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美术《变迁中的家园》第1课时教案简案
八年级美术《变迁中的家园》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2、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
3、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4、通过观察、欣赏和技法训练,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抒发对家园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教学难点
素描风景画的绘画步骤和技巧 教具
ppt,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进入活动
听一首歌,引出本课主题。
二、发展活动
1、与学生交流戴南的“今天”和“昨天”。
2、复习“透视原理”
三、拓展活动
1、欣赏风景素描画,就其中的一幅重点赏析。
2、学生观看风景速写视频,了解作画步骤和简单的作画技巧。
四、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练习,提出作业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活动
五、家庭作业
第二篇:八年级美术《变迁中的家园》第1课时教案详案
八年级美术《变迁中的家园》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2、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
3、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4、通过观察、欣赏和技法训练,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抒发对家园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教学难点
素描风景画的绘画步骤和技巧 教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进入活动
1、听费翔的《故乡的云》这首歌,引出本课主题“变迁中的家园”。
2、体验诗中古人对家乡的情感。
二、发展活动
1、与学生交流戴南的“今天”和“昨天”。
2、通过展示不同的建筑物,请学生总结: a.今天的建筑物——别墅、公寓和公共设施 特点:美观、舒适、实用,健康
b.昨天的建筑物——土坯房、茅草房,露天厕所
特点:简陋、拥挤、不合理,不卫生
3、请学生谈谈戴南巨大变化的因素,激发描绘家园的欲望。
4、复习“透视原理”
三、拓展活动
1、欣赏风景素描画,就其中的一幅重点赏析。
2、学生观看风景速写视频,了解作画步骤和简单的作画技巧。
四、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练习,提出作业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活动
1要求各组成员互相欣赏和评价,评选出5-10名“最佳家园表现师”,5-10名“最佳家园设计师”和5-10名“优秀临摹师”。
2、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作品。
六、家庭作业
1、通过诗歌、摄影,绘画等形式感受并记录家乡的变化。
2、观察学校各处的景点,下节课交流观察后的感受。
七、教后记
第三篇:九年级美术上册《美丽家园》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美术上册《美丽家园》第1课时
教案
总课时
第14课时
****年**月**日
课
题
第7课
美丽家园
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尝试用平面示意图的绘制方法,以及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运用于住宅区折规划设计。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欣赏传统私家园林艺术,让学生了解具有代表性的造园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关注身边居住环境,从宜居、绿色、环保的角度对居住区的建筑、景观、道路、生态环境等整体规划。
教学重
难
点
重点:了解园林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初步掌握欣赏园林的方法。
难点:理解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
教法学法
欣赏、分析、小组交流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问导入
敦煌的党河风情线的建设。
二、视觉感受,欣赏园林的自然美
1、中国园林的分类。
2、欣赏园林图片,修建一个家园需要哪些要素?
归纳:山是园林的骨架,水是园林的灵魂,植物是园林的生命。园林中的山水、花草树木虽是人工的,却是妙造自然的。这是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三、综合分析,探究园林的空间美(建筑美)
1、各小组带着问题欣赏园林的建筑图片,了解园林的建筑形式、布局、陈设和色调。A、园林中的建筑有哪些类型?B、园林中的建筑的整体色调怎样?c、建筑的布局有什么特点?D、建筑中有哪些陈设?
教师小结。
2、重点欣赏园林中的长廊,使学生对园林中的建筑有更深入的理解。
3、了解园林造景的方法:借景、框景、分景、障景。
四、方法指导,理解园林的人文美(诗情画意)
1、园林中植物的象征意义(梅、兰、竹、菊、荷等)。
2、由园林中的景联想到诗的意境。
3、造园者往往用诗词来为景点命名。
4、园林中还有许多的匾额、对联等。
归纳:“诗情画意”中国园林的精髓。它体现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物比德”中。
五、作业要求:学习活动一
说说敦煌这方面建设情况和主要有特色的地方。
学生讨论归纳:
A叠山理水;
B花草树木;
c园路建筑.、学生欣赏、分析小组讨论后代表回答。
2、学生欣赏、领会。
3、学习造景的方法。
学生听讲、领会。
按要求完成作业。
第四篇:九年级美术上册《美丽家园》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美术上册《美丽家园》第1时教
案
总时
第14时
****年**月**日
题
第7
美丽家园
共2时
第1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尝试用平面示意图的绘制方法,以及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运用于住宅区折规划设计。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欣赏传统私家园林艺术,让学生了解具有代表性的造园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关注身边居住环境,从宜居、绿色、环保的角度对居住区的建筑、景观、道路、生态环境等整体规划。
教学重
难
点
重点:了解园林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初步掌握欣赏园林的方法。
难点:理解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
教法学法
欣赏、分析、小组交流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问导入
敦煌的党河风情线的建设。
二、视觉感受,欣赏园林的自然美
1、中国园林的分类。
2、欣赏园林图片,修建一个家园需要哪些要素?
