些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集中,肌肉放松,信念增强,进入到一个想象的艺术创作天地之中去。让学生思想解放,想象活跃,信念增强,反应灵敏,激情奔放,整个集体从内到外都变得自由可塑,演员的“天真”、“童心”要获得释放,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使他们对假定的规定情境产生信念,养成习惯,按生活逻辑自觉地行动起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素质训练方面,引进西方训练方法,这对于解放演员创作天性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练习做的太多,似走马灯,课堂虽然活跃,但学生并没有进入正确的创作状态,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是嘻嘻哈哈,我们在教学中也很容易搞花架子,不讲实效。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度量。

(2)五觉训练不可忽视,一个演员如果连酸、甜、苦、辣的味觉都感觉不到,连困、饿、痛、冷、热都不能唤起生理、心理、形体的自我感觉,还能谈到复杂的规定情境的感受吗?所以要强化学生的五觉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感觉记忆的习惯,而且要把五觉训练伸延到感受力的训练,要让学生明白,感受力已不是一种单一的感觉,而是心理、形体、生理综合整体的感觉,如对物、对人、对环境、对事件等等都应产生相应的形体心理感觉。“演员的艺术就是感受的艺术”。

(3)观察生活、情绪记忆,这里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生活,组织小品练习有所区别,这里是指要让学生从进入这一专业课程时,就要他们养成随时观察四周生活,观察自我的习惯,要记住自身和四周所发生的事,这种练习在素质训练时就要进行,让学生讲述一件高兴的事,一件伤心的事,一件有趣的事,入学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今天有什么发现等等,情绪记忆是演员创作人物形象的财富,要天天积累。教学进度安排:

? 全班大课,理论辅导

? 元素训练,无实物训练

第二阶段(无实物练习)

时间:第七周----第十一周教学目的:

当我们明确了行动之后,就知道一个演员为了完成舞台任务,必须通过许多的、不断的行动,当然这些行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合情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组合成一条积极的行动线,直到舞台任务的完成,或是不能完成而改变任务在继续完成。这条行动线是根据人物的身份,规定情境和舞台任务以及演员对生活的理解组成的。观众是通过演员的行动过程明确他的任务和规定情境的。当演员有了活生生的、有机的行动过程,他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活人来。

如何才能使行动过程真实有机呢?我们还是先从生活中来认识,在生活中人总是要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和影响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人们每分钟都

在产生愿望,有了愿望才有了行动。因此,首先是真正感受到客观刺激和影响,然后通过思考判断,判明情况才做出决定采取行动,这也是客观规律,无可变更。

生活中是这样,那么在舞台上也必须遵循生活中反映论这一科学规律,重视感受——思考判断——行动,这三个基本的环节。思考判断非常重要,它是无声的语言,我们称内心独白,伴随出现的是内心视象。行动过程的这三个环节如果漏掉,或是不真实,都会在舞台上出现那种没有思想和感情的虚假表演。因此,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认同感的训练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假定的舞台环境中真实的生活。

教学内容: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

1、想象实物动作(无实物练习)

2、不同物体的态度变化

3、不同环境的态度变化

4、不同人物的态度变化

5、规定情境不断复杂化

6、任务小品

7、动词小品

8、主题小品

9、物件小品

10、音响小品

11、音乐小品

12、节奏小品

13、激情小品

14、判断小品

教学要求:

这是表演基础训练最关键的阶段,学生在本单元要学会在自己虚构的规定情境中组织起有目的,有顺序而有逻辑的舞台行动,要学会掌握舞台行动诸要素“你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你要做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在行动过程中要学会掌握适应、思考、判断等重要环节,逐步掌握构思单人小品的技巧和方法。训练要领:

(1)发展动作性联想力《行动与想象》

(2)抓住小品中心任务《行动与任务》

(3)明确规定情境《行动与规定情境》

(4)掌握行动中的思考判断过程《行动与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1)无实物练习是“动作性想象”和“有机行动”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千万不能走过场,一定要认真、扎实。要用实物来检查,迫使学生认真地抓住无实物练习的行动顺序、行为逻辑、质感、量感、体积大小、空间、部位、速度、节奏,不漏掉任何环节,“下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条件反射的结果”,这一练习的科学性在于养成学生合乎逻辑行动的习惯。会不知不觉的引导学生进入“下意识的创造”。这一练习又是注意力集中,肌肉松弛、目的、任务、思考、判断等等元素的综合训练。无实物练习可以从简入繁,可以逐步加进规定情境,变化节奏,强化职业特殊性等等,甚至可以过渡到单人小品、交流小品。

