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爱情题材的处理

时间:2019-05-15 08:4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爱情题材的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爱情题材的处理》。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爱情题材的处理

语文教学中爱情题材的处理

上必修二时,有一篇课题是《诗经两首》中的《氓》,当讲到那个女子“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时,我不禁感叹说:“恋爱中的女人是疯子,再讲到女子被抛弃时,我忍不住说恋爱中的女人是傻子。”课后评课时,语文组同仁对我这堂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是最后还是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恋爱中的女人是疯子,恋爱中的女人是傻子”之类的话不大合适,最好别提恋爱两个字,我这种说法不是会让学生们更向往爱情吗?长此以往,学生还有心思学习呀!

评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的确,在现代信息社会,面对爱情,教师能否再回避,解读爱情会给学生早恋推波助澜吗?一系列问题也跟着摆到了我的面前。那么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处理爱情题材呢?笔者以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几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教师要正视中学生朦胧的感情,勇于解读爱情作品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多少名篇作品让我们铭记于心,感动至深。从古典诗词到现代诗歌,从《诗经》到《雨巷》,从《孔雀东南飞》到《罗密欧与茱丽叶》,从《红楼梦》到《边城》……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大胆地选取了爱情题材的作品,于是,爱情撞进了语文教学课堂。

时光已经奔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飞速发达,世界瞬息万变,中学生普遍早熟,他们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和异性交朋友,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无论是心里还是生理都难免对这个敏感话题产生好奇,加之现代生活中电视、网络、口袋书等有关爱情问题的渗透,因此,中学生的恋爱现象并不会因家长、老师的担心而消失。相反,中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出现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的趋势。爱情,已经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教师大可不必将爱情的话题在校园里讳莫如深,不必谈“爱”色变,更不必将中学生谈情说爱视为大逆不道。不少语文教师一副道学家面孔,谈到爱情题材是讳莫如深,顾及左右,草草收场。“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最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老师的回避与顾及反而浓厚了学生对爱情的兴趣,致使不少学生的个性心理与生理发展不协调,肤浅地认识社会与人的情感,最终走进感情的误区甚至人生的死胡同。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心态正视这样的社会现实,中学生之间的懵懂感情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

教师应勇敢地去解读这样的爱情作品,运用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传达正确的信息,教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的香花毒草,辨别爱情的真善美假丑恶,培养学生纯真高尚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感情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师要注重语文课程的特点,准确解读爱情作品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已不是作为技术性的语言训练工具,而是作为文化主体而存在,承担着文化建构的任务。中学语文终极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现代意识的公民。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倘若抛弃在古今文学中占有主旋律的爱情文学作品,那语文也就失去了灵魂,爱情是人类正常的基本感情,对爱情的向往也是健康心态的表现。中学语文教材把鉴赏爱情题材作品作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语文能力的突破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新编的语文课程中,教材选入爱情题材作品是符合当代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更符合我们新语文课程的理念和精神,毕竟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会使用语言文字的有思想的人”。与其让街头的淫秽书刊影视节目网络爱情等东西乘虚而入,导致身心伤害,不如在课堂上好好利用文学精品让学生对爱情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此,教师要正确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高尚的爱情观和人格。

三、帮助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让他们畅叙爱情

薄伽丘说:“纯洁的爱情是人生中一种积极的因素,是幸福的源泉。”既然爱情走进了课堂,身为教师,就有责任让学生们了解爱的真谛,感受爱的美好,帮助他们走好青春的第一步。教学中教师不要让一味地学生接受自己的观念,要给学生创造畅谈的机会。因为在中学生阅读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学生们的思维创新,想象能力非常丰富,我们要懂得相互理解,尽量做到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聆听,用赞赏的眼光去赏识,友善地去引导,这样既可消除他们紧张而又恐惧的心理,又可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大胆发言,老师决不能歧视他们的想法,而要加以鼓励。

当然,教师可以在课下举办诗歌散文小说或剧本精彩片段的朗诵会,也可以组织欣赏戏剧演出,观看由小说改编的电影,欣赏诗歌经谱曲而成的歌曲,这样让学生更广泛的接触爱情题材作品,使他们走出教材,拓展阅读,也可以用辩论或以作文的形式评价某人某事,说出自己的看法,从学生的评价中看到优秀婚恋作品触动青少年心灵的隐蔽处,使他们的情感受到鼓舞,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爱情的理解,又有利于他们正确的对待爱情。

弗洛姆说:爱是需要学习的。没有经过学习的爱情是幼稚的,甚至是危险的。学生朦朦胧胧的爱情观只有通过引导与学习,才能够成为理性的有价值的爱情观。因而,通过对语文教材中爱情题材的解读,挖掘其情感内涵,可以引导学生接受更深刻的人文主义教育,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最终形成健康的人格。

当爱情撞进语文课堂,就让我们以语文艺术化的方式让美好的爱情世界与学生美好的心灵世界融为一体,让教与学和谐应答,让语文教育的智育与美育达到春风化雨的境界吧!

