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内涵及特征
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内涵及特征
姓名:黎佳琪
学号:140402050 班级:14级英语本科2班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具有民主、平等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完善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有逐渐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作为新时期师生关系走向的新型师生关系,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主要特征。可以通过转型传统师生观,树立新型师生观;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沟通、互动、交流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产物。
师生关系已被普遍认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而且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发展。纵观师生关系的发展史,无论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为中心”的师生观,还是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家的“儿童为中心”的师生观,都是各执一端的极端化师生观,它们的局限性已在实践中充分凸显。至于我国教学理论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观,表面看来似乎解决了两种极端的师生观所遗留的问题,既考虑了教师,又照顾了学生。但该学说仍没有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这种说法以分离“教”和“学”来解释“双主体”,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被主导;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非主体,依然呈现出单一的“主—客”两极模式。总之,以上几种师生观,它们都没有超越“主体—客体”的认识范畴,都受到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制约,时代呼唤新型师生观的到来。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
1、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已成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
2、尊重爱生。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热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3、和谐相融。师生的心理相融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学生和个人之间,在心理上能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教师的行为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响应,学生的心理变化也能被教师时时关注,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亲密无间、团结协作,彼此相互依存,对维系正常的师生关系起着重大的情感作用。
4、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成语,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5、共创共乐。教师不能守旧,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为教学生会学习的过程,要有重组教材的能力,构建适合自己特点教学新体系,要寻找和运用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创造力,教师的创新能力越强,驾驭教材的效果也就越好,教育教学效果也就越佳,在新课程下具备创新能力以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教师除了自己具备这种能力,而且还应把创新意识投射给学生。创新的特征已成为21世纪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当前课改为师生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空间。在教育教学中师生的“苦”如能转化成“乐”那将成为教与学的巨大潜力,新型师生关系中“共乐”将成为师生相互减压的有效手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要民主平等,相互合作、愉快互动、共同快乐成长,这样学生在快乐中接受了知识,提高了学业成绩,教师则愉快地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共乐,这是课改中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新型师生关系中的最高境界。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为顺利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供了先决条件,是顺利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它必将会把基础教育的改革带入一个美好的明天。
新时期师生的关系种类多样:
第一,在教学上的授受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说,老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是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教师的教育影响必须经过学生选择内化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需要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参与这个过程,需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目的最终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后不论学生学习什么,只要他具备这种主体意识,自主学习,教学就达到了基本目的。
第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
教师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第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从本质上讲,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人关系。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感化的社会互助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正直的有高尚品德修为的人一定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能量。反之,如何这个老师行为不正,思想偏执势必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思想品德的修养才是最重要的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它表现在 民主平等(人格平等,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教师理解学生,一视同仁的与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尊师爱生(学生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人格尊严,对教师有礼貌,愿意协助配合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热爱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了解关心爱护。),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过教师),心理相容(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是协调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是师生关系亲密,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1、民主平等,相互尊重。这种平等首先表现为人格平等,即师生之间没有上下、高低、尊卑之分。双方拥有同样的交往自由和权利,双方都表达自己思想和意志的权利和机会,老师不再依靠自己的权威强制性的灌输自己的思想迫使自己的学生接受,而是与学生共享知识和权利,共同决策与认同。长期以来,传统上的尊卑、上下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单方面的无条件的尊敬老师,这就使得学生尊敬老师处于绝对化、虚伪化、形式化境地。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爱生尊师”,由“爱生”而引发“尊师”。这样的师生关系,自然多于人物,真诚多于虚伪,亲切多于疏远,温暖多于冷淡。这样的“尊师爱生”可以避免由于传统的“尊师”的强硬而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愚尊或疏远。
2、师生交往中老师更具主动性。传统的关系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影响,老师在学生交往中缺乏主动性。学生慑于老师的敬畏也不可能大胆的接近老师,从而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生疏。其实,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是很希望与老师建立友
好而频繁的交往关系的。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亦师亦友,老师掌握着师生交往的主动权,主动靠近学生,使学生对老师完全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纯粹的朋友关系。老师毕竟是老师,是“传道、受业、解惑”者,所以老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对学生不能像朋友那样随意,应亦师亦友。
3、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传统的灌输师教育、应试教育、、、、被他人评论为中国式教育,忽视学生自身的作用,不给学生思考、展示自我的机会,囫囵吞枣,缺乏创新。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间的讨论与联系,大胆质疑,勇敢发问,积极思考,创新思维。新时期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自身和帮助学生的成长。
新时期的师生关系的发展决定了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发展方向,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和谐的校园环境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姚本先,新时期师生关系问题省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67-69。[3]邵晓峰,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观述评[J],教育学报,2007,(5):13-19。[4]唐俊芳,近三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的再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09。[5]樊万奎,段兆兵,仅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09(12):67-71。
