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学案例(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6:0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典诵读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第一篇: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一、导入:

同学们,四书五经里的“四书”是指哪四书?有些同学回答出来了,有些同学没有回答出来。其实,这四书五经中的“四书”说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书。这四书五经的说法,是明朝时期八股科举里提出来的,那时候的科举就是从四书五经中抽一句做题目写一篇作文。我们今天先来讲讲“四经”中的第一部经书--《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是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所编纂的一本书。有人说《论语》在中国的地位,如同《圣经》在西方的地位一样。古时候还有人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这可能有些夸大,不过也证明了《论语》的非凡价值。

二、作者介绍:(复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鲁国陬(山东曲阜)人,出身没落贵族。他勤奋好学,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礼”(一些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尤为熟悉。他在《为政》一章中说了一段很著名的话,是他努力一生希望达到的境界:三十而立(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明白事理,不会动摇),五十而知天命(有使命感),六十而耳顺(听得进不同意见,即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问成熟)。

他开创了儒家学派,他的思想以“仁”为中心。他对“仁”作出了多种解释,主要内容就是“仁者爱人”(宅心仁厚的人会关爱别人)和“克己复礼”(人应当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行动符合礼。)

他最大的成就和贡献是在教育方面上。他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教育思想。他强调“有教无类”,第一个公开招收任何出身的学生。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诲人不倦,教学生对知识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强调学习必须结合思考分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勤奋“学而时习之”。

三、串讲课文:

四、补充:

《论语》中有很多语言简练,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论语》里,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巧言令色鲜有仁”(宅心仁厚,对人克制,对己宽容的一种品格。)花言巧语的人一般是很少有仁德的。“言语只是树叶,行动才是果实。”“忠不忠,看行动”。我特别提醒一下班上的女同学,其实男生也是,交朋友的时候,那些嘴上讲得花好稻好的人,把海誓山盟挂在嘴边的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

知识是没有穷尽的。曾经有人对爱因斯坦说您是世界上最有知识的人。爱因斯坦就画了两个人。可能别人是小圆,我是大圆。我接触到的是更多的未知领域。

有些东西是天生的,但有些东西是可以靠后天培养的。

天生的东西,比如说外貌和智力之类。从心理学讲,智力分为两种,一种叫流体智力,另一种叫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比较偏向于遗传,反映思维的敏捷性。晶体智力则是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流体智力在人的成长期达到高峰后随着年龄增大就会逐步衰退,而晶体智力自成人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

什么东西我们后天能习得的呢?比如说: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态度还是悲观的人生态度,或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后天。

我们学习最重要的问题是为了思考,而仅仅是获得书本上的知识。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一本书,还不如没有这本书。一本好书让我们更加明白一些事理。论语就是这样一本经典之作。它没有像老庄那样的晦涩难懂,也不象孟子那样长篇大论,恺恺而谈,而是一本充满睿智和幽默感的书。

它也是教人向上的一本书。整本书中都充满了“仁”字。要关爱别人,帮助别人。一个人学识再高,他如果没有爱心,不能够宽容别人,或者有些人想法很幼稚,拿硫酸泼熊之类的。他们学识再高,我觉得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学习如何为人。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有一个乘公车,当时是下午两多点,开车的是一个女司机,车子遇到红灯的时候,她拿起了一个保鲜袋,里面是一个菜馒头。有红灯的时候,她就咬一口。还有一些老头,岁数一大把了。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上了一道道皱纹。他们每天就是拿着一个大袋子在垃圾筒里搜寻一拉罐之类的瓶子。

真的,还是有满多人活得很艰辛的。前些天,有些明星搞了一个公益的活动,叫“母亲水窖”。有曾宝仪、锺丽缇。他们去陕西,甘肃这类地方实景拍摄下来的。那些地方根本就没有水,他们得到的水都是黑色的,在我们看来根本不能食用。但他们就在喝那样的水。而且,即使是这样的水,也不是常能喝到的。那里的大地都龟裂开来了,根本没有水,每一滴水对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

