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片段及反思(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7:1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片段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片段及反思》。

第一篇:教学片段及反思

教学片段实录及教学评价反思

片断

一、师:同学们,大家在较短的内容就能把课文读顺了,在读课文当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师:这是你的读书感受。生:第六自然段爬天峰。师:你们都是这种感受吗? 生:是。

师:那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生:犹豫? 师:把话说完整。生:犹豫是什么意思? 师:相信你在读书中能解决。生:石级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他? 生:就是楼梯的样子一层一层的。师:还有问题吗? 生:汲取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有价值(师板书:汲取)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反思:教学中,学生会遇到许多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弄懂词句的意思,不提倡以词解词、解句,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或者用一些图片、音像资料,将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形象可感知的内容;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片断

二、出示:我站在天都峰„„

师:老师教给你们一些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像的天都峰用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看谁画得最快,最好。生画。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所画的天都峰展示给大家看。展示同学作品。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出了天都峰什么特点? 生:天都峰的高。师:来,你说。

生:画出天都的石级,铁链。师:谁来补充? 生:就是画出了险。

师:为什么险?你自己来说说,想通过这幅图想体现天都峰什么特点? 生:体现天都峰的石级,铁链。

师:看来同学们只是看到了这段天都峰的石级,铁链,谁再来展示。展示学生画的图片。

师:请大家看看这两幅图哪幅好,为什么? 生:第二幅图山很多,又画出了太阳,比较好。

生:第二幅图好,是因为他把第二自然段的云彩那句话画出来了。

师:说得非常好,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天都峰非常高,在云彩上面呢,并把他的想象画出来了。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险,那你们能把他读出来吗?自己来试,你的感受会更深。生自由读。反思: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画一画,比一比,便抽象为形象,感受自然更深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专家也曾说过: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

在教学《小摄影师》一文时,我根据课文的重点采用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揣摩关键词句意思等,引导学生学习。除此之外,我还结合这两单元的训练重点(重点之一是“试着提出问题”)在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抛砖引玉,适当提出了带有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提出问题。如,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1、小男孩为什么要给高尔基扔小纸团?

2、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却愿意见小男孩呢?这两个问题一出现,学生都积极举手,踊跃发言。他们的答案有的是串联上下文,有的是结合对上下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的,特别是第二个问题,他们的答案就更精彩了,大多数学生都能结合生活实际,有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回答。有的说:“高尔基关心下一代,愿意帮助小男孩。”有的说:“高尔基觉得记者是在宣传自己,是为他自己扬名的,所以他不见记者。这还能说明他是个不图名利,关心下一代的大作家!”也有的非常激动地说:“高尔基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只要是对下一代有利的事,他再忙也要帮忙的!”……听着他们真实的感受,看着他们争先恐后的表现,我趁机诱导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说像这样的问题,需要联系上下文来回答,而且答案能够表现主人翁的好品质,或者需要动脑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对我们才有所帮助,我希望今后同学们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来。经我这样一启发,开始有一两个学生举起了小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犹豫了一下说:“文中为什么还要写„小男孩哭这,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呢?”,孩子们好象真的被他问住了,没有几个马上举手回答的,一个个都在那里紧缩双眉,认真思考呢!看到这种情况我马上表扬了这个同学,说他提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动脑思考,提得好。经我这么一说,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了,“他为什么还要仔细打量高尔基呀?”“高尔基好心帮他,可他为什么还不用高尔基的胶呢?”……渐渐的不少学生都能提出联系上下文回答,或者受名人精神感染、教育的问题来了。这样一来,就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只提词语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了。这表明他们经过训练,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当然,这两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面向全体,大面积丰收做得还不够到位。这是因为这一做法一时还很难能被所有三年级的小学生接受,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我坚信只要长期坚持训练,他们一定会成功的,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他们的目的。

如今,在实施素质教育之际,仍然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了老师的“忠实听众”。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老师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觉得自己如果讲漏一点、讲少一遍,学生就可能学不会,一定要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讲得通透明白。老师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还存在吗?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了!所以,不少的教育专家提出“精讲多练”。我觉得在练中,一定要突出“多读”。

