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案(沪教)

时间:2019-05-15 08:0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案(沪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案(沪教)》。

第一篇: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案(沪教)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案(沪

教)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3.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能力目标:

.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能用某些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情感目标:

.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机化合物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正常安排饮食及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概念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探究实验:

.通过一些实验探究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通过探究实验来学会分辨人工纤维与天然纤维

知识整理:

一、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实验:研究有机物的一些特点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蔗糖面粉淀粉塑料

.分别取少量的样品,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燃烧颜色变焦燃烧颜色变焦燃烧颜色变焦先熔化,发生形变燃烧起来颜色变焦组成成分中都含有碳元素。大多数有机物均易燃大多数有机物的熔点低

2.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解不溶解不溶解不溶解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

3.将样品连接入一个闭合电路中,观察灯泡电珠不亮电珠不亮电珠不亮电珠不亮大多数的有机物不能导电

结论: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注意:

.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即含碳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即不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这一名称概念在开始确定时,意指“有生机的物质”,即“只有在生物体中才方可能产生的物质”。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首先由无机物氰酸铵(NH4cNo)溶液制得有机物——尿素[co2]。

2.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其次可能还含有氧、氮、氯、硫、磷等。

3.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的金属化合物等,因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化合物。

4.由于有机化合物在结构和组成上的特点,使其种类繁多。现在人们知道的有机物有1千万种以上,而无机物的种类还不足10万种。

(1)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直链状和环状,单键、双键、叁键等。

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甲烷(cH4)

(2)碳原子能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如cH3cl,cH3Br等

5.不同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如:

甲烷(cH4),mr=16

乙醇(c2H6o),mr=46

维生素B2(c17H20o6N4),mr=376

聚乙烯[n,n=1000~10000],mr=28000~280000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甲烷(cH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上万的有机化合物。如聚乙烯就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一般很多有机材料都是有机高分子。

书写有机物的化学式,元素符号一般是c、H、o、N、cl等顺序。

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

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

纤维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是含碳的化合物B.都是有机物c.碳元素化合价相同D.碳元素质量分数相同

分析:该题主要考察的是有机物的概念及化合物、质量分数计算的综合。

co、co2、cH4都是含碳的化合物,co、co2为无机物,cH4为有机物,故B错;co、co2、cH4中碳元素化合价分别为+

2、+

4、-4价,故c错;co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co2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cH4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显然不等,D也不等。故答案为A。

例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盐酸B.碳酸c.醋酸D.硫酸

分析:盐酸,即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碳酸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由于其组成、结构及性质与无机物很相似,我们就把它归为无机物,类似的有co、co2、碳酸盐等;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硫酸,化学式为H2So4,不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物化合物。故答案c。

例3.酚酞是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一种有机物。结构式如右图所示,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分析:由结构式改写成化学式的关键是找出原子的种类及每一种原子的个数。短线只是为了表现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无关。有三种原子c、H、o。c原子的个数为20个,氢原子的个数为14个,氧原子的个数为4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0×12+14×1+4×16=318

答案为:c20H14o4,相对分子质量为318

例4.有一种橡胶样品在空气中灼烧时有刺激性的二氧化硫气体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混有硝酸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你能推断出这种橡胶中含有什么元素吗?

分析:橡胶是一种有机物,所以一定含有碳元素。根据生成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硫,还有一种气体能在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Agcl),此气体是氯化氢(Hcl)气体。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反应为:

橡胶+o2→So2+co2+Hcl

显然,生成物中有碳、硫、氧、氢和铝几种元素,而反应物中氧气中只有氧元素,所以这种橡胶中肯定含有碳、硫、氢、氯几种元素,氧元素可能有。

例5.血红蛋白(Hb)中含有0.33%的铁,经测定它的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通过计算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血红蛋白是否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分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就是通过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来考虑的,当相对分子质量高达上万后,就能归为有机高分子。我们可以设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x≈67879

67879>10000,故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第二节淀粉和油脂

教学目标:

.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

2.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

3.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

能力目标:

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情感目标:

认知到糖类和油脂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酿酒过程

2.淀粉的检验

3.葡萄糖的检验

探究实验:

.用碘酒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2.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知识整理:

一、淀粉和葡萄糖

.淀粉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在光照及叶绿素的共同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和葡萄糖

6co2+6H2oc6H12o6+6o2

2c6H12o6酶===c12H22o11(蔗糖)+H2o

nc6H12o6酶===n(淀粉或纤维素)+nH2o

2.淀粉的检验:使用碘酒(或碘水)