我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节约用水,其实也是在帮助别人。

周宇

2016.10.12

第二篇: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鉴于上述的认识,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典诵读活动。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对丰富民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

我们班就在学校倡导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开展了阅读儒家经典书籍《论语》的课外阅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的活动成果,包括论语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方法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论语”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 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论语》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每天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条《论语》,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论语。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论语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

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论语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一条论语等等。

5、组织论语诵读会,每月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每月从已经背诵的论语中精选20条,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在举行论语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论语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6、开展假期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每逢假期都会为孩子们组织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上学期的寒假主题就以本次特色语文行动研究相结合,以各年组子课题内容为指导,制定了相应的诵读学习计划。我们年级组的主题为“研读经典怡情养性,吟诵诗文悟道修心”。我们提出了读书倡议,给孩子们拟定了论语学习内容,还引导学生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学习计划。

7、家庭亲子背诵活动

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取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让孩子们读好书,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实际上也是给青少年以精神支柱。诵读古代经典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

第三篇: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赠汪伦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赠汪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做预习的时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这位诗人的作品了,你们还记得是哪一首吗?(静夜思)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首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瞻仰这位大诗仙的风采: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喜欢喝酒,喜欢醉时写诗,后人尊称他为“诗仙”。据统计,李白生平作诗一共1010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

你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这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诗仙李白的生活,去看看诗人的一段传奇友谊是怎样得来的。

二、听范读,引入新文

首先,我们一起来用耳朵来感受一下诗人这篇作品。

三、复习生字、正音、读词

1.带拼音读(指名2-3位读)2.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3.读词语(指名领读、小中大三声读)

四、初读诗句,找生词理解

1.自由读诗,将不理解的词语画记下来。2.翻阅工具书,解决疑惑。

五、情感导入、理解诗句

桃花潭位于我国安徽省的泾县,汪伦就是泾县人,他为人忠厚,十分喜爱李白的诗句。为了能见到李白,汪伦煞费苦心地想了一个办法请李白来家中做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发生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观看影片之前,请大家读读这个问题——汪伦为了见到李白用了什么办法?带着这个问题用心地观看影片。

汪伦为了见到李白用了什么办法?汪伦为什么要这样煞费苦心见到李白呢?前面我们介绍汪伦时,说他十分喜爱李白的诗句,但当他看到李白的诗句里充满了伤心失落悲惨颓废的语句时,他的心情怎么样呢?(指名说)现在谁能说说看,汪伦为什么要这样煞费苦心见到李白呢?——他请李白来家中做客,就是为了开导李白,鼓励李白振作起来。(指名说)

全诗中,能表达汪伦这一番情谊的诗,是哪一句?(指名说)你能带着这番浓浓的情谊将这句话读读看吗?(指名3-4位读)

桃花潭水在微风中轻轻荡漾,李白跟汪伦这对好朋友也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船即将驶离岸边。此时出现了一副怎样的情景,请用课文中的诗句来回答。(指名回答)那谁又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看?(指名回答)

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卷,汪伦的送别使人感动,不仅感动了李白,也感动了我们。李白有感而发,将心中对汪伦的感激之情化为诗句,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读到的这首诗。同学们,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打动在座每位同学跟老师的心,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将这份深过千尺的情谊传唱。请一位同学领诵。下面,配上音乐,让我们释放自己的情感,关上书,在脑海里回想送别的场景,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

离别的时候,汪伦跟李白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请同学们大胆的想象,然后举手来说说。请两位同学来表扬一下这依依惜别的画面。

《满江红》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有感情吟颂《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3、通过与《小重山》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前置预习】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1、教师激情导题。

曾经有一位申明大义的母亲,曾经有一位赤胆忠心的儿子;母亲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儿子对母亲唯一的承诺会聚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无人不晓。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他,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板书题目、作者)