课堂上的朗读普遍存在以下的一些不当地方:

一、流于形式上的读。老师为了怕被别人说上课没有让学生朗读,所以随便让学生进行默读、小组读、齐读等,没有考虑各种朗读的适用性,或者老师安排学生朗读时间过少。例如,让学生用两三分钟默读一篇较长的课文,学生根本不够时间读完,当然达不到读的效果。

二、没抓住精华部分读。课本上的文章类型各种各样,朗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老师应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精华部分,而不能从头至尾、漫无目的、一遍又一遍地读。例如:我在教学《爬天都峰》一课时,教学的过程中示范朗读,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天都峰的石级的笔陡景象,使学生较快地融入情景中,再指导学生朗读这种部分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缺少对朗读的评价。学生朗读完了,老师就觉得已经完成了一段的教学任务了,继续讲下一段,通常缺少对朗读效果的评价。可能个别老师认为朗读完再让学生评价,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倒不如让我多讲一遍,让学生更明白点。实际上,这是老师对“读中领悟”的作用理解得不透彻。学生如果对课文中的内容理解得不透彻,那他一定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内容。这时,如果老师大胆地让学生相互评价,指出朗读过程中不当的地方,找出正确的朗读方法,从而真正弄懂了课文,这不是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课文更好吗?

“三尺冰冻,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非得长抓不懈,并要注意训练的方法。

一、学会看“朗读提示语言”。一个句子,除了由文字组成外,还有各种的标点符号。这些标点符号就是最初的、最基本的“朗读提示语言”。如有“、”的地方停顿时间最短;比“、”停顿时间长一点的是“,”;遇到“?”时,要读出疑问的语气;遇到“!”时,要读出感叹语气„„虽然学生在以后学习朗读过程中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些“提示语言”来朗读,但作为开始练习朗读,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些“提示语言”。

二、喜怒哀乐皆自然。学生练习朗读,毕竟由于年龄等各种客观因素,我们不可能用专业演员的要求对待他们,让他们一下子笑,一下子哭。这样对于一个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也不好,容易出现喜怒无常,但朗读训练必须让学生读好各种不同的感情的语句,怎么办呢?我觉得作为老师,只要我们平常多点留意学生的生活、多点积累他们情感变化的素材,把这些素材应用到朗读训练上就行了。

三、形式多样,力求创新。

1、符号法:对于训练中年级学生朗读,由于他们开始接触到较多的长句,因此我“”把长句划分成几部分,用“„”标出重读的词语,用“―――”标出轻读的词语。通过加上这些提示符号,学生更容易掌握语感,分清轻重、快慢。

2、聆听自己的声音:现在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好了,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投入有所增加。我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一部复读机和一盒空白磁带,学生把课文中精彩的部分朗读出来、录音并听听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不满意的,可重新录音。学生通过聆听自己的朗读,可以克服“当局者迷”的毛病,更好地克服自己的缺点。

3、养成多听故事的习惯。说书与朗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通过听说书艺人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各种情感的语句转化为脑海中的人物形象,并总结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可以博取众家之长,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都不错的效果。

朗读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多读”,才能“精讲”,才能较好地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基本要求。

所以只有“多读”才是语文教学的精髓

第二篇:鲸教学片段及反思

研修前,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这一概念虽然在我脑海中出现过,也力图在自己的课堂中努力实现,但终究只是美好的愿望,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持,也只是个人摸索,鲸教学片段及反思。研修后,我对学生自主性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生1:进食、呼吸。

生2:还有睡觉和生长特点。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鲸的生活习性中的一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研究,如,可以画画、可以朗读、可以表演、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学习时一定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把鲸的特点写清楚的,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就开动吧。

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

师:我注意到了同学们在小组中合作得都非常好,分工很明确,而且商量时声音很小,没有影响到其他组。我想研究成果一定不错,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

生3:我们第一小组研究的是鲸的呼吸,我们使用画画的方法学习的,请大家看,这是我们小组画的两幅图(展示给大家看)

师:画得真好,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生3:我们画的是鲸呼吸时的样子。鲸用肺呼吸,隔一定时间必须到海面上呼吸一次。这幅图上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它是须鲸。在看这幅图,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这头鲸是齿鲸。

师:不仅画得好,讲解得也非常清楚。同学们看(指两幅图的水柱)像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喷泉。

师:作者也是这么说的,特别生动形象。请问第一小组的同学,你们总结出了说明方法吗?

