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数学竞赛辅导教案:由中点想到什么
八年级数学竞赛辅导教案:由中点想到
什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十八讲
由中点想到什么
线段的中点是几何图形中一个特殊的点,它关联着三角形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中心对称图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等丰富的知识,恰当地利用中点,处理中点是解与中点有关问题的关键,由中点想到什么?常见的联想路径是:
.中线倍长;
2.作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
3.构造中位线;
4.构造中心对称全等三角形等.
熟悉以下基本图形,基本结论:
例题求解
【例1】
如图,在△ABc中,∠B=2∠c,AD⊥Bc于D,m为Bc的中点,AB=10cm,则mD的长为
.
思路点拨
取AB中点N,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创造条件.
注
证明线段倍分关系是几何问题中一种常见题型,利用中点是一个有效途径,基本方法有:
利用直角三角斜边中线定理;
运用中位线定理;
倍长法.
【例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一组对边AB=cD,另一组对边AD≠Bc,分别取AD、Bc的中点m、N,连结mN.则AB与mN的关系是
A.AB=mN
B.AB>mN
c.AB D.上述三种情况均可能出现 思路点拨 中点m、N不能直接运用,需增设中点,常见的方法是作对角线的中点. 【例3】如图,在△ABc中,AB=Ac,延长AB到D,使BD=AB,E为AB中点,连结cE、cD,求证:cD=2Ec. 思路点拨 联想到与中位线相关的丰富知识,将线段倍分关系的证明转化为线段相等关系的证明,解题的关键是恰当添辅助线. 【例4】 已知:如图l,BD、cE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为F、G,连结FG,延长AF、AG,与直线Bc相交,易证FG=. 若BD、cF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 BD为△ABc的内角平分线,cE为△ABc的外角平分线,则在图 2、图3两种情况下,线段FG与△ABc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其中的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思路点拨 图1中FG与△ABc三边的数量关系的求法,对寻求后两个图形中线段FG与△ABc三边的数量关系起着重要作用,而由平分线、垂线发现中点,这是解题的基础. 注 三角形与梯形的中位线.在位置上涉及到平行,在数量上是上下底和的一半,它起着传递角的位置关系和线段长度的功能,在证明线段倍分关系、两直线位置关系、线段长度的计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5】 如图,任意五边形ABcDE,m、N、P、Q分别为AB、cD、Bc、DE的中点,k、L分别为mN、PQ的中点,求证:kL∥AE且kL=AE. 思路点拨 通过连线,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四边形,为多个中点的利用创造条件,这是解本例的突破口. 注 需要什么,构造什么,构造基本图形、构造线段的和差关系、构造角的关系等,这是作辅助线的有效思考方法之一. 学历训练 .BD、cE是△ABc的中线,G、H分别是BE、cD的中点,Bc=8,则GH= . 2.如图,△ABc中、Bc=a,若D1、E1;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若 D2、E2分别是D1B、E1c的中点,则:若D3、E3分别是D2B、E2c的中点.则……若Dn、En分别是Dn-1B、En-1c的中点,则DnEn= .3.如图,△ABc边长分别为AD=14,Bc=l6,Ac=26,P为∠A的平分线AD上一点,且BP⊥AD,m为Bc的中点,则Pm的值是 . 4.如图,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Ac=5cm,BD=12cm,则该梯形的中位线的长等于 cm. 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EF∥GH∥Bc,AE=EG=GB=AD=18,Bc=32,则EF+GH= A.40 B.48 c50 D.56 6.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若AD=6cm,Bc=18㎝,则EF的长为 A.8cm D.7cm c.6cm D.5cm 7.如图,矩形纸片ABcD沿DF折叠后,点c落在AB上的E点,DE、DF三等分∠ADc,AB的长为6,则梯形ABcD的中位线长为 A.不能确定 B.2 c. D.+1 8.已知四边形ABcD和对角线Ac、BD,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四边形mNPQ,给出以下6个命题: ①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原四边形ABcD为菱形; ②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原四边形ABcD为矩形; ③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Ac⊥BD; ④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Ac=BD; ⑤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BAD=90°; ⑥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AB=AD. 