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绩点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8:5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绩点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绩点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实施绩点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绩点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实施完全学分制是我国高校转变教学思想、改革与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实施过程中,各高校普遍存在诸多困惑。本文就我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以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措施做初步探讨,为我校进一步完善绩点学分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 绩点学分制 存在问题 建议及措施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并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和保障市场经济对个性人才的需求。根据高等教育形势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时任延边大学教务处金柄珉处长(现任校长)提出了绩点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并于1992年我校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学分制,组成教学研究课题组,并从教学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入手开展了学分制改革的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实施学分制高校的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绩点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的新成果,其成果获得了1997年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实施绩点学分制管理的情况

我校于1994年制定了《延边大学绩点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原延边大学从九四级新生开始实行了绩点学分制管理。教务处在绩点学分制管理的条件下,完善了学籍管理制度、教务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设工作,并自行研制了UEAS2.0绩点学分制学籍/成绩微机网络管理系统。保证了当时绩点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的需要。合校后,学校为了更好地发挥绩点学分制的功能,学校先后进行了三次全校性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工作。

1、合校初期,教务处首次对全校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设置了人文科学系列、社会科学系列、自然科学系列、体育艺术系列等四大系列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为绩点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选修课机会,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科知识交叉。2、1998年教务处自行研制和开发了局域网管理的《延边大学教务管理系统UEAS VersionII》。为异地办学区实施学分制管理奠定了基础。同年,学校在农学院、艺术学院也推行了绩点学分制,对跨校区统一进行学分制管理工作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2000年在全校范围推行了主辅修及双学位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绩点学分制管理,为复合性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

4、为了保证个性人才培养的实施,学校重新修订了2001年的培养方案,搭建各类课程平台。设置了普通教育课程(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选课等课程模块,保证了学生选课的需求,并实行三学期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从时间和空间上解决了跨年级、跨专业、跨班级选课难的问题,保证了个性人才的培养。

5、为了培养跨文化素质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需要,教务处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进行了两轮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完善了相应的网上选课系统和课外培养计划,从教学计划和管理手段上保证了学分制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尤其是从2008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办学资源的整合,提升办学质量,强化学科交叉与渗透,彰显学校特色,根据学校人才培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文化素质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保证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必须对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以利于更好地发挥绩点学分制管理的职能,现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是没有按着绩点学分制管理及时探讨绩点学分制管理所需的体制、制度和机制等问题。

(二)主要原因分析

1、实行绩点学分制后未形成校、院、系(专业)共管的新的管理体制。

学校实施绩点学分制后,未能及时建立相应的管理规则,也未构建校、院、系(专业)共管的新的管理体制。致使绩点学分制管理的职能部门和相关教学单位的管理无所适从,也无法各司其责,这是导致学分制管理实行的不够彻底的根本原因。

2、实施绩点学分制管理职能淡化,管理职责不清,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

从1992年提出实行绩点学分制以来,到现在已有17年,虽然已出台了学生选课制、三学期制、全天候排课制等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但因种种原因对绩点学分制的指导和监督职能的淡化,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存在漏洞,导致出现形式上的“绩点学分制”,实际是“学年制”管理,没有真正按照绩点学分制的管理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交流平台。

3、实施绩点学分制后原来的教学资源配置未调整,未形成有利于绩点学分制实施的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机制。

实行学分制后,没有随着学分制的实施的体制而调整教学资源配置,仍以学年制的资源配置方式实施,也未探讨有利于绩点学分制管理,而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建立适合绩点学分制管理的新的教学管理机制,这是绩点学分制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

4、实施绩点学分制后,也未及时建立与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相适应的有效信息交互管理平台。

实施绩点学分制后,学校没有真正把学分制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纳入学校教学改革日程中加以深入研究,未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有效信息交互管理平台的搭建,教师课程教学和学生选课学习以及教师和学生间的联系等都缺乏信息交流,致使绩点学分制管理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绩点学分制实施后,学校教务处的职能相对得到了加强,相反,各教学单位的职能相对减弱,存在学籍管理等都集中归到学校教务处,而忽视专业和教师对学生指导的管理作用等问题,把绩点学分制管理单纯作为学籍处理的制度,未能发挥绩点学分制对学生个性学习和对教师改进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整改建议及措施

