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处理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处理
【摘要】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处理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而设定,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手段的运用。作为一名准教师,必须具备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素养。从三个部分探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处理的几点看法。第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处理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从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处理的关键――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学内容量的问题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来浅谈教学内容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部分:从语文课程标准、所教学文章文体、所教学生学情三方面出发,结合具?w实例来阐释教学内容处理的依据。第三部分:总结以及对教学内容处理的看法,并阐释教学内容处理合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学的先期准备,是语文教师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基础,从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甚至一个课时的教学进行的设计,以达到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王荣生老师说过“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学内容的处理是教学设计的本质与核心,是确定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是真正在学生一节课结束后实际所掌握的东西,而不是通过一系列华而不实的活动所做的展示。
一、教学内容要依据教学目标而定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围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进行,它们“作用力”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必须删除;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处理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应避免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错位。
二、处理教学内容的关键是确定教学重难点
精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确立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时,教师应关注教学内容难度和学生可接受能力之间的有效平衡。备课包括备教材与备学生,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据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习重点,攻克难点。应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
三、教学内容量的问题
不同老师所设定的教学内容量是不同的,于漪老师的教学内容量就比较大,而魏书生老师教学内容量则单一。教学内容量的设定要着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学内容的处理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在我看来大致有以下三种可以说是教学内容处理的依据:
(一)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
《课标》是一门课程教学的纲领。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考虑课标的渗透,不能脱离课标。王君老师在文学作品《老王》的教学案例中,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让学生反复体验文中复杂的情感,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体会,以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为主线,教学内容的处理中不脱离散文的“神”。这就充分考虑了课标对文学作品的要求。
(二)依据所教学文章文体处理教学内容
中学阶段语文课本中的文体大致有五种,分别是小说、诗歌、说明文、散文、文言文。不同文体有各自的教学内容,例如相关文学作品--小说,就要抓住小说的六要素讲解;诗歌,就要引导学生抓住诗歌的特点,领悟诗歌蕴含的情感;说明文,要以文章的说明对象为主、以说明顺序为逻辑、结合说明方法学习文章;散文,则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散文所蕴含的情感;文言文,则是强调“言”和“文”的一致和统一。
(三)依据学生学情处理教学内容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主导。教学内容的处理应依据学生的学情而定,而不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凭空预设。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已掌握得知识,明确学生的学习诉求,明白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合理处理教学内容。
四、结语
教学内容是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教学内容包罗甚广,异常复杂。语文教学内容的处理,对于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们和每一位老师来说,都必须慎重处理,精心揣摩,多次、反复探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用心钻研。
王荣生老师为“语文教学内容”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因此,我们准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结合学生学情、课程标准、文体样式,多角度、多层次的处理教学内容,从而做到对教学内容的精准化设计。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2]听王君讲经典名篇.[3]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4]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施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篇:论文: 如何设计语文教学内容
如何设计语文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教师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
我想,在新一轮课改下,教材已经不是唯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单就重视使用相关教学用书、视听教材和学生辅助读物等书籍,将其视为唯一绝对的教材更是不恰当的。叶圣陶老先生曾有过精辟论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见,教材是从属于、服从于师生教学需要,这就意味着教师应把课本作为师生教学的拐杖和工具。
所谓强调教学内容,并不是教师非得牵着学生鼻子转,而是要引导学生更多发挥想象力,每个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注重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又预备自己临场应变以发挥随机创造能力的动态设想。所以,设计语文教案内容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注重基础性
随着社会在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己成为现代化。但抓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仍不能放松,始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只能定位于打好最低层的语文基础,让学生从实践意义上学会最基本的语言运用,练好起码的应用水平的基本,而不是从高深的理论上去传授语言、学文字、学写作等知识。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一年级是基础中的基础,从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一定要从儿童身心发展这一实际出发,贴近儿童的生活、经历、感受、想儿童所想、感儿童所感,合理降低难点,突出在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下功夫,着力落实基础,抓好基础。所以,设计教案一定要注重基础性。
二、突出时代性
当前,社会处在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样一个讲效率的信息时代里,信息传播渠道、手段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文教育不能停留在教教材,学教材,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而语文教师有责任在语文教学内容设计中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强调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掌握口语交际能力,重视写作实践;掌握现代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设计教案内容要做到突出时代性。
三、讲究开放性
学习知识是无穷尽的。如果教师只把课本看做学习语文的全部,那必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明了广泛涉猎大量吸收,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过去那种把每篇课文,逐字逐句讲解,一味“灌”给学生的做法。应尽量减少学生单纯地重复训练,机械抄、写等练习。一方面应从帮助学生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并且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切实把课文当作“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做到举一反三;另一方面还可筛选儿童阅读中的中外名著、科普读物、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作为教学内容,打破课堂和单一的课本教学,充分利用母语社会背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语文,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所以,设计语文内容要走“开放式”的语文道路。
四、注重实践性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从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它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提示规律中学习,而且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师一定要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各种语文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实践。同时,教师还要设计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能自读自悟,多读多悟,放手让学生研究讨论,使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学中获得知识。所以,设计教案时一定要注重实践性。、妙用多媒体 优化新课堂