以上命题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9.如图,已知△ABc中,AD是高,cE是中线,Dc=BE,DG⊥cE,G为垂足.求证:G是cE的 中点;∠B=2∠BcE. 0.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E为Dc上一点,连结BE,作cF⊥BE于P,交AD于F点,若恰好使得AP=AB,求证:E是Dc的中点. 1.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以Ac、AD为边作平行四边形AcED,Dc的延长线交BE于F. 求证:EF=FB; S△BcE能否为S梯形ABcD的?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求出AB与cD的关系. 2.如图,已知AG⊥BD,AF⊥cE,BD、cF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若BF=2,ED=3,Gc=4,则△ABc的周长为 . 13.四边形AD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F,m、N分别为AB、cD中点,mN分别交BD、Ac于P、Q,且∠FPQ=∠FQP,若BD=10,则Ac= . 4.四边形ABcD中,AD>Bc,c、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分别与EF的延长线交于H、G,则∠AHE ∠BGE 5.如图,在△ABc中,Dc=4,Bc边上的中线AD=2,AB+Ac=3+,则S△ABc等于 A. B. c. D. 6.如图,正方形ABcD中,AB=8,Q是cD的中点,设∠DAQ=α,在cD上取一点P,使∠BAP=2α,则cP的长是 A.1 D.2 c.3 D. 17.如图,已知A为DE的中点,设△DBc、△ABc、△EBc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关系式是 A. B. c. D. 8.如图,已知在△ABc中,D为AB的中点,分别延长cA、cB到E、F,使DE=DF,过E、F分别作cA、cB的垂线,相交于点P.求证:∠PAE=∠PBF. 9.如图,梯形ABcD中,AD∥Bc,Ac⊥BD于o,试判断AB+cD与AD+Bc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20.已知:△ABD和△AcE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AcE=90°.如图甲,连结DE,设m为D正的中点. 求证:mB=mc; 设∠BAD=∠cAE,固定△ABD,让Rt△AcE绕顶点A在平面内旋转到图乙的位置,试问:mB;mc是否还能成立?并证明其结论. 21.如图甲,平行四边形ABcD外有一条直线mN,过A、B、c、D4个顶点分别作mN的垂线AA1、BB1、ccl、DDl,垂足分别为Al、B1、cl、D1. 求证AA1+ccl=BB1+DDl; 如图乙,直线mN向上移动,使点A与点B、c、D位于直线mN两侧,这时过A、B、c、D向直线mN引垂线,垂足分别为Al、B1、cl、D1,那么AA1、BB1、ccl、DDl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如图丙,如果将mN再向上移动,使其两侧各有2个顶点,这时过A、B、c、D向直线mN引垂线,垂足分别为Al、B1、cl、D1,那么AA1、BB1、ccl、DD1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 八年级数学兴趣小组课外辅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3.培养数学拔尖人才,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数学竞赛。 二、辅导对象 本班前15名的学生 三、辅导时间 周二、周四下午课外活动课 四、辅导内容 完全平方数和完全平方式、不等式、一次函数、三角形全等、分式 五、辅导方法 1.按计划设计专题训练题,学生合作探讨完成训练题,其中存在的的问题应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2.根据在个别辅导中发现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集中辅导。 由“数学是灾难”想到的 张俊昌 暑假利用闲暇读了崔永元的《不过如此》一书。里面的好多内容都记不大清楚了,但有一个故事一直记忆犹新,久久不能忘记。那就是“数学是灾难”的故事。 为了能和同仁们共同分享,我把这个故事载录于此。 我和姓王的老师有缘,从小到大,遇到一批。第一位王老师对我的偏爱完全是因为我貌似忠厚。 我的第一篇作文被王老师大加赞赏,她尤其欣赏这一句: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后来才知道这不过是个套路而已。但当时如果不是赞扬,而是一顿批评呢?孩子的自信心通常是被夸奖出来的。 第二位王老师教了我一年,移交给下一任老师时,她的评语是,该生至今未发现有任何缺点。这为下一任老师修理我,留下了把柄。 这位年轻力壮的女老师一接手,就咬着牙根对我说,听说你红得发紫,这回我给你正正颜色。(这个老师估计心理有问题) 我倒也配合,大概是到了发育的年龄,我整天想入非非,经常盯着黑板发愣,数学老师把教鞭指向右边又指向左边,全班同学的头,都左右摇摆,只有我岿然不动,于是他掰了一小段粉笔,准确无误地砸在我的脸上。 数学鲁老师说,你把全班的脸都丢了。 嗷,全班一片欢呼,几个后进生张开双臂,欢迎我加入他们的队伍。从此我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患上数学恐俱症。 高考结束,我的第一个念头是,从此再不和数学打交道了,38岁生日前一天,我从噩梦中醒来,心狂跳不止,刚才又梦见数学考试了。水池有一个进水管,5小时可注满,池底有一个出水管,8小时可以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 呸,神经吧,你到底想注水还是想放水?