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亚教学反思
第十一章 中亚(教案)
教学时间:
主备人:朱仕龙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亚的范围,理解所处的位置;能在地图上填出中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中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河流、湖泊及城市。
3、知道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中亚地形区的分布和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5、根据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 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中亚,进一步学会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世界区域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
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及影响
教学方法
地图引导法、探究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目标:看图分析并记住中亚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征
导入:
一、学生自学,发现问题
二、生生交流,合作学习
三、师生交流,探究点拨
(一)学生分小组讨论
(二)听取学生发言
(三)师生交流
一、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
(1)纬度:35°n—50°n。40°n,45°n。
(2)经度:50°e—80°e。
利用3个湖泊定位中亚:
里海(50°e);咸海(60°e);巴尔喀什湖(75°e)
2、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内部。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交通位置:
古代的丝绸之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找出亚欧大陆桥的起点、经过的国家和终点及沿途穿过的自然带,并简要介绍大陆桥的重要
意义。
(1)东起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到荷兰鹿特丹。2(2)从东往西经过的自然带:途经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
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自然带。
(3)意义 :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联系了东亚与西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合作
与交流,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4、居民与宗教
中亚是个多民族地区,白色人种,信仰伊斯兰教。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
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哈萨克丘陵;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东部是天山山脉;北部是哈萨克丘陵,中西部是图兰平原和里海沿
岸平原。
二、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特征:冬冷夏热,全年干燥少雨,气温年较差大。
3、植被(自然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三、河流
1、内流河为主
(1)锡尔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
(2)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
(3)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注入里海。(注入里海的还有伏尔加河,它是世界上最长
的内流河)
(4)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我国境内,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
内流河流经地区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内流河特点:
①流量小;②流程短;③流量从中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少;④有结冰期;⑤ 3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冬季容易出现断流。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流经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
原汇入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二)湖泊(多内流湖、咸水湖)
1、里海(50°e):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咸水湖)。位于亚欧两洲分界线。有乌拉尔河、伏
尔加河注入。
2、咸海(60°e):有锡尔河、阿姆河注入。
3、巴尔喀什湖(75°e):东西狭长,西部有伊犁河注入。
四、练习反馈(见资料p37)
五、纠错释疑(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
六、拓展探究:
附:
1、板书设计
2、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中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目标:分析并记住中亚人文地理特征
导入:
一、学生自学,发现问题
二、生生交流,合作学习 4
三、师生交流,探究点拨
(一)学生分小组讨论
(二)听取学生发言
(三)师生交流
人文地理特征
一、农牧业
(一)种植业
1、中亚发展种植业的条件:
①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②北部和西部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③丰富的灌溉水源。
2、农作物:小麦、棉花为主。
(1)小麦:哈萨克斯坦北部。
(2)棉花:阿姆河、锡尔河流域。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
克斯坦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中亚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③多沙质土,土质
疏松。
2、畜牧业:
干旱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1)有利条件:中部和南部气候干旱牧场广阔(中亚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2)以养羊业为主:细毛羊,羔皮羊
3、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二、中亚工业 1.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
沿岸
2.主要工业:中亚棉纺织工业、地毯纺织和畜产品加工业都比较发达。
三、中亚的主要城市
1、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是中亚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和国际航空站.2、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
3、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
4、卡拉干达:哈萨克斯坦重工业中心(附近有煤铁资源)
5、拜科努尔:俄罗斯航天发射中心。
二、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1.主要的邻国
2.重工业基地----卡拉干达 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
首都----阿斯塔纳 ①中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以低地、平原和丘陵为主,西南部为里海沿岸的低地和平原,5篇二:欣赏课《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教学反思
欣赏课《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教学反思
