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教案)(含5篇)

时间:2019-05-15 07:5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教案)》。

第一篇: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教案)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2)能正确地给液体物质进行加热。(3)学会正确连接仪器装置。(4)学会常见仪器的洗涤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总结规律,形成一定的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教学重点】 1.药品的加热。2.连接仪器装置。3.洗涤仪器的操作要点。

[教学难点]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形成。【教学准备】

仪器:酒精灯、试管夹、铁架台、石棉网、烧瓶、水槽、烧杯、三脚架、蒸发皿、试管架、试管刷、锥形瓶、试管、胶头滴管、量筒、玻璃管、带孔橡胶塞、胶皮管。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常常要对物质进行加热、连接仪器装置,对器皿进行洗涤等。请举出几种熟知的用于物质加热的器皿和能源。

二、推进新课 1.给物质加热

[讲解] 实验室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设问]使用酒精灯时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

[阅读]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引导学生从添加酒精、点燃、熄灭等方面去理解。

[小结]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在使用酒精时,有几点要注意: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要碰到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练习]①以小组为单位,练习酒精灯从“点灯到熄灯”的全过程。

②学生进行实验1-5,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尝试判断各层温度高低的方法。[结论]酒精灯灯焰中的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思考]由瓦特观察炊壶内蒸汽将壶盖冲起掀开提出假设①若炊壶内的水只有壶容积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会有什么现象?若达到五分之四又会怎么样?②若将炊壶的壶嘴堵上一个软木塞,并盖紧壶盖,可能有什么现象出现?

[活动与探究]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 mL水。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的时间。由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①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②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③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④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

[小结]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①给固体加热可以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等,给液体加热可以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其中给烧杯、烧瓶加热要垫上石棉网,而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②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要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③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远或过近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宜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炸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④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方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盛放固体的部位加热。

⑤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角)。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让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2.连接仪器装置

(1)仪器的连接仪器的连接顺序是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玻璃管插入橡皮孔内的方法是先将玻璃管的一端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插入。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形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气密性的好坏。例如: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在水里,两手(或用热毛巾)紧捂容器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松开手,导管中又形成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不漏气。

3.洗涤仪器

[师]本课题我们需要洗涤的仪器主要是试管和量筒,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洗涤它们并判断它们洗干净了呢?学生自学课本P22洗涤仪器有关内容。

[思考]

(1)试管洗涤的一般程序。

(2)使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应注意的问题?(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4)洗净的玻璃仪器如何存放? [回答]

(1)试管的洗涤方法是先倒掉废液,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倒掉,重复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

(2)用试管刷刷洗时需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损坏试管。若试管内壁附有油脂可以用热的纯碱或洗衣粉洗去,再用清水冲洗。试管内壁附有难溶的物质,一般用稀盐酸浸泡除去。

(3)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4)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

[练习]学生进行教材P23实验1-8,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和量筒都刷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三、典例剖析

例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给容积为30mL,内盛5mL液体的试管加热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2mL

C.将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芯上加热

D.不管试管内是固体还是液体,加热时与桌面都必须呈45°

【解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而不是2mL,若液体太多,不仅影响加热效果,而且沸腾后易溅出伤人。加热时不要使试管底部接触灯芯,以免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水平桌面应保持45°,而且要不时来回移动试管。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湿存的水倒流使灼热试管破裂。【答案】A

四、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 [提问]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物质加热的方法和洗涤仪器的方法,通过学习使我们意识到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实验安全,这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1.给物质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给物质加热方法 2.连接仪器(1)正确连接(2)检验装置气密性

3.洗涤仪器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本课采用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接触实验器材和药品,自己动手练习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本课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授课方式最终会让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一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节省时间,充分练习,效果较好。

第二篇:示范教案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2.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具准备

3只100 mL的小烧杯、蒸馏水、CuSO4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胶头滴管、激光笔(或手电筒)教学过程 教学推进

[学生自学]阅读P25最后一段并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师:什么是分散系?

生:回答 [板书]分散系

师:对分散系进行分类是树状分类还是交叉分类?