(2)舞台真实是想象的真实、态度的真实,对物体、对环境、对人的态度变化、实质上是舞台行动的变化。这种练习也是舞台“假定性”最好的练习,经过这种训练,学生未来创作不同风格的现代派戏剧并不困难。

(3)单人小品不要求太复杂的心理生活,避免学生“演情绪”,“挤感情”而是更多一些有过生活体验或间接体验的生活小片断。

(4)在小品中也要避免机械性的形体动作,做完这件事,做那件事,动作之间没有联系,而是形体动作的堆砌,要有中心任务。在小品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你是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干什么?

(5)要抓思考判断,在帮助学生完善合理舞台行为的时候,往往会帮助学生构思出许多有趣的行为,忽视思考判断过程,其实任何一个简单的舞台行动都有思考判断的过程,“不会思考就不会演戏”。

(6)不能忽视舞台空间的处理,这既是表演教师的任务,也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在不合逻辑的空间里无法有机的行动”。

(7)小品的思想性应给与恰当注意,我们防止左的教条主义倾向,但不能让不健康的现象在课堂上不受批判的呈现。

(8)帮助学生合理地组织小品的过程,但决不能用“我不包办代替”来草率从事。经过修正,学生才可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才可能学到东西,才可能有新的提高。“从一个达到完美程度的小品学到的东西,更比一个浮皮潦草的小品能学到的东西多的多”。期中考试形式:两组交流,用单人小品参加考试。第三阶段(双人小品训练)

时间:第十二周------第十八周教学目的:

在一、二单元的学习基础上,学会相互行动。要求和同台演员,按不同的人物关系和规定情境,运用动作和语言等表现手段,在相互行动的过程中产生活生生的真实有机的交流适应。

交流是一个人作用于周围的人,而他本身又感受周围人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然后通过行动,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别人,深入到对方的心灵深处的一种碰撞。通过感受对方的行动了解到他心里到底想干什么,无论是说话或是沉默的时候,你都在不断地揣摩他人心里到底想什么。简而言之,即通过二个人之间的相互行动,将生活中活生生的有机思想感情进行传递。学会认真感受活的对象给与自己的刺激和影响,产生新的适应。相互动作必须要有对象、,要影响对方,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影响对方,例如用语言、动作、手势、情绪、感觉等。我们通过二人以上的交流练习和小品的形式贯彻教学内容,并用大量的即兴练习,训练同学的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有机交流,互相动作

1、有机交流游戏

2、真听、真看、真判断练习

3、互相适应练习

4、即兴适应情景联系

5、即兴有机沉默交流

6、一句话即兴交流

7、给任务的即兴交流

8、特定的规定情境的即兴交流

9、毫无提示的即兴交流

10、命题交流小品

11、自由构思小品

12、集体交流小品

教学要求:

舞台交流是有机行动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有机行动的中心环节,是表演技巧训练中最为复杂,最难掌握的技巧。在现实生活中互相交流是自然而然的下意识中进行的。因为对手的话,对手的反应都是未知的,而是此时,此地发生的,所以演员必须真听、真看、真想,这是生活现象。但舞台上的一切都是事先知道的,因此表演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演员在舞台上不能和对手真实的有机交流,而只是机械地背台词、走地位。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在假定的规定情境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流练习中不要预先知道对手的反应,而能抓住真听、真看、真想、真思考、真判断、真正的感受对手这些环节,能注意力集中的不间断的接受对手的信息和刺激,同时产生恰如其分的适应,让有机交流在特定的舞台上也能自然而然的出现。

即兴交流要领:

(1)真实性:真听、真看、真思考、真判断。

(2)进攻性:牢牢地抓住任务,积极进攻毫不妥协。(3)感受性:接受对手提供的信息,冷静判断对手虚实,一环扣一环地有机地向前推进。

(4)有机性:千万不可脱离自己和对手的言行逻辑,而乱扯,失去有机性。

(5)有效性:机智灵活,善于找到有效的反击手段,说服、诱导、威胁、请求等等,可软硬兼施,不单会用语言,而且要用喜怒哀乐的表情、声调、形体动作、变化节奏用多种手段来影响对手,战胜对手。

