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

时间:2019-05-15 06:5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

第一篇: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教学的落脚点要通过教学,让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的途径主动积极地建构新的知识,培养新的能力,体验新的情感。可以说,有效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认真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说是特定教学内容核心价值的演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方向。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下面我就依据专家的教学理论,以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科学的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确定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教师在吃透课标的前提下,要反复研读教材,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准确理解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

如:“烙饼问题”,它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中的例2,是学生在学完例1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探索如何合理安排操作过程最节省时间的问题,它稍难于例1。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这里蕴涵着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本课时内容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的思想,通过“烙饼”这一生活事例,使学生首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其次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获取成功的乐趣,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以上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探求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和方法在日常事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如,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P94——97页例

1、例2.本单元学习内容为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 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取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相结合的方式,由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再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教材编排的目的是使学生利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的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这就是,教师备课前,要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如“烙饼问题”是四年级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三年的数学广角的学习经历,初步有了分析比较、逻辑推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但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学生的年龄还较小,生活经验不足,烙饼的实际操作是陌生的,而且“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与实际是有距离的。如何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优化的数学思想,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本节课我除了灵活运用教材,把握好深浅尺度,还通过多媒体课件安排例2与例1相结合的生活场景,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明白优化的数学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探求最优方案的意识。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 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准确的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能想到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通过合作来解决?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哪些疑难问题还需要拓展与延伸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也就明确本节课中教学的切入点和主要完成的目标了。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确定重点的根本,那么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则是确立教学重点的基础。教学重点的确定,不仅要对所教授的内容作深入地剖析,理出知识的层次与联系,还要相应地找出已学知识和后续知识与这些内容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好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最主要内容,而确定教学重点应该首先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基于对“烙饼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烙饼问题”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探究烙“三张饼”的最优方案,使学生认 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只有在科学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的“烙饼问题”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探究“烙饼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规律”,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总之,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当然教学目标的确立还要遵循几点原则:全面性、具体性、准确性、灵活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主线,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第二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对全校教师的业务培训

徐庆捷

问题及困惑

(1)“这节课我准备挺充分呀,怎么没达到效果呢?”

教学不敢忽略任何一个知识点,处处费时费力,处处不深不透,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有效突破,核心问题抓不住,费很大的周折,下课后自己累得一身汗,留下一脸茫然,唉,教学真是个遗憾的艺术。(2)“我怎么总是讲不完课呢?”

备课时搜集大量的资料,但问题是,材料的选取、运用不太得当,尤其是不能根据重点、难点、疑点、争议点、学生需求来合理选用,导致课堂容量加大,影响课堂主旨任务的完成和核心目标的达成。

(3)“枯燥没意思,课应该怎么上呀?”

个别课堂“知识中心”“考试目的”非常严重,一节课就是根据学案看书、标划、填写、记忆、检查。能力培养、情感激发、认识形成全然不见踪影。(4)“谁之过?”

某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用与知识内容、学生理解能力等不相符合,看着学生茫然的眼神,老师更困惑,现状及诊断

现状:教案或者课件上、学案上呈现的教学目标,很多是形同虚设,只是呈现出来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理睬,整个课堂的教和学与目标关系并不紧密。

诊断:目标本身从内容到表述不准确、不明确,没有可操作性和导向性,难怪它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结论:教学目标不重视不准确不明确,教和学就没有明确的方向指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今天我想讲三个话题:教学目标的地位及功能,教学目标的解读,如何规范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地位作用及功能

(一)新课程下教学目标的地位及作用

1、新课程教学活动的实质:

老师与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通过开放互动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简言之,教学是老师与学生通过互动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

2、教学目标的地位及作用:

解决的是教和学要“达成什么”的问题。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引导教学过程的设计; 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 影响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没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形成一堆无序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杂乱和学习质量的低下。所以,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和贯穿始终的灵魂。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说:“它(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的四个功能

1、定向功能

教学目标具有定向功能,使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定向开始。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登山、渡河)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地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

2、激励作用

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要想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教师就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3、中介功能

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表现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及教师和学生等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各个因素发生关系,主要通过教学目标。某种教材之所以可用,某种技术手段之所以可用,是因为他们能够为实现已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可以说,正是有了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教学系统并使之有效地运行。

教学目标的功能

4、测度功能

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自然是测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是否有效的尺度或标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目的的具体规定或准确规定,肯定要对教学结果予以构想和预定。构想或预定的结果是否达到,还差多远,必然需要某种尺度测量。测量的尺度是什么,自然是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也具有测度功能。

二、教学目标的解读

(一)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我们有时会机械地理解三维目标,不管什么课,什么内容,有时与课程内容本身无关。

