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5 06:2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案例》。

第一篇:12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案例 【案例宗旨】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简单地说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5-6年级学习阶段目标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创设了《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课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博大精深,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学生综合性学习有效方式。因此,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学习国学经典的综合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和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的能力。

【案例背景】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能成为人,而不是动物。教育就是要使一个冥然无知的人明白事理和获得智慧,使人能泰然自若地进入复杂无比的社会,可以参与建设和改造社会的种种活动。教育不单教人以谋生的技能,还应启发人追寻生命的智慧,协助人找出生命的秘密,明白生存的意义和提高生活的质量。教育的理想是尽人之性,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圆满的人。更具体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成为有情有心、有灵性有仁爱之心的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其实我们不只要爱人,我们还要爱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爱天地万物、宇宙自然;爱世界上任何一种高贵与微小的事物。

据此,本案例设计它分为三个教学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探索研究的兴趣。通过对以前的学习内容的回顾,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师生共同确定研究

0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家朗诵。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以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老师: 朗诵的很有古文言文的韵味,下来哪一组。

学生: 我们小组对孟子《鱼,我所欲也》有些研究,下来我来朗诵大家交流一下,《鱼,我所欲也》它的作者是孟子,孟子名珂,鲁国邹邑人,他不但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于是舍弃鱼而选择熊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两者东西不可同时得到,于是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意思是—苟且取得,在这里的意思是苟且偷生.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里的患指祸患,灾难。辟是通假字,通---躲避的避。这句话的意思是: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所以有些祸患并不躲避。

老师: 解释的非常好,他们小组在这方面还挺有研究,那么在人生面临选择的时候该如何选择,我们的老祖宗告诉我们这些,两者不可得兼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让正气漫天空,我们该如何让清白留人间,下来哪组。

学生:我们小组在这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搜集了许多有关三国的诗句,下面由我为大家带来诸葛亮的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2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摘 要: 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对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作用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通过国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品质,还需要继续深入执行,融合国学的经典韵味。

关键词: 国学 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

经典国学诵读表示的是在儿童人生记忆最好的时候,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背诵的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作用突出。我国从古代蒙学教育开始,对经典诵读就十分重视,如今经典诵读对儿童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没有被学校和家长接受,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这是本次探讨的价值所在。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入的国学元素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根基的扶持是看不到发展希望的,民族缺乏自身文化内涵也就不会取得进步,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国学教育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延伸,精神得以升华,促进小学生思政道德与审美素养的提升,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与独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注入国学元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考虑。

1.1经典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进国学经典诵读知识,能够在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人文内涵,同时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入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加大学生的新词积累量,增强语感。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13岁之前的记忆是最好的一段时期,依照这个规律特点,小学过程中的语文学习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记忆和积累上。新课标规定小学学段学生需要背诵至少古诗文160余篇。小学生诵读不但有助于语感的培养,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感知诗文中所要表达的形象与意境,因此在小学生记忆最好的时期进行经典文化的学习,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与智慧锻炼的目的。

1.2故事熏陶

我国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传承,留下了大量声情并茂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穿越,表达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集中表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历史变化方面有”史书”作用。教师可以在每天上课的前几分钟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几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国学故事中的精彩之处,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为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育良好,教师要为学生讲述一些趣味性强的国学小故事,描述各种国学经典,在轻松快乐的过程中学习,消除因为反复诵读而出现的无聊情绪。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生动的国学典故,对学生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2.国学经典的诵读方式

2.1范读引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融合,范读引领是一种方式。在诵读文言文的时候,不能用诵读现代文的方式诵读,如果缺乏正确的范读引领,学生就无法准确地掌握诵读节奏,更别说语感的积累沉淀了。例如在诵读《老子》时,其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虽然已经有标点断句,但是小学生诵读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会像读三字经一样三字三字一读。但是这句话中的“非常”和日常生活中的“非常”不一样,正确的读法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表示的声音延长,“?”表示的是前一个字加重语气,每个分句都是采取的先抑后扬,是一种假设性的预期。范读之后,文言文的内在精髓就出来了,句子大概的意思也更容易明白。

2.2诵读积累

国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方式便是诵读,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方式,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尤其是文言经典,当中包含的韵味都是靠“读”出来的,教师为学生示范了正确的范读后,可以组织学生对诵读段落所表达的大致意思进行谈论,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反复诵读。学校每周专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程”,每天早晨空出十分钟的早读时间专门进行经典诵读,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诵读时间。诵读活动中可以由教师领读,也可以挑选几位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或者专门放名家诵读音频。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诵读的作品有《三字经》、《千字文》等,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四书》、《五经》、《大学》、《中庸》等。

2.3运用摘录

正所谓“不动笔墨非读书”,国学经典中存在大量传颂千古的名句,例如《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春秋》中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等等。在这样的句子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名句内容摘抄在笔记本上,不但作为诵读材料积累,这些句子彰显的道理也能在平常写作和与人交际中使用,帮助学生把一些典籍中学习到的名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3.结语

