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进生概念的变化
后进生概念的变化
摘要:
本文试着从后进生的形成的特点分析形成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并通过后进生的心理、性格、表现和学习进一步分析,来探讨其形成来全面客观认识和看待后进生,以此来帮助后进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转化,试着从后进生的心理、学习等方面形成一种对后进生帮教的合力。关键词:后进生 教育 转化
正文:
一、后进生的概念和定义
所谓后进学生,就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 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 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或者在会考、高考中达不到学校的质量要求,需要通过有 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无能”或“学 业不良”。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先提出,我 国在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多动症)等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
“后进生”就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通常情况下最突出地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相对滞后,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不应局限于品行和学业成绩这两个方面来评判一个学生后进与否。“后进生”既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个体,也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群体,转化后进生工作面临的不仅是个别人,还可能是一部分人。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用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后进生”与“非后进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基础不好,学习困难大,听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这样的学生不需要一味的责怪和批评,而是需要辅导和关心。另一种是基础还好,但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做事态度不够认真,遵守纪律的意志不够坚强,他们的作业一般有能力完成,但可能出现未完成或完成不认真的现象,他们的作业往往令人不能放心,这些学生如果学习用心,就会有比较好的成绩。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后进生的形成,完全是学生自身造成的,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后进生的形成的原 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
1、学校方面
学生进学校的第一天老师会说,“你们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上高 中、大学,这才算有出息!”,有的甚至说:“学习不好,让你们降级,或者就是让你们回家反省,要不放你们的长假。”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首先会致使后进生的产生。教育方法失当,逼出了后出了后进生。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情面;侮骂动打,不讲师情;撵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强其调班,发难校长;弃之不管,任其东西„„ 上述种种,直接带来的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后进边缘 的学生“逼”进了后进生的群体。班主任工作失误,导致产生了更多的后进生。偏爱少数“尖子”生,致使后进生的 自尊心、自信心大减,越来越后进。无视友谊与“小团体”的 界限,把本不后进的学生推到后进生一边。学校管理抓道德建设和教学不力,以罚代管、以撵代管、以处分代管,这种管法 虽涉及到的学生不多,但涉及到几个便有几个成为后进 生,“命中率”极高。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教学分数,把教书放在第一位,育人只为 教书服务,忽视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方法简单生硬、对学生诱导少,压服多;教育少,告状多,使后进 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并 放弃对该学科的学习。过频地调换教师。
2、家庭方面
错误的教育和学习母的,比如,40岁以上的家长多以“文革”后对艰苦岁月的体味 去教育子女升学;40岁以下的家长则多以对市场经济 大潮冲击的体味去教育子女赚钱。在这种教育下,使有 的埋头苦学而不思品德端正;有的苦学不成便自暴自弃; 有的干脆不学而去逛市场,与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家长娇生惯养思想严重,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对子女百依百顺,使学生 在上学前就养成了诸多的坏习惯,家中的“小皇帝”到了学 校就成了校园中的“小霸王”。有的家长自身不完善,当着孩子面吵架,大打出手;或者整天吃喝玩乐,打牌赌博;或者生活行为不检点。家长的这些行为导致孩子性格孤僻暴躁,不思进取,甚至直接不想上学。家庭残缺与再婚家庭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不能像正常家庭子女那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导致子女冷漠、孤僻、忧郁的性格,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思进取,而成为后进生。父母系个体营业者,这些父母整天起早贪晚地忙于作买卖攒钱,无暇 问及子女的品德与学业,无暇对子女进行教育与辅导; 其中有甚者,面对子女的后进竟亮出大把钞票慰藉、安抚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用钱雇用同学写作业,养成了好 逸恶劳的恶习。父母外出打工,自身文化不高、父母外出打工,为顺应当前的形势和生活所迫,年轻的父母们多数都在外面打工挣钱,挪下的子女不是爷爷、奶奶照顾,就是外公、外婆照料,或是亲戚邻朋代管。而这些人总 是担心没带好后不好向其父母交待,所以在照顾过程中,一般不会严加管教;加之自身文化水平低,想辅导也没 这个能力。于是就抱着只要不哭,能学多少学多少的“太平”观念过日子。
3、社会原因 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当前的报刊、广播有关教育工作的报道,时常可以 发现错误的导向。社会风气不正,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而成为后进生的,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使一些是非判断能力不高的学生沿着羡慕、模仿的路线下滑而成为后进生。黄色文化毒害,灰色文化熏陶、黄色文化毒害,黄色录相、书刊对少年儿童的毒害已多为人知,灰色文化却尚未引起人们的警觉;连学生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有的也渗进了情爱色彩,这样使 许多学生恢心丧气,不思进取。社会上行为不端者的影响、小学生渴望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但鉴于他们是非判断能力较低,一经与社会上有劣迹的人搭上手臂,很快就会成为后进生。
4、自身原因
兴趣离异与兴趣转移、主要因教师讲课枯燥乏味,让学生死记硬背,给学 生留下了做不完的作业而丧失学习积极性,从而成为后进生。意志品格低下由此而成为学习后进生的。抑制力品格低下,这是绝大多数后进生的共同弱点。有的表现为对外 来刺激的抗干扰能力较低,有的表现为对主观不良情绪 的抑制能力较低。学习动机不端正、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构成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升大学 而学,一类为将来赚大钱而学。于是,有的当感到将来 升学无望时便急转直下而后成为学习后进生,有的当很难使学习与挣钱挂起钩时便淡漠学业,不仅成为学习后 进生,而且由于因“钱”的支使,又极易成为品德后进生。自身的个性急躁,好动、好斗,自制力差等。
三、后进生特点分析
1、心理特点
1.1自尊心强但缺乏自爱他们自尊心强,害怕批评,尤其忌讳老师当众伤自己的脸面,但又不善于约束自己,经常犯错误、挨批评,乃至于“破罐子破摔”。1.2渴望成功但经受不住挫折他们渴望成功,好表现,但由于成长环境的“优越”,物质上的“丰富”,精神上的“馈乏”,加之心理上没设防,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全线崩溃”,缺乏应对之策甚至产生绝望。
1.3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差他们好奇心强,但难以驾驭感情控制情绪,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能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遇到有害健康的行为引诱很难控制自己,甚至发展到吸烟、喝酒、上网、打架。
