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论教养教学设计——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论教养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教养”的内涵。2.了解本文通过对比众多事例分析论述的特点。
3.积极培养自己的高雅情趣,提升自己的内涵素质,做有教养的现代人。*[教学重、难点]
1.理解论证的层次。
2.学习由现象到本质、对比分析的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谈起教养,老师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曾被许多政治家认为是“真正有教养的中国人”,大家猜猜他是谁?
教师展示周恩来的数张图片,并分析:一言一行皆显魅力,一举一动皆见教养,这就是我们的周总理。请同学们结合你所了解的总理谈谈你如何理解教养。
同学们结合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分组思考并讨论:一个有教养的人会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用“有教养的人,有……”的句式来回答。交流明确:(1)有教养的人懂礼节,有礼貌。(2)有教养的人,有尊重别人的心。(3)有教养的人,有宽广的胸怀。(4)有教养的人,有注意生活细节的品质。(5)真诚、勇敢、勤奋、节俭、坚贞不屈……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联学者、作家利哈乔夫是如何理解教养的。
二、作者简介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
三、整体感知,小组合作
1.作者在本文表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试归纳。(学生说出大意即可)交流明确:文章认为良好的教养可以得之于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有优雅的风度,教养的本质就是尊重。
2.本文阐述主要观点的整体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交流明确:文章开门见山,引出“教养”这一论题,接着列举日常生活中众多“无教养”的现象,再论述“有教养”的表现;然后由讨论教养本身转向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最后指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的观点。
四、个性化阅读,揣摩探究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学生互动提问、讨论解答。2.教者准备以下问题供讨论参考:(1)作者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时,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你怎么看?
交流明确:这篇文章是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没有从深奥的道理谈起,而是列举教养在家里的一些具体体现,这样深入浅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另外,相对于青少年而言,教养总是体现在言行举止的细节中,从一个人对自己和家人的态度,就能折射出他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2)作者在谈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时,先列举众多“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明确: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观察到很多“无教养”的现象,作者从这写起容易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作者将众多“无教养”和“有教养”的事例比较、分析,这样能自然而然得出自己的结论。
(3)“教养”和“风度”有什么内在联系?文章谈论“教养”,为什么又转入写“风度”?“优雅的风度”与“教养”有怎样的关系?
交流明确:“教养”和“风度”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要具有“优雅的风度”的基础也是得之于自身,是自我素质和自我修养的表现,具有“优雅的风度”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养,所以“优雅的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
(4)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自始至终谈论的“教养”的本质是什么?
交流明确:作者自始至终谈论的“教养”的本质是尊重。无论是列举众多日常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还是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教养”,还是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都无不贯穿“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的看法。
五、拓展迁移,回顾反思
1.搜集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无教养”的现象和行为,课后用文字、图片、音频等方式记录下来,小组交流活动后的感受。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比如国庆升旗仪式后现场的一片狼藉;巴黎圣母院专门提醒中国人“请保持安静”的中文标志;美国珍珠港只写给中国人看的“垃圾桶在此”的中文标志;泰国皇宫只写给中国人看的“请便后冲水”的中文标志……
在学生引起震撼的时候适时提出问题:(1)为什么在这么多国家只有我们中国不约而同地遭遇如此尴尬的“礼遇”?(2)此时此刻你的感觉如何?你想说些什么?
2.课文谈论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可是我们怎样获得教养呢?你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有哪些呢?
学生可充分交流讨论,比如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就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六、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论教养 利哈乔夫
教养→风度
事例对比论述
尊重 深入浅出、亲切活泼
第二篇: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教学设计
论教养
教学目标1、2、3、学习议论文围绕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并从自己做起。模仿本文,学写能够表述自我观点的议论文。
教学重点1、2、3、熟读课文,反复品味文中句子,培养逻辑分析能力。
学习本文联系生活的写作方法,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辨能力。学会体谅他人,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准备1、2、3、解决课文生字词。
了解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了解有关教养的名言和社会新闻。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教养是人类自我精神与品质的升华,它体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格调。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决定了周围的人是否愿意同他交朋友;决定了他做事情是否顺利;也决定了他的人生是否能够有所成就。教养到底体现在生活中哪些方面?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苏联学者、作家利哈乔夫从众多事例的分析、比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让我们走进他的文章,去探讨教养的本质。
二、找观点——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初读课文,学生圈点勾画,找出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引起思考的句子。作者观点: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分论点:
⑴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⑵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⑶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自然。
三、理思路——教养从何而来?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怎样围绕教养去展开论述的?