总的指导思想是:重新修订教学管理制度,构建适应学分制管理的制度环境。

1、确立校、院、系(专业)共管的管理体制,统一管理规则,规范管理行为。学分制管理问题学校应该组成专门的调研组,共同探讨管理体制和管理规则,进一步 2 强化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的职能,是学分制实施的专项研究和指导机构,形成校、院、系(专业)三级管理体制,明确职责,规范管理行为,突出对学生培养过程的指导,完善导师组的建设,规范其行为和职能。建立运行机制,强化分级管理,管理重心下移,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充分发挥学院和系(专业)以及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分层的教学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课程管理的改革,层层把关,各负其责。

2、修订适应学分制管理的教学计划

以门类或一级学科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整合,建立不同类型的课程平台,规定选修顺序,建立柔性的的个性人才培养计划,满足适应学分制管理的需要。

3、改革现行的教学制度和管理模式

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充足的选修学习课程的机会,保证选修学习课程的自主性,形成个性人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制度和管理模式。

1)建立适应学分制的教学安排制度,是为学生自由选课提供可能的基本保障,保证课程教学的重复性,为学生跨专业自由选课提供机会。为学生处理好理论与实验课之间选修学习课程的矛盾。

2)改革现行的集中时段的选课管理模式。我校学生选课的时间相对较集中,主要是安排在学期末,任课教师、学生对选课重视不够,监控不够严格,导致选课质量不高。需要建立日常化,随时化,随地化的学生选课机制和手段,方便教师和学生,互通学生选课和教学开课的信息。

3)建立学生自由选择授课老师的机制。改变目前同一门课程,只有一名授课教师的现象。随着学校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加快,将改变按专业的传统授课方式,建立适应学生自由选择授课老师的良好机制。

4)改革现行的考核管理模式。将原来学校集中统一的安排课程考试,改为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因课而考,因时而考,考核管理实现个性考核管理模式。

5)完善学分制管理系统平台,保证学分制的有效实施。学校要在原有的常规学分制管理系统上,要为教师和学生创建网上互动和处理教学业务,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为师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教学管理系统平台。

4、加强教师岗位管理,理顺人事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进人事改革进程。为了增加教师教学的自主性,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现行教师绩效岗位考核按标准时数的规定,形成以教学门数为界定的考核体系。

5、加强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实施学分制意味着选修课增多,开课班级增多,对教室、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的需求会加大,因此需要加强教学资源整体优化和配置,是实现绩点学分制的基本保障。

第二篇:实施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03年9月,东江镇田心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一。为切实把试点工作搞好,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好,并发挥效益,田心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初步实践

该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远程教育示范点之后,按照市委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工作,狠抓远程教育的建、管、学、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支书亲自抓,副支书具体负责,其他支村两委同志协同抓的工作格局,为开展远程教育的建设、管理、学习、应用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紧抓站点建设。支村两委抓住机遇,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紧抓建站进度,只用了三个月时间,筹集资金7万元,建成一个全市一流、拥有投影仪、电脑、空调、VCD、打印机、卫星接收系统等先进设备、可容60余人的现代农村远程教育A级站点,并顺利通过上级组织的验收。三是硬化制度建设。先后制定设备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学习制度、远程教育活动制度、活动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等,规范了远程教育的学用管理。四是统筹学用培训。年初,拟定全年学习培训思路,每月初,制定当月学习计划。明确规定,每月不少于5次统一集中培训;平常,根据群众需求分类分散培训。学习情况详细登记备查。站点建成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72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400余人次。五是探寻培训模式。采取“支部+远教”、“协会+远教+基地”、“科技兴趣小组+远教”“群众组织+远教”等培训模式,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的“双带“作用,联结东江菜、东江鱼、东江果、生猪等专业协会,利用“东江菜、东江鱼、东江果”等生态种、养业基地,把不同需求的群体集聚到远程教育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培训,既满足群众需求,又提供实践舞台。