1.4独立意识强但缺乏自信他们要求独立的意识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凡事喜自作主张,不善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常表现出“哥们义气”,碰到困难时缺乏自信,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1.5求胜心切但意志薄弱他们常有搞好学习的冲动和遵守纪律的愿望,但又意志薄弱,妄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想靠短时间的努力就提高成绩,往往是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遵守纪律也时好时坏。
2、表现特点
2.1思想品德不高。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有的同学甚至对 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 观。
2.2心理健康不全 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义气,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各种资料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2.3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 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同学学会了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 于三室一厅和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
2.4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 “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 略见一斑。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 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三、教育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 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 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四、后进生转化教育
1、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 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 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 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 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 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 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 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 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 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 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 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后进生的优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 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 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 后,其能力可以发挥 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 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 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 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 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 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4、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 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 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 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5、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 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 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 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排 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6、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 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 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 优的好学生。
7、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 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 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 ‘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 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 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 界上著名的人物。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 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 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
[参考文献]
[1]李洪元 陆士杰著《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2]王道俊王汉谰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
[3]宴忠红 井冈山医专学报 第11卷第3期
2004年5月
[4]谭顶良著 《学习风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
第二篇:初中物理复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第四讲
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模块一
分子动理论
一、知识点
1.分子动理论:
⑴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⑵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2.物质的三种形态及分子运动:
⑴固体中,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空隙很小,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运动;
⑵液体中,分子间空隙较大,分子活动范围较大;
⑶气体中,分子间空隙很大,分子可以自由活动.
二、例题精讲
【例1】★★★
(多选)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春暖花开,花香扑鼻
B.
沙尘暴起,飞沙满天
C.微风拂过,青烟袅袅
D.
丰收季节,瓜果飘香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A、春暖花开,花香扑鼻是花香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沙尘暴起,飞沙满天是沙尘颗粒在运动,是物质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微风拂过,青烟袅袅是形容烟尘微粒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瓜果飘香是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答案:
AD
【测试题】
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B.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C.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小明的爸爸吸烟时,由于烟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小明和妈妈也可以吸到空气中的烟.所以小明会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无关.