淀粉与碘作用后使之变为蓝色。

实验:用碘酒检验淀粉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

红薯土豆面包粉条

滴少量碘酒于以下几种物质上,观察现象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物质中含有淀粉

注意:我们用碘单质来鉴别是否存在淀粉,这个是特性反应。

3.淀粉的存在: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食品中,富含淀粉。

4.淀粉的转化:淀粉、纤维素等经过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如:

n+nH2on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的水解

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活动的能源。180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产生大约为2804kj热量。

c6H12o6+6o26co2+6H2o;

酿酒的过程: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

c6H12o62c2H5oH(乙醇)+2co2;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实验室燃料。75%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或者在体内完全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c2H6o+3o2==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甲醇(cH4o),有毒,少量使人失明,较多会致人死亡。

5.糖类物质的作用:

(1)糖类: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称为糖类,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如葡萄糖、果糖等。

(2)糖类二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能水解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3)糖类常根据其而用俗名,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

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如果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

葡萄糖在体内代谢不正常,会造成“糖尿病”。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

6.葡萄糖的检验:(配制氢氧化铜时,要注意氢氧化钠溶液要大大过量,使溶液呈碱性)

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滴加至待测溶液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如果看到红色沉淀(氧化亚铜,cu2o),则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如果没有产生红色沉淀,则原来溶液不含有葡萄糖。

现象可能会生成黑色物质[cu2==cuo+H2o],二、油脂

.油脂的存在:猪油、牛油、奶油、花生油、豆油、菜油、椰子油等。

2.油脂的作用:油脂在人体内被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等质量的油脂,放热量是淀粉等的2倍以上。人体中的脂肪储存丰富的热能。

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糖类)过多,会使之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可能造成肥胖,堆积在肝脏中可能会造成脂肪肝,甚至是肝硬化。

减肥的最佳方法是:坚持锻炼,消耗热量。

3.油脂与淀粉的区分:

油脂的组成元素与淀粉相同,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但是它们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不同,所以其性质也有所不同。

4.油脂的分类:

动物性油脂:如牛油、猪油等来自动物体的脂肪层,常温下通常呈固态;

植物性油脂:如花生油、豆油等来自于某些植物种子的油脂,常温下呈液态。

5.油脂的溶解性:

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如汽油、己烷、氯仿等)

6.大豆中提取油脂

(1)用研钵将大豆碾碎,放入试管中,加入10mL己烷,振荡后,静置一段时间;

(2)过滤;

(3)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用热水浴蒸发己烷;

(4)得到的液体便是大豆油

注意: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典型例题:

例1用简单可行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

(1)牛奶和米汤

(2)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

(3)蚕丝和棉纱线

分析:(1)米汤中含有淀粉,牛奶中没有,所以可以用碘酒鉴别,加入碘酒后变蓝的是米汤,不变的事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遇到酸、碱后,会发生变质而沉淀。红糖质地较粗,含非糖类物质较多,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和苹果酸等。若在牛奶中加入红糖达到一定含量时,其中的酸就会使牛奶变质淀粉。故加入较多的红糖并煮开,能产生沉淀的是牛奶,没有的是米汤。

(2)也可以用碘酒,变蓝的是可溶性淀粉,不变的是葡萄糖。不能采用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的方法,因为葡萄糖可以和新制的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而可溶性淀粉在加热时可会分解,产生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无法鉴别葡萄糖和淀粉溶液。

(3)灼烧时有羽毛烧焦味的是蚕丝,棉纱没有这种气味。

故答案:(1)加碘酒;(2)加碘酒;(3)灼烧

例2在全球性减肥热潮中,脂肪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每况愈下,甚至“谈脂色变”别说摄取了,就连身上的脂肪都“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这种说法科学吗?请说说观点

分析:这种说法不科学;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提供能量的物质,因此每天应吃点含脂肪的物质,否则就会对身体造成的很大伤害。

点拨: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能为身体提供热量。在正常情况下,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它提供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同时它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起到保护人体内脏器官的作用。

例3要洗净沾附油脂的试管或烧杯,可以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用汽油、洗洁精来洗涤。你知道所用的这些洗涤用品,在洗涤中各起到什么作用?洗涤时,是否有化学变化发生。

分析:作用依次是:反应物、溶剂、乳化剂。其中用氢氧化钠洗涤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

教学要求:

.知道蛋白质、维生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2.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知道蛋白质是分子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简单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