2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三、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生字词,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境界。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自己诵读体会词人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

3、几个学生说出读后的感悟,大家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读出气势,营造氛围。

4、用两个问题梳理全文,分析作品。

问题:①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说出理由。

②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③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理清思路,了解情感。

②《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③“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5、学生根据以上理解接着朗读――体味本词意思,找出几位学生到讲台上试读,其他同学体会,进一步理解把握岳飞的感情

四、开展小组活动,深入体会作者内心世界,依据文本进行再造。

1、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完成本词的自我阅读体会和讨论,要求每小组按照该词的意境描述画面,可用各种形式(如散文性语言、画画、小品等)来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3、抽取几个小组进行现场展示。(要求学生推荐代表进行解说或展示,并上交文字说明)

五、教师点拨:

岳飞这首《满江红》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

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

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

“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

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

“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

“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

“壮志”二句是“以 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五、最后在学生中选取一位诵读尽量做到“岳飞再世”把感情推向高潮

战争时期、国家危难时刻,需要像岳飞这样赤胆忠心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国家民族才有希望。其实和平时期又何曾不是这样?2008年的中国同样遇到了困难,8.0级地震突袭四川,国家有难了,关键时刻,怎么办?21世纪的青年勇敢的站出来了,21世纪的“岳飞”一个个走向了四川。中国有了他们怎能不腾飞!

六、比较阅读《满江红》与《小重山》从而掌握豪放词的特点

投影《小重山》:

小重山(南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林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问题:

学生说出两首词的异同,从哪儿看出的,自由发言。明确:

都是表达岳飞的抗金报国的壮怀。但是风格不同:《满江红》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满江红》以壮怀激烈而著称,慷慨激昂,英雄气色横溢,是其早年之作。《小重山》则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志,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满江红》豪放十足,《小重山》则婉约有加。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词

2、搜集整理学过的爱国诗词

八、最后欣赏歌曲《满江红》,结束全文。

九、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阕:壮志难酬的豪情

精忠

建功立业的急情

报国

下阕:对金的深仇大恨 还我河山

报国的赤诚之心 怀古伤己

《忆江南》的片段(一):

(多媒体出示古诗内容)

师:古典诗词语言精美,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欣赏。那么你认为这首词哪里写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写得好。江南处处是美景,诗人抓住江花、江水这一江南美景,让我们看到了江南的又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

师:请你读出这种意境。(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现在我们来想像一下,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红日普照,使鲜艳的红花红得更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生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到这开满鲜花的江边走走。(配乐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看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图片)

生:我看到了江边盛开着大片大片的红花,太阳出来了,朝霞满天,映照得花儿更加红艳,那红艳光彩夺目,胜过燃烧的火;再看那一江的春水,碧绿如蓝草,就像晶莹的翡翠。

师: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声情并茂地诵读)师:你怎么读得这么好啊? 生:因为我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我想像中的画面。

师:很好,想像画面朗读,声情并茂,让听众也和你产生了共鸣。这就读出情,读出了味。

这就是诗的语言的品味。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把诵读、想像融汇其中,进人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忆江南》教学片段二: 师:诗人感慨:“能不忆江南?”这是什么句式? 生:反问句。师请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生:(读)能不忆江南? 师:从这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诗人不能不忆的极度思念之情。

师:请你读出不能不忆之情。生:(读)能不忆江南? 生: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无限的眷恋!师:请你读无限的眷恋!生:(读)能不忆江南?(深情地)生:我还体会到了诗人的赞叹之情。

师:请你赞叹!生:(读)能不忆江南!(强烈地)师:在思念中赞叹!在赞叹中思念!师:我听出诗人的赞扬之意。还可以怎么读? 生:江南好!(小声叹)师:我听出诗人的向往之情。就这样可以大声赞,可以小声叹。把诗人的赞扬之意和向往之情尽寓其中!

