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交中正确使用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的灵活运用
延寿县青川中心校 王志刚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曾对教师的体态语言这样论述过:“体态语言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便完成教学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课堂教学的效果大部分是通过老师的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手段实现的,只有少量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行为达到的。由此可见,富有变化、丰富多彩的体态语言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
体态语言又叫“人体语言”、“动作语言”、“态势语言”或“行为语言”。它是用表情、动作或体态来交际的辅助工具,是一种伴随语言,体态语言虽然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在教学中却有着有声语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就像是课堂的第二种语言,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儿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少儿对英语的兴趣,发展少儿的智力及培养少儿的听说能力。它在以语言和文学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即使有了现代化的教具和科学化的教材,如果缺乏体势语的配合,课堂上师生的信息交流仍就变得不够完全。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体态语,对提高课堂教学将有很大的帮助。在现代教育理论中,倡导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指导思想,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好,其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及学习技巧等等.而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则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无声语言中,教师的“体势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是一种隐性力量.灵活运用体态语言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容易激发出他们的兴趣,贯穿课堂教学,促进师生交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我任教于小学英语这块色彩缤纷的天地以来,对教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颇有些想法,小学教师尤其应当使用适当的体态语言。
一、体态语言能简化英语知识,便于创建英语语境。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与他人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创设合适的语言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应该在运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这门语言。为此,老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英语授课的方式以达到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与此同时,学生们在课堂上也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英语,接触英语的时间也比较短,老师们用一连串对他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英语来解释一个抽象的单词或词组,学生们不但听不懂,久而久之还会使他们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在真正的英语教学中,体态语言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能使学生的困惑和不解一扫而光。我们在教学中很多地方能够运用体态语言,例如在学习jump、run、walk这几个词的时候,我们用简单的“跳”、“跑”、“走”三个动作去帮助学生理解,学生饶有兴趣地利用自己的体态语言,边做边学,动动口,动动手,轻轻松松就学会了这些知识。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小学英语中的直观作用。对初学者来说,这些词就像拦路虎一样,让学生难以掌握。如果我们用英语去解释这些词,学生会更难理解,本身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单词还没学几个,再用一连串的英语去教他们,学起来非常的费劲,对枯燥的英语还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巧妙地使用体态语言,不仅简化了英语知识,还激活了英语学习的氛围,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二、体态语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我国,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足够量的语言输入。中国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远远比不上应试能力。因此,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显得格外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尽量少说汉语,即可能地使用全英语教学。而学生用英语交际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羞于启齿,害怕别人笑话,教学中给学生以亲切的微笑、和善的神情都可以摆脱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动动做做、玩玩乐乐的氛围中全身心积极投入,促使他们抛开胆怯心理,大胆交往。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六课“i ride a bike”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ride a bike”“read a book” “play the violin” “play the piano”这些短语用动作表示出来,并且与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一起来对话,通过这些生动的“体态语言”引起了学生交往的兴趣,使他们迫切希望能有机会与人交往,课堂气氛也异常热烈,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由于体态语具有可观性的特点,还因为小学生好动好玩,表现欲望强,运用体态语言边说边演来展现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模仿的欲望,他们的注意力就可以达到长时间的保持,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体态语言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在体态语言简化了英语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后,自然而然地就能为英语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一个能善于利用体态语进行教学的老师势必也能营造课堂教学的气氛,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陈旧教学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奋和期待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所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在上每一课前,我针对教学内容做认真的准备,期望通过一系列体态语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中运用体态语言,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和老师同学一起合作,很快便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掌握了所学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反思,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寓教于乐,构建了和谐的英语课堂。恰当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求知欲,把学生牢牢吸引在课堂中。如:提问时,为避免冷场,教师可对想发言又不愿站起来的学生,用手势、眼神给予鼓励,从而使其大胆地回答问题。再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用眼神、手势、姿态的变化,来调节学生的情绪,从而形成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正因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整个英语课堂显得特别的和谐。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非常的融洽,就像朋友一样应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和谐的课堂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非语言交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一名生动活泼的表演者,是所谓的“手舞足蹈”者。所以,英语教师除了用语言传播知识外,还要正确掌握“体态语言”的运用艺术及其特点,使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更加完美地展现语言的内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语言的真谛,使“体态语言”在英语课上充分发挥其优势,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成为更有效的“第二语言”。
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实例
一、词汇教学
1、手势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能起到相当好的作用,小学阶段的英语词汇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说到名词,在这里我要谈一下字篇二:社交礼仪
上页 下页
六、体态、手势要合乎规矩(1)
分享到:
sina qzone reen kaixing douban msn 人际交往中,人们除了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传递信息外,还有赖于无声的体态语言的辅助。根据调查显示,在交谈的总效果中,语言只占7%,声音占38%;表情、体态语言占55%。所以“即使不会外语,也能让外国朋友感受到友善”。
体态语言表达是否恰当,能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文化修养、内心的情感。社交活动中,经常看到或听到某些人因不注意说话的体态语言而给人留下话柄。如说话时,眼睛东张西望,或挖鼻孔、或抓头皮、或抓痒等,总之五花八门,让人不能忍受。
那么,什么样的体态才是恰当的呢?