(6)复杂性:要充分发挥联想,在相互动作中能不断的充实人物关系,深化规定情境,强化矛盾,揭示出人物之间的复杂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要让学生明白舞台交流的实质是舞台斗争冲突过程中对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会掌握动作和反动作。

(2)舞台有机交流的障碍是表演的重复性,不可能总是即兴创作,用大量的即兴练习进行训练,就是要养成学生具有良好的即兴适应的习惯,要让学生明白,排练好的小品,不能随意改动,也同样有即兴的可能,那就是“今天、此时、此地”,即流水不腐。

(3)即兴有话交流小品,可能学生的话很多,有机沉默很少,在这种情况之下,千万不要阻止或批评学生,相反要表扬和肯定那些精彩有效的对话。引导学生正确地进入交流状态,能平静地接受对手的刺激,而不是一味地喊叫,演情绪,为说而说,而是把语言作为战胜对手的手段,要让他们懂得寻找准确的语言适应的重要性。同时在即兴练习中,有时也会产生有机沉默交流,有时甚至是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进行回击时,产生了静场、停顿,教师可以抓住这些事例加以说明,有机沉默下是更有效的交流时刻,思考判断时刻、寻找有效手段时刻,篇三:表演课教案

表演课教案

教学周期:第四周——第六周(1——3周为新生军训)

教学目的:

表演教学就是要求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就是要求像生活中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一样,去对待一切舞台虚构。因为,舞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构的、假使的,但训练有素的演员就能快速的,以假乱真,获得像人在生活中那样的一种自我感觉。真正地相信所有的假定,从而身临其境。

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对一切虚构的舞台态度准确,舞台感觉真实,能平静自如的、内外统一的、身心一致的,紧张和松弛能像生活中那样的适度,在完成舞台任务的行动过程中,细琐感情也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表达和流露。

这些要求是生活中人的一种本能,当已进入虚构的情境,演员就必须有能力以假乱真,这种信念感,能创造出像真实生活那样的一种艺术真实感,从而才能获得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本单元是通过无实物练习和代用实物练习,进行舞台态度和舞台感觉的训练,对事物练习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纯技术的练,另一方面要求在简单的规定情境中真实有机的运用,同时还采用大量的音乐、美术、音响效果和各种物品、积木等教具为诱饵的练习进行训练。

通过本单元的训练,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以下几点:

1、迅速地相信假使,从真实的现实生活立刻进入到虚构的舞台生活。

2、迅速地抓住各种诱饵,展开创造性的想象。

3、迅速地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具体对象上,排除杂念和干扰,解放思想和机体。

4、发挥学生特长,从局部带动整体,较快地建立了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教学内容:基本功素质训练

1、静坐收心练习

2、肌肉松弛练习

3、注意力集中练习

4、感知自我练习

5、发展想象练习

6、即兴适应练习

7、节奏变化练习

8、信念感练习

9、真实感练习

10、五觉训练

11、感受力训练

12、情绪记忆练习

13、激情反应练习

14、爆发力练习

教学要求:

表演训练不只是理解讲解,而是要通过一系列表演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创作状态。这些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集中,肌肉放松,信念增强,进入到一个想象的艺术创作天地之中去。让学生思想解放,想象活跃,信念增强,反应灵敏,激情奔放,整个集体从内到外都变得自由可塑,演员的“天真”、“童心”要获得释放,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使他们对假定的规定情境产生信念,养成习惯,按生活逻辑自觉地行动起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素质训练方面,引进西方训练方法,这对于解放演员创作天性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练习做的太多,似走马灯,课堂虽然活跃,但学生并没有进入正确的创作状态,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是嘻嘻哈哈,我们在教学中也很容易搞花架子,不讲实效。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度量。