答案:
C
模块二
温度和温度计
一、知识点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进行热传递的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热传递的方式有:
⑴热传递(直接接触):热的不良导体有静止的水和空气等,热的良导体有金属等;
⑵热对流:空气热对流有空调,暖气等;
⑶热辐射:深颜色热辐射能力强,浅颜色热辐射能力弱.
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由玻璃外壳,液体泡(水银,煤油,酒精),毛细管和刻度组成.
根据膨胀物质分为:气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金属温度计;
根据用途分为: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4.温度计的使用:
一看:量程,分度值;
二放:充分接触,液泡浸没在液体中,不碰底不碰壁;
三读: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温计除外.
5.摄氏温度:摄氏度,写作℃.5℃读作5摄氏度,-5℃读作零下5摄氏度或负5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二、例题精讲
【例2】★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考点:
温度.
解析: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7℃左右;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约为0℃左右;
C、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约为0℃左右(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D、让人感觉温度舒适的室温为23℃左右;
答案:
D
【测试题】
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考点:
温度.
解析:
A、正常人的体温是37℃左右,高烧病人的体温可以达到40℃,所以A是正确的;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左右,所以B是错误的;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的温度约为100℃左右,所以C是错误的;
D、加冰的橙汁饮料的温度应该在0℃或0℃以上,所以D是错误的.
答案:
A
【例3】★★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如图正确的是()
A.①和④
B.②和⑤
C.
③和⑥
D.
都正确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
观察原图可知:
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操作错误;
②操作符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正确;
③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操作错误;
④和⑥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不垂直;操作错误;
⑤视线与温度计垂直,符合读数方法;操作正确;
所以操作正确的有②和⑤.
答案:
B
【测试题】
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B.
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C.
如图体温计所示温度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
D.
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考点: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
解析:
A、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此选项正确;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水的沸点是100℃,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此选项错误;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图中温度为38.2℃,不可能是人的正常腋窝温度.此选项错误;
D、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甩几下,实验室温度计不能甩.此选项错误.
答案:
A
模块三
熔化和凝固
一、知识点
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晶体和非晶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称为晶体,晶体
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形成时也有固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
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蜡,松香,玻璃,沥青等,这类固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
固点,叫做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二、例题精讲
【例4】★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D.
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考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变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一种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符合题意.
答案:
D
【测试题】
以下四种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B.
春天冰雪消融
C.冬天草叶上形成“冰挂”
D.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
A、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A错误;
B、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水;故B正确;
C、冬天草叶上形成“冰挂”,是水凝固形成;故C错误;
D、深秋的早晨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
答案:
B
【例5】★
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
B.
C.
D.
考点: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
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并且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保持0℃不变.
C、D温度都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因此不符合题意;
A、B都是熔化图像,但A的熔点不是0℃,所以A错误.
B的熔点是0℃,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正确.
答案:
B
【测试题】
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A.
B.
C.
D.
考点: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
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像.符合题意.
B、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不符合题意.
C、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例6】★★★
如图所示,有同学在0℃的恒温实验室里做实验,试管和烧杯中都装有冰块,把烧杯放在火上加热,使烧杯中的冰开始熔化.继续加热,在烧杯中的冰熔化完以前()
A.试管中的冰不会熔化
B.
试管中的冰会熔化一部分
C.试管中的冰会全部熔化
D.
试管中的冰温度低于0℃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
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答案:
A
【测试题】
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该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A.冰的熔化过程
B.
蜡的熔化过程
C.
玻璃的凝固过程
D.
海波的凝固过程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
由图像知,该物质的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像,AB错误;
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玻璃是非晶体,所以C错误,海波是晶体,所以D正确.
答案:
D
模块四
汽化和液化
一、知识点
1.汽化
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⑵汽化过程吸热.
⑶汽化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
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温度点叫做沸点.
液体沸腾的条件:
一是液体的温度能够达到沸点;
二是能够从外界继续吸热.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随着液面上气压增大而升高.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影响因素:要加快液体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2.液化
⑴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⑵液化过程放热.
