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中学科学

时间:2019-05-15 07:4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做中学科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做中学科学》。

第一篇:在做中学科学

在做中学科学

三亚市第一小学——黎元俊 科学教学历经了风风雨雨,当她跨入了新千年之际,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她新的姿态大踏步走向了“科学”教育的行列。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进步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爆发了新的生命力。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做中学”是一种主张儿童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科学教育形式。在这种教育形式中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做实验,并放开束缚,自主、积极、愉快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去,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他们运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记录、表达、交流等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在做中感受科学的美

“不吃梨,不知梨子的味道”这是一句古话,但它寓于一定的哲理。我们现在的科学课就是要强调动手,通过学生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等器官,去玩“玩具”,去品味物体,去观察物体、环境,去研究物体的本质与现象。如:五年级科学中用三棱镜来折射阳光,三棱镜折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色光是多么美,又是多么神奇,让学生领略到科学的奥秘和美。兴趣是学生的最好的老师,她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现代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制造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在做中强化科学知识

“看不如做”。看十遍不如做一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三年级《动物的不同与相同》中,有食植动物、食肉动物、还有两样都吃的动物。学生必须通过摆卡片、讨论、争论,才能搞清楚。才能记住这些知识。

三、在做中提升科学理念

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但他还不能把知识自觉提升到自己的意识形态中。可能知识过几天就会忘却。通过“做中学”能使学到的知识贯穿到学生的意识形态中去。使他们在今后的做事、工作中能自觉讲求科学,提升科学理念。“要调查才有发言权”.如:三年级的《家乡的水资源》一课,不仅课内要学好它,更重要的是课外要组织好学生去调查、观察、记录、研究水资源,研究水资源的环境状况。这是必须要去做的,做中可以学习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做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更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理念,科学的看待周围的一切,科学地做事。

四、在做中链接创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希望。没有创新就没有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作为一个教学体系,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的老师也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教师。

“做中学”既是一个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过程。作为儿童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也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精神。“做中学”的教学流程有其鲜明的特色和基本模式,我们进行的“做中学”研究是一个以变革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为切入点,进而变革幼儿国和小学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将产生巨大的作用。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教育——做中学更加重视: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前提。是一种适合当前形势以及新的教育的理念。“做中学”(Hands on)是美国科学家首先总结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其宗旨在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培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了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在“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中则更加明确地提出:“做中学”科学教育就足在巾国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的基于实践的探究式科学教育,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它的根本特征却不能模糊,即不能脱离探究式教育的本质。

那么什么才是探究呢?探究式教育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是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师应该弄清楚的首要问题。什么是探究呢?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如下的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因此,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儿童一步步学习逻辑思考、学习对问题的分析、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并不断地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与科学学习零距离,零距离是指相互间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阻隔。与科学教育零距离是指教师应当创造适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与科学教育真实地接触,亲历探究科学的过程,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真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地建构科学知识并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良好科学素养。这种零距离的接触正好与“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目标相吻合。传统的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是:以教为中心的满堂灌,重传授,机械式的训练,科学教育形态是一种知识再现,生硬的模仿。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教师是教材的“奴隶”,是教材、教参的“忠实执行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教学的“接受器”,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逃避困难。学生始终觉得科学是一堆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无法用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科学学习又十分神秘、高深,无法与之亲密接触。

老师要学会说“我不知道”——皮埃尔·雷纳,大多数人眼里, 在课堂上说出“我不知道”的都是学生,但是法国著名科学院院士皮埃尔·雷纳先生却指出,在课堂上老师要学会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撼动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倡导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不知道”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不知道”是“做中学”的真谛。一个优秀的“做中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是:第一要爱孩子;第二要相信孩子的脑子里不是空荡荡的;第三不要觉得不知道是可耻的,老师要学会说:“我不知道。” 这一点非常重要。