(2)五觉训练不可忽视,一个演员如果连酸、甜、苦、辣的味觉都感觉不

到,连困、饿、痛、冷、热都不能唤起生理、心理、形体的自我感觉,还能谈到复杂的规定情境的感受吗?所以要强化学生的五觉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感觉记忆的习惯,而且要把五觉训练伸延到感受力的训练,要让学生明白,感受力已不是一种单一的感觉,而是心理、形体、生理综合整体的感觉,如对物、对人、对环境、对事件等等都应产生相应的形体心理感觉。“演员的艺术就是感受的艺术”。

(3)观察生活、情绪记忆,这里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和后面的观察生活,组织小品练习有所区别,这里是指要让学生从进入这一专业课程时,就要他们养成随时观察四周生活,观察自我的习惯,要记住自身和四周所发生的事,这种练习在素质训练时就要进行,让学生讲述一件高兴的事,一件伤心的事,一件有趣的事,入学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今天有什么发现等等,情绪记忆是演员创作人物形象的财富,要天天积累。

教学进度安排:

? 全班大课,理论辅导

? 元素训练,无实物训练

教学周期:第七周——第十一周教学目的:

当我们明确了行动之后,就知道一个演员为了完成舞台任务,必须通过许多的、不断的行动,当然这些行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合情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组合成一条积极的行动线,直到舞台任务的完成,或是不能完成而改变任务在继续完成。这条行动线是根据人物的身份,规定情境和舞台任务以及演员对生活的理解

组成的。观众是通过演员的行动过程明确他的任务和规定情境的。当演员有了活生生的、有机的行动过程,他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活人来。

如何才能使行动过程真实有机呢?我们还是先从生活中来认识,在生活中人总是要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和影响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人们每分钟都在产生愿望,有了愿望才有了行动。因此,首先是真正感受到客观刺激和影响,然后通过思考判断,判明情况才做出决定采取行动,这也是客观规律,无可变更。

生活中是这样,那么在舞台上也必须遵循生活中反映论这一科学规律,重视感受——思考判断——行动,这三个基本的环节。思考判断非常重要,它是无声的语言,我们称内心独白,伴随出现的是内心视象。行动过程的这三个环节如果漏掉,或是不真实,都会在舞台上出现那种没有思想和感情的虚假表演。因此,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认同感的训练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假定的舞台环境中真实的生活。

教学内容:舞台行动与规定情境

1、想象实物动作(无实物练习)

2、不同物体的态度变化

3、不同环境的态度变化

4、不同人物的态度变化

5、规定情境不断复杂化

6、任务小品

7、动词小品

8、主题小品

9、物件小品

10、音响小品

11、音乐小品

12、节奏小品

13、激情小品

14、判断小品

教学要求:

这是表演基础训练最关键的阶段,学生在本单元要学会在自己虚构的规定情境中组织起有目的,有顺序而有逻辑的舞台行动,要学会掌握舞台行动诸要素“你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你要做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在行动过程中要学会掌握适应、思考、判断等重要环节,逐步掌握构思单人小品的技巧和方法。

训练要领:

(1)发展动作性联想力《行动与想象》

(2)抓住小品中心任务《行动与任务》

(3)明确规定情境《行动与规定情境》

(4)掌握行动中的思考判断过程《行动与判断》 教学重点和难点:(1)无实物练习是“动作性想象”和“有机行动”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千万不能走过场,一定要认真、扎实。要用实物来检查,迫使学生认真地抓住无实物练习的行动顺序、行为逻辑、质感、量感、体积大小、空间、部位、速度、节奏,不漏掉任何环节,“下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条件反射的结果”,这一练习的科学性在于养成学生合乎逻辑行动的习惯。会不知不觉的引导学生进入“下意识的创造”。这一练习又是注意力集中,肌肉松弛、目的、任务、思考、判断等等元素的综合训练。无实物练习可以从简入繁,可以逐步加进规定情境,变化节奏,强化职业特殊性等等,甚至可以过渡到单人小品、交流小品。

(2)舞台真实是想象的真实、态度的真实,对物体、对环境、对人的态度变化、实质上是舞台行动的变化。这种练习也是舞台“假定性”最好的练习,经过这种训练,学生未来创作不同风格的现代派戏剧并不困难。

(3)单人小品不要求太复杂的心理生活,避免学生“演情绪”,“挤感情”而是更多一些有过生活体验或间接体验的生活小片断。

(4)在小品中也要避免机械性的形体动作,做完这件事,做那件事,动作篇四:表演元素教案

《表演基础训练》教案

第一单元 有机天性解析、创作天性与表演(40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学生有机天性的释放,激发出学生的原始创作天性,使学生在舞台上建立正确的自我感觉,自由、松驰的生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表演观。

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述:

1、什么是天性?