[6]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李英莉,浅浅构建新型师生应注意的八个问题[J]中小学教育研究,2001
第二篇: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策略
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策略
论文提要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式、新任务,是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要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联动性、创新性、实效性、长效性,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关 键 词廉政文化内涵策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为反腐倡廉教育指明了方向,对廉政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更为明确的要求,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行式,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氛围,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官正同志在论述廉政文化时指出,廉政文化就是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覆盖面,积极倡导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廉洁文化,因此当代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相一致,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宗旨,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来统一全党同志的价值取向,确立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它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整体一样,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培育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奉公、弘扬社会正气为重要内容,1
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为目的。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又要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廉政文化建设是以廉政为思想内容,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廉政教育需要以文化为载体,文化建设中包括廉政内容。近年来,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被广大文艺工作者有机地深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戏剧、演讲、歌咏、书画展等活动之中,大力宣传廉政思想,弘扬社会正气,鞭笞了腐败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文化建设氛围,增强了廉洁文化建设的号召力和吸引力。体现了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先进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服务方向。
二、廉政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而提出一个全新的课题,这个课题的破解,必须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文化元素,并用现代眼光、现代理念去观照,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现代廉政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承传中找到发展的根基。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儒家文化倡导“礼、义、廉、耻”,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政理论,出台了许多奖廉惩贪的律令,许多典籍中记载了丰富多彩廉政故事,民间流传着大量的廉洁自律的传说以及广泛传诵的丰富的廉洁、廉文、廉戏和廉政格言誓句,形成了牢固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纽带。涌现出包括海瑞等一大批为官清廉,为民办事的清官廉吏,都是当代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值得借鉴的有式形式和开展宣传教育的生动内容,是我们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取之不竭文化源泉。但是当代廉政文化建设又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所谓“清官”文化、“忠君”文化,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文化。其既埴根于民族廉政文化的沃土,提炼、挖掘其中廉洁自律、扶贫济困、浩然正气、忠心爱国、勤政务实
等优秀廉政文化思想,同时又融入鲜活的时代元素。不同时期,产生了各具特色烙上时代印记的廉政文化,如战争时代的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建设年代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年代的郑培民精神、牛玉儒精神、张云泉精神等等。当代廉政文化大力倡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效率诚信和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道德,大力倡导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为谋,廉洁奉公,廉洁从政,坚持“三个代表”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八坚持八反对”,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等等,都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与时代要求,熔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三、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共同载体。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成为人类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不竭动力。从文化的层面上说,人类文化可分为政治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几个层面,这些层面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圈。新时期我党提出廉政文化建设的新理念,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交织着政治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诸多层面,其内涵中也包熔进这些文化层面的诸多内容。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党新时期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手段,从政治层面上讲,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以廉洁从政为荣,以腐败为耻为良好氛围,是关系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行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尤其在人们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其中有很多清廉自律的良风美俗。今天,在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中,有很多中国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值得学习和借鉴。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以及各种组织行为构成。我党在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中,制定了一系列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成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
导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精神文化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正是充分调动和利用文化的引导功能,更多的从因内上起作用,形成全社会良好的价值观念,崇高的道德情操,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廉政文化从外延上讲涉及上述文化层面的多个角度,从内涵上讲,包含着上述文化的诸多内容,因而它是多个文化层面相互推动,相得益彰的共同载体。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代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面对国内外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必须与时俱进,在四个“增强”上下功夫。
(一)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联动性。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多层面地推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各方力量,形合整体合力。要把廉政教育贯穿党员干部教育特别是领导干部教育的全过程,与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在教育内容上始终渗透廉政文化,始终强化廉政内涵,与此同时,要多管齐下,形成党委政府纪检监察部门主抓,社会、学校、企业、家庭、农村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效能。
(二)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廉政文化作为一定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可以说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廉政文化建设重在实效,既要防止生硬缰化,又要防止走过场,如晴蜓点水,最后不知所云。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首先要增强对新时期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它提升到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的高度来对待。其次要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绩政评估体系。即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对全社会党风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作用的评价,来检验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如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否对全社会形成高尚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准则产生导向作用;是否对党员领导整体素质明显改变,廉政自律意识明显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卸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产生了较强的凝聚作用,通过廉政文化建设是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非正式的控制手段来约束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人们从内心深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即无形的约束作用。
