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美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中美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张峰
张迪(1.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2.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美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的比较,认为美国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教师为中心的直接讲授和混合教学,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而中国的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提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增强课堂教学的渗透性,才能不断增强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美 学校公民教育 课堂教学
Sino-us School Citizenship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Comparative Study
Zhangfeng1
Gengyajie2
(1.Zhengzhou University Marxism School, Henan Zhengzhou 450001 2.Eastern international art college of the Zhengzhou light industry university , Henan
Zhengzhou 450063)Abstract: Compar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School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thinks that American school citizenship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usually adopts teacher-centered directly lectures and mixing teaching, uses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strategies.Meanwhile Chinese school citizenship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mainly by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fers that only by using various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play of the subjectivity and enhancing permeabi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chool citizenship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can be enhanced.Key words: Sino-us School Citizenship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如何从本国具体实际出发,做好公民的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开始深刻思索的重大问题。学校公民教育作为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引起密切
关注和深刻思考。
美国作为现代西方国家的代表,经济、政治水平都极为发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中国与美国两个典型国家的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分析,积极解决学校公民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推进我国学校公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民教育与学校公民教育 1.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是指为了培养良好公民而进行的教育。公民教育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社会通过培养使公民成为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权责主体,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有效成员的过程。公民教育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在当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总和。狭义的公民教育是指为培养参与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有效成员所需知识的公民学科。[1] 2.学校公民教育
学校公民教育是指在学校中对公民实施的教育。它包括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的课堂教学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公民意识。
二、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教学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重点是不断变化的。早期的学校公民教育强调道德教育;20世纪初学校公民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60年代开始强调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0年代又回归到品质教育;90年代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公民教育课程学习,以对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教育为重点。当代的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已经逐渐形成以独立的公民教育科为主,以社会科等综合学科为辅,把公民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学校的其它活动中实施的综合教育体系[2],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1.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讲授
社会研究是美国各类学校公民教育的主要课程,历史悠久,内容综合。该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十个主题:文化,时间、连续性和变化,人、地点和环境,个人发展与同一性,个体、群体和社会结构,权力、权威和政府,生产、分配和消费,科学、技术和社会,全球结合,公民理想与实践[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带领学生依据这些主题对涉及的相关问题和学科进行探索。在美国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主的直接讲授。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将上述主题通过不同方式组织起来,通过对相关内容的讲述和解释,达到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目的,使学生通过这些主题的学习掌握公民参与的基本知识,具备民主参与的能力。在学习结束后对社会学、文化学、公民与政府、民主等方面的知识和问题有一定了解,初步树立起参与公共事务的态度,具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和正义等基本理念,成为在公共利益面前能够做出合理判断的责任公民,并认同美国文化,具备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民主社会的有效参与者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教学通常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基本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或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小组调查、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名著讨论和模拟政治活动等。