1、三维目标是课程而非课时目标

是帮助学生在三个维度上发展,而不是每节课都能达到,如能力、情感.《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有的老师就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学会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2)学会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显然,这些目标学生绝不可能在学习两三个课时以后就达成。

2、各科课程的维度取向不一样

知识与技能:新知课与实验课

3、教师的表率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大课程论认为在学校对学生发生影响的一切要素都是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

(二)三维目标各有侧重: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这是课堂的基础目标。因为我们上课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这是能力目标,思维目标,也是灵魂性目标。让学生会学习,能够自主的解决问题。这也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的爱学目标,是动力,也是非智力目标。研究表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只占百分之二十,而非智力因素能占百分只八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意志力等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及陈述方式

1、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包括三类: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2、目标陈述也有相应的三种基本方式:

A、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指向可以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B、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指向难以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C、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指向无需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例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三、如何规范设置教学目标

(一)当前制定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备课时只备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备教学目标。

原因:不备源于不重视。

要求:在课程目标、模块目标的基础上确立课时目标。

课程目标与模块目标在各科目的课程标准中已做了明确的说明,老师们需要以此为基础,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因课而已、因人而异,需要老师创造性的劳动和集体的智慧合作。

问题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原因:教学目标存在虚设或架空的状况。

要求:教学目标应统帅教学并贯彻教学过程始终。问题三:无法突显教学重点。

原因:备课不充分。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学效率无法提高,高效课堂难以实现!

要求:充分备课、明确教学重点,引导教学设计。

(二)有效教学目标的三要素及实现

准确性---教学方向。具体性---可操作。简约性---少而精,重点突出

1、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1)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当然,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方面,我们编制的所有目标不应当超标,另一方面,全部目标的合成,也不能低于标准的总体要求。

(2)根据教学内容

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要吃透教材,把握编者意图,顺着编者思路去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目标的侧重点。

(3)结合学生实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适当照顾“两头”,即对学优生与学困生因材施教。

具体性,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避免含混不清和不切实际。

教学目标设计,解决的是教和学要“达成什么”的问题。如果教学目标含混不清,不便理解和把握,势必会影响“如何教学”,即教学策略的制定;影响对“教学得怎么样”的评判,即教学评价,也就不能较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失去明确的方向,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行为动词如不准确,可操作性、导向性、可测性就不强。那么,目标的行为动词有什么特点呢?应该如何表述呢?

(1)教学目标的分类

第一类别:结果性目标,指学生能够获得的知识。

“了解”——行为动词:如说出、写出、辨认、选出、举例、复述、描述和识别; “理解”——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阐述、归纳、概述、概括、判断、整理; 运用——行为动词:如分析、比较、探讨、讨论、质疑、总结、评价。

第二类别:体验性或者表现性目标,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也反映教学的可操作性,即在处理问题所选择的过程与选择的方法,再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的内容,作为学习成就可以测量的。

学生感悟力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行为动词:如经历、感受、参加、尝试、交流、合作、分享、体验、认同、接受、同意、反对、称赞、关注、尊重、克服、拥护等。

①教学目标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要符合实际。

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可能包括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确定应该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弄清哪些目标是重点目标,哪些目标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从而确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②每一课时要以一个基本目标为主干。一节课不可能对学习领域的所有目标全部落实到位。

A、行为目标可以用来表述结果性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而且落实也容易做到。

B、体验性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要求,就不是通过一两节课的教学能立竿见影的。

因此,体验性目标只能作为具体学习行为目标的补充,要慎用。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性,并不是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

3、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简约性

(1)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宜太多,宜简单,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设定太多的话,一方面不利于突出重难点不利于检测当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2)重点目标,制定得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一堂课完成一、二个教学目标把目标的指标要求规定得具体些,这样学生才有时间和空间朝着明晰具体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增加思考的力度和思维的深度。这样的目标设计,才能保证学生每一堂课都学有所得。目标设计过多,缺乏重点,就每一个目标来说,就很难做到具体可行,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目标的达成,也往往只能浮光掠影地一带而过,无法保证每一个教学目标得到具体落实。

好的教学目标就是具体突出教学重点,抓住了教学中最根本的东西并加以明确化、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调整的范例展示,语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陈述对比: A、“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十分含糊的目标,不能给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指导;

B、“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析得正确。”

评价:按行为目标因素来表达,目标陈述就很清晰具体了。

由以上对比分析,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可以简单归纳为:

(1)准确、具体、简洁、明了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用可衡量、可评价的外显行为动词来界定,如“能运用„„.自由表达„„”等。我们对教学目标的描述不要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比较抽象、笼统、模糊,不易测量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而应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2)行为主体是学生

例如,“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这个目标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复述课文”,而不应采用 “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