3.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蛋白质的维生素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实验方法,掌握简单鉴别化学纤维、毛发纤维

2.能过通过实验现象了解蛋白质变性,及其应用

情感目标:

.能够了解蛋白质、维生素的知识基础上,懂得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食品的探究的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及难点: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

2.蛋白质的性质;

3.蛋白质、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探究实验:

.探究蛋白质的一些性质;

2.鉴别棉布及羊毛材料

知识整理:

一、蛋白质

.蛋白质的存在:人体及动物的肌肉、血液、毛发和各种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肉、鱼、牛奶、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虾、酱油等。

2.蛋白质的作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发生贫血。

3.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c)、氢(H)、氧(o)、氮(N)等。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被小肠吸收的氨基酸。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一部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生成含氮的尿素等物质。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松花蛋(皮蛋)表面的松花即谷氨酸钠。

4.蛋白质的一些性质:

加入试剂水饱和硫酸铵溶液加热乙酸铅溶液浓硝酸

取1支试管,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滴入如右一些试剂,观察现象。呈半透明状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黄色凝聚物

再继续添加一定量水——呈半透明状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

物理变化or化学变化——物理过程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结论:蛋白质在盐溶液中,其溶解性变小,该过程又称为盐析,属于物理变化。蛋白质在受热或者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钡盐、汞盐)等化学物质后,会发生变性,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是化学变化。除此之外,蛋白质遇到70%酒精溶液及甲醛等也会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质。

注意:人如果重金属中毒后,应该立即食用鸡蛋清或牛奶来解毒。

在许多食品中,都容易霉变,注意,该类物品发生霉变后,能产生一种毒性较大的物质——黄曲霉素。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霉变的食品。

实验内容:鉴别棉线、羊毛线、化纤

实验方法:取样,点燃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棉线燃烧后,没有气味,产生灰烬松脆。

羊毛线燃烧后,产生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产生的灰烬松脆;

化纤燃烧后,没有气味,燃烧剩余物产生熔球现象,较硬。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简单的鉴别。

二、维生素

.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剂:蔬菜、水果、鱼肝油、复合维生素含片等。

2.维生素的作用:保证人的正常发育,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3.维生素的: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故不能偏食

4.维生素的组成:维生素是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有机物。

5.认识某些维生素

(1)溶解性:维生素A微溶于水,维生素D不溶于水,但都易溶于油脂,故其制剂都是油状的。维生素B、c能溶于水。但加热时均易受到破坏,Vc在碱性情况下也容易受破坏。

(2)某些维生素的作用及存在

维生素A: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及骨骼发育,存在于鱼肝油、肝脏、水果中等。

维生素c:又称抗败血酸。具有酸性及还原性。与血液凝固有密切关系,主要存在于水果中。维生素c具有酸性和还原性。故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维生素D:可促进钙质的吸收而使骨质钙化,维持正常的骨骼,存在于鱼肝油、牛奶、蛋

第二篇:17年一轮复习教案 食品中有机化合物

2017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1)

【自主复习】

1.世界上有几千万种化合物,其中大多数是含碳的化合物,人们一般根据是否含有碳元素,将化合物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取少量蔗糖放入密封的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管口有小水珠生成,同时试管中留下黑色的炭粉,由此可断定蔗糖中含有_______元素,蔗糖属于_______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碳酸钠等属于_______化合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化合物除了含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元素。

说明: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的判断:含碳的单质属于无机单质,不含碳的化合物肯定属于无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中,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属于无机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则为有机化合物。注意:几种有机物混合在一起所得物质为混合物,不能称为有机化合物。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______________很大(1万以上)的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说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判断: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的有机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可分为两类:天然有机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和合成有机高分子(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3.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

4.地球上各种生物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_______能,人和动物要维持生命活动,必须从_______中获得能量。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保持健康,必须摄取各种食物。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食用油中含有________,鱼、肉、牛奶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青菜、水果中含有_______,青菜中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食物中含有的重要有机物,是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5.光合作用消耗了空气中的_______,补充了空气中的_______;呼吸作用消耗了空气中的_______,增加了空气中的_______。所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两个重要环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中生成的葡萄糖还能进一步转化为_______、_______或_______,光合作用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食物的主要成分都是淀粉,草、木、庄稼秸秆、_______和_______中含有纤维素。

7.葡萄糖是一种_______色、_______味的易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化学式为_______,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_______和_______,释放出热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产生15.6 kJ的热量。