模拟政府部门活动是让学生把学习内容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如法院、国会活动,欧洲议会等,通过实际场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学会综合性思考,寓教于乐,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学校公民教育培养责任公民和民主参与能力的基本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掌握情况,并通过与学生的有效交流鼓励他们寻找可靠的资源,选定要模拟的场景,充分计划好模拟过程,考虑模拟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在模拟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对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更加深刻的体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还普遍采用名著讨论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经典著作的阅读,让学生密切考察人性、正义、真理、友谊和灵魂等与当代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从而达到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公民道德修养的目的。如佛罗里达州的埃克尔学院的必修课《全球文化背景下的西方遗产》要求学生必须阅读西方或非西方“经典的和持久的”著作。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西方文学与哲学名著选读》以帮助学生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为目的,要求学生用一年时间深入研读和探讨西方文化中的经典著作。该课程通常在跨学科教授的指导下,由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著名作家的经典著作展开学习,如荷马、埃斯库罗斯、柏拉图、奥古斯丁、但丁、蒙田、莎士比亚、奥斯丁以及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学时安排为每周四个小时固定的学习时间。芝加哥大学也开设必修的经典名著课程,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学生精读熟记名著原文后,集体讨论该名著的写作背景、著作内容和现实意义等;另一种为学生按要求阅读老师规定的多本著作后,由数名教授合上一门以讨论为主的课程,从而实现对经典名著内容的把握和思想的理解,达到传承文化价值,提升道德素养的目的。[3] 3.混合教学
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教授,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教学还尝试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探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通过比较和思考与他人观点的不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强化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对基本价值的理解。如普鲁维登塞学院设立课程《古代和现代: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以促进学生理解雅典、18世纪的欧洲和美国的民主理论为目的,鼓励学生创设理论框架并运用到实践中,通过解释当代的社会与政治问题,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学会用理性的眼光思考和分析历史。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后,要求学生以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丹尼斯·汤普森的《民主与异议》等论著为基础,写出读书笔记。笔记中要针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课堂讨论的问题做出回应,如对著作的质疑,该著作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等,从而提高学生对民主理论的理解水平。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并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学生对民主理论有一定理解后,教师即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付诸实施。学生按民主方式组成小组后采取民主行动,行动过程必须体现学生阅读或者讨论过的民主理想与理论。行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递交报告,进行反思与总结,还要将小组遵循的民主程序和对民主理论和按原则行动的持续
性思考记录在案。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式,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鼓励学生做无限的思考,并通过实践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学习效果,实现对学生的基本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三、中国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介绍
中国一直以来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后,公民教育的提法才逐渐被接受。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是第一次从公民角度提出的道德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具体目标,要求努力培养具有一定的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权利与义务责权明晰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条件下,我国的学校公民教育也确立了明确目标,就是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使他们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认同。
我国的公民教育课程具有整体化,系列化的特点。小学设置思想品德课,在不同的年龄段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提出基本的道德要求。如在一、二年级着力加强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教育,三至五年级着重加强关心他人的教育。初中和高中阶段设立思想政治课,高校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系列的公民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教育,使他们确立基本的行为规范。
我国的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普遍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尽管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已逐渐普及,但我国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教授为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用各种方法改变传统思想道德课学习的枯燥乏味,培养活泼热烈的课堂气氛,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努力增强趣味性和实践性。教学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如案例教学法,观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和启发诱导式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鼓励他们不断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深刻思考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道德和价值观问题,努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被动接受局面。但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现状仍未改变,我国学校公民教育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仍旧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努力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改善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本任务。
四、中美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比较的启示
美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其学校公民教育在长期发展后逐渐显现出效果。我国的学校公民教育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旧存在一些具体问题。虽然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公民教育的目标也有本质差别,但是纵观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教学,仍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从对中美两国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的分析与比较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课堂教学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教授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互相交错,灵活运用。小组调查、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名著讨论、模拟政治活动、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极大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使学生们努力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现实问题,通过对现实生活、实际问题的模拟和参与提高自身公民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但培养了深刻思考的习惯,而且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相比之下,中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教学就显得比较单一和僵化。