归纳:山是园林的骨架,水是园林的灵魂,植物是园林的生命。园林中的山水、花草树木虽是人工的,却是妙造自然的。这是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三、综合分析,探究园林的空间美(建筑美)
1、各小组带着问题欣赏园林的建筑图片,了解园林的建筑形式、布局、陈设和色调。A、园林中的建筑有哪些类型?B、园林中的建筑的整体色调怎样?、建筑的布局有什么特点?D、建筑中有哪些陈设?
教师小结。
2、重点欣赏园林中的长廊,使学生对园林中的建筑有更深入的理解。
3、了解园林造景的方法:借景、框景、分景、障景。
四、方法指导,理解园林的人文美(诗情画意)
1、园林中植物的象征意义(梅、兰、竹、菊、荷等)。
2、由园林中的景联想到诗的意境。
3、造园者往往用诗词来为景点命名。
4、园林中还有许多的匾额、对联等。
归纳:“诗情画意”中国园林的精髓。它体现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物比德”中。
五、作业要求:学习活动一
说说敦煌这方面建设情况和主要有特色的地方。
学生讨论归纳:
A叠山理水;
B花草树木;
园路建筑、学生欣赏、分析小组讨论后代表回答。
2、学生欣赏、领会。
3、学习造景的方法。
学生听讲、领会。
按要求完成作业。
第五篇:变迁中的家园(教案)
变迁中的家园(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技能目标:相互学习,相互研究,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关注不同的观察视角及构图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表达感受。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干涉,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创新目标:通过观察、欣赏和技法训练,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
教学过程:(本课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准备: 风景图片、风景绘画作品、多媒体课件、教学常规用具。
一、组织教学:
大自然是一幅壮丽的画卷,人类的生息繁衍会在上面留下什么痕迹呢?让我们循着时间的线索,了解居住的变迁,畅想未来的家园。
二、欣赏、感受:
1、欣赏图片 创设情境畅谈感受(5分钟)
在优美的音乐中,课件中展示一些老房子和一些有名的建筑风景,让同学们看到常州的旧容新貌,在教师的引导下畅谈感受。通过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各色建筑物,为后面创作做好铺垫。
师问:你能认出这是我们身边的什么地方吗?你觉得这些图与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而归纳出技法上的不同;角度上的不同。
2、透视:绘画术语。也称“远近法”。
同样大小的物体在画中呈现出近大远小,最后都有一个汇聚点,比如《乡间 的路》那条寂静的小路。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2)、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平行透视总有一组边和视平线平行,否则就是成角透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散点透视
3、如何取景与构图:
(1)、主题规律和均衡规律是基本构图规律:
A、主题规律是指一幅画要有一个主题,构图时要适当安排,适当突出主题。B、均衡规律是指对比和统一的规律,即画面要有大小、主次、疏密、虚实、明暗、轻重等对比关系,同时要同属于一个整体中。(2)、常见的构图形式有:
A、水平线构图 B、垂直线构图 C、三角形构图 D、S形构图 E、辐射形构图
4、取景:
选取自己认为最美好的物象作为主要描绘的对象,使画面具有远、中、近的
空间层次,同时要注意色彩中亮、灰、暗层次的把握。自然物象的美主要体现在形象、色彩、肌理上。三者居其一就可入画,如能同时统一在一个画面中,那就美不胜收了。
5、引领示范:
教师示范画房屋的步骤,先整体构图,再画主要房屋轮廓,再画次要房屋轮廓,再画出周围背景轮廓,再从主要房屋到次要房屋到背景的细节勾勒,再着上适当的色彩。
三、学生活动:
选一幅作品进行临摹练习。教师提出临摹要点。
四、发展活动:
1、展示欣赏 相互评价
在学生绘画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激励学生。
2、教师总结: 本节课主要在于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大家的展示,同学们都能绘制出很好的绘画作品,我相信只要你们做个有心人,定会发现你身边的更多的美,并能运用你们灵巧的双手创造许多美来点缀你们的生活。使每一天都更加美丽。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