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趣味、高效、生动等特点,它已成为现今课堂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它作为教师辅助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给课堂带来了无限活力。然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否能优化我们的课堂,是否行之有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运用的过程之中。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妙用。
一、妙激情感
多媒体集“声、文、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学生置身其中,可以引发和唤起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能成为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小小的船》这篇韵文语言优美,比喻形象,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上课伊始,执教老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太空去做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该老师又描述:“请大家上飞船,闭上眼睛。”接下来,教室里响起了飞船的声音,逼真的声音仿佛让学生感到真的乘上了飞船。等同学们一睁开眼,从屏幕上看到了太空的美丽夜景,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太空真美!”“小星星,你好啊!”同学们置身于晴朗夜空的美景之中,心头怎能不涌动起对大自然由衷的情和由衷的爱呢?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的情绪怎能不高涨呢?这里是妙用课件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
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通过课件真实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情绪的感染,学生既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又能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发出心灵的呼声。
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执教教师适时地利用多媒体播放“9·11”空袭的图片资料,伊拉克战争的场面及战后人民困苦生活的情境。学生们从课件里亲自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战争的残酷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当学生带着内心的感受再读“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这段时。我们听者不禁为之动容,这哪里是读书?这分明就是来自学生们内心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显然已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了。
教者这里巧妙利用课件,给学生的情感带来共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
二、妙破疑难
多媒体能够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使学生对事物得到深刻的感知和情感体验,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攻破教学中的种种疑难。
上《四季》这首富有童趣的诗歌,我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跨越时空的再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几种代表事物各自的动态过程,几秒钟内让小草“发芽”,花儿“开放”,谷穗“弯”腰,天上“下”雪,学生们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四季的特征,自然而然地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两只鸟蛋》这首儿童叙事诗,任凭老师怎么“千呼万唤”,也很难激起低年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而这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操作小鸟破壳而出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观察,学生一下子就了解到小鸟是由鸟蛋孵出的,一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就是一只小鸟。从而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要爱护鸟蛋!”、“不能破坏森林,不然小鸟就没有家了”、“我们要保护环境”、“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当听到学生在课堂中发出的心灵之声时,这个难点已被巧妙地破解了。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妙启想象
想像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多媒体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激发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热情愉快地去思考、去创造。
教《美丽的小路》一文时,我让学生观看课件,内容是两个小朋友在鸭先生屋前美丽的小路上走,启发学生想象:这两个小朋友在边走边说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课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多美的鹅卵石小路啊!”有的说:“这里的空气真新鲜,我喜欢在这散步!”有的说:“五颜六色的花好香啊!”有的说:“我真想住在这儿,我要保护好这里的环境!”有的说:“我要每天把小路打扫得干干净净!”这里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使学生有了爱护生活环境的心愿和行动,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情感活动,有助于化解学生认知活动中的难点,有助于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同时,优化了课堂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三篇:对教学内容处理和设计的几点看法
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处理与设计》的几点看法
我认为,改革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应切实改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其次,要研究学习的全过程。备课,不是只想自己教什么,而是研究学生应学什么;授课,不是把学生限制在自己既定的框框内,而是应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作业,不是只布置了事,而是要分出层次,定好标高,注意坡度,让学生明确要求且指导方法;及时反馈。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明确学习目标。明确目标而不仅仅是出示目标,是因为目标是一堂课 的统帅,是灵魂,是整个语文学习系统中的一个“点”,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让每个学生懂得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应达到什么要求,以利于学生对当堂所学进行巩固和落实。为此,确定目标就不能太笼统,太抽象,太繁杂,而应该具体、简明、得当,做到一个“实”字。
第二、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 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写作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一特点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上,要有据可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最后 在作业设计时再加以巩固。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从头至尾都把切实提高学生 的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第三、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又一大亮点,在学一些典型文体的文章 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远远重于教给学生文本知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处理与设计》在课堂设计环节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了多 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做了课堂的主人。
第四、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显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 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 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 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篇: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结合情境认识三角形面积必要性,在自主探究中体会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适当的探究方法,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体验数学公式建立的过程,发展观察对比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利用旋转与平移进行图形转化,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建立;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归纳过程。【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教学媒体的准备:
【学具准备】:每组同学准备两个完全一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一组不一样的三角形。教具类:与学具相应的教具,剪刀,三角板、铅笔。【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各一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红笔,红领巾等。【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三角形的知识》,师课件展示。发放好报告单 客套: 师:请大家先欣赏(播放课件《曹冲称象》),曹冲运用转化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师:上课
一、温故孕新,提出问题
1.出示课件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请同学们,你能算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吗(任选其中一个)
(设计意图: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计算,初步感知两种图形的面积之间隐藏关系,设疑激发求知欲)师:请一位学生上台告诉大家指出:哪里是三角形的面积?(设计意图: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师:会算三角形面积的请举手!生:不会!
