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成功和失误之谜[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8:4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成功和失误之谜[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成功和失误之谜[范文模版]》。

第一篇:毛泽东成功和失误之谜[范文模版]

8、毛泽东成功和失误之谜

一、毛泽东与中国的二次创业

中国的20世纪,至少有两件大事是和毛泽东联系在一起,一个是创建新中国,一个是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如何评价在毛泽东领导下完成的这两件大事?

1、毛泽东与中国第一次创业的关系

创建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两件大事,分别是两种不同性质革命的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由于这两种革命紧密相连,相隔时间很短,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次革命,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的报告,实际上就是这样说的。这次革命的意义,我把它概括为结束三个历史,奠定一个基础。这就是:

1、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受屈辱、受压迫、受剥削的历史;

2、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贫困落后、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

3、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历史,开辟了中国的新纪元。一个奠定,就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基础。

2、毛泽东对中国第二次创业的贡献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点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第二次革命。关于两次革命,十四大报告是这样说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把一百多年来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封建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始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过长期奋斗,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

两次革命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完成不同时代的任务。第一次革命,使中国变成一个独立、自由、统一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过艰苦的探索。这个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发生过失误甚至严重错误,不论是积极的成果,还是严重的错误,都为第二次革命作了准备。邓小平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探索。他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结合新的国际条件,成功地实现了第二次飞跃,指导第二次革命。毛泽东的探索虽然没有成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在探索中提出的许多有价值的、富有远见的思想以及这种探索精神的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显得可贵。

3、中国两次创业中的共同特点

这就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两次革命的成功都充分证明了,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原理作指导,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方针和政策,并形成新的理论。就是说,它是马列主义的,又是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中国特色的,今天的改革开放更是具有中国特色。如果说有贯通的东西,我认为就在这里。

二、毛泽东成功的秘诀

毛泽东的一生,无疑是伟大的,既有辉煌的成功,也有他晚年遗憾的失误。在同学们看来,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失误的原因又出在哪里?

就成功的原因而言,如果一般他讲,可以举出很多条,但最主要的在以下几条:

(一)不断创新

(1)创新是毛泽东的最大特点

这是比较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等人的领导而显出的最突出的特点。应当说,这几位早期领导人都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就出了名,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李立三也是优秀的。他们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除了其他原因,主要是他们不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是囿于一般经验,就是从本本出发。王明更是如此,你们知道党的历史,在党的二大上就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策,还提出了革命分两步走。但确定了革命目标,并不等于就找到了革命道路,提出并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毛泽东完成的。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注意了解和研究中国社会,他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立足于中国,特别是当他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之后,更使他的这种个性特质发生了一个飞跃,这就是扎根中国实际,靠调查研究,了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国情。

(2)毛泽东创新方法

①调查研究。

对毛泽东来说,他作调查研究比他接受马列主义还要早。如果论读马列著作,好多人都比他读得早、读得多,李大钊、陈独秀是最早的一批,瞿秋白、恽代英、邓中夏读马列的书,翻译马列的书也比较早、比较多。但论对中国社会、中国国情的了解、毛泽东是优于他们的。早在长沙求学时期他就利用暑期出去游学、通过和各阶层的人民交谈,了解中国的社会,这一条他比谁都早。可以说,是他开了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事业之先河,开创了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一代新风。60年代初有一位外国共产党领导人来访,当时《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刚刚出版,他问《毛选》第四卷有些什么内容,毛泽东回答:就是一条,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政策。这就是从实际出发。这是毛泽东提出和倡导的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王明、博古也有一条思想路线,是一条完全相反的思想路线。博古在七大发言作自我批评时曾说,他们遇到革命中的实际问题,不是先考虑实际情况如何,而是先考虑马恩列斯在什么地方怎么说的,或者在欧洲在俄国革命史上有过什么类似的情况,用过什么样的口号和策略,并且把它们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博古的个自我解剖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两条思想路线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高明处,邓小平同志说:我“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这个是非常深刻的。

②择善而从

毛泽东大部分时间是民主的。最显著的表现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什么只用了3年多一点的时间就打败了比我们的兵力强大得多的蒋介石,除了人心的向背等因素而外,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关键。而他的正确领导同他的民主作风是分不开的。毛泽东善于吸收正确的意见,更善于根据各种不同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决断。他的很多正确决策,包括一些重大决策,是吸收了下面指挥员的意见。一个最生动的例子就是毛泽东多次改变自己的主张,听取并采纳我军一个重要的军事指挥人员栗裕的意见。1946年解放战争刚刚打响,那时栗裕带领的部队在苏中地区,毛泽东从保存我军的有生力量出发,指示他们打到外线,打到淮北去。接到这个指示,陈毅主张坚决执行,粟裕对于留在苏中内线作战和打到淮北外线作战的利弊得失,作了比较,主张继续留在苏中作战,来来回回的电报反映出不同意见的讨论。最后,毛泽东吸收了粟裕的意见,改变了他原来的主张,于是有了苏中战场的七战七捷。1948年初,为了调动中原敌军回防江南,便于我军各个歼灭江北之敌,毛泽东决定由粟裕率三个纵队渡江南下,打倒京沪杭地区。粟裕提出不同意见,毛泽东和中央吸收了他的意见,仍留在中原作战。然后,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打了豫东战役,后来又打了济南战役,为淮海战役的大决战创造了条件。打淮海战役,毛泽东也是吸收了刘伯承、邓小平、粟裕等人一些意见,由小到大,取得了基本消灭蒋军主力于江北的大胜利。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期间写的一些电报中,经常询问下面的情况,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往往要征询下面的意见。毛泽东的这一点,中国古代只有一个刘邦可与之媲美。楚汉相争时的刘邦,他不仅能吸收下面人士的各种意见,而且能判断哪种意见对。故韩信称赞他说:善将将。