由此可见,在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尝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划分,重点和难点由老师进行直接讲授,实践性较强或者互动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采用讨论,模拟,调查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或者采用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老师补充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的交错运用,改变传统模式中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的局面。
2.课堂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美国的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氛围一般比较宽松,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由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帮助他们树立基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暗示、鼓励、询问等环节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通过对一些启发性、关键性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澄清”自己非道德的、不正确的价值判断。鼓励学生综合各种因素多方考虑,提出解决的方法后参与小组讨论,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并和自己的想法相比较后做出选择。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教学还经常采用活动教学法,通过游戏、问题讨论和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把呆板的灌输变为学生的有趣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领悟学习的内容,在实践和体验中接受教育。
而中国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普遍尊重权威和教育。在长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以教师为主体的权威教学模式,学习氛围比较严肃、凝重,课堂教学方式比较正式,不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虽然近年来,随着观念的转化,这种现象已有所转变,但是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3.要注意增强课堂教学的渗透性
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教学一直以直接教授为主。在课堂教学中由老师通过直接传授把一些具体的道德原则和成型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并通过提问或检查等方式加强认识。这虽然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当下我国部分学校的公民教育只是以应试为目的,导致教学过程的简单、生硬,甚至还造成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严重影响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效果。
而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教学一向比较强调渗透性。如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使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与道德培养结合起来。或者通过宗教课程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宗教精神的内化并达到道德熏陶和自我约束的目的,从而实现学校公民教育中的责任教育。
由此可见,要提高我国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做好学校公民教育的课堂教学外,还要加强我国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的道德渗透功能。要在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公民教育,增强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的渗透性。参考文献:
[1]蓝维,高峰,吕秋芳,邢永富.公民教育:理论、历史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袁利平.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历史演进与实践改革[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3] 唐克军.比较公民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曹丽萍.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J].科教纵横,2008(7).[5]周凤妮.美国公民教育的方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企业家天地,2008(2).[6]赵鹏,朱广荣,苏静.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差异分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第二篇:中美教育技术比较研究
中美教育技术比较研究
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教育部领导及部队首长都对教育技术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不少高校都把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学校的支撑学科进行重点建设。教育技术如何发展,“教育技术学”学科如何建设,教育技术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发挥制高点和突破口的作用,普通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建设模式等的研究受到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普遍关注。今年二月随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代表团参加了美国ECT2000年年会暨国际教育技术学术研讨会并顺访了夏威夷大学、印第安娜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等院校,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的领导及有关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交流,同时参观了他们教育技术设备设施及环境建设,并就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远程教育等情况作了深入了解,取得了一些第一手材料。现就中美教育技术情况作对比研究探索,以期能为大家进一步深入探索教育技术的热点问题,促进我国教育技术健康深入发展提供借鉴。
一、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
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并结合美国的实际情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于94年发布了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我国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翻译了美国教育技术的定义,并根据我国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特点,对教育技术做出了定义,其中以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为代表,他认为“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根据教育部学位办1995年6月公布的学科目录,明确地把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编号为040110。教育技术学不但招收本科生,而且不少院校进行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我们认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研究方法是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特点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基础是教学与学习理论,手段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高新技术,性质是定位于一门科学,目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所以我们说:“教育技术学是关于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科学”。
二、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才培养
美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以硕士学位研究生为主,少量本科生及博士生,学制2-3年。硕士生以学位课程取得学分为主,不做课题,博士生除完成一定的学分外还必须完成研究课题,学制比较灵活,可以修一些学分后工作一段再来学习,可以5-7年完成学业。学习内容主要是教学系统设计及相关内容,重视教育技术94定义的阐述,从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组织课程和开展研究,特点是在设计和评价上投入更多的力量。教学媒体制作也列入教学内容,学生主要是学习、研制网络方面的软件。他们明确表示“我
