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绝品》教案及反思
“提升学习力 构建高效课堂”教案
课时教学目标:
1、明确《绝品》小说要素,借助背景资料,运用批注的读书方法,理顺情节,解读人物。
2、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3.体会文中人物对祖国艺术品的保护与热爱,培养学生的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操。
课时重点难点:解读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谈歌及其作品、创作风格。--参见《同步练习》,要点勾画
2、自读课文,字词注音、释义。
3、针对小说要素结合文本设计问题或者提出疑问。--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
二、回顾旧知,提问导入
1、这几天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一直在哪一种文学体裁中潜心修炼?从七上到七下,我们学习了几篇小说?想必大家对小说这种文体以及如何学习小说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和收获了吧? 大家各抒己见,老师期待你们的学习成果展示。A小说的基本常识,B分析小说的常见方法
2、这节课我们就学以致用,用刚才大家总结的学习小说的方法自主学习七下的最后一篇中国当代小说《绝品》
三、出示目标
1、明确《绝品》小说要素
2、重点解读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主题
四、构建目标
1、五分钟的时间默读,再次熟悉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小说的人物、环境描写。用批注的方式简单梳理情节。
2、大屏幕展示 常先生:荐画
刘三爷: 买 画(鉴画 卖画)赎 画 送 画 王商人: 买画 退 画 得画
3、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而人物性格的展示,又离不开故事情节,因为只有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这篇小说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解读人物形象,所以还是让我们走进情节从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结合课前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本设计的问题或者提出的疑难,我们一同合作,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
4、大屏幕展示
1)常先生为什么不将字画送给刘三爷而是高价卖给他呢?
2)常先生冬天突然回到保定城,夜半敲门,天明就告辞,这期间,对马氏的讥笑,常先生先是“一愣,旋即大笑起来”,对马氏的不理解,他解释了吗?为什么? 3)
常先生离开的时候“重重的看了三爷一眼,拱拱手,大步出门去了,并不回头。”为什么要“重重”看一眼,出门时“并不回头”,这种毅然决然说明了什么?
4)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古画“看不出名堂”,为什么还重金购买? 5)马氏请来京城的古董行家鉴定常先生推荐的那幅古画是揭品后,马氏和刘三爷的态度一样吗?你的感受是什么? 6)刘三爷为什么在马氏卖掉收藏后,要冒雪赎回字画? 7)
王商人为什么 把字画退给了三爷?
8)
三爷为什么会把包括那幅唐代珍品的字画无偿赠与王商人收藏?
9)“绝品”指什么?
10)文章结尾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5、小结明确
A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豪气与儒雅并存,;王商人: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B“绝品”?①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②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可谓装裱技艺中的“绝品”;③常先生和刘三爷的为人,可谓人中“绝品”④两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情中“绝品”。C、对联小结:一幅古画成就天下绝品,三位男儿书写民族大义。
五、拓展阅读
1、在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构成了他的“绝”字头小说系列,比如《绝品》《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这些作品描绘的都是发生在作者老家古城保定的故事。展卷细读,你会看到发生燕赵大地上的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掩卷遐思,充盈脑海的是那些鲜活形象背后承袭着的慷慨悲歌之风。保定有古称燕南赵北,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自古豪杰英雄辈出,无一不在为我们画出民族大义的精神轨迹,结合你预习作业中查找的资料资源共享。
其实,这义的轨迹在中华大地处处都有体现。代代都在传承。
2、大屏幕展示
感动中国 胡忠、谢晓君夫妇之高义薄云
其实无论在哪个年代,我们都应坚守这份正义,这种义,金钱名之而不变,严刑生之而不屈,这种义如山在野,平地仰止;如坝挡水,波浪不惊。这种义,永远都是支撑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提升、积极进步的精神力量。
六、课堂练笔
为绝品中的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任意一位写一份颁奖 大屏幕展示 来自民国的感动
常先生 刘三爷 王商人
七、课堂结语
感谢谈歌,感谢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感谢各位组委会成员,感谢你们让人间正气的高歌唱响在语文课堂上,感谢你们让民族大义之花盛开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并且,永开不败。
八、布置作业
1、练习册1-9题
2、练笔积累:本文三位主要人物的颁奖词
九、板书设计
一幅古画成就天下绝品 画 义 三位男儿书写民族大义 技 情
十、课后反思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次尝试-----小说《绝品》教学反思
当“学习力”这个概念走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后,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再一次意识到要从“根”上解决学习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找准孩子学习问题的“根”,而这个“根”就是孩子的学习力。怎么样在语文课堂是提升学习力,提高课堂效率,我在小说《绝品》的教学中尝试构建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设计问题、质疑问题、讨论感受、表达想法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在理科学习中应用比较广泛,在文科学习中实践,对我来说,是一种尝试。
