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图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的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
2、学习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2、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难点: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板书、笔记法;地图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五、本主题应解决的问题
1、地域分异规律是一种怎样的更替现象?
2、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理环境产生分异?
3、地理环境分异造成的结果有哪些?
4、“理想大陆”示意图包括了哪些自然带,它们是如何分布的?
5、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有哪些规律?
6、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的区别有哪些?
六、学生还可能提出的问题
1、各自然要素除了呈现带状分布,还有什么分布状态?
2、为什么在“理想大陆”示意图里,有一些自然带不是南北对称分布的?
3、热带荒漠带对应的气候类型可以叫做热带荒漠气候吗?
4、纬度地带性为什么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得最明显?
5、怎么判断一座山的迎风坡和背风坡?
6、为什么同一植被在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高度不一样?
7、什么叫非地带性?
七、主要知识点:
(一)地域分异规律:
(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2)产生的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间热量差异、海陆位置不同引起的水分差异。(3)产生的结果:世界气候冷热、干湿的地区差异—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二)自然带:
(1)自然带:地域分异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带状分布,成为自然带。(2)纬度地带性:
定义: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叫纬度地带性。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间热量差异 地区:低纬地区、高纬地区。(3)经度地带性:
定义:各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叫经度地带性。原因:海陆位置不同引起的水分差异 表现: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地区:宽阔的中纬度大陆(4)垂直地带性:
成因: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组合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垂直带普: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的排列,叫垂直带普。基带:山地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称为基带。(5)非地带性:
成因:水热组合状况、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6)案例研究: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
八、要点、易错点提醒
世界陆地自然带名称和植被名称的区别:
自然带的名称多用植被的名称命名,如热带雨林(植被名称)—热带雨林带(自然带名称),后面加一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带的名称,两者不可混淆。
九、其他
板书设计: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以热量差异为基础
2、经度地带性——以水分差异为基础
3、垂直地带性——以水、热差异为基础
4、非地带性——地形、海陆分布等
课后作业:
1、列表对比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2、参考“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和案例研究,画出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第二篇:教学设计: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一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阳老师)
1教学目标
重点:举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 难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归纳分析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后,基本掌握了地壳物质循环、地质作用与地形变化、大气环境、水循环和洋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具备了基本的地理阅读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但还需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 难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归纳分析
4教学设计思想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节课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为例。这节课选用的是东北的三江平原为区域背景,通过三段材料和三个问题的设计,讲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的故事,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个表现,巧妙的融合到这个案例当中,采用视频、图片和材料相结合,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赋予了课堂生机。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导入] 首先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走进三江平原湿地”,让学生对湿地有一个初步了解。通过优美的画面,配以附有磁性的男低音,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在视频播放到1分23秒时暂停。再用课件展示5-6张三江平原的景观图片,教师同时可以简单介绍下湿地的概况: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肾脏”、“生命的摇篮”、“物种的基因库”、“鸟类的乐园”,是无数生命乃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让学生对湿地有个感性认识。
[进入新课]今天这节课就以三江平原湿地为案例,来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示材料一和三江平原的位置图] [矩形标注: 三江平原] 材料一:三江平原,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这里气候冷湿,年平均气温 2.2℃,在10月末地表水即出现季节性冻土。区内河流纵横,地表径流缓慢,自然植被以沼泽化草甸为主,土壤主要为沼泽土、草甸土、黑土,土质肥沃。湿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共有脊椎动物近291种,高等植物近500种,是天设地造的自然珍迹。
出示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试着从地形、气候、水文(河流)、植被和土壤五个方面,描述三江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师指点学生,根据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并从材料中挖掘信息,讨论完成: 三江平原湿地的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河流):。土壤:。生物(植被):。
三江平原湿地的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沼泽广布。气候:气候冷湿,年降水量较丰富
。水文(河流): 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土壤: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生物(植被): 沼泽草甸为主,植被覆盖率高。
[师承转]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河流)、生物(植被)、土壤五大要素组成,描述某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即从上述五个方面来描述。那么,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来讲,这五个要素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
[出示活动] 试画一幅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关联图?并以三江平原为例,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师指导学生画出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河流)、生物(植被)、土壤五大要素的关联示意图(如上图),并以三江平原为案例,叫学生探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形对河流(水文)的影响: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
地貌对植被的影响:沼泽广布,水生植物众多