(3)体现三维目标要求

(4)要有可操作性、可测性,指向性、导向性要强

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突破和讲解,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同志们,方向明确,就要风雨兼程。教学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结果的有效还需要过程的精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的课堂生成----这样,我们才能在终点收获一路的精彩。

第三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备课当中首要问题是确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过程设计、媒体设计、教学策略等都取决于教学目标。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也主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与达成度来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主宰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对确立教学目标的要求是:要“全面、准确、具体、合理,符合课标、教材、学情”。

这里所说的“全面”主要是指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缺一不可。

这里所说的“准确”主要是指三维目标的正确性。判断正确性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学)内容。

这里所说“具体” 主要是指教学目标的内容与达成度的具体性。学习内容要有具体的范围,能量化的尽量量化。如学习生字或单词,那具体到生字或单词的个数;学习语法或句型,细化到具体句型;学公式、性质或原理,要细化到具体名称。不仅内容要具体,达成度也要具体。描述目标达成度的行为动词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描述知识目标达成度的常用语有感知、认识、了解、识别、理解、识记、掌握等;描述技能目标达成度的常用语有:学会、能(能够)、熟练、灵活等;描述学科思想目标达成度的常用语有:感悟、领会、掌握、拓展等;描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常用语有:经历、体验、尝试、参与、操作、合作、探究、创新;描述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的常用语有:感受、体会、认同、内化、增强、树立、养成等。描述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还要结合学科特点。不同的学科的行为动词的描述有所不同。

这里所说“合理”主要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符合教学原则、学生的认知规律等,还要符合当下学生的学习实际。

初中信息技术课时目标:电子邮件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电子邮件的特点及其地址的组成

2.知道免费电子邮箱的申请过程并能申请到自己的电子邮箱 3.能独立进行电子邮箱的登录及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包括添加附件)

4.有基础或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尝试使用同时给多人发送邮件、抄送、密送邮件等操作。(拓展目标,体现分层目标)

过程与方法:

5.通过“分组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针对性地解决各自在学习上的困难与问题,提高学习效益;

6.通过“利用公共邮箱实现信息共享”的实践活动,体验电子邮箱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7.在使用电子邮件的过程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增强个人信息的安全保密意识。

二、确立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认真研究而确定目标,授课凭经验,跟着感觉走。2.照抄教参或课标上的目标,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把课程标准和教参中的要求转化为可行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主体不明确。教学目标指向教师,对教师要做的事情进行陈述,而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来陈述期望学生发生什么变化。4.只是提出要达到的目标,没有具体说明希望学生如何达到这些目标或达到何种程度。

5.目标过于笼统、空泛,无法观察测量和评价,并只局限在认知方面的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6.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不正确。

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美国课程专家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认为,行为目标的陈述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学习水平(表现程度)。

1.通过自学,学生 能 迅速无误 地 读出10个生字。

条件

主体

程度

行为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 深入感受作者对西湖的绿的喜爱。

条件

主体

程度

行为

行为主体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很多人常用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给学生„„”其行为主体不是学生。

行为条件通俗的表达为“在什么条件下”。学习水平通俗的表达为“能做到什么程度”。案例1:声音特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影响响度的因素,并掌握振幅与响度的具体关系。

病因诊断:“让学生”反映了目标的实施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编制目标。

改编建议:通过手拨钢尺等实验的探究,学生知道振幅是影响响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并认识到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案例2:声音的产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病因诊断:缺乏可以测量与观察的行为动词。

改编建议:利用随手可得物品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常见乐器发声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对科学有一定的求知欲望。

案例3:简单电路

课标要求: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病因诊断:只是提出要达到的目标,没有具体说明希望学生如何达到这些目标或达到何种程度。

改编建议:学生能利用提供的电池、灯泡、插座、开关以及几根导线,根据串联电路图的要求,能独立连接电池、插座和开关,使灯泡发光。根据灯泡的工作情况,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并归纳出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

案例4: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知识与技能: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病因诊断:没有行为条件,也没有学习水平的描述。

改编建议:根据纸条、气球、硬币三个流体实验,学生能了解到生活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完成课后习题5的正确率达90%(学习水平或表现程度)。

案例5: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病因诊断:目标过于笼统、空泛,无法观察测量和评价

改编建议:

1.通过自学学生能说出可持续发展的大概意思;

2.运用所学知识学生能批判现实中破坏环境的思想和行为; 3.对提供包含有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例子的材料,学生能指出这些例子并作出批判和评述。

