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2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标】
1、知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部分性质;
2、初步学会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并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树立安全意识。【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 【难点】熟练规范地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指导等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实验器材:试管、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镊子;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火柴、棉花。【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要做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考虑到你们才第二次进实验室做实验,基本操作还不熟练,老师就拍摄了今天实验内容的视频,让你们在课前利用时间观看微课,你们至少看了几次了?(学生回答)那对实验的步骤基本了解,现就课前预习你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示范操作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投影】
2、检查装置气密性需要注意什么?
【边操作边讲解】先将导管放入烧杯中,然后手才能捂住试管中下部 【投影】
3、高锰酸钾取多少?注意哪些?
【讲解】取三药匙高锰酸钾,如果有洒落一定要及时用餐巾纸擦干净,同时尽量不要让桌面上有水。
【投影】
4、如何固定试管?
【边操作边讲解】先将酒精灯放在木块上,然后调节铁夹的大致高度,将试管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投影】
10、当开始冒气泡时能否收集?何时收集?
【讲解】微课中没有使用有机透明的水槽,所以看不到气泡,刚冒气泡为空气,所以不能立即收集,当气泡比较连续而均匀放出时再将导管放入集气瓶口,但注意不能将集气瓶提出水面。【投影】
14、如何操作才能使收集氧气的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的水?
【讲解】第一瓶收集到当气泡沿瓶口向外逸出时表明已经收集满了,第二瓶让瓶中留有少量水就将导管从瓶口移开,再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在桌面。【投影】木炭在酒精灯上要烧到什么程度? 【讲解】木炭只要烧得发红就可以了。
【投影】铁丝如何盘成螺旋状?伸入集气瓶时要注意哪些?
【边操作边讲解】当火柴临近烧尽时再由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气瓶中,尽量控制伸在集气瓶中央,避免火星接触瓶壁而使集气瓶炸裂。【投影】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需不需要清洗?
【讲解】考虑到卫生等因素,本实验中只需要等试管冷却后取下放在试管架上就可以了,不要清洗试管,但其他仪器要洗。
【提问】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大家开始动手,看哪一小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用相机拍学生操作,有错误的及时帮助纠正,对于完成得比较快的小组,注意及时表扬。)
【个别提问】刚才我们都已经完成了实验,下面请位同学来说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请大家在实验报告单上写出符号表达式;接着再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继续在实验报告单上写出符号表达式。
【教师】教师巡视过程中用相机拍学生做实验过程中做得比较好和一些错误操作,等实验结束后再当场进行评论。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检验了氧气的性质。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个别提问)【要求】请同学们整理好仪器和桌面 【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册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步骤: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检验其性质课前预习题
1、如何安装仪器?
2、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如何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
4、如何固定试管?
5、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
6、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为何不能过长?
7、药品为何要平铺试管底部?
8、集气瓶口留有气泡说明什么?应如何操作?
9、如何给试管中的高锰酸钾加热?
10、当开始冒气泡时能否收集?为什么?何时开始收集?
11、排水法如何判断氧气已收集满?收集满一瓶氧气后该如何操作?
12、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还是先移走酒精灯?为什么?
13、当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何在试管中管口附近塞一团棉花?
14、如何操作才能使收集氧气的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的水?
1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16、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1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18、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19、铁丝为何要盘成螺旋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20、做铁丝燃烧实验集气瓶中预先要放少量水的原因是什么?
2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探究目的:实验室如何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探究用品:试管、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镊子;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火柴、棉花。探究步骤:
一、制取氧气
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试管中加入三药匙高锰酸钾,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
3、高锰酸钾为色 体,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什么?
4、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5、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什么?
6、向水槽加半槽水,将两只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水槽中,导管伸入水槽中。
7、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酒精灯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为什么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出加热?
8、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气体,其中一瓶要留少量的水。
(1)导管口冒气泡时不宜收集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操作才能使收集氧气的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的水?(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9、停止实验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有什么后果?
