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花山》教学反思
《五花山》教学反思 苍岭小学
陆 洋
《五花山》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描写了五花山春天、夏天和秋天的颜色,赞美了五花山优美的风景。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以疑导学。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中心句质疑,然后共同梳理问题,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2、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秋天的五花山这一段的学习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我紧紧围绕五花山的色彩,引导学生读、思、议、找,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3、读中感悟。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五花山的色彩多姿。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五花山的美及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读写结合。写是读的延伸和深化,通过三个季节美景的阅读,我在课要结束前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有吐露的机会,训练了学生想象、表达的机会,虽然只有一半的学生写得流畅,一两个学生写得不切合实际,但是学生总的表
第二篇:五花山教学反思
反思一:五花山教学反思
《五花山》这篇课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共有五个自然段,描写了五花山春天、夏天和秋天的颜色,赞美了五花山优美的风景。因为是选学课文,教师用书和教案集里都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锻炼一下自己把握处理教材的能力。所以本学期的考评课我决定上这一节。
在课堂上我首先是以疑导学。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中心句质疑、提问,然后共同梳理问题,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接着感悟重点段落五花山的秋天时,文章中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秋天的五彩缤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是以你喜欢什么颜色,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课后,我想是不是每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样才不会显得呆板。
在读完春夏秋的段落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冬日美景,填补课文中一年四季中的空白。在欣赏了几张冬日的五花山后,学生一片哇,哇的惊叹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提起了学生的情绪,紧接着就让学生说。在课堂上,个别学生只是停留在先前的语言积累状态,并没有很好地运用联想,表达得不够形象。不仅要关注人文性,还应该关注它的工具性。在感悟秋日美景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体会总分的写作方法,并在写冬日美景时,将这个方法用上,加上联想的写作手法,文章的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思考着、学习着,表扬让人精神振奋,宝贵的意见更能让人成长。感谢我们组的老师,为我的课堂,为我的成长,带来那么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借鉴和总结经验,不断增强交流实效,使自己的课堂更上一层楼。
反思二:五花山教学反思
一、抓住一个点,牵成一条线,逐步深入。
都说课堂上只要抓住一个点老老实实地进行训练既可,那《五花山》这篇课文我到底抓哪一个点呢?思来想去,我决定从文本的语言入手,本课描写秋天的五花山时,联想的句子比较多,那我就抓联想这个点。
二、采用朗读评价法,抓关键词以读促思。
课文的第二和第三小节分别描述了五花山春、夏两季美丽的绿色,学生在理解方面没有难点,关键是教师要点拨他们体会冒、涂、染这三个词的恰当运用。那到底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这几个重点词上来呢?怎样才会让学生很自然地关注这几个词,而不是因为教师生硬的牵引呢?
三、从词语切入,再以词语结束,在词语中走一个来回。
我经过再三思考,还是决定要以五颜六色这个词语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最后再以这个词语结束阅读转到写话环节。
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的生成。
在学习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这一句话时,一学生说:老师,我看到了紫红紫红,就联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我有点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我接下来的操作是让学生看看紫绒幕布和紫红的树林的对照的图片。这孩子突然来这么一句话,可能是前面联想的句子的理解让他学得太专心了,哈哈。我很笨,很没劲地说:你的想象能力很好,能由紫红紫红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那作者想到的是紫绒幕布,这紫绒幕布到底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然后我仍然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走。这个环节上得有点郁闷。
现在我想,如果我当时能这么引导
你很会想象,老师可以看出刚才我们学习联想的句子,你学得是非常认真的。你能由紫红色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那作者为什么会想到的紫绒幕布呢?
把问题抛给学生后,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再让学生看紫绒幕布的图片,然后慢慢地引导学生得出:田里的茄子矮矮的,颜色虽然也是紫红色,但是给人的空间立体感不够强。而紫红色的树林应该是比较高的,而且一棵棵树相连着,所以说他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个样应该更恰当些。
二、课堂的教学评价语不够丰富。
反思三:五花山教学反思
12月29日,我上了一节教研课《五花山》,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选学课文第三课。文中作者描写了家乡大山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具体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色彩,尤其是秋天五彩缤纷的景色。因为是选学课文,教师用书和教案集里都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锻炼一下自己把握处理教材的能力。在备课、上课、反思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思考着,发现自己身上还存在那么多的不足。教导处徐老师的评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的这堂课,以及平日里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如何把握教材?