参考文献:

[1]王莎微.贯彻新课程标准 实施大语文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2]邵天坤.《“语文开放式大课堂”的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3]《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第4卷第8期.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 作者:蒋 焰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12期

第三篇: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

浅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

中文0936 林静 17号

内容摘要:桥意象在唐代的很多诗歌中出现,它表现了很多的主题,本文仅论述桥意象表现爱情之一主题。本文从写桥是唐代诗歌爱情主题的真实见证的三个方面:夫妻爱情的浓情眷恋,情人悲欢离合的艺术载体,恋人相思等待的情感纽带,最后写了唐诗七夕诗中的鹊桥意象。桥意象见证了爱情的悲欢离合与坚贞执著并对其进行了真诚歌颂。

关键词:唐诗 爱情 桥意象 鹊桥

一、桥是唐代诗歌爱情主题的真实见证

“桥”,首先映入我们脑海中的当是中国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早有的许仙和白娘子西湖断桥相会;牛郎织女天河鹊桥相会。原本担负着交通运载使命的桥已超越了它现实态的意义,幻化成横跨天宇、遥接星辰的鹊桥,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恋人的良好祝愿,成为爱情之河上最光华的彩带。因此,“桥”的第一个意象应该是男女之情,爱情的象征。唐诗中以桥意象为中心的爱情诗篇非常多,如李白《相和歌辞陌上桑》中“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顾况《相和歌辞.短歌行六首》“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 温庭筠《常林欢歌》“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上述这些唐诗中,借用乐府古体,运用民间神话传说,借景抒情,从交游、送别、相思等方面来描写普通男女、夫妻、仙道等群体之间爱情的美好、真挚。唐诗中桥意象表现爱情主题的情感韵味大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夫妻爱情的浓情眷恋

从诗经开始,就有描写夫妻之间爱情的诗歌,如《诗·郑风·女曰鸡鸣》、《诗·郑风·风雨》、《诗·卫风·氓》、秦嘉的《赠妇》等。夫妻之间的爱情有甜蜜的,也有悲伤的,有苦苦的守候的,也有义无反顾的离去的。唐诗中描写夫妻之间的感情的诗歌也很多,大多都是表现夫妻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如“片心因卜解,残梦过桥惊”(郑准《代寄边人》);“扬州桥边少妇,长安城里商人”(王建《江南三台词四首》其一);“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施肩吾《望夫词》);“夜夜思君辽海北,年年弃妾渭桥西”(刘元叔《妾薄命》)。

夫妻原本应该是同林鸟,应该是在一起的,但是古代很多时候是丈夫出门在外,少妇独守空闺,每天思念着在远方的丈夫,有的是去经商,有的是去边塞作战,少妇一边思念丈夫,一边又担心他们,情深意切,诗人们抓住了主人公的心理特征,寥寥几笔,便将夫妇浓郁的眷恋真情,思念之苦书写的令人刻骨铭心。从李贺的《有所思》中,可以更加深刻的变现夫妻的这种深情。这首诗写一位少妇,独处空闺,深深地思念着远在他方的丈夫,情真意切,思致清幽绵邈。“白日萧条梦不成,桥南更问仙人卜”,哀怨凄厉,担心与爱恋,矛盾并存,情真意切,令人生怜,深切的表现出了思妇对于丈夫的思念之情,还有夫妻之间的浓厚深情。

(二)情人悲欢离合的艺术载体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不管在什么时代。桥虽然作为连接的工具,但往往分别也是在桥上,所以成为情人之间离别的场所,看到桥就会想起不在身边的情人。

唐代诗歌中表达这一种情感的诗词很多,例如刘禹锡《杨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作者这首诗从春水,杨柳两个意象入手,引出二十年前的旧石板桥上与美人相别,望眼欲穿,可是到今朝还是没有美人的消息。意象唯美,带着淡淡的有感伤和凄美。还有白居易的《板桥路》,同样是写出了情人离别的伤怀。这两首诗歌在内容和情感表达上是非常相似的,选用的意象也一样,表现遇到佳人然后分别后再没见到的伤感。

