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与魅力 教案

时间:2019-05-15 06:0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神与魅力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神与魅力 教案》。

第一篇:传神与魅力 教案

传 神 与 魅 力

——中国画欣赏

美术:七年级 江西美术出版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概况。认识中国画的材质(文房四宝)形式和内容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能对作品作简单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尝试用毛笔进行简单的描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中国画精髓“传神写照”的贯穿反复。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 评价及“传神写照”的体现。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古典乐曲《琵琶行》、范画等

学具—毛笔、纸墨

教学流程:欣赏导入---实践探索---评价交流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打开音乐《琵琶行》)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期间有许多优秀的历史遗产保存至今。如:建筑、音乐、绘画、书籍和许多人文历史。今天我们要欣赏一些中国画,它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画种,是古代的人们传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精髓。下面请你们简单的把这一章节内容看一遍。(学生活动)

(二)实践探索:

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看的这些画都很精彩,是过去各个朝代的代表作。那么你在欣赏过程中是否发现这些画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不同?

1)引导学生发现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人物、山水、花鸟 2)引导学生发现中国画的两大形式—写意、工笔

教师介绍:艺术表现人类生活和精神,各个民族对艺术有不同的追求。追求传神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中国画尤其突出。传神要求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仅满足于外在形象的逼真,更重视对其神态于精神的揭示。

在人物画中,传神不仅要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且更要求表现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学生尝试分析:(人物)《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提问:画中人物的身份、姿态、表情、环境

教师介绍这幅画的历史背景

教师提问:画中的主人公是哪位?他是怎样的表情?为什么要这样? 教师引导:引发出南唐画家顾闳中笔下人物的“传神写照”的体现。学生实践:请你用笔墨在纸上画一位你最熟悉的同学的头像。(打开音乐《琵琶行》)

教师评价:(赞扬为主)每一组选两张进行评价。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李白行吟图》

在山水画中,传神是通过意境表达出来的。所谓意境即赋予山川环境以不同的氛围与境界,传达的是画家的心境和愿望,是人与自然的合一。

学生尝试分析:(山水)《渔庄秋霁图》

教师提问:画中的构图特色、空白的作用、笔法的特色 学生讨论:(略)

教师引导: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倪瓒的作品用笔简练疏朗,形象孤傲,可谓山水无情人有情,传达出清幽荒寂的意境,寄托着画家的情思。

学生实践:请同学们画一张有关红河梯田的山水画。(打开音乐《琵琶行》)教师评价:(赞扬为主)每一组选两张进行评价。简要介绍《千里江山图》

在花鸟画中,追求传神是要把花木鸟兽的勃勃生机表现出来,使作品独具某种情趣。

学生尝试分析:(花鸟)五牛图

教师提问:他表现了牛的什么特征、线条表现有什么特色 学生讨论:(略)

教师引导: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五头外型特征迥然不同的牛,表现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非常传神。线条精练有力度

学生实践:请用笔墨在纸上画一你最熟悉的动物,尝试表现其性格。(打开音乐《琵琶行》)

教师评价:(赞扬为主)每一组选两张进行评价。简要介绍《荷花水禽图》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也相信同学们对中国画一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你们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也有责任把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继承和发扬下去。

第二篇:《传神与意境》教案

《传神与意境》--中国古代绘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代表画种,其表现手法、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注重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是中国画的首要原则。本课所选作品涵盖了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写意和工笔两大表现形式,彰显了中国画的传神与意境。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认识传统中国画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初步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发展概况,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

2.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中传神与意境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3.领略传统中国画的传神与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传神与意境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绘画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学会从构图、笔墨、题材等方面进行鉴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映示《清明上河图》学生都熟悉的一幅中国画作品,导入中国古代传统绘画。

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感受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魅力。教师讲解: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中国绘画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想象力,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二)讲解新课

1.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教师可播放一段平缓柔和的琵琶曲,学生感受乐曲带来的平缓心境更易进入画面所表现的故事当中)

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观看视频,了解并欣赏作品

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

主要讲解 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画面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

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分显示了衣衫的质感。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的极其工细。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讲解中国画的艺术手法---工笔: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

2.欣赏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对比《韩熙载夜宴图》,(讲解中国画的艺术手法----写意: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