教师明确:作者开门见山,引入论题。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由教养转向风度,结合生活实例告诉我们要从自身严格自律,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小组互读,讨论:①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②教养与风度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③作者所举的日常生活中有教养的行为你做到了吗? 根据以上讨论,理出本文论证思路,并写在书上。
四、演情景——生活处处皆教养
分小组情景表演:《生活中的教养》 例:①与家人相处时的教养。②饭桌上的教养 ③公共场所的教养
五、品语言——谈谈你心中的教养
细读课文,反复咀嚼、品味文中的格言式句子,在句子旁做出自己的个性化批注。
例: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批注:互相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先决条件。比如:初次见面,一定要努力记住对方的名字;不要轻易否定他人,先肯定对方观点,再给出不同见解;你再愤怒,也不能说出真正伤害对方的话。总之,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拓展:《泰坦尼克号》片段播放 教师小结:在沉船的一刻,能改变世界的男人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女人和小孩;可以独立逃生的妇女把希望留给了爱人;工作人员在船上坚守到最后一刻……教养是谈吐的文明;是举止的得体;是危难时的冷静;是困境时的微笑。让我们一起努力,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课外阅读:《谈风度》、《择善而从》、《跃出误区的艺术》
教学反思
第三篇: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论教养教学设计
8* 论教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经常听见有人在骂:“你真是没教养!”那么,教养是什么呢? 教养来自哪里? 体现在哪里?教养,离我们有多远呢? 教养和礼貌、教养和风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今天,我们就走进利哈乔夫的《论教养》,去一探究竟。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进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在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生难字词(1)字音
彬彬有礼(bīn)
贸然(mào)
涵养(hán)
恪守(kè)....矫揉造作(jiǎo)箴言(zhēn)絮絮叨叨(xù xù dāo dāo)......(2)词义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恪守】严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朗读指导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2)轻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课文中作者认为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明确: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2.课文中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
明确: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3.课文中没有教养的种种表现有哪些?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1)在家里,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 家里有人在看书或做功课,也总是把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放得很响,或高声说话。(2)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3)进入成年后,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4)当着外人的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步骤四 深层探究 质疑问难
1.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试着列举出来。明确:(1)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2)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3)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5)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2.作者谈论“教养”又转向谈论什么? 明确:谈论“风度”。
3.“教养”和“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明确:它们是一脉相承的,风度主要体现在外表,它是教养的一个方面。风度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
4.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简述作者的论证过程。
明确: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本文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2.拓展延伸
一个讲礼貌的人,是不是就是个“有教养”的人? 明确: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装出来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也就是说一个人表面有礼貌,讨人喜欢,但他可能内在是自私虚伪的。但当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说明他的外在行为好,还说明这个人的内涵、道德品质是好的。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题。板书设计
论教养 利哈乔夫
无教养——不洗餐具、对家人大发雷霆、对亲人缺乏了解、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的关爱、随心所欲地开大电视或收音机音量或高声说话、开家人的玩笑却不顾及其自尊心。
有教养——尊重别人,礼貌待人,对人谦让、礼让,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恪守诺言,不摆架子“翘鼻子”。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进行“教养”方面的学习教育是很有意义的。俗话说“人有教养行走八方,无教养寸步难行”。提升教养不仅是对人格的培养,也是进入社会的“必修课”。同时,学生们也学到了本文对比论证(正反对比)的写法。
第四篇:《论教养》教案(部编语文九上)
8.论教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三、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3.背景资料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
贸然(mào)
疲惫不堪(kān)
大发雷霆(tíng)
涵养(hán)
恕我直言(shù)
自吹自擂(lěi)
恪守(kè)允诺(nuò)
自持(chí)
汲取(jí)
矫揉造作(jiāo)
扭捏(niē)箴言(zhēn)
嚼(jué)
絮絮叨叨(xù)
尴尬(gān)
原处(chù)
教书(jiāo)
困难(nán)处境(chǔ)
教养(jiào)灾难(nàn)(2)词语释义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擂,打鼓。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文化活动。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2.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2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示例:第5-10段主要从反方面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的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才算有教养。
(2)作者在论说“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优雅风度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3)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答案示例:①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②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2.写法探究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有哪些?
答案示例:(1)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本文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咀嚼、品味。
(2)方法多样,论证有力。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有教养。相信作者的观点一定给了大家许多启示。当然,大家对于教养一定也有许多自己的看法,课下可以继续探索讨论。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向作者学习,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五篇:新编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论教养》当堂同步练习(含答案)
8* 论教养
01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典范(diǎn)
恪守(gè)箴言(jiān)自吹自擂....(léi)
B.涵养(hán)允诺(yǔn)妨碍(ài)矫揉造作....(jiǎo)
C.愚蠢(chǔn)遗憾(hàn)尴尬(gān)絮絮叨叨....(dāo)
D.谦让(qiān)积淀(diàn)谚语(yàn)大发雷霆....(tí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贸然
疲惫不堪
一意孤行 B.缺陷
杉杉有礼
扭捏作态 C.遵循
莫不关心
疲惫不堪 D.喧哗
轻而易举
待人处世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 ”与“ ”互换位置。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 ”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把“ ”改为“ ”。(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
5.文章第八至十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6.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们班级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训》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3)右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而开展的“‘不剩饭,不剩 菜’——文明餐桌行动”的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注“约”字中间的一点是一粒米)02 拓展阅读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
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
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第②③④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9.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
B.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
C.“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D.“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0.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利哈乔夫《择善而从》《跃出误区的艺术》
参考答案
1、A(解析:A.“恪”应读作“kè”,“箴”应读作“zhēn”。)
2、A(解析:B.“杉杉”应写作“彬彬”;C.“莫”应写作“漠”;D.“世”应写作“事”。)
3、B(解析:B.“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传承文化、传递感情、把(或被)、品尝、不知不觉(或于无形之中)、品赏(或欣赏、品析、品味等)
5、对比论证。将没有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6、(1)材料一:我国家规文化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示例一】更喜欢第①条。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示例二】更喜欢第②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3)内容:画面由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组成,盘中有一个“约”字,“约”字中间的一点是一粒米。寓意:文明餐桌行动是我们共同的“约定”,节约要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开始。
7、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8、引出论点。不能,因为第②③④段分别从个人、家庭和政府的角度论证应该讲规矩,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
9、C
10、举例论证,列举朱元璋和大臣之间的问答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