二、主要成效

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田心村开展远程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科技意识增强了,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通过开展远程教育,田心村在悄然进行着一场科技革命。大家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仅靠祖上沿袭下来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田里挖、土里刨是搞不出什么经济效益,唯一的出路必须走科技兴农和产业结构调整之路。为此,全村上下掀起了一股科技热,“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村民们纷纷主动要求村两委多播放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凡是在田心村的包村领导和驻村干部深切的感受就是:现在,不是群众的思想跟不上干部,而是干部的思想跟不上群众,群众的科技兴农的意识太强烈了。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实现增收。远程教育的开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70多岁的老共产党员欧正才,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掌握了果木管理技术,大胆对所种的5亩果园进行改造,加强管理,每亩增收500元;妇女组长何云兰,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后,主动地承包本组60亩干旱田,进行立体生态开发,2004年每亩创收1万元,比过去每亩增加6000元以上;预备党员文政雄,增强了开拓意识,投资20多万元兴建立体开发养殖场,场地已初见规模;村民刘作良,过去一个不懂技术的养殖户,通过多次培训,远程教育作后盾,解决了技术后顾之忧,大胆地承包了组上60余亩鱼塘,养鸭400只,每亩创收达4000元,比过去每亩增加2000元。类似的范例,举不胜举。200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478元,比上年增加916元。尝到了甜头的农民均说:这是远程教育带来的实惠。三是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村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由于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的“双带“作用,党员先进性充分显现,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村民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配合支村委各项工作。村党支部惊喜的发现,这两年来,工作好抓多了。现在,全村所有税收都能按时完成,不用再要镇里派干部来收;计划生育每个月的“三查一治”率、落实措施到位率、社会抚养费征收率均能达100%;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自愿成立了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2004年6月,田心村被湖南省委确定为省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并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四是党风民风大为改观。通过开展远程教育,如今的田心村,打牌赌博的少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不思进取的

第三篇:实施远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03年9月,东江镇田心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一。为切实把试点工作搞好,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好,并发挥效益,田心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初步实践该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远程教育示范点之后,按照市委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工作,狠抓远程教育的建、管、学、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形成支

书亲自抓,副支书具体负责,其他支村两委同志协同抓的工作格局,为开展远程教育的建设、管理、学习、应用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紧抓站点建设。支村两委抓住机遇,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紧抓建站进度,只用了三个月时间,筹集资金7万元,建成一个全市一流、拥有投影仪、电脑、空调、VCD、打印机、卫星接收系统等先进设备、可容60余人的现代农村远程教育A级站点,并顺利通过上级组织的验收。三是硬化制度建设。先后制定设备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学习制度、远程教育活动制度、活动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等,规范了远程教育的学用管理。四是统筹学用培训。年初,拟定全年学习培训思路,每月初,制定当月学习计划。明确规定,每月不少于5次统一集中培训;平常,根据群众需求分类分散培训。学习情况详细登记备查。站点建成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72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400余人次。五是探寻培训模式。采取“支部 远教”、“协会 远教 基地”、“科技兴趣小组 远教”“群众组织 远教”等培训模式,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的“双带“作用,联结东江菜、东江鱼、东江果、生猪等专业协会,利用“东江菜、东江鱼、东江果”等生态种、养业基地,把不同需求的群体集聚到远程教育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培训,既满足群众需求,又提供实践舞台。