(三)恋人相思等待的情感纽带

情人间的离别是感伤了,但是恋人之间的相思、等待、守候则是有着淡淡的哀怨的。相爱了,却不得相守,注定要一个人在原地苦苦的等待另一个人归来,这是一件很残忍的事。特别是在古代,那个等待的人往往都是女子,因此在唐诗中,诗人刻画的也都是带着哀怨的等待恋人归来的女子。桥就成了女子思念故人的情感纽带。女子的痴情,在白居易的《长相思》中表现的很透彻: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此诗实为闺中人抒写相思情,真挚意。诗以北风兴,月光冷,霜华凝,夜不能寐比喻相思之苦;以东风吹,百花开,春日暖,愁肠百结比喻相思情深;更是以桥南桥北的地理位置指出二人相距之近,相识之长,爱恋之情绝非空穴来风。

二、唐代的七夕诗和鹊桥

牛郎织女的故事深入人心了,大家都知道七夕鹊桥相遇,牛郎织女已将桥的形象推向了想象力的极致。在唐以前,就有很多关于七夕和鹊桥的诗篇,比较著名的有《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这两首诗以不同的形式共述着七夕鹊桥渡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迢迢牵牛星》写二者的离隔:虽只在“盈盈一水间”,却无人能为他们搭上一座相逢的小桥。《鹊桥仙》则巧设了久别的重逢:“忍顾鹊桥归路”道出了不尽的依恋与怅惘。从“脉脉不得语”的凝望,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慰勉,心灵的距离被一次次拉近。直到《天上的街市》,牛郎织女才终于不再与泪眼相伴,曾被视为无情的天河也成为连接自由、通达理想生活的纽带。

桥已经成为爱情的象征,上面讲到的板桥,还有现在要介绍的鹊桥,都已经成为男女情爱的象征。唐诗中描写七夕的诗歌很多,很多诗人对于鹊桥和七夕都有留下过诗篇。

鹊桥,亦称乌鹊桥、星桥、织女桥等,它们都是以牛郎织女传说为基础的系列神话故事桥梁。鹊桥作为玉成美事,成人姻缘,传递爱情的吉祥联结点在唐诗人笔下极受欢迎,而且鹊桥一般都是和七夕诗一起出现,因此,在这我把两者放在一起来阐述。在唐诗中的七夕诗,表现为悲伤情感的有:张文恭的《七夕》“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映月回雕扇,凌霞曳绮衣。

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欢馀夕漏尽,怨结晓骖归。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 唐诗中的七夕诗也有很多是表现高兴愉快的心情的。如:权德舆《七夕》“今日云輧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鹊桥还象征了喜悦,代表了幸福,还有爱恋的美好。如李商隐《七夕》“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李商隐的这首诗虽然没有上首那么明了的表现喜悦的心情,但是还是可以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来理解的。虽然一年只可以相见一次,但是这一次的相遇却是很唯美的,更应该珍惜。

通过以上的分析,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爱情是人间至真至纯的感情,可以是温馨动人,也可以是曲折哀婉。唐代诗人桥意象时吧于爱情的描写哀婉动人,夫妻情人间的悲欢离合,相思的渴望,有对爱情的惋惜,也有对爱情的赞美,乐观的感情,积极的追求,希望总会实现的乐观心态令人相信爱情的美好。我们知道了“桥”这个意象在不同的作家眼中有着不同的爱情烙印,桥意象是唐代爱情题材诗歌的重要载体。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深刻的解读唐代爱情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张连举.站立是诗卧如画:唐代咏桥诗读解[J].唐都学刊.2006年第四版.【2】文娟.古典诗词中桥意象的审美功能和文化意蕴[J].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一版.【3】静宜.《古诗词中“桥”意象的探索》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4月第2期第9卷.【4】夏维波和杨宇.《中国文学中河桥意象与性爱主题的文化阐释》.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第四篇: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

简析唐代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

【内容摘要】:桥意象在唐代的很多诗歌中出现,它表现了很多的主题,本文仅论述桥意象表现爱情之一主题。本文从“桥”的起源以及“桥”象征爱情主题的起源入手,接着写了桥是唐代诗歌爱情主题的真实见证的三个方面:夫妻爱情的浓情眷恋,情人悲欢离合的艺术载体,恋人相思等待的情感纽带。最后写了唐诗七夕诗中的鹊桥意象。桥意象见证了爱情的悲欢离合与坚贞执著并对其进行了真诚歌颂,【关键词】:唐诗 爱情 桥意象 鹊桥 前言

一,写这个论题的缘由

作为一种诗歌题材,就如明月,柳枝一样,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为题材的诗歌非常多,如《迢迢牵牛星》、《长干行》、《诗经·秦风·蒹葭》等等。桥也有很多的名称,如断桥、鹊桥、浮桥、舟桥等。在唐代,以桥为意象的诗歌很多,据《全唐诗》进行了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唐诗中共出现“桥”字1856次,除掉“鞍桥”“桥山”“桥梓”等与桥无关的诗,唐诗中以桥为题者,如“赋得浮桥”、“石桥”、“升仙桥”等内容与桥有关的诗1096首,约占《全唐诗》诗歌总数的五十分之一强。

