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时间:2019-05-15 08:4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第一篇: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富春山居图》与《向日葵》

作者:周莹珺

高一(6)班

内容摘要:在美术的发展史上,中西方拥有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绘画艺术,它们思想内涵不同,它们作画原料、技巧不同。但当它们相互碰撞时,一种化学反应产生了,它们相互交融,一起进步与革新!

关键词:中国小墨画,西方油画原料,绘画技巧,碰撞与融合,梵高与《向日葵》,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一、中西方不同的绘画技术

(一)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小墨,浅降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赵孟頫并称“元四家”。他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且曾以卖卜为生。因为生活的坎坷,寒暖自知,他所画的画一致地有两种风格,一为浅降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另一为小墨,皱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在黄公望晚年时定居在今天的富阳市内,他情钟于富春山水。79岁的高龄也未能阻止他终日不辞幸劳地奔波,观察那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之壮阔。炉火纯青的技法夹杂着生活,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一幅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真实亲切。世人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吴洪裕的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每天乐不思蜀的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说要焚烧此画作为陪葬。幸运的是,吴洪裕的侄子及时将其从火中抢出,但此时的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半,前段较小称作“剩山图”,后段较长,称作“无用师卷”。

(二)梵高与《向日葵》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牧师家庭,今名为文森特·威廉·梵高,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1890年7月份的时候,因为受到精神病的困扰,割掉了自己的左耳,后来又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那时他37岁,一位天才的画家便向着天堂上去了。他死前的两年,也是他35岁时,梵高从巴黎来到了阿尔勒,一个法国南部的小城。《向日葵》就从那蕴育出来,其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充斥每一个细胞,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温度就像跃跃欲试喷出的岩浆。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的临摹下来的职务,而是注入了、生命热情与希望,带有原始冲动的生命体。当然,一幅作品受到的主观,客观决定因素很多,因而他作品中也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独特新颖,他远远地走到了时代的前沿。那时难以被人所接受,可当环境改变,物是人非时,他达到实实在在的现实,促使了表现主意的诞生,甚至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实际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二、不同的绘画技术、特点,影响与特点。

(一)掬一捧烟雨,会缓缓地流进心底

小墨画顾名思义是由小墨画出的画,也称国画。其有要素三个:一是单纯性、二是象征性、三是自然性。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小墨画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画种,而墨作为其主要原料,也是颇为讲究。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五墨,画出不同浓淡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从而形成以小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水墨画也拥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特点。借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小墨画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的外表,更多于是抒发主观上的情趣。讲究“以型写神”,骨法用笔—平、园、留、重、变。可以说是西方艺术的再现手法。后来进阶时的小墨画,也有毛笔花鸟画,色彩缤纷,有时也便称为彩墨画。

(二)蒙一层亚麻,染些油味的颜色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合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画的一个画种,它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成为了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其实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的蛋彩画,后来经尼德兰画家杨·凡·艾克进行了改良,由此他也被称为“油画之父”。油画逐渐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就如同中国的小墨画一般。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的发展,用油调制的颜料,取而代之地被为丙烯颜料等高科技的工具。油画的遍及也随之伴着各种各样的派别出现,比如说:浪漫主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现实主义米勒的《拾穗》;后印象主义梵高的《向日葵》等等,甚至还扩及到后来的抽象画派。而挫、拍、揉、线、扫、跺、拉、擦、仰、砌、划、点、乱、涂、摆也是油画中贯用的作画技巧。

三、不同绘画碰撞和交融

从古至今,西方与东方的思想与文明都因为经济的发展不同而有所差异,它波及至各个领域,工业、声乐、绘画都是如此。千年的文化愧宝。清代时期,油画作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代表传入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由此碰撞,发生了不一样地化学反应。不同的技巧,不同的绘画颜料,不同的精神文画相互交融与仰仗。西方崇尚那种诗,书画集于一体的儒雅气息。东方崇尚那种富有各式色彩,画色鲜明的绘画艺术。后来,戊戌变法之后,中国许多青年学者先后赴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学习油画,其中不就有后世知名的徐悲鸿、关良、胡一川等人。而西方也开始用中国的小墨作为油画的底料,用墨色来勾勒绘画。这便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吧。

第二篇:中西方绘画构图原则比较及其差异性分析

中西方绘画构图原则比较及其差异性分析

【摘要】:正构图美学原则是一切构图形式设计的基础,而东西方对这些原则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都存在许多方面的差异。从思维方式上讲,二者的区别可能体现在一般原则和分类框架等问题上;而从表达方式上看,中国绘画的这些原则、要求似乎并未以纯抽象形态系统地存在。