⑶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增大压强.
二、例题精讲
【例7】★★
夏天,我们去小卖部买冰冻可乐,当售货员从冰箱里取出瓶装可乐时,很快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A.可乐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
D.
瓶周围的空气不断凝华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
从冰箱中取出的瓶装可乐,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受冷液化形成小水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出汗”.
答案:
B
【测试题】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化成水了
B.
衣柜中的樟脑块变小了
C.湿衣服上的水晒干了
D.
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
A、冰雪是固态的,变为水,是变成了液态,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B、樟脑丸是固态的,变小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中,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C、湿衣服上的水是液态的,晒干就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D、“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是人嘴中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答案:
D
【例8】★★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
用热风干器吹湿手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
D.
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
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增大了湿衣服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
B、用热风干器吹湿手,升高了水上水分的温度,加快了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减慢了蔬菜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放在冰箱中,降低了蔬菜的温度,从而减慢了蒸发;
D、喝开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降低了开水的温度.
答案:
C
【测试题】
夏天吹电风扇感觉凉快,这是由于()
A.
电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B.
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身上的热
C.
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周围的热空气
D.
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体上的汗液蒸发,而蒸发吸热,所以人感觉凉快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
夏天用电风扇吹风,可加快空气的流动,尽管不能降低气温,但是通过加快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人身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即汗水的蒸发会吸收人身体的热量,所以会觉得凉快.
答案:
D
【例9】★★
在图所示的装置中,架子处于关闭状态.现将NaOH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待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试管中刚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了.对上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升高
B.
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C.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D.
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降低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
右瓶子中的NaOH溶液和CO2会发生反应,结果会导致瓶子中的压强减小,这样当把夹子打开后,左边的试管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重新沸腾.所以A、B、D不符合题意,只有C符合题意.
答案:
C
【测试题】
若想在高山上将饭煮熟,可采用的方法是()
A.减少加热时间
B.
减小火力
C.
用高压锅煮
D.
打开锅盖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
高山上气压较低,所以液体的沸点较低,饭不到100℃就开始沸腾了.而将饭煮熟需要使饭达到100℃以上,所以唯一的办法是提高沸点,提高沸点要采取的措施是增大锅内的气压,故在高山上用高压锅煮饭.用减少加热时间、减小火力、打开锅盖的方法都不能将饭煮熟.
答案:
C
模块五
升华和凝华
一、知识点
1.升华
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⑵升华过程吸热.
⑶日常现象:碘升华、钨丝变细、雪人变小但雪人周围无水滴、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
丸变小等.
2.凝华
⑴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⑵凝华过程放热.
⑶日常现象:霜、碘蒸气凝华等.
二、例题精讲
【例10】★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
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B.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
C.
用铁水浇铸工件
D.
冬天,洗热水澡时室内玻璃面变模糊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
A、湿衣服上含有很多的水分,变干就是变为了气态,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B、樟脑丸是固态的,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中,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C、铁水是液态的,工件是固态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D、洗澡间室内玻璃面变模糊是因为玻璃面上有一些小水滴,是由洗澡间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答案:
B
【测试题】
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
A.蒸发现象
B.
升华现象
C.
凝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解析:
房顶上的雪没有熔化成水,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固态的雪会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
答案:
B
【例11】★★
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
A.
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
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
舞台上要出现白烟雾,就要喷洒“干冰”,也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升华,升华要吸收热量;
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
答案:
D
【测试题】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樟脑丸变小
B.
水结成冰
C.
露水的形成D.