“天性”是人生而具有的自然属性,人之初并无善恶这样的道德概念,也没有因道德、法律、约定俗成的禁忌。然而随着人逐步的自我认识与社会认识,自觉不自觉的受到各种束缚,使人不能在他人面前真实的表露自我。演员表演是“当众孤独”的,需要能够挣脱各种束缚真实、自如的表演,对人的天性的回归就将是摆在演员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2、什么是有机天性?

天性加上有机两字就使它变得不同,有机是指有意识的并赋有合理性与逻辑性的,因此这里的有机就带有技术技巧的色彩。有机天性就是合理的赋予逻辑的运用技术和技巧使演员的自然天性回归。

3、怎样有机的解放学生的天性?

解放学生的天性就是使学生在舞台上回归自然状态的“自我”。初上舞台的学生往往因为心有杂念而紧张,从而表现出手足无措、语无伦次、面红耳赤、呼吸困难、满头大汗等不正常的状态。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舞台上放松呢?上台以前必要的热身活动可以使紧张的肌肉放松,适当的调整呼吸可以使心率趋于正常,心境趋于平静。上台以后注意力的集中可以排除心中的杂念,并使头脑清醒保障条理、逻辑的完成舞台任务。

注意力集中为什么能够排除杂念呢?据心理学家研究人在一个瞬间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个点上,人十分专注于一件事往往忽略身边发生的其他事情。因此如果把演员在舞台上的每个瞬间所需的注意力清晰合理的安排好并连接成不间断的线,那么演员的杂念将无隙而入,这就保障了演员始终处在表演状态而不会跳出。

到达注意力集中,需要上台以前保持心境的平静、头脑的清醒,并反复梳理默忆需要表演的每个环节乃至细节。熟练是增强自信的好方法。上台后认真执行每个表演环节乃至细节,并梳理默忆下一表演环节和细节。可逐步达到“目中无人”的境界。

二、课堂实践:

梳理练习——通过用意念带领肢体的方式,使学生注意力专注,并放松肌肉。破相练习——运用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将自认最丑陋的一面展示给众人,由于所有游戏参与者都会展示,以集体方式打破心中禁忌。

肌肉放松练习——通过寻找多余的紧张肌肉的方式,使学生提醒自己肌肉放松,找到合理的舞台姿态。

冥想练习——通过冥想使学生进入自我想象的催眠状态,放松自我。

三、作业及习题:

1、天性和有机天性有什么异同?

2、为什么要解放天性?

3、注意理集中有什么作用?

4、每天早晚将梳理练习、冥想练习作各作一遍。

5、随时做肌肉放松练习。

第二单元 舞台行动(56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舞台行动在戏剧中重要性及其基本原理,掌握组织舞台行动的基本能力,能够较好的运用舞台行动外化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述:

1、舞台行动的概念

舞台行动:是在意志的支配下,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所采取的一切手段。这里面有几个要点,一是意志的支配,二是要有目的性,这两点很重要,这是区别于生活中的一些动作行为。行为是人的行动的一个抽象和概括,他是对很多的行动的抽象和概括,然后总结出来的一个概括性的东西,比如说某某同学忠厚老实,怎么来说明他忠厚老实呢?因为是通过他一系列的活动,他在某个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是这样的,最后通过总结概括出来后,认为该同学在行为举止上比较忠厚老实。另一位同学比较圆滑事故,这都是经过了总结抽象概括以后得出的结论,那么我们说,日常生活中人每天都离不开动作,为什么单单说戏剧是一个行动的艺术,演员是一个动作大师,在舞台上演员都是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在进行着活动,去行动去动起来的,这是戏剧的一个特点,我们把这个动作,分一分类,那么我们刚才说亚里士多德说的 它是对人物行动的模仿,方式是靠动作来完成的,动作是行动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动作是具体完成行动的手段和方法。