二、主要成效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田心村开展远程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科技意识增强了,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通过开展远程教育,田心村在悄然进行着一场科技革命。大家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仅靠祖上沿袭下来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田里挖、土里刨是搞不出什么经济效益,唯一的出路必须走科技兴农和产业结构调整之路。为此,全村上下掀起了一股科技热,“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村民们纷纷主动要求村两委多播放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凡是在田心村的包村领导和驻村干部深切的感受就是:现在,不是群众的思想跟不上干部,而是干部的思想跟不上群众,群众的科技兴农的意识太强烈了。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实现增收。远程教育的开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70多岁的老共产党员欧正才,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掌握了果木管理技术,大胆对所种的5亩果园进行改造,加强管理,每亩增收500元;妇女组长何云兰,掌握了蔬菜种植技术后,主动地承包本组60亩干旱田,进行立体生态开发,2004年每亩创收1万元,比过去每亩增加6000元以上;预备党员文政雄,增强了开拓意识,投资20多万元兴建立体开发养殖场,场地已初见规模;村民刘作良,过去一个不懂技术的养殖户,通过多次培训,远程教育作后盾,解决了技术后顾之忧,大胆地承包了组上60余亩鱼塘,养鸭400只,每亩创收达4000元,比过去每亩增加2000元。类似的范例,举不胜举。200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478元,比上年增加916元。尝到了甜头的农民均说:这是远程教育带来的实惠。三是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村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中,由于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经济能人的“双带“作用,党员先进性充分显现,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村民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支持配合支村委各项工作。村党支部惊喜的发现,这两年来,工作好抓多了。现在,全村所有税收都能按时完成,不用再要镇里派干部来收;计划生育每个月的“三查一治”率、落实措施到位率、社会抚养费征收率均能达100%;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自愿成立了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2004年6月,田心村被湖南省委确定为省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并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四是党风民风大为改观。通过开展远程教育,如今的田心村,打牌赌博的少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不思进取的少了,想要致富的人多了。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政策意识、团结意识进一步加强,党风、民风进一步改善。全村上下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未来的田心村,应是一幅“村庄美、风尚好、群众富”的美丽画卷。

三、几点体会从田心村一年多来的实践来看,成效是明显的,真正的达到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目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一是上级高度重视,是搞好远程教育工作的保证。市委、镇党委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从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并从培训形式到内容等方面给予积极引导,千方百计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文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

摘要

学校课程改革包括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课程的资源的开发研究。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整体优化,特别是在科学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近年来在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的研究与试验。

作者信息

姓名:杨魏

单位:江西省乐安县龚坊镇龚坊中心小学

职务:教师

电话:***

正文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因此,我校近年来就从这两方面对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的探索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而设计,并依据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强调基础性和统一性,但无法兼顾不同地域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更为合理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因此,我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的同时,积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的探索试验。学校和教师通过调整课程计划和结构、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个性化的再加工、再创造,使课程结构更符合学生个性、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

(二)我校校本课程系列化的探索

我校在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与试验的同时,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系列化的研究。

我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传统和优势,挖掘教师的潜力,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开发一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目前,一、二年级的科学与社会综合课,四年级的书法课,五年级的美术创意课,六年级的生活技能课,四到六年级的形体课,这些课程都深受学生的喜欢。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思索:怎样才能开发出学生喜欢的课程,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实践与探索

(一)学校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要条件

学校必须立足自身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学校环境,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体现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或教育哲学,否则,学校是不可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

首先学校要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我校在“三个面向”指导下,确立了“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理念,这是我校新世纪办学的指导方针,也是构建我校校本课程体系的依据之一。

其次学校应有一定的课程改革和实践基础。我校作为一所教改试验学校,自建校以来在学制、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整体改革与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规律性的经验。最后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的保障。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注意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其服务于课程改革。

(二)教师参与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如果学校的课程发展有一线教师的参与,将有利于体现课程研制者的意图,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作用。同时,由于教师的参与,课程可能会更为清晰、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与实施。”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只有教师具有有课程改革的正确理念,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能力,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三)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专家的指导

通过综合课的研究,我们感到,我校教师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携手合作,双方为实现试验目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研讨、优势互补、相互推动,这是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上佳选择,也是一条可取的、愉快的途径。因此,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是局限于学校自己内部的资源,而是要挖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寻求教育专家的指导,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

结束语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重要标志。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我们能投身这场改革,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坚持采取“学校领导、课程专家、实验教师”三结合的组织形式,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为基础,遵循继承、借鉴、改革、融合创新的原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最终会形成具有特色学校的课程教材新体系。