那么,对错误的意见和主意,毛泽东是如何对待呢?对错误的意见,毛泽东主张也要听。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这样写道:“下面干部的话,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听了以后要加以分析。对正确的意见,必须听,并且照它做„„对下面来的错误意见也要听,根本不听是不对的;不过听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给以批评。”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提一下,就是毛泽东还善于从群众的不满言论中吸取合理的内容,著名的例子,就是延安时期有雷击打死人的故事。当时一个农民发怨言,说“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毛泽东没有怪罪这个农民,反而从这里发现问题———农民的公粮负担过重,于是发动机关、部队搞生产,叫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小平同志非常称赞毛主席这一点,几十年后还用这个例子教育干部。

成功的领袖必须有这一条,有这个气度,没有这一条就不会成为成功的领袖。

③及时指明行动方向

一个政党,一个领袖,要取得成功,必须有正确的纲领和口号,不然就没有号召力,没有凝聚力,没有团结力。每到一个历史关头,毛泽东总能及时提出吸引全党奋斗的口号,如大革命刚刚失败,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后来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工农革命”。抗战一开始,就提出“持久战”,他论述的持久战的三个阶段,几乎像自然科学家进行计算一样准确,为鼓舞全国人民团结抗战起了重大作用。在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进行斗争中,及时地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给人们指明了方向。抗战接近胜利的时候,提出“联合政府”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对于联合中间力量,孤立国民党主要当权派起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什么时候提打倒蒋介石也是一个非常策略的问题,提早了,由于人民特别是中间力量对蒋介石的真面目还不清楚也会脱离群众,到1947年10且才明确提出这个口号,时机抓得非常好,对于团结人民、动员人民起了很大的作用。

毛泽东确有这样一个本领,即一下子就能抓到问题的实质,打开人们的思想。他还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他的语言是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提出的口号及行动纲领既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很容易记,又非常准确、科学。像“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样的口号,不仅内容深刻、明确,而且形式也很好,至今还常常为人们所传诵。

④非凡科学远见。

“预则立,不预则废”。毛泽东比别人高明的一点就是,他每走一步棋,还要看到第二步棋、第三步棋,甚至看得更远。军事上如此,政治上更是如此。抗日战争要胜利了,他就想到城市工作问题,为筹划下一步开辟的工作局面做准备,1945年1月,他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中说:“我们要打击日本侵略者,并且还要准备攻入城市,收复失地„„将来从城市赶跑敌人,我们也会做城市工作了。”我们在建国后的各项工作是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其原因就在于自1948年的九月会议始,毛泽东就开始筹划新中国的蓝图,提出了关于国家体制、政治制度、经济形态等等问题。这是很不简单的,因为这时三大战役还没有开始。到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把建国纲领提出来了,还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问题、经济政策问题以及干部作风问题等等。

(3)掌握毛泽东创新方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同学们也许会问,毛泽东的这个特点,是能学得来的吗?这里确有他个人的天分甚至说是天才的原因,但也不能把这个问题绝对化,那就陷入历史唯心主义了。

我认为、他之所以能够做到,主要与他的马克思主义的修养和掌握的丰富的历史知识、革命经验有关。而这一切组合成为创新思想及观点,则是围绕着每一阶段的任务而提出的。比如,当我们即将掌握国家政权时,他提出了防止骄傲自满、警惕“糖衣炮弹”,不当李自成的观点,这既来自于中国历史经验,又来自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毛泽东对各个朝代的兴衰成败的历史非常熟悉,当然对这些经验,别人或许也知道,也懂得它的对与错,但提出的时机和表达的方法会有大的不同,这又是他比常人高明的地方;在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由于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处于艰苦的农村,过去不会或很少遇到干部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事,而现在即将由农村进入城市,革命即将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干部非常有可能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掌握政权,干部也有可能利用权利获取物质享受,产生以现在的享受弥补过去的困苦的想法,而这对一个以救国富民为已任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是非常危险的。正是基于此,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做到“二个务必”的号召。(二)善于团结人