分析欣赏作品的用笔以及神态,用笔简练概括,略带夸张变形,但动态生动,寥寥数笔表现了一个烂醉如泥、憨态可掬的仙人,神态毕现。(《欣赏泼墨仙人图》可结合相应的视频资料,如《西游记》中展现神仙的故事为引导来欣赏此作品更能吸引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学习兴趣,再来讲解画家的笔墨情趣。)

(三).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从表现手法以及用笔设色等方面鉴赏八大山人的《荷花水禽图》。教师引导并提出问题,写意,荷叶的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相间。

水鸭的画法:简率放逸,形象洗练,一幅白眼向天的情景。

画面所表现了空灵孤独的意境。介绍画家八大山人

与前面所欣赏的作品做对比,由人物画导出中国画的另一形式之一-----花鸟画 教师讲解:中国花鸟画大多是在写生的基础上,通过象征、寓意等手段,将自然界中美的花鸟虫鱼与我们人或者事发生关联,创作的作品,表达了画家的志趣情操和内心感受,表达的是一种意境。

大家一起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教师从构图、笔墨以及象征寓意等方面作出引导,鉴赏作品。

(四).作品欣赏 欣赏古诗,导出山水画《庐山高图》,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另一形式----山水画 教师讲解:山水画主要描绘的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审美意识。山水画在描绘物象上,画家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艺术相结合。

从构图、笔墨以及空间处理上进行鉴赏作品。山石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即“三远法”。欣赏作品《溪山行旅图》,从构图以及笔墨等方面分析。作业:欣赏《渔庄秋霁图》,观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对作品作出简短分析。

(五).全课总结

学习了这一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你对中国画有什么新的认识?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画的材质、表现形式以及题材分类,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同时也领略了它们的传神与意境,今后我们也要多学习多动手临摹,画一画中国画,真正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如有不妥的地方,希望老师们能及时指正。五中李莉)

第三篇:传神与意境教案(最终版)

《传神与魅力——欣赏》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江西美术出版社的内容。中国画欣赏是中学美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进行的美术作品感受、品味,欣赏的教学活动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掌握欣赏方法,提高欣赏水平,重点欣赏以人物、山水、花鸟兽为题材的中国画,采取积极措施,给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国画的欣赏方法,提高中学生对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概况,认识中国画的材质(文房四宝)形式和内容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能对作品作简单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对中国画精髓“传神写照”贯穿反复。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分析评价及“传神写照”的体现。教具准备:古典乐曲《琵琶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感受中国画的水墨神韵,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1、问:这部动画片是由什么画制作的,除了中国画你还知道哪些画种?你知道中国画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讨论)

2、认真听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画知识(看课本第2页)

二、欣赏传统中国画

它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画种,是古代的人们传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精髓。下面请你们简单的把这一章节内容看一遍。

1、课件播放各个朝代的名家画作品。

2、看完这些画后你有什么新发现或者有什么新的疑问?(这些画都很精彩,是过去各个朝代的代表作,那么你在欣赏过程中是否发现这些画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不同?

题材——人物、山水、花鸟兽 技法——写意、工笔

教师介绍:艺术表现人类生活和精神,各个民族对艺术有不同的追求,追求传神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中国画尤为突出。传神要求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仅满足于外在形象的逼真,更重视对其神态与精神的揭示。<一>在人物画中,传神不仅要求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且更要求表现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分析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问:画中人物身份、姿态、表情、环境 教师介绍:这幅画的历史背景

教师问:画中的主人公是哪位?他是怎样的表情?为什么要这样?

小结:你能感受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顾闳中抓住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姿态、表情,刻画出人物的细微变化,传达传神的境界。 分析人物画《清明上河图》局部

感受全图规模宏大,用线条把如此从多的物象描绘的栩栩如生。① 宋 张择端

② 谁知道“清明上河图”的意思,你想他该画点什么? ③ 欣赏第一部分:郊区

你看到什么?想到的是什么?(清明的野外景色)④ 第二部分:虹桥、汴河

现在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桥上的人在做什么?桥下船上的人在做什么?(汴河虹桥的热闹,这么长的桥,这么大的船,反映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⑤ 第三部分:街市