(一)注意空间语言
在交际中善于运用空间语言,即空间距离。
任何社交活动中,总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行动的,任何一个人都有一个领地空间以保持独立性、自尊性和对他人的防御性;交往的双方,总会在相互间存在一定空间距离,而且总会有意无意地保持相互间的距离。作为交际礼仪所讲的空间,是指人们在交往时,特别是个人与个人、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交往时,因彼此的关系不同、周围的环境不同,而无形中感到彼此间应保持的一种特定的距离。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有伸缩性的空间范围内,这个范围圈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像一个随气压环境的改变而可大可小的气球,当外界给予它过大的压力时,它就会“爆裂”。如果他人越界,而进入属于某人在一定条件下的空间范围时,他就会局促不安,就会反抗等等。这种距离范围圈源于人的本能,有与生俱来的属性。
人际交往需要一定的空间距离的情形是很多的。例如,在一间大厅里,有一排椅子,假定两个陌生人先后进入大厅,如果第一个人坐在南端,另一个紧挨着第一个人坐下来的话,第一个人会本能地移开,与第二个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使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也绝不允许他人贴近自己的脸,特别是嘴唇和眼睛。这些情况表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体周围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人际交往只有在这个空间允许限度内才会显得自然与安全。
由于空间需要的客观存在,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就应当给以足够的认识,有礼貌地维护属于他人的空间范围,以保证交往活动在平等、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心理学家通过对大量事例的研究后认为,现代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在以下几种空间范围内交往着、活动着。
1.近位亲密距离,0~15厘米,这是一个亲密无间的距离空间,适用于恋人或父母与年幼孩子之间。
2.远位亲密距离。15厘米~46厘米,这是一个可以肩并肩、手挽手的距离,适合于最亲的人,如父母、恋人、爱人。在这一距离中,一个人有可能感觉到另一个人身上的热气、皮肤散发出的气味和呼吸声。
3.近位私人距离。46厘米~76厘米,在这一距离内,稍一伸手就可触及对方,双方可以亲切握手。近位私人距离在酒会的人际交往中比较常见,谈话双方会有一种亲切感。4.远位私人距离。76厘米~1.2米。在这一距离内,双方都把手伸直,还有可能互相触及。由于这一距离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适用于亲密朋友、熟人,以及一般亲朋好友之间。5.社交距离。1.2米~3.6米,这是正式社交场合所采用的距离。采用这一距离主要在于体现交往的正式性和庄重性。其中,领导与下属谈话,一般的社交聚会上,陌生人之间、客户之间商谈事务通常保持在1.2米~2.13米的距离。商业活动、国事活动等场合,人们则会采用大于2.13米的距离。
6.公众距离。大于3.6米的即是公众距离。比如大学教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参加群众集会的政治家与群众的距离,音乐会上歌唱家与听众的距离,等等。
对上述距离的具体掌握应视相互关系、社交内容和目的,以及文化习俗、心理氛围等具体情况而灵活处理,如法国人总保持较近的距离,而英国人则不习惯近距离接触;女性相聚比男性相聚时要离得近;地位尊贵的人,交往时则习惯于与他人保持较大距离等。总之,使用空间距离的目的是得体。
上页 下页
六、体态、手势要合乎规矩(2)
分享到:
sina qzone reen kaixing douban msn
(二)目光
说话人说话时的目光和表情特别有讲究。恳切、坦然、友好、坚定、宽容的眼神,会给人亲近、信任、受尊敬的感觉,而轻佻、游离、茫然、阴沉、轻蔑的眼神会使人感到失望,有不受重视的感觉。abc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芭芭拉·华牧曾说:“全神贯注和我说话的人,我认为是可亲近的人。”
说话时目光应热情地注视对方,千万不要仰视或俯视。否则,均易造成对方心理紧张。
注视对方并不意味着目光一动不动,可以偶尔将视线转开,但不能太久。目光游移不定或在他人身上不断地扫描也是不礼貌的。一般说来,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交谈时间的30%~60%,注视对方的时间过多.会使对方不自在,注视对方时间太短,又会令对方感到受了冷落,所以一定要掌握适度。
注视对方时要做到诚恳。即便在发表不同的见解时,也应以诚恳的目光提出你的观点,千万不能有轻视、鄙夷的眼光,更不能有冷眼等轻佻行为。至于说话时的表情应随说话的内容变化作出相应的变化。
此外,注视的范围也有讲究。目光注视区分为公务注视区(额中至双眼部)、社交注视区(双眼至下颌)、亲密注视区(双眼至前胸)。注视区的选择视场合而定,比如,洽谈业务时,如果目光在公务注视区,会显得很严肃认真,别人会感到你有诚意;在社交活动中,要想营造一种舒服、轻松的社交气氛,你的目光可落在社交注视区。
总之,目光是人们心灵之光的折射,要恰当运用。
(三)微笑