【关键词】:西方绘画 中国画 中国绘画 画面 表达方式 构图原则 东西方 美学原则 思维方式 形式设计

【正文】:构图美学原则是一切构图形式设计的基础,而东西方对这些原则的表达方式和侧重点都存在许多方面的差异。从思维方式上讲,二者的区别可能体现在一般原则和分类框架等问题上;而从表达方式上看,中国绘画的这些原则、要求似乎并未以纯抽象形态系统地存在。中国画中的宾主关系和西

第三篇:《中西方诗歌比较》

从小方面比较中西方诗歌

诗歌是人类最美丽的表达语言,是人类文化文明的结晶。中国拥有最博大精神的诗歌文化,而西方的诗歌经过了抒情诗、史诗、诗剧、诗体小说、现代派诗歌的发展,也有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中西的诗歌既有差异也有相同之处。那么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下比较。

一、从表达上中国的诗歌更加含蓄

中国的诗歌由于古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尾变化的语言,它不像英语那样有明显的人称、数和时态变化,所以表达上不如西方语言那么精确,因此汉语更具有模糊性,更加含蓄。艾米•洛威尔曾经说过:“含蓄是我们从东方学来的东西之一。”而西方诗歌比起中国的诗歌的含蓄则显的更加的直接开放。比如英美现代诗歌大多都是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二、从诗词上看有共性也有差异的特点上

中国古典诗词的显著特点就显现在简洁具体。这要求诗人必须具有行文简洁和表达含蓄的才能。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点生动的意象和诗中有画也融入了他们的创作中。这种借鉴的结果就是“汉风诗”的出现。英美译者翻译最多的是我国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李贺的诗和李清照、柳永、李煜的词,他们的创作手法对英美现代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流传的佛老思想、逃避现实、完善自身的思想也深入他们诗歌的创作中。勃莱一首名为《想到<隐居>》的诗,就是受白居易的启发而写的。他的朋友赖特走得更远,他曾经给自己的一首诗加上这样的一个标题:“读了一卷坏诗,心情抑郁,于是走向一处闲置的草场,央昆虫来作伴。”这种白描方法明显是受到中国唐诗的影响。从中既可以看到共性也可以看出个性。

三、从写作方式上看

中国诗词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造出意境,而英美诗歌则注重描写景物在人们心里唤起的反应,从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这是由两者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中国人注重表现,西方人注重再现,这种思维模式指挥下发展而来的诗歌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自然大不相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形成了意境说、教化说,西方则形成了典型说,因此中国的诗词更注重的是一种意境的创造,追求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让人有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诗歌的出现是因为中国古代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即使到了现在,中国人写诗歌依然追求意境的营造,如果说得太白了,就没有意思了,当然当代一些新新人类作家的作品追求一种直白,则是另外一回事,并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这些人并不代表中国诗歌创作的主流。

四、从表现手法上看

中国诗歌常常喜欢写意地刻画某种情景,并由此情景烘托某种情感!如柳宗元的那首《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综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刻画的是一种孤独而不寂寞,人与自然相溶,悠远而深沉的情感。但全篇不带一点理性的描写,这首诗很好的显示了中西方表现手法上的根本区别,即中国人常常喜欢用材料来烘托、渲染情感,这时候由情境决定了的情感相对来说比较温驯、含蓄和安静。

而西方诗歌的表现手法常常是由情感的不安的运动所决定,他们的情感是激烈运动的、是不安的、是追问的、是探求的,所以他们的表现手法总体上说比较多样和丰富,或夸张,或拟人,或譬喻,或直白等等的统一运用和穿插,他们是情感出于自身运动的需要而主动去寻取载体的。如莱蒙托夫的《帆》,诗人让自身情感内化为一只帆船,于是情感的运动有了载体,情感在运动,帆在追寻,追寻一种最高的存在,而随着帆对已有存在的不断否定,最后在不断否定中肯定了一种“仿佛只有在不安的风暴中才能得到安稳”。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精神决定了中西方之间必然存在各自的差异,但是人类社会的共性又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共性和联系。如果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里面的关系互相融合,那么诗歌的发展必然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四篇:中西方爱情诗 比较

中西方爱情诗比较

共同之处:

1、中西在早期都有大胆而热烈的情诗: 如:中国的:《诗经》中的《关雎》、《蒹葭》、《静女》、《卷耳》,汉乐府中也有《上邪》,从敦煌出土的唐代无名氏有《菩萨蛮》,明代有《子夜歌》。现代也有汪静之《过伊家门外》,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别拧我,疼》、郭小川《白雪的赞歌》舒婷的《致橡树》、《神女峰》。

西方的:《圣经》中的《雅歌》、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相思》、古罗马卡图卢斯《歌集》、但丁的《新生》、彼德拉克的《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彭斯、拜伦、雪莱,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法国诗人雨果等,都有大量的情诗。

西方的情诗是一条明线,中国的情诗是一条暗线;西方不论是文人创作还是民间创作,都很明显,而中国的文人作品中的真正的情诗则很少,民间作品中还是有所谓的真正的情诗。

2、都有一个曲折反复而冲突阻力的发展过程。

在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思想,主张“男女之大妨”、“男女授受不亲”以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因而情诗创作收到影响;但另一方面,历代的妓馆青楼却又是公开的。因此,文人的作品中自然形态的情诗少,但民间的情况又不太一样。

在西方,由于受到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宗教统治,写情诗也是受到禁止的,自文艺复兴开始,西方人冲破禁欲主义的思想与体制,于是情诗也取得正常发展。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的“性”与“情”基本上是开放的;文艺复兴以后,也就更加开放。西方比中国开放的时间要长的多。

中西方情诗的差异:

1、主题的差异: 中国关于“婚后恋”“死亡恋”的诗比较多,如无名氏的《菩萨蛮》、李白的《长相思》、陆游的《钗头凤》,白居易的《长恨歌》。西方关于“婚前恋”、“婚外情”的诗多,如萨福的《相思》、《圣经》中的《雅歌》、中世纪骑士抒情诗中的《破晓歌》、拜伦的《雅典的少女》等。

2、情感上或情调上的差异:中国情诗多写“怨”情,多悲苦与悲愤之情,多“悼亡诗”而少“求爱诗”,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李清照《声声慢》、辛弃疾的《祝英台近》;

西方则多写“慕”情,多“求爱诗”而少“悼亡诗”,多欢快幸福之情,如雨果的《致一女子》。

3、中西情诗在性质上的差异:中国诗少性的描写,少写身体、话语和动作,如陆游的《钗头凤》;

而西方诗多“性”的展示,多写身体,并且大胆而热烈,如康明斯的一首诗,这里不便于展示。

4、宗教情感上的差别:中国人对于超生死的存在本身没有什么信心,情人死后也就与草木同朽了,等待来世渺不可期。潘岳说:“落叶委延侧,枯骸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元稹说:“同穴同苜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白居易的《长恨歌》,虽然有超越时空的框架,但显然只是在敷衍传说而已。

5、中西情诗在情景上的差异:

中国:闲庭深院、沉香亭畔、罗帐半掩、炭火微温、月影阑珊,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纳兰性德的《菩萨蛮回文》。西方:碧草如茵之大地,月光皎洁之林间,白雪皑皑之小径,浪卷细沙之海滩,如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华兹华斯的《露茜组诗》等。

6、中西情诗在风格上之差异:

中国情诗含蓄、婉约、遮掩式的,重柔性之美,如《诗经》中的《关睢》、汉乐府中的《迢迢牵牛星》、徐干的《室思》等。西方的诗大胆直率,热烈明快,多阳刚之气,如白郎宁夫人的十四行诗、拜伦《雅典的少女》、华兹华斯《致戴茜》、歌德《五月之歌》等。

三、中西情诗差异的三种根源

1、社会与文化根源:中国是一个高度伦理化的宗法制农业社会;中国的文化是儒道释综合而以儒家为主;封建仕人追求功名利禄,重规范,不重感情,妇女没有任何地位。西方是一个海洋性的开放体系,有以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基督教的上帝宗教和罗马帝国的冒险精神相统一的文化传统;女性有出入社交场合的自由;西方人比较注重人间的现世的及时行乐的生活。

2、不同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受到伦理道德与责任的约束,只重生儿育女,不重圣与灵的结合;中国人重男女之大妨,婚外情是严励禁止的;

而西方人往往将恋爱与结婚当作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有“爱情至上”的传统,将爱情看作是一种情感的历险,“婚外情”一般是不受到谴责的。

3、不同的诗歌价值观:

孔子有“兴观群怨”之说,讲究“发乎情,止乎礼仪”,讲究“温柔敦厚”。就是在当代,郭小川的《白雪的赞歌》也是受到批评的。

而西方,在亚里斯多德的时代,强调诗是客观之再现,强调主观之移情作用:华兹强调“自然”,柯尔强调“想象”,雪莱强调“情感”,济慈追求“美感”,都有一种“唯美主义”倾向

