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学准备:
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锅钳、薄铜片、三脚架、小木块等。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下面先看老师做个实验,演示:用酒精灯加热空纸盒的实验。
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叫什么?
师:燃烧就是一种发光发热的现象,而且原来的东西没有了,变成了别的东西。
师:下面再看老师做个实验,演示:用酒精灯加热加有水的纸盒。
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没有出现燃烧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师:由此你们对燃烧产生了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呢?或者说对于燃烧你们想探究些什么呢?
师:同学们对燃烧有这么多问题和想法,总的来看,主要是燃烧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产生,那么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
二、推进新课
(一)实验活动讲解
1.师:我们学习过的燃烧的实例有哪些? 生:木炭、铁丝、红磷燃烧。师: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演示实验:三只烧杯,一只盛热水,一只盛凉水和白磷,一只盛热水和白磷。3.分析实验,学生提出猜想。4.验证猜想。
(二)进入实验活动
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
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
实验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1.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2.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3.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
1.石子不能燃烧,棉花可以燃烧。
2.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蘸水的不能燃烧。3.玻璃棒不能燃烧,小木条可以燃烧。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探究二: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2.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木块。
3.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实验现象:
1.滤纸能立即燃烧,煤块不能。2.棉花能立即燃烧,木块不能。3.乒乓球能立即燃烧,滤纸碎片不能。得出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探究三:燃烧需要氧气
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需要有氧气。燃烧的条件:(1)需要可燃物。
(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三)问题与交流
1、探究一中实验2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2、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
(四)活动结束总结 1.燃烧的条件:
(1)物质本身要具有可燃性。
(2)燃烧要有氧气参与,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物质的着火点)。2.当我们对某一个燃烧条件进行探究时,要保证具备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且情况完全相同。教学板书: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教学反思: 通过对比思想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交流,学会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加强动手操作能力。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入,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通过探究,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知识。关于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实验来说明什么是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学习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有:
1、对着火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有的学生把降温灭火的方法说成是降低着火点。
2、对爆炸的概念认识错误,认为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②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教学用品:多媒体、白磷、红磷、烧杯、热水、铜片、导管、蜡烛、碳酸钠、稀盐酸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实验法、演示法等。教学过程: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爱心专心
课堂练习:(投影,学生回答,教师评讲)
1.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如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却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2.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是。
.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为什么?。
4.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①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5.谈谈你将如何为你居住地区的防火.防爆做些有益的工作。
作业布置:
1、家庭小实验:点燃三根火柴,分是竖直向上、竖直向下和平放,比较三根火柴燃烧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课后习题1、2、3、4板书设计:
7.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氧气(或空气)
二、灭火的原理
用心爱心专心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三、常见灭火器
四、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
用心爱心专心 4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中考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试题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28分,)
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
B.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C.燃烧前常将汽油喷成雾状,是为了使汽油分子变得更小,燃烧更充分
D.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太阳能供热
B.水车汲水灌溉
C.用液态氢气做燃料发射火箭
D.风力发电
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认识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用湿抹布盖灭
4.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C.将木材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D.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5.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酒精
D.煤
6.下列对火的控制与使用解释不科学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B.进入煤矿时不用火把照明,可用矿井专用手电筒照明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离开现场
D.用扇子扇蜡烛,一扇就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7.下列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只要发现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8.08年2月份我市高明段及鹤山段两地水域惊现多处不明来源的油污带.其中一处长约2公里的油污带给高明自来水厂吸水点造成影响.事发后,为确保整个中心城区近2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下列处理方法不可能的是()
A.立即停止向用户供水,直到环境部门认定饮用水源没有受到污染为止
B.立即用吸油毡覆盖数千平米受污江面吸附油污
C.向江中投入大理活性炭以吸附油污
D.把受污染的水全部抽干,然后集中处理
9.下列化学反应不能为人类提供热量的是()
A.煅烧石灰石
B.生石灰与水反应
C.焦炭不充分燃烧
D.呼吸作用、金属生锈等缓慢氧化
10.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白磷自燃
B.硫磺燃烧
C.火药爆炸
D.铁丝燃烧
11.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浓度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下列方法中哪一种与其它三种方法不同的是()
A.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加工成粉末状
B.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C.用煤炭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
D.家庭用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煤
12.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纯净物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用石油可分馏出汽油
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制得焦炭
1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B.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14.燃料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二、多选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12分,)
15.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保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目前我国已使用可燃冰来代替化石燃料以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废旧金属可回收再利用,但不包括被腐蚀的铁制品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7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B.温室效应会使土地沙漠化,对人类有害,我们应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C.候德榜为火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D.石油分馏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属于物理变化
17.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资源有限,而且不可再生,如果不顾国家利益乱采矿,金属元素就会被耗尽
B.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
C.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汽油和煤焦油都是石油炼制的产品
D.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利用,可以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
18.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进入废弃矿井,火把照明
B.油锅着火,盖锅盖灭火
C.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D.架空柴火,火烧的更旺
三、填空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6分,)
19.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________;不充分燃烧的危害:________.
20.三大化石燃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24分,)
21.化石燃料天然气是当今使用的主要燃料之一,天然气管道在第一次通气前要先充满氮气,请解释原因.
22.以下是两位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所用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和产物完全相同)。
(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
①图中铜片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如图2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分析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①实验一的现象是________。
②实验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蜡烛熄灭,而外面的蜡烛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③图1装置中铜片上红磷和白磷实验现象的对比与图2中的实验________(填“一”、“二“或“三”)探究的燃烧条件相同,通过该实验得到关于燃烧条件的结论是________。
23.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本实验说明:①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________等也能发生爆炸;②可燃物与氧气的________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五、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30分,)
24.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答出一种即可)
(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5.请对“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问题,提出两种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你提出的两种猜想是:猜想一:________;猜想二:________.