生:交叉分类

师: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 请同学们画出分类图。[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学生完成并讨论。

9种分散系

[思考与交流]

师:请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实例,并讨论交流。

生:讨论并交流。

答案:见从容说课的[思考与交流2]

第1页

师:对以上9种分散系,取出分散剂是液态(包括水)的分散系进行再分类。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请同学们阅读P26第三段、第四段,画出溶液、胶体、浊液的分类图。

生:自学并试着画分类图。[板书](请一位学生画在黑板上)

教学推进

师:溶液和胶体怎样区别呢? [科学探究] 1.Fe(OH)3胶体的制备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加入1~2 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将所得到的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泥水比较。

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杯中的液体,从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Fe(OH)3胶体

CuSO4溶液

师:通过探究,同学们可以得出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板书]结论: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体

泥水

师:哪位同学可以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胶体? 同学讨论回答:

生:土壤胶体;牛奶;墨水;烟雾;水泥;烟水晶。……

[课堂总结]

师:(微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通过大家所举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胶体的用途十分广泛。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散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了胶体的定义,学习了胶体的性质,知道了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粒子的大小,学习了胶体的一些重要用途,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由学生完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完成下表)

分散系 溶液 浊液 胶体

<100 nm >100 nm 1~100 nm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体 高分子

第2页

实例

外观 稳定性 能否透过滤纸

性质

能否透过 半透膜 鉴别

板书设计 分散系 酒精、氯化钠溶液 均

一、透明 稳定 能

能 无丁达尔效应

石灰乳、油水 不均

一、不透明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静置沉降或分层

Fe(OH)3胶体、淀粉溶

胶 均

一、透明 较稳定 能

不能 丁达尔效应

9种分散系

活动与探究

1.将FeCl3饱和溶液逐滴加入沸水中,制得Fe(OH)3溶胶,为了除去其中所含的盐酸,得到较纯净的Fe(OH)3胶体,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NaOH溶液中和

B.加入AgNO3溶液,反应后进行过滤

C.插入石墨电极,通入直流电进行电泳后再过滤

D.装入半透膜中,扎紧袋口,将其全部浸入蒸馏水中,并每隔一定时间更换蒸馏水 2.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您应用本节课的有关知识解决或解释了哪些实际问题。例如:在豆浆里加入盐卤(主要成分是MgCl2)或石膏(CaSO4·2H2O)为聚沉剂,使其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聚沉而成豆腐。

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水解后产生的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铝胶体粒子与带负电荷的水中悬浮物、泥沙等聚沉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C.胶粒不能通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答案:B

第3页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质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D.是否均

一、稳定、透明 答案:B 3.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的溶质粒子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C.通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D.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前者小于1 nm,后者介于1~100 nm之间 答案:D 4.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Fe(OH)3溶胶与硅酸溶胶混合将产生聚沉现象 B.Fe(OH)3胶体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运动 C.Fe(OH)3胶体粒子不停地做布朗运动

D.光线通过Fe(OH)3溶胶时会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B 5.用下列方法来制备溶胶,可行的是()①0.5 mol·L-1 BaCl2溶液和等体积2 mol·L-1硫酸相混合并振荡

②把1 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加入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③把1 mL水玻璃加入10 mL 1 mol·L-1盐酸中,用力振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6.有一胶体溶液,在电泳时它的胶体粒子向阳极移动;将这胶体溶液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

②硫化钠

③硅酸胶体

④氢氧化铁胶体中,不发生聚沉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和④ 答案:C 7.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的是()

①用盐卤点豆腐

②用明矾净水

③医药上用三氯化铁止血

④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全部 答案:D 8.用半透膜把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叫()

A.电泳

B.电解

C.聚沉

D.渗析 答案:D 9.向氢氧化铁溶胶中逐渐加入一种液体,先使溶胶发生聚沉而沉淀,继续加入该液体又使沉淀溶解。这种液体是()

A.KOH溶液

B.氨水

C.稀盐酸

D.NaCl溶液 答案:C习题详题

1.②⑧

①④

⑦⑩

⑨ 2.根据酸能电离出的H+数目分为

第4页

一元酸:HCl,HNO3二元酸:H2SO4,H2S 三元酸:HPO343.答案:由单质构成的混合物:合金、钢,由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煤、石油

点拨:混合物又可分为由单质构成的混合物或由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例由单质构成的混合物:合金(Mg、Al合金)、钢(Fe、C)等;由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煤、石油等。4.答案:科学文献分类法的应用。

点拨:分类法对于研究庞大化学物质有着重大意义,如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文献的查找资料等。5.答案: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 浊液 >100 nm 不均

一、不稳定 泥浆 溶液 <1 nm 均

一、稳定、透明 NaCl溶液

胶体 1 nm<胶体粒子<100 nm

一、较稳定、透明 Fe(OH)3胶体

点拨:主要利用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分散系的概述,即可完成表格内容。6.BD 7.答案:(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2)明矾净水