在小说《绝品》的教学中构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第一步是,在课前准备的学案中,布置了三道预习题,最后一道就是结合情节提出疑难或者设计问题。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结合对小说的学习,联系自身的学习水平,触碰思维,提出问题,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能去主动探究。我的想法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高兴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上来,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的第二步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尝试解决,体验感悟,获取感性认识,并与身边的同伴、全班的同学及老师进行探讨交流,澄清认识。在预习作业问题汇总时,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按照小说要素将其归类,合并同类项,这样一个汇总了10个问题,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究,学生可以在情节发展中感知人物形象,把握绝品的主题,这不就达成了我的自主学习教学目标了吗?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的第三步是教师引导学生把通过感知获取的直观认识条理化,抓住其本质属性,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简单地说,就是源于学生,高于学生,既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知识的本质,又要让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会学”是必要的,而“学会”是必须的。借助“绝品指什么”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总结人物形象,分析理解主题,设计对联完成对人物主题的学习。并且延展谈歌的绝字头小说系列,借燕赵大地的豪杰英雄、借感动中国的人物再一次体现民族大义的精神轨迹。这个本来在教学预设中我觉得应该是一个课堂亮点,因为它又可以体现一次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一个契机。但课堂实际中,有点太匆匆的感觉,言犹未尽。教学主任特意针对这个环节向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文本分析之后,一定要有一个课堂的高潮,学生通过赏读评议,问题分析的很好,教师的引导也很到位,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把呼之已出的主题加以明确、升华。千万不能着急,不要急着上你预设的教学内容,好好地做个该有的总结。她建议我可以通过完整板书,强化板书以促使学生加深理解。
应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第四步是让学生运用获取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实践中完善认识,升华认识。教学预设中,我想到了写作颁奖词。颁奖词要求必须对人物的事迹进行言简意赅的介绍,并对人物的行为作恰如其分的评价,更要以独特的语言魅力来升华人物的灵魂,从而达到动人心魄、奋人精神、弘扬正义的的目的。《绝品》教学中写作颁奖词我觉得应该是对完成学习目标的一个深化。在课堂实践中,学生明确阅读目的,通过写作颁奖词,对主题的思想认识、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遗憾就是,前面用时太多,学生的许多颁奖词都没有来得及诵读。
再看课堂视频,重新审视这节语文课,我对于自己大胆实践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不后悔,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盛装知识的容器。外在的知识、思想、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亲历,才能内化于学生脑海之中。至少现在看来我学会了,围绕文本,结合学生,问题一定要有效梳理,问题要有探究性,有学习价值。在接下来的课堂实践中,我还会继续坚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不设置框框,坚决做好引导,每一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向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真正做到合作探究,提升学习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篇:绝品教案
课题:绝品 课时: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解读人物;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二字的含义。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感受人物的民族大义,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和解读小说人物,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2.学习人物的精彩描写手法。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为中国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吗?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如:(展示图片并讲解);同时更积淀下来许多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诚实等等。这些艺术品和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绝品》,一起去体味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顺情节,解读文本,赏析人物。
2.深入理解小说题目“绝品”二字的含义。
3.感受人文精神,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三、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当代作家。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在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如《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绝品》等,形成了他的“绝”字头小说系列。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绝”字头小说故事悲壮凝重,情节大起大落,气势威风凛凛,饱含着对重义轻利、知恩图报、扶危助困等民族传统美德以及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讴歌和赞美。(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三、整体感知
