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2014年中农大】18宪法学【课程论文题目】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4年课程考试 《宪法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期:2013年12月16日至2014年11月16日)
题目:
一、论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制度
写作提示:
1.宪法实施保障制度的意义 2.主要发达国家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 3.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4.我国现行宪法实施保障制度的现状 5.我国现行宪法实施保障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傅思明.宪法学.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周叶中.宪法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关于树立我国宪法权威的一点思考.求是,2004/11 [3] 陈绍兴,武玉风.论各国宪法实施的保障制度.环球法律评论,1993/03
二、关于我国公民迁徙自由的宪法思考
写作提示:
1.迁徙自由的含义与性质
2.主要国家宪法中有关迁徙自由的规定 3.迁徙自由入宪的必要性 4.迁徙自由入宪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王济东.略论迁徙自由的宪法保护.理论学刊,2005/01 [2] 肖辉.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河北法学,2004/09 [3] 许志.论我国宪法恢复公民迁徙自由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理论导刊,2004/10
三、论违宪与违法的区别
写作提示: 1.关于违宪的概念 2.违宪与违法的区别 3.如何正确认识违宪 参考文献:
[1] 胡锦光,韩大元.中国宪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2] 傅思明.宪法学.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年
[3] 李春晖,辛智俊.违宪与违宪审查理论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
四、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写作提示:
1.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 3.怎样建设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参考文献:
[1] 傅思明.宪法学.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林伯海.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中国逻辑.思想教育研究,2009/03 [3] 魏宏.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分权体制——兼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现代法学,2003/03
五、论人权与宪法的关系
写作提示: 1.人权的概念与发展 2.宪法与人权的一般关系 3.宪法对于保障人权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傅思明.宪法学.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何力.人权的宪法保障解析.理论导刊,2003/09 [3] 李步云,邓成明.论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中国法学,2002/03
具体要求:
1.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要切中题目。2.论文字数3000字以上。(专科2500字以上)
3.论文要有充分的实证资料,避免空对空,提倡使用本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亦可适当使用二手资料。
4.结合课程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立论正确、主题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有据。
5.论文要求规范化:
标题——内容提要(100—150字)——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6.论文要求结构严密,语言流畅,富有哲理,要体现学术性,不能用文学语言,也不能公文化。7.引用资料要注明出处,文章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否则扣分。题目所给参考文献仅供参考,论文写作不限于这些参考文献。
8.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附:
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A4纸;
正文页面设置: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2.层次和标题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 课程论文;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课程论文 ;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1课程论文 ; 3.摘要
摘要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居中、单列一行宋体、小四号; 4.关键词
3~5个,宋体、小四号、各关键词间距3个空格; 5.目录
目录标题格式要求同摘要标题,目录内容中一级标题、后记、参考文献和附录为宋体、四号,二级标题为宋体、小四。
6.正文
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
(1)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
(2)图、表、公式:图形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形坐标比例不宜过大,同一图形中不同曲线的图标应采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颜色的连线。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表述一致。图序、标题、图例说明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表序、标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注置于表的下方。图、表应与说明文字相配合,图形不能跨页显示,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公式居中对齐,公式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加线条。
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或连续)编号,例:如图1-1,表2-2,公式(3-10)等。
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图表单位要统一为国际单位制(SI)。
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加粗;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3)量和单位: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单位名称的书写,可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顺序编码,即按文中引用的顺序编码。作者姓名写至第三位,余者写“,等”(中文参考文献)或“,et al.”(英文参考文献)。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