点拨:明矾净水原理是利用胶体的性质(聚沉)。备课资料 1.树状分类法

冶金分类

黑色金属

Fe,Cr,Mn 有色金属 除Fe,Cr,Mn外的金属

单 金 轻金属 Na,Mg,Al等

质 属 按密度分类

重金属 Fe,Cu,Hg,Ag等

常规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等

稀有金属 Zr,Nb,Mo等

非金属 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其中包括稀有气体

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NO,CO等

成盐氧化酸性氧化物 SO2,CO2等 物 碱性氧化物 Na2O,CaO等 两性氧化物 Al2O3,ZnO等

溶解度大小

可溶性碱 NaOH等 碱

难溶性碱 Fe(OH)3等 强碱 KOH,NaOH等 化合物 碱性强弱 弱碱 NH3·H2O,Fe(OH)3等

含氧酸 H2SO4等 酸 是否含有氧元素 无氧酸 H2S等 可电离出H+数目

一元酸

HCl,HClO等

第5页

有机物 混合物 2.H2SO4,H2S等 H3PO4等 HNO3,浓H2SO4等

氧化性(酸根)

HNO3,H2SO4等 稀硫酸,盐酸等

酸性

H2S,HClO等

正盐 Na2SO4等

NaHSO4等 酸式盐

Cu2(OH)2CO3等 碱式盐

复盐 KAl(SO4)2等 络盐 Ag(NH3)2Cl ,Fe(SCN)3等

有机化学部分再研究 溶液,胶体,浊液

固体 液体 气体 易挥发 难挥发 有 无 高沸点 低沸点

玻璃,合金等 雪碧等 空气等 酒等 硫酸铜溶液等 高锰酸钾溶液等 氯化钠溶液 浓硫酸等 碘酒等

二元酸 三元酸 强氧化性 非氧化性 强酸 弱酸

状态

混 合 物 挥发性 颜色 熔点

其他方面

3.相关的资料

化学物质的分类

化学物质是化学运动的物质承担者,也是化学科学研究的物质客体。这种物质客体虽然从化学对象来看只是以物质分子为代表,然而从化学内容来看则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涉及许许多多物质。因此,研究化学物质的分类就显得非常重要。

按照物质的连续和不连续(分立的)形式,首先可以把化学物质分为连续的宏观形态的物质,如各种元素、单质与化合物,以及不连续的微观形态的物质,如由分子、离子、原子构成的物质。(1)化学粒子的分类

化学粒子的种类也是纷繁多样的。根据现代化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原子、分子、离子、自由基、胶粒、络合粒子、高分子、活化分子、活化配位体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等等。这些物质粒子中的每种粒子都有其自身的组成和结构。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然而又是相互联系的。

原子被看作是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粒子,是化学运动的主要承担者,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质变。

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带电粒子。

自由基是含有未配对电子的不带电荷的物质粒子。它主要是从有机化合物分子进行分解而形成的,又称游离基。

胶粒是在分散体系中线性大小介于1~100 nm(1 nm=10-7 cm)的带电分散质粒子。它是由分子聚集成第6页 的胶核和离子组成的复杂粒子。

络合离子现今通称为配位粒子。它是由中心离子(或原子)与其他一些粒子(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起来的带电荷的或电中性的复杂粒子。

高分子则是由大量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起来的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高达几千到几百万(而一般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在500以下)。如以来源划分,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等)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如以组成和结构划分,又可分为由同一结构单元(单体分子)多次重复联结成的高聚物高分子(如聚乙烯、聚丙烯等),以及由不同结构单元形成,并具有特殊生命功能的生物高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

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本世纪以来又相继发现了诸如活化分子、活化配位体化合物等一些新的物质粒子。

在上述这些化学粒子中,原子是基础,原子核外的电子是桥梁,其他粒子则是以原子为基础通过电子的转移、结合(配对)、接受而形成的。

研究化学粒子的分类,可以充分证明化学粒子多样性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们确立化学科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在化学科学内部进行分类的重要基础。化学粒子是化学研究内容所包含的物质客体。它使化学同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相区别;同时这些学科又从不同角度研究一些相同的化学粒子,又使化学同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发生联系和相互过渡。在化学科学的内部,随着人们对化学粒子多样性的深入研究,不断分化出许多新的分支学科。例如19世纪在原子分子学说的基础上,人们把化学分成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后来发现了配位粒子,人们就从其中分化出配位体化学;再往后又分化出研究离子行为的电化学和溶液化学,研究胶粒及其组成的分散体系的胶体化学,研究高分子物质的高分子化学,研究生物大分子行为的生物化学等。可以预料,随着化学的发展,还会发现新的化学粒子,人们对化学粒子分类的研究,也必将日益深入。(2)化学元素的分类