1.谈歌说:小说因有故事,才有了无穷的魅力。那么《绝品》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明确:
开端
一、茶楼相识,收藏字画 发展
二、推荐绝品,重金收藏
发展
三、行家鉴定,绝品有“诈” 发展
四、再见先生,竟成诀别 高潮结局
五、赎画知价,义赠绝品
2.小说题目为“绝品”,在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小组讨论)
明确: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品味咀嚼
(一)、一“绝”——画(唐代珍品)
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
“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善待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
(二)、二“绝”——装裱技艺
提问:找出相关语句?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果然是了。”
“若复原,怕是要有绝代高手才行。我家三代做收藏生意,父辈只说过有倒揭两层者的绝技,不曾想还有倒揭三层者的。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三)、三“绝”——人
1、提问:小说中哪些人可以堪称绝品之人呢?
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
2、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三人乃人中“绝品”呢?
(分组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感受其人品之绝)
任务一:找出文中刻画人物言行的文字。
任务二: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赏析人物形象。
任务三: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总结人物品格。
(1)常先生:
手艺绝(“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眼力绝(“皆货真价实”、“先生目力老到,辨得真伪优劣。”)
人品绝(“举止不凡”、“十分豪气”、“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临刑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2)刘三爷: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赝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肃然起敬。(重情重义、一诺千金)(3)王商人:
重情重义(“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
诚信待人(实话告知:“那幅画为宝中之宝。”)
热爱收藏,保护国宝(“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一句:“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啊。”)(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五、拓展延伸
1、讨论: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人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能够不顾个人利益,倾力保护国宝,由此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民族大义,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2、提问: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文章围绕一幅唐代珍品刻画了三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他对国宝,珍爱保护;他对朋友,一诺千金,信守承诺。他的这种诚信,可以说是做人之本,更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我们同学作为年轻一代,要肩负起传承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责任,多一些真诚与信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本的赏析,了解了小说以“绝品”为题,一语三关,文中的“绝品”即画绝、技绝、人亦绝。文章表面看,讲述的是收藏书画之事,其真正内涵则在藏画之外,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谈歌让我们从“画之绝品”感受“人之绝品”,铸造我们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
正所谓: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三位男儿重情重义书写人间传奇。
七、布置作业
寻人启事:寻找历史上和我们身边的绝品人物,并以百字进行推崇。
第三篇:正是教案绝品
绝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2、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一 导入新课: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如:(展示图片并讲解)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诚实等 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走进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二 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三 整体感知 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谈歌说:小说因有故事,才有了无穷的魅力。那么《绝品》到底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上节课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概述一下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1、茶楼相识,收藏字画
2、推荐绝品,重金收藏
3、行家鉴定,绝品有“诈”
4、再见先生,竟成诀别
5、“卖画”度日,义赠绝品
四
分析人物性格
(一)1.本篇文章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3)画
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呢? 画中之宝
2、围绕这幅画中珍品作者写了几个人物呢?主要人物是谁? 刘三爷
常先生 王商人 马氏
(二)1、刘三爷:保定富户
经营绸缎生意
喜欢收藏
为人豪爽
重视友情
信任朋友
做人大度
信守承诺
爱护国宝
2、常先生:装裱店店主
斯文
装裱技艺高超