师:真诚实,不会就认真学吧!师: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算:
生: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板书贴纸
师:也就是:100x33=3300平方厘米。如果我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像老师这样裁剪开来,(课件)教师就能分成两个面积一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
生: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师:那就是说,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也=底x高÷2(出示课件)
师:是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三角形的面积都可以这样计算呢? 看来有人怀疑了(出示课件?)(设计意图: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板书 :三角形的面积
二、借助已有经验 操作探究
(一)、过渡;设想转化
师:请大家先想一想:你们能用什么办法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呢? 生:(转化)师:(板书)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我们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就是用到转化。师:谁来说一说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生:学生口述,教师利用课件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重温将“未知”转
化为“已知”的过程,为进一步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做好思维上的准备)
二、分组操作和讨论,观察对比
师:大家先独立思考:三角形可以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什么的图形来求推导面积呢?如何进行转化?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已有经验自我提出学习的内容,教师明确的只出击将采用的方法和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做到思维定向。)
1、接下来,请大家按照操作提示进行小组合作。课件出示操作提示 分小组三人开始合作。奖励提示: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老师当场送上小红花,课后每位组员可加一次“优”。a、请各小组拿出信封中的完全一样的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
b、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组内同学一起利用旋转平移拼一拼,看一看,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哪些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
c、学生小组合作,三人拼合。教师巡视,现场观察。
2、展示反馈:请学生在台上演示拼接的过程,(掌声欢迎)并贴在黑板上。师:你能告诉这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吗?有什么关系? 生:完全相同(板书)师:完全相同(板书)是什么意思?
生:完全相同就是——形状,面积都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是这两个三角形完全相同? 生:重合一下便知道了,师:如果不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呢?请看老师的。生:不能重合。
师:你是如何拼的,请现场演示。并固定在黑板上 师 :刚才这位同学用了旋转方法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表现真棒,(课件)掌声送个这位同学。师:其实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还可以这样拼。(出示课件)(同样方法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请其他同学一同将拼合图形全部贴在黑板上。
师:黑板上你们的成果真丰富。刚才大家用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各种已学过的图形。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课件
生:平行四边形
师: 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 两个完全相同的 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 师:你们发现什么?
生: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
师:也就是说:原来每个也就是说是这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掌声送自己。
5、请看老师的裁剪。剪一个长方形再重合。(教师高举剪下的三角形)师:你们发现什么?
生: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设计意图:分割验证)师:也就是说这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刚才用来拼的每一个的三角形面积的两倍
三、探究、归纳公式。
1、探究转化过程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师:弄了这么久,到底三角形的公式是什么呢?我们还要来看看原来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请看课件,对照思考,填写报告单。学习提示:
①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有什么联系? ③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之间有什么联系?
2、小组讨论后,请认真填写报告单
3、展示合作成果,请一位学生反馈
我们可清楚地看到,任何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为一个 _平行四边形_,而且三角形的底和平四边形的底_相等_板书(等同底),三角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_相等_ 板书(等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边根据学生的口述,边出示课件,边板书。掌声送个这个小组❀ 师:(课件)数学是一门语言科学、简洁、通用的重要学科。
师: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还可以简化写成:S=ah÷2(板书)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学生齐读后书写。
4、剖析公式:教师提问:①计算三角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②底乘以高等到的是什么?③为什么除以2?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交流、汇报、归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自主获取新知的过程,积累数学实验的经验,发展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利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四、进行爱国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其实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P85页的你知道吗?)学生阅读后,汇报知道了什么。
五、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课件请走进智慧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3)三角形的底越长,面积就越大。(╳)
(4)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2、回归问题:
教师谈话:还记得刚开始时候的三角形吗?如果我把它染上红色,就是我们的鲜艳的红领巾。(请看出示课件和红领巾)。师:现在我们能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了吗?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两个小组长上台pk板演)欢迎板演,集体订正。出示课件,评价给以掌声
小组长以指头数的方式反馈答对人数。
师:你认为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什么地方容易出错?(强调“÷2”这一关键环节)为什么除以2?评价;
3、看图列式计算(高和底相对应)
师:小组合作,运用两种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评价:学生口述,教师出示课件。在集体订正。
师:点拨。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高和底是对应的(课件)
六、拓展题。请在你的方格纸上画三个面积是12cm的三角形,你还能画几个?
