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慧学习环境 需要软硬两面
智慧学习环境 需要软硬两面
2015-10-09 09:38:1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柳青河
摘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智慧学习及其环境备受各界关注。什么是智慧学习环境?据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介绍,其主要指通过诸多现代高科技来创设学习环境,使得人们能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以任意方式和步调进行学习。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此背景下,智慧学习及其环境备受各界关注。什么是智慧学习环境?据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介绍,其主要指通过诸多现代高科技来创设学习环境,使得人们能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以任意方式和步调进行学习。
对于学校而言,无论技术如何变化,教与学的模式、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是不变的主题。因此,学生和教师、校长一方面需要积极应用新技术,适应智慧学习的硬环境,另一方面不能忽视现代技术如何传递道德价值观念、如何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即重视软环境。技术进步在改变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但是,应该避免技术成为冷冰冰的环境,通过智慧学习软环境的营造,追求技术有温度,尽量满足学生们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帮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有趣。
智慧学习软硬两方面环境有效融合,还能够突破地域边界,助力教育提升质量、促进公平。通过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等搭建的平台,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天津市和平区携手教育落后的贵州省黔南州,帮助当地中小学教师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对于借力智慧学习环境、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与百姓需求之间的矛盾,两地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充满期待”。
适应终身学习时代潮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离不开智慧学习软硬环境的支撑。家庭学习、社区学习、企业学习都需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拥抱智慧学习环境这个新生事物。
第二篇:加大软硬环境建设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加大软硬环境建设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宁都中学建设重点高中工作情况简介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宁都中学以邓小平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创人民满意学校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改革管理模式和创新办学体制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建设和谐健康校园,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善办学条件 突破束缚学校发展的瓶颈
办学条件是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4年前,由于高中开始大规模扩招宁都中学学生从不到3000人发展到4500多人,56个教学班,成班率高达班平均82人。学校没有学生宿舍,3000余名学生在校外租房;实验场地、实验器材严重不足,现代化教学手段落后。面对这样的困境,宁都中学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完成了4项硬件设施建设,投资规模4000余万元,是前几十年的总和。
——投资近3000万元,征地40余亩,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按照满足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的高度和长远发展的要求对学校进行整体规划,建成了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包括学生公寓6幢,教师公寓1幢,学生食堂2个,室内体育馆1个,可满足3000名学生生活、学习需要的学生公寓区,学生公寓每个房间住7人,装备了程控电话,设臵了宽带网接入,有供学生休闲的足够的空地、花圃。
——投资360万元,新建了32个教室的教学楼1幢,使宁都中学的教室增加了三分之一,成班率居高不下的问题迎刃而解,成班率从班平均82人下降至60人。——投资近200万元,添臵260台电脑,建立了教师电子阅览备课室,给每个处室、教研组配备电脑,成立了专门的电化教学管理机构——电教馆,还建成了宁都中学自己的网站。加入全国著名中学——北京四中网校,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装备了理化生三个现代化标准化实验室和一个标准音乐舞蹈房,新建了6个标准篮球场,2个排球场和羽毛球场,这些硬件建设,使宁都中学的办学水平从整体上上了一个新台阶。2006年2月8日,杨晓春县长在宁都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座谈会上决定,不再调控宁都中学20%的择校费,要求专款专用,直接用于改善宁都中学的现代化教育条件。这一举措为宁都中学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投资300多万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新实验综合大楼已开工建设,将于今年建成。届时,宁都中学的高标准、高规格的实验装备必定能满足学校实验教学的需要。1
办学条件改善后,宁都中学及时加强管理,对学校财产登记、造册、量化、存档,使学校财产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明细化、专业化。成立了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加强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锅炉房的管理,保证了师生住宿、饮食卫生安全。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文明、守纪、和谐、创新”的校风逐步形成。
二、强化教学管理开拓教学管理新思路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校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动力源泉,是学校社会价值与社会地位的支撑。可以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优异的质量则主要来源于管理。
制度建设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前提。4年来宁都中学出台了以《综合考评方案》为核心的27个政策方案,建立了行政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职工能进能出,教学岗位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分配方案量化、公开化,打破过去平均分配的方式,实行优劳优酬,推行教学优效论,使教师不仅有工作“量”上的责任,更要承受“质”的压力。