们培养软件的设计者,而不是培养软件的制作者”。学生来源主要是学校的教师,在具备某一专业知识的条件下培养利用教育技术当好教师的能力,毕业后还回学校工作,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协作讨论学习。
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主要是学历教育,学生来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是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求职,学习的内容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门类较多,学习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实习和讨论。教育技术专业多设在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中学和高校教师。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也开办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建立了一些硕士学位授权点,非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向及特点亟需进行深入研究。
三、关于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
美国教育技术研究从对教学电影等音、视频媒体的设计、制作及应用的研究开始,随着教育技术领域的变化而变化,到如今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成为科研的主要内容,也进行教学媒体的有关内容的研究,进行诸如“不同学习工具对学习者的不同影响”的研究。他们认为媒体制作易,设计难,难在要从教学的整体中去把握媒体技术的整合。没有整体的改变,技术不能实现潜能。正是由于从教学综合需要研究媒体,因此设计就成了主体。用MICHAEL MOLENDA的话讲就是“我们不培养制作网页的,而是培养设计网页的”。近几年来,网络教学及远程 教育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仍然是把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网络教学系统设计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中也涉及到网络教学优缺点分析,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网络教学中学生动机的研究及道德问题研究等多个侧面。视频会议系统的利用与研究,利用媒体(如计算机多媒体等)构建新的教学环境的研究也比较活跃。“教师培训与教育技术”构成了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的主题。
结合我国教学实际进行教育技术研究,构成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主流。其一是进行教育技术理论层次的研究,主要探讨“为什么”。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研究,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原理的研究,不少同志也重视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何克抗教授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等,为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二是进行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实施层次的研究,主要探讨“怎么做”。这是大量的,研究比较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远距离教育等,目前大多数研究仍然基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这里的代表研究是《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和《医学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九十年代末以来,网络教学及远距离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广泛普及,逐步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学为主,考虑从学生角度出发的教育技术研究逐步深入发展。例如《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网络时代远程教育理论的研究》、《“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评价》、《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等。这些从不同的角度的研究一是探讨了信息时代新型教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分析了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与资源;二是指出了网络远程教育中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及各种特点;三是指出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兼取“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理论和“动机”理论之所长并弃其所短,是比较科学而全面的理论基础;四是介绍了协作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模式,探索了协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并对协作学习模式下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五是指出了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关系,为探讨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和创新点,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这些研究代表了当前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与 主流。
四、关于远程教育
美国作为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国家,在远程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点,夏威夷大学、马里兰大学都分别开设了远程教育本科或硕士学位课程或专业,有的专业,只进行网络远程教育,据调查统计75%的美国大学将提供网上教育,5000万成年人在学习。在美国几乎没有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同步教育的网校,美国远程教育的主体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它的发展增加了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选择,美国远程教育采取了卫星电视双向传递和英特网两种方式。
我国远程教育充分利用了英特网和卫星电视网,规模大、发展极为迅速,但和美国远程教育比较起来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计算机普及率和网络带宽偏低,是阻碍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上没有广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普及率比美国低许多。美国总统克林顿在96年就提出了“教育技术行动”,该行动纲领指出:到2000年全美中小学电脑都将连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21世纪现代技术教育;二是缺少广泛的资源合作。目前批准的远程教育学院大都采用和电信部门联合办学的方式进行,这
一模式不利于资源的精品化、规模化和开放性。三是缺乏系统理论指导。我国远程教育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在信息处理技术,网络传输、招生管理等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美国,教育部已经向224家包括大学、各机关、学校以及非盈利研究机构等部门授权,创建帮助教师备课的软件。四是各自为政阻碍了远程教育的进一步规模化、大众化发展,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资源(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共享,造成模式僵化和一成不变。五是社会宣传做得不够,许多人还不知道不清楚这一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大众化。美国的主要产业是信息高技术产业,其特性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换代频繁,客观造成了大量需要继续学习的群体,终身学习成为美国深入人心的一个观念。又加上美国高等教育比较发达,无升学压力,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将网络作为一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手段,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国家政府对此也极为重视,近来批准成立三十多个远程教育学院,具体如何发展有待在实践中探索。六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倾斜政策。从我国现状来看,远程教育的对象是欠发达地区的人群,而这些地区的网络设施及人员背景还不够完善,人们难以上网更谈不上远程教育了。美国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图书馆跨越数字分水岭,实行了折扣补助计划,由联邦政府通讯委员会每年从通讯服务基金中向有待帮助的学校、图书馆提供超过19亿美元的高速上网、Internet配线和长途通信的费用折扣,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