8.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都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_______是人们食用的最主要的糖类。早晨集会时小明同学因低血糖晕倒,此时应马上补充_______溶液。

9.自然界中的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都来源于绿色植物的_______。淀粉在人体

内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淀粉在人体内经过新陈代谢后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淀粉_______(填“有”或“没有”)甜味。

10.油在常温下通常呈_______态,脂在常温下通常呈_______态,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_______。一个人如果活动量小,热量消耗就_______,体内积累的脂肪就_______。如果摄入的糖类过多,剩余部分也会转化为_______。11.油脂和糖类物质的组成元素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在油脂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元素。油脂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与淀粉、纤维素不同,油脂不溶于_______,易溶于_______等有机溶剂,密度比水_______。各种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有数百左右,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食物中不同种类的油脂_______、_______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在人体内消化,发生氧化分解,都能释放出_______。

12.油脂是制肥皂的主要原料,肥皂水中滴入酚酞变红,表明肥皂水的pH_______7。当衣服沾上油污时可用汽油除去,原理是______________。也可以用洗涤剂除去,原理是______________。

13.馒头、大米和面包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检验其中含有淀粉的方法是_______。14.检验葡萄糖所用的试剂有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__要过量。

15.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可用_______表示,它们都属于有机_______化合物,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_______。淀粉和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水反应,转化为_______。16.乙醇(俗名:酒精)是_______色透明、具有_______的液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它易_______,能与_______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_______,是工业上使用的一种重要有机_______,还可作为_______。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生成_______和_______,同时放出大量的_______。写出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饮用含甲醇的酒,会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_______。工业酒精含有少量对人体有害的_______,因此绝对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和调味用的酒。

【例题设计】

例1人体就像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在下列食物中.不能给这个”化学工厂”提供能源的是

A.汉堡

B.花生油

C.矿泉水

D.馒头

例2 医疗上静脉注射常用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B.葡萄糖属于无机化合物

C.葡萄糖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D.葡萄糖含有24个原子

例3 清明假期间,小明与同学一起去野炊,他准备了①米粉、②牛肉、③菜油、④馒头、⑤食盐、⑥矿泉水等物品。请帮助回答:

(1)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上述物品_______中。(填序号)

(2)从科学膳食、营养平衡的角度出发,你认为小明同学还需带含______类营养素物质。

例4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油脂和葡萄糖都易溶于水

B.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

C.给低血糖的病人补充葡萄糖以缓解乏力、眩晕等症状

D.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

例5(2014.苏州)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油脂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葡萄糖不能转化为人体内的脂肪

C.汽油、煤油、菜籽油、花生油都属于油脂

D.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不属于乳化现象

例6 由碳、氢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繁多,烷烃就是其中一类重要的物质,下表列出了烷烃的一些信息。

分析上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丁烷的化学式:_______。(2)烷烃的命名与分子中_______原子个数有关。

(3)总结一条烷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2014.泸州)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简图,请回答:

(1)图甲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图乙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

(4)写出在人体中发生图乙转化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馈练习】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酒精(C2H5OH)B.葡萄糖(C6H12O6

C.碳酸钾(K2CO3)D.淀粉[(C6H10O5)n] 2.某物质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它不可能是:①酸、②碱、③盐、④有机物中的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每100 g草鱼中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的平均质量见下表:

该草鱼能提供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成分有

A.六大类

B.五大类

C.四大类

D.三大类 4.下列食物中,能为人体提供纤维素的是

A.大米

B.豆油

C.青菜

D.鸡蛋 5.下列过程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糯米酿酒

B.纸张燃烧

C.石蜡熔化

D.食物腐烂 6.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霉变大米用水洗净后可以继续食用

B.农业上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可作调味品

D.稀有气体可用作焊接保护气 7.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纤维素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

C.常温下油脂都呈固态

D.青菜、黄瓜中含大量的蛋白质

8.人的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需要能量,下列物质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无机盐

B.水

C.糖类

D.维生素

9.葡萄糖(C6H12O6)供给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要的能量的反应可表示为C6H12O6+酶6O26CO2+6H2O+能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医疗上可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

B.葡萄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

C.葡萄糖氧化产生的CO2若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将增大

D.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较,CO2和H2O的含量增加了 10.测得某酒精(C2H5OH)溶液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和氧原子数相等,则该溶液中C2H5OH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