笑是一种语言。笑有多种,常见的笑有微笑、欢笑、大笑、狂笑、苦笑、奸笑、傻笑、冷笑等。而微笑是社交场合中,最富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表现着人际关系中友善、诚信、谦恭、和蔼、融洽等最美好的感情因素。在各种场合恰当地运用微笑,可以起到传递情感、沟通心灵、征服对方的积极心理效应。微笑是自信的象征,是礼貌的表示,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与人初次见面,给对方一个亲切的微笑,在一瞬间就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清除了双方的拘束感。
外交家和企业家都把微笑视为第一交际语言,并在国际交往和经济交往中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周恩来闻名中外的“微笑外交”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微笑是人际交往的一张万能通行证,“如果没有微笑,生活就会黯淡无光”。美国希尔顿酒店的董事长希尔顿也曾经说过:“酒店的第一流的设备重要,而第一流的微笑更为重要。如果缺少服务人员的微笑,就好比花园失去了春日的阳光和春风。”
在日常交往之中,怎样正确地运用好微笑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微笑的要领。微笑的主要特征是:面含笑意,但笑容不甚显著。一般情况之下,人在微笑之时,是不闻其笑声,不见其牙齿的。
2.力求表里如一。真正的微笑,理当具有丰富而有力度的内涵。它应当渗透着一定的情感。而渗透着一定情感的微笑,才真正具有感染力,这就是所谓笑中有情,以笑传情。
真正的微笑,还应当体现着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表现自己心灵之美的微笑,才会有助于交流双方的彼此沟通与心理距离的缩短。
(四)手势
手势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体态语言,与人交流时,为加强自己说话的效果,可适当追加些手势。但手势的运用也是有规则的,做得得体是一种动作美,会使交际形象增辉。反之,错误的手势动作表达的是一种消极的不礼貌的信息,以致造成误会,有碍交流,甚至产生不良的后果,就是败笔。
一般来说,以下手势在社交中要避免使用。1.动作幅度过大、过快
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均不宜采用幅度过大、过于快捷的手势,否则,会给人张牙舞爪、不稳重之感,应注重手势的优雅性。
按照规则,手势的上界一般不应超过对方的视线,下界应不低于自己的胸区,左右摆的范围不要太宽,应在人的胸前或右方进行。手势要做到自然亲切。
与人交往时,多用柔和曲线的手势,少用生硬的直线条手势,以求拉近心理距离。手势不宜过多,不宜单调重复,以有助于表达自己的意思为原则。2.切忌用手指指点他人
在任何情况下,不可用拇指指自己的鼻尖或用手指指点他人,这含有教训别人之意。此外,更忌讳背后对人指点等不礼貌的手势。
讲到自己时,应用手掌按在胸口上。谈到别人时,应用手掌指示。动作要领是:掌心向上,四指自然并拢,大拇指张开,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自然上抬伸直。指示方向时上体稍向前倾,以示敬重,面带微笑,自己的眼睛看着目标方向并兼顾对方是否意会到目标。
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一种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攥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伸出手指来指点,是要引起人的注意,含有教训人的意味。
3.不可以在说话时随意打响指、拍桌子等
尤其与女士交流更应注意手势运用的分寸。4.注意手势的运用要合乎习俗
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即使是同一手势,表达的含义也不相同。所以,手势的运用只有合乎当地习俗,才不至于闹出笑话。
下面介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几种不同手势所表达的含义:
(1)掌心向下,四指向内弯曲的招手动作,在中国、日本等国家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则是叫狗过来。
(2)跷大拇指在中国一般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则表示要搭便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数字“5”;在澳大利亚则是表示骂人的话。与对方谈话时,跷起大拇指反向指着第三者,即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3)ok这种手势源于美国,将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在法国则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巴西则表示粗俗下流。
(4)v形这种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的意思。如果不注意,将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5)在中国很多人喜欢用单手或双手抱在脑后,这一体态的本意是放松,但在外国人面前,如果这么做,就会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6)与人交谈时反复摆弄自己的手指,要么活动关节,要么捻响,要么攥着拳头,或是手指动来动去,往往会给人一种无聊的感觉,让人难以接受。
上页 下页
六、体态、手势要合乎规矩(3)
分享到:
sina qzone reen kaixing douban msn 5.懂得常用手势的含义与要求篇三:【社交礼仪】作业参考答案2010春 【社交礼仪】形考作业一:
一、思考题
1、社交礼仪的作用是什么?