制度管理重在检查落实。宁都中学对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立体交叉管理,涵盖全方位的检查严格细致。从纵向看,有分管校级领导管理下的年级组具体的检查、考勤,加上教务处的考勤和学生的检查登记,三个层次对老师的工作出勤、教学态度进行全过程管理。从横向看,有行政干部包班,行政干部和教研室人员不打招呼听课督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学校对年级、年级对班级和课任教师从班级管理、学生纪律、教学工作都有完备的管理条例。对教研组的评估包括了每位教师的教学、教研到尖子生的培养、学科竞赛,都有严格要求,对教师个人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听课、评课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都有明确的规定,每学期分期中期末定期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评估。
与此同时,宁都中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因材施教,创设特尖班、实验班、平行班教学模式。按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夯实基础、共同提高”的要求,各年级挑选前30名或前50名学生组成一个特尖班,选派该年级年富力强、业务素质高的骨干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以期在尖子生培养上取得突破;编若干个实验班,选派经验较丰富的老师带班上课,保证一本、二本基本队伍;编若干个平行班,打基础,强素质,从而实现夯实基础,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是实行行政干部管理年级包班负责制。管理年级的中层行政干部每人承包数量不等的几个班,对所包班级的纪律、教学情况进行督查,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通过将其工作业绩与所包班级成绩挂钩来深化工作责任,使各个年级的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三是实行课任教师针对薄弱学生的导师帮扶制。各班将总体成绩较好,但存在薄弱学科的学生名单列出来,指派这一学科的教师对其进行重点帮扶指导,开小灶,长期跟踪,达到治拐帮扶,使其全面提高成绩的目的。学校和年级组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导师制的落实情况和效果,促成导师帮扶制的不断完善。
压力产生动力、责任产生活力,宁都中学形成了人人奋勇争先的良好工作局面,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持续发展新优势
“名师就是财富,名师就是效益,名师就是竞争力,名师就是发展后劲。”宁都中学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随着高中扩招,110余名青年教师进入我校任教,如何尽快有效地建设一支素质良好、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便成为宁都中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4年来,宁都中学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施了“团队、青蓝、名师、形象”四大工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内部活力,发挥“内外”培养功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施“团队”工程,即“聚心合力,团队作战”工程。实施“团队”工程,就是要统一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和管理策略,力求达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与管理策略的共鸣,工作目标的一致性,以及为完成目标而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合力性。通过充分发挥团队作战的合力,在全体教职工中建立一种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使团队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凝聚力得到增强,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宁中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发展健康和谐宁中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强烈共识。
实施 “青蓝工程”,即“一帮一”结对帮扶工程。宁都中学制订了“三阶梯”的青年教师培养规划,三阶梯即:第一阶梯,一年上岗达标,过好教学入门关;第二阶梯,二至三年基本功达标,能具有过硬的基本功;第三阶梯,四至五年,教学能力达标,成为骨干教师。为达此目的,宁都中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一开展新老教师“一帮一”结对活动,相互听课每学期必须达10节以上。听课后新老教师能相互交流意见,达到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目的。其二采取五大措施(普通话比赛、粉笔字比赛、授课比赛、教案比赛、高考模拟测试),加快了新教师成长的进程。其三2002年成立教研室,每学期组织教研室教研员对新教师进行了多轮不打招呼的听课。每听一节课,及时反馈、交流,指出优点和缺陷,使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其四,给青年教师压重担,让他们参加公开课,优质课比赛,特别是安排了数十位从未担任过毕业班教学的教师在高三任教,让他们早日磨合适应。如今,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挑起了大梁,或成为教学教研骨干,或成为师德师风标兵,或参与教学管理。
实施“名师工程”。一方面选拔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参加各种交流观摩活动,2006年10月,宁都中学与上海市重点中学市西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并选派12人前往参
观学习,要求他们撰写考察报告,取得很好的效果;2006年11月,宁都中学高三各备课组老师分赴南康、崇义、大余观摩学习,促进了宁都中学2007年高考迎考备考复习工作。与此同时,新干中学、大余中学、南丰中学等多所学校也分别到宁都中学听课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缔结了深厚的友谊。其次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通过在职培训,提高素质、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在校内让他们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承担学科研究任务,促使他们成长。易旭赣校长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廖华生副校长、郑德新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谌筱婷老师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宁都中学现有高级教师80人,一级教师73人,2人获硕士学位,223人达本科学历,市中学学科带头人19人,市学科骨干教师34人。一支年富力强、勤勉上进的教师队伍为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形象”工程,即“打造个人品牌,树立名校形象”工程。实施“形象”工程,就是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到爱校如家,来维护学校形象;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讲师德、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讲团结、讲实绩、讲奉献来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宁都中学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使广大教职工敬业奉献、知荣明耻,责任感、荣誉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加强宣传,树立身边的典型,通过评选学校“十佳”师德标兵、“十佳”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职工,弘扬拼搏奉献、苦教善教、不甘落后、敢于争先的精神。活动的开展,榜样的树立,感召了教师,感动了学生。从而在教师中形成了“崇德、博识、精教、善导”的良好风气。