A.1:1

B.1:2

C.1:3

D.1:4 11.某有物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判断该有机物组成说法正确 的是

A.只舍有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12.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馒头、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你认为这份午餐搭配中还应添加下列食品中的 A.黄瓜

B.牛奶

C.炒鸡蛋

D.烤野兔肉

13.(2014.牡丹江)氯乙烷(C2H5Cl)是某种镇痛急救药的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5

B.氯乙烷是一种有机物

C.氯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氯乙烷由碳原子、氢原子、氯原子构成 1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B.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糖类都有甜味

D.淀粉和油脂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构成、结构和性质不同

参考答案

[自主复习] 1.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碳、氢、氧(或C、H、O 有机 无机 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化合物很相似 氢 氧 氮 氯 磷

硫(写元素符号亦可)2.相对分子质量 淀粉 纤维素 蛋白质 天然纤维 合成纤维 塑料

天然橡胶

合成橡胶

3.C、S、H O 4.太阳 食物 淀粉(或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维生素 纤维素 淀粉 油脂 蛋

光照白质 维生素 5.CO2 O

2O2

CO2

6CO2+6H2OC6H12O6+6O2 C6H12O6

叶绿素酶+6O26CO2+6H2O 蔗糖 淀粉 纤维素 太阳 化学

6.大米 面粉 玉米

酶土豆 青菜 水果 7.白 有甜 C6H12O6

CO2

H2O C6H12O6+6O26CO2+6H2O 8.淀粉

葡萄糖

纤维素 碳、氢、氧(或C、H、O)淀粉 葡萄糖 9.光合作用 葡萄糖 二氧化碳和水 没有 10.液 固 热能 少多 脂肪 11.相同 碳(C)氢(H)氧(O)分子构成 结构 性质 水 汽油 小

组成 性质 热量 12.大于(或>)

汽油能溶解油污 洗涤剂能乳化油污 13.取样,滴加碘酒(或碘水),若样品变蓝,则样品中含有淀粉

14.CuSO4溶液

NaOH溶液

NaOH溶液 15.(C6H10O5)n

高分子 更大 葡萄糖

16.无 特殊香味 C2H6O 挥发 水 有机化合物 溶剂 燃料 二氧化碳水

C2H6O+3O2 点燃 2CO2+3H2O 中毒 昏迷 眼睛失明 死亡 甲醇 [例题设计] 例1.C 例2.C 例3.(1)①④

(2)维生素

例4.A 例5.A 例6.(1)C4H10

(2)碳(或C)(3)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烷烃的沸点逐渐升高(或除丁烷外,随着碳原子数的递增,烷烃的相对密度逐渐增大等合理答案均可)

例7.(1)CO2+H2O-H2CO

3(2)6CO2光照酶+6H2OC6H12O6+6O

2(3)反应的条件不同

(4)C6H12O6+6O26CO2+叶绿素6H2O [反馈练习] 1.C

2.A 3.B 4.C 5.C 6.D 7.B 8.C 9.C 10.A 11.B 12.A 13.B 14.C 15.糖类、维生素

提供能量

第三篇:沪教版13完璧归赵教案

13、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 由“璧”引入,揭示课题。1 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纯晶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里当中是无价之宝。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边说边板书)现在人们也用“璧”通称美玉。(出示:美玉)今天课文中提到的这块美玉就叫“和氏璧”,文中称它——“奇珍异宝”。(出示,齐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原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可见和氏璧是块人人都想得到的——宝玉,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齐读:完璧归赵出示课题:完璧归赵 5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 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2、反馈。(1)生字词学习。

(2)根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完好无损)。问:主人公是谁?(3)指导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门里面不是佳,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

三、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1 明确复述的要求。

完璧归赵是一个典故,也是一个成语,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故事,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能讲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要复述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分别对谁说的? 交流,出示。指名读。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像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注意停顿符号)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因当斋戒五天。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男、女生分读四句话。

四、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大王放心”,这是蔺相如对赵王说的第一句话,那么赵王究竟在担心什么呢?让我们来看课文1——3节(指名读)。

3、交流。(对什么不放心?)