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交形象;有助于促进交往行为的规范化;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
2、提高礼仪修养的途径有哪些?p6—7(1)自觉养成文明习惯(2)主动接受礼仪教育(3)广泛学习礼仪知识(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3、礼仪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如何?p5—6
4、礼仪与审美文化艺术修养如何?p3—4
5、请对比说明中西方礼仪的特点。p8—9(1)中国当代礼仪的特点
①重视血缘和亲情
②强调共性
③谦虚谨慎、含蓄内向
④讲究礼尚往来
(2)西方礼仪的特点
①强调个性,崇尚个性自由
②尊重妇女,女士优先
③简易、务实
④平等、自由、开放
6、请简述国际礼仪通则包括哪些内容?p10—11 在国际交往活动中,通常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1)遵守最基本的共同生活准则
(2)信守时约
(3)相互谅解、求同存异
(4)入乡随俗
(5)女士优先
(6)以右为尊
7、为什么称礼仪为人际关系的“通行证”?
很多专家称礼仪是人际关系的“通行证”。有能力铺平人际道路,建立起愉悦的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礼仪可以帮我们渡过难关,使我们知道如何去做,怎样对他人有所帮助。新情况经常会给我们带来从未经历过的体验。事业有成的人士用自己的亲身经验证明:社交礼仪是个人的事业立足现代社会的保证。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条件,极大地促进了人际交往,作为交际规范和艺术的礼仪,其重要作用绝不在外语、电脑等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之下。学习礼仪、讲究礼仪、应用礼仪可以提升你的精神品位,使你的学习、生活、事业更加自信,更加成功。
8、请简述礼仪的本质特征。
(1)共同性。(2)继承性。(3)简易性。(4)时代发展性。
9、现代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尊重”的原则。(2)“遵守”的原则。
(3)“自律”的原则。(4)“适度”的原则。
10、头发修饰与美化的基本要求?p16—17
11、表情神态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如何把握? p40—43 表情神态主要体现在目光、微笑和手势三个方面。
如何把握?p40—43
12、周恩来总理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在大立镜边糊了一面“纸镜”,上面写着什么?p50 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13、服饰要如何突出谐调美?p30—35
14、请谈谈时代对大学生的仪容、仪表、仪态的要求。p14、21、37、39、43、44(1)仪容美和内在美是一种表里关系。现代的审美观,要求我们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来塑造自已的外在形象,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自己的外在形象塑造得充满朝气、自然、健康富于生命力,其实,这本身也是内在美的一种反映。(2)仪表美也是人外在美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人的精神面貌。仪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更密切,能反映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3)美好的行为常常是高尚人格的写照,丑恶的行为则总是人格卑鄙者的表现。仪态美即姿势、动作的美,是人体具有造型性因素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大学生的姿态应灵活而不轻浮,庄重而不呆滞。(4)体态语言即通过人体及姿态发出的无声信息,它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深刻的多。体态语言具有形象性,在传递信息、人际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人们的交往更富有表达性和渲染性。(5)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和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人们的思想、品德、情操、志趣、文化素养以至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可以通过语言得到一定的表现。大学生要与人进行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因此在加强道德修养的同时,要加强自己语言能力的锻炼,力求达到心灵美与语言美的统一。