在如此多的与桥有关的唐诗中,桥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具备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这些唐诗中的桥意象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友人的祝福,对恋人的思恋,对人生的感慨,对历史的感伤等等。桥意象是唐代诗人很多主题情感的象征物,研究桥意象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有很学者对唐诗中的桥意象做了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不过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总体上论述和概括桥的象征意义,单单从爱情题材诗歌中研究桥意象的还比较少。因此,对爱情题材诗歌中的桥意象研究是有必要的。

二、现已有的桥意象研究的文献 现在有关于桥意象研究的专著很少,如:

周新成的《中国桥文化》和《中国桥美学》,从建筑学角度论桥的专著,图文并茂,资料丰富,说明详细;集艺术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是难得的雅俗共赏的科普读物。

云清芝的《论唐诗中的桥意象》,这片论文比较完整的论述了唐诗中的桥的象征含义,从桥意象的起源开始,分别从实实在在的桥,审美含义的桥,历史的桥,心灵的桥等方面对桥意象进行了赏析。对唐诗中桥意象研究的很到位。

曹静宜的《古诗词中“桥”意象的探索》,简单的从桥的作用、形态、与人类的关系几个方面对“桥”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做了剖析和总结, 通过对它们的挖掘,让更深刻地了解作家体现在作品中的情感。但是分析太简单,不够深刻。

郝丽梅和何尊沛的《浅析古典诗词中的历史名桥意象》,只是简单的通过着重分析四个较为突出的历史名桥意象,即朱雀桥、二十四桥、灞桥和断桥。从这几座名桥的描写中突出桥意象的情感意蕴,读者从中可以窥见其展现的吊古、感时、怨别、爱恋等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但是单写爱情这一主题的内容不多,只是带过而已。向丽的《说不尽的桥——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桥文化》着眼于中学语文教材中桥意象的多层次解读,对桥所展示的文化信息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文化价值。

张晶和周晓琳的《试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桥意象》,大致上概括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桥意象,表现了桥作为构成画境的元件,感伤情怀的艺术载体,通往理想境界的艺术符号等的功用。此文只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桥意象做了简单的概括,不详细。

张连举的《站立是诗卧如画:唐代咏桥诗读解》分别对灞桥、渭桥、天津桥、二十四桥、枫桥等进行了解读,但分析不够深刻。夏维波和杨宇的《中国文学中河桥意象与性爱主题的文化阐释》,这片论文论述了“隔河情结”与“河桥意象”两个模式。“鹊桥神话”和“尾生传说”两个民俗故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隔河情结”逐步形成的过程。河桥意象在文学中成为一个与性爱主题密切相关的文化原型。

谢巍琦的《唐诗中的桥文化》,此文写的是唐代诗人用诗歌来表现桥梁的形状、性质、材料、方向等,这和桥意象分析有了一点出入,写得非常简短,分析不深刻。

文娟的《古典诗词中桥意象的审美功能和文化意蕴》一文,将桥与其它意象组合所带来的审美意蕴进行了分析,重点从思亲怀乡、困境感伤、历史沉思三个方面对其文化意义做了细致的论述,较有代表性。另外散见于报端、杂志的有关桥方面的文章,大多述其一端,如《汉中古桥知多少》、《绍兴古桥》等,就不一一举例了。正文

一,桥意象的起源

(一)“桥” 释义

《说文解字》: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骈木为之者。独木者曰杠。《新华字典》的解释是:“架在水道上或空中利于通行的建筑物。” 《史记·秦本纪》宁新中更名 安阳,初作 河桥。如刘禹锡《浪淘沙》:“洛水桥边春日斜”;唐· 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桥为动词的时候有架桥,修桥的意义;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桥孙水,以通 邛都”。还有桥通“矫”。纠正的意思;如《荀子·儒效》:“以桥饰其情性”;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掉指桥以偃蹇兮”.桥为形容词时,通“乔”,高。在《诗·郑风·山有扶苏》有说到“山有桥松,隰有游龙”,《庄子·则阳》 “于是桥起”,其中的桥就是高的意思。

(二)桥意象表现爱情主题的起源

最早我们追溯到《诗经·大雅·大明》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诗中写武王之母太姒来归之情,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渭水无车,于是立即“造舟为梁”,以通亲好,显示了文王对太姒女的真挚感情。

《庄子·杂篇·盗跖》中写到:“尾生与女子期(约会)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里表现了这个男子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此后“抱柱”也是一种守信约的象征,多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乐府诗歌《长干行》中“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表现了夫妻婚后的热恋和恩爱,山盟海誓,如胶似漆。