生4:作者把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说成公园里的喷泉,用到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教学反思《鲸教学片段及反思》。

师:嗯,很好,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别的小组成员有补充的吗?

生5(笑):老师我补充,从他们画的两幅图我就知道,作者还用了比较的方法。

师:你补充的很好,作者用鲸鱼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加以比较,这样来区分须鲸和齿鲸。哪个小组再来汇报?

生6:老师我们第三小组学习的是鲸睡觉的一部分。我们也是利用图画。(出示图)大家看,鲸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的浮在海面上。

师:大家看这些围在一起睡觉的鲸像什么?

生7: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生8:像漂浮在海面的一个小岛。

师:鲸鱼这种睡姿是为了什么呢?

生9:保护自己。

师:可见鲸鱼非常——

生(齐):聪明。

师:真棒,都知道老师在想什么了。

生10:我们小组学习的是鲸鱼进食的部分,我们是用表演的方法。

师:请你们来表演吧。

生表演:几个同学围住一个同学做撕咬状表演齿鲸吃大鱼和海兽。一个同学表演须鲸吃小鱼的动作。

师:你们表演得很到位。能说一说用到了那些说明方法吗?

生10:“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用了设问的方法,告诉我们鲸鱼吃什么?“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告诉我们虎鲸食量大,很凶猛。还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师:你们组学得真仔细。哪一组学的是鲸鱼的生长特点。

生10:我们组,我们用朗读的方法。

师:请吧。

生大声朗读。

师:读得声情并茂,说一说,你们的成果。

生10:我们组觉得鲸鱼很大,生长得速度很快,而且寿命很长。

师:说证据。

生10:作者是用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的。“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作者还告诉我们鲸鱼是胎生的。

师: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听了你们的汇报,老师知道你们对鲸这种庞大的动物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可是据我所知,鲸鱼家族中的成员数量急剧减少,有的濒临灭绝,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反思:在学习鲸鱼的生活习性时,我让学生分组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按自己的选择去读书、思考、感悟,获得个人的读书体验,整堂课都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集思广益,有了更多的收获。

我们班共 33 名学生,分成 6 个小组,2 组学生选择学习鲸睡觉,3 组学生选择学习鲸呼吸,1 组学生选择了学习鲸进食,学生们选择的学习方法惊人的一致,学习鲸鱼睡觉和呼吸的学生都是选择画画的形式,可见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遗憾的是没有小组选择学习鲸的生长特点,可能是选这一段不太好发挥。巡视时,我发现了这一点,和一个小组商量,能不能改变一下自己组的选择,因为如果同学们都选择一样的知识学习,就没有新意了,也不能体现自己小组的能力,所以挑战一下自己,选别人没有选择的,他们都表示同意。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他们的选择大部分会一样,而对于遗留下的他们没有选择的内容该如何处理才更好呢?

第三篇:《猫》教学片段及反思

《猫》教学片段及反思

教学片段: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复读文,勾出感兴趣的句段,圈出关键词,还要看这部分是不是引起了你的共鸣,勾起了你的点滴回忆,是否与你心目中的小猫形象一致,把你的感受简单写一写。

学生稍作准备后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师:谁愿意先把自己有感而发的句段读给大家听,把你的感受讲给大家听。

生: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侯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情事也不过问。从这儿我体会到猫很老实。读到这我联想到了我姥姥家的猫,它也特别爱睡大觉。

师:出示课件(学生读的这两句话)

生:我想到我奶奶家的猫,它喜欢在房顶上睡大觉 生:我大姥姥家的小猫喜欢在被垛上睡觉 师:出示课件:两幅猫的睡觉图插在两句话的下面 看图你想说写什么? 生:猫真会享受 生:猫真可爱 生:猫真老实

师:谁愿意把你对猫的印象融入朗读中表达出来 生:读文(几名学生读——同桌齐读)师:猫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与作者有同感?