四、推进教育创新搭建素质教育大舞台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宁都中学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拓展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促进高中生健康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宁都中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新德育工作手段,拓宽德育工作空间,讲求德育工作实效。其一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情操为目标,开展“树立宁中人新形象”系列活动和学生自律誓词评比活动,文明礼貌、团结自律、刻苦学习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其二为凸显素质,张扬个性,全面反映我校素质教育的成果,举行了宁都中学首届“学生之星”评比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其三围绕“亲情、感恩、自信”专题,举行了“亲情感恩节”、感恩励志报告会等系列活动,让学生铭记恩情,励志苦学。这一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情趣方面是一种渗透教育,是心灵的滴灌,学生耳濡目染,其心灵深处积淀下的是文明人,形成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宁都中学特别强调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传承“公勇诚爱”的校训,培养学生以母校为荣,热爱母校的深厚感情。首先,通过创建赣州市“十
佳”文明校园系列活动,申报省级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让学生投票参与省级文明单位的评选,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三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逐渐形成了“文明、守纪、和谐、创新”的校风和“勤奋、刻苦、深思、笃行”的学风。其二,标举人文精神旗臶,成功举办了三届人文艺术节,以人文艺术节为载体,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学、艺术、科技、体育、娱乐活动,举行合唱节、文艺晚会、书画展览、演讲比赛等,不断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其三,每年举行一届秋季田径运动会。运动会的举行增强了广大师生锻炼身体、健康身心的积极性,振奋了师生精神,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其四,每年举行一次科技创新大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完善自我健全人格的新平台,唤醒了同学们心中沉睡已久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了同学们探索科技的精神,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其五,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扭转了只重生理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的错误倾向。4年来,宁都中学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各种竞赛捷报频传,郭杨同学获中央电视台文艺推新人大赛“十佳”称号,温欣获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曾文卉获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孙明飞、陈捷获全国物理竞赛三等奖。另有22人次分获省一、二、三等奖。192人次分获市一、二、三等奖。每年高考宁都中学都有数十位同学考入全国知名的音、体、美大学。2005年,宁都中学荣获“赣州市特长生培养先进单位”称号。
三是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其一,成功举行了九十周年校庆。这次校庆宣传发动深入,准备工作周到细致;场面隆重壮阔,热烈喜庆;校庆晚会美轮美奂,画册以及校史展翔实精美,是宁都中学整体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校庆达到了预期目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其二,开展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格言的征集活动,确定了宁都中学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这必将极大地促进宁都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进程。其三,强化了环境建设,注意环境育人。在学校主干道、教学楼廊厅、花园、食堂、宿舍等处,悬挂条幅,张贴警示标语和温馨提示,定期更换宣传橱窗资料,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县重点高中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与兄弟县市的兄弟学校相比,宁都中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天道酬勤,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县教育局的指导下,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克服困难,再接再厉,积极进取,实干创新,为促进我县重点高中建设、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00七年元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育出有智慧的人才。
可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智慧的教育却比比皆是。教师侃侃而谈,板书写满黑板,学生正襟危坐,稍有骚动与喧哗,教师便拿起教鞭往讲桌上猛力一拍,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某位学生因某事犯了错,教师往往是紧抓不放,要么是面对全班学生,把他(她)批个体无完肤;要么是把其拎进办公室,一顿冷嘲热讽,甚至拳打脚踢。还有的教师会借题发挥,罗列出他(她)以前的若干不好。
凭心而论,有一点我们应该承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出发点应该说是好的,可结果却往往是不尽人意,落个教师生气,学生埋怨。说白了,这不是有智慧的教育,而是无能的高压。教师一旦运用了高压政策,也就宣布了他教育的失败。
育人的智慧实在没有什么奥妙可言,只要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并能改正错误就行了。然而,我们的学生因品德、个性、志趣、爱好等千差万别,同样的教育方法对他适合,却不一定对她适合。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也曾说:“即使煮一个鸡蛋,也有最好的方法。”同理,教育学生的若干方法中总会有一种最好的,因此,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要努力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曾经在报刊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学生,为了考试时“一鸣惊人”,趁黄昏时跳进老师的办公室偷试卷。正当她在寻找时,班主任进来了,她便抱着头“躲”到办公桌下。班主任见状,动情地说:“你不要露出你的脸,也不要说话,你回答我的问题,只点头或摇头就行。你来这儿是想找一件你想要的东西?”那学生点了点头。“这东西属于你的吗?”那学生摇了摇头。“不是我们的东西,不管自己如何喜欢,我们都不应该拿,对不对?”那学生点了点头。“记住我的话,你走吧。明天你来上学的时候,依然是个好孩子。”
你看,这是多么睿智的教育方式啊!师者语言的委婉与含蓄怎能不化为滋润学生心扉的股股甘露呢?那位学生在感动之余,又怎会不努力进取呢?