《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晏小山的“梦魂惯得无拘束,又踏杨花过谢桥”。秦少游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在断桥边相爱,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

诗人们都把桥当成一种传递情感的媒介,人们通过桥的沟通作用,突破一种地域上的阻碍,更打破了一种身份、地位、阶级的差别,追求一种浪漫、美好的感情。人们在桥上,桥下,桥边伤心、难过、喜悦、激动,表达他们“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深情缱绻之情。

二、桥是唐代诗歌爱情主题的真实见证

“桥”,首先映入我们脑海中的当是中国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早有的许仙和白娘子西湖断桥相会;牛郎织女天河鹊桥相会。原本担负着交通运载使命的桥已超越了它现实态的意义,幻化成横跨天宇、遥接星辰的鹊桥,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恋人的良好祝愿,成为爱情之河上最光华的彩带。因此,“桥”的第一个意象应该是男女之情,爱情的象征。唐诗中以桥意象为中心的爱情诗篇非常多,如: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李白《相和歌辞.陌上桑》)回首渭桥东,遥怜树色同。(刘希夷《采桑》)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顾况《相和歌辞。短歌行六首》)管弦楼上春应在,杨柳桥边人未归。(罗邺《春闺》)

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东望龙门北朝市。(苏颋《杂曲歌辞.长相思》)

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张文恭《七夕》)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温庭筠《常林欢歌》)上述这些唐诗中,借用乐府古体,运用民间神话传说,借景抒情,从交游、送别、相思等方面来描写普通男女、夫妻、仙道等群体之间爱情的美好、真挚。唐诗中桥意象表现爱情主题的情感韵味大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夫妻爱情的浓情眷恋

从诗经开始,就有描写夫妻之间爱情的诗歌,如《诗·郑风·女曰鸡鸣》、《诗·郑风·风雨》、《诗。卫风。氓》、秦嘉的《赠妇》等。夫妻之间的爱情有甜蜜的,也有悲伤的,有苦苦的守候的,也有义无反顾的离去的。唐诗中描写夫妻之间的感情的诗歌也很多,大多都是表现夫妻之间的离别相思之情,如:

片心因卜解,残梦过桥惊。(郑准《代寄边人》)

扬州桥边少妇,长安城里商人。(王建《江南三台词四首》其一)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施肩吾《望夫词》)夜夜思君辽海北,年年弃妾渭桥西。(刘元叔《妾薄命》)那堪对明月,独立水边桥。(李中《所思》)

夫妻原本应该是同林鸟,应该是在一起的,但是古代很多时候是丈夫出门在外,少妇独守空闺,每天思念着在远方的丈夫,有的是去经商,有的是去边塞作战,少妇一边思念丈夫,一边又担心他们,情深意切,诗人们抓住了主人公的心理特征,寥寥几笔,便将夫妇浓郁的眷恋真情,思念之苦书写的令人刻骨铭心。

从李贺的《有所思》中,可以更加深刻的变现夫妻的这种深情:

去年陌上歌离曲,今日君书远游蜀。帘外花开二月风,台前泪滴千行竹。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想君白马悬雕弓,世间何处无春风? 君心未肯镇如石,妾颜不久如花红。夜残高碧横长河,河上无梁空白波。西风未起悲龙梭,年年织素攒双蛾。江山迢递无休绝,泪眼看灯乍明灭。自从孤馆深锁窗,桂花几度圆还缺。鸦鸦向晓鸣森木,风过池塘响丛玉。白日萧条梦不成,桥南更问仙人卜。

这首诗写一位少妇,独处空闺,深深地思念着远在他方的丈夫,情真意切,思致清幽绵邈。“白日萧条梦不成,桥南更问仙人卜”,白天难成梦,桥南去占卜。哀怨凄厉,担心与爱恋,矛盾并存,情真意切,令人生怜,深切的表现出了思妇对于丈夫的思念之情,还有夫妻之间的浓厚深情。

(二)情人悲欢离合的艺术载体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不管在什么时代。桥虽然作为连接的工具,但往往分别也是在桥上,所以成为情人之间离别的场所,看到桥就会想起不在身边的情人。唐代诗歌中表达这一种情感的诗词很多,例如刘禹锡《杨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作者这首诗从春水,杨柳两个意象入手,引出二十年前的旧石板桥上与美人相别,望眼欲穿,可是到今朝还是没有美人的消息。意象唯美,带着淡淡的有感伤和凄美。还有白居易的《板桥路》,同样是写出了情人离别的伤怀: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白居易的这首《板桥路》和刘禹锡的《杨柳枝》在内容和情感表达上是非常相似的,选用的意象也一样。以上两首是表现遇到佳人然后分别后再没见到的伤感,而在郑谷的诗歌中,我们体会到的则是情人之间相送的悲伤,在桥上,情人依依不舍,最后还是要离别的伤痛,令人感伤:《梅》 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何言落处堪惆怅,直是开时也寂寥。