对于课文的定位是什么?三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重点是什么?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我的课堂上却显得那么不清不楚,似乎一节课下来,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回想备课的过程,我只想着怎么把课文思路理清楚,怎么把我的课上完,而忽略了如何去把握教材,如何将本堂课的新知识带给学生&&
如:在感悟重点段落五花山的秋天时,文章中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秋天的五彩缤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是以你喜欢什么颜色?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课后,我想是不是每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样才不会显得呆板,而且提出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颜色这样的问题学生是比较难说的。我相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我的处理肯定会有进步的,至少现在这个问题我已深深记住了。
二、如何走近学生?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而这节课,我的师本地位显得特别明显,是我牵着他们一步一步往前走,生怕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像徐老师说我的,我一直拿着书本站在课堂上,无意间筑起了一道墙,跟学生的距离就显得更远了。
三、如何渗透写作方法?
在研读完春夏秋的段落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联想说一说冬日美景,填补课文中一年四季中的空白。很可惜,学生普遍想到的是被子、纸片、地毯、白云,比较局限,在引导上也很乏力。
学习着、思考着,表扬的话固然能让人精神振奋,能对自己的付出给予点滴慰藉,但是,宝贵的意见更能让人成长。感谢老师们,为我的课堂,为我的成长,带来那么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立足实际,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借鉴和总结经验,正视不足,不断增强交流实效。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努力思考,使自己的课堂更上一层楼。
反思四:五花山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这种作用就体现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语上.这位教师整堂课的语言都是轻声细气,柔柔和和的,适合于这样的写景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五花山教师并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大肆渲染五花山的美,而是紧紧立足文本,抓住文本的精髓,用质朴无华,平淡真实的语言将文本中那种纯朴,自然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如入此情此境.真正的美是用心感悟出出来的,教师的语言就犹如五花山那春天时淡淡的绿,虽淡得几乎无色,但却很有韵味.也许这就是教师语言的魅力所在,如斜风细雨,不经意间就让种子萌芽了.作为以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为神圣使命的教师,其职责是以课堂为主要阵地,靠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见课堂语言是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和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课堂中的教师语言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语言立足文本,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而又能不露痕迹使教学浑然一体呢
这是值得教师们反思与研究的一个问题.本人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点肤浅的认识吧.一,需要教师练就规范,精确,生动的语言基本功.规范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和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艺术的语言,固然离不开生动,离不开情趣,离不开得体,但根基在于标准的普通话来传递,特别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作艺术处理的普通话教学语言,其本身就是种活生生的情景点拨,它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和思想火花,渐渐与作者心灵上的隔膜,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入情入境.教学语言也应讲究精确,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习惯于绕桑卖槐,婆婆妈妈,其结果肯定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昏昏欲睡,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少而有分量,又要准确地表情达意.前苏联的文学家高尔基: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准确,明晰和动听.教师运用语言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地随着老师的语言思考问题.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做到鲜明,生动形象,在课堂上善于把握教学的语言技巧运用比喻,对比,设问,排比等修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师生双边互动的效果,使语言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好的教师是最会运用语言的人,特别是专门研究语言文字的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在教学语言上下工夫.教学语言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学语言有魅力,就等于给工作成效注入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语文教师只有尽力锤炼好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充分体现语言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二,需要教师掌握丰厚的文化底蕴.所谓文化底蕴,就是分享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篇:冯艳 《五花山》教学反思
《五花山》教学反思
义乌市香山小学 冯艳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语感的发展。在这一次的教学中,我重点抓住对文本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之中去感受五花山的美丽。
2、总的来说,这一次的教学过程是很顺畅的,在每个环节之间都很好的衔接下来,自己的语言也会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很切合文本的内容,围绕着五花山的特色来进行设疑。
3、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还是很合理的,但是有一点做得不够的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没能更好地升华本文的中心思想。应该更进一步点明、强调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喜爱以及赞美之情。
4、由于时间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更好,更广阔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重点自然段的教学中,特别是对秋天中所呈现出的五种颜色的解读时,只是让几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到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拓展他们的思维。
4、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这一次授课不仅仅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个考察,而且各位同学的点评以及老师的教导都让我受益匪浅。每一次站在讲台上,都会增加我自己的信心,都让我坚定自己的理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本课特色
1、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蕴藏着丰富而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语文情感。《五花山》这篇课文是带有丰富的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美好风光的思想感情的,使学生领略到这美好的自然风光。
2、本课从大自然中开发和利用语文,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教学资源。这样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之下进行学习。把生活引入到教材中,从而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利用语文。
3、这节课内容丰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课件中插入
相关的美丽的图片并且插入了美妙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4、这篇课文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进一步熏陶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更好、更广阔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重点自然段的教学中,特别是对秋天中所呈现出的五种颜色的解读时,只是让几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到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拓展他们的思维。
2、自己的半数是突出了本文的重点,但是粉笔字写的不够好,还有待提高,所以要多多练字。
3、讲课的过程中还是有点紧张,虽然已经被自己的笑容掩盖过去了,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淡定从容。
三、今后的对策
1、要更进一步研究新语文课程标准,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熟悉教材,更加要熟悉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自己的教学活动。
3、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理论以及教学经验,多一点向有经验老教师请教,加深自己对语文教学的认识。
4、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充实自己的语文知识,让自己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第四篇:《五花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五花山的特点来写景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花山的壮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4、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五花山的美丽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五花山不同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题想象,激发兴趣。
1、直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五花山”。请同学们举起手,和老师一块写课题。“五”,五彩斑斓的“五”;“花”,花团锦簇的“花”;“山”,巍巍群山的“山”。(板书:五花山)
2、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山名,你想象中它是一座怎样的山?关于五花山,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放声读、与好朋友一块读等等都可以。
2、交流初读感受。
读了课文,你觉得五花山怎么样?