是的,我们呼唤的就是这样的教育智慧。当我们面对犯错的学生时,不靠面容的威严,也不靠言语的犀利,而是要心平一些,气和一些,动动脑子,选准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明是非,晓美丑。
第四篇: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兵法
文李素怀
最近看到李镇西老师写的一篇文《班主任:兵法用来对付谁?》,虽然我没有赏析过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但我从同事那里听说过这本书。尤其从同事表情里投射出的激动,他们如获至宝的谈兵法,整治学生妙招。就如李镇西老师说的,很多老师误解了万玮的“兵法”他应该是教育学生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是一种爱的智慧。尊重的诠释。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真的把学生看成了对立面,成了你的敌人,有这种思想和观念是很残忍的,因为孩子是成长的,是需要老师用爱和尊重引导和帮助的。耐心和信任和他一起长大。
在当班主任的最初,因为苦恼一个“问题班级”的管理,曾看了一些班主任工作妙招和技巧,也曾研究一些所谓的“兵法”来应付学生的小错误和坏习惯。当我庆幸终于可以压制这群孩子时,偶尔听到了一段话,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无意间带给学生的伤害。刚升入初中时,班级都是各地小学调皮的学生,有他们所谓的“四大金刚”,“六小龄童”,这群孩子行为习惯不好,但最重哥们义气,团结的如一家人,每当犯了错误,他们就会联合起来蒙骗老师,并接二连三的犯错误。给我惹来的麻烦让我应接不暇,这件没有处理完,另一件又发生了。
当时很恨这群孩子,也抱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怎么非让我接手这样的班级,但没有办法,既然接手了就要想对策,来管制他们。当时想出了一个办法,要“拆散”他们,让他们这个小团伙,不再团结。
当时在六个人中先选择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做他工作。拉拢他,逐渐的让他做我的内奸。当把六个人的“将军”孤立起来,我很庆幸,兵法的功效。可以解决军事,商业,更可以解决教育。可是当那个“将军”失望的对我有了敌意,失去朋友的他选择了转学之后,我才反思,我伤害到了孩子。
“将军”说老师让他失去了人生最珍贵的朋友,因为他从小爸爸妈妈离婚,当妈妈带着两个姐姐离开了他,他成了被遗弃的人,跟随继母一起生活,他很聪明,缺少母爱的温馨让他在这个团伙中找到一种成就感,朋友对他的敬畏让他有种满足感,运用兵法我解决的只是表面现象,可是教育并不是军事,他是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我的一个“教育兵法”让一个孩子失去了很多,童年的快乐,朋友的幸福。虽然过后我弥补了一些,让孩子感受到了一些温暖,但造成了伤害却让我很自责。
万玮老师的兵法其实也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是用爱和尊重,信任和民主来引领孩子们更好的成长。只不过当同事们看到这样的书籍,很兴趣的样子终于可以有对付学生的奇思妙招时,我只是想,不要把孩子推倒对立面,他们不是我们的敌人,他是我们爱的延续,当我们动用兵法和孩子较量时,其实我们得到的是两败俱伤,也失去了做教师的职能。
有些班主任的确愿意用如何对付学生,如何整治学生,征服学生,战胜学生等等方式来教育学生,其实,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遇见各式各样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这些问题是成长过程的财富,我们要运用好这些问题,让孩子学会成长,而不是打压或是管制。很多班主任只看表面现象,追求眼前问题解决,不深入本质看问题,急功近利的尽快解决,我们都知道速效药副作用都很大。不小心对孩子的成长就是一种伤害。
以前提到到教育智慧,其实我也和迷惑“智慧”这个词,因为我的个性简单,单纯,有些幼稚,并不聪明,怎样才能智慧?可是当我接触了一些名师时,发现智慧就是来自心灵的情感和散发的人性,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真的让自己多了一丝智慧,让自己领悟了教育的真谛,教育难免会出现“善意”的欺骗和惩罚,但我们的根本是用爱和尊重做为前提。不是嘴上喊得那种“爱”,而是发自内心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敬畏学生人性的尊重,流淌的爱和信任一定要能够和孩子的成长对接上。要用你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的渲染和影响。