素艳照尊桃莫比,孤香黏袖李须饶。

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

寂寥的冬天,梅花开在皑皑的白雪里,情人离去了,留下的那个愁断肠,离别,总是那么让人悲伤。离别的伤痛,还是比不上分手的悲凉。离别了,还有又相遇的一天,还是会惦记着远在他方的情人,但是分手了,爱情就是凋零了。李商隐一般都是以无题的爱情诗而闻名的,但是他却用一首主题明确的《《板桥晓别》来描述了情人分手后的凄凉: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回望来路,银河黯淡西移,鹊桥会期已过。情人会面过后,就要分手而去,凄美如画。诗人在理想中突出现实的爱情,将情人间分手的悲哀写的淋漓尽致。

(三)恋人相思等待的情感纽带 情人间的离别是感伤了,但是恋人之间的相思,等待,守候则是有着淡淡的哀怨的。相爱了,却不得相守,注定要一个人在原地苦苦的等待另一个人归来,这是一件很残忍的事。特别是在古代,那个等待的人往往都是女子。因此在唐诗中,诗人刻画的也都是带着哀怨的等待恋人归来的女子。桥就成了女子思念故人的情感纽带。女子的痴情,在下面几首诗中表现的很透彻:白居易的《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王训的《独不见》:

日晚宜春暮,风软上林朝。对酒近初节,开楼荡夜娇。

石桥通小涧,竹路上青霄。持底谁见许,长愁成细腰。

以上两首均被郭茂倩收入《杂曲歌辞》。此二诗实为闺中人抒写相思情,真挚意。尤以乐天篇章更具情味。白居易的诗以北风兴,月光冷,霜华凝,夜不能寐比喻相思之苦;以东风吹,百花开,春日暖,愁肠百结比喻相思情深;更是以桥南桥北的地理位置指出二人相距之近,相识之长,爱恋之情绝非空穴来风。王训的诗则是思妇在桥上想念故人。这两首诗歌都有乐府诗的风格。还有苏颋的《长相思》,同样是表达了这种情感:

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南望龙门北朝市。这样的诗歌很多,如:

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张籍《思远人》)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白居易《夜归》)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雍陶《题情尽桥》)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李商隐《月》)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温庭筠《杨柳八首》)以上的诗歌都是从男性的角度写的思妇的心情,那么才女鱼玄机则是从女性的心理去描写恋人的相思之情。《江陵愁望寄子安》: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是唐代的女道士,也是一个才女,她的婚姻与人生都是不幸的。此诗是从一个女子的角度去描写爱情的哀怨。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这句写出了诗人对于恋人的思念,就像西江水一样日夜不停,这就是一个思念恋人的女子,这样的等待怎么能不哀怨?

三、唐代的七夕诗和鹊桥

牛郎织女的故事深入人心了,大家都知道七夕鹊桥相遇,牛郎织女已将桥的形象推向了想象力的极致。在唐以前,就有很多关于七夕和鹊桥的诗篇,比较著名的有《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这两首诗以不同的形式共述着七夕鹊桥渡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迢迢牵牛星》写二者的离隔:虽只在“盈盈一水间”,却无人能为他们搭上一座相逢的小桥。《鹊桥仙》则巧设了久别的重逢:“忍顾鹊桥归路”道出了不尽的依恋与怅惘。从“脉脉不得语”的凝望,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慰勉,心灵的距离被一次次拉近。直到《天上的街市》,牛郎织女才终于不再与泪眼相伴,曾被视为无情的天河也成为连接自由、通达理想生活的纽带。桥已经成为爱情的象征,上面讲到的板桥,还有现在要介绍的鹊桥,都已经成为男女情爱的象征。唐诗中描写七夕的诗歌很多,很多诗人对于鹊桥和七夕都有留下过诗篇。

鹊桥,亦称乌鹊桥、星桥、织女桥等,它们都是以牛郎织女传说为基础的系列神话故事桥梁。鹊桥作为玉成美事,成人姻缘,传递爱情的吉祥联结点在唐诗人笔下极受欢迎。而且鹊桥一般都是和七夕诗一起出现,因此,在这我把两者放在一起来阐述。在唐诗中的七夕诗,表现为悲伤情感的有: 张文恭的《七夕》 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