我们现在把动作进行一下分类:大的来说,动作分两类: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细分的话分为五类:一是纯粹的外部动作,就是你的肢体上的,如打个喷嚏,挠个痒痒,没有强烈的目的性;二是性格化的动作,这个人物身上所独有的,如有的人性格大大咧咧的某些习惯,拿手绢擦汗啊等,性格化的生活习惯所带出来的;三是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比较鲜明的是西方的戏剧或是中国戏剧里出现的小丑的角色,先上来一个小丑,先对剧情的背景进行一下介绍,他的动作完全就是为了剧情服务的,还有一种是帮助剧情发展的,如雷雨里,有几次的铺垫,说花园里的电线走电,说家里的老黄狗给电死了,他这些都是后来剧情的发展进行铺垫,最后四凤和周冲触电身亡,为了这个大悲剧的结果进行的铺垫,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没有实在的意义;四是内心动作,也就是心理活动,心理动作分两种:一是心理自我的,也是我们常说的内心斗争,如我要不要去等?二是与他人的,这是一种判断的,如他这样说什么意思等?五是静止动作,静止的动作其实说是不存在的,他只是外部的静止,没有语言也没有动作的情况下,应该有内心活动的,纯属静止的动作如发呆,这种可能属于完全静止的动作。动作还可以分为外部形体动作,心理动作,语言动作,实际来说,不管是外部形体动作还是语言动作都是心理动作的一个外化。

2、舞台行动的三个特征:

一、直观性,它是活生生的展现在舞台上的,如走过去喝杯茶,具有 一定的直观性的;

二、揭示性,就是人的行动人的动作都是去揭示人物内心的活动的,揭示人物的动机的,我们刚才讲过,舞台行动是在意志的支配下有目的所采取的手段,现在展现在我们和观众面前的只是那些手段,比如有人想无端请假,会找出许多理由来做,这都是手段,达到目的,出去玩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这个外在现象,如脸红,眨眼睛等的内心不安,通过这些来揭示他在撒谎的行动,通过现象看本质;

三、流动性或运动性,人的动作和行动不是割裂开的,都具有连续性,这个动作接上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又连接下一个动作,都是连续性的,没有一个动作可以是孤立的,以上就是舞台行动的特征。

3、行动的三要素

行动的三要素可以分为做什么——任务 为什么做——目的 怎么做——适应

一、做什么:指动作的任务,即此时此刻要做什么?人们的动作总是在一定的推动下完成的。任务是动作的依据,同时又推动着动作,演员为完成任务需精心准确地去动作,任务是激发演员积极行动的动力,不同的任务将产生各自不同的动作。善于准确而富于想象地抓住剧作提供的任务,是正确表演,正确行动的前提。生活中人们做什么是天性,然而演员要将角色做什么化为演员的第二天性确要难得多。演员要通过艺术想象与信念等元素,将角色的艺术转化为 演员的艺术,将角色的行为动机转化为演员内心的行为动机。将角色的动作转化为“演员——角色”的动作,将剧作家文学描述或蕴含于台词中的篇五:表演游戏公开课教案

表演游戏公开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结合动作表情进行表演,表现游戏角色特征。

2、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协商,轮流扮演角色,合作游戏。

3、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收悉故事内容《小熊请客》、《狼和小羊》

2、物质准备:

《小熊请客》小熊、小花猫、小狗、小鸡、大狐狸等头饰三份、杖偶一份。《狼和小羊》小羊、大灰狼、小花猫、小黄狗、大象、白马头饰三份、杖偶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头饰引入,引出故事。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二)出示电脑课件,分段复习故事内容,练习角色对话。引导幼儿说说小羊喝水遇到谁了?说了什么,想了什么办法?最后怎样了?

(三)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

1、你想和谁一起表演呢?

2、你想表演哪个故事呢?扮演故事里面的哪一个角色?