15、请说明穿着西装的礼仪要求。p24—25(1)西装的穿着应合时、合地、合景。正式场合如宴会、婚丧活动、典礼等,必须穿素雅的、深、单色的套装;一般场合如一般性访问可着单装或套装。
(2)凡正式场合,穿西装都应系领带。领带的花色可以根据西装的色彩配置;领带的长度以到皮带扣处为宜。
(3)衬衫要挺括,整洁,无皱褶,尤其是领口。正式场合,衬衫的下摆必须塞在西裤里,袖口的纽扣必须扣上,长袖衬衫的衣袖要长于西装上衣的衣袖。领带夹一般夹在第4、5个钮扣之间。
(4)若穿西装背心或羊毛衫,则领带必须置于背心或羊毛衫之内。
(5)西装上衣两侧的衣袋只作装饰用,不可放东西。上衣胸部的衣袋专门用来放手帕,不可它用。西裤口袋也不可放入鼓囊之物。
(6)穿西一定要穿正装皮鞋,而不能穿布鞋、旅游鞋等。皮鞋要经常上油擦亮。
(7)西装在穿着时可以敞开,袖口和裤边不要卷起。穿单排纽扣的西装时,在正式场合只扣一粒,坐定后可以解开;穿双排纽扣的西装时,正式场合里要把两个扣子都扣好,坐定后也不能解开扣子。
16、请结合个人实际,谈谈服饰搭配的技巧与经验。p30—35(这个题目要结合相关内容自己答)要求:举例说明在一次特定场合,结合个人的体形高低、肤色、性格、爱好等因素综合考虑,妥当选配,将你认为最满意的一次服饰搭配用文字展现出来。
17、简述基本的举止仪态包括哪些?正确的举止仪态该如何做?p38 基本的举止仪态包括站姿、坐姿、走姿和蹲姿。
(1)站姿
站姿的基本要领主要体现为:站立时,要注意肌肉张弛的协调性,挺胸、立腰、沉肩,两肩和手臂的肌肉放松,呼吸自然。站立时要以标准站姿的形体感觉为基础,站立时要面带微笑,使规范的站立姿势与热情的微笑相结合。
(2)坐姿
坐姿的规范要领是:腰背挺直,肩放松。女士两膝并拢;男士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注意四肢协调配合,即头、胸、髋三轴,与四肢的开、合、曲、直对比得当,便会形成优美的坐姿。
(3)走姿
走姿的规范标准是:以大关节带动小关节,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弯曲,摆动时,要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前臂,向前摆动时,手臂要摆直线,肘关节略屈,前臂不要向上甩动,向后摆动时,手臂外开不超过300。前后摆动的幅度为30cm~40cm。上体前屈,提髋、屈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迈。脚尖略开,脚跟先接触地面,依靠后腿将身体重心送到前腿脚掌,使身体前移。
(4)蹲姿
蹲姿的基本要领是,要将腿靠紧,臀部向下。如果使头、胸和膝关节不在一个角度上,这样的蹲姿就更典雅、优美了。
18、请说明体态语言的重要作用。p39—40 体态语言即通过人体及姿态发出的无声信息,包括人们的动作、姿态等。心理学家认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深刻得多。体态语言的应用,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体态语言具有形象性,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告诉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形体动作使人们的交往更富有表达性和渲染性。
19、请谈谈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p45—48 20、社交礼仪的四大功能是什么?
(1)教育导向的功能。(2)沟通协调的功能。
(3)规范维护的功能。(4)推动发展的功能。
【社交礼仪】形考作业二:
一、思考题
1、简述交换名片的礼仪。p59
(一)递送名片的礼仪
(1)参加各种正式的活动,应当随身准备好名片并放入专门的名片夹中,装在易于取出的口袋里。
(2)需要递送名片时,应起身站立,走到对方面前,面带微笑,眼睛友好地目视对方,用双手或者右手将正面面对对方的名片,恭敬地递送过去,同时并配以口头的介绍和问候。
(3)如果同时向多人递送本人名片时,可按由尊而卑或由近而远的顺序,依次递送。对以独立身份参加活动的来宾,也应同样递送名片,不可只给领导和女士,给人以厚此薄彼的感觉。
(4)递送名片时,不能一边自我介绍,一边到处翻找自己的名片,或者把一叠名片全掏出来,慢腾腾地翻找自已和名片,显得心不在焉;也不可漫不经心地滥发一气,尤其忌讳向一个人重复递送名片。
(二)接受名片的礼仪
(1)接受他人名片应当毕恭毕敬,双手捧接或者用右手接,眼睛友好地注视对方,口称“感谢”,使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
(2)接过名片后,应捧在面前,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一遍,最好能将对方姓名、职务等轻声地读出来,以示敬重。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对方请教。
(3)将对方的名片收藏于自已的名片夹或口袋里后,应随之递上自已的名片。如果接受了对方的名片,不递上自已的名片,也不说一下原因,是非常失礼的。