你又看到什么,它让你想到什么?(市区的繁华,街边店铺鳞次、有驼队、天南海北的商人汇聚于此;有坐轿的,有骑马的,反映了不同阶层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简要介绍《李白行吟图》 <二>在山水画中,传神是通过意境表现出来的。所谓意境即赋予山川环境以不同的氛围与境界,传达的是画家的心境和愿望,是人与自然的合一。(看书第3页) 分析《渔庄秋霁图》

教师问:画中的构图特色,空的作用,笔法的特色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方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做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像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图》也可尽收眼底。简要介绍《千里江山图》 <三>在花鸟兽画中,追求传神,是要把花木鸟兽的勃勃生机表现出来,使作品独具某种情趣。 分析《五牛图》

教师问:他表现了牛的什么特征?线条表现有什么特色?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五头牛外形特征迥然不同的牛,表现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非常的传神,线条精炼有力度。简要介绍《荷花水禽图》、《墨梅图》

三、课堂小结

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法、印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的生动效果。

四、课后拓展练习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幅传统中国画作品,试从构图、笔墨、题材、审美等方面分析它们的艺术特色。

五、板书设计

传神与魅力——欣赏

一、中国画概况

二、欣赏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兽画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有效的。首先,为了弥补学生对欣赏的作品缺乏了解,对中国画基本技法缺乏认识的不足,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上《传神与魅力》一课时,渗透一些中国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以作为铺垫;二是指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相关艺术家、作品内容介绍等知识,做到提前预习,以备欣赏作品时有话可说。

其次,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在思维活动中开展有效地欣赏和评述,不管是在指导学生欣赏典型作品《清明上河图》和《墨梅图》,还是在引导学生自主赏析其他作品时,都是围绕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展开。第三,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其一,教师以典型作品为案例,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方法,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欣赏作品应以哪些方面入手,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找出现代中国画的传神与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清明上河图》、《墨梅图》两幅作品,教师是以此为例作欣赏方法的具体指导。其二,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欣赏,是对欣赏方法的运用与掌握情况的检验。其三,与语文课、历史课相联系,结合其它学习领域的知识,指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对作品进行大胆地讲解与评述,谈自己的感受,以此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体现了“怎样教”的主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达成。

我就课的整体而言,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不足之处还是存在。如教师主讲与学生探讨、交流之间的时间分配和把握上,值得推敲。另外学生发言有精彩的表现,但主动发言的面不广,学生答问人数还是较少,说明积极性还是没全面调动起来,与“能够大胆评述”还有一定距离。这一问题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也是值得探讨。

总之,一堂课下来,值得反思的东西很多、受益无穷,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汲取精华,除去糟粕”,再接再厉,争取把课上得更精彩。

第四篇:点与线魅力教案

《点与线的魅力》

张新建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点与线,掌握点、线构成的基础知识,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感表达。

3、激发学生参与生活中的美感体验,体验绘画与创作的乐趣,大胆运用点与线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培养热爱生活、创造艺术的人文情感。

三、教学重点:点、线带来的感受及用点、线大胆的表现。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去激发创作灵感,用点与线表达对音乐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欣赏法、启发引导法等。教具: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老师请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点与线的图片收集的小组举手,请大家拿出来展示。(实物投影展示)3——4组的代表分享。

生:各种点与线的图片

师:我们同学收集了很多的图片,说明生活中点与线的现象很普遍,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展示了。那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认识各种各样的点、线,感受点与线的魅力。

(二)认识理解点与线

师:虽然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点与线,那么我们同学对这些点与线的形状和特点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点与线的形状和特点。(屏幕展示)

老师板书:点的形状:规则点、不规则点、大点、小点

线的形状: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横与竖、斜与正等(屏幕展示)

三、点线的构成

师:不同的点与线给人不同的感受,假如把他们混到一起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几位用点、线组合的绘画大师的作品,下面我们看看他们的作品是如何用点、线构成的。

作品:蒙德里安(秩序美)康定斯基(跳跃美)吴冠中(韵律的美)

四、点线构成法则

师:我们欣赏了大师的作品,大家有没有创作的冲动呢?是不是也想做一回大师呢? 生:

师:很好,不过不要着急,大家想一想这些大师之所以能出这么漂亮的作品是不是随意组合就能画出来呢? 生:不是

师: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是不是要遵循一定构成法则呢? 大家想一想,点线构成法则有哪些呢?