生: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一声也不出。从这我体会出猫也会耍小性子 师:你耍过小性字吗?和谁耍小性子? 生:和爸爸妈妈耍过 师:什么时候? 生:我生气的时候

师:生气的时候就耍小性子,那猫要是高兴的时候呢? 出示课件: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生齐读 生:猫很可爱 生:猫真会讨好人 生:猫对自己很娇 生:猫对作者很亲近。

师:老师也有一点体会,你注意到这句话中的“蹭”了吗?什么是“蹭”?

生: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摩擦 师:把蹭换成摩擦读读这句话。生:读这句话。师:换成摩擦行吗? 生:不好。师:用蹭好在哪?

生:让我体会出猫的动作轻,很温柔。生:猫在表达对作者的喜欢。生:猫在向作者撒娇。生:猫很尊重作者。

师:看来,作者这一个“蹭”字,不仅蹭出了温柔,而且蹭出了感情。这就叫“一字千斤”啊!

„„ 反思:

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师生平等,民主的对话,使课堂呈现出自然,平实,朴实的崭新面貌,郭老师饱含激情,倾情投入,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无穷魅力。

一、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上课欢完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又有效地指导了学生们的学法:“勾,圈,回忆,写一写”,简单,朴实,明确,可以使“学习什么”与“怎样学习”有机的统一起来,在老师机智、敏锐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在“不露痕迹”的自然氛围中进行,学生们在轻松愉快中与师对话,与文本对话,而且学会了有创意的表达。

二、教与学是辨证统一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适时的引导,点拨。课堂上,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引导、点拨,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学生自由过多,教师指导不足的现象,或是一味鼓励学生自己体验而忽视了文本的思想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案例中,当学生说猫也会耍小性子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交流后,郭老师引导:生气的时候就耍小性子,那猫要是高兴的时候呢?又如学生在交流中一直没能体会出“蹭”字的精妙,此时教师引导:老师也有一点体会,你注意到这句话中的“蹭”了吗?什么是“蹭”?这样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拨,使学生不仅体会到猫的可爱,而且也通过作者的用词精妙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生活!然而,很多时间,课堂被我们异化了,课堂没有了生活的情趣,课堂死气沉沉。郭老师的《猫》却让我们耳目一新。案例中学生交流“猫老实”这一点时,学生们把头脑中的记忆反馈到课堂上,说奶奶家的猫喜欢在房顶上睡大觉,大姥姥家的小猫喜欢在被垛上睡觉,又如让学生想象猫捉老鼠的情景,描述你曾经看到过的类似的场面。这样的环节设计,把语文课堂演绎成富有情趣的生活而不是说教的舞台,这是郭老师的过人之处,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的地方。

第四篇:沙漠之舟教学片段及反思

师:从表格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因为骆驼具有独特的身体特点,所以才能适应沙漠中的恶劣环境。

师:这位同学说得好,不但说出了问题的关键,而且语言非常有逻辑性,用一句话就把骆驼身体特点和如何适应沙漠生活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你能像他这样,具体地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略作思考)

生1:因为骆驼身体高,脖子长,所以能在沙漠中识别方向

生2:因为骆驼腿上有胼胝,所以才不怕被烫伤。

师:这两位同学都用到了同一对词“因为……所以”来表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好,你能换个别的词吗?

生:之所以骆驼能在沙漠中找到水源,是因为它的鼻子很灵敏。

生:骆驼能在松软的沙漠中行走,是因为它的脚掌又宽又厚。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是因为……”这三对词都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尽管语句的顺序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观察和自我发现,学生明白了骆驼的身体特点与沙漠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知道了之所以能成为沙漠之舟,是因为骆驼种种独特的身体特点,能够适应沙漠中的特殊环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用三个表示因果关系的不同的关联词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语言的逻辑性和思维的联贯性,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语文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第五篇:《小括号》教学片段及反思

问题解决是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学的三大趋势之一。联合国教课文组织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应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探究、发现、实现“再创造”数学的过程。在教学“小括号”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小括号“再创造”的过程,体会使用小括号的实际意义和合理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摘录“小括号”教学片断:

(角色扮演,一学生扮演售货员,另一学生扮演顾客)

售货员:你好,欢迎光临“佳佳书店”,请问你要买什么书?