第五篇:中西方管理比较

中西方管理比较——企业管理

管理就是管理主体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在特定的环境下采用一定手段和方法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活动过程。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趋一体化,跨文化管理亦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探究导致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原因,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特征,从而更好地迎接世界性的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大致说来,东西方企业管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东方宣扬集体主义,西方崇尚个性张扬;东方讲究人际关系,西方推崇科学思想;东方重伦理,西方尚法制;东方管理意在引导,西方管理旨在防范;东方企业鼓励以厂为家,西方企业则主张工厂只是工作的场所;等等。东西方企业管理中的种种差异,导致其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是,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各自的历史传统,应当说是其管理差异形成的主要文化根源。

以美国企业文化管理和我国企业文化管理为例,分析中西方管理比较。

美国的企业文化在本世纪70年代出现,80年代中期走向成熟。企业文化理论的最初实践者是日本企业家,但美国人总结并建立了完善了企业文化理论。10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西方世界企业管理的领路人,泰勒的科学管理、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发展,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70年代的挫折,日本运用的先进的管理模式使日本在许多经济领域超过了美国。随着美国学者的研究日本成功的奥秘及对本国的管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过去的管理行为,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管理革命。

5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严密化、定量化和硬科学化,在管理技术上倾向于企业的战略计划、组织结构、制度等管理硬件,在管理中注重社会的契约化、法律化和理性化等。这样,在企业的管理软件方面,如技能、作风、人员、士气、文化背景等没有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在实际企业管理中,认为是计划和技术至上,企业人员在生产经营中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

80年代,当日本的许多经济领域如汽车、相机、光学仪器、家电、信息、钢铁、造船、通迅等方面取得领先并超过美国时,美国的企业管理学界纷纷到日本考察研究其成功的奥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于是,一声以“软”化管理为特征的管理革命在美国展开了。

美国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革命开始了,随着企业文化理论专著的出版,管理理论逐渐确立了美国企业文化体系,在美国的企业实践中迅速得到作用。从美国的一些著名公司的管理上看,企业文化对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们的企业文化与许多相似之处,如: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培养员工;尊重顾客;强调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鼓励发明创造,不断向市场投放新的产品;领导身体力行,带领公司员工,坚持公司的价值观和哲学观念;都有明确的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都共同为之奋斗。具体地说,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个人主义注重绩效及个人能力的发挥。

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使美国人沿承了好动好冒险的民族特点,当时美国西部土地肥沃,富有冒险精神的移民纷纷西进,寻求致富之路,多年以后,大量移民进入美国,但这一传统特征却被沿袭下来了,美国人明显具有信奉个人能力主义和流动及变动性的特点。所以,在美国人心目中,能白手起家的人是社会上的英雄,美国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态要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充分表现自我。美国企业文化学者泰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指出,若价值是文化的灵魂,那么英雄就是这些价值的化身和组织机构力量的集中体现。在美国著名企业中,塑造并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企业家。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个人奋斗,在事业中获取最大的成功而被企业确认为英雄模范式的人物。

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引发出美国文化中注重实用和务实以及个人能力的发挥。在美国哲学中,实用主义一度占有绝对优势。任何一项发明或发现能否被美国人接受,关键在于能否在现实中加以应用,能否在社会生活中产生效应。这种务实的特点也反映在企业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模式中。美国企业用人不把职工的资历、学历、地位、职务等作为衡量人才的砝码,只是注重职工的表现和个人对企业贡献及绩效的大小。、重视个人责任和权利。

美国的企业多通过激励员工的个人主义使其与企业合作达到较好的水平,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美国社会发展中,如前文所述“西进运动”使美国人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和自信信念、冒险精神和平等观念,倡导自我控制的生活方式。个人主义的平等观念要求同一个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同,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大家也不能剥夺个人的权利,同时,作为个人主义的自我保护,个人作为国家的一个公民,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它要求团体不能抹杀个人,只能在个人愿意交出的一些权利上控制个人。社会上权利与义务的界限非常明确,而且是客观的、不带有感情色彩的。

美国个人权利倍受重视,是以尊重别人的权利为前提条件的。由于美国社会是以金钱来衡量个人的实用价值的社会,也是以金钱来推动美国社会和企业运行的,因此在企业文化关系上,表现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纯粹金钱雇佣关系,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雇员的工作积极性。