革命党人
重情重义
信赖朋友 视死如归
舍生取义
热爱民族文化
(三)性格总结:刘三爷和常先生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怎样的品质、怎样的精神? 珍视友谊、重信守诺的高尚人品,保护祖国艺术珍品、热爱民族文化的爱国精神。
(四)王商人:
不忘祖训
舍利取义
教师总结: 的确,他们的为人着实让我们感动。当常先生慷慨就义时,当刘三爷顶着漫天的大雪渐渐远去时,我们被深深的打动了,在万籁俱寂的天地之间,他们虽已远去,但他们留给我们的背影却是高大的,刘三爷对朋友的一诺千金、常先生对民族的舍生取义、王商人的不忘祖训,使他们成为屹立天地间的一个大写的“人”,(板书:人)这才是我们中国的脊梁,是真正的绝品。此时此刻,四野无声,雪落无痕,在这空气都为之凝结的寂静中,却有一股浩然正气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义。(板书:义)何为义?常先生对民族的大义凛然,刘三爷对朋友的义薄云天,王商人的舍利取义,以及常先生和刘三爷之间的肝胆相照的友情,都是义。无论在哪个年代,我们都应坚守这份正义,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五.根据所讲内容,让学生讨论并总结《绝品》的含义
明确:此处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本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本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而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
六、文本扩展
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
明确:教师举例
(展示图片)梅兰芳先生的例子: 京剧是我们的国之瑰宝,而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京剧艺术界的一朵奇葩,其表演生动真实,形神俱美,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赞叹。但是更让我们为之倾倒的是其高尚的人格,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梅兰芳先生可谓我们民族的绝品。
但是在我们的身边,同样有这样一些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虽然称不上是“杰出人士”,事迹也算不上是“丰功伟绩”,但他们高尚、诚信的品质却感动了中国,撼动了心灵。他们,是一面面道德的旗帜,带动和影响着中国的形象。
她是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的一名普通村妇。2007年4月9日,陈美丽的丈夫扑救山火意外身亡,丈夫永远地离开了她,留给她一个残破的家,一个64岁的老母亲,一个从小就因患脑膜炎智力严重受损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一个7岁的大女儿,一个只有10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还有近10年来家里欠下的所有债务。这些债究竟有多少,陈美丽并不清楚。但“欠账还钱,天经地义”这一信念,使她毅然作出用死亡赔偿金来偿还债务的决定。在这个崇尚诚信的时代里,一位只读过小学的村妇,教给文明社会诚信可以如此朴素——她就是被网友称为当下“中国最诚实守信的村妇”的陈美丽。其朴实、诚信的品质同样堪称绝品。
当然无论在我们的历史中还是现在社会中,这样的绝品人物不胜枚举,他们只是其中的一些代表。在今天,同学们更要学习刘三爷、陈美丽那种真实诚信的品质,做一个说到做到的“人”
七、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领略了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重点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真正的读懂了“绝品” 的内涵。最后让我们用一句对联来结束今天的故事:(全班齐读)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三位男儿重情重义书写人间传奇
八、作业: 寻人启事:
寻找历史上和我们身边的绝品人物,并以百字进行推崇。
第四篇:5.《绝品》教案
《绝 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多种形式阅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学习小说中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研读:把握故事情节。
(2)合作探究:学习小说中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3)指导美读:通过对重点段落的赏析,分析刘三爷和常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概括出他们的性格特征,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的品质,培养学生保护和热爱祖国艺术珍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刘三爷和常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从人物的语言、行动中,概括出他们的性格特征,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讲授新课:
一、字词积累:
装裱(biao)茶肆(si)闲聊神侃(kan)半晌(shang)
怔怔(zheng)战战兢兢(jing)战祸迭起(die)唱—个喏(nuo)
二、文学常识: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在河北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工作,系河北文学院专业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三、装裱知识:
装裱亦称“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装裱也一是门艺术。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书画作成一经装裱、便觉神采墨妙而成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月。其方法是先用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绫、绢、纸镶边,及至扶活,然后安装,轴杆或版面。成品按形制可分为卷、轴、册页和片。经装裱后的书画,碑帖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历代书画珍品,如已糟朽破碎,一经精心装裱,则犹如枯木逢春,一些珍贵画作文物因此不致湮没失传。
四、复述小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板
书:
一、茶楼相识,收藏字画
二、推荐绝品,重金收藏
三、行家鉴定,绝品有“诈”
四、再见先生,竟成诀别
五、卖画度日,义赠绝品
五、小说情节研讨探究:
读第一部分,思考: 1.文章第一部分说,“三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这表现了两人之间的什么情感?