化学物质的宏观连续状态,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而它们又都是由元素构成的。

人类认识的元素目前已达112种。其中有94种是在自然界中已找到的天然元素,18种是人造元素。

对元素的分类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研究了。在门捷列夫之前已有不少化学家从事过化学元素的分类研究。例如波登科弗、格拉法斯通、杜马、尚古都等人从各个角度出发对元素进行分类。或以元素电化序为分类标准,或以原子价,或以相对原子质量顺序为分类标准等,其中比较重要的分类成果是“三素组”“八音律”和“迈尔曲线”。

“三素组”是1829年由段柏莱纳创立的。他把已知元素中的十五种分作五组,每组中包含着三个性质相似的元素,故称“三素组”。他指出在三个同组的元素中,中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前后相邻的两个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算术平均值。而英国人纽兰兹则试着把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顺序排列起来。1865年他发现“第八个元素是第一个元素的某种重复,就像音乐中八度音程的第八个音符一样”,被称为元素分类的“八音律”。德国化学家迈尔经过细致的分类研究,指出“元素的性质为相对原子质量的函数”。他把相对原子质量作为横坐标,以原子体积为纵坐标,绘成了原子体积曲线,结果是相似的元素在曲线上都占据着类似的位置。如此,显示了原子体积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函数关系。这就是著名的迈尔曲线。

1869年,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对元素的综合性分类。他指出“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在元素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之间一定存在某些联系……因此就应该找出元素特性和它们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他把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进行分类,首次创立了元素周期表(下表)。下表是门捷列夫第一次发表的元素周期系(1869年)OпъITъCиCTEмъIэпEHTOBъ

OCHOBaHHOйHaиXъaTOMHOMъBъCъиXиMичeCKOMъCXOДCTBъ。

第7页

Ti=50 Zr=90 ?=180.V=51 Nb=94 Ta=182.Cr=52 Mo=96 W=186.Mn=55 Rh=104.4 Pt=197.4

Fe=56 Ru=104.4 Ir=198,Ni=Co=59 Pl=106.6 Os=199.H=1

Cu=63.4 Ag=108 Hg=200.Be=9.4 Mg=24

Zn=65.2 Cd=112

B=11 Al=27.4

?=68 Ur=116 Au=197?

C=12 Si=28

?=70 Sn=118

N=14 P=31

As=75 Sb=122 Bi=210?

O=16 S=32

Se=79.4 Te=128?

F=19 Cl=35.5

Br=80 I=127 Li=7

Na=23 K=39

Rb=85.4 Cs=133 Tl=204.Ca=40 Sr=87.6

Ba=137 Pb=207.?=45 Ce=92

?Er=56 La=94

?Yt=60 Di=95

?In=75.6 Th=118?

门捷列夫第一次对元素作了本质性的分类。后来由于人类认识的元素越来越多,特别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一系列新发现,使莫斯莱把门捷列夫的分类又推向新的水平。至今人们已对元素的分类形成了更加完备的认识。元素周期律是应用化学分类方法取得成功的典范。

通过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门捷列夫先是根据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对元素进行分类,为后人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分类指明了方向,周期律的发现,奠定了无机化学的结构理论的基础,为无机化学的进一步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4.主要特征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举例

丁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 外观稳定性

不均一,不稳>100 nm 浊液 多数能 多数能 泥水

<1 nm 溶液 否 否 均一,稳定 硫酸铜溶液 介于1~100 nm之氢氧化铁胶胶体 能 能 介稳性

间 体

5.(1)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2)有时也可以利用胶体的聚沉来鉴别溶液与胶体。

第8页

第三篇: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教学案

《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

2、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尤其是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

3、通过练习,熟悉并会解答有关溶解度曲线的习题

4、通过老师的介绍,简单了解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学习过程:

【复习】⑴溶解性是指,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有 活动:溶解度曲线: ⑴阅读P15

填空:

由影响物质溶关解性的因素,你认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解度曲线表示_______________变化而变化的关系。(2)阅读P15,填空:

利用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查出,比较,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随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如;少数固物质的溶解度体随温度升高不明显,如;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3)练习:根据书P15,完成下列填空:

①图中温度对溶解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②在0℃时,图中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③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克;80℃时140克硝酸钠溶于100克水中形成的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④0℃时,用100克水配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溶液加热到70℃(不考虑水的蒸发),从溶液中可析出氢氧化钙约克。【视野拓展】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⑴阅读P14,填空:

①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与性质有关,还跟和有关。②当温度不变,随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气体的溶解度;当压强不变,随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⑵应用:

①生产汽水时,人们常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强,使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会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

②夏天来临,同学们又可以畅饮汽水了。在购买和贮存玻璃瓶汽水时,要注意如下问题:不要在阳光下曝晒;不要长时间贮藏在冰箱的冷冻室里。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加以解释。课堂小结: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该物质在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时所溶解溶质的。它主要随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变化关系通常可以用来表示。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如;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

第四篇:第2课时电动势(教案)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2课时 电动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3.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4.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动势的的概念

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制作成WORD、PPT、FLASH等课件)

(一)复习上课时内容

要点:电源、恒定电流的概念

(二)新课:

第二节、电动势

(在了解学生自学的基本情况之后,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形成是什么?(自由电子)

2.在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是靠什么能力把负极的正电荷不断的搬运到正极以维持外电路中恒定的电流? 结合课本图2.2-1,讲述“非静电力”,利用右图来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能量问题。当水由A池流入B池时,由于重力做功,水的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其他式的能。而又由于A、B之间存在高度差,故欲使水能流回到A池,应克服重力做功,即需要提供一个外力来实现该过程。抽水机就是提供该外力的装置,使水克服重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重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以及重力势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做此铺垫后,电源中的非静电力的存在及其作用也就易于理解了。

两者相比,重力相当于电场力,重力做功相当于电场力做功,重力势能相当于电势能,抽水机相当于电源。从而引出— 1.电源(更深层的含义)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再与抽水机类比说明:在不同的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不同---引出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2)定义式:E=W/q(3)单位:伏(V)(4)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 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②内阻: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让学生看课本的“科学漫步”之“生活中的电池”

穿插典型例题如下:

例1.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这表示(A)

A.电路中每通过1C的电量,电源把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干电池在1s内将1.5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干电池与外电路断开时两极间电势差小于1.5V D.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电动势为2V的蓄电池强

例2.单位正电荷沿闭合电路移动一周,电源释放的总能量决定于(A)A.电源的电动势 B.通过电源的电流 C.内外电路电阻之和

D.电荷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例3.现在的笔记本电脑都使用了锂电池作为备用电源,有一款笔记本电脑备用电池的电动势为9V,容量是4800mA∙h,正常使用时的电流是1.2A,问:

(1)(2)(3)该电池能支持电脑使用多少时间? 在1h内,非静电力做了多少功?

如果电池的内阻可忽略,那么电池输出的电能是多少?

(1)4h(2)10.8J(3)10.8J

(三)小结与交流:

(1)对本节内容做简要小结;

(2)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完本课时后,对课前自学过程中遗留的问题是否解决了。

四、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电源外部存在着由正极指向负极的电场,内部存在着由负极指向正极的电场。B.在电源的外部负电荷靠电场力由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C.在电源的内部正电荷靠非静电力由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D.在电池中是化学能转化为电势能

2.电源电动势的大小反映的是

(B).A.电源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本领的大小 B.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 C.电源单位时间内传送电荷量的多少 D.电流做功的快慢.3.关于电源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同一电源接入不同的电路电动势会发生改变 B.电源电动势就是接入电源两极间的电压表测量的电压

C.电源电动势表征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与是否接外电路无关 D.电源电动势与电势差是一回事

4.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B)A.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明电动势越大

B.电动势表示电源将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时,非静电力做的功 C.在电源内部从正极到负极电势逐渐提高 D.在电源外部从正极到负极电势逐渐提高

5.(课本题)手电筒中的干电池给某小灯泡供电时,电流为0.3A,在某次接通开关的10s 时间内,一节干电池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5J

五、教学反思

第五篇:尊严第2课时教案

《尊严》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3、让学生体会到尊严的可贵之处,从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自己及他人的尊严。

教学重点:通过文中对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难点:引导分析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问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尊严》这篇文章,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

一、两名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紧扣课文的中心:“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它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它有尊严。”这句话展开教学。

二、细读课文,感悟“尊严”

哈默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文中哪些句子你可以体会到哈默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呢?