2、如何更好地把你的朋友介绍给他人?p56—57 一般应遵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2)先把职位低的人介绍给职位高的人。
(3)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
(4)先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但是如果未婚者明显年长,那么最好把已婚者介绍给未婚者。
(5)先把主人介绍给客人。
(6)先把非官方人士介绍给官方人士。
3、握手礼节应注意哪些问题?p61—62 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则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和婚否。
接待来访客人,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先伸手与客人握手表示“欢迎”。当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先伸手与主人握手表示“再见”。
握手的主要禁忌有:一是不要用左手同他人握手;二是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造成交叉握手;三是不要带着手套和墨镜与他人握手;四是不要抢先伸出手同女士握手;五是不要握手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面无表情、有气无力;六是不要握手时另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不肯放下;七是不要握手后马上揩拭自己的手掌;八是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
4、如何更好地把你的朋友介绍给他人?p56—57同第2题
5、请简述乘坐飞机的礼仪要求。p71—72
6、自我介绍的礼仪要求是什么?p55—56
7、吸烟有害健康,请你谈谈在必要场合敬烟和吸烟应注意的事项。p64—65 中国人在相互交往中,常以敬烟作为一种礼节。大学生中也不乏吸烟者。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但是,在国际场合若以敬烟为礼,则不符合国际交往礼节。①在国外,吸烟者常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所以一般没有敬烟的习惯。在公共场所一般都有禁烟的标志。如:国外的航空公司在给乘客发登机牌时,都要问乘客是否吸烟,以便把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的座舱分隔开来,但即使坐在吸烟舱的乘客,也总是克制自己的烟瘾。在火车、轮船上也设有吸烟专座,在普通车厢里不得吸烟,在剧场观看演出时,观众是绝对
禁止吸烟的,如果吸烟,必须走出场外到专门区域吸烟。②在国外,社会交往的许多场合中,吸烟是一种缺乏修养的表现,被视为不文明习惯。
在交往中如果需要敬烟和吸烟,则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礼仪要求。①吸烟应首先征得主人、长者、女士同意后方可吸烟。但即使对吸烟不反对,如果他们不吸烟,为尊重主人、长辈和女士,也以不吸烟为宜。②在国际交往中,一般不敬烟,若敬烟,就应讲究先后有序,即先向长者、贤者、女士敬烟。敬烟时应先打开烟盒或使香烟上弹,让被敬烟者自己拿取,才算卫生有礼。③点火时,应在火苗稳定后再点。给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点烟时,火不能持续点到第三人,应自己点火熄灭后再重新打火给他人点烟。④吸烟不要把烟吸到烧手或过滤嘴的边缘,这种吸法很小气;但也不要吸到一半就扔掉,会误认为是摆阔气或对他人敬烟不喜欢。⑤吸烟避免向别人直喷吐气,避免一边叼着香烟,一边与他人说话或一边走路一边吸烟,这些都是失礼或轻视他人的表现。⑥吸烟时烟灰、烟蒂、火柴棍不要乱丢在地上,当别人替你拿来烟灰缸时应道谢。
礼貌地对待他人,尊重各国、各民族的习惯,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貌,是十分必要的。
8、工作中的称呼和生活中的称呼有区别吗?请举例说明。p67
9、社交礼仪的惯例与规则是什么? 社交礼仪的惯例
? 女士优先 等距离 尊重隐私
? “五不问”原则:不问年龄;不问婚否;不问经历;不问收入;不问健康。? 修饰避人
? 社交中“不”的惯例:不过分开玩笑;不要乱起绰号;不随便发怒;不当面纠正;不言而无信;不恶语伤人;不热情过度;不妨碍他人。
社交礼仪的基本规则包括中国当代礼仪的特点和西方礼仪的特点.10、与他人握手应如何选择时机?p61
11、与他人握手的次序一般情况是如何规定的?p61 握手双方伸手的先后顺序是:年长者与年轻者握手,年长者应先伸出手来,年轻者方可伸手握之;身份高者与身份低者握手,身份高者应先伸出手来,身份低者方可伸手握之;女士与男士握手,女士应先伸出手来,男士方可伸手握之;与未婚者握手,已婚者应先伸出手来,未婚者方可伸手握之,等等。
12、试叙述谈话的语言要求。p44—45
13、在赞美他人时应注意些什么?