师:疏密、粗细、曲直、长短、尖锐与柔和等(图示)

师:当各种变化的点与线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美丽的画面,我们人类很聪明,向大自然学会了运用点线创造出来美好的艺术作品,下面我们欣赏一些作品。

五、欣赏作品

欣赏各名画家,现代的设计作品,上届学生优秀作品等。

今天老师的心情很高兴也很激动,那么为了抒发自己的这种心情老师也想创作一幅作品。

六、引导学生动手创作

欣赏完了大师的作品,也欣赏了上一届学生的作品,而且老师也示范了,我想同学们创作的冲动已经按捺不住了吧,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的形式,利用桌面上的材料,各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幅点与线构成的作品,可以围绕题目内容要求,充分利用材料来完成。可用笔画,手撕,剪刀剪,刮纸等方法。(讲解要求:注意点、线的变化和组织方法)。

七、学生自己操作

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屏幕上播放背景音乐与优秀作品。

八、讲评

请各组在作品右下角写生小组编号,贴在黑板上,请各组代表自评,其他组互评等形式。老师小结。

九、延伸

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点与线,使得我们的生活很美好。同时也学会了点与线的运用,同学们回去后用这种形式创作一幅画来装扮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五篇:传神的汉字

传神的汉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014-09-28 08:08:26)转载▼

分类: 高中政治教学备课素材

传神的汉字

文字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水平。近来随着全球化信

息的日益发展,特别是电脑技术的普及,人们开始寻求一种能全球通用的文字。作为国际语

言,必须用意符而不能用音符,因为语言千差万别,而超越语言障碍的表意符号、表意文字

将容易为全人类接受,因此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汉字,因为汉字是全球唯一存在的符号文 字。

汉字不同于其它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符号性和全息性,每个字的本身都包含着丰富 的信息量。汉字一般分为三类:象形字(如日字)、意形字(如明字)和声形字(如爸字,意为父,音为巴),许多人陶醉在汉字精美的内部结构中,认为每个汉字就像一首动人的诗,一幅美丽的画。现代科学发现,汉字有着比世界其它文字更先进、更适合电脑化原理的内在

规律。随着人类现代化的发展,汉字所独有的图形特征、智能化倾向和视听识别的优越性,将表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科学家还发现,现代科学的逻辑结构与五千年前发明的汉字逻辑

结构如出一辙,汉字具有现代系统工程的充分条件,是最先进的文字。难怪人们称汉字的发

明为中国对世界最杰出的第五大发明。

科学家还发现,中华民族的聪明与其汉字结构有密切关系。由于人的左脑管逻辑,右脑

管艺文,当中国儿童学习汉字时,无意中就在开发人的右脑,使其更聪明。1982年5月,心理学家查德林博士在全球最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强烈轰动。他对英、美、法、西德、日本五国儿童智商进行了测查,发现欧美四国的儿童智商平均为100,而日本儿童平均智商为111,原因是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日本的石井勋教授在其《幼儿智

力开发法》一书中指出:他多次反复测试的结果是,日本的孩子小时候如果不学汉字,他的

智商也和欧美儿童一样是100。但是学习了汉字,情况就不同了:如果从5岁开始学起,到入学前一年,智商能达到110;要是从4岁开始学起,学两年,智商能达120;若从3岁开始学习三年,智商能达到125至130。所以一位法国教师说,“教法国孩子学习汉语文字,主要目的不在于掌握另一种语文工具,而是通过学习汉字来开发法国孩子的智慧。”

澳大利亚卢遂现博士还发现:“汉语文的语法最符合数学的语法。数学只有10个数字,能表现一切数值,一是靠层层灵活的组合,二是靠变动符号的次序,三是靠一词多性。汉语

汉字正是依靠这三条,只有7000左右个字即可应付现代社会的一切方面,这是中国儿童数学智商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汉字也是最能增进人联想能力的文字。有学者在其“汉字全息教学法”中详细讲解了汉

字造字的精妙,比如说“儒” 字,从字的偏旁部首来看,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人

需要什么呢?一需要食物,二需要教育。营养食物从母乳开始,教育从孺子开始,所以,儒

字由人和需组成,并且与“乳”同音。再说“羞耻”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从羊),看