(三)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廉政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做好党风廉政工作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创新性的全新课题,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创新的内容、创新的载体,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坚持廉政文化建设思维上的超前性和探索性。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前瞻性,不断开拓新路子,提炼新经验,摸索新办法,增强理论对廉政文化建设实践的指导性。坚持廉政文化内容上的创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文化含量,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与宗旨教育为核心内容,以执行两个条例,提升自律意识,升华人格情操为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必备内容,加强教育。同时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势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当前要特别抓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教育,以此为抓手,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时代性,掀起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上,坚决防止空洞说教,板着面孔训人。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伟大工程,必须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功能,适应群众文化工作特点。通过精心创作优秀的廉政文化作品,充分运用群众易于参加,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吸引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廉政文化建设,寓教与乐,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如通过小品、歌舞、快板、演讲、朗诵、书法、漫画等多种形式,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宣传廉政文化。近年来,我市开展了以廉政为
主题的歌曲,征集评比活动,组织廉政文化作品专题文艺演出,举办廉政文化建设演讲比赛活动,开展“江海廉政文化节”,举行廉政歌曲大合唱等多种形式,在全市上下赢造了浓烈的廉政文化氛围,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廉政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实践证明,只有不断的开拓创新,让廉政文化多样化渗透,渐进性感染,潜移性地熏陶,才能在全社会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氛围,廉政文化也才能真正的深入人心,廉政也才能真正地化为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和自觉行动。
四、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性。
廉政文化重在建设,贵在长效。重在建设就是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大廉政文化建设的力度,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成效,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化。还有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充分调动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廉政文化建设。贵在长效是重在建设的延伸。就是把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党委政府工作一项重要内容长抓不懈,抓出实效。而不是走过场,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长效性的就是长期性、持久性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领导重视,建立起长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克服廉政文化建设软任务,可抓可不抓的思想;廉政文化建设涉及面广,无从下手,怕苦畏难的思想。通过长期的努力,建立起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网络、工作机制、考评机制,进一步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性。
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必须通过理论的创新来推进实践的不断超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紧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引导、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推进廉政建设向新的更高的方向发展,是党中央新的策略,新的举措,也给广大文化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和任务。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新时期雷锋精神5大内涵
新时期雷锋精神5大内涵
——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把爱国精神化作建设首都、推动发展的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
——要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不断培育包容的胸怀和厚德的品格,努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
——要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努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要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
——要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从政、克己奉公,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篇:《新时期师德特征与新型师生关系》资源推荐与评论2013-11-03
《新时期师德特征与新型师生关系》---资源推荐与评论
---师德感悟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的行为准则,也称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等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和判断教师行为的是非、善恶的准绳。通过学习我的感受很多。使我明白了身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一些行为素质。
1.爱岗敬业,对待工作不能机械应付,要有特殊的教育功能。记住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工作的时候要具有奉献的精神,态度要认真,要有自己的思想宽容和理解帮助学生,所以说爱岗是教育的基础。
2.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3.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4.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政治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尺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5.刻苦学习,锲而不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影、电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博物馆的日益普及,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说,教师锲而不舍,勤学苦钻的品德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做到刻苦学习,锲而不舍,才能是“铢积寸累,日进有功”,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汩汩而流的源头活水。较强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政治教师完善自我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我们教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育新人!!总的来说,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我的学习和工作,世界观,人生观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我也会一直把从这门课中学到知识真正的学以致用,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
第五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的,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首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借鉴过去语文实践活动的经验,虽然保存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形态和特征,但因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要求和“探究性”特征,与过去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很大区别。它是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
其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他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有关语文或与语文有相关的研究课题,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学习过程。
再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的整合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践。这种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和探究的,跟过去那种被动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