气候对土壤的影响: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土壤对植被: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 气候对河流的影响: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量小。河流对土壤的影响:河流众多,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土壤肥力高。
[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河流)、生物(植被)、土壤五大要素组成,它们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整体。每一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师讲解]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集中,人口稀少。与我国广大农耕区相比,三江平原的开发历史比较晚,到1949年只有耕地40万公顷。随着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家决定大规模开垦“北大荒”。数十万支边青年、地方干部和解放军官兵,投身到“北大荒”开发中,在特定历史时期里,创造了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他们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相继在三江平原建立了一大批国营农场。[出示材料二及问题] 材料二: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野生动物繁多。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与此同时,三江平原大片湿地遭到破坏。湿地面积由上个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骤减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87亿立方米地表水也随之消失,致使三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遭到破坏后,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相互讨论,师点拨:
[师归纳总结]可见,在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改变。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第二个表现: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承转]对“北大荒”过度的开发破坏了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已由原来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转变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湿地面积缩小了80%,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曾肥得流油的耕地也正面临着日益贫瘠的危险。为了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1999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出示材料三及问题] 三江平原地区过度的开荒,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但也使“北大荒”的部分湿地消失,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1999年黑龙江省决定停止开垦“北大荒”,实行 “退耕还湿”工程,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截止2011年,黑龙江省基本完成三江平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2002年三江自然保护区被国际湿地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3、三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整个三江平原乃至整个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哪些积极影响?(生讨论回答,师点拨订正)植被(生物):植被覆盖率增加动植物资源增多。
湿地面 气候:
调节气候能力增强,湿度增加,气候适宜。积增加 土壤:
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肥力增强。
水文(河流):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净化水中污染物能力增强。
[小结]可见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第三个变现。
[承转]为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1999年果断停止开荒。坚决禁止占用林地、草原、湿地开垦耕地,不准破坏一亩原始沼泽,以保护好现有的湿地,并建立了三江平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把“北大仓”又变成“北大荒”。那现在的北大荒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观看视频]继续刚开始的视频,放到3分30秒。让学生看看美丽的三江平原现状。
[结束语]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肾脏”、“生命的摇篮”、“物种的基因库”、“鸟类的乐园”,是无数生命乃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规范人与自然的互动准则,树立和谐共生的理念,保护湿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绿化祖国山青水秀千秋美 平衡生态人杰地灵万物春 横批:保护湿地
[课后巩固,同时为下节课作准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平原土壤主要为沼泽土、草甸土、暗棕壤和黑土,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因此,这里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简析三江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参考答案:
气候冷湿,微生物分解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草类植物生长茂盛,有机质来源多;地形平坦,沉积作用明显,土层深厚;河流众多,携带大量泥沙沉积。
第三篇:第二节 《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要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第四篇: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化学组 王波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
2、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学会填写实验报告。
5、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金属钠的性质,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下一节课研究氯气提供范例。
二、教材分析
金属钠是典型的金属单质,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非常适合于用做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载体。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主线,以金属钠的性质为认识研究方法和程序的案例,使其成为本节教材的暗线。
三、教材充实与整合
1、学生常常把“观察”等同于“用眼睛看”,故本节课补充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感悟,让学生对“观察”的范畴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2、在初中,学生对钠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初步认识,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钠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四、教具
金属钠、水、硝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铁氰化钾溶液、酒精、酚酞试液、镊子、石棉网、培养皿、小刀、滤纸、酒精灯、铁架台等
五、教学程序
1、课的引入(时间约1分钟)
分别出示蓝、黄和无色的三瓶液体(无标签),请同学们辨识它们可能是什么物质。(学生们可能会一致认为:蓝色的液体是硫酸铜、黄色的液体是氯化铁和无色的液体是水。如果是这样,教师先不给出结论,可以将学生认可的答案在黑板上写下,留待后用。)
2、钠的性质的探究(时间约35分钟)
(1)分组开展活动获取钠的物理性质,4—5人为一个小组,老师交待清楚小组活动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2)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可能闻气味,结果闻到了煤油的气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个生成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完全有可能引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这一问题。在与学生的小组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倾听,对学生的“发现”给予鼓励与肯定,激励和保持学生的探究精神。)(3)交流与探讨