起来丑(从丑);耻字表示责备人时的话:你耳朵还没听到吗(从耳),还不止住你的行为

吗(从止)?再举些抽象意义的字,比如“存在”二字,存:“有”和“子”的重合。有子 即存,延续生命。存音通寸,指寸寸光阴,存字是指时间的,意味着一代又一代走在路程上,一代传一代以至无穷;“在”是“有”和“土”字的重合,有土即在,这个字是指空莘的,土即何处乡土的意思。在音通载,象征着人和所有生命都共载在诺亚方舟上,向着不可知的

目标前进,这里揭示的问题很高深,涉及到人来自哪里到哪里去的问题,所以光“存在”二

字就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思。

汉字还有个最大的功劳就是维持多民族的认同问题,中华帝国五千年不分裂的问题。同

是中国人,可上百种方言之间的差距,远远超过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差异。为

什么使用同一语言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早已四分五裂,而操如此不同“语言”的中华帝

国却能存在几个千禧年而没有分崩离析呢?当罗马皇帝的子民们用拉丁字母拼写自己的方言时,就出现了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语言,随后罗马帝国也解体了,拉丁语也渐渐死亡了。为什么这种情况没在中国发生呢?语言学家把这归功于汉语的十分独特的方块文字。汉字不论是刻在龟甲上,铸造在青铜器上,刻写在木简上,还是书写在纸帛上,五千年来汉字的形态在变,但汉字不表音而只表意的特性没有变。不管汉语的语音和语法如何变化,不管汉语的方言如何庞杂,统一文字的“书同文”特点没变,这就有效地维持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

语文和宗教是一个民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基本属性。对中国人来说,语文属性在中

华民族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宗教属性要大得多重要得多。中国语文之所以对

中华民族的凝聚起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语”与“文”是脱节的。所以一旦废

止汉字,用字母来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华帝国就会不复存在,中国就会分裂成许多小国。

当时是想先用拼音来注音,帮助识字,一旦时机成熟就废除汉字取而代之,在汉字未被取代之前,先实行汉字简化,并取消异体字,废除繁体字。幸亏历史的安排和电脑汉字输入法的问世救了汉字,现在人们发现,电脑输入汉字的速度绝不比何一个拼音文字慢,否则也许今天我们就再也看不到美丽的方块字了。

传神的汉字让人想起了一个古老的故事。“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发明汉字时,天上落下了小米,夜里都能听见鬼在哭泣。因此有人说,传神的汉字就是神传的汉字,是神

传给我们中国人的特殊礼物,在认识汉字的神奇后,我真的相信这个说法,那您呢?

下载传神与魅力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神与魅力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点与线的魅力教案

    点 与 线 的 魅 力 课 题:点与线的魅力——我们身边的点、线、面 课 型:设计与应用 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欣赏点、线构成图案的美感,了解其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能力、想......

    《点与线的魅力》教案

    《点与线的魅力》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撑握点、线构成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从生活出发,设计具有美观和独特创意的平面构成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

    传神与意境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初中美术《传神与意境——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上传: 钟芳芳 更新时间:2014-1-7 17:47:54 初中美术《传神与意境——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教学案例 钟芳芳 于都县第八......

    与老外网聊的英语传神句子

    和老外网聊,你一定不想让他看出你是说英语的老外。来几句地道口语,让你的外语活起来!1. That was a close call。好险!2. Far from it。远非如此。3. We're in the same boat。......

    成功与魅力

    女性成功的魅力听了陈安之老师的讲课,对成功与魅力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这堂课不仅仅适合于女性,对男性来说也比较适合。所以把这堂课归结为一个人怎样才能够成功。 一个人要......

    微妙传神写心理

    生动描写心理 1. 直接写:“直接写灯” (1)通过“我想”、“他想”的方式直接写自己或别人的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几个“心理小人” 说话、争吵等方式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 例句......

    传神的外貌描写

    传神的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外貌包括人物的肖像、神态和衣着打扮) 孔乙己一出场就与众不同,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长衫”标明他是读书人,这是他引以为荣的唯一......

    动作描写传神三步

    《动作描写传神三步》课例赏鉴 【教学目标】 1.以修改文段为依托,指导学生学习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提升学生把人物写得传神的能力。 2.启发学生调动心灵的感受,雕琢文字,传达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