(1)连续出版物:序号 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2)专(译)著:序号 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论文集:序号 作者.文题.见(in):编者,编(eds).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文题:[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5)专利:序号 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技术标准:序号 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7)网文:序号 作者.文题.网页链接地址.举例如下:
[1]梅树立,陈奎孚,张森文,等.两点边值问题的Shannon小波数值解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2):12~16 [2]朱文学.粮食干燥原理及品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7~108 [3]Bettina G, Alexander S, Thompson G A.Translocation of structural P-proteins in the phloem.Plant cell,1999,11:127~140 [4]Dupont B.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In:White H J.,Smith R,eds.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Houston: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1974,44~46 [5]欧阳忠.中国股市及农业板块的弱市场有效性假设的分析和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6]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81056073,1980-07-2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与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 8.图(表)
图(表)标题宋体、五号、加粗,内容宋体、五号,表注为宋体、五号。
附
目
录(示例)前言………………………………………………………………..1
1.1研究背景………………………………………………………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3
1.3研究目的和意义………………………………………………5 2 ******………………………………………………………………6 2.1******..…………………………………………………………6 2.2******..…………………………………………………………7 2.3******..…………………………………………………………8 3******………………………………………………………………9 3.1******..…………………………………………………………9 3.2******..…………………………………………………………10 3.3******..…………………………………………………………10 4 结论与建议..………………………………………………………..11 参考文献..……………………………………………………………..12 附录..………………………………………………………………......13
第二篇:宪法学课程作业参考题目
宪法学课程作业参考题目
第一章
1、浅析我国的违宪审查问题——从拆迁条例的合宪性审查谈起
2009年12月7日,北大法学院姜明安、沈岿、王锡锌、钱明星和陈端洪五位学者通过特快专递的形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关于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建议立法机关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撤销这一条例或由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对《条例》进行修改。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着重从规范性文件冲突的解决机制、审查程序的完善、审查的规则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和论述。
2、评析我国宪法的司法化——从齐玉苓案批复废止谈起
2008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废止2007年底以前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第七批)的决定》。废止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法释„2001‟25号],废止理由为“已停止适用”。如何看待最高院废止齐玉苓案的批复?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齐玉苓批复的废止,看我国宪法的“司法化”?
3、浅谈我国宪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从法的稳定性看四次宪法修正案
一般而言,法律不得朝令夕改,然而我国宪法已通过四次修正案,可从宪法修改与宪法稳定性的辩证分析角度入手
5、论人民主权原则的演进
人民主权原则是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可探讨人民主权原则的理论基础、内容及基本形式等方面。
6、论良性违宪的必要性
如何界定良性违宪?有些事件看似违宪,实际上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良性违宪有何必要性?
宪法落后于时代,应该允许普通法律纠正?
单一制柔性宪法:程序上没有理由违宪,可以通过修宪纠正不足。过分频繁影响宪法权威?但违宪后果更恶劣。
回到宪法的功能:授予权利而非限制权利或规定义务,从这个出发点可以避免许多困惑。宪法中限制自由或歧视性条款:本来不应该规定。
宪法授权剥夺权利的条款,如授权剥夺政治权利的条款:可以严格解释,并控制立法限制条款。
法律总是可以保障比宪法规定更多的权利,不需要宪法授权。单一制宪法并不是“母法”。
7、多数民主及对多数暴政的防范
存在多数民主,也有可能存在多数暴政,如何防止多数的暴政,保障公民的自由?
8、自由还是面包?——人权体系中的价值博弈
9、论宪法意识
建设法治国家有赖于良好的法律文化环境,有赖于全体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全面提升,而其中最重要和根本的是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公民宪法意识。何为宪法意识?如何培养和增强公民,特别是高等学校学生的宪法意识?
10、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宪政的实现
第三章
1、对党和人大的关系的考察——从省委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角度入手
如何协调党的领导和人大的关系,一直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问题。从2003年起,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实行省委书记兼任人大主任。与此呼应,全国众多市县的书记也被同时选举为本级人大主任。这一措施是如何处理党和人大关系的?其实施7年来有何实效?从这一具体措施入手可以对党和人大关系这一宏观问题有所揭示。
2、从重庆高考状元拒录事件看宪法中的民族平等原则
2009年,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因少数民族身份作假,北京大学决定放弃录取。此前,包括何川洋在内的31名考生的因少数民族身份作假问题,被重庆当局取消录取资格。该事件不仅涉及宪法中的受教育权问题,而且也让人反思少数民族在高考分数基础上加分的合理性。其是否违反民族平等,或者构成对“多数民族”的反向歧视?
第四章
1、人大如何监督政府?