反思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提高自我的一个阶梯。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对象,进行主动探究,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2009年4月10日,本人在城西中学刘春联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本课时,以下是本人对本课时的反思与总结: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该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标题音乐的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同时了解音诗音画的一般特点。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俄国作曲家鲍罗丁于1880年为庆祝亚历山大登基25 周年而作。教学设计理念为:在教学中要突出审美核心,让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本节课是以交响音画为主要教学内容,目的是通过学生感受与体验交响音画的音乐风格及相关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交响音画的艺术内涵,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用开放的心态了解各国音乐。
一、成功之处
1、整体把握
音乐与图画的结合欣赏是综合音乐课的难点。如何将两种艺术种类在音乐课上结合,并且让学生能够体验其中的魅力是本课的关键所在。本课从导入的创设到欣赏主环节的设计始终围绕着“音与画”的主题,让学生自始至终都能置身在高雅艺术欣赏的殿堂,而且能够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欣赏,让高雅艺术不再离学生很远。通过一节课,学生会用心地去理解音与画的内涵,以及艺术所蕴含的内在感受,学会深入了解,探索内在的艺术魅力。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对交响音画接触不多,没有太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让学生了解交响音画的音乐风格,鼓励学生尝试用简单的即兴活动来表现音乐,比如画图。应该说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是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层次比较分明,条理清晰。
2、学生方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就好比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现在你面前的将是怎么样一个故事的时候,学生的讲解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的讲解将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绪拉回内容,我觉得这点也正好体现了新课程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要求。学生听音乐画图创作也很让我满意,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已经了解了这首乐曲的整个轮廓和发展脉络,这让我很欣慰!听音乐画图创作不但让他们感受到创作活动的轻松愉快,体验到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还可以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去,把培养创造力真正落到实处。
二、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何况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教师。在评课过程中我听取了很多新老师的建议,很感谢她们,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努力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
层楼。
大家的建议可以概括为:a、导入比较突兀,引出的问题不够明显;b、问题提的还不够精准,且没有很好的解决。c、对乐曲处理不够深入,主题感受不深;d、第一次听的过程中,问题提的过多,教师讲解过多,学生自主分析的较少;e、教师对哼唱应该有力度要求,合唱部分有点乱;f、画面对学生的思维限制过多;g、对最后的文字讲解只引出了字义,目标未达成。
除了以上不足之外,指导老师刘老师还对我提出了如下的建议与希望:
1、上课要有激情。教师自己全身心投入了,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的潜在能动激发;
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与启发为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中要学会随机应变,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偶发性问题;
4、针对本节课的问题,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并进行第二次深入性地备课与上课,争取有新的突破,使自己在短时期内能尽快地形成有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新型教师。
在结课方面我也有待改进,音乐教学追求的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因此,结课这一环节也应该注意体现它的审美理念。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结束时,可这样结课:“世界的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而交响音画正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节课通过你们的聆听、感受、体验、比较、讨论,从而对交响音画获得初步认识。同学们课后可以再搜集一些关于交响音画的资料,深入地了解这种音乐的风格,下面我们随着歌声走出教室。”这样就使课堂内容得到拓展与延伸。
三、感悟与启迪
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一堂好课是不断“磨”出来的,是教师自身对教学理念的体现,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评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摸索,从理论高度去提高认识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篇三:中亚学案
绥化七中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 编制人:王影 审核人:张国荣
授课日期: 月 日 姓名: 班级: 编号:第 周 号
第四节——中亚
【学习目标】
1、掌握中亚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和湖泊)和人文地理特征(居民和经济)
2、能根据中亚的位置及地理特征,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能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中亚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难点:构建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模式,逐步学会区域地理答题的一般思路
【课前预习】
一、读教材p32-33图完成下列填图:
1、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中亚五国名称和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首都。
2、在图上标出乌拉尔河、阿姆河、锡尔河、额尔齐斯河,里海、咸海和巴尔喀什湖
3、在图上标出哈萨克丘陵、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卡拉库姆沙漠、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
二、阅读教材p32-35,地图册p123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一)位置和范围
1、海陆位置 :本区地处_亚欧_大陆的中部,西起 里 海(世界最大的湖泊),东与中国为邻,北与 俄罗斯 毗连,南与 伊朗、阿富汗 二国接壤,深居内陆,距海较_远__。古代“_丝绸之路 _”和现代“__。