包括团结那些反对他而反对错了的人。创业,当代中国,一个英雄包打天下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壮大自己,克服困难。中国共产党长期处在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形成了许多山头。要把各个山头的人都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坚如钢铁,团结一致的党,是很不容易的。毛泽东做到了,做得非常出色。之所以能够如此,除了靠他的正确的思想,理论、政策作为统一全党思想的基础而外,有如下原因:

1.不谋私。

立党为公,掌权为民是他的特点。一生只好红烧肉,没有其他享受。与蒋的区别。

2.有方法。

在处理党内关系方面,他提出并实行了一整套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如团结———批评———团结,对犯错误的同志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等。经过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全党都紧密地团结在毛泽东的周围,真是像第一个历史决议所说的那样,“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

3.宽阔的胸怀和气度。

毛泽东不但善于团结党内的同志,也善于团结党外人士,作为共产党的领袖,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个人,而把最主要的敌人最大限度地孤立起来。毛泽东具有宽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气度,这是他善于团结人,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重要的个人气质。

(三)刻苦勤奋的精神

从青年时代起,一直到他的晚年,他工作起来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问题不解决总是放不下。刻苦的读书生活也伴随了他的一生。他不但勤于学习,更勤于思索。他常说“多想出智慧”。古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是又学又思。他的刻苦精神一般人比不上。而且他还会读书,会用脑筋。读文件累了,就换本书读,当作休息。他说,从脑力劳动到体力活动是休息,从读这本书到读另一本书也是休息。他的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就是从勤于读书,特别是读哲学书,从勤于思考锻炼出来的。所以不要简单地认为毛泽东就是天才,岂不知他的渊博学识和智慧是从刻苦勤奋中得来的。

比如他的记忆力是惊人的。有一次,周恩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作报告,陈赓坐在边上,当周副主席讲到毛主席对马列主义的贡献时,陈赓插话,问“毛主席记忆力那么好的秘密是什么?”这时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都想听周恩来的回答。停了停,周恩来说了两个字:“死记”。我想,这就是勤奋。毛泽东的超人的记忆力,既有先天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四)顽强的毅力

“三斗”观,即与自然界的苦难斗,与凶狠的敌人及党内错误的思想、观点斗争,都其乐无穷。为何?即其顽强毅力的表现。

所谓毛泽东成功的秘诀,以上四点也不一定概括的完全、准确,各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会有不同的角度。总之我相信邓小平的话:“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泽东的成功,不应简单地看作

他个人事业的成功,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事业的成功。

三、晚年失误的原因

那么,毛泽东晚年的失误都有哪些原因?

毛泽东晚年的失误的确是使人痛心的,但又不是偶然的。我认为最主要是三条。

(一)脱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及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十分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且身体力行,亲自作调查,因此,他才获得了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但从50年代末期以后,这个优点在他身上渐渐减少了,甚至违反了这些东西。1958年的“大跃进”为什么犯那么大的错误,虽与他思想上的空想成分有关,但脱离实际是主要原因,如果他能到农村去了解到真实情况,是不会做出那样的决策的。当时的农村里,生产是大兵团作战:通宵达旦地干,生活是吃大锅饭,男女分开住,这怎么行、但这些实际情况毛泽东看不到,他只要一下去就被人群包围了。到天津视察时就被人群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在这种情况下,他搞调查研究确实受到很大限制。

有人也许会问,是不是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比如保卫制度不允许?

应该说,制度是一个方面,但关键还是他有没有决心。他自己讲过,进城后,官做大了,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作那样的调查没有了。自解放以后,他就没有到农村中作过直接调查,更没有在农村住过。他每次下去,都是省委书记陪着,听汇报、调查的对象不是地委书记,就是县委书记,这怎么能了解到真实情况?不脱离实际才怪。所以,造成那么大的损失,出现那么大的失误,脱离实际是主要的。

另外,到他的晚年,年龄大了,很多人又都是顺着他讲,这也是脱离实际的一个原因。陆定一曾讲过,能不能坚持调查研究,确实也与年龄有关系,至少年纪大了,跑路也跑不动了。他在早年曾经用过的,很自然的找几个农民,像拉家常那样的形式,很难做到了。他了解情况,不是看报告,就是听汇报,而这些又有相当成分是看他的脸色行事,喜欢什么给什么,强调阶级斗争了,马上就来阶级斗争的材料,强调生产了,又报来关于生产的材料。长此以往,不出问题才怪。

(二)专断 听不得不同意见。前面我在讲他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尊重各种意见,善于从群众的呼声中找出我们政策的出发点,这本是他的好作风,后来走向了反面,破坏了党内民主,一言堂而不是群言堂,最后导致犯错误。

他的专断和民主作风的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按胡乔木同志讲,是从1958年1月南宁会议批评反冒进开始。但这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有一个过程,1958年南宁会议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3月的成都会议还算开得生动活泼,但到1959年庐山会议又来了一个升级,以后专断就占了主导地位。因此,他脱离实际是一步一步发展的,听不得不同意见而导致专断也 是一。