云彩中小冰晶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解析:
A、樟脑丸变小了,是变为了气态,凝华形成的物体是固态的,所以不是凝华;
B、水结冰是水分子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不是凝华;
C、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不是凝华;
D、“小冰晶”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形成的,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答案:
D
第三篇:§1.1.1-1.1.2《变化率与导数概念》导学案
sx-14-(2-2)-01
5§1.1.1-1.1.2《变化率与导数概念》导学案
编写:袁再华审核:沈瑞斌编写时间:2014.4.25
班级_____组名_______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变化率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探究和体验平均变化率的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
2.掌握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步骤,体会逼近的思想方法;
3.在了解瞬时速度的基础上抽象出瞬时变化率,建立导数的概念,掌握用导数的定义求导数的一般方法.【学习重难点】
重点:导数的概念。难点: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的理解。
【知识链接】:
请阅读本章导言
【学习过程】:
一、知识点一.变化率
阅读教材 P2-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在气球膨胀率问题中,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
是
__________.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___________.(1)当V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r增加了___________.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___________.(2)当V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___________.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___________.由以上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问题2: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为h(t)=-4.9t+6.5t+10, 计算运动员在下列各时间段的平均速度v 2(1)在0t0.5这段时间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t2这段时间里,v=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点二.平均变化率概念
问题1:函数f(x)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用式子表示为。问题2:设xx2x1,yf(x2)f(x1),这里x看作是对于x1的一个“增量”
可用
x1+x代替x2,同样yf(x2)f(x1)),则平均变化率为
问题3:观察课本P4图1.1-1函数f(x)的图象,平均变化率y___________.xyf(x2)f(x1)表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x2x1
问题4: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
① 求自变量的增量Δx=;
② 求函数的增量Δy=;
③求平均变化率yx
2问题5:已知质点运动规律为st3,求时间在(3,3+t)中相应的平均速度
温馨提醒:①x是一个整体符号,而不是Δ与x相乘;②x2= x1+Δx,Δy=y2-y1;③Δx
可正可负
但不能为零。
思考: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计算运动员在0t65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49
下问题: 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是静止的吗?
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三.知识点三.导数的概念
问题1:阅读教材P4-5内容.我们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____________。一般地,若物体的运动规律为sf(t),则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v 就是物体在t到tt这段时间内,当t_________时的平均速度,即vlims=___________________ t0t
问题2: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
位:s)存在函数关系为ht4.9t6.5t10,运动员在t0=2的瞬时速度怎2
样表示?
问题3: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表示为我们称它为函数yf(x)在xx0处的______,记作f'(x0)或________,即
温馨提示:
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即为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其定义的代数形式:f'(x0)=limf(x)f(x0)ylim;xx0xxx0xx0
2问题4:求函数y=2x在x=-1,x=-2时的导数,并说说你对所求结果的认识。
温馨提示:求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步骤:
(1)求增量yf(x0x)f(x0);
yf(x0x)f(x0);xyx
.x0时)x(2)算比值(3)求yxx0
问题5:阅读教材P6页例1,计算 21mv2。求物体开始运动后第5s时的动能。2
第四篇:后进生
“后进生”的转化
冯爱琴
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差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班主任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通过实践我认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多给一点宽容。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尤其是后进生,犯错的机会更大。他们约束力比较差,感情一冲动就不顾一切,从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来。如何处理他们的错误是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契机。一次,两位学生在课室打架,还损坏了课室的课桌。我得知情况后,并没有当众训斥他们。当时他们还气在心头,我让他们站着沉默十分钟。十分钟过去了,他们的气也消了一大半,我这才了解他们打架的原因,其实他们当时只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最后导致打架。这时,他们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正低下头等待老师的处理。我想:这是他们一时冲动引起的打架,不能把他们当坏孩子处理。于是我作出这样的处理:犯了错误要改正,认真写一份检讨书,还要修理好损坏的课桌。我没有训斥他们,也没有向家长告状。后来他们认真改过,修好了课桌。这样的处理,我觉得挺好,班主任的宽容换来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是爱护的。
2、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扬其长,改其短。随时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树立“后进生”的信心。每个后进生都有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只要我们抓住其闪光点,有计划地为他们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取得同学们的信任。有一位后进生,学习成绩较差,在学校经常欺负弱小同学。经过深入的调查,我了解到他学习成绩差是由于父母对他的学习从不过问,他自小贪玩形成学习懒散,经常不交作业,由于父母教育的方法简单粗暴,经常对他打骂,使他养成欺负弱小同学的坏习惯。开学不久,我发现他有一个优点,就是有时上课较认真,积极举手争取发言,而且有时的回答也比较准确。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他有一定上进心,只是自小养成坏习惯,一时改不了。在一次班会上,我特别表扬了他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这一优点,要求全班同学学习他的优点。这一次的表扬令他兴奋不已。从此,他慢慢