2、人大如何监督法院?
3、“省直管县制”的利弊分析
我国目前行政层级过多,为了提高行政效率,近年来,“省直管县制”在全国各地试行,这一制度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试分析试行该制的利弊。
4、关于我国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的思考
5、论我国的独立审判原则
第五章
1、谈大学生的宪法权利保障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亦与宪法权利息息相关。学校规定的相关制度有无与自己宪法权利相冲突?自己作为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有无宪法权利被侵害或侵害他人宪法权利的现象?如何保护自己的宪法权利?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发掘身边宪法的影子。
2、从唐福珍事件谈我国的人权保障
2009年11月13日,成都市金牛区城管执法大队拆除违法建筑时,市民唐福珍阻止拆违。其间,唐福珍往自己身上倾倒汽油并引燃,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
2009年发生了许多侵害人权的事件,如唐福珍事件,“躲猫猫”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河南灵宝王帅发帖被拘事件等等,以其中一例为视角,谈谈人权的保障问题。
3、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从人肉搜索现象谈起
人肉搜索现象在网络上屡见不鲜,如“王菲”案、“贾君鹏”人肉搜索事件等
4、网络表达的自由与限制——以河南灵宝王帅被拘案为视角
也可以广电总局关闭视听网站事件为例。
5、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从农民工为职业病维权开胸验肺谈起
2009年6月22日,28岁的河南农民工张海超为证明自己患上了职业病尘肺,推翻之前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给出的“无尘肺0+期合并肺结核”的鉴定结论,自愿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开胸手术,做病理化验。手术后,郑大一附院诊断他患有“尘肺合并感染”。
6、从名校的高考招生看教育权平等
有人认为现在清华、北大是北京人的清华、北大,不是全国人民的清华、北大。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率先实行招生制度改革,本科分省招生计划首次按人口比例确定。
北大清华领衔我国顶尖高校结成招生联盟。
北京数千家长签名要求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试以上述所列的某一现象为例谈谈宪法中的教育权平等问题。
7、论言论自由权
8、论我国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法律保护
9、论我国公民人格尊严的法律保障机制
10、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11、论知情权的宪法定位
第六章
1、如何看待2010年选举法的修改(如何评价选举法关于城乡平等选举的修改)
2、流动人口选举权的保障和完善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有大量外地人员存在。如何保障这些人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在这方面,各地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如浙江省义乌市大陈镇,实行“异地参选”的政策。
3、谈大学生参选人大代表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你是否行使过自己作为公民的选举权?是否有想当选人大代表的想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生殷俊、清华大学法学院学生陈俊豪、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李敏等,都有参选过的经验。对此,从宪法中选举权的角度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4、论民主选举的宪政价值
第七章
1、从代表的“雷语”看代表的素质和代表利益
今年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开幕后,不少代表和委员的雷人提案在网上传播。如陈华伟(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化州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宝安分公司经理)“回老家买房论”;姜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红十字会曲阜医院院长)建议孔子诞辰日设为“中国旅游日”;张晓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容时尚报》社长兼总编辑)的“老婆做家务老公须发工资”的提案等等。从这些言论和提案反映和分析代表们的代表利益和素质,并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你对我国代表制度和选举制度的看法。
2、浅谈大学生自治——从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直选事件说起
2008年,中山大学投票直选第四十届学生会主席,四个校区,三万多人首次实行投票直选。
3、我国人大代表专职化的思考(如何评价人大代表的兼职制与专职化)
第三篇:农大 宪法学 111 第一套
1.宪法的内容同其他一般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
A.历史传统
B.民族组成C.政治文化的影响
D.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3.在宪法中没有规定监督宪法实施问题的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4.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791年法国宪法
C.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D.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5.我国历史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1954年宪法B.《共同纲领》
C.《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6.我国1954年宪法确认的政权组织形式是()。A.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B.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代表会议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7.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是()。A.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B.公有制经济的补充C.是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D.非公有制经济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8.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叫做()。A.社会主义统一战线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爱国统一战线D.革命统一战线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选举法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B.《苏维埃暂行选举法》C.1953年选举法D.1979年选举法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少数服从多数B.集体行使职权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平等原则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1.世界上第一个把人权提到纲领性文件和根本法地位的文件是()。A.1628年英国《权利请愿书》B.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C.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D.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2.住宅不受侵犯属于我国公民的()。A.政治自由权利B.人身自由权利C.文化教育权利D.人格尊严权利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3.我国宪法规定,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A.选举和受教育B.选举和受监护C.劳动和受监护D.劳动和受教育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