(三)不能有效团结人

毛泽东在几次政治运动中(最突出的是1957年的反右和1959年的反右倾,伤害和打击了许多人,或者是反右扩大化了,或者是根本不该反右而反右。在党内如此,对党外也是如此。以后搞“文化大革命”,打倒一切,更发展到了极端。我认为,不能很好地团结越来越多的人,是毛泽东晚年的一个失误,又是失误的一个原因。

同学们看,以上讲的三个失误的原因,恰恰是他三个成功秘诀的反面。他的失误,正是违反了他过去一贯坚持的一些正确的东西。

(四)思维方法的极端化。

毛泽东的晚年,在思想方法上有极端化的倾向,极端化也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他原来的辩证法讲得多么好,不仅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这样的著作,而且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运用得非常精当,非常纯熟。例如,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提出“又联合又斗争”的总政策;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反顽斗争中,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在军事斗争中,提出“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的战略方针。在一般的斗争策略上,提出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他独创的。但到了晚年,他的思想方法确实出现了极端化,不大讲统一,过分强调斗争,强调斗争是绝对的,以至于说出“中国有八亿人口,不斗行吗?”一类的话。有人提出“合二而一”的哲学概念,就说是“阶级调和论”。这种倾向的产生,从深处说,有思想惯性的作用,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在长期残酷的阶级斗争中,使他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强烈的阶级斗争观念。建国后,他从理论到实践,正确地实行过由阶级斗争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是不牢固的,一遇风吹草动,他马上警觉起来,过分地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把阶级斗争这个弦绷得很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曲折,1957年虽然讲了主要矛盾是阶级斗争,到1958年又提出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到技术革命,提出超英赶美。“大跃进”失败了,党内出现分歧,他又回到阶级斗争的思路上。最后终于导致错误趋向压倒了正确趋向,晚年的悲剧就发生了。

第二篇:毛泽东外交十大战略失误

毛泽东外交十大战略失误

毛泽东外交,存在十大战略失误:

一、建国时,一边倒向苏联,自绝于美国和世界,结果孤立于西方主流社会20多年。毛泽东第一次访苏,被斯大林晾在一边,中途又从国内调周恩来过去谈判,也从侧面证明,毛外交外行。在中苏蜜月期,智慧超群的毛也无法从苏联手中索回被沙俄占领的150万平方公里中的一寸土地,结果使中国版图定型为一只公鸡,平庸的后继者们更是无能为力,也无心为之。

二、抗美援朝战争,我们志愿军牺牲近18万人,伤亡38万人(注:俄罗斯的资料显示,志愿军伤亡100万人),却一无所获,唯一的收获可能就是朝鲜这个日益沉重的大累赘——尽管官方把这场战争吹成一朵花,也掩盖不了毛的战略决策失误。说它失败的理由有如下16条:

1.中断了解放台湾计划;2.使中美关系降至冰点;3.使战败国日本从瓦砾堆中迅速崛起;4.伤亡38万人,都是新中国年轻的建设者;5.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却为别人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5.战争起于三八线,三年后回到原点,又终于三八线;6.朝鲜、韩国,政治、经济已天壤之别;7.图们江出海口对于我们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价值,60多年来,我们竟然从朝鲜手中搞不定;8.朝鲜曾几次砸毁志愿军烈士墓;9.朝鲜长期是东北亚不稳定之源;10.朝鲜已成为我们援助的无底洞;11.据俄罗斯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伤

亡100万人,而不是18万或者38万人;12.美国在战前曾向中国明确表示,如果中国不参战,美国马上与中国建交;13.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被联合国和西方主流社会孤立20多年;14.历代开国帝王都有一个“杯酒释兵权”、庞大的军队如何安置问题。韩信之死、岳飞之死、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元世祖用江南降军征讨日本、朱元璋火焚庆功楼等都是生动的例子。毛泽东力主把志愿军送到朝鲜战场,有没有这种帝王心态呢?15.就算不考虑美国国内的民主政治,就算美国最后是被迫回到谈判桌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也并不能就认定我们就是胜利者,因为任何政治谈判和商业谈判一样,能被双方认可签字的,一定是双方妥协的产物,是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16.近年解密的史料证明,朝鲜战争的真正发动者是朝鲜,而不是一向宣扬的南韩和美帝。

三、图们江出海口,海军从那里可以直出日本海,威胁日本后院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于我们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价值,我们竟然被苏联封闭在里面,仅隔10里路,只能听得到大海的涛声,却看不到大海的岸礁。60多年来,我们竟然从苏联、俄罗斯和朝鲜手中搞不定。

四、中苏十年论战,从1956年到1966年,更是荒唐透顶!与曾给我们巨大援助的苏联老大哥决裂,也是导致三年大灾荒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与后来越南和我们开战时,我们说越南背信弃义没有什么两样。其本质是,在斯大林死后,毛个人与威望不高的赫鲁晓夫争夺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一把交椅。

五、与日本建交,不要日本赔款,更是毛泽东外交的一大败笔!120年前的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后来日本退还辽东半岛,又索取了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还费。马关条约》的赔款数额达2.3亿两白银,比《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约1470万两白银。1元=0.72~0.73两)多了15倍多!巨额赔款赔干了中国,却让日本国力腾飞了起来。清政府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足九千万两。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头号敌人。

毛泽东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既损失了发展国力的资本,又等于帮日本销毁了侵略铁证。如果当年就简单地效法《马关条约》,要日本像古今中外的战败者一样,割地、赔款,何至于今天日本对侵略死不认账?如果当年直接把琉球群岛甚至日本四国岛赔偿给我们,还会留下钓鱼岛这样的隐患吗?