“做中学”是御道街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一直以来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愉快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去,坚持研究实践,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措施。御道街小学自主开发案例《空气的存在》单元和《植物与环境单元》。如《空气的存在》起始问题:你能抓住空气吗?学生设想一个将空气装起来学生进行的活动的方法,在教室里用自己的方法抓住空气。做一个简单的实验,由于我们可以抓住空气,所以空气存在,口头描述一个实验方案。哪些物体中有空气?对教师给出的几个物体进行猜测:认为哪些物体中有空气。有了对空气的基本认识后,通过猜测发现同学对哪些物体中有空气意见不一致。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形成集体的书面记录。如何证明这些物体中有空气 ?设想一个实验来回答问题。发现一种方法对有的物体有效,对有的物体无效。根据提出的方案做实验,学会提取信息,认可正进行的实验有时需要用许多方法,分组起草一个书面的实验方案。在全班介绍并说明理由。

御道街小学开展“做中学”项目研究活动以来,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了摸索、疑惑、迷茫、释然„„这其中有痛苦也有欢乐,有泪水也有汗水。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御道街小学所追求的已不再是形似的做中学课堂,而是安静的实验、严谨的记录、平等的交流、认真的倾听、让学生真正的探究,处处体现和谐的做中学课堂。

第二篇:让孩子自己在做中学

让孩子自己

在做中学

我总喜欢和孩子一起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孩子很好奇,单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是为什么,我盖上了盖子。并约定三天之后,一起打开看看会发生这么的变化。几次的观察下来,孩子对于黄豆的小苗真的弯着头饶过第一道挡板向上生长感到十分地好奇。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打开看看。为了防止孩子弄坏,每次都是我在小心地操作。

可是,孩子的好奇心是任何方式都无法阻挡地。在小朋友两次因为操作不熟练,而折断了小苗后,我修正了自己的想法,我要手把手地他们如何操作。

当孩子自己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发现小苗还在努力地追着阳光饶过第二道挡板时他们的兴趣才算是真正的被调动起来了。孩子们以后的每一天,都会主动地为小豆芽浇水,极其小心地打开盖子,仔仔细细地观察,认认真真的做观察记录。

这事我深刻的领悟到“让孩子自己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取得直接的经验,去获取新的知识。”

“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的,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的。”作为家长,我深刻体会到,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实践出真知”,一定要放开手,让孩子参与进来,真真在在感受过程的点滴,记录在他们幼小的脑海里,自由发挥。

第三篇:在做中学之体验教育

在做中学之体验教育

090902109

李艺娟

09小教1班

1993年,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了中国教育界。那场较量中,无论是体质还是精神意志,中国孩子都输给了日本孩子。同样接受着教育,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距呢?

在日本东京的一家幼儿园,冬天里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用干毛巾摩擦身体。这家幼儿园的400多名小朋友每天都会以这种方式在寒冬里锻炼身体,以增强抗寒能力。可是,如果同样的事情落在中国孩子身上,我们的家长会同意吗? 被娇生惯养的中国孩子,有几个像日本孩子一样经得起如此苛刻的打磨呢?而当这些孩子长大时,他们的意志品质又将因此而产生怎样的差距? 俗话说:“欲让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老祖宗的这句金玉良言,我们早已忘在脑后,日本人却贯彻得如此之好。日本的父母也主张孩子从小锻炼耐寒力,以免他们长大后成为“暖房花草”。那么不想让孩子成为 “暖房花草”的日本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的呢?