4、试着读好这句话,要让人放心。

5、指名读,评价

6、生齐读。

7、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

五、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1 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上宝玉。(板书:献)学习第一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过渡:这是蔺相如对秦王说的第一句话(指名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为什么要对秦王这样说?同桌读一读,讨论讨论。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可见秦王毫无诚意。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

(3)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板书:信以为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3学习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勇敢)

(1)接过和氏璧的蔺相如是这样做,这样说的——指名读第7节(2)你将蔺相如的动作读得很好,看看他都做了什么?(指导认识动词,师演示),可是蔺相如说得话你没有读好,来看看: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地说)

(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师陈述蔺相如占的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齐读前半句)

(7)可是,强暴的秦王怎会如此善罢甘休,于是蔺相如紧接着说(齐读后半句),这是要摔玉啊!(板书:摔)

(8)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把自己的——(这句话很长,老师来帮帮你们,注意停顿符号。)

(9)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诺言吗,他说—(齐读临行前的话)(10)蔺相如真的是要摔玉吗?(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保护和氏璧啊!)(11)(他看上去是要摔玉,实际上是要护玉。板书:护)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谁愿意再来读读这段话? 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机智)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⑴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指名读句)——(板书:随手指点),从随手指点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⑵是啊,蔺相如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他对秦王说道——(出示第9节),生齐读。

⑶理解:斋戒。秦王答应斋戒5天,是不是表示他改变态度变得很有诚心了呢?明知如此,那蔺相如为什么 还要秦王斋戒五天呢?

⑷生讨论,指导认识此为缓兵之计。

(5)引读第10、11节,秦王同意斋戒5天,蔺相如——,过了五天,蔺相如得知和氏璧已被送走,——。后来他冷静一想,——.于是——。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1、引读——今天,我们联系课文抓住蔺相如的语言读懂了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了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知道他没有换城的诚意,就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巧妙的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的摔坏宝玉,就——,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有借口说——。秦王同意了,蔺相如立即叫随从——,从而将和氏璧——。

2、复述课文,深化感悟。

蔺相如就是这样在秦国的大殿上,为了保护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他抓住秦王爱玉心切的心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秦王斗智斗勇,从而将赵国的镇国之宝——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现在你就是当时跟随蔺相如一同前往秦国的随从,请你把在大殿上看见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告诉赵国的人听。你可以借助黑板上的词语说说看,注意把蔺相如怎么做、怎么说得讲清楚。

3、听了随从讲的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4、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这种以维护国家尊严为荣的民族气节至今传为美谈!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个著名的典故讲给更多人听吧!

六、作业:词句活动室

板书 完 璧 归 赵

完好无损

蔺相如 理直气壮 秦王

献——要——摔——送 绝口不提 信以为真 随手指点

第四篇:沪教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整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及与本节内容的联系,我画了知识目标图。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并能举例说明;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步骤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1)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3)教师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顺序进行教学。

a.教师由北京奥运会大家在家里可以看奥运会现场导入信息的普遍性,然后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气组、表情与心理、环境卫生与家庭文化组等6组,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纳,并由小组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学生活动:例举说明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板书:信息的普遍性。

b.教师用屏幕展示: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继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之后,中国航天在世界舞台上的又一次精彩亮相,神七首次进行的航天员出舱活动、实行航天员太空行走,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神七任务的成功完成必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跨越。

学生活动:当时最快得到这条消息的形式是什么,组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无论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载体,说明信息具有依附性。板书:信息的依附性

c.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是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

板书:信息的价值性。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d.教师活动:2000年《厦门晚报》报道:一位肖先生拨通信息台,键入准考证号和考生号后,听到的提示音是:要查考生成绩请按1;要查录取分数线请按2。肖先生查出女儿高考文科成绩是603分,接着他按2键,听到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30分。肖先生不相信有这么高的分数线,便让女儿向同学打听。结果是按信息台2键播出的是1998年的录取分数线。但肖先生手头一本高招办出版的书中,清楚地写明1998年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00分!也就是说,这是一条错误的过时信息。要求学生小组根据此案例再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因为使用了过时信息而导致事情失败或者带来一定损失的案例。

学生活动:学生很快讲解了很多生活、学习中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让学生对信息的时效性特征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科学评价信息的态度,同时为后续章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第四环节“信息价值的判断”打好基础。

板书:信息的时效性。

e.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磁盘、优盘、移动硬盘,不同目的盘给不同的学生。学生活动:三个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内容一样,这点跟一个苹果让三个人吃的结果完全不一样。板书:信息的共享性。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共享性,并说明美国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40%,就因为信息技术产品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的特性---共享性。

f.教师活动: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事先通过A4纸打印出来的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再结合刚才讲解信息的共享性时三个学生分别使用磁盘、优盘、移动硬盘承载信息,做出如下:

总结:信息无处不在,是普遍存在的;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信息又是被多个人所共享;信息的价值是对信息的获得者而言的,并且信息具有时效性。