3、联系旧知,迁移学法。
有谁发现了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一篇课文很相似?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怎么学?
(与《美丽的小兴安岭》相似,都是按季节转换的顺序写的。我们可以分季节学习。)
三、精读深思,赏析积累。
你觉得哪个季节最能体现五花山的特点?
1、品读第4自然段。
(1)最想在秋天去五花山旅游的同学先一起读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秋天的五花山有哪些颜色?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金黄色 杏黄色 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
(3)关联词积累并运用。
①谁发现了这么多的颜色,作者是用哪个关联词把它们串联起来的?(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②指名读、齐读这部分句子。(4)句子比较。
①出示句子: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
②指名读两个句子。
③与原文相比,哪个好?为什么? ④齐读原句。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五花山上的游客真多呀!他们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6)欣赏五花山色。(课件出示)
2、品读第5自然段。
(1)欣赏了五花山秋天的美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2)文中的哪一句话又最能体现秋天的特点呢?(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3)自由读、指名读、齐读。(4)补充省略的内容。
(一片杏黄、一片紫红……)
3、背诵大擂台。①学生准备。
②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背诵,教师引导背诵,独立背诵。
四、读写结合,运用升华。
1、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春、夏、秋三季的五花山,那么冬天的五花山又会是怎样的呢?你能想象一下吗?
2、学生交流。
3、欣赏冬天图片。
4、学生动笔写。
5、交流。
如何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五花山》听课反思
本课的第四段描写秋天的颜色的句子非常优美,不仅有排比,还渗透有拟人、想象、比喻等修辞手法,把秋天的颜色描绘得惟妙惟肖,异常动人!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仿写训练。现在就老师涉及到的指导学生仿写句子这一方面,发表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仿写的基本要求:
这种题型,看似容易,觉得都能做出,其实很难,得分率不高,所以,只有把握住仿写的要领,才能仿写成功。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仔细观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那几种修辞方法。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二、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2、修辞要恰当。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3、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第五篇:《五花山》教学设计
《五花山》教学设计
一、课文分析
(一)内容理解
《五花山》是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游记散文。作品记叙了作者秋游五花山的所见所感。
(二)写作特点
《五花山》这篇文章,紧扣题目,选择典型景物,突出五花山色彩斑斓的特点。秋天观赏五花山,最抢眼的应该是色彩。作者按照游踪,移步换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色彩突出景物,自然流畅地由点到面、由缓渐急地展现出来。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五花山的特点来写景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花山的壮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4、积累好词佳句。
(四)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五花山的美丽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五花山不同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
此课为略读课,安排3课时。
(一)第一课时:(主要讲解词语)
1、课前测验。
2、导入新课。
3、随文讲解词语。
4、讲解形似字、多音字、疑难字。
5、小结。
6、布置作业(详见导学案)。
(二)第二课时:(主要讲解课文第一、第二、第三部分)
1、课前测评。
2、导入新课。
3、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老师点评。
4、讲解内容(“走进五花山”“登上五花山”“辞别五花山”)
5、小结。
6、布置作业(详见导学案)。
(三)第三课时:(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本课生字词及让学生学会仿写句子)
1、课前测评。
2、导入新课。
3、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老师点评。
4、造句、仿写句子。
5、说一说,完成课后“思考理解”
三、“积累运用”四。
6、小结。
7、布置作业(详见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