3、范围:共五个国家,其中与我国相邻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__哈萨克斯坦_(首都:阿斯塔纳)、_塔吉克斯坦(首都:比什凯克)、_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杜尚别);其他国家:_乌兹别克斯坦_(首都:塔什干)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_土库曼斯坦_(首都:阿什哈巴德)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本区以平原_、__丘陵_____为主,地势东高西低。东南部 __帕米尔高原,东部 _天山_山脉,北部_哈萨克_丘陵,西部_______低地,中部_图兰_平原。
2、气候和植被 : 中亚地区以 温带大陆性 气候为主,成因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特点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变率大 ;由于降水少,多 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植被。西南部的__卡拉库姆__沙漠为世界著名的沙漠之一。
3、河流和湖泊:中亚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河流多为_内流_河,主要有_锡尔河 __阿姆河、伊犁河、乌拉尔河。外流河主要有__额尔齐斯__河; 湖泊多为__咸水_____湖(咸水湖),主要有咸海 湖;g 巴尔卡什 湖;h 里海 _等。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居民:多民族地区,主要有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及俄罗斯、乌克兰、维吾尔等民族;以___黄____(人种)为主,宗教多信仰__伊斯兰教________。
2、经济:(1)农业: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棉花是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主要分布在: 阿姆河、锡尔河的 上游 流域_,中亚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 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2)工业:本区油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里海 沿岸,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
【课堂活动】
2、合作探究:
(1)中亚深居内陆,降水少,但仍
有河流和湖泊,请简述其发育的原
因(提示:从河流的补给方式和地
势特征是否有利于水的汇集等方面
思考)(2)图中a国盛产棉花,被称为
“白金之国”,简述该地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大规模开垦,同时,大量引水灌溉。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该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4)近年来l湖面积不断缩小,请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简要分析。
(5)你认为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模式主要包括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能力训练】
1.中亚5国是指()
a.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b.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阿塞拜疆、伊朗 c.俄罗斯、伊朗、伊拉克、阿富汗、阿塞拜疆 d.阿塞拜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土库曼斯坦 2.关于里海问题,沿岸5国长期争论不休,其根源是()a.湖海名称问题 b.油气资源管线的走向问题 c.态环境保护问题 d.丰富的油气资源问题
据新华网2004年9月28日综合消息: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将于今天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000公里。阅读材料回答3-5题。3.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气候变暖 4.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了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
①加勒比海地区 ②北非 ③东南亚 ④中亚 ⑤俄罗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5.哈萨克斯坦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a.里海沿岸 b.巴尔喀什湖附近c.额尔齐斯河沿岸 d.北部丘陵 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等六国聚集上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阅读材料回答6、7题。6.中亚五国中,不与我国接壤但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是()a.塔吉克斯坦 b.哈萨克斯坦 c.土库曼斯坦 d.乌兹别克斯坦 7.符合哈萨克斯坦等国所在的中亚地区的是()a.地处西风带,气候湿润 b.近年阿姆河与锡尔河水量增多,咸海面积增大c.主要的农产品有棉花、小麦和畜产品 d.主要矿产有白金、金刚石等
【教学反思】
2、合作探究:
(1)中亚深居内陆,降水少,但仍有河流和湖泊,请简述其发育的原因(提示:从河流的补给方式和地势特征是否有利于水的汇集等方面思考)
①东部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冰雪融水为河流的发育提供了较多的水源②东高西低的地势特征使水流向西汇集,形成一些大河大湖
(2)图中a国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简述该地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
有利条件:1自然条件(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光照充足,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面积广)2社会经济条件(政府支持;市场广阔-俄罗斯及其他中亚国家对棉花的需求;种植历史悠久,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对棉花的外运的帮助)不利条件:1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2。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这些制约了中亚地区棉花的生产。(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大规模开垦,同时,大量引水灌溉。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该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时,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4)近年来l湖面积不断缩小,请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简要分析。自然: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人文:沿岸大量引用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水进行灌溉,导致汇入湖泊的水量减少。
(5)你认为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模式主要包括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能力训练】
1.中亚5国是指(a)篇四:欣赏自己教学反思
欣赏自己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学生特长的小结和肯定,以及同伴的积极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消除自卑,同时也感受被同伴欣赏的快乐。
课前准备:课件,测试表,档案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演示:一列火车徐徐开出,师谈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乘上火车到光明城去旅行,好不好?不过有个条件,先请大家学习案例、阅读[咨询台],回答几个问题,只要开动了脑筋,就可以去旅行了。
1、学生自由阅读案例和[咨询台],思考: 1)、你对范军和高晶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 2)、你对范军的所思所想有什么看法?