(这题本来就出得变态,这就使我矛盾,教育到底要交给孩子们什么?) 有一天我去自由市场买西瓜,人们用手指指点点,这不是《实话实说》吧,我停在一个西瓜摊前,小贩乐得眉开眼笑,崔哥,我给你挑一个大的,一共是7斤6两4,一斤是1块1毛5,崔哥,你说是多少钱? 我忽然失去控制,大吼一声,少废话!抱歉! 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 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 所以我请求各位师长手下留情,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户。 大概是与自己的职业有关吧,看了这个故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别人的灵魂,自己首先应有一个高尚的灵魂。最基本的是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孩子爱学生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然,有了爱不一定就有教育,爱不是教育的全部)。尤其是要有一颗爱差生的心,这一点很难做到。爱好学生容易,因为好学生本身就可爱。而且好学生大都相同,而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面对那些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差生,就需要我们能有一颗宽容的心,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懂得包容。(当然,必要的惩戒还是要有的)。我们应该以我们的言传身教,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地去感染学生,去影响教育学生。这需要有个过程,不能一戳而就。我曾听过一个高中生说:现在的好多老师是人渣,我将来宁讨吃也不当老师。我想,该学生一定是挨过老师的不少打和骂。 听了这话,我心里很难受。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我认为,挽救一个失足青年,和培养一个本科大学生同样重要。试想,如果我们的国民道德日益沦丧,犯罪率不断增加,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能心安理得吗? 七年级数学竞赛辅导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了七年级数学的竞赛辅导工作,一学期下来感觉竞赛辅导效果不佳。镇里的竞赛只有3名学生获奖,而市里的竞赛成绩还没有出来,我想一定也不是很好。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自己的竞赛辅导工作: 一、尖子生的选拔与管理 “选苗要准,要早”,这是竞赛出成绩的必由之路。我们采取选拔与推荐相结合,在期初就安排了校内的一次数学竞赛,然后就确定了14名学生进行辅导。但这些学生中有灵气且态度端正的学生只有没几个。几乎每次都有学生因故未参加辅导工作,也有一些学生对于竞赛布置的任务不认真完成,听课后也不订正.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在我,疏忽了对这些学生的管理,要求不够严格。 二、辅导教材的选择 关于辅导教材一开始我也向教研员要了一些历年的竞赛辅导资料,看了一下历年试卷的题型,之后也打听了一下风湖中学在使用的教材,但因资料太多,所以最后选用了《尖子生》这本书作为培优资料。平时周日讲解A、B组,周二、周四讲解C组。竞赛结束后发现做过的题只有2题,大部分的题都是编过,所以我认为辅导教材要求浅显易懂,知识点归纳详细,技巧性强,方法别具一格,也有一定的权威性。但这只能是作为一个蓝本,不能完全依靠这一本教材。还应选用各种竞赛试卷里的各种创新题。 三、钻研竞赛教材不够用心 平时虽教一个班的数学,但加上德育相关工作,每天也非常忙,所以有时候没有认真去钻研相关的教材,自己做竞赛题也不够多,所以导致辅导时没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往往是精略的看一下要讲题的题目,讲解时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同时没有定期开展小组竞赛,这样就很难检查学生的培训情况,也没有表彰成绩好的学生,没有很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初二数学竞赛辅导计划 为了确保第一轮入选的60名学生能够在第二轮顺利过关,并尽可能在全县数学、英语竞赛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初二数学备课组于第十七周备课组会议制定竞赛辅导计划。分三个阶段,分别如下: 第一阶段:第十七周———期末考试 1、各数学老师整理本学期数学课本所涉及到的所有得知识点,给入选学生过好知识关,一定做到扎实复习,从而夯实基础。 2、每天数学课上给入选学生一道竞赛模拟题,先做后讲,逐渐拔高。 3、利用活动课、自习课进行集中辅导,拓宽知识,培养能力。 第二阶段:寒假 1、要求入选学生每人一本奥数资料,放假前由各数学老师勾选习题,布置假期完成。 2、各数学老师在假期期间,对自己班级的入选学生进行辅导,方式可以为:家访辅导、集中学生到老师家里辅导,电话问答、查询、督促,网上辅导等,整个寒假,对每位学生至少辅导3—5次。 3、开学检查假期奥数作业,讲评疑难。 第三阶段:下学期开学———竞赛 1、全面复习初 一、初二数学所学的全部知识点,做到内容熟悉,基础扎实。 2、继续选做奥数题,完成奥数资料。 3、每天课堂给两道竞赛模拟题,先做后讲,辅导思路。 4、利用活动课、自习课进行集中辅导,点拨思路,讲解解题技巧。 5、数学教师下载并重组奥数模拟题3—4套,赛前集中训练,全面提升竞赛学生能力。 初二数学备课组 2009年12月第二篇:八年级数学竞赛辅导计划
第三篇:《由数学是灾难想到的》
第四篇:七年级数学竞赛辅导工作总结
第五篇:初二数学竞赛辅导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