三年前我选择用我的爱点燃学生的爱,让爱流动起来,的确遭到了一些同事的耻笑,初来乍到的小老师既然对教育谈爱,但我认定了教育就是一种慢艺术,用每天一点一滴的成长积累他们一生的财富。当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形成良好的品格时,我用行动证明了教育要慢慢的成长,用智慧挖掘教育的潜质,成就孩子一生的成长。
当其他老师动用“兵法”和学生过招时,我觉察到孩子的成长与你背道而驰,给孩子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疼痛。当孩子对一个老师失望时,我们是不能原谅自己的。教育是一种尊重,一种信任,流淌的爱柔软了一颗成长的心灵,让他们在你的呵护下,变得更加的强大和丰富。
教育不是兵法,而是一种智慧,智慧是发自心灵的一种灵性,是溢满情感的音符,弹奏最美的旋律。是来自心灵的一种感应,质朴自然状态下的成长,美妙韵致的生命绵长。
第五篇:承担责任需要智慧
承担责任需要智慧
责任是一种义务,严肃而神圣,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履行;责任是一种付出,困苦而艰辛,需要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来奉献。而承担责任需要一个重要元素——智慧。不信,请看—— 第一幕
汉文帝召来丞相陈平,向他调查国内情况:“全国每年收粮多少?”陈平回答说:“这要问治粟内史。”汉文帝又问:“全国每年案件有多少?”陈平回答说:“这要问廷尉。”汉文帝有些不高兴了,就问:“那你管什么?”陈平回答:“丞相管百官。”汉文帝听了,又笑着点头称是。
在这里,陈平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作为丞相的职责主要是管理百官,而不是具体的钱粮、案件等事。这正是他做丞相的智慧所在。
第二幕
罗斯福任海军助理部长。这天,好友来访,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我只要你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这位朋友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既是好友相求,那如何拒绝是好呢?只见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子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保密吗?”“能!”好友急切地回答。“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在这里,罗斯福运用了智慧,通过类比的方法,既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保住了机密,又委婉地回绝了朋友,避免了伤到彼此的和气,多么巧妙呀!
第三幕
晚自习课上,老师开会去了,教室里吵闹极了。班长和其他班干部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什么办法来让教室安静下来。这时,一个素称足智多谋的同学向班长提出建议,可以让班长和深受老师赏识、数学成绩顶呱呱的数学科代表,一起到讲台前为大家组织数学复习。这一招果然奏效,数学科代表出众的讲解能力和班长的认真配合,使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在这里,那位提建议的同学以自己的智慧帮助班长和其他班干部对班级进行了有效的管理,还组织了高效的学科复习。可以说,班干部的尽职尽责多亏了他的智慧!
是啊,承担责任需要智慧。让我们运用智慧来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运用智慧将自己的责任完成。
点评
作者采用了分幕描述故事的方法,每一幕各有一个片段,每个片段叙述完了,都安排了精当的议论,使片段材料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服务,写法很有创意,也写出了议论文的特点,给人以启示:议论文的行文方式是可以合理创新的!本文可贵之处还在于取材方面,作者所选三个片段从古到今,有中国的,有外国的,还有涉及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有代表性,可谓独具匠心。“总-分-总”的结构,使文章显得严谨而完整。这些都是本文成功的原因。(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榨中学 九(6)班)
【指导并置评:周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