这个环节,可能生成较多课程资源,教师要学会倾听,并指导学生学会倾听,让学生体会学会倾听是保证交流的前提,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同学回答的问题,教师强调大家要注意“倾听”,对于学生在推测中的多种答案,有些在课堂上一时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后去“探究”„„。归纳出钠的物理性质。(4)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前,可以引导学生猜想,钠是否活泼?猜测的依据是什么?结合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展开讨论。)钠在空气中燃烧 钠与水的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可以由多个学生表述,互为补充,然后,按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实验记录。教师要进行检查、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至此,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的理由也自然地得出。)(5)获得结论
钠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可以与初中学过的金属铁做一比较)
3、归纳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时间约4分钟)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推理、归纳等方法得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教师可以顺带地告诉学生一个“不幸”,那两瓶蓝、黄色液体不是硫酸铜和氯化铁,而是硝酸铜和铁氰化钾,让学生感悟研究物质的性质,不可简单地凭借“粗糙”的经验,需要经过细致观察和严密推理方能得出正确结果。
第五篇: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一分
(一)》教学设计
大连金州新区松林小学 刘彬
一、教材分析
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时运用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2的理解;之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把分数表示出来。在认识1/2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再认识其他分数,教学中,“放”为主,让学生主动活动、集中展示、汇报交流,收集学生的不同折法,展开对1/4本质意义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分数的读、写法,采取学生直接介绍、教师补充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分数的认识和平均分的经验密不可分。其实,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半”这样的词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由于“分数”的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加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抽象的分数意义的理解无疑是学习的难点,当然也是学习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加减计算的基础,又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开始,以“怎样分才是公平合理呢?”为前提,使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情感,促使学生懂得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合理的道理。当“只有一个东西要平均分”时,该怎样表示呢?此时学生感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就要想办法来表示“一半”。于是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接着引入“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学生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比中,体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学生要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为了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简单的分数的意义。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实践操作中,使学生体会所表示的具体意义。为使学生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等操作办法,再认识“几分之几”。经过独立思考,尝试读写,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
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认识“平均分”;能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的、熟悉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的生动、形象、丰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让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教学重点:认识、感知分数以及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具准备:课件、纸片。学具准备:纸片、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很喜欢玩游戏是吧!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特别喜欢做游戏。做游戏要有规则,玩起来才有意思。我们做的第一个游戏是手语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回答老师的问题时用手不用嘴,明白?
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2、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3、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二)探究新知 认识1/2
1、你们为什么不伸手了?你想表示多少?
2、大家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苹果的一半?请大家在纸上画一画,设计一下。
3、学生动手设计,指名展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4、教师演示分苹果:下面请看老师来分这个苹果,把一个苹果,从中间一切,就把这个苹果分开了。
从”中间切”说明了什么?(平均分)板画“——”。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板书“2”
这其中的一份(板书“1”)就是这个苹果的一半 这样,一个新的符号就产生了。你们认识它吗?(1/2)
5、世界上表示一半,一般都用1/2来表示。与你们设计的符号比较一下,哪个更简单,明白?(1/2)
6、1/2也是一个数,它是我们认识的数的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
7、谁能结合刚才分苹果的例子,说一说1/2表示什么?(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2)
8、昨天,老师跟晴晴姐姐分苹果吃的时候,把一个苹果切成了这个样子(出示一小半)这些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没有平均分)。说的真好,只有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才能用1/2来表示。
9、半个苹果可以用1/2来表示,生活中还有那些情况也可以用1/2来表示?(学生举例)下面请同学打开书53页图一图,任选两个图形,分别图出它的1/2.。指几名同学在老师准备好的纸上图。
认识1/4 师:刚才,我们一直认识的是1/2,你们想创造一个新的分数吗?下面老师和同学们做第二个游戏,叫“边创造边思考”
1、请大家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它平均分成4分。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涂好色以后想想,自己创造了什么分数。
2、请同学把涂好的颜色板贴的黑板上。
3、指名问“可以用分数几来表示?”引导学生按分数进行归类。
4、指1/4问: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来表示?(因为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分,涂色部分占其中的一份。)
5、4/4表示什么?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涂上了四份,也就是把整个一张纸都涂上了颜色。所以4/4=1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发现了很多的分数。像1/
2、1/
4、2/4„„都是分数。你能再说几个分数吗?
自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
1、你想了解分数更多的知识吗?请同学打开书自学
2、汇报,你学会了什么?边汇报,边出示课件。
3、强调:淘气总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搞混,你能想办法帮他记吗?
4、说的真好,老师说个分数,请你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出示说一说。先说1/3的部分名称。再结合图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
你知道吗?
提起分数,有我们中国人特别值得自豪的事。(出示并指名读)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是跟分数交上了朋友。分数王国的国王看大家学的这么好,送个大家一个闯关游戏。有没有信心?游戏规则是,做完一道题,要认真检查,不能提前往下做。每顺利闯过一关,就在题号旁边画一颗星星。第一关:书上练习第二关:书上练习第三关:书上练习第四关:书上练习第五关:附加练习
(四)全课总结 说说你这课的收获。快下课了,我们班有50个同学,老师先请1/5的同学去先去拿饭,谁知道应该去几个人?
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像1/
2、、2/4、3/
4、4/4„„都是分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