答:真诚相待,坦荡相处,互相信任。
2.写马氏瞒着三爷,拿字画找行家鉴定有何作用?
答:衬托三爷与常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验证二人间的真诚、坦荡。读第二部分,思考: 1.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古画“看不出名堂”,为什么还重金买下? 答:因为三爷信赖常先生,断定此画为唐代珍品,价值连城。2.讨论:写常先生店铺被抄,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暗示常先生身份不凡,为下文他因参加革命党而被杀害作铺垫。
3.请三位同学表演常先生再访三爷、竟成诀别这一情节,体会常先生、三爷、马氏的性格特征并思考:
4.好不容易再见到常先生,三爷为什么不提揭品之事并问个究竟呢? 答:三爷始终信赖常先生,认定常先生坦荡爽直,充分显示了二人君子之交的感人之处。第四部分突出了常先生的什么性格?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答:他不拘小节、豪迈。作为革命党人,他义无返顾。
如:他半夜敲三爷家的门;对于马氏的讥笑,只是大笑;大杯痛饮;大步出门,并不回头;临刑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
请三位同学表演第五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欣赏,并思考:
1.三爷为什么会把包括绝品在内的字画无偿赠予王商人收藏?
答::因为王商人的一句“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的叮嘱,表现了他对国宝发自肺腑的牵挂,而非贪婪;王商人识破绝品倒装置,有一双火眼金睛;王商人一句“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说明他是一条血性汉子。这些打动了三爷,并且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于是毅然把国宝送给王商人
2.当你从王商人的口中得知绝品“倒装置”的秘密后,有何感想?常先生为何不将真相告诉三爷呢?
答:因为常先生明白,三爷与自己相遇相知,互相信赖,三爷一定理解自己,用不着多说。如果挑明真相,有可能泄露秘密,给三爷一家和国宝带来危险,故而隐瞒真相,这恰恰表明常先生用心良苦,深谋远虑。
2(1)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刘三爷的性格特点。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儒雅与豪气在他身上同在。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揭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2)马氏是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逼不得已才把这些字画卖了,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 ? 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还要送给王商人 ?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敬佩。
(3)联系全文,常先生把这幅画揭为三层的目的是什么 ?
常先生是一位用装裱店主掩盖真实身份的革命党。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想拯救国家,拯救民族。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一些艺术珍品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甚至会被毁坏。团此他选择了刘三爷这位珍爱艺术的“儒商”来收藏这些字画。对于那幅宝中之宝的唐代珍品,常先生为了避免它被别人认出来巧取豪夺而把它改头换面。并且他也相信刘三爷能够信任他,能够不负他的所托。
(4)既然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为什么常先生不把这些画送给刘三爷而是卖给他呢 ?
因为常先生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总有一天会被人知道。那个时候他送给刘三爷的这些画很可能就成了送给刘三爷的罪名。他是替朋友考虑才这样做的。同时,他把这些画卖给刘三爷,既保护了国宝,又为革命筹集了经费,可以说一举两得。
(5)刘三爷和常先生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
刘三爷和常先生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之中,能够不顾个人利益,而保护这些国宝,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六、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1.刘三爷:
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儒雅与豪气在他身上同存。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赝品不值几文时,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肃然起敬。2.常先生:
手艺绝(“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眼力绝(“皆货真价实”、“先生目力老到,辨得真伪优劣。”)
人品绝(“举止不凡”、“十分豪气”、“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临刑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舍生取义)
3.王商人:
重情重义(“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
诚信待人(实话告知:“那幅画为宝中之宝。”)
热爱收藏,保护国宝(“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一句:“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啊。”)
4.马氏 :(马氏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马氏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但她所做的一切又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当画被鉴定是揭 3 品时,心疼地发几句牢骚。当家境败落时,卖掉字画换钱来度日,这似乎都无可厚非。但这个平常人却在小说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马氏的反衬,我们就会发现刘三爷对常先生的信任承诺、重情重义是远远高于马氏这样的普通人的,刘三爷的品质是出类拔萃、冠绝当世的。
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人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能够不顾个人利益,倾力保护国宝,由此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小
结: 板书: 常先生---舍生取义
刘三爷—重信守义 王商人---深明大义
民族人士---民族精神
六、1.小说中哪些内容分可以称为“绝品”?