老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它们。可见正确认识自己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非常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乘上《欣赏自己》的列车,在旅行过程中学会欣赏自己吧!
二、活动过程:
一)、我的优势在那里
1、课件演示:火车来到第一站,站牌上一面写着“我的优势在那里”,一面出示测试表,让同学自我评评。
学生填后师作简单评析,让学生初步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让他们大声说说自己的优势。
二)、别人眼中的我
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二站,站牌一面写着“别人眼中的我”,一面是要求:找你的好朋友和他说说悄悄话,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
2、班内交流,师问:你同意同学对你的评价吗?愿意说出来吗?并对敢于说出自己缺点的学生进行表扬。
3、小结后课件出示:别人的眼睛是镜子,有时比你自己更了解你。(齐读)三)、讨论“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
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三站,站牌上写着“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请同学介绍张海迪事迹,然后让同学谈体会。
3、课件出示几条“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站长建议。
四)、涂涂我自己
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四站,站牌一面写着“涂涂我自己”,另一面是要求:涂出一个真实的自己,并整理成档案卡。
2、如有学生愿意可让他们讲一讲自己的小档案和今后的打算。
3、课件出示:欣赏自己,迈向超越。(齐读)五)、开展“欣赏自己”活动
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五站,站牌写着:”看,我多棒!” 欣赏自己活动正式开始然后由同学表演。
1、展示收集到的能体现同学某一方面特别出色的图片或材料(如作业、各类奖状、表扬稿、运动会上的英姿、爱心活动中的捐款等)。
2、每小组派代表展示才艺。(唱歌、舞蹈、器乐、书法、绘画等不必拘泥于形式,重在主动参与)
三、总结
课件演示:火车来到光明城,(光明城光芒四射,象征着正确认识自我后,前途非常美好。)光明城的小朋友来迎接我们了,他们的欢迎横幅上写着“欣赏自己,消除自卑,战胜自我,迈向超越”
教师总结:光明城的小朋友讲得好,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的同学能歌善舞;有的同学心灵手巧;有的同学充满爱心??善于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闪光点”,才能保持愉快、健康的心情;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发现人生是多么美好。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具有稳定的情感;
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4、智力正常;
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探索。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具有稳定的情感;
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4、智力正常;
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3个层次: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具体包括:
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6、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
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
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
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
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
5、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三)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
第二篇:《中亚》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中亚地区 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特征,并能通过经纬度、主要地理事物轮廓特征进行区域定位。
2、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中亚的地形并会描述地形特征。
3、能运用自然地理整体性原理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能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中亚气候形成的影响。
4、能通过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本地区农业的主要类型及评价种植业分布的自然条件。
教学重难点
地理位置和地形对中亚气候形成的影响;中亚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近期热点新闻事件——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中亚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位置引入新课《中亚》。
2、据图描述中亚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2、介绍第二亚欧大陆桥,提出问题:描述从我国连云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至欧洲的鹿特丹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从上引出中亚地区的草原和荒漠的自然景观。
3、探究活动:讨论“中亚地区形成草原荒漠的自然景观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去分析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海洋水汽的阻挡作用,分析归纳中亚地区气候的成因。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5、通过观察地图认识中亚地区主要的河流湖泊。
(1)结合中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中亚河流的水文特征。
(2)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巴尔喀什湖”以及“巴尔喀什湖地区分布图”,讨论比较巴尔喀什湖东、西部湖水盐度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6、(1)总结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说明中亚地区的主要农业类型有哪些。
(2)结合中亚自然环境,说明中亚地区的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并分析阿姆河、锡尔河沿岸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发展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二区域地理——世界分区之《中亚》部分,是亚洲地区唯一一个不临海的内陆地区,地理环境独特。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去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塔时发表讲话时提出的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出话题。以“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铁路分布图”为载体,让学生说出从连云港都鹿特丹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并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去分析造成中亚地区草原荒漠广布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认识区域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建构整体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模型。
区域地理教学,注重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逻辑关系,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思维。授课中我也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达到这样一些目的,解题时也不断强调答题的规范性,奈何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欠缺,虽然有个别学生表现比较突出,但感觉整体上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效果貌似欠佳,还需时日去磨练,既是磨练学生,也是磨练自己!