从上述案例可知,一个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好课堂的方向,让我们的课堂高效。

三、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

有一位专家说现在的学生“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学得比牛还苦”;教师呢“未老先衰,体弱多病”。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一节一节的低效课而造成。低效课存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不恰当。大量的低效课的存在增加了学生过重负担,也使学生被动采用题海战术来解决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方向,量化了教学标准。教学目标体现着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步骤及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能把知识具体化、系统化,从而使学生的“双基”训练落到实处,也提升了各种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注意以目标为引领,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调控和评价功能,以推动学生主动积极的主题活动,这就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有效性,也就有希望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制定好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有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师生情感“共振”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窦桂梅的课堂会使人感到激情澎湃,王崧舟的的课堂会使人感到深沉牵魂,于永正的课堂会使人感到幽默朴实„„

大凡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尽管风格各异,但师生情感“共振”是他们共同的课堂灵魂。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的有效性在于师生情感“共振”,不管是从教学层面还是教育层面上说都是成立的。

列宁早有论断:“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

一个人在情感的驱使下,一旦进入了创造情境,常常表现出如痴如狂、意气风发的状态,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语文教学要进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情感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在目前的语文创造性教育中,不少同行重视了智力因素的开发,例如 培养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等,无疑是必要的也是起码的教学要求。但作为直接陶冶学生情操的语文教学,更要深入研究和探索如何运用情感教育去发展学生的创造素质。

一,用情感去激发创造意识

任何创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创造意识的作用下完成的。没有一种强烈的创造意向,也 就不可能有任何的发明创造。陈景润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那是在小学的课堂上就立下了采 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宏愿。

具有创造意识的人,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一种持久的热情去工作,去学习。黑格尔说:“要 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巴甫洛夫要求青年在科学的征途上“热情,热情,再热情”!

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莫过于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和学习,热爱未,给学生以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下面两点。

—是要热情洋溢,情理相生。语文教师要注重语言艺术,发挥情感的示范性作用和感染 性功能,做到声情并茂,力求在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把学生引入创造情境。

如教《五人墓碑记》,教师激情地讲述五人“激于义愤,蹈死不顾”的英勇事迹,以引 起同学们的共鸣;教《与妻书》,教师指导同学们熟读原文,朗诵译文,使同学们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要求语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讲解点拔,都能够动之以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就能象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

“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能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

二是把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中,用美感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美感是情感的重要的内容之一,美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不仅具有形象性,而且具有动人心弦的情感性。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冷冰冰的,干巴巴的,是压抑创造精神的。

语文教材中多少美文佳篇,是我们培养学生情感的好教材。教《一月的哀思》,可先介绍全诗大意,并向同学们讲述周总理忠于革命,热爱人民的动人事迹,使同学们带着崇高的敬意去朗读课文。教师在指导同学们朗诵诗歌的过程中使这种情感随之升华。这样同学们在复述时,就会带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去描述诗歌悲壮的图画和深邃的意境。

一位美国教育家说:“每一位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位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犹如琴师从 事于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上,感情上的心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

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真情讲解课文,以真情打动学生,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反响与共鸣,使他们在艺术的感染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二,用情感去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人才的特质之一。如何适用情感去培养发散思维呢?.

首先是努力把课教活,把学生教活。学生在心境愉快的情况下阅读会动心动情,思考问 题会积极主动,发言也会多姿多彩。例如教《土地》,教师先带领学生诵读激情充沛的段落,然后有表情的复述。这样,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对劳动者真情的歌颂和赞美,在学生心灵 深处激起感情的浪花。火候一到,教师就提出结构与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并着重讨论作者是如何取得这种艺术效果的。经过讨论就会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很快找到答案,就会心领神会,能发表独特的见解。所有具有审美价值的

语文课,都应该做到师生情绪情感的共鸣,如此师也才有共同追求真理的同频共振,学生也才有思维的发散,智力的启迪。

第五篇: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新课程制定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获得现代化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注重的是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课堂?我认为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不能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原来的应试教育就过多的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然而现代社会极需有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应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二、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师生交往。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思想,教师要转变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有效参与学习的主体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积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互动。

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接受,建立人的客观性、依赖性,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丧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消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关键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

四、注重课堂评价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在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下载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方向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方向,关系着教学过程的成败,也决定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资源的利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紧扣教材,理清教学内容。 二、结合课标,明确教学的范......

    制定有效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制定有效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它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活滋味-激活思维-乡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灵魂

    活滋味-激活思维-乡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灵魂 一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特殊性在于你多讲少讲,多学少学一时间看不出高下来,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却管一辈子,工作以后就如“......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 西堡学校樊万奎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运用如下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一、目前我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

    “目中有人”---—让教学目标更能服务于课堂教学

    “目中有人”---—让教学目标更能服务于课堂教学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落实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吴正宪老师的《估算》观后感我有幸在今年4月份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光盘,看后受益非浅。吴老师对估算的教学目标要求吃得透、挖得深。她从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对学生的课堂发展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并最终决定和支配学生发展方向和程度。 一、做法 1、组织学习,更新观念 我们全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