中美科技发展有很大的差异,国情有许多不同,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在研究中美教育技术比较的时候,要结合我国实际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的优势,为我们教育技术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教育技术将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第三篇:中美初等教育课堂教学比较
中美初等教育课堂教学比较
一、美国的课堂
根据我的了解,美国的课堂是自由的,能动的,轻松的,平等的,充满探究味道的。那一节课来说,如在上《冰》这课:
完成学校早上例行的事务以后,威尔森先生来到教室窗户外窗台前,在那里他放置了早上拿来的冰棒。他把这些冰棒拿给学生们看。问道:“你们看我是从哪里找到这些东西的?” 孩子们大叫着说早上他们到处都看到过这些东西。有的学生注意到曾在树枝上看到倒挂的冰棒;有的曾在屋檐上和遮阳蓬上看到过。还有一些学生今天早上似乎没有看到任何冰棒。但使大家都感到兴奋的是威尔森先生已经把这些冰棒带到了课上。他描述了他如何伸出手去到较低的屋檐下漫漫地将其弄下来,试图不让它们断掉。接着,威尔森问道:“你们在这些冰棒上到底看到了什么?” 学生们的回答各种各样。“它们很长”,“它们是冷的”,“它们是坚硬的”,“它们是尖的”,“当它们融化时就要开始滴水”,“如果你用它刺人,就可以对人造成伤害”,…… “现在,让我们趁它还没有融化之时,对它进行我们的探索”,威尔森说道:“你们的问题是什么?从这些冰块中你们想要发现什么?” 一些学生想要知道它融化之后能流多长,其它同学则想要解决下面的问题: “如果现在让它融化掉,那么它的重量是否会发生变化?” “它们融化后,颜色是否会发生变化?” “它们融化后我们能否把它们再恢复成现在的样子?” “它们的味道怎样?” …… 然后具有同样兴趣的学生便三五一组地组织起来,找相关的研究工具,积极地投入到对所提问题的探索中来。
二、中国的课堂
中国的课堂相比之下就死板多了,现在中国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可是现实课堂中比较传统。在拿《冰》这课来说:
中国教师拿着一块冰进了教室,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透明”,“有形状” ……于是教师会在黑板上写下冰的特征:无色、透明、固体。之后教师继续提问:“那它融化成水温度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接着教师把探究过程和学生交代清楚,注意的事项强调有强调,然后让学生小组做实验,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三、中美课堂的比较
中国的课堂表面看让学生进行了观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可是他的问题是老师提的,老师根据这节课定好要上内容而提的。而美国的问题是学生自己提的,都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想要探究的问题。
中国课堂也让学生进行实验了,可是这个实验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不管学生感不感兴趣,不管他实现是否曾今研究过,大家都来做同一个实验。美国的课堂就不一样。他让学生自行提问想要研究的,让具有同样兴趣的学生便三五一组地组织起来,找相关的研究工具,积极地投入到对所提问题的探索。他激起并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比中国更加注重因材施教。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严谨的特点可以带来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为跳跃性思维的大敌。
四、启示
中国的教育要走出来,课堂不能被约束,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习他们真正想学的东西,给他们提供条件,探究想探究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的素养,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给自己先充足电,这样才能带引学生更好的活动。
第四篇:中美投资比较研究
中美风险投资比较研究
摘要: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开辟了新的渠道,这必将进一步吸引各类资金进入中国风险投资市场,风险投资市场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与美国的比较,借鉴其经验,将有助于我国尽快建立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环境,形成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发挥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风险投资;中美比较研究;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发展风险投资最成功的国家。由于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美国诞生了如微软、英特尔、雅虎等众多知名的企业。正是靠这些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支持,使美国经济出现了近几年的持续高增长和低膨胀,高就业现象,即“新经济”现象.“新经济”现象引起整个世界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产生“新经济”的推动力——风险投资的探讨。美国的风险投资模式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完整范例,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正逢其时,很有必要吸取美国风险投资模式的成功经验。
一、美国风险投资的特点
(一)风险投资有很大增长, 资金来源始终保持多元化特色。
美国的风险投资在近几年增长十分迅速。1994年新增风险投资不到50亿美元,1995年达到74亿美元,1996年又增至100亿美元,1995年和1996年分别比前一年增加50%和35%。随着每年新增风险投资额的增大,美国风险投资累计额也由19 78 年的不到40 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末的将近400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4.5%。1991年筹资承诺的累计风险资本为290亿美元,1996年为5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1.5%。1996年美国风险资本支撑的上市公司为261家,挂牌上市所筹到的总资金为118亿美元。
在风险投资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也始终保持着多元化的特色。美国的风险资本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其中养老基金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占51%,其次是基金会和捐赠基金,再次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家庭和个人对风险资本的投入1994年仅占当年新增风险资本的8%。
(二)风险投资收益率增长迅速, 风险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超过非风险企业。
美国风险资本基金对投资者支付的年收益率波动较大,但自从进入90年代以来,风险投资年收益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年的风险投资收益率几乎为零,1995年已上升到54%。1991-1996年,风险投资平均年收益率约为29%,大大高于同期非风险企业。
(三)风险投资企业类型多样,主要形式是独立合伙公司。
美国的风险投资企业主要有4种类型:(1)、独立的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2)、金融公司附属的风险投资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管理的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和银行持股公司附属的小企业投资公司;(3)、产业公司附属的风险投资企业包括产业公司附属的小企业投资公司;(4)、独立的小企业投资公司,由于这类企业管理的风险资本到1989年已几乎降为零, 从1990年起把它并入独立合伙公司计算。其中,独立的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所管理的风险资本在美国风险资本总额中占的比重不断上升,1980年仅为40%,近期则已稳定在80%左右。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是美国风险投资企业的主要形式。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采取的是有限合伙公司制。在这种企业制度下,风险投资家是普
通合伙人,其他投资者是有限合伙人;大多数合伙契约的有效期为十年, 在这十年中, 有限合伙人实际上放弃了对合伙公司的所有控制权,只保留一定的监督权,将合伙公司交给普通合伙人经营;普通合伙人的报酬结构以利润分成为主要形式。有限合伙公司制的产权关系明晰,治理结构合理, 报酬制度科学,对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风险投资业务程序比较规范, 投资过程分为筹资、投资和撤资三阶段, 风险投资重点在成就期和创建期。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两名学者Lerner 和Gompers 提出了“风险投资循环模型”。这个模型把风险投资过程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每个大的阶段又分为几个小的步骤。