二、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用镊子夹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到红热,插入刚收集到的氧气中,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情况,燃烧停止后,往集气瓶内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1)木炭是色体,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澄清石灰水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原因是
(3)木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什么?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在下面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将近燃尽时伸入有少量水的集气瓶内,观察铁丝燃烧情况,实验结束后,观察反应后生成的物质。(1)铁丝是 色 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生成物为色 体。
(2)集气瓶中预先要放少量水的原因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三、思考与讨论
1、你认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2、比较分析木炭、铁丝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的原因
【课后练习】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正确的操作是()A、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B、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C、加热时,直接用酒精灯固定加热; D、在试管口处没有放一团棉花
2、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④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熄灭酒精灯
⑦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出来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3.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问题:
(1)说出仪器名称:a b c d(2)实验室欲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装置和装置或装置(填编号)连接。(3)如果选用的收集装置需要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则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4、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图,指出其中的五处错误
(1)(2)(3)(4)(5)
第二篇:实验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检验、仪器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复习导入
提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讲授】制取步骤(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如果先用手紧握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能否正确查出装置的气密性? 分组讨论得出不能这么做的原因(2)装:装高锰酸钾药品和棉花 检查学生是否把试管横放先装药品,并加以指正 提醒学生在试管口放团棉花 注意:为什么要在管口放团棉花?(3)定:固定试管
提示学生注意装仪器顺序,铁夹夹试管的位置 注意:试管口为什么要稍为向下倾斜? 小结固定仪器的方法:由左至右,由下至上将一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导管先不放在集气瓶内(为什么)(4)点:点燃酒精灯
注意:试管的加热方法? 先预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点燃酒精灯,上下移动,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5)收:收集气体
注意: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能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为
什么?提示试管中除了高锰酸钾外,还有其他物质(空气)。什么时候收集?出现什么现象证明收集满了?(6)移:将导管移出水面(7)熄:熄灭酒精灯
注意: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会出现什么后果呢,为什么? 总结制取氧气操作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 【活动】1.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操作规范的给予肯定,及时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错误。2.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第三篇: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2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有:
1、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2、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
2、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地认识。
3、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在本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演示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具准备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
师:既然氧气的作用这么大,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1:探究制取氧气的方法
师: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呢?
生:(学生思考、猜想,有的学生提出):空气中存在较多的氧气,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师:这个问题非常好,在工业上往往需要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就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的,这就是氧气的工业制法。我们有时候需要少量的氧气,这要通过实验室来制取,我们现在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活动2: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师:演示实验:[实验2-5] 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迪,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在上述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哪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理由是什么?
生:(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后一种)
师: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那么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有的知识确定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
师:二氧化锰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讨,大家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
师: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实验2-6]
生: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由现象得出: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最后教师再补充说明: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也不变。
师: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至此引出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教师可对催化剂的概念进行一定的解释,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催化剂部分的内容,加深认识。多给学生探究的机会,由实验解疑,获取新知识,从而得知学化学离不开实验:(板书反应原理)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
生:还可以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
师:对,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个实验下一节课再进行实验探究。(板书反应原理)
活动3:学习分解反应的概念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生:进行讨论思考得出结论。
师:板书分解反应的概念
活动4:课堂练习:课课练相应习题。
三、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可让一至两名学生到讲台前面来进行知识的总结)
四、作业布置:教师小结并布置一定的作业。
第四篇: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本实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明白了制取气体时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及如何验证气体并检验气体的性质。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地连接装置。
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怎样检查仪器的气密性?怎样装入固体试剂?试管口内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气体后为什么要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内需留有少量水?等等。
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去制取氧气与探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获得信息,加深学生对氧气制取与氧气性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2)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和发扬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的规范。【教学准备】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实验室是用什么物质来制取氧气的?请你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分小组竞赛)
[学生活动]写出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引入课题]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 [板书]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
二、推进新课 1.设计实验装置
[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装置学生对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特点,分组设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并对装置进行组装。)
[讲解]教师展示某一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并讲解实验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成。要选择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我们必须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来选择。从高锰酸钾的状态以及其生成氧气的条件来看,我们应选用如课本左半部分的装置,即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来作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而收集装置的选择,则必需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来确定,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而其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则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
[演示]教师按顺序演示并讲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过程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讲解]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按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完毕后,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然后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7)熄灭酒精灯。3.学生的活动与探究
[讲述]下面请同学们亲自体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再用收集到的氧气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同组同学之间要注意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特别对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加以引导。)