第三篇:中亚教学设计
《世界地理复习――中亚地区》教学设计
南安市第三中学
梁香蜂
考点要求:
1.中亚地处内陆的地理位置 2.中亚的地形特点及气候特征 3.中亚的农牧业与工业 考点分析:
中亚的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都是在中亚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而其干旱的气候环境又是由于其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导致的。所以,在进行这节课的设计时,重点是让学生清楚中亚干旱的气候环境,从而分析其他地理要素。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7、8班的学生,这是一个高二文科普通班,学生自然地理部分基础薄弱。但经过前几个区域的学习,目前已经掌握了区域分析的一些方法和方向。在教学设计时,可放手让学生去总结区域特征,老师做简单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更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可以独立的学习,增强自信。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能说出中亚的位置及地形特征
2、能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中亚的气候特点,通过气候等特征分析中亚的河湖特征、植被类型、农业类型及农业区位条件。
3、能说出中亚的资源类型,推断出中亚的工业类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分析中亚的特征,通过讨论分析咸海缩小的原因、影响和防止措施,巩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咸海的缩小,分析其原因及危害,引发学生的危难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学重点:
中亚的气候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咸海缩小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
1.引导学生阅读“亚洲政区图”,明确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的方位。在图上指出中亚的范围和主要国家。请一学生上台,在地图上指出与我国相邻的中亚国家名称。要求学生记住与我国相邻的中亚国家名称及其空间位置。
2.在“亚洲地形图”上组织学生量算中亚距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距离,由学生得出中亚地理位置的第一个特点:距海较远,深居内陆。
3.在“亚洲政区图”上绘出古代“丝绸之路”路线,指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地区和终点,说明中亚是古代交通要道。
出示“亚欧大陆桥”投影片,指出“亚欧大陆桥”的起点、沿途铁路线、经过国家和终点、说明中亚是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陆桥的必经之地,现代交通要道。
总结以上两点,得出中亚地理位置的第二个特点:交通要道。
二、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1.指导学生阅读“中亚地形图”,依据海拔高度,启发或帮助学生识别各种地形类型,得出中亚地形特征为:
①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②以高原、平原为主,地表沙漠广布。
要求学生记住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图兰、里海沿岸平原、卡拉库姆沙漠的名称和空间位置。
2.出示“中亚地形、风向、降水”三要素复合投影片: ①出示“中亚地形图”,指出中亚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②在“中亚地形图”上叠加“北半球温度带图”,说明中亚位于北温带,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气温的大陆性特点突出:冬冷夏热。
③去掉“北半球温度带图”,在“中亚地形图”上叠加“太平洋夏季风风向图”、“印度洋西南季风风向图”,说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湿热气流受高大山体阻挡,无法深入中亚地区。再叠加“大西洋湿润气流前进方向图”,说明中亚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而且湿润气流微弱,广大地区降水稀少,东部山地降水略多。
总结以上两点,说明中亚地区:降水稀少。
④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中亚气温降水分布图”,由学生说出冬夏温差、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变化。
⑤从气候与植被的相互关系入手,启发学生认识到,中亚地区的植被应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归纳①—⑤各知识点,得出:中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3.要求学生在课本插图“中亚各国政区图”中,找出阿姆河,锡尔河;找出里海和咸海。从内流河、内陆湖的概念入手,启发学生思维,由学生说出这些河湖是内流河和内陆湖。要求学生在上图中找出额尔齐斯河,从外流河概念入手,启发学生说出额尔齐斯河是中亚地区的外流河。
4.向学生介绍里海。
从气候与河流的相互关系入手,启发学生认识到,在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影响下,中亚地区应多内流河和内陆湖,得出:中亚地区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三、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亚主要矿产和农业生产分布图”,得出:
①谷物、小麦分布在北部地区。
②畜牧业、灌溉农业分布在南部地区,面积广大。③山地畜牧业分布在东部、东南部山地。
④经济作物——棉花分布在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亚主要矿产和衣业生产分布图”,得出:
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是中亚地区的重要矿产。
3.出示“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关系”投影片,帮助学生分析本区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记住主要工业部门。
投影片内容如下:
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的地理位置入手,依据投影片中箭头所表示的各地理要素(或事物)之间的关系,讲清以下内容:
①地理位置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②气候对河流、植被的影响。
③气候、河流(灌溉)、植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灌溉农业发达。畜牧业发达。④农业生产对工业部门的影响。⑤矿产资源对工业部门的影响。
⑥气候、矿产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木材缺乏,机械制品、轻工业产品需要进口。
要求学生复述以上内容,并抄录投影片中所表示的知识结构。