3、具有典型的西方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概念和信仰,它为企业员工规定出成功的标准和方向。许多著名的企业在个人主义的前提下,都讲究公私分明、公平合理、自由民主、平等竞争、自觉守法、尊重人权、突出个性、富于进取、讲究实效、不安现状、勇于创新和富于冒险精神等。

4、实施制度化管理。

制度是美国企业的精髓,不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先建立好制度及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一旦有问题,先考虑是否是制度有弊端,然后在考虑人为因素。一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崇尚企业做大,强调规模效益;尽量降低成本;把所有的业务都进行细致的分析;开除扰乱秩序的人,做任何事都要进行控制,认为只要加薪,给奖金,生产力就会提高,大方重赏表现杰出者,监督品质管制,仔细认真地准备财务报表,等等。

5、强调重视顾客,一切为了顾客的观念。

重视顾客的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要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企业良好形象。具体做法:尊重顾客,不厌其烦地跟顾客建立长久的联系;企业对顾客负责,树立对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神等等。

我国企业文化,近20年来,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我国的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价值,许多企业也开始有意识的培育企业文化。但从总体来看,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间较短,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少企业以市场经济文化为背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尚不成熟,在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文化的沟通与竞争中显的乏力。主要表现在:从企业文化的内涵上看,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核心理念尚未形成;从表现形式上看,注重公关形象的运作程

序目标和结果,但尚未形成良性循环;从企业文化的结构上看,尚停留在表层和中间层,对企业文化的三个主要层次——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之间还缺乏全面的考虑,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不少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定上虽然认为越来越重要,但对其内涵却不十分清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预测到中国的企业文化将会再度升温。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一段时间,研究企业文化火热但后来又逐渐平静下来了,说明研究企业文化只停留在表层或照搬国外的企业文化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建设的发展和进入21世纪全球信息化、跨国公司的兼并与进入等等紧迫形势下,本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就比较滞后的今天,若再不加强研究和进行建设,我们就可能会丧失发展机遇,影响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精辟论述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始终坚持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是建设企业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具体而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选择性的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的同时,注意要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期形成本国的企业文化。

随着WTO的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推进,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日益广泛而深入,从文化的角度上看,文化也必将趋向多元化。但企业文化是一定的民族文化的体现,它从属于民族文化并由民族文化所决定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重视仁爱,以人为本的传统;团结一致,儒家文化的重教育、启发和强化感化作用的传统;中华民族具有的自强不息的传统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的传统等等要注意继续保持和发扬,同时也要注意摒弃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利的部分,吸纳国外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2、企业文化贵在创新。

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出现活力,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要注意不断吸收容纳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各种新的文化要素,不断融汇现代科学与教育的新质内涵,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知识、现代内容的新企业文化。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二是要确定企业文化创新的机制,并以企业精神为统帅,指导企业不断创新。

3、注重企业家文化建设,以期带动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家担负着企业文化倡导、示范、整合、变革责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推动者,因此,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程序是由上而下的,而不是由下而上的,对企业文化建设而言,企业家的重要贡献和责任,应该是为企业培育一种使企业生生不息、健行不已的企业文化。因此要加强各类企业的企业家文化建设,以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为企业文化的建设真正起到指导和领导作用。

4、开放思想,摒弃陈见,不断加强学习。

学习是企业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具有开放性的头脑,不断向成功者学习,善于分析和总结,将其成功之处善于用到本企业中去。同时,也要加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和学习,加强对国际规范的了解,瞄准世界科技的发展,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下载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摘要:“李约瑟难题”引发的中西文化差异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影响中国科学发生、发展的因素是众多的、并且复杂的。中西文化差异的本质集中地表现为中......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课程论文题目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 专业二O一零十一月二十日中西方酒文化的比较摘要: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较明显的差异:在酒的用料与品类上,中国最具特色、最著......

    中西方文化比较

    人类的历史进程,为后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也积累了有益的成功经验和惨痛的失败教训,这份巨大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拓自己的眼......

    艺术作品赏析(共5篇)

    《艺术作品赏析》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艺术美学不仅要掌握各门艺术的共性,而且要掌握各种艺术的。 2、体现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为后人树立了“不可企及的典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中西方诗歌的比较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

    中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

    中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上海海事大学 行政082 200810712044内容摘要:近几年,随着公务员考试在我国异常火热,已然成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势头,公务员制度及其待遇问题成为......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 西方公务员制度又称西方文官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由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有关国家公务人员考试、任用、考核、奖惩、培训、工资、待遇、晋升、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