第五篇: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与探索

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与探索

中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如何实现魏书生所说“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呢?笔者依托我校全方位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的实施,在进行班级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围绕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这一指导思想,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符合学生年龄段特征的班级文化目标,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陋文浅知,旨在抛砖引玉,期望更多的指导使班级管理更臻完善。

一、以情感教育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作为教育过程重要组成环节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因此,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始终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同时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从不偏信偏爱。在我的感染和倡导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为我班文化氛围中最响亮的口号:“不论成绩多高,只要比上一次有进步,就是英雄!”成为班级管理评价的标准,为班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的班级管理平台创建提供了宽厚的空间。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法典,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持之以恒地落实过程中把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此,我指导学生依托《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精细化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班级公约》,从班级管理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方面实现了班级事务的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功能的动态体例,使班级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避免了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首先,细化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班级公约》,实施班级量化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班级管理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的深化,是班级管理的一种内在需求,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层次更新的必然之路。与此同时,完善了检查反馈制度,不仅常务班长、值日班

长、值勤组长随时监督,作为班主任的我按照学校精细化管理要求到位,及时将检查、指

导情况以《班级日报》形式反馈到责任人手中,进行整改。实践证明,这个管理办法行之

有效,能很快杜绝学生违纪现象,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班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扩展班委会作用平台,营造精细化管理环境。在学生民主选举和推荐基础上扩

展班委会作用平台,细化分工指责,强化监督力度,为班级精细化管理营造“自主、开放、立体”的管理环境。应对学校“学生会管理细则”的实施,我班的班委会进行了扩大选举,确立了常务班长负责制下的值日班长班务管理制度:设常务班长一人代表班委会对外参与

学生会工作和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安排的其他事务,直接向班主任负责;其他班委成员如纪律委员、卫生委员等同时兼任班级常务副班长,由原先向班主任负责改为直接向值

日班长负责;值日班长由全体同学轮流担任,任期内(一天)行使一切班级管理职权,如

监督班委会、科代表日常工作、记载当日的出勤情况、维护自习课的纪律、监督并制止课

间大声喧哗以及在走廊打闹的行为等,本着“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才”的育人原则而进行的如上班级管理体制改

革,扩展了班委会的作用,更突出了班委会的服务理念,为班级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学生自

主管理的原则和基础。同时值日班长体制的运作,减除了班主任琐碎事物的制约,使班主

任更高层次的运作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导向;也消除了班级管理的局限性,人人参与班级的管理凸现了学生主人翁意识,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巩固,使班级管理更加开放,为

精细化管理的正常运作组建了立体式操作平台。

第四,学生以学业为重,为解决困扰已久的部分学生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和我班

课堂气氛沉闷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建立了校、师、班、监护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及

帮助的精细化立体运作机制;为活跃课堂、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升华班级文化层次,以学

业为核心,营造充满活力的、动态的班级文化氛围。同时,在作业完成、课堂检测等所有

于学习有关方面展开竞赛,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胡章平

2008-8-10

下载实施绩点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绩点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名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实名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为了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膨胀、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而采取的一种核准使用机构编制的管理方法。它以部门协调配合为前......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与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研究报告

    《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与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研究报告 李庆平2010年3月2日 11:18 浏览数:407 | 评论数:2 一、课题提出 1.课题界定 选课制是选修课制度的......

    在基层国税机关实施问题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问题管理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挖掘问题、表达问题、归结问题、处理问题为线索和切入点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近年来,***市***区国税局密切结合本局实际,在管理工作中引进了问......

    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研究报告五篇

    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研究报告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 2006.11.10 导 言本课题《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研究》是经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于2005年5......

    企业安全精细化管理实践与探索

    企业安全精细化管理实践与探索摘要: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注重安全。企业的生产活动不可能始终处于一帆风顺的状态,随时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安全......

    幼儿园管理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幼儿园管理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霖磐庵后幼儿园——陈奕珊 2016年是本园教师团结协作、奋力进取的又一年,在这继续发展的一年里,我园保教质量更完善,社会声誉进一步提高,根据一......

    总承包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潍坊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总承包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企业总承包能力的高低将是直接决定一个工程项目运作的额成败。因此,提高总承包管理能力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