(一)学生自读自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哈默的可贵品质。

1、自由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哈默维护自己尊严的句子。

2、四人一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感悟。

◆出示重点句一: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引导学生体会逃难的人在接受沃尔逊人的食物时,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哈默当时也很饥饿,但他没有这样做,说明他在维护自己的尊严。】

学生交流感受。②

“狼吞虎咽”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哈默 “狼吞虎咽”的句子,画出来,并与此句作对比。】

师:什么是“狼吞虎咽”呢?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a、形容吃东西又急又猛。b、相同:可以体会到逃难者和哈默都很饥饿,迫切需要食物。不同:逃难者默然地接受了沃尔逊人的食物,而哈默是先劳动再吃食物,说明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出示重点句二: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引导学生体会哈默当时饥寒交迫,生活艰难。即使到了这等地步,他还是不肯接受施舍,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①

学生交流感受。②

引导学生抓住“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进行体会。

◆出示重点句三: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引导学生体会哈默希望通过劳动换取食物,维护自己的尊严。】 ①

指名读,交流感受。

老师指导朗读,读出询问的语气。③

学生赛读。

◆出示重点句四: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通过品读描写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他是一个自尊、自强的人。】 ①

指名读,学生交流感受。

② a、引导学生通过哈默的神态——“目光顿时灰暗了”感受他 内心的失望。

b、引导学生通过哈默的动作——“喉结上下动了动”感受他内心对食物的渴望。(指名表演这个动作,再请每个学生自我表演,深入体会哈默在饥饿难当之时,依然坚持要以劳动换取食物的可贵品质。)

c、引导学生通过哈默的语言——“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感受他内心的坚定。③

老师指导朗读。

a、哈默内心感到失望,“灰暗”一词语气要低沉。

b、“不能不劳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加强语气,句末“!”都表明哈默决心很坚定。

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重点句五:“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哈默的语言,感受哈默可贵的品质。】 ①

指名读,学生交流感受。

老师指导朗读,读出坚决的语气→学生齐读→师范读→学生再次齐读 过渡句:面对这位有尊严,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的年轻人,杰克逊大叔是怎么评价他的呢?

(二)读杰克逊对哈默的评价,引导学生理解“富翁”的含义。

◆出示重点句六: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引导学生理解“现在什么都没有”,说明哈默目前是个难民,是个一无所有的穷人,可是说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拥有大批财产和亿万金钱的人,而是指拥有尊贵的人格。在杰克逊眼里,一个懂得尊严的人就等于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1、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现在,你们知道,杰克逊为什么在众多的逃难者中单单留下哈默,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了吗?(看中人品)

3、杰克逊的为人在文中各处都有反映,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的善良,尊重别人,懂得维护别人的尊严。)

总结:哈默自尊、自强,懂得用劳动来换取食物,这就是一种尊严;杰克逊善良,尊重别人,懂得维护别人的尊严,是一个真正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

三、分角色朗读,再次感悟“尊严”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2、班级展示朗读。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吗?(课文讲了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哈默是个有尊严的人,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赏识与尊重。杰克逊杰克逊大叔尊重别人,看重人品,是一个懂得尊严的人。)

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要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得报酬。要善良、懂得尊重别人,要看重人品。)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文中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3、好书推荐《勇敢的人——哈默传》。

六、板书设计

哈默

自尊

自强

杰克逊

善良

维护他人尊严

下载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教案)(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教案)(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比一比》第2课时教案

    1、比一比(第二课时) 萧山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方卫卫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边、多、少、群、颗、堆”,学会书写生字“小、少”。认识1种新笔画“竖钩”和1个新偏旁“提土旁......

    《匆匆》教案(第2课时)

    《匆匆》教案设计(2)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

    象棋教案:第2课时

    象棋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入静; 2、复习棋德; 3、复习棋盘的构成和摆棋;4、学习走棋与基本胜负和的判定; 教学准备:立式中国象棋一副,书写板一块。 (先点人数,再点名,防止......

    《中庸》第2课时教案

    《中庸》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

    《蜗牛(一)》教案——第2课时

    《蜗牛(一)》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观察蜗牛运动的现实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不断发现新的观察内容,蜗......

    16 《桥》第2课时教案

    16《桥》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李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咆哮”“狞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汉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

    《醉翁亭记》精品教案(第2课时)

    《醉翁亭记》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文章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 2.体会文中“醉”与“乐”的关系,......

    《简单电路》教案——第2课时

    《简单电路》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电路的基本组成元素。 2.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控制用开关控制电流。 4.知道不能用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