4.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课本中的“读一读”内容,并以“想一想从咸海周围的环境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为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认识到:
①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和加深。②由于人类利用自然的不合理,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日趋严重。③人类必须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考虑。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④我们在治理和保护我国环境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国际间有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协作,为治理和保护世界环境、造福全人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四、居民和城市
1.出示中亚地区主要民族人像图,让学生认识各民族服饰,了解中亚地区民族构成。2.出示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伊斯兰教清真寺,了解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的重要性。
3.结合以上图片讲解一些中亚地区的风土人情。4.出示塔什干城市景观图片,向学生说明该城市职能。
【板书设计 】
一、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
1.距海较远,深居内陆 2.交通要道
①古代“丝绸之路” ②现代“亚欧大陆桥”
二、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1.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沙漠广布 2.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 3.内流区域面积广大
三、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
1.干旱、半干旱气候与农业生产
①北部谷物、小麦区 ②南部畜牧业、灌溉农业区 ③山地畜牧区 ④世界第三产棉基地 2.自然资源与工业生产
①棉毛纺织、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 ②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 ③木材缺乏,轻工业产品需进口
四、居民和城市
1.多民族地区、伊斯兰教 2.塔什干 作业: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中亚地图部分 教案反思:
本节教案整体设计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明快,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其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对知识目标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落实与突破。教学过程 的设计上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中亚位置对其气候、环境的影响,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法的设计上,注重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演示,让学生观察、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
第四篇:中亚教案
中亚教案
一、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最主要部分东经50°E –80°E,北纬40 °-50 °N。(2)海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内部 距海较远。西起里海东与中国为邻,北接俄罗斯,南与伊朗阿富汗毗连。
2、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也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2)古代的“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河西走廊—天山和昆仑山脉,经中亚,西亚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
(3)“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陇海-----兰新-----北疆-----中亚-----欧洲西部
现在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北疆线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通,在中国太平洋沿岸的连云港,经中亚,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间架起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意义 :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联系了东亚与西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3、范围: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国家及首都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塔吉克斯坦(杜尚别);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中亚5国均为内陆国。其中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二、中亚的地形特征
1地形地势特征:中亚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高西低)
2分布:①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峻海拔5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②东部:天山山脉山体高大,绵延到我国新疆境内;③中西部: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④北部:哈萨克丘陵
三、中亚的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特征:中亚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自然景观: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原因:由海陆位置决定
(2)分布:大部分地区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气候。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西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
四、中亚主要河流湖泊?