14.在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中,依法规定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是()。A.文盲和半文盲B.被判处徒刑C.被监视居住的D.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D.中共中央总书记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选举的国家领导人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B.国务院总理
C.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
17.现行宪法规定确立的国务院领导体制是()。A.国务委员制B.政务委员制
C.部长(包括委员会主任)会议制D.总理负责制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
18.我国的国家机关中实行集体领导制的是()。A.国务院B.中央军委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E.中共中央
参考答案:C, D 您的答案:
19.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兼任()。A.军事机关的职务B.行政机关的职务C.审判机关的职务D.检察机关的职务E.中共中央机关的职务
参考答案:B, C, D 您的答案:
20.现行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包括()。A.主席
B.副主席若干人C.委员若干人D.秘书
E.军委办公厅主任
参考答案:A, B, C 您的答案:
第四篇:【最新2014年中农大】22园林设计【课程论文题目】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4年课程考试
《园林设计》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期:2013年12月16日至2014年11月16日)题目:
一、结合某一个园林设计,分析一下园林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写作提示:
案例类论文。首先掌握园林设计的依据和原则,然后在某一个园林设计的分析此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文献:
[1]李海湛.关于人居环境中的园林设计原则的探讨.山西建筑,2009,(19)
[2]马一卉.谈现代城市景观观改造及园林设计原则.中国科技博览,2010,(07)
[3]何磊.论人居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02)
二、选择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园,分析其设计立意和园林布局。
写作提示:
根据立意和园林布局的相关原理,分析某公园设计立意产生的原因及怎样在设计中实现立意的,以及园林布局的形式、原则和内容等。参考文献:
[1]刘建喜.浅谈园林布局.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1)
[2]张炜.论园林艺术设计中的立意.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2,(04)
[3]李伟.由外及内—谈大型开放区公园布局模式.园林,2006,(01)
三、分析现代居住区开放空间中硬质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写作提示:
掌握居住区绿地设计理论、道路及广场设计、园林建筑小品设计等理论,用其分析居住区开放空间中的硬质景观的规划和设计。
参考文献:
[1]朱明.浅析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与发展.山西建筑,2007,(10)
[2]叶迎君.现代居住区硬质景观规划设计.住宅科技,2001,(02)
[3]陈开森.浅析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闵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03)
四、请分析一下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写作提示:
根据公园规划设计原理、园林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分别从技术准备、现场勘察、自然条件和环境状况等方面对公园设计的前期工作加以分析。参考文献:
[1]欧阳黎黎.厦门海湾公园设计方案与实地考察评述.贵州工业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2]董科儿.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前期分析研究(学位论文).武汉理工
大学,2008
[3]安琪.沙河公园与周边环境关系分析研究.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02)
五、从园林设计角度,谈谈如何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城市。
写作提示:
根据园林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原理,从人与自然怎样和谐发展的角度,分析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志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式城市的探讨.安徽农业科
学,2009,(14)
[2]吴广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红山区生态建设
纪实.内蒙古林业,2006,(09)
[3]朱素平.洛阳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探析.现代农业科技,2010,(04)具体要求:
1.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要切中题目。
2.论文字数3000字以上。(专科2500字以上)
3.论文要有充分的实证资料,避免空对空,提倡使用本人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亦可适当用二手资料。
4.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联系实际,做到立论正确、主题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有据。
5.论文要求规范化:
标题——内容提要(100—150字)——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6.论文要求结构严密,语言流畅,富有哲理,要体现学术性,不能用文学语言,也不能公文化。
7.引用资料要注明出处,文章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否则扣分。题目所给参考文献仅供参考,论文写作不限于这些参考文献。
8.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附:
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A4纸;
正文页面设置: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
2.层次和标题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 课程论文;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课程论文 ;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1课程论文 ;
3.摘要
摘要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居中、单列一行宋体、小四号;
4.关键词
3~5个,宋体、小四号、各关键词间距3个空格;
5.目录
目录标题格式要求同摘要标题,目录内容中一级标题、后记、参考文献和附录为宋体、四号,二级标题为宋体、小四。
6.正文
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
(1)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
(2)图、表、公式:图形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形坐标比例不宜过大,同一图形中不同曲线的图标应采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颜色的连线。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表述一致。图序、标题、图例说明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表序、标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注置于表的下方。图、表应与说明文字相配合,图形不能跨页显示,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公式居中对齐,公式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加线条。
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或连续)编号,例:如图1-1,表2-2,公式(3-10)等。
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图表单位要统一为国际单位制(SI)。