六、1969年前后,我们在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如果不是我们的敌人美国反对,甚至差点遭到苏联的核轰炸。也正是在这种四面楚歌的背景下,周总理才觍着脸皮派人跑到东京,主动邀请鬼子访华,与半个月前胡耀邦的大太子访日的勾当如出一辙,又唯恐不能建交,毛才慷慨放弃战争赔款。这两次私下访日邀请,都挣足了面子,也都赔尽了里子。敌、友、我,永远存在,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那么贱,偏要结交侮辱自己亲人的民族宿敌?

七、蒙古问题。直到1961年,台湾在美国的压力和欺骗下,才承认蒙古独立,蒙古才得以加入联合国。毛泽东在建国时就承认蒙古独立,似失策。

八、南沙群岛问题。毛泽东如果能效法郑和下西洋的做法,在南沙群岛附近的友好国家建立贸易基地,兼做军事基地,南沙群岛今天的局势何至于此?

九、援助非洲政策。毛泽东时代,我们勒紧裤腰带援助万里之外的非洲数十个国家,今天依然如此,价值何在?为什么不拿这些钱搞好我们自己的民生问题?或者与东南亚国家搞好邻里关系?也许,有人会鹦鹉学舌说,1971年,是亚非拉的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水若到渠自成,如果中国拥有今天的国力,联合国的头头们会亲自抬着八抬大轿来请!

十、保护海外侨胞不力。1970年,印尼大反华,蒋介石从台湾派出舰队救援,在驻印尼大使馆展开激战。犯我强汉,虽远必诛!毛泽东呢?啥也没做,该出手时不出手,也许在忙着窝里斗,刚斗死国家主席刘少奇,又正在斗法定接班人林彪,留下隐患,更留下精神隐患!1998年,印尼再次爆发反华**,我们还是坐视不管!我们可以不管海外侨胞的个人事件,但群体事件,一定要管!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效法俄罗斯对付乌克兰,效法东帝汶,策划当地华人自治或独立建国。前一阵子,与中国非常亲近的泰国英拉政府面临危机,我们袖手旁观,结果英拉政府垮台,大米换高铁项目流产,能摆脱马六甲海峡束缚的克拉地峡运河项目连影子也看不见。

毛泽东有《论十大关系》传世,也有十大外交战略失误,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可能有失偏颇,但却是事实。说句对伟人不敬的话,毛泽东外交外行,内战内行,内斗绝顶!

因今日普京访华,中俄海军联合军演开始。日、菲、越群起反华,有感而发,以警世!

第三篇:解读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之谜(完整版)

解读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之谜(完整版)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在京病逝,1月10日下午1点30分左右,正在看书的毛泽东突然叫工作人员备车,要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菊香书屋主人的这个举动迅速传到西花厅主人那里,后者正为如何安排老战友的追悼会犯愁,得知消息,无异于喜从天降。要知道,建国后毛泽东极少参加某个人的悼念活动,除了1950年逝世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和1963年去世的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机敏的周恩来在极短时间里通知了京城全部政治局委员,连尊敬的孙夫人宋庆龄先生、高贵的西哈努克亲王夫妇也都接到邀请,与此同时,那些分散各地又陆续回京的地方大员更是激动万分:他们终于可以见到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了!原来只准备按照军队元老级别开的追悼会,由于毛泽东临时决定,其规模被大大提高,结果到会的有千余人。整个追悼会是在十分肃穆的气氛中进行的,穿着睡衣外面仅套件大衣的毛泽东在周恩来及众人的簇拥下,慰问了陈毅夫人张茜并说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在欣赏挽联时毛泽东对民主人士张伯驹那副很感兴趣,当了解到张伯驹生活现状不是很好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道:“我看像张伯驹这样的人还是要给出路的,起码要给人家一口饭吃,你是总理,你给他安排一下工作吧。”周恩来点点头:“主席放心,我们照主席的指示办。”