1、河流分为(1)外流河:指河水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2)内流河:又称内陆河指河水不能流入海洋,而是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中的河流。
2、湖泊分为(1)外流湖:指湖水与外流河相通,最终汇入海洋的湖泊。
(2)内流湖:指湖水不外泄入海的湖泊。
3、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河流的流量、水位、补给类型、有无结冰期、含沙量、汛期等等。汛期:降水量季节变化
流量:年降水量大小
含沙量:大小与植被疏密有关 有无结冰期:纬度高低,冬季寒冷程度
凌汛:流向(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且有结冰期的河流)
4、著名的河流:①额尔齐斯河(外流河)、②锡尔河、③阿姆河、④伊犁河等以内流河为主。(1)锡尔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2)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3)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注入里海。(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4)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我国境内,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
5、内流河特点:①流量小;②流程短;③流量从中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少;④有结冰期;⑤以冰川融 水补给为主,冬季容易出现断流,有春汛和夏汛。
6、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流经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汇入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7、著名的湖泊(多内流湖、咸水湖):①里海、②成海、③巴尔喀什湖。①、里海(50°E):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咸水湖)。位于亚欧两洲分界线。有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注入,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湖。②、咸海(60°E):有锡尔河、阿姆河注入。③、巴尔喀什湖(750E):东西狭长,西部有伊犁河注入。东部为咸水湖,西部为淡水湖
①东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西部:有大量河流淡水注入(伊犁河)
③东西连接处水域狭窄,两侧湖水交换不畅
(4)“咸海”的变化:咸海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面积6万多平方千米,原来是重要的渔业基地。近年,威海一带的气候越来越恶劣,夏季更热,冬季更冷,一年到头,狂风不止,滩地上空盐粒飞舞(被称为“白风暴”),对人体健康和农田危害很大。据科学家估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威海将从地球上消失
咸海面积在不断缩小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2、人为原因:①锡尔河、阿姆河沿途引水灌溉,注入咸海水量减少;
②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土地荒漠化严重。它已丧失了调节气候的功能。(措施:合理分配灌溉用水;适当减少棉花种植;加强湖洁沿岸植被扩恢复)触类旁通:洞庭湖,外流湖:围湖造田;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沉积 对洪水的调控能力减弱,易发洪涝灾害;湿地面积缩小,影响生物生存环境保护和恢复上游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疏通清淤;退耕还湖
四、人文区域特征 1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1)自然环境对农业特点与分布的影响
① 中部和南部的畜牧业——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本区降水稀少,温带荒漠、草原面积广大,中部和南部牧场辽阔
②北部和西部平原的耕作业以小麦为主耕地面积广大,——北哈萨克和灌溉条件比较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北哈萨克地势较高,受北冰洋和大西洋影响,降水相对较多,是中亚耕作条件最好的地区。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黑燕麦、养麦等谷物和马铃薯,其中以小麦为主。
③中部和南部的沿河湖灌溉农业以--——棉花最著名
灌溉区的农作物主要有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甜菜等。本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2)灌溉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长期灌溉,导致一些地厂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严重。过量引用河流水,湖水盐度升高,鱼类绝迹,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湖泊调节气候的功能基本丧失。
(1)工业特点:
煤、铁、石油、天然”和有色金属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本区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棉毛纺织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也比较发达。木材缺乏,许多机械制品、轻工业产品需要进口。(2)石油、天然气的分布与生产-----西部里海东岸及湖底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
(3)中哈原油管道的意义
1、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减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减少中东局势动荡对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使中国获得长期、稳定、安全的石油供给,保障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
4、开辟一条更安全的内陆石油通道,减少石油进口对马交甲海峡的依赖。
5、深化中、哈、俄三国的能源合作。
6、“泛亚全球能源大陆桥” 战略逐步成为现实。
第五篇:中亚教案
第三讲
中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亚的范围,理解所处的位置;能通过经纬度读出中亚的区位以及重要国家。
2、通过读图知道中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河流、湖泊及城市。
3、知道中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中亚地形区的分布和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5、根据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中亚,进一步学会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世界区域的多样性。教学重点
1.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
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及影响 教学方法
地图引导法、探究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目标:看图分析并记住中亚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征 导入: 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