(2)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你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猜想一
猜想二
26.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
(1)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________(填图1序号)。
(2)如图2所示,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第四篇: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二、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三、实验步骤:
(一)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设计
1.突破建议:在设计方案上应做到不限于课本素材的更加开放,讨论方案合理性应该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突破样例:
【投影】燃烧条件的实验
【复习提问】通过前面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水上白磷、水上红磷、水下白磷燃烧情况的对比得出了燃烧条件,现在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呢?
(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呢?由此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3)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呢?
【生】思考回答。(1)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比如玻璃、水等。
(2)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白磷达到了,所以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接触到氧气,所以没有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3)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设计意图】巩固旧知,激发兴趣。
【投影】实验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埚钳、薄铜片、三脚架、小木块(也可另选物品)。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分别设计3个方案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生】讨论交流,提出实验方案。(1)可燃物
方案一:将石子和棉花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方案二: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方案三:将玻璃棒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温度达到着火点
方案一: 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滤纸和小煤块 方案二: 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棉花和木块
方案三: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
(2)可燃物大小、厚薄等不同;
(3)不环保。
【师】应该如何改进呢?
【生】三脚架上放一块薄铜片,分别放上两种不同的可燃物(相同大小),两种可燃物距离铜片中心位置相同。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间,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反思,初步学会控制变量对比。
讨论交流,根据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阅读课本150页,将实验方案进行完善。
(二)实验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突破建议:燃烧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虽然会兴趣盎然,但也包含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存在着发生着火、烫伤、烧损衣物等事故的可能性。因此在设计和选取实验方案时,首先必须着眼于安全。其次,所选取的实验方案除尽可能的微型化、小剂量外,还必须事先设计好有效的应急措施。后者也可以成为实验内容或探究的主题。建议在评价时,把安全意识和安全措施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2.突破样例:学生讨论并完善实验方案后,投影展示: 【温馨提示】
(1)每小组准备好一块湿抹布和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备用。(2)燃烧物不要过大。
(3)小组实验完以后要确认火焰熄灭后再做下一实验,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生】小组按照方案,合作完成探究。将实验现象、结论和方案填写在课本150页上。【生】交流展示。【师】激励评价。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材习题解答
【教材P150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分析: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两个棉花球都会燃烧起来。原因是蘸有酒精的棉花球因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了棉花球,使其温度上升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起棉花燃烧;蘸有水的棉花球当水分蒸发完之后,棉花球便暴露在酒精灯的火焰中而温度上升,且棉花球与空气接触,也达到了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引起棉花燃烧。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分析:木屑先燃烧而煤粉后燃烧。说明着火点低的可燃物易燃烧,着火点高的可燃物不易燃烧。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新人教版(最终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根源,三国协约,三国同盟,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互动访谈,引导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体验式教学,引导理解战争形势走向,体会战争决策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教学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卷入国家、人口之多,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超出我们的相像。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新课学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教师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级)。教师补充:垄断资本主义的最突出的特征是资本集中与生产集中高度发展,在主要产业部门乃至 整个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垄断组织。为适应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原料、价格的控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加强了世界的瓜分。
2、教师出示图表数据并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问题:根据下列表格工业产量及殖民地变化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位次下降,但拥有广阔的殖民地。美德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但是拥有的殖民地少,与其工业位次极不相符。结论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之间矛盾。这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3、教师出示德国挑衅英国的图片及德国外交大臣说的话
材料: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德国外交大臣说的这段话表明德国想干什么? 学生回答:与英国等国争夺殖民地。
4、教师根据图示为学生说明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情况。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问题
1、上面这些矛盾中那一对矛盾最突出、最能反映当时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呢?
学生回答:英德矛盾
问题
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性质)是什么?你能根据书本P132页的内容找出来吗? 学生回答:争夺霸权、殖民地
6、教师出示图片: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的情况。
结论: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教师出示材料: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 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汉语翻译: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问:这粒火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2、教师了出示萨拉热窝图片,介绍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 2 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3、出示英国女王、德国皇帝和俄国沙皇的图片。介绍德国皇帝听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兴奋地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随后德、俄、法、英等先后投入战争。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示意图。
①一战的主要战线:东线是德俄。南线是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西线是英法与德国。其中西线是一战的主要战场
②一战的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和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教师出示图片和战地记者的信
材料: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战争的残酷
3、教师介绍一战后期,加速一战结束的几件大事:
美国也以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使许多美国人丧生和美国与协约国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等为借口,在1917年4月正式对德宣战。
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
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革命后的苏俄与德签定和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教师出示图片并介绍德国投降的情况
材料: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代表埃尔茨贝格尔同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东德车站签署停战协定,德国投降。德国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三国同盟的最终投降,历时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教师出示一组一战期间投入使用的武器:潜艇、飞机、坦克、毒气、巨炮等,武器的进步带来的是更多大的破坏。
2、教师出示图表并引导学生思考一战给人们带来的哪些影响、3 图表:学生讨论并展示
参考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呢? 提示:可以从战争的原因、交战国、目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学生讨论并展示
参考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4、动脑筋:他们谁说的更有道理?
观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观点2:不一定。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学生讨论并回答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为了保卫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 ,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三、课堂总结
根据图示,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
四、课堂练习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B)A 萨拉热窝事件
B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C)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是(C)A.1914~1917年 B.1914~1919年 C.1914~1918年 D.1912~19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