国学经典属于古代贤哲思想与智慧的集合,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不但能够丰富国学涵养,而且能够提高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诵读有千奇百种的形式,可是学生人格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让国学的种子在每位学生的心中绽开一朵“文明之花”,培养中华民族未来栋梁,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承担的重大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通过国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品质,还需要继续深入执行,融合国学的经典韵味。

第三篇:国学诵读倡议书2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国学经典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字字珠玑,言语隽永,含义深远,历久弥新。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更需要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从而丰盈精神资粮,净化我们的灵魂,采撷文化瑰宝。

为普及国学知识,让更多同学从古圣先贤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结晶中感受修身治国,为学处事的人生智慧,进而有所了解,有所感悟,有所启迪。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到来之际,地理科学学院将开展以“诵经典·品诗香·塑人格”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以读促思,以思促行,达到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德笃行的教育目的。在此,地理科学学院特向广大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第一,读书修身——读一本好书。同学们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选择一本感兴趣的国学经典著作静心诵读。

第二,学有所思——写一篇心得。将自己在读经典过程中的收获通过心得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获,获有所用,进一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徳、义、礼、智、孝、忠、信、仁、爱等传统美德。

第三,侃侃而谈——做一次交流。各班组织班会,同学们畅所欲言,交流读国学经典的收获与感悟,相互学习,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第四,耳濡目染——听一堂讲座。届时学院将请到文学院研究国学的老师给全院同学做一次讲座,提供近距离与大师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感受国学的魅力。

第五,百家争鸣——讲一个故事。在了解与经典创作以及与作者相关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再创作改变成有丰富内容,语言生动的故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讲故事活动,使经典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

亲爱的同学们,最是书香能致远。读高雅的书,做优雅的人,让我们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与大师对话,获得智慧之光;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让我们一起诵读起来吧!

地理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2014年3月

推荐书目:

经部:

《论语》、《诗经》、《孝经》、《周易》、《礼记》、《尚书》

史部:

《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汉书》、《春秋》

《列女传》、《大唐西域记》

子部:

《老子》、《墨子》、《庄子》、《孙子》、《荀子》、《列子》

集部:

《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辞》、《李太白集》

时间安排:

3月下旬,对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并召集各班班委交代具体事宜

4月,开展读书月活动,各班具体安排读书活动。

4月底,邀请文学院国学研究方面的老师办一场讲座。

5月初,讲故事比赛的筹备,各班内初选优秀的同学参与讲故事比赛决赛。

5月中下旬,开展讲故事比赛决赛及成果展示,并做好总结工作。

第四篇:国学经典诵读 2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zhǎng)则顺。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bèi)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所谓诚其意者,毋(wú)自欺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第五篇:4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高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实践策略研

究”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诵读国学经典已不是新鲜事,自从由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发起,由全球经典诵读推广第一人王财贵博士倡导,已十几年了,十几年的经历,成果数不胜数,经验已经很丰富了。近几年,国学教育又被社会各界人士推广,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中华孔子学会成立的 “国学启蒙馆”等。从国内外领域的研究趋势看,古诗文诵读在国内外华人圈已逐渐达成共识,各地实验区的研究都已初见成效,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我们的课堂里似乎有几种现象总是在彼此消长的更迭着,要么单一背《弟子规》《三字经》,要么是试卷一套一套的练习,以训练代替阅读与感悟,虽然阅读了古代诗词以及季羡林,余秋雨等名家的文章,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机械背诵,如何得分了,文中的景不见了,作者的情没有了……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如何与语文课堂结合起来,在语文课程中如何传承中华文化传统,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基于以上认识,我尝试以语文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出发点,开发学生阅读潜能,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美文,欣赏有价值的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真正把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提出“农村小学高年级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实践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关键词的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

0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正义——文义理解4.正心——文化感悟5.正行——联系实际6.知识积累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取五六年级学生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践反思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课堂教学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1.案例研究法。用好每一个课例,将语言学习紧紧融合于课例教学情境之中。

2.实践反思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研究扩展阅读(包括课外)的要求、指导方法、评价方法、阅读量等。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申报阶段(2014年4月-5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二)准备阶段(2014年6月—8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确定理论假说,进行前期研究。收集整理研究文献和实践材料,制定研究方案及计划。进行相关第一次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研讨会。

1.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自2014年6月份承担课题后,本人认真学习了市教科所下发的专门文件精神,学习相关理论,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