4、总结归纳,布置课外作业。

1、新闻

1、新闻2;

2、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定义;

3、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特征。

第五篇:沪教版《变形记》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圈划关键词句,理解小说中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2、联系实际,理解主人公变形的深层原因,感受小说所反映的冷酷的社会现实。

说明:《变形记》是本单元中阅读难度最大的一篇。它所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冷酷,这一主题对于上海的高一学生来说非常陌生和艰深。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的学生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的,这就成为学生理解小说主旨的情感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的关键词句,从而体会社会对人性的摧残。本单元是小说单元,而《变形记》所运用的手法又极其荒诞离奇,所以,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关注小说创作中最传神的细节描写和人物描写,透过荒诞离奇的外表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从而降低阅读本篇的难度。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小说中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2、难点:思考格里高尔的家人在格里高尔变形之后的反应的内涵。

说明:小说阅读时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捕捉细节和体会人物心理来完成的,这对于跨越《变形记》阅读的难度有很大帮助,也是小说教学应该落实的主要方法。理解小说所反映的冷酷的社会本质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但学生也是有相类似的情感体验的。小说中家人的反应是超乎常理的,但正是这种反常强化了作品的主旨,理解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要求学生关注格里高尔家人的反应有助于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和主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布置预习熟悉情节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圈划关键词句,指出不明白之处,并概括故事情节。

1、课前阅读课文,圈划关键词句,在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

2、概括故事情节,准备课堂交流。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概括故事情节,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小说的内容比较艰深,所以,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疑问。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疑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施不同层面的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口头交流预习作业

1、要求学生口头交流小说的情节。

2、要求学生交流在预习时产生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简单归类。

3、要求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尝试自行解决疑问。

1、口头交流《变形记》(节选)的故事情节:一天早晨,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从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格里高尔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家人和公司里的同事见到格里高尔的变化都惊恐万分

2、口头交流在预习时产生的问题。

1、要求学生课堂交流故事情节,有助于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简单归类,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设置不同层面的要求。

3、教师对学生提出自行解决疑问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再读课文了解背景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第3段中,格里高尔心里所想的“晦气事”是指哪些事情?

2、请根据课文内容,给格里高尔设计一下一天的行程安排,准备小组交流。

1、阅读课文,理解文中所指的“晦气事”的内涵,并作课堂交流。(“晦气事”主要是指推销员的工作辛苦,饮食低劣,缺乏真实的友情,家庭还债的心理压力巨大,老板的苛刻冷酷使格里高尔受尽了气,格里高尔始终生活在重压之下。)

2、给格里高尔设计一天的行程安排,并作小组交流。

1、“晦气事”揭示了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是了解课文背景和主旨的基础。

2、给格里高尔设计一天的行程安排,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格里高尔所处的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读课文圈划词句初步理解课文主旨阅读课文,圈划关键词句,思考:

1、格里高尔在变成一只甲虫之后,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变形前后,格里高尔的形象是否有变化?

2、当发现格里高尔没有上班之后,他的父亲、母亲、妹妹和公司里的秘书主任有怎样的反应?发现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后,他们又有怎样的反应?(要求:注意小说中对众人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1、阅读课文,圈划关键词句,思考问题,课堂交流。(格里高尔的心情主要经历了从疑惑到忧郁,到苦恼烦闷,到痛苦焦虑,到激动失控,到镇静,到绝望不安的变化过程。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虫”,却始终关心着自己的家人。)

2、阅读课文,圈划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关键词句,并作课堂交流。

1、体会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后的心情变化,以及形象的始终如一,有助于感受格里高尔所处的社会的冷酷无情,从而理解格里高尔变形的深层原因。

2、小说的社会背景比较复杂,要求学生关注众人的反应有助于帮助学生感受格里高尔所处的冷酷社会的无情。

四读课文品味语言深入理解课文主旨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三次提到格里高尔亲人的“哭”,分别有怎样的内涵?

2、作者为什么如此刻画众人的反应?

1、阅读课文,品味语言,思考三次“哭”的内涵,并作课堂交流。(第一次:第17段,妹妹的哭表现出妹妹对格里高尔的关心。第二次,第22段,母亲的哭表现出母亲对格里高尔的关切。第三次,第25段,父亲的哭表现出父亲的绝望和冷酷。)

2、思考作者刻画众人形象的作用,并作课堂交流。(要点:注意母亲和妹妹的变化,父亲始终一贯的冷酷。)

1、理解格里高尔亲人的三次“哭”有助于通过各个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的主旨。

2、思考作者刻画众人反应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冷酷社会对人性的泯灭。五读课文品味细节深入理解文章主旨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第31段“父亲从后面使劲地推了他一把”这个细节反映了什么?