张伯驹,1898年生于河南项城,书画家,民国四大公子之一,1982年逝世。文化大革命前,张伯驹就职于吉林省文史馆,文革时老先生也属靠边站的人物,此次借助元帅出殡之机,凭副挽联博得最高领导人同情,其实并非侥幸。当时不仅像张先生那样的文化人大批大批受到压制,而且还有许多老革命老干部赋闲待岗,周恩来就是绞尽脑汁还是无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上有林彪,下有江青张春桥等人的阻扰。现在好了,那个陈毅手下的小连长被摔死在温都尔汗,他们终于有出头之日了。权力就是这么奇妙,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轻描淡写间就把人世间最复杂的事情给化解了。毛泽东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周恩来听来确如仙音贯耳,心领神会之际他老人家迅速把已丢失的饭碗一一捧到他的那些朋友和部下面前,如此厚恩,能不叫人们喊他一声“人民的好总理”吗?倒是毛泽东颇有些令人费解,他决定参加井冈山时期的战友追悼会,背后想向人们昭示什么样的玄机呢?难道他仅仅只是给自己想找个台阶?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这是毛泽东听到林彪出逃后说的一句话。对照毛泽东文革时期的照片,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明显衰老了许多,试想想,组建仅两年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下子少了六位委员,用苍凉来形容毛泽东那时的心境绝不过分,而他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林彪为何急于抢班夺权,恐怕不是吾辈草根能说得清楚的,总之,当时各方面的权力出现了真空。在毛泽东看来,文化大革命不能停顿,这是他到死都认为必须完成的神圣使命。那么,谁可以帮助他完成使命呢?江青吗?江青显然不是毛泽东心目中的最佳人选,她和康生张春桥只是毛泽东平衡权力的棋子而已。从九·大的人事安排来看,林彪的确是毛泽东心中首选的接班人,他这一死,打乱了毛泽东的部署,使他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问题,说不定此时,毛泽东又开始注意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那帮老伙计们,这里有没有无奈的成分不知道。陈毅六号深夜逝世,毛泽东八号才知道,但两天时间足够他运筹帷幄了。

毛泽东应该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决定参加生前连政治局委员都不是的逝者追悼会,绝非心血来潮之举,就像每次剧烈运动前需要热身一样,毛泽东想看看他这次吹吹微风会给中国政坛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总有人认为毛泽东在发动文化大革命后某些事情受到蒙蔽,其实不然,那个当了二十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有谁敢把他下放到山西?那个长期担任公安部长后被提拔为总参谋长的所谓大警卫员罗瑞卿,没有最高领导人首肯其职务会轻易摘掉?几个元老级人物在怀仁堂拍桌子骂娘,那火气岂是一般人压得住的?刘少奇子女写信寻问父亲时,毛泽东显然清楚刘少奇的下落。所有这一切,足以说明毛泽东并没有失去掌控全局的能力。八宝山灵堂里,据称毛泽东曾跟粟裕说过井冈山时期战友不多的话,此话能够流传,无非想证明毛泽东是个感情丰富的人。在政治上,毛泽东并没有对哪个人表现出过分的亲疏,中国革命能够成功,靠的是来自五湖四海各方面人的共同努力,即便共产党内存在 宗派和山头,处于权力顶峰的那个人也不会随意倾向于哪方,古代皇帝自称为寡人,那个“寡”字何其妙也!参加完追悼会,毛泽东所要的效果出来了!

1972年元月11日,全国各大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陈毅追悼会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消息,再配上伟大领袖毛主席参加追悼会的照片,那声势足以轰动全世界,随后将近一个月,《人民日报》连续登出各国高官和友人的唁电、唁函,本已沉寂多时的老右老资们更是群情激奋,觉得扬眉吐气的日子来了,事实上,老革命老干部确实有种要解放的感觉,连远在江西小县城的邓小平都嗅出了味道,八月份,他就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虽然没有怎么深刻的检讨,但自己想工作的心情总算表达出来了!而江青那帮人似乎没有文革初期嚣张。这些,是不是毛泽东愿意看到的呢?

第四篇: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管理制度

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发生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的范围,明确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的定义,分析差错、失误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管理程序和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不足,减少药品接近失误、差错时间的发生。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与药品相关的医疗活动全过程。

2.标准

2.1 建立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管理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成员由药学部主任、医务部主任、JCI办公室主任等人员组成。

2.2 各科室设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管理员,负责管理本部门发生的药品差错好额接近失误事件的登记报告和改进工作。

2.3 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事件的报告程序。

2.3.1 医院鼓励药品管理和使用流程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病人及家属报告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

2.3.2 在药品采购、供应、医嘱、转抄、调配、发放环节发生的一般性接近失误事件,由各部门管理员每月底汇总在办公网院内报告系统上报。

2.3.3 在药品发放、使用环节发生的一般性药品差错(病人已使用错误药品单未造成伤害)或严重的接近失误事件时(门诊病人、出院病人已取走错误药品时),当事人或管理员必须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并在办公网院内报告系统上报。

2.3.4 在药品使用环节发生的严重药品差错(病人已使用错误药品且造成伤害),当事人处理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外,必须同时在办公网院内系统上报。