2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评价,彼此勉励,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形成了一种开放、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相互评价,共同进步,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沟通、交流、学习的场所。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安排下,每周一到周五由教师个人自主尝试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教学,总结经验,归纳书写业务学习笔记。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研讨,通过研讨交流,加深了教师对评价概念与方法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教学的理解,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期间,本人参加了学校多次举行的课题研究培训,参加了县教育局举办的小课题培训交流,通过培训强化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同时参加了许多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另外,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本乡范围内与一些学校“结对子”,频繁的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校际交流,有效地提高了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四)总结阶段2015年4月-5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1.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过程性资料,收集整理有价值的实验论文、反思。2.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撰写实验结题报告。3.推出实验成果,申报结题验收。通过一年来的研究、探索,该课题已逐渐形成了有效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三步六正教学法”:第一步:正读、正音;第二步:正字、正义;第三步:正心、正行。既是教学步骤,又是教学策略。理解六个教学环节的内涵:正音、正字——识字。正读——诵读。正义——文义理解。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校本《弟子规》的教学和《小学生古诗文诵读》和《论语》《古今贤文》等国学经典,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再指导于课堂

4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我每天坚持练粉笔字,将诗歌推荐与之相结合,每天根据天气,心情,季节等板书相关的诗带着学生背诵,桃花开了,就写《惠崇春江晚景》等与桃花相关的诗;下雨天就积累一首写雨的诗如《春夜喜雨》,刮风了就推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

3.学生自读与诵读展示并举。

让学生回家阅读古诗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背会,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展示,让学生从展示中收获自信,收获成功,收获古诗背诵的快乐。经过近一年坚持不断的积累,我们可喜地发现,许多学生不仅能将老师推荐的诗背会,甚至还背会了一些初高中才接触到的长诗、文言文,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

4.开设经典诵读课与诵读并举。

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每周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诵读课的设计做到两点:

一是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素读”为主。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这种做法成年人很难做到,但小学生却毫不费力。南怀谨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比如,诵读《论语》时,我们应用了陈琴老师的经验,采用“经典课堂六幕剧”:第一幕: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第二幕: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第三幕: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第四幕: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第五幕:引经据典古为今用——格言美;第六幕:相关连接:故事屋——我爱听。整个教学环节,6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个校园营造了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形成赏国学,学国学,树国风,展国资的良好风气。

7.激励评价与获取诵读成就并举

为了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国学诵读层次,激发诵读兴趣,养成正确的诵读习惯,着眼于通过发挥激励评价功能,坚持“多奖励,不强求”、“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用“看谁读得准,背得熟,记得牢”为标准,给自己画星,同伴互评,老师评价等,激发学生诵读、熟读、直到背诵的浓浓兴致。此外在学生达到某项要求的时候给以相应的等级称号, 各项表现突出的, 授予“书香好少年”称号。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8.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许多学生有了经典诵读兴趣,但如何诵读,学生却心中无底。为了更好地将经典诵读落到实处,使经典诵读成为有效的诵读。我们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办法,一是每班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这节课可以是经典诵读欣赏课、诗文韵律课、诵读游戏课、古诗词游园课等,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引导学生学会诵读;二是高年级每月举办一次诵读交流会,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赛读等方式,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好的诵读方法;三是课内带动课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国学经典内容,采取年级段不同,经典诵读方法的指导各有侧重的办法。高年级则采用“诵读——交流——评析”的方法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交流中诵读经典。品析经典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了解不同朝代的诗歌,诗歌风格形成的背景,著名的诗人,有趣的故事,诗歌的流派等,引导学生真正开始深入的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我们可喜地发现,许多学生不仅能将老师推荐的诗背会,甚至还背会了一些初高中

8小学语文个人小课题研究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它三个字一句,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我编排了《弟子规操》,在大课间做。学生每天口诵之,体操之,心想之,行践之,如此耳濡目染,逐渐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融经典学习、道德教育、锻炼身体为一体,一举多得,提升综合素质。音乐老师还创编了《论语》歌曲《有朋自远方来》,编排了大型的歌舞节目《有朋自远方来》。

在学生背诵经典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扩充意境,补充感受,续编情节,把流传千古的诗词佳话、美文华章,或歌或舞或吟,进行诗情画意,美仑美奂的再现和演绎,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了“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庆“六一”读书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年级经典背诵擂台赛、讲《论语》故事比赛等,每次学生个个有备而来,比赛异常激烈。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讨论和建议)

经过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实验,老师和家长欣喜的发现,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老师和家长也为此惊喜不已,更让家长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来之不易。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经过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汇的实验,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国学素养得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课题研究成效明显。

0

下载12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堂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2010年第一学期课题总结本学期,经典诵读的馨香时时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浓浓的书香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这学期,国学经典诵读研究活动学校......

    诵读与古典诗歌教学的融合

    诵读与古典诗歌教学的融合 摘 要:中学阶段的古典诗歌教学,在经过了多种模式的实践之后,逐渐发现诵读是古典诗歌教学的本位策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识接受特点及古典诗歌的......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2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

    七2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七2班“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班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教育—根的认识 教学目的:培养小朋友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小朋友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小朋友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向小朋友......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知识是最简单的事,心灵的塑造是最难的!把品德教育化为学生心灵内在的需要,经典可以做到这一点。13岁之前是一个人吸收知识最快的阶段,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摘要: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的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诵读国学经典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春雨润物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