为了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日本中小学进行德育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体验教育。日本德育的体验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 具有鲜明的特色, 对我国中小学的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体验教育就是让学生去经历,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深受感触,从而有所感悟,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效果。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才有刻骨铭心的感触。

一、日本德育的体验教育(一)自然的体验

自然体验教育是德育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与我国德育中重视课堂教学相比,日本德育很重视社会实践。日本政府对青少年的自然体验教育

非常重视和支持,为了进一步充实青少年的体验活动,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他们制定了相关的措施。日本人早就认识到,小学阶段是一个建立正确环境伦理的重要时期,尤其少年时期的自然活动对建立爱护环境的态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日本人意识到青少年儿童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为了加深青少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农村生活的体验,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日本大力提倡和推行自然体验活动。

从众多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小学的环境教育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果我们能掌握机会,便可以为社会多培养一批愿意参与保护环境的公民。

(二)劳的体验

日本中小学每年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日本将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 对劳动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小学主要是培养劳动观和劳动愿望,所以大多以结合第一产业为主,1976年教育课程审议会关于修订教育课程基准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各级学校的具体方针,即:小学重点在“通过直接动手的制作活动以及体验性的活动,努力让学生获得制作东西和劳动的喜悦感。

劳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许多小学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农业, 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种植水稻活动。他们在本地行政、农业等部门的支持下, 从耕地、播种、插秧、田间管理直至收割、运粮、脱粒、碾米, 让学生参与每个环节的劳动, 最后集体做饭、品尝, 在体验劳动成果的欢乐喜悦中, 增强劳动创造生活, 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和意识。[ 4]同时学生也学到了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有的学校从本地实际出发, 指导学生制作和纸、烧炭、种菜, 参加渔业劳动, 学习养蚕和制陶工艺等。[ 5]学生的劳动过程, 即是劳动知识、技能的培训过程, 又是培养劳动态度, 体验劳动情感,参与家乡建设的教育过程。

(三)苦的体验

由于深受中国儒教影响, 日本人深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接受“大任”这一名言。尽管日本现在富甲天下, 仍然不忘对青少年进行吃苦教育, 主张让青少年到自然环境恶劣, 生活条件艰苦的地区进行劳动教育, 体验艰苦生活。[ 7]在一些小学还开展了“上山下乡”、“土留学”活动, 有意识安排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和边远地区去体验艰苦生活, 接受劳动教育, 经受锻炼, 磨练意志,体验艰苦生活, 品味人生, 培养“生存能力”和吃苦耐劳品格。

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日本学校给小学生人为地设置磨难课程, 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如让学生参加用扁担挑水, 用洗衣板洗衣服, 用炉子生火, 用石磨磨土豆等传统的体力劳动。目前, 日本各类学校普遍开设家政课, 教学生学做家务, 包括烧饭、炒菜等。[ 6]通过艰苦劳动教育, 让青少年体验耐苦生活, 培养忧患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使他们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艰辛和努力, 要想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有所作为, 就必须吃苦耐劳。

二、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1.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在“体验式教学”理论指导下,我们应根据每一个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科学有效地为学生创设达到心灵

体验的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进入体验状态,在体验中形成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从而达到净化自我心灵,形成自觉行为的目的。这样,就实现了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否则当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没有效果了。

2.重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挫折教育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且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人们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教,说现在社会风气让孩子变得越发娇气,说爷爷奶奶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说自己如何苦口婆心煞费苦心却换来孩子的埋怨。但父母是否想过,孩子的娇生惯养谁养成的,难道他们的娇生惯养与生俱来吗?父母老师们是否想过,你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学着成长和独立吗?

为了培养青少年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中小学开展吃苦和挫折教育非常必要。我们必须借鉴和学习日本的劳动体验、磨难体验和耐苦生活体验的做法, 培养学生的吃苦、耐挫精神。学校和家庭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吃苦、磨难和挫折教育计划, 如平时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让孩子参加洗手帕、袜子, 刷碗筷、缸子,摆放桌椅, 收拾自己的房间, 在学校轮流值日, 打扫卫生, 布置教室, 植树造林, 美化校园等;有计划地带学生进行远足、爬山、跨水沟、自行车长途拉练、越障碍跑等训练;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吃苦夏令营”、“军事夏令营”活动或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等, 让学生经受磨难, 增强意志,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吃苦精神和集体意识, 树立克服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决心。

第四篇:在做中学数学

在“做”中学习数学

“做”是探究的意思,“做”数学就是在“做”中学习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那么怎样才能算体现“做”数学呢?