小说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本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本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王商人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因信赖、真诚、道义而共同演绎了一个传承国宝的动人传奇,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而他们体现的民族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板
书:画中绝品
技中绝品
人中绝品
七、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文很重视环境的渲染,通过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揭示人物生活的环境,从侧面衬托人物形象。
1.文中有哪些是社会环境描写,说说它的作用。
如社会环境的描写:“民国初年”;“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又过了几年,战祸迭起”“后来军阀在保定开火,一场大火,三爷的店铺皆烧尽”;“又一年,三爷又让土匪绑了票,索取许多财物,一个大大的家业就败落下来”这些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特点:民国初期正直腐败,社会黑暗,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请大家阅读文章最后四行,品味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这样结尾有何好处?
课文结尾的自然环境描写也很值得咀嚼, “四野一时无声”渲染了一种悲壮、肃穆的气氛,“哑哑地”飘落的大雪衬托了人物的高贵品质。这样结尾,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雪洁白晶莹,四野旷远,衬托三爷高洁宽广的情怀。四野无声,表达对三爷等人的无限敬意和深深感动之情。
八、小结本课,请同学们对下联或自编对联: 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
三位男儿重情重义书写人间传奇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课练;
3、智能拓展训练
第五篇:高波《绝品》教学反思
“笑”“叹”“呆”“愣”中品“绝品”
——《绝品》教学反思
吉大附中
初一语文组
高 波
当代作家谈歌的小说《绝品》堪称绝品,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小说以一副古代书画作品为载体和故事线索,以三位信守承诺、重情重义、肝胆相照的英雄传递保护这幅古画为纲展开故事。让读者深切体会到了民族危难之时,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民族大义,正是这种爱国精神的代代相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民族精神才得以弘扬。
就小说教学而言,本文从“情节”“人物”“环境”等角度,皆可以进行深入探究。而“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也是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我在本文教学中依然把“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主旨”作为主要目标。在以往的小说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而我关注到了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运用了大量的神态描写和情态描写,特别值得玩味。所以,我将“揣摩神态中所蕴含的人物心理及性格特点,进而把握形象探究主题”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也是我在小说教学中的一次尝试。
“笑”中见“情”见“信”显“大义”。
小说写常先生与刘先生交往的部分中,“笑”出现的次数很多,且内涵丰富。
“常先生呷一口酒,笑道”“说完,就笑。” “三爷也笑了。”
此处的“笑”看似平淡,好像是一种自然落笔,细加揣摩,不难看出这笑中体现着两人之间的和睦、亲近和彼此的信任。再看下面一个片段:
常先生左右看看,凑近三爷。低了声音道:“我手上现有一张古画,主顾要大价钱。我劝三爷吃进,三爷可否有意?”
三爷笑道:“先生替我看中,买进便是。但不知那边开价多少?”