映月回雕扇,凌霞曳绮衣。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

欢馀夕漏尽,怨结晓骖归。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

梁锽的《七夕泛舟》 云端有灵匹,掩映拂妆台。夜久应摇佩,天高响不来。

片欢秋始展,残梦晓翻催。却怨填河鹊,留桥又不回。

这两首诗都写了七夕时的伤感,欢乐很快就消失了,哀怨却一直存在着。唐诗中的七夕诗也有很多是表现高兴愉快的心情的。如: 权德舆《七夕》 今日云輧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竞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在七夕这一天娶亲,鹊桥搭起,美丽的新娘来到我家。爱情亲情都得到圆满,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在这个还算艰难的环境,能够这样是很幸福的事情。在这里鹊桥就象征了喜悦,代表了幸福,还有爱恋的美好。

李商隐《七夕》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李商隐的这首诗虽然没有上首那么明了的表现喜悦的心情,但是还是可以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来理解的。虽然一年只可以相见一次,但是这一次的相遇却是很唯美的,更应该珍惜。此外,唐诗中的七夕诗还有: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赵璜《七夕诗》)若能许解相思佩,何羡星天渡鹊桥。(何光远《答龙女诗》)玉漏涓涓银汉清,鹊桥新架路初成。(何光远《催妆二首》其一)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刘威《七夕》)等等。

有此可知,七夕和鹊桥在唐诗中也是爱情的象征,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赞美。在七夕,恋人终于可以团圆,在鹊桥上,爱情得到圆满。

通过以上的分析,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爱情是人间至真至纯的感情,可以是温馨动人,也可以是曲折哀婉。唐代诗人桥意象时吧于爱情的描写哀婉动人,夫妻情人间的悲欢离合,相思的渴望,有对爱情的惋惜,也有对爱情的赞美,乐观的感情,积极的追求,希望总会实现的乐观心态令人相信爱情的美好。我们知道了“桥”这个意象在不同的作家眼中有着不同的爱情烙印,桥意象是唐代爱情题材诗歌的重要载体。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深刻的解读唐代爱情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注释】:参考文献

1、曹寅、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2、周新成.中国桥文化[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3.、周新成.中国桥美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4、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6、四库文学总集选刊·乐府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7、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8、《诗经·大雅·大明》。

9、张连举.站立是诗卧如画:唐代咏桥诗读解[J].唐都学刊,2006,(4).

10、向丽.说不尽的桥——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桥文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6.11、文娟.古典诗词中桥意象的审美功能和文化意蕴[J].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1).

12、云清芝:《论唐诗中的桥意象》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13、静宜:《古诗词中“桥”意象的探索》鸡西大学学报第9卷 第2期2009年4月

14、郝丽梅和何尊沛:《浅析古典诗词中的历史名桥意象》绥化学院学报 2009

15、张晶和周晓琳:《试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桥意象》新学术 2009

16、夏维波和杨宇:《中国文学中河桥意象与性爱主题的文化阐释》,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4期

17、谢巍琦:《唐诗中的桥文化》

第五篇: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1、送别诗(分析情景,理解情感)

2、思乡怀人诗(领悟意象,理解感情)

3、怀古诗(联系背景,理解典故)

4、山水田园诗(分析特点,掌握术语)

5、边塞诗(揣摩语气,品味内容)

三、思乡怀人诗

1、了解常见思想感情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

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如何表达:触景伤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 寄情、妙喻传情 明确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关键词:独看、忆、湿、寒、泪 情感类别:思念亲友

表现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思念妻子之情和内心的惆怅和痛苦。艺术手法:

情景交融,侧面描写 实战演练: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

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四、送别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1、积累送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借景抒情、衬托、谐音、细节描写。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送别诗的情感

1、哀伤凄婉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景物:“春江渺茫”、“日暮”、“征帆”

2、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2、慷慨豁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的真诚情谊。边塞诗

边塞诗词鉴赏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诗评家常称赏“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qì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似乎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

鉴赏这类诗作还值得注意,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从边塞征战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境界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例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篇中反映的几乎遍及边塞征战诗的各个方面: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 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归纳特征:

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家乡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风格——雄壮豪迈

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边塞诗鉴赏方法

1、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2、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3、注意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回答问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月黑,无光;雁飞高,无声。渲染出夜晚的深沉寂静,为下文单于遁逃唐朝将士追击作了铺垫。

⑵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形象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了大雪。

2、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

“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抒发年过半百、功业无成的苦恼。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2.内容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七、咏物感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许多动物、植物、昆虫等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具有某种人类理想的光辉,契合世人的高洁品格情操。因此诗人常常咏叹这些事物,感怀自己的人生际遇,用来比兴寄托自己的志向和胸襟,这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此类诗歌一般具有象征意义,既是咏物又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在这一主题中,最典型的是唐代三首著名的咏蝉诗,虽都是托蝉而寓意,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三人身世遭遇、禀赋才情的不同,比兴寄托之意却迥然相异。