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加粗;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3)量和单位: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单位名称的书写,可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顺序编码,即按文中引用的顺序编码。作者姓名写至第三位,余者写“,等”(中文参考文献)或“,et al.”(英文参考文献)。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
(1)连续出版物:序号 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专(译)著:序号 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论文集:序号 作者.文题.见(in):编者,编(eds).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文题:[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5)专利:序号 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技术标准:序号 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7)网文:序号 作者.文题.网页链接地址.举例如下:
[1]梅树立,陈奎孚,张森文,等.两点边值问题的Shannon小波数值解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2):12~16
[2]朱文学.粮食干燥原理及品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7~108
[3]Bettina G, Alexander S, Thompson G A.Translocation of structural P-proteins in the phloem.Plant cell,1999,11:127~140
[4]Dupont B.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In:White H J.,Smith R,eds.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Houston: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1974,44~46
[5]欧阳忠.中国股市及农业板块的弱市场有效性假设的分析和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6]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81056073,1980-07-2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与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
8.图(表)
图(表)标题宋体、五号、加粗,内容宋体、五号,表注为宋体、五号。
附
目录(示例)前言………………………………………………………………..1
1.1研究背景………………………………………………………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3
1.3研究目的和意义………………………………………………5 2 ******………………………………………………………………6
2.1******..…………………………………………………………6
2.2******..…………………………………………………………7
2.3******..…………………………………………………………8 3******………………………………………………………………9
3.1******..…………………………………………………………9
3.2******..…………………………………………………………10
3.3******..…………………………………………………………10结论与建议..………………………………………………………..11
参考文献..……………………………………………………………..12
附录..………………………………………………………………......13
第五篇:农大课程论文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农大课程论文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理论与实
践探索
摘要:从现代农业大学教育理念和现代化大农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针对农业推广学课程特点,在多年教学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农业推广学的课程性质、在我国农业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农业推广学在农科和管理学科中的学科交叉、不可替代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新时期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农业推广学;教学效果;探索
随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与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提高他们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现代农业对科学技术依存度日益增大,需要有更多的农业推广人才。因此,无论从提高农民致富带头人的素质与推广技能方面,还是从为社会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方面,有效地学习好农业推广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高校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以来,农业推广学科在农村发展与推广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分析中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我校从2000年开始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作为农学、植保、园艺、资环等专业的选修课。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功模式,力求使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现代农业推广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根据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我们进行了几种教学方法的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农业推广学的课程性质
农业推广学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政组织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综合学科,是研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传播扩散规律、农民采纳规律及其方法论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推广人员如何对农民进行组织、教育、咨询、服务,使其改变行为,促成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
二、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农民及其行为。重点研究农业推广亚系统如何与农业科研亚系统有效联结问题;推广亚系统内部的问题;目标系统农民群体的问题。
该课程用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知识作引导,提炼农业推广学的基本涵义与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与内容、范围,学科功能
与研究方法;用决策学和传播学等知识作引导,提炼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社会及其环境因素的协调原理,农业科技的预测、决策、咨询原理,农业科技的沟通、采用、传播原理;用系统工程学、教育心理学和技术经济学等知识作引导,提炼农、科、教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农业科技经营、服务、承包、开发相结合等方式方法,阐述开展推广工作的组织、计划、评价方法及推广人员的思维、表达、操作技能。
三、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的农业推广学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探索