第一个阶段是筹资阶段。基金筹集是风险投资过的起点。在这一阶段, 风险投资家凭借自己的声誉和能力努力争取养老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个人等潜在投资者的投资, 并通过与投资者谈判签定合伙契约, 组建风险资本公司。在这里是以风险资本有限合伙公司作为风险投资企业的典型类型来讨论风险投资过程的。签订合伙契约是这一阶段的关键步骤之一。合伙契约规定所筹集资金的投资范围, 并要保证风险资本家按照投资者的最大利益行事。
第二个阶段是投资阶段。即把风险资本投入到一个选定的公司组合中去。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 选择投资对象。风险投资家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对提出申请的企业进行认真审查、多次筛选。第二, 规划投资时间, 即决定在投资对象业务发展的哪一个时期注入资金。第三, 估计股权价格, 即对投资对象每股股权的价格进行评估。第四, 选择投资方法, 即决定是否需要获得其他风险投资企业的支持。第五, 达成投资协议, 即通过与投资对象谈判, 在利润分割、绩效衡量、董事会席位分配等问题上取得一致, 然后按协议注入资金。第六, 参与风险企业管理, 即风险投资家通过在风险企业董事会中拥有的席位和投票权, 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决策, 并提供专家建议。
第三个阶段是撤资阶段。在这一阶段, 风险投资家通过风险企业股票的“首次公开发售”或把持有的风险企业股权分配给有限合伙人等方式收回投资。至此, 整个风险投资过程结束。风险投资收回投资后又会开始下一个投资过程。风险投资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其中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互相影响, 共同决定风险投资能否获得长期的成功。
(五)民有资本在美国风险投资中居重要地位, 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的支持力度大。
下面,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国际比较,以便进一步认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特点。
首先从风险资本的来源来看, 1985年,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及卢森堡四国的政府风险投资占本国风险资本总额的70% , 意大利、西德和丹麦三国的银行风险投资占本国风险投资总额的50% , 日本的风险投资以大公司、大银行为主要投资主体, 而美国的风险资本中则有70%是由私人风险投资公司筹集的民间资金转化而来的。民间资金在美国风险资本来源中的地位比上述其他国家重要。
其次, 从风险基金来源主体来看, 美国养老基金来源主体占主导地位, 占5 1% , 而在亚洲, 企业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则占到3 8.6%(见表2)
最后, 从风险投资的投向来看, 美国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电脑、通讯、医疗生物、电子四大行业, 占8 1.2% , 而亚洲风险投资在这方面的比重仅为24%。
可见, 美国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的力度大大高于亚洲国家。
二、中国风险投资的特点
(一)风险投资区域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
中国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深圳等一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无论从新增项目投资数量、投资金额还是新增管理资本方面,北京、深圳、上海三地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根据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总院的调查,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主要集中于北京、深圳、江苏和上海的比例依次为37%,7%,9%,25%。从2007年新增投资额来看,北京地区的新增投资额最多,为13.5亿美元;其次是上海和广东,新增投资额分别为10.5亿美元和2.3亿美元,占全国新增投资总额的77%以上。从新增投资项目来看,2007年全国共有415个新增投资项目,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分别有152个、102个和27个,三地占全国新增投资项目的67%以上。除去深圳以外的华东地区获得的投资项目数量最多,达到61个。
(二)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与高科技行业
根据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院对风险投资公司认为的最优投资价行业的调查报告的结果,风险投资公司偏好的行业依次为:能源环保,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和医疗器械),互联网,IT行业,传统行业,电信及增值业,制造业,传媒娱乐以及消费品行业等。前四大行业的偏好率分别为21%,16%,13%和8%。通过分析新增投资项目分布可发现,互联网具有104个投资项目,占25%,是创业投资行业分布中获得投资项目最多的行业;其次是IT行业,获得65个投资项目,占16%;传媒娱乐行业也是2007年创业投资的热点,共获得41个投资项目,占10%;电信及增值业共获得了33个投资项目,占8%;属于传统行业的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共获得了39个投资项目,占8.5%。其他属于高兴技术行业的高兴农业、环保、光机电一体化和新能源业也都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投资。
可以看出,2007年的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IT行业、互联网、传媒娱乐、电信及增值等行业,这几个行业获得的风险投资额占到了新增风险投资总额的50%左右。
(三)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成长期和扩张期
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的调查,成长期共有163个项目,占新增数目的40%;其次是扩张期,共有142个投资项目,占新增投资数目的34%,种子期/初创期获得的风险投资项目共91个,占22%;成熟期共得到19个项目,占5%。从投资阶段金额分布情况看,成长期和扩张期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最多,分别占新增投资的32%和54%;种子期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占7%;成熟期占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风险投资在2007年仍然主要集中在成长期和扩张期,这一阶段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占新增风险投资总额的86%。但由于中后期阶段投资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一定的向种子期等早期转移的趋势。这说明,随着风险投资环境的日益好转,风险投资机构承受风险的意愿在逐步增强。
(四)风险投资的退出情况
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在退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实现退出的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及退出的企业数量较前几年都有大幅增加。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中国企业在境内和境外资本市场IPO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均创历史记录,蝉联全球融资桂冠。中国企业IPO数量为242个,融资金额为1023.72亿美元。其中,11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IPO,融资金额为669.74亿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中国风险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全球IPO市场的回暖,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业在退出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发展,风险投资机构的赢利能力大大增强。
三、对中国的启示
(一)风险资金来源
美国的风险资金早期多来源于富有的个人家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构投资者成为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到1997年,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养老基金高达40%,个人与家庭的投资只占13 %。由于风险投资自身的特点,高回报伴随着高风险,而且投资期一般较长,达到3-7年,因此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而投资机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其承受风险能力较强,对信息的研究与判断更为专业,资金相对充裕,可分散到十几个项目投资中。所以应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鼓励更多的社会机构成为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培育机构投资者才是拓展风险投资来源的关键所在。