1(1)纬度:35°N—50°N。40°N,45°N。(2)经度:50°E—80°E。利用3个湖泊定位中亚: 里海(50°E);咸海(60°E);巴尔喀什湖(75°E)
2、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内部。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交通位置:
古代的丝绸之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找出亚欧大陆桥的起点、经过的国家和终点及沿途穿过的自然带,并简要介绍大陆桥的重要意义。
(1)东起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到荷兰鹿特丹。
(2)从东往西经过的自然带:途经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自然带。
(3)意义 :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联系了东亚与西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4、居民与宗教
中亚是个多民族地区,白色人种,信仰伊斯兰教。
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
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哈萨克丘陵;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东部是天山山脉;北部是哈萨克丘陵,中西部是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二、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特征:冬冷夏热,全年干燥少雨,气温年较差大。
3、植被(自然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三、河流
1、内流河为主
(1)锡尔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2)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3)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注入里海。
(注入里海的还有伏尔加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
(4)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我国境内,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内流河流经地区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内流河特点:①流量小;②流程短;③流量从中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少;④有结冰期;⑤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冬季容易出现断流。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流经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汇入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二)湖泊(多内流湖、咸水湖)
1、里海(50°E):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咸水湖)。位于亚欧两洲分界线。有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注入。
2、咸海(60°E):有锡尔河、阿姆河注入。
3、巴尔喀什湖(75°E):东西狭长,西部有伊犁河注入。
四、练习反馈(见资料P37)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中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目标:分析并记住中亚人文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一、农牧业
(一)种植业
1、中亚发展种植业的条件:
①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②北部和西部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③丰富的灌溉水源。
2、农作物:小麦、棉花为主。
(1)小麦:哈萨克斯坦北部。
(2)棉花:阿姆河、锡尔河流域。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中亚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③多沙质土,土质疏松。
2、畜牧业:
干旱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1)有利条件:中部和南部气候干旱牧场广阔(中亚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2)以养羊业为主:细毛羊,羔皮羊
3、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二、中亚工业
1.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
2.主要工业:中亚棉纺织工业、地毯纺织和畜产品加工业都比较发达。
三、中亚的主要城市
1、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是中亚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站.2、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
3、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
4、卡拉干达:哈萨克斯坦重工业中心(附近有煤铁资源)
5、拜科努尔:俄罗斯航天发射中心。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1.主要的邻国
2.重工业基地----卡拉干达 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
首都----阿斯塔纳
①中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以低地、平原和丘陵为主,西南部为里海沿岸的低地和平原,中部是低山丘陵,东部和东南部位山地。
②荒漠和半荒漠带占国土面积的60%。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为300-400毫米。③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钨、铬、铜、铅、锌煤、铁、石油和天然气最为丰富,素 4 有“能源和原料基地”之称。工农业较为发达,工业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和纺织等。
④首都阿斯塔纳为于领土的北部。阿拉木图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东南角,轻工业和食品工业比较发达。
四、热点拓展
1、咸海缩小:在20世纪60年代,咸海水域面积达6.4万多千米2,曾是世界第四大咸水湖,被誉为“中亚草原明珠”。近年来它的水面在不断缩小,是一个正在干涸的湖泊,其周围的环境也在随之恶化。阿姆河和锡尔河为湖水的主要来源。由于两岸人口增多,再加上全球变暖气候更加干旱,用水量增加它们90%的水量被截流了,咸海储水量已减为原来的1/4,湖水深度也下降了近20米,水域面积已缩小了一半,而含盐量却增加了近3倍。
2、白尘暴:咸海面积锐减为,湖岸线后退形成一望无垠的裸露的湖底盐碱,加上中亚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地表积累大量的盐分,地表盐尘在中亚半干旱的气象条件和风力作用下形成了白色的盐尘暴,又称 “白风暴”
四、练习反馈(见学案P43课时作业P167)
五、纠错释疑(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
六、拓展探究:
附:
1、板书设计
中亚和哈萨克斯坦
一、中亚人文地理
1、农业
2、资源
3、工业
4、城市
二、哈萨克斯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