2.3.5 病人使用错误药品导致器官重大损伤或死亡的严重后果,则按照医院警戒时间处理原则报告,并在办公网院内报告系统上报。

2.4 药品差错和接近实物的鉴定依据。

2.4.1 发生在药品采购环节的接近失误以《药品采购程序》为依据。2.4.2 发生在药品供应环节的接近失误以《药事管理制度》为依据。2.4.3 发生在药品医嘱、转抄环节的接近失误以相关的诊疗、护理常规和法定药学资料为依据。

2.4.4 发生在药品调配、发放环节的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以《门、急诊药房处方调配规程》、《门诊中药处方调配规程》、《住院药房医嘱、处方调配规程》和《静脉用药调配规程》为依据。

2.4.5 发生在药品使用环节的药品差错以相关的诊疗、护理常规和法定药学资料为依据。

2.5 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事件处理原则。

2.5.1 在药品采购、供应、医嘱、转抄、调配、发放环节发生的接近失误,必须立即退换、更改等有效措施更正。

2.5.2 要密切观察已使用错误药品的病人,必要时迅速采取就职措施。院外病人必要时住院救治。

2.5.3 药品差错后果严重构成医疗事故的须立即上报管理小组。2.6 药品差错的质量控制和改进。

2.6.1 管理小组定期对药品差错、药品出门差错率和接近失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

2.6.2 管理小组与发生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事件的部门共同调查事件发生原因,回顾管理环节和系统流程,提出质量改进意见并制定改进方案,规定改进日期,限期落实。

2.6.3 管理小组在1个月内检查改进措施落实情况。

2.6.4 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统计分析结果每月公示于医院办公网或药学通讯。

2.6.5 药学部会同管理小组定期开例会,通报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相关情况。

2.6.6 定期将药品差错和接近失误事件汇总举行座谈会,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教育。

2.7 相关定义。

2.7.1 药品差错:在药品采购、供应、医嘱、转抄、调配、发放和使用流程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错误,导致病人最终接受错误的药物治疗,称为药品差错。2.7.2 药品接近失误:在药品采购、供应、医嘱、转抄、调配和发放流程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错误,但是该错误被发现并纠正,病人最终没有接受错误的药物治疗,称为药品接近失误。

第五篇:简析Google公司成功之谜

简析Google公司成功之谜

一、关于Google公司的组织管理与文化

(一)拥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质量的管理体系

1、组织管理。Google的组织机构非常扁平,而不是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老板与员工之间,并没有强烈的等级观念,提倡民主的工作氛围。此外,Google并不会像一般的企业那样,设法将工程师长期地固定在一个项目或一个产品组内。工程师可以比较容易地转换到自己感兴趣的小组工作,也可以同时加入好几个产品的开发过程。显然,这种管理方式上的灵活性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

2、职业发展通道。在Google,员工晋升强调民主和自由,在每年的一到两次的晋升机会中,如果员工觉得自己合适,就可以在系统中提出申请,不必非要等主管提拔才行,只要同事认可,并顺利通过审核就可以实现。这样的民主可以激发员工向上的动力,并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3、合作简单协调。每位Google员工每周还向其所在工作组发送电子邮件回报上周的工作成绩。这样就能让每个人都能简单地跟踪其他成员的工作进度,并同步工作流程。

4、有效沟通交流。每逢周五,Google的两位创始人Sergey、Larry都会与Google员工们共进午餐。此时,Google的员工可以向他们的创始人提出种种“非分”要求,比如带自己的宠物上班。一般情况,两位创始人都会满足员工们的过分要求。自由的办公模式激励了员工们的创新热情,并为Google吸引了许多行为想法不拘一 1

格的天才;畅所欲言的环境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新的创意和想法不断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在彼此之间交流并投入实际应用。Google以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最具创造力的团队,成为Google发展的最大助力

5、鼓励创新。Google工程师们可把20%的工作时间放在自选项目开发上。著名的Google News其实是源自一位工程师的“灵机一动”:他希望看到最热门的新闻,但又不满意门户网站编辑的筛选结果,于是就亲自动手,实现了一个由软件自动编选、排序的“新闻中心”。这种创新加上实干的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了Google公司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思考方式。

(二)拥有自由民主的企业文化

1、价值观

不作恶(Don’t be evil)是Google公司的一项非正式的公司口号。创建伊始,Google 即以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为中心任务。Google 的一贯态度是:如果所做的更改不会给网站访问者带来任何好处,则将坚定不移地予以拒绝。用户可能从未在 Google 上看到过广告,这是因为除非广告与所显示的搜索结果页内容相关,Google 不允许广告显示在我们的搜索结果页上。Google 坚信,只有当广告与您要查找的内容相关时,才会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

2、工作观

就像 Google 的线上服务始终将用户放在首位一样,Google 公司里日常生活也是将自己的员工放在首位。在Google,工作就是生

活,自由畅快的企业文化造就了它无穷的创造力。

3、人才观

Google相信,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在这个全新的互联网领域不断创新。其两位创始人甚至对于所有领域的人才都偏爱有加,如果你是脑外科或是火箭研究领域的博士,也可能有机会去Google工作,现在Google的员工中就包含有火箭领域的科学家和脑外科医生。