(二)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政府扶持的方式必须与风险资本运作的内在要求相适应。1958年,美国政府实行了《小企业投资公司法》,从而改变了自1946年民间自发设众第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以来13 年没有出现第二家类似机构的局面。美国的风险投资业进入了第一个高潮期。1978年和1981 年,美国政府为风险投资业摆脱低迷状态,出台了税收的优惠措施,使资本收益税由49.5%降至20%,形成了风险投资的第二次浪潮。由此可见,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但风险投资又是市场化很强的金融运行机制,有其内在运行规律。因此,政府对风险投资怎样扶持确实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我国,各级政府中存在着对风险投资一哄而上,从风险投资的建立,投资项目,管理等等都大包大揽,使风险投资效率低下。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应是在宏观方面,为风险投资创造适宜发展的环境如制定风险投资的行业法规,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引,制定各类激励政策,比如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等。
(三)风险退出机制要完善
由于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资本投资于风险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从风险企业获取短期红利分配,而是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进入企业,并在最适当的时机退出投资。因此创造顺畅的多元的撤出渠道,才能有效吸引社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保障风险投资的良性循环,如美国风险投资撤出渠道有IPO、股权回购、项日并购退出、公司清算等多种形式,而在我国当前风险资本的退出存在着一定困难。针对我国风险投资撤出难有如下建议:尽快建立二板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成立场外交易市场;鼓励股权回购实行税费减免等。
参考文献:
[1] 胡海峰.2009.风险投资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 胡盛梅.风险投资的国际比较及借鉴意义[J].国际经济合作.2001,(10).[3] 张大英.风险投资的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4] 孙颖杰.美国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0,(06).[5] 彭建.借鉴与发展——我国风险投资运作机制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 2000.[6]琚向红,张明泉,王宁.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商业研究, 2004,(20).[7]周薇.论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的选择[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03).[8]徐加,徐祥柱.论美国、德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J].商业研究, 2002,(22).[9]王静.美国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暨南大学, 2006
[10]杨伯元,张健,陈宪.创业投资在我国发展障碍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01,(06).[11] 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投资时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第五篇:中美教育比较 读书笔记
《中美教育比较》读后感
金渝学校
周小琴
用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认真阅读了郑老师发来的《中美教育对比原稿》。这篇稿子出自于北师大青岛附属学校十个老师之手,皆是去加拿大学习的最直接,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读书也是一种阅历。”我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其实,我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对我身边的朋友,老师,虽然没有多少感激的话语,但内心的感激之情却是满满的。感谢我工作生活之路上的朋友,恩师,伙伴。
读完这十篇稿子,笔记本也写了二三十页。记住的,无法忘记的东西也很多,感想很多,感慨也很多。而这一切也许就这样埋在心底,慢慢去体会,慢慢去过滤,慢慢发酵,最后融入自己的生活吧,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其成为自己的一笔财富,一笔积蓄。
很多时候,我也总是觉得,自己的领悟力太差,理解力太慢,所以,没有进步没有变化没有成长。虽然如此,我依然会记住郑老师所说,记住张老师所说,把学到的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因为只有那样,知识,理论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价值,才对得起自己所散结的时间。
读完了这十几万字,除了一点点儿摘录式的笔记,还是简单总结几个关键词吧。
1、阅读时,画出关键词。
记得是第一章里吧,作者在重庆参加“PBL”学习的时候,外籍教师告诉他们,在阅读活动要求的时候,请用笔画出关键词。事实证明,画出的关键词对后面工作的快速进行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还记得那年上一年级,一张白纸的孩子们不会读题,不会阅读短文,也不知道怎么找答案。张老师告诉我,让孩子们摸书,并用笔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然后再去课文中找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或是段落。我照那样做了,虽然孩子们在判断什么是关键词的时候有一定困难,但是,进步依然是大大的,因为,只要反复提及,并养成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现在,新的学校接手了三年级,记得还是刚工作的第三年上过一次三年级。所以,对这个段的教材,这个段的学生,都比较陌生。在平时的练习题和作文中,我发现,学生答题和习作,老是出现读题不认真,或者是不明白题意的情况,怎么做呢?指导学生用笔勾画关键词吧,一个多月的时间下来,学生慢慢养成读题审题的习惯。只是,我指导得不细,学生做得还不够好,所以,得继续加油。
阅读教学中,“关键词”一词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了我们的课堂,阅读中,抓关键词理解,抓关键词说感受,抓关键词补充,抓关键词仿写;交流前,让孩子们拟定自己的关键词;在倾听中,捕捉关键词…….关键词似乎已进入了我们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但是虽然我在做,却没有明白这个的重要性,所以常常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
读了老师的记录,加深了我对“关键词”一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可,别人,别国都在做,我怎么不可以好好做呢?所以,在这方面,我得继续努力。
2、使用“我喜欢”,“我认为”的方式评价对方小组或同学的成绩。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有一个孩子,总喜欢找对方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们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取长补短,改正不足。如果每一个人看到的是别人的不足,不但自己不能获得增长,而且可能给同学带来伤害,给交往和相处带来不利。所以,学会委婉说话,恰当说话,是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场合都应该注意的。“我喜欢”“我认为”这样的表达方式,值得我学习,值得我的学生学习并记住。
3、榜样,照片,视频
从文稿中,知道了老师们去的那所学校,特别注意榜样的引领,随时随地,可见榜样的的宣传照片与视频,且在每一周,会播放孩子们们的短片,诸如做得好的行为习惯,礼仪等等。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榜样墙。
走过每一所的学校,教过的每一个班级,我们也比较注意榜样的作用,每一周或是每一月或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价,诸如:礼仪之星,学习之星,卫生之星等等,并将“星”的相片上墙。但是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一直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有时流于形式,有时觉得评比时有点儿随意,鼓励不了自己,带动不了别人。怎么办呢?读完老师的手记,我想,也许我们用随身带的手机,记录下学生的每一个优秀的瞬间,再通过视频或是PPT播放出来,或者各班轮流传看,我想,其榜样的引领力量是不是会更明显呢?试一试吧,带上手机,记录精彩瞬间,让其成为真正的榜样。
4、按教学系统来布置教室。通过老师上传的相片,我看到了加拿大的教室布置,如果用词来形容的话,就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整个墙上没有空白的,上面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看上去特别随意。不像我们的教室么中规中距,那么整齐,那么清爽。但感觉很温馨,很天然。不过,根据老师的记录,知道上面不但会贴孩子们的作业,还会有老师这一个学期教学的重点内容,例如上面有词汇墙,字母表等等。其实,我们的墙面布置也与教学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现在的评比,只是我们的布置更讲究美观,其次再是实用,我是这样觉得的。
5、规范的语言形式。
应该是一节数学课吧,老师要求孩子们用数学语言表达。要有规范的表达规则,表达形式。读到这儿,我想起了在丰都的小组学习汇报与交流中,教研室的张老师要求学生要有规范的语言表达,并事先给孩子们一个组织语言的框架。这样一举动,当时引来很多不满。认为固定了语言形式,固定了表达方式,等于固定了学生的思维。而实质上呢,并不如此。规范表达形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积累,在不断地规范与积累中,就会养成一种规范表达习惯,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语言的积累,孩子就会创造性地运用,创造性地规范自己的语言了吧。总之我赞成也很喜欢这种规范性地表达,喜欢自己学生的学科语言,学科规则。