①出自真诚,源自真心;②知己知彼,投其所好;③从小事着眼,无“微”不至;④赞美别人一忌太夸张;二忌陈词滥调;三忌冲撞别人的忌讳。
第二篇:职场礼仪社交中“体态语言”你了解多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求职礼仪常识,仅供参考!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感情流露和交流经常会借助于人体的各种器官和姿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体态语言”。它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生活中被广泛地运用,在社交活动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
眉毛能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如舒展眉毛,表示愉快;紧锁眉头,表示遇到麻烦或表示反对;眉梢上扬,表示疑惑、询问;眉尖上耸,表示惊讶;竖起眉毛,表示生气。
眼睛是人体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器官。在社交场合交谈时,目光正视对方的两眼与嘴部的三角区,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但凝视的时间不能超过4、5秒,因为长时间凝视对方,会让对方感到紧张、难堪。如果面对熟人朋友、同事,可以用从容的眼光来表达问候,征求意见,这时目光可以多停留一些时间,切忌迅速移开,不要给人留下冷漠、傲慢的印象。
嘴巴可以表达生动多变的感情。如紧闭双唇,嘴角微微后缩,表示严肃或专心致志;嘴巴张开成o形,表示惊讶;噘起双唇,表示不高兴;撇撇嘴,表示轻蔑或讨厌;咂咂嘴,表示赞叹或惋惜。
人们交往时,手势是语言的最好辅助,如翘起拇指或鼓掌表示钦佩、赞扬;连连摆手表示反对;握紧拳头表示愤怒、焦急;招手叫人过来,挥手表示再见或叫人走开;搔头表示困惑,用力挥手或拍额头表示恍然大悟。
一般说,表达感情时,脸部和手脚动作总是密切配合的,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学会察颜观色,又要善于利用体态语言表达情感,那样不必多说话,也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
第三篇: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成就语文理想课堂
教师在运用口头言语进行讲授的同时,也会通过体态语言来传情达意,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具有独特的功能:
一、支持口头言语,扩大课堂信息容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够支持口头言语,强化或补充语文信息,使语言直观形象,明白易懂,准确恰当,增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
其支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可部分替代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例如学生在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中发现某个学生开小差,教师用目光给以示意,这样既不会打扰其他同学,又照顾了个别。
2、体态语言有时可以辅助教学。如我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屡屡将“急躁”的“躁”写成“急燥”,为了纠正,便在教学时用足顿地,说明“急躁”的“躁”应该用“足”字旁,不必多费口舌,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个字的含义。
3、体态语言有时能补充文字表达未尽之意。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文字表达“言不尽意”或作者故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填充等情况。这时,教师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用体态语言来引导学生感受“空白”的存在,去思考、填充和建构,在生命体验的高度上阅读文章,提升人生境界。
二、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师生之间平等沟通、交往的过程。在这个交往过程中,情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客观存在不仅影响着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还影响着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青少年学生富有热情,渴望与人交往,渴望被人理解,特别是学困生,如果教师能够关心爱情他们,并使学
生觉察到这种爱,他们会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强烈的上进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和理解,固然可以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但容易有哗众取宠之嫌,因此,通过体态语言潜移默化地把情感传递给学生更为合适。
特级教师韩军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他面对一群并不认识他的学生,自我介绍说:“我这脸上的优点就更多了!”边说边微笑着指着自己脸上的痘”这个,这个,还有这,共有二三十来个呢„„”他以幽默的自嘲式的自我介绍,配以身姿、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暴露自己的缺点,把最平凡的一面显示出来,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心里接受了他。
实践证明,体态语言的情感功能的发挥,可以融洽师生关系,缩短心里距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展示教师风范,陶治学生情操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教学是汉语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汉文化传递的过程。语文教师不仅是汉语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汉文化传递者。语文教师的举止风度仪表等体态语言不仅体现了其对汉文化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例如,如果教师极为重视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温、良、恭、俭、让”的要求,处处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彬彬风度,学生也会在不自觉中体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的行为都要符合“为人师表”这一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师生和谐共处,才能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塑造完整的人。
总之,教师的体态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润滑剂。
第四篇:巧用体态语言
巧用体态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据有关专家研究,一个信息的传递是由7%的语言(系指单纯的口语语言)和38%的声音(包括语调节奏和声响强度作用),以及55%的体态语言组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态语言,指非口语语言,是教师通过微笑的表情、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进行交流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课堂语言的有机补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体态语言能收到激励、强化、交流、暗示等功效,起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巧用体态语言,会在数学课上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体态语言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我们的语言是由大脑支配的,而手势几乎能够表达所有的语言。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的特点,认知水平比较低。直观的物体易接受、易理解。而在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时会常常感到困难。这时教师如果运用单纯的口语语言进行教学,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倘若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中的手势语言,即用手、腕、臂等肢体动作来表达信息,教学效果就会出乎意料。在整个体态语言中,手势语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例如:在教学低年级求和问题时,我利用体态语言,用夸张的手势动作,两只手分别比划出两部分,再做合起来的动作,即把两只手从两端向上会拢,意为求和,并边比划边说:“把这部分和这一部分合起来,就是它们的总数了。合起来就是加起来,所以求和问题用加法解答。”学生从这个简单的手势过程中理解了求和用加法的含义。
再例如教学剩余问题时,我用两只手比划出一个整体,再比划出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抽出另一只手,同时说:“求剩下的部分,”并比划出剩下的部分。强调“去掉”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是减去。随即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用手比划出这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师适时、巧妙运用手势动作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辅以体态语言,促进学生理解。