一、转变传统观念,努力形成学习数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

传统的学习,往往重知识而轻能力,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了学习数学知识的载体——生活,更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情感体验的过程,而“做”数学从本质上打破了单一为学知识的传统观念,注重通过实践或实际操作活动,探究规律再应用于实际;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产生的源泉——现实感性材料,经师生共同探索总结规律后,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应用于生活,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也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有多种算法,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及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我认为“破十法”仍然是计算“退位减法”的首选方法,他更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我利用废“喜乐瓶”为每个学生做了一套数位筒,为人人动手操作创造了条件。当学生弄清了什么是“破十法”后,我问:“数位筒中有53根小棍,去掉29根,还剩几根?”学生有三种拿法,其中一种是拿走整捆的2捆后,3根里不够拿走9根,把1捆打开,1个十变成10个一,从10根里拿走9根,剩1根和3根合起来就是4根,把4根放在个位筒里。这种拿法实际就是13-9这道题用破十法计算的思路。这样,学生借助动手操作的动觉和视觉的直观性,感知了“破十法”的计算方法。为笔算退位减法中“个位不够减,十位退一当十,同时十位减少了1”知识点做好了铺垫。

二、创设“做”数学的宽松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做”数学的设计、点拔引导、传授学习方法、渗透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上,体现在精心设计、动手操作、组织讨论上,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创设条件、激发兴趣、诱发主动求知空间

教学中必须狠抓新旧知识连结点,在连结点上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引起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如教学“统计”(一格表示2)内容时,在学生原有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矛盾冲突,引发“一格表示1已经不够用了,怎么办呢?”的思考。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转弯画,可马上被否定,认为转弯画不好看,容易与其他的弄混;有的说再往上添格子,也马上被否定了,认为这样太麻烦,还把上面的标题给遮住了;最后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将一格表示2最好。达成共识后,学生们动手修改统计图的数距。由于有前期的讨论和后期的动手实践,学生都深刻理解了一格表示2的含义及必要性,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冲突,随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急于要探索未知领域,诱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空间,为敢于尝试增强了信心。

2、动手操作,丰富感知,创造主动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资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丰富感知,形成表象。抓住知识的本质属性,精心设计操作内容,为学生营造主动思维空间。在教“对称图形”时,学生通过观察一些对称图形知道了“这些图形可以分成两个形状完全一样、方向相反的部分”后,我设计了一个“对称图形创意大赛”活动,让学生通过设计,剪出对称图形,不满意的在修改。学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在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要想剪出小鸟的翅膀只需要剪出一个翅膀,打开后就变成了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的翅膀,从而体会到对称图形的本质——形状一样,方向相反。这个实践环节既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达到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的目的。

三、面向全体,指导学生“做”数学

在学生“做”数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中不是让教师把数学知识全盘托出,而层层设疑问,处处激思想,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通过学生操作、体验、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并在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领悟数学学习的精髓,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形成学习的经验。

1、指导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自读教材“做”教学

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时,可采用先看书自编口诀,后交流编口诀想法的办法组织教学。如“7的乘法口诀”一课,先让学生自读教材,根据1—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方法自编口诀: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口诀的意义,凭借类推思维能力,完成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这样设计,即不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又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记口诀,理解口诀的含义及运用口诀去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学习数学,激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总是渗透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联系实际,才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简单的统计表知识时,教师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统计表的知识,自己深入生活,调查、收集各方面的原始数据,然后自己整理、制成统计表,最后根据统计情况,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这样的设计,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法模式,激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明确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做数学”的核心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和创造出来。

在“做”中学数学,就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就是尊重学生,只有给放手让学生“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从而真正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因此,让学生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学习数学,是“做数学”的关键。但老师对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可能会产生种种担心:担心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担心学生思维一发不可收,出现教学的意外而令人尴尬;担心课堂教学秩序混乱,难以控制局面;担心困难学生更难跟上,等等。,然而我们应该知道,不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者教师过多的引导,这种教学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的思维是得不到发展的。只有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得来的,学生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做”的需要,以不断地获得新的动力,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