6、尊重,思考,倾听
关于这几个词语,其意思很简单,但却需要每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也需要我们老师把这一习惯传承给每一个孩子。对于其含义。太厚重,我无法说出自己浅溥的理解。只是想起了自己的班级。
我们班的孩子虽然几个,可是相互嘲笑,随意打乱别人的发言,随意发表自己的评价,不加思考的说,不加思考地举手等等,听别人在说的时候埋头干自己的,想自己的等等情况却特别严重。看完了这书,更是一直强调尊重,思考,倾听,可一直没有真正打动孩子,唤醒孩子的方法与措施,所以,效果并不明显,但我想,这既然是让我们用一生去践行的话语,学生一时半会怎么可能就养成那么好的习惯呢?且这与家庭环境,家人修养素质等等也是离不开的啊,所以仍然让这三个字时时与自己相伴,与学生相伴,让每一个词入住到孩子们的心间。
7、规则
规则这个词,在十个老师在记录中都用了不少的笔墨提及。加拿大人,时时处处,事事时时讲规则,交通规则,垃圾处理规则,学生的站队规则,学习规则等等,无一不是深深地震撼着我们。他们的孩子,可以在教室里吃零食,却没有人受到影响;他们的学生,几个班一起排队却可以没有任何声音,吃水,上学放学等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想到我们的环境,车子到处飞,喇叭声声响,特别是今年到的新学校,走廊上,教室里,听到的都是一片喧哗,尖叫的,大声吼的,奔跑的,都有,没有安静的时候。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可以做得那么好?与家庭,与社会的教育与熏陶是离不开的,当然与老师的教育更是离不开的,记录中的加拿老师不是提及吗?刚接班的时候会花很长时间训练学生的习惯和规则的。
8、思维导图
听到这个词语,也是从教科室的张老师处。不过,一听,就喜欢上了,自己的课堂中也在试着运用,当然也不知道自己用得是不是正确。但当读到加拿的老师也讲究思维导图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很高兴,我们也可以和国际接轨了,呵呵,当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做法。
9、激励
记得,一个老师写到,在加国的老师口中,听到的所有评价都是“good”“非常good”……,基本上没有我们听到的那些打击同学,训斥学生的话,如果学生实在不听话,老师可以叫到外面站一会儿,如果孩子在家不听话,家长也不能打骂,最多就是关孩子的禁闭,让孩子独自反思,慢慢懂得。这让我想起我们的惩罚,体罚,高压线下,伤人损已的事时有发生。想想,我们为的是什么呢?告诉自己,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嘴。
这些手记里面,值得说的,记的东西很多,几句印象深刻的句子摘录于此:
1、独自一人的时候,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但有人在时候,你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尊重别人。
2、把每一件事做出教育的味道。
3、老师读绘本,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谈感受,说理解。
4、就算不喜欢,当别人送你礼物的时候也要微笑着接受,这是非常好的教养。
5、做一个善于表达爱和赞美的人,才能变得幸福。
6、你去评价一个人的作品时请用你的大脑去思考,而不是用你的情感。
7、当你回到座位上的时候,你可能会说:什么?我怎么可能得到这个分数,不公平!然后你可能会去找这个同学算账,两个人大吵一架,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是我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当你回到座位上之后,请你注意自己的言辞,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非常正常,请你在下课时对评价你的同学说谢谢,感谢他对我的评价。
8、轻易给别人下评价,这是不对的。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今天,陆陆续——写写停停地用了一半天的时间,暂时记录下自己的这点儿感受吧。
《把班级还给学生》——要教育别人,先提升自己
金渝学校
周小琴
摘抄: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寄希望于学生会轻易地接受改变,因为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正人者必先正已”,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我们必须发展自己;当我们拥有了更强的专业能力,也就有了更强的专业能力。
感悟:
任何时候,我们都无法寄希望于别人会改变多少,学生如此,家人如此,环境如此。所以,我们能做到的,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强大自己。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顺应时事,影响他人,帮助他人。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为何没有得到认可,一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二是自己不会沟通交流,没有把自己的想法的意见采用最恰当的方式与人交流。争得他人的认可。
摘抄: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欣赏的渴望”。欣赏别人的同时,别忘记了欣赏自己。学会欣赏自己,你便懂得了享受;学会欣赏自己,你便拥有了快乐;学会欣赏自己,你便走进了幸福。
感悟:做老师也好,做领导也好,甚至是做家庭成员也好,只有让你的伙伴感受到存在的价值,满足被欣赏,被赞美,被需要的渴望,你才能激发他最大的潜能。
摘抄: 快乐承受和痛苦忍受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境界。“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只能决定如何反应。我们不能改变手里的牌,但可以决定如何出牌。”求人不如求已,自己是心态的主宰。调适好自己的心态是解决问题的送关键所在。(增强抗压的能力)
感悟:就像本学期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当木已成舟,当事实早已存在,生气,难过,抱怨又能解决什么呢?做好自己该做好的,做好自己能做好的就足也。有人不认同,有人看不起,也是正常的。改变这一切不良因素的唯一办法就是提升自己,做一个聪明的人,智慧的人,思考型的人。
摘抄:
面对竞争残酷的现实,我们虽然很难到做那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但需舒”的境界,但与人为善,心胸开阔,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师者古训依然是我们今天必须坚守的精神追求。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金渝学校
周小琴
昨晚,读了《把班级还给学生》第一章的第三节。郑老师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和身边的案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该有“好脾气”,应该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儿子还小的时候,常常做一些傻傻的事,惹得他老爸十分生气,有时就会狠狠地揍他。看着孩子他爸不分轻重地,失去理智的,歇期底里的样子,我总会暗暗地埋怨他,批评他:“批评孩子旨在教育孩子,而不在于发泄自己的怒火,像你这样让情绪泛滥,不但教育不了孩子,还有可能伤害到孩子。到时可能追悔莫及。” 所以,虽然我也教训过孩子,但我一定很冷静,知道我在干什么,知道我要做什么。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才工作那几年,很多的事想不明白:老师都讲过几遍了,学生怎么还总是出错呢?而且做错了事,竟然满不在乎,毫不在意,看到学生这样的表情,心里的火总会腾腾地往上冒;努力工作了,却没有相应的回报与收获,委屈与抱怨就常常相伴……委屈自己的同时,也会不由分说地把情绪传染给他人,事后,更多地是后悔与不快。
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说也是知识的积淀,才发现,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是否快乐,是否开心,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因为这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情绪有关,都与自己心态有关。是啊,再大的不快也会过去,就算自己哭肿了双眼,就算自己不吃不喝,受伤害的仍然是自己和自己最亲爱的人。所以,自己何苦为难自己呢?有人说得好,快乐也是一天,悲伤也是一天,这一天到底属于什么,只有自己的情绪才可以决定。
工作中,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但我们一定是学会做情绪的主人。被人误会了,相信真相总会大白;工作失误了,相信只要努力,明天依然灿烂;生活遇到挫折了,相信崛起,是唯一的出路……只要心中有目标,心中有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就不会被情绪所控制,就会做情绪的主人。
说到这情绪,也突然使我想那到了元旦那天坐火车的事情。由于人们不知道乘车地方的改变,于是在得知情况后,一窝蜂地向公交车挤去。无奈车少人多,我也是好不容易挤了上去,站到了汽车最后一排。可外面还有不少人正往上挤。想着火车马上到点,想着车子老是开不起来,心里的那个急啊。而此时,我前面不远处一女的朝我喊着:“你往前面走一点儿嘛,你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人没有上车吗?”我知道这人也是一片好心,可当时也不知道是哪来的气,火一下子就上来了,毫不客气地回绝:“这明明这就是最后一排了,你让我坐到哪儿去?我不着急嘛,车都快走了。”气呼呼地说了一大通。
待我平静下来,才发现自己是被情绪所左右了。其实,没有必要那么激动的,没有必要冲着人家发火的。
所以,做情绪的主人说着容易,但冲动也会时有发生。这说明自己还要修行,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用自己的心胸,自己的魅力,自己的学识,自己的见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真正做好自己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