顾客:买一本《学生词典》和一本《少儿画册》。

售货员:一本《学生词典》28元,一本《少儿画册》17元,他付50元,应该找他多少元?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帮售货员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1:我先算用去多少元?算式是28+17=45(元),再用50-45=5(元),所以应找回5元钱。

教师:能不能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

(学生1板演:50-28+17)

=50-4

5=5(元)

学生2:我有问题,算式里有加有减,应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减法再算加法,你为什么先算加法?

学生1:因为我要先算用去的钱,算式是28+17,再用50元减去用去的钱。

教师:从算式里你们看得出是先算28+17吗?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可以在算式里加符号。

教师:你可以用什么符号来标明先算28+17?

(学生自主练习,组内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1:我在28+17下面画一横线。

学生2:我在28+17下面画一波浪线。

学生3:我用圆圈把28+17圈起来。

学生4:我用小括号把28+17括起来。

学生5:我在加法下面画一小人,算式50-28+17象一辆汽车,加法正好停在小人前面,小人先进加法里,再进减法里。

学生6:我在加法下面画一扇门,加法象小孩,减法象大人,大人让小孩先出门。

学生7:我在加法下面画一只兔子,减法下面画一只乌龟,兔子比乌龟跑得快,所以我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教师: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在实际的计算时我们用哪个符号呢?

学生:老师,我知道,实际计算时我们使用的是小括号,书上都是这样写的。

教师:你说得对,在实际计算时我们总不能你画横线,我画圈,你画兔子,我画门,我们规定了一个统一的符号——小括号,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小括号。

反思:

在进行“小括号”的教学时,我设计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买图书,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找钱的问题时,引发了矛盾冲突:50-17+28必须先算17+28,可是怎么才能看出先算17+28?这时我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没有马上出示小括号来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一个符号来表明先算17+28。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们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设计出各种符号来解决问题,有横线、波浪线、圆圈、小括号、小人、兔子、门等等,显示出自我才能,体现自我个性。教师对学生创造的符号给与充分的尊重,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差异资源,让学生引出了小括号,把握了小括号出现的时机,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把“白开水”酿成香醇的“茅台酒”。

下载教学片段及反思(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片段及反思(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城》教学片段及反思

    《长城》教学片段及反思 《长城》教学片段及反思【教学片断】 1、教师导学第三自然段,质疑: 作者看到长城的雄伟,站在长城上,扶着长城墙上的条石,他想到了什么? 2、教师让学生微......

    片段教学反思

    片段教学反思 篇一:片段>教学反思5月,我们前前后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跨时最长、耗时最多的就是青年教师的片段教学竞赛了。全校一共有27位青年教师分文理科进行了竞赛。......

    “中括号”教学片段及反思

    “中括号”教学片段及反思 中括号是数学中的一种符号,以往的教材是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引出的,即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后发现单用小括号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必须运......

    幼儿园数学教学片段及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片段及反思 小班下学期幼儿已经学习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对它们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根据观察,平时孩子们对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比较感兴趣。为了......

    《写景片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写景片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摘 要:针对《写景片段》教学设计及反思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写景片段》;教学设计;反思学习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 2.能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上学了》教学片段及反思

    【片段1】(教室里,桌椅围成大圈,讲台暂被“弃置”在教室一角。黑板上贴着大幅教学挂图,上方用彩色粉笔写道:“欢迎你!”黑板左右分别贴有丁丁、冬冬的头像。墙上崭新的专栏,分别以......

    《圆的画法》教学片段及反思

    《圆的画法》教学片段及反思 1.感悟画圆方法。 师:要研究圆就得先会画一个圆,你会画吗?你准备怎么画? 生:我用圆规画。 生:我用透明胶画,就是摁在纸上,用笔沿着透明胶的边沿画出圆。......

    《掌声》教学片段及教后反思

    《掌声》这篇课文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