探究实验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交流讨论,汇报反思]学生汇报实验完成情况,提出实验探究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利用谐音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2)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3)验满方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是否复燃。
(4)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多媒体)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成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③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距离管口1/3~1/4处。)④试管内的导管不能太长,稍伸出胶塞即可,以便于气体导出。⑤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
⑥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酒精灯外焰要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已集满。
⑧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掉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⑨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中堵塞导管。
⑩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正放可减少气体逸散。
4.氧气的性质
(1)如图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上面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若快速伸入瓶底,会把部分氧气从瓶口排出;燃烧着的木炭不要与瓶壁接触,以免集气瓶破裂),可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2)如图所示,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可以观察到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或者细沙,可以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三、典例剖析
例 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制氧气,请问答:
(1)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应选用(填序号,下同);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和收集干燥的氧气的装置应选用_______(浓硫酸是常用的气体干燥剂);
(2)检查装置①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
(3)装置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4)若用装置④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请写两种原因):①_______;②_______。
【解析】(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②,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即可选用装置④;又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可选用装置⑤;(2)检查装置①的气密性,要特别注意使长颈漏斗的末端浸在液面以下;(3)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4)可从收集操作上考虑。
【答案】(1)②④或②⑤; ①③⑤;(2)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液面以下,继续加水,然后观察长颈漏斗管中的液面高度是否变化,如果液面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好;(合理叙述也可)(3)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4)①过早收集,没等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②收集前集气瓶中的水没有装满,留有气泡。
四、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五、课堂小结 [提问]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小结]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实验探究收获与体会。通过实验操作,知道了如何制取氧气、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氧气的一些性质,懂得了化学是一门以实
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获得,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而且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水溶性等来选择适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要特别注意一些细节方面。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实验报告的填写。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3.课本P42习题 3、4题。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②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密度、在水中溶解性
(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4)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5)验满方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是否复燃 2.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亲自动手制取气体物质,要求规范的操作对以后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由于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难度大,注意事项多,教师有必要在实验前向学生讲清几个问题:
1、根据药品的性质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发生装置;
2、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确定收集装置;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使学生明确每一步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基于此,本节课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回忆制取氧气的几种方法,并写出文字表达式,由此引出本课内容,接着教
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然后教师做示范,演示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再由学生对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展开探究;最后再由学生总结实验探究收获和体会,并通过完成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氧气的性质实验,难度系数较大,教师在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
第五篇:《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重难点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第一个实验活动,是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实验的综合应用,将刚学过的各部分知识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有一定的难度。本实验需要落实实验操作中的药品取用、加热、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气体的收集以及氧气性质实验等基本操作,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多角度观察,并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二、重难点分析
(一)制取氧气
1.突破建议:学生在经过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制取的学习后,对氧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由此对氧气制取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很想自己亲手制取一瓶氧气。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利用化学变化以制取某种物质为目标的这类科学实验可能是第一次,可能会无从下手。学生应提前预习课本45-46页的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写预习学案让学生完成。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应先通过视频或亲自演示,让学生清楚实验步骤,明确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抛出这些注意事项并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完成实验。
2.突破样例: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分小组竞赛)
【生】回答药品,书写并展示制取氧气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师】通过文字表达式,我们可以推知若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定要用到酒精灯加热。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初步学会选择装置的依据。【投影】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
【提问】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生】讨论回答
【视频】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 【生】概括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并固定在铁架台上(3)将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璃片
(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再对准药品加热(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
1(6)把导管拿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师】点评。总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设计意图】用谐音记忆法归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能够让学生尽快地熟悉实验步骤。【提问】(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
(5)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带着问题和思考,大家动手实验,亲自制取两瓶氧气。其中一瓶预留1/4左右的水,以做铁丝燃烧性质实验。
【生】小组两人先确定分工,合作制取两瓶氧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亲自动手制取物质,要求规范的操作对以后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在实验中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并能按照操作规定制取氧气。
【生】汇报交流实验成果。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实验体验,学生知道了这样做的原因,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印象更深刻了。
(二)氧气的性质
1.突破建议: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选择的铁丝越细越好。为了提高实验成功率,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并在铁丝前端系一根火柴引燃铁丝(如图)。
学生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其中一瓶氧气预留1/4左右的水,以做铁丝燃烧。2.突破样例:
【师】在学习氧气时,你们见到老师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见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而兴奋不已,今天大家就来亲自体验火星四射的情景吧。演示并讲解铁丝的燃烧。
【生】动手操作。【提问】(1)为什么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2)火柴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要等火柴快燃尽时,再将铁丝自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气瓶内呢?(4)集气瓶内的水起什么作用?可以用别的物质代替吗?(5)若没有见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生】讨论回答。
(1)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燃烧。(2)火柴起引燃的作用。
(3)火柴燃烧也要消耗氧气,这样做可以避免火柴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自上而下慢慢伸入是避免热胀冷缩将氧气赶出,这样做充分利用氧气,现象更明显。(4)防止高温生成物溅到瓶底,炸裂集气瓶,水也可以 用细砂代替。
(5)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没等火柴烧完就伸入了集气瓶内、火柴已经烧完还没伸入瓶内、铁丝表面有铁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