(四)提出游戏要求

1、游戏时如果发现同一组的小朋友不会表演,可以帮助他教他如何表演。

2、游戏玩,要把玩具收好,放回原位。

(五)幼儿分组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协商分组,表现出所扮演的角色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情。指导部分能力差的幼儿大胆进行表演。

(六)游戏结束,评价游戏情况。

请每组幼儿派个小组长评价照片游戏情况,好在哪里不好再哪里,下次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篇:队列表演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已有基础。2.可能存在的困难。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点子图理解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1.计算:14×2 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乘一位数,请用竖式计算14×2。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队列表演

(二)”,共同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二、尝试探究

展示交流 你能用竖式计算14×12吗? 1.用竖式计算。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14×12吗?先算什么?(14×2)结合点子图,28在图中表示什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再算什么?(用1乘14)1表示什么呢?(1个十)在点子图上圈一圈。10个14是140,在竖式中怎么写呢?(老师引导完成竖式)

2.介绍简便写法:将0和+圈起来,提示可以省略不写。其实这个竖式还可以这样写,(课件出示)这里的14表示什么?(140或10乘14)其实它末尾还是藏着0的影子。

3.你能像老师这样在学习单上写一写吗?想一想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4.交流展示:结合点子图互相说说每一步的意思。

二、正确计算

理解算法 算一算:课本34页“算一算”。

1.独立尝试计算。(提醒计算完的同学用估算或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2.汇报交流。(第1道中两个

2、第3道中3个3表示的不同意义)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1.练一练第4题。

2.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计算过程)

四、小结收获

课外延伸 图片展示,了解中国台湾省、古印度曾用过的竖式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算法不同,但算理想通:都经历了先分再合的思考过程。

第四篇:跳伞表演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

《跳伞表演》教学反思

李秋芳

这节课是在解决“比多比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

7、减6等数的减法的计算。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开课时,通过观察空中跳伞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开课时,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时,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第五篇:队列表演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

(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探索学习14×12的口算乘法。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与方法。第一个问题借助点子图探究14×12的直观运算,并用横式记录计算的过程和结果;第二个理解用点子图的乘法运算与列表的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三个问题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内化了的方法,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此我重点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拆分点子图的方法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进行正确计算。学习重点:化难为易。学习难点:理解算理。通过“谈话导入”、“自主探究”、“展示交流”、“达标反馈”四个环节来进行。

反思今天的这节课,有一些问题呈现了出来,特此记录

一、学生自主探究后的交流和反思时间较短

在这节课上,我虽然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但时间有限。特别是在让学生圈点子图,然后进行了简单的展示与交流,虽说学生能说清自己的方法,但是在倾听他人发言上做得不够,不能让多样化的算法祈祷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时刻,如果能点名安排学生说一说讲解同学的算理,吸收大家多样化的想法,提出质疑,既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动态,也为教学引导提供了锲机。而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交流和反思的时间短,也就导致了部分同学受思维局限性的限制,学的过于呆板。

二、教师的讲解没有把握好契机

课堂看起来进行的很顺畅,自主学习,组内交流,班内展示,但是教师没有抓住学生展示的时机及时地进行质疑,或者引导学生质疑,没有在关键处进行讲解。比如第三种方法,将两个两位数都转化为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表格式计算,教师光进行了结果的获得过程,没有对表中数字的来源进行质疑,学生成了接受性学习,掩盖学生真实思维的缺陷。课堂表面看来很顺畅,其实暗藏危机。

三、重视了学习方法的交流,忽略了深层次的专项练习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并不能表示学生已经接受。因而教师在课堂中要敢于放手,每种方法展示之后可以出示相关题目进行练习,既可以督促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积极学习的习惯,又可以及时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与提升,当发现学生有错误时,再给予学生充分反思的时间,进行自我分析并加以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不光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为每节课甚至整个数学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

下载教学表演及其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表演及其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簧表演教学设计

    曲艺中的双簧是由甲、乙两位演员表演的。甲化妆在前,模拟动作、口型,做形体表演,称“前脸”。乙在后说唱,称“后脸”。两人合二为一,配合默契。我们平时看到的双簧作品多数面向成......

    《跳伞表演》教学反思

    《跳伞表演》教学反思 《跳伞表演》是北师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

    跳伞表演教学反思

    《跳伞表演》教学反思 南留完小 赵伟芳 本节课通过课件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从数学......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3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5篇)

    《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10-11页《跳伞表演》。教材分析:教材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数学问题(比多比少的问题),实际上,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

    《茶馆》课本剧表演教学案例

    《茶馆》课本剧表演教学案例 一、 教学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是“为了......

    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庞丽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正确计算。 2.继续培......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下P32、33。教材分析: 本节创设了“队列表演”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提出三个问题,借助点子图、列表等介质,逐步引导学生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