教育面向现代化,特别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以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和提供科技成果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推广的类型、方式及性质均发生了改变。新时期对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校的农业推广学科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及时准确地反映新时期、新阶段对农业推广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无论是农业推广理论研究,还是农业推广学教学与实践,都必须不断改革、充实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以育人为本,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将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全面、深入地体现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重点内容、反映最新的推广案例资料等,同时通过板书进行逻辑推导,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对推广学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课堂讨论、情景设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另外,积极鼓励学生阅读有关书籍和文献。一方面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再通过课堂作业和课程论文等形式鼓励和督促学生阅读和涉猎大量有关文献资料,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农业推广又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学好农业推广这门课程要在实践中寻找路径。所以,对学生而言,了解实践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案例分析,同时加强习题、调研报告及课程论文等综合教学方式。对学生完成的课程论文从选题、内容、格式规范、创新4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其结果使各个专业的平均成绩均达到良好水平。
2.加强农业推广学的实践教学
农业推广学教学除在课堂上引用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推广经验作为教学案例外,其课程体系应该紧密结合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与特征等调整和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应放到一个重要地位。
在完善实践教学方面,努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我们努力实现实习基地资源的共享。我院除结合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积极筹措基金建立实习基地外,还利用平时进行实践、科研、社会服务之机,通过多种渠道,广设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进行农业推广的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我院先后与黑龙江垦区的853农场、850农场等20余个现代化国营农场及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在许多科研与示范项目中引入了农户参与式推广的理念和模式,与现代农业推广学的内容十分吻合。
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同时,将农业推广问卷调查、农业推广写作、农业推广讲演、农业推广培训、农业推广经济效益评估、农业推广示范等农业推广技能训练等内容纳入实习教学中,聘任当地有经验的技术员为实习教师,借助社会力量来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农业推广试验、示范、指导、培训技能、农业推广技术咨询、写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所必备的工作技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农业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另外,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加大力度,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主动地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并提交调查、实习报告;对学生提交的报告,要组织考评,给予评分。运用参观访问教学方法,布置学生考察、访问农业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户参与的做法和经验,讨论其效果和实践感受,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高等教育除了培养人才以外,如何为农村发展服务,如何发挥自己的推广功能,在我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及农垦总局重大农业推广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在垦区和地方的实施,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知识,培养了农民科学生产的技能,服务了垦区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垦区及地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是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成功范例。
3.因材施教,课程与专业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教学对象、经济地区等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满足教学活动的多元需求。授课内容与专业相结合才会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学习,同时也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完善,为完成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农业推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结合社会现实教学才能发挥指导实践的功能。因此,农业推广学的教学宗旨并不是要学生记忆很多的理论和原理,而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本专业的知识和农业推广学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参考文献
[1]赵洪亮,刘恩才,侯立白,等.农业院校农业推广学教学改革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07~210
[2]杨辉,陈志英.践行科学发展观—加速培养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J].黑龙江粮食,2008,6:38~39
[3]朱翠林.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189~190
[4]王贵彦,陶佩君,王慧军,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3):22~23
[5]李谦.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1995,2:32~34
[6]高启杰.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与推广学的理论体系[J].古今农业,2007,4:17~23
[7]高启杰.对如何认识和学习农业推广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8,7:47~49
[8]高启杰,高雪莲,申建为.农业推广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23(1):73~76
[9]黄鹏.农业推广学重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社科纵横,2009,24(11):130~132
[10]唐鹏飞.农业推广学的学科性质及教学重点[J].高等农业教育,1992,5:43~44
[11]王慧军.中国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C].东北农业大学,2003
[12]许无惧.农业推广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13]王慧军.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4]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5]唐鹏飞.农业推广学的综合性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1991,4:49~50
[16]左玉秀.论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J].菏泽师专学报,1995,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