(设计意图:等底等高 同底等高 面积与形状无关 灵活运用2 发散思维)
七、回顾总结,深化提高: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我们分小组通过动手操作,相互讨论、交流,用摆拼等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帮助我们找到探究问题的方向,生活中有许多运用转化的事例,像《曹冲称象》和小数乘除法转化成整数乘除法。下次我们还要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梯形面积等更多的数学问题。
但请大家仔细想想,这节课,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牢记:三角形的面积不是底称高的问题,而是底乘高除以2的问题。
八、送大家两份份礼物(出示课件)
和高斯的名言!请欣赏西游中的数学故事!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下课了
作业设计:
⒈书本题告诉你的面积求高。见学习单。
2.通过割补把一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并说一说三角形面积推倒的过程,教师提问:为什么选择两条边的中点连线进行分割?(原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总结: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积时,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探究方法:转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完全相同 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等底等高
三角形面积= 底×高÷2
S = a h÷2
第五篇: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比例尺》教学设计
阿依木古丽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2页例
1、例2,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中国地图、螺丝帽的放大图、尺子、格子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课件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再依次点击,出现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平面图和国旗平面图。
教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教师:我们可以把地图和国旗画在纸上,同样也可以把我们的住房缩小后画在纸上,这是几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时,一位售楼先生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课件出示),可是他只给看了一下图纸,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忙,好吗? 学生1:建议购买第二套。学生2:建议购买第一套。
学生3:我也同意购买第一套,第一套的住房前面标有比例尺,而且它的比例尺大。
学生4:不同意,第二套大,应该购买第二套。
(设计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意义重构.只有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范围、技能、态度以及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创设的情境才能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此问题情境的设计,尊重了人的个体差异,在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普及性的同时,又弹性地编了具有一定拓展性、探索性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揭示课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目前还不能帮老师确定到底购买那一套住房。那么,住房平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二、动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1.“实际距离”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教室长9米,宽6米就是实际的长度,即实际距离。(板书)2.“图上距离”的含义。
教师: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边长为1cm方格纸上。
(1)电脑出示学习要求:①确定图上的长和宽;②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方格边长是1厘米);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师巡视并指导。(3)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方案、思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学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倍,图上的长就是9厘米,宽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板书: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教师: 9厘米和9米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简,必须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得到1:100。这里的1:100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1格表示的1米,即100厘米。
学生2: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200倍,图上的长就是4.5厘米,宽是3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可以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进入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因此宽松和谐、充满尊重、支持的语言环境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通过欣赏多媒体课件,让孩子融入到情境中,符合新理念的教学思想。)板书:4.5厘米:9 米=4.5:9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4)明确:设计的示意图长、宽就是画在方格纸上的距离,即图上距离。(板书)3.认识比例尺。
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怎么求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三、结合图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学例2:看一看,议一议。
课件出示例2(1)主题图:这张三峡库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2)学生回答。
(3)小练习:说一说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2个比例尺又有什么区别?
明确:1∶5000000是缩小比例尺,10∶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后项是1,图距与实距的单位是相同的。(4)介绍数字比例尺。
教师:1∶5000000,10∶1,1∶25000000和200∶1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课件出示例2(2)主题图:比例尺 表示什么意思吗?(1)同桌互议。(2)学生回答。
(3)介绍线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教师:象这样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的10m。如果我们量出了图上小红家到学校的长度是11厘米,怎样算出实际距离呢?怎么想的?
3.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相互转化。4.指导学生看书并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堂活动:第1~3题。2.练习:练习十九第1~3题。
五、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不懂? 2.教师总结:(1)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倍数关系,其结果不应带计量单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否则比例尺无意义。
(3)比例尺前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缩小;比例尺后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扩大。
3.验证:能否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老师选择A套房子面积大还是B套房子面积大?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开放的,他们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不是一种上对下的关系,教师是孩子的朋友,要乐于充当孩子的支持者和平等交流者。让孩子畅所欲言,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支持,在平等的师幼互动中,让孩子体验到教师的关爱,增强说的信心,体会平等、成功、快乐。对孩子提出的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想法要给予关注,不能置之不理,甚至批评、贬斥。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自由辩论,大胆地质疑、解疑,让孩子充分地自由地发表观点,对他们的观点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使他们兴趣高涨、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引发交流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