第五篇:探索式教学法--让孩子在做中学

探索式教学法--让孩子在做中学

当前,教学研究的重心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差异、注意个性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成为我国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走向。我国新近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提高科学素养、在课堂中开展探索式学习”的理念,即通过提倡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索能力,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探索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一、探索式教学法的提出

探索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索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杜威说:“思维起源于疑难”,就是说人在生活中遭逢难题而从事解决,才进行思维,不是为思维而思维和为真理而真理的。真理和生活需要分不开,探求真理不能脱离实践经验。这种实用主义认识论应用在教育上,便是“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应用在教学上,便是“从做中学”。从1950年到1960年,探索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索式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索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索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美国20世纪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改革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50年代末创立了发现法,并把它在美国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认为“发现法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的方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并无高深玄妙之意。”(续润华,2003:86)与前人相比,布鲁纳更注意探索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

施瓦布、杜威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鲁纳和皮亚杰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影响了从50年代直至70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这些教学材料的一个共同点是使学生参与到做中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讲或只是阅读有关科学的材料,对学习科学的过程比掌握科学知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二、探索式教学法的含义

要研究探索式教学法,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索。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索的定义是:“探索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索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王景认为,“探索式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索,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索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毋庸置疑,学生对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三、探索式教学法的过程结构

一般的探索过程涉及:观察,提出问题,作出预测、猜测或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并开展工作以搜集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解释(解读数据)以验证假设,得出初步结论,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及提出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将上述探索过程与结果以一定的方式陈述或表达出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及开展评价。这个过程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步骤:

1.设问质疑。探索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索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索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应该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那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

2.实验探索。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

3.思考作答。经过探索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4.分享矫正。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索结果介绍给全体同学。由集体讨论、辩论,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以往不少教师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是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思想方法,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这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的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又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一半,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

四、探索式教学法理论的局限性

作为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践中,它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导演”的作用,其备课的内容加大,不仅要考虑教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也颇具挑战性。其次,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程度也不好把握,作为强调调动学生能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到底能给学生多大的自由度也是一个难题。第三,作为由国外学者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国内学者的探讨大多集中在某个学科的教学体验上,系统的理论支撑还比较薄弱。

探索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采用探索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的教学程序,同时加强了教师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索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下载在做中学科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做中学科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想在做销售

    每天你的生活就是,找客户,陪笑脸,挨着老板的批,挨着客户的白眼。月底算业绩跟期末考试一样紧张,出入各种办公室,跟老总政要称兄道弟,穿着西转格履,钱包里比脸还干净。拿了提成去桑拿......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何在做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做中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都是被动地思考和解答老师抛出的问题,而很少自主产生问题。然而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

    有钱人多在做信托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信托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有钱人多在做信托 四次加息之后一年期利率为3.25%。各家银行推出的货币性理财产......

    面试还在做智力测验

    多年前在外商工作時,某天一位溫文儒雅、教養良好的新進年輕男同事,到辦公室報到。由於他學經歷俱優,外型高大帥氣,辦公室裡的祕書紛紛竊竊私語,其中有人向曾面試他的其中一位主管......

    基础在学,关键在做

    基础在学,关键在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

    现在做职业生涯规划

    会留人吗?年底沙龙的收官之作是:“事业留人”。每到岁末年初之际,都是人力资源部门最忙乎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也是人员流动最频繁的,有人要来,也有人要走。有一些员工企业是不希望失......

    简爱在做((范文大全)

    一、 填空。 1、简·爱在做期间,意外地获得了的遗产。 (小学教员;她的叔叔)2、罗切斯特太太是怎样死的? (跳楼) 3、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 (绘画) 4、《简·爱》一书中和曾要与简爱......

    中学科学组工作计划

    中学科学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永嘉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以规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