2、格里高尔能否最终回到人类的社会?

3、请根据课文内容推想格里高尔会有怎样的下场?

1、阅读课文,品味细节内涵,课堂交流。

2、小组讨论:格里高尔最终能否进入人类的圈子?格里高尔会有怎样的下场?

1、细节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旨的主要手段,指导学生捕捉细节、品味内涵,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2、对格里高尔下场的推想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回顾质疑问题,思考文章内涵

1、要求学生自行回答预习时提出的质疑问题,在小组中作简单交流。

2、阅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再次提出疑问。

1、自行回答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文,提出质疑。

1、要求学生自行回答质疑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在教学过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再次提出疑问,有助于学会养成深入研究的学习习惯。

3、小组交流的形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拓展阅读作业反馈布置作业:

1、思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否有格里高尔这样的人?如果有,请给他们开一张药方。

2、把虚幻和现实结合起来,是本文主要的艺术特色,请从文中找出若干细节来加以阐述。

3、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阅读《变形记》全文,完成一篇读后感。完成作业。

1、给格里高尔开药方,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

2、要求学生品味细节,是落实教学重点的一个环节。

3、课外阅读《变形记》全文,有助于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全面了解小说主旨,了解卡夫卡的写作风格。

思路点拨

预习、质疑的环节是成功阅读本文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交流时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而教学过程结束时要求学生再次提出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的学习习惯。

课本中所选的《变形记》虽然是节选,但篇幅仍然非常长,所以,长文短教是教学应有的策略。而“短教”更要求教师要抓住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筛选关键词句,反复阅读文章,品味内涵丰富的语言。几次反复阅读课文的环节的设计都是出于这样的一个目的。

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超出常理的人物形象之下蕴涵着的现实意义,从而体会艺术创作和反映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变形记》全文,从而深入理解作品主旨和艺术风格。

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只需要求学生能够捕捉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并初步理解其内涵即可。练习举隅

1、根据文意填空,并阐述理由。

①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__________,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的父母对这一切还__________;多年以来,他们已经深信格里高尔在这家公司里要呆上一辈子的,„„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她(格里高尔的母亲)撞上桌子,又__________倏地坐了上去,似乎全然没有注意她旁边那把大咖啡壶已经打翻,咖啡也汩汩地流到了地毯上。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第1~3段,写格里高尔“变形”,似乎早有准备,几乎没有特别的惊异和惶恐,只像患了头痛脑热一样;周围环境毫无变化,四堵熟悉的墙壁、画以及窗外的一切没有变化,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3、下面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格里高尔怎样的内心状态呢?

也许开除了倒更好一些,谁说得准呢。如果不是为了父母亲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但是事情也未必毫无转机;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了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不过眼下我还是起床为妙,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

4、请联系文中的语言,说说小说的真实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下载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案(沪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案(沪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沪教一上准备期教案

    嘉定区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习准备期案例汇编 细听一听。播放录音 2、出示句子:我是小学生。我也是小学生。 同桌模仿说一说、齐说 3、出示课后第二幅插图 这时有三个小朋......

    飞夺泸定桥沪教版教案

    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飞夺泸定桥沪教版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飞夺泸定桥沪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

    沪教版小学语文《鸟语》教案

    鸟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从鸟语中得到正面的人生启示。 3、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热爱鸟类、大自然的情感。 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

    沪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案上

    沪教版三年级音乐教案(上) 第一单元 田间歌谣 《花蛤蟆》 教学内容: 一、声音造型 荷塘欢歌 二、学唱歌曲 花蛤蟆 三、表现歌曲 花蛤蟆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花蛤蟆》,领会歌......

    边城》教案 沪教版必修1

    《边城》 教学目标: 1、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2、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物质的溶解教案(沪教版)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 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悬浊......

    天鹅的故事 沪教版 教案

    12 天鹅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呼、啸、腾、胸、脯、颤、咯、吱;理解词语:“呼啸”、“怔住”;积累描写风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读......

    沪教版八年级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葛廷侠 一笑冰心选自《冰心全集》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2体会课文表达的纯洁、高尚的爱。 3结合课文内容,朗读并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