通过上述组织行为基本内容,Google的组织形成了一种非框架、非结构、非固定、高效率的团队,并且实现了高度的稳定。

二、关于Google公司的激励模式与绩效管理

第一、优越的工作环境

一个公司的发展速度与其优越的工作环境是分不开的。Google以人性化的、崇尚开放和自由、充满创意和灵感的工作环境闻名业内。这是很值得我们中国的企业学习的。Google崇尚开放和自由的办公环境与其无处不在的创新灵感一起,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Google管理层时时处处以员工为中心。员工是Google的主人,工程师是Google的灵魂。在Google工作的工程师可以享受到最好的开发环境,可以在工作之余尽情放松(伸手可得的食物、游戏机和健身器材、由知名厨师料理的免费餐点„„),但更为重要的是,工程师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机会,以便把自己的技术理想变成千万人使用的热点产品。

第二、丰富完善的员工福利

Google能够成功入选《财富》杂志(Fortune)评选出的最适宜工作的公司排行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公司为员工提供各种诱人的丰厚的福利。综合户外运动中心不惜血本,室内娱乐设施丰富多彩,天下美食应有尽有,工作方式坐立自由,福利海鲜新鲜环保,名人到访大开眼界,安卓新品免费派发,育儿服务一条龙。这些丰富而具有吸引力的福利会让人义无反顾地选择Google。Google的丰厚福利使之能够达到几大目标: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让员工在公司享用美食和处理私人事务,可以延长加班时间;告诉员工公司看重他们的价值;让员工在今后许多年一直使用Google的服务。

第三、Google员工人人持股

Google的员工年薪是非常重要的吸引人才的因素,而公司全职员工全部持有公司股票则更有吸引力。正是这样,Google才会吸引和留住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正是因为Google拥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开放的企业文化,优越的工作环境以及丰富的福利制度,Google才实践出了一条符合网络时代特点的创新之路。成为名符其实的科技巨头。

在二十一世纪,风云变幻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困扰,世界的未来扑朔迷离,如何引领中国企业在世界商业社会中生存,成为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在中国,家族企业模式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的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复杂程度的提高,家族式管理的弱点便逐渐明显,中国人常用“富不过三代”来总结中国家族企业的命运。中国企业要想能很好的融入世界,唯有组建一个像Google一样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质量的管理体系,拥有

开放自由民主的企业文化,制定一套完美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才能使中国企业适应全球化下的新的市场环境,真正成为世界的一个亮点。

此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接受外来文化,融入全球的同时,也应该兼容并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并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华,认识了解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而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要进一步研究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改进企业的管理方法,协调企业人际的关系,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企业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探索如何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规范企业组织行为的方式,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合理运用组织行为学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绩效,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毛泽东成功和失误之谜[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成功和失误之谜[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功源于失误少 河北文科状元畅谈学习经验

    成功源于失误少 河北文科状元畅谈学习经验 . 在即将迈入自己理想大学的时候,回首高三,我依然觉得很幸福,那是一段为自己梦想而奋斗的日子,有梦想,有希望,还有奋斗时流下的泪水。我......

    中共重要会议和毛泽东文章

    考研1号专注考研,致力于考研! 毛概著作、会议、事件年表(1911-1982)(黑体字为毛泽东的著作) 【注:了解毛泽东同志的主要著作及其观点和经典性论述,对于“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的复......

    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和方法

    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和方法――论毛泽东干部思想的现实意义之七杨连旭(2006年4月)世人皆知,毛泽东有着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方法。毛泽东之所以取得了惊天动地的成功,还在于他把高超的......

    毛泽东论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

    guanyu毛泽东论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 ——毛泽东:《中共中央为......

    中共重要会议和毛泽东文章

    顺口溜背建国前重要会议 一大奋斗目标提,革命对象错确认; 二大高低两纲领,秋白统一战线提; 三大国共合作忙,思想组织要独立; 国民一大新三民,联俄联共扶农工; 四大首分两资产,无......

    油画《同志-毛泽东和十大元帅》

    油画《同志-毛泽东和十大元帅》 油画《同志-毛泽东和十大元帅》转载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纪念邮票 《同志─毛泽东和十大元帅》布面油画王琪2003年 作 估价: 450,000至600,000......

    成长和成功

    成长和成功 人人需要成长,人人渴望成功,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成功,是随着成长而来的,春华秋实,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才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有‚老树春深更著花‛,才有‚桑榆未晚霞......

    滚石的成功是糅合了天才和勤奋的努力,是40年的尝试和失误的结果

    滚石的成功是糅合了天才和勤奋的努力,是40年的尝试和失误的结果 米克·贾格尔口才极好、见多识广,可以滔滔不绝地谈论产品定价、经济学和商业模式,不过却自称:“我并不认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