例如:教学《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时,我问:“天气预报中有负数吗?”学生答:“有。”我接着问:“零下5度与5度意思一样吗?”学生回答:“一样。”接着,我出示一个大号温度计,挂在黑板一边,让学生指出5度。又让学生指出零下5度时,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困难了。这时我走过去,用手势以零刻度为起点,向上比划找出5度;又以零刻度为起点向下一比划,示意这些都是零下的度数,也就是负数。此时,学生异口同声的喊:“零度以下是负数。”恰当地运用手式帮助学生理解了零上和零下-------生活中的负数。因为这个知识只需要学生“意会”就可以了,教师运用手势语言巧妙地帮助了学生理解了这个知识。
三、巧用体态语言,给学生以鼓励、赞许、肯定。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体态语言中的肯定在教学中常以微笑、注视、点头、肯定的手势等身体语言来实施。巧妙的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鼓励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之产生欣慰、幸福的心理体验,从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达到健康、全面发展。
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有精彩发言时,教师翘起大拇指,并不断的点头称赞,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当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的孩子一直缄默不言时,教师走过去,用手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鼓励这样的学生。因为教师给学生积极期望,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心理气氛就会比较融洽,学生的心理就会健康地发展,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运用体态语言,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例如:学了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我运用体态语言设计“用手指凑十”的游戏。游戏是这样进行的:我伸出一个手指头,学生伸出九个手指头,凑成十。以此类推。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用这个充满趣味性的训练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而人的思维活动也正是在情感的积极状态下,才能得以活跃,创造性的思维才得以产生。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不受学科的限制,只要你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适时、运用巧妙、运用得体,你的教学就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幼儿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言
摘要: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艺术地运用表情、手势、眼神及身体距离,能有效地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以无声胜有声。
关键词:体态语 英语教学
一直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然而,对于非语言(主要是体态语)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根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情感、态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靠声调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语言来传递的。可见,体态语在英语教学和实际交际中有着重要地位。
那么,如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体态语,使英语教学效果更好呢?在新课程改革中,幼儿英语提倡的是任务型教学法,更加强调“双主”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的话,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的教师,便是这场戏的导演。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体态语,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表情运用的艺术(facial expression)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针对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就可以充分运用体态语:学生答对了,老师极为高兴,笑若桃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赞许;学生答错了,老师也以微笑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相反,如果脸部表情僵硬,就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微笑的运用确实重要。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英语这一门外语是较困难、枯燥、难以理解的。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学生感到学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
二、课堂“第二语言”--手势(gesture)运用的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一时刻下用手势语来表示教师所想要的学生参加活动的性质。如:在教英语句型时,指着自己的衣着或可能带有的教具,来教“this is a jacket/coat/map/bag/…….”或者在教“he is not ……”时就摇手,“he is tall.”就用手量高处或者“she is five.”时,就伸出5个手指。另外,简单的手势还可以表示如“come 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着自己招动),“it’s ok!”(向上起拇指或做ok手势)等。再如在教幼儿生“car”时做开车的动作,教“watermelon”时做抱西瓜的动作,教“doll”时做抱着娃娃睡觉的动作……这些,都使幼儿生觉得特别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同时增进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手势在体态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
三、眼神的运用艺术(eye contact)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可见,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
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例如,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的地盯着天花板或窗户,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飞眼左右,低语暗议,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可见,学生眼神里大有文章。我国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就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眼神。教师就应从眼神中了解真实的东西,提高效果。
如何看学生眼神行事呢?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
四、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body distance)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对待这种行为,只要教师表露出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不当的行为迅速地改变。
英语课堂上,教师领读时,走下讲台,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可以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如有学生在领读时开小差,当老师走近他的时候,他会自觉地跟上来。做听写练习时,教师一边念、一边适宜地走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
总之,在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视。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能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因此,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非语言交流手段利用起来,突出“哑语”的作用,以无声胜有声,使之最优化地为英语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