常先生道:“三千大洋。”
“三千?”三爷倒吸一口气,就有些口软。
常先生笑道:“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委实是主顾急着用钱,才忍痛抛出。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的“笑”像是在说:尽管说吧,我信先生的,我还信不过你吗;常先生的“笑”则表现出真诚,有“信三爷,才劝你买进”,是诚恳的“笑”。这笑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也展现了他们彼此间的默契和信任。
作品通过写常先生的“大笑”还表现出了一位革命党追求正义、舍生取义的光辉形象,我们看下一个片段:
二人相对坐下,刚刚要举杯,马氏进来,讥笑道:“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 常先生一愣,旋即大笑起来。
三爷怒瞪了马氏一眼,也笑:“不提不提,吃酒吃酒。”
先生喝了一会儿酒,叹道:“我与三爷相交多年,甚是投缘。或许就今夜一别,再不能相见了。”
三爷道:“常先生何出此言?我观先生举止不凡,将来或许能成大事啊。”
常先生哈哈笑了:“多谢三爷夸奖。”就大杯痛饮,十分豪气。
喝罢酒,天已微明。常先生就告辞。
三爷依依不舍:“常先生何日再回保定?”
常先生慨然一叹:“三爷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啊。”说罢,重重地看了三爷一眼,拱拱手,大步出门去了。并不回头。
三爷急急地送出门去,在晨雾中怔怔地呆了半晌。
再一年,三爷店铺中的伙计到京城办货,回来后战战兢兢地告诉三爷,说亲眼见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临行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
这里“旋即大笑起来”“哈哈笑了”“哈哈大笑”,我们看到常先生的三重境界:面对别人的误解甚至讥笑,他的“笑”中表现出的是仁义;面对朋友他不做任何解释,他的“笑”是对朋友的信赖,更是内心无愧的表现;面对死亡,他的“笑”表现出的是大义凛然,是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更是坚持民族大义的高贵。
“笑”这一神态描写,在后文中仅出现了两次,具有表现力的是常三爷得知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后的“微微笑了”,这“笑”中是希望,是三爷找寻到完成朋友重托的途径后的欣喜。
“叹”中有沉重,亦更显情深义重。
常先生就义后,三爷的境遇因社会的动荡局势而愈加窘迫,家业逐步败落。作品接下来在表现人物时更多的使用了“叹”这一情态。虽显得沉重,但恰恰表现出人物的“信”与“义”。
“看久了,就含了泪,叹一声。直看到天光大亮,才一一摘下,悉心收起。” 常三爷这一“叹”,是睹物思人,是怀念挚友,是叹常先生英雄遭遇不幸,此时的他与英雄心心相惜。
三爷看看马氏,许久,长叹一声,无力地摆摆手:“你也不易,我不再多说了。”就让马氏取来卖字画的钱,颤颤地下了床,拄一根拐杖,顶着细细的雪花,到客栈去寻那姓王的商人。
王商人听了三爷的来意,皱眉道:“已成交,怎好反悔?”
三爷摇头叹道:“好羞惭人了。先生有所不知,这些字画,都是一位朋友帮我买进,说好不卖的。”就把常先生的事情细细说了一遍。
三爷家业败落到如此境地,却没有改变内心对朋友的敬佩,坚守信义,以上几处“叹”足见其苦衷。而叹中不乏有惭愧和自责,若不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义对朋友的敬佩,他又何至于硬着头皮去赎画呢?
“呆”与“愣”是大义致之,亦暗示“义”的传承。
得知常先生就义,刘三爷夜里把字画挂起来“呆呆地看”,王商人送刘三爷时,也是“呆呆地看”,我觉得这不是巧合,应该是作者有意为之。这“呆”中有敬佩,更有侠义之风对人的内心的震撼,也暗示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的传递。再如: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王商人愣住:“刘先生此为何意?”中的“愣”也是如此。
通过对人物神态、情态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三个英雄的性格特点: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凸显的是“道义”;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着一个“情义”;王商人重义轻利,恪守祖训,展现的是“信义”。三个人其实传递的不只是一幅画,更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中华精神。
至此,作品主题,文题“绝品”的内涵都迎刃而解了。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小说阅读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在分析人物性格方面,又多了一种意识:不忽视神态描写。当然,分析“神态”是不能脱离语境的,必须与其它描写相结合,才能准确地把握词语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