变好,学习有进步,坏行为也大大减少了。在转化工作中,只要扬其所长,克其所短,就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3、“一帮一”法。
鼓励先进学生与“后进生”交朋友,带动其共同进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间由于年龄相仿,思想感情接近,容易沟通,在“一帮一”活动中,发挥先进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后进生”,造条件促进他们之间加深情感,使他们在相互接触、相互关心,携手并进。
4、多鼓励,少训斥,循循善诱。
我们要寻找理由嘉奖学生,往往一次合理的嘉奖要比十次各种各样的指责带给学生的收益多。老师平时少绷一回脸,少瞪一次眼,少一点冷漠,少一些排斥;而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些鼓励,多一次关心,多一回尊重,多夸一句,这对于老师是举手之劳,可对那些备受冷落的后进生来说,则是和风细雨。
曾听年长的教师说过,毕业后的学生往往是当时成绩差的,表现不好的更有礼貌,毕业后仍会回母校探望老师。而优秀生在路上遇见,但视而不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前者在学生时代属于“与众不同”者,在对他们的教育问题上,教师以爱心、耐心、诚心相等,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老师的这份爱心永远藏于他们心中,他们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教育。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对后进生多一份爱,少一份斥责,一定会取得好的收效。
第五篇:后进生
重视情感教育切勿“心灵施暴”
道墟中学 阮默砚
在人类的心理结构中,包括两种因素,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对主客体关系的主观体验,它是心理活动的色彩和背景。人的生存和延续种族的过程中,有许多适应生存的方式和手段,而其中情感是最重要的。
青少年时期往往是情绪和情感波动起伏比较大的时期,心理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暴风雨时期”,意思是说情绪、情感来得快也去得快,但强度很大,弄不好就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饮恨终身。此时,教师的作用就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了,可能更多的是心理辅导员或者是“慈母”。师生情感交融,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师生情感交融的最基本成分是“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慈爱”,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以及学生间的“友爱”交织在一起,构成敬师爱生这一教育活动,乃至整个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的情感主格调。在师生之间的情感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起主导作用的。但是,就目前的学校教育来看,教师似乎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就更谈不上情感交融了。
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似乎已成为衡量一名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成绩较他人比较差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差生”自然是苦不堪言,他们从不被这个社会所认可。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对差生的认识偏见都极为之大,一提到差生,似乎就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位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接受。于是便出现了一些对待他们的不恰当行为,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被称为“心灵施暴”,它比体罚的危害性更大,这些不恰当的行为表现在:
1、远离学生。很多学生,尤其是学习不好的学生课堂上很少主动回答问题,能够对老师提出质疑或到办公室请教问题的那就更少了。一个教师若采用死守住三尺讲台,一手捧书,一手捏粉笔的呆板式教学方法,那学生连与你交流的机会都没有。提倡情感教学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深入学生中。试想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每每提问,面带微笑“请回答!”每提问一个学生后总是客客气气的说一声“请坐下”,浓郁情味的话语则能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以婉转的声调感动学生,以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讽刺。对差生进行挖苦,甚至侮辱其人格。如:“你生了一副猪脑”“我要是你,早无脸再读书了”“真浪费了国家的粮食”。这种教育方式将使学生产生对抗情绪,甚至伤害了学生的灵性,造成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残缺。教育学生应该要多鼓励,少挖苦,这样学生才愿接近你,亲近你,才会听你教育,才能成为鞭策学困生的动力。
其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来分析差生,相信差生有坏的一面,同样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说,差生在思想上也有进取精神,在学习上也有渴望新知识的意念等;最后,还应坚持发展的观点。差生并非永远是差生,差生也有可塑性,也有成才的可能,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俯首甘为孺子牛”,坚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笑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以此树立信心,从而来挖掘差生的潜力,使差生也能抬起头来走路。
3、冷漠。对差生采取不闻不问,自生自灭的态度,差生往往遭到冷遇和白眼。大多数差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差,但自尊心很强,往往争强好胜,喜欢显示自己,企图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但一旦遭到冷落,白眼太多,就会自暴自弃,自甘落后;虽有上进心,但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学习兴趣。这种教育方式给学困生心灵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这时,他们便另作途径,如通过与别人打架、顶撞老师,以其来满足自己争强好胜的虚荣心。他们大多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性格内向,有的还会形成反社会性人格。因此说,我们教师应善于摸清差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要厚爱差生,热情耐心地帮助差生树立信心,做差生的良师益友。
4、贬低。用优秀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差生,达不到要求就任意贬之。经常受到贬责的学生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会产生自卑心理,抬不起头,甚至受到同学的歧视,造成过重的思想负担,最终自暴自弃。在智力和心理发育上比受体罚的差生危害更大。甚至有可能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