虞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的垂緌之状、流响之声、清露之洁雅、疏桐之高挺喻其不流世俗的高洁,“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自然而然地写出立身高洁之人,并不需外在的凭藉(权执、金钱、外力),自能声名远播。骆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极摹作者自己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楚哀伤。“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世上无人理解,只能是蝉为我高唱,我为蝉长吟。李诗“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抒写自己本性清高却孤苦无告,最后的长叹“我亦举家清”,令人叹惋,不忍卒读。

其他如松、竹、梅、兰、残月、夕阳等或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傲岸节操,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或抒发自己凄凉伤感、孤独寂寞的感叹。

读此类诗歌,只有立足于所咏之物的形象、色彩、情调等才能体味出作者寄寓其中的身世之感、际遇之叹,获得正确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愉悦。

蝉 骆 宾 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三)写景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人景;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方法。山水田园诗一般表现的是对自然山水、田园农作的热爱,表达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对和平静穆生活的向往。诗人一般是在世俗中碰壁之后,寻求一种超脱逃避,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也间接地表现了与世俗的不协调,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特点 作者笔下的山水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怀,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实战演练: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够麦田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首诗表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四)征战边塞诗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例如初唐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现了他渴望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高适的《燕歌行》以政治家的眼光议论边防的得失,充满忧患意识;岑参则描绘了边塞奇异的自然风光,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2. 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归纳特征:

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家乡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风格——雄壮豪迈 边塞诗鉴赏方法

1、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2、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3、注意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鉴赏送别诗的方法:

1、积累送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著名的如元稹、白居易分别被贬在通州、江州后,虽路途遥遥,仍频繁寄诗,形成文学史上的“通江唱和”,如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七)忧国忧民

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就奠定了一种热情地关注现实的传统。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是一王朝官吏之作,写于日蚀大地震之后,讽刺贵族统治阶级忧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卿生,国运将尽。后世此类作品犹多,如曹操的《蒿里行》、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家》《北征》,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歌创作,宋梅尧臣的《田家语》、范成大的《催租行》等。

兹以白居易的《卖炭翁》为例,略作分析。作者原序云:“苦宫市也。”所谓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家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最残酷的方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写出老翁的辛酸,而黄衣白衫仅以“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拖走了一车炭,作者没有议论,而义愤之情溢于言表,对统治者的讽刺劝诫尽显。

中国古代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积极入世,欲使国家富强、救民于水火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忧国与忧民不能并举,也不是容易统一起来的。国、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所指。在封建王朝中,“国”是统治者一家之国,忧国不能泯灭良知回避眼见的现实。民是社会下层受苦受难之民,忧民又不能背弃王朝的根本利益。因此诗人往往只能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寻找折中的途径。这个途径是很勉强的,然而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诗人还是要表达这一情愫,即使对于他来说是多么艰难。表现在诗歌当中,诗人对社会的批判很有节制,对统治者多为劝诫讽喻,缺少痛心疾首的呼告。

下载语文教学中爱情题材的处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爱情题材的处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造中11-1朗诵题材

    我爱祖国 “祖国”是个神圣崇高的字眼,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做人的尊严和起码的人格,古往今来,爱国志士名垂青史者数不胜数。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清楚地看到......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处理(汇编)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处理 【摘要】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处理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而设定,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满分作文题材新颖

    语文满分作文“材料新颖”亮点分析 源头活水材料新。 【范文展示】 《我读懂了夜的心跳》 (遵义市中考满分作文) 晓风残月,带出了夜的光华,带不走夜的韵味; 云环影绕,带走了夜的无......

    语文阅读题材打印[合集]

    阅读文章(一)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劫难, 困......

    教学中日常的视频处理

    第三课:日常的视频处理 应用场景:日常我们在工作中需要用到视频的情况分为这样几种,第一种就是上次才艺展示前期大家准备素材,有现成的需要修改长度。第二种是没有现成的需要从......

    教学中偶发事件的机智处理

    课堂偶发事件的机智处理 一.课堂偶发事件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㈠课堂偶发事件的含义 关于课堂偶发性事件的涵义,目前尚未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界定。一般认为,是指教学过程中,教......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民勤五中 潘玉萍 每位授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与课堂无关的“突发事件”。这些事情与课堂教学没有任何的因果关系,完全处于......

    如何处理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爱情诗文[五篇模版]

    如何处理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爱情诗文 毋庸置疑,在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些文质兼美的爱情诗文。而我们的教师在处理这类作品时往往采取少讲爱情或不讲爱情的做法,而大谈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