不同的感悟,就有不同的诵读;不同的诵读,就表达出不同的感悟。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语言的内涵、韵味、美感。以读来检验对诗的语言的理解,做到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第四篇: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明集一小

孙月梅

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鉴于上述的认识,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典诵读活动。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对丰富民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

我们班就在学校倡导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开展了阅读古诗的课外阅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的活动成果,包括论语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方法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论语”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古诗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 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古诗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每天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首古诗,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古诗。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论语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一条论语等等。

5、成立读书小组。要求由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近,取长互补,并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背诵,组长起带头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实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6、组织古诗诵读会,每月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每月从已经背诵的古诗中精选5首,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在举行古诗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古诗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7、将古诗诵读列入期末考核内容之一,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学习成果,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8、开展假期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每逢假期都会为孩子们组织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上学期的寒假主题就以本次特色语文行动研究相结合,以各年组子课题内容为指导,制定了相应的诵读学习计划。我们年级组的主题为“研读经典怡情养性,吟诵诗文悟道修心”。我们提出了读书倡议,给孩子们拟定了论语学习内容,还引导学生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学习计划。

9、家庭亲子背诵活动

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取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我们三年级开展论语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在学生的身上发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这段时间的背诵,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诵,这给了人们学语文的自信心。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师领读、生领读、组长检查、加盖小印章、师签名),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让孩子们读好书,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实际上也是给青少年以精神支柱。诵读古代经典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所重视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融会在古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襟怀、操守等优秀的人文精神,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

第五篇:经典诵读教学案例0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鉴于上述的认识,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典诵读活动。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对丰富民灵、培育人文精神、弘扬积极的人生理念、提升人的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诵读的意义在于诵读的过程,而不在于诵读的结果。

我们班就在学校倡导的经典诵读活动中,开展了阅读儒家经典书籍《论语》的课外阅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的活动成果,包括论语读后感、手抄报等等。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方法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论语”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 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论语》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每天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一条《论语》,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论语。同时,为减轻学生背诵论语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论语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一条论语等等。

5、成立读书小组。要求由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近,取长互补,并选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背诵,组长起带头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学习计划,共同实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6、组织论语诵读会,每月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每月从已经背诵的论语中精选20条,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在举行论语诵读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每月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让他们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论语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7、将论语诵读列入期末考核内容之一,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学习成果,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8、开展假期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每逢假期都会为孩子们组织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上学期的寒假主题就以本次特色语文行动研究相结合,以各年组子课题内容为指导,制定了相应的诵读学习计划。我们年级组的主题为“研读经典怡情养性,吟诵诗文悟道修心”。我们提出了读书倡议,给孩子们拟定了论语学习内容,还引导学生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学习计划。

9、家庭亲子背诵活动

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取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让孩子们读好书,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实际上也是给青少年以精神支柱。诵读古代经典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所重视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融会在古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襟怀、操守等优秀的人文精神,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

下载经典诵读教学案例(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典诵读教学案例(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案例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朗诵古典诗文是一种有......

    经典诵读的教学案例

    经典诵读的教学案例 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诸多方面。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许多老师都指点学生自己看注释、查资料,或联系上下文把字词的......

    经典诵读的教学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与广告“零距离” 八公桥一中:段周格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开拓学习资源的意识,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思考,对文化......

    经典诵读长歌行教学案例

    《长歌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语言素养体现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积累、实践诸多方面。对诗的语言的理解是读诗的基础。让学生在品词诵读中体验诗文之美。《长歌行》这......

    “启蒙教育从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启蒙教育从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中华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直到今日她的魅力仍经久不衰。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文明的深厚......

    杨慧芳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经典诵读教学案例 小语一组杨慧芳 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和......

    经典诵读案例《渔歌子》

    松滋市实验小学校本教材----- 《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 《渔歌子》教学案例 【教学构想】 (一)文本解读 《渔歌子》是松滋市实验小学校本教材----- 《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第......

    12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案例 【案例宗旨】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