5、抹煞。无视差生的进步,即使成绩提高,也认为不真实,这种行为极大地挫伤了差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使他们心灰意懒,导致学习意志消沉。教师应该要懂得知识的积累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人的十个手指头还有长有短。差生也是如此,他们并非处处都差、时时都差。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一些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寻找、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要肯下一番真功夫,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寻找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差生的闪光点是微弱的,也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些闪光点,也常常是“一闪念”的,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因此,教师一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以此使它成为后进生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
6、恐吓。对不守纪律的学生采取威吓的手段,如上课不听课时,就威吓他:“再不听课就不准你在学校读书”或者“不准在教室坐”等等,这样只能使差生产生对抗心理。教师应对差生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耐心引导,切勿嫌弃他们。
以上均属“心灵施暴”现象,老师虽未对差生体罚,可实际上对差生成长造成的伤害与一顿殴打性质是一样的。“心灵施暴”受到的伤害甚至比体罚更重,体罚只是身体受到伤害,恢复的时间不算长,但心灵的伤害却可能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严重的话甚至能扭曲孩子的心灵。心理学家爱基兰德说:“心灵施暴可以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
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猛烈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是儿童恐怖的场所,在那里有的只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禁忌体系和冷漠的教诲。虽然对今天的中小学校不能作如此的评述,但是一个学校如果忽略了与学生情感的培养,只会用冷冰冰的教学方式授课,使学生不能健康发展,那这就应当被视为教育上的严重失职。狄连罗曾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学习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的情感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一旦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才敢于独立思考,才敢于交流思想。然而,许多教师还未意识这点,在教育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了“心灵施暴”,这无疑削弱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差生的心灵像一棵幼苗,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如何避免差生的心灵出现扭曲,这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实际上也是个社会问题。既是社会问题我们就要下很大力气来解决。要解决,就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对待学生,善待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抬起头来走路,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开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天地。
要转变这种教育模式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转变教师观念是情感教育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教师观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教学观。过去的教学观是一种应试的教学观,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进行。学生成了被动的“吸收器”——学习的奴隶。而情感教育观截然相反,它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情知并重。这一教学观使教师唱独角戏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学生观。长期以来,把学生人为得划分为优等生与差生的做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情感教育的学生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都能学会——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适当的学习条件”。这一学生观表明,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不是好学生不能仅以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还应该包括情感发展水平的高低。
第三,评价观。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选拔少数淘汰大多数,这实质上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来换取少数学生的个别发展。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年复一年地遭受挫折羞辱,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观念,被这些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摧残了。情感教育的评价观则认为,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感体验,而不在于选优汰劣。因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激励性评价,多给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是实施情感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也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应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与他们共同成长。爱他们所爱,想他们所想。平日里摸摸学生的头,牵牵他们的手,弯下腰跟他们说说话,抱抱他们——这些亲昵的举动,也有助于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也可以通过与他们交流谈话,走进他们的心灵。对于一些胆子小不爱讲话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信息对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聊天、短信、邮件、BBS、留言板”等充分进行互动,使学生打消了“面对面”交流模式中的种种顾虑,能够轻松坦然的、不戴任何面具的、真实的与教师沟通。总之,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赏识,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
时下社会是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社会,这个社会要的是具有健全人格、身心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那些高能力、低情感的发展极度不平衡的,人格不健全的人必将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人们真诚呼唤着情感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照,对人的人文素养的陶冶。教师们,热情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吧,让这些幼苗在我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下健康成长,日后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