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的课题是农村小学有效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时间:2019-05-15 09:2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校研究的课题是农村小学有效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校研究的课题是农村小学有效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第一篇:我校研究的课题是农村小学有效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我校研究的课题是《农村小学有效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现在就我校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具体所做的工作向大家做个介绍。

第一项工作——对我校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座谈会、大量听课的方式对我校的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我校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为: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上教师说的多、杂、乱;学生课堂上说得少、练得少,学习兴趣淡泊。根据调查显示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我校阅读教学有效性不高或低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七种:

1、课堂提问琐碎。课堂上教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接踵而来,以问代讲,有时同一个问题反复问,整堂课中学生淹没于无数个问题之中,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思维没有逻辑性。

2、阅读评价缺失。教师的评价作用非常大,不仅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思维结果是对还是错,更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动力,交给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不进行评价或不进行正面、及时的评价,学生不知道回答是对还是错,一头雾水,找不到学习的方向,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3、朗读指导不到位。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字音不准,停顿不对,轻声重读,毫无感情。教师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即便进行了指导也收效甚微。

4、“学”和“练”脱节。新授课的课堂只有学生的听、说、读,练习放在了课外,学生学到的东西不能及时巩固,上课之余就扎入了题海。

5、背诵完全课外化。课文中的重要语句、优美语段、课后要求背诵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既无背诵方法的指导,也没有给学生练习背诵,背诵的任务一股脑放在课外让学生独立完成,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背诵的效果也不好。

6、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学生不能与文章产生共鸣,因而对学习语文毫无兴趣。

7、教师理论水平缺乏。教师长期的不学习、不读书,对教材的领悟水平不高,对实用的教育教学理论不了解,形成了“死教书、教死书”的局面。

第二项工作——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由外至内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在每个教室建立图书角,并进行装饰;在队角上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心得、好书推荐、读书趣事等;在教室的墙壁上挂上名人名言。在校园中的墙壁上、栏杆上贴上大幅的古诗、词、文学家的读书名言;每天开放图书室;倡议家庭条件允许的学生自主购买图书。编辑十二册“打造书香校园”的校本学习册,规定了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学生必须完成的课外诵读和阅读量。

把校本课程专门设为课外阅读辅导课,每学期进行优秀教案的评比、交流活动;为教师购买书籍,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定期举行全校性的好书推荐、优秀读后感交流、优秀手抄报评比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另外,学校还专门立了段位墙,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段位赛。高年级的学生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古诗人研究性学习。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课内阅读兴趣。

第三项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农村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的基本途径、基本方法的研究。

具体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分散研究。根据前期的调查分析,我们将原有的课题分解成有效的设问、有效的朗读指导、有效的评价语言、有效的背诵指导、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这几个子课题,同时将课题研究与教研组活动、校本培训相融合,将有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理性研究与有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途径、方法的研究相结合。每一个子课题的研究我们都按照“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总结”的过程进行。

首先我们研究的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设问”的问题。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将课堂提问的原则概括为:针对重点、突破难点;引发思考、训练思维;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把握住这三个原则,我们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中得出语文课堂有效性设问的策略有

1、从理解课文角度出发,抓住要点、简化提问,可以抓关键点、疑难点等提问;

2、从启迪思维角度看,把握时机,优化提问;

3、从培养能力角度看,提问注重实效,聚零为整,舍轻就重。

经过一学年的研究,我们还总结出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生动。例如针对学生的质疑,教室评价:“你的思维很敏锐,这个问题很有深度!”“你真能发现问题,瞧,都问到点子上去了!”这些都很准确、生动。

2、巧妙机智。例如当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时,教室评价:“今天你的表现真出色,只是说得还不够全面,我请**同学帮你补充,好吗?”“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请你再想一想再说,好吗?”这些评价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了,又极巧妙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3、饱含深情。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让学生觉得是发自肺腑的、真挚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体现在指导朗读时要求明确、注重示范、能创设情景、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注重联想迁移等。

语文阅读教学中练习设计的有效体现在考虑时限性、讲究层次性、富有趣味性、体现分解性、选择灵活性、注重实用性。可以仿写句子、续写故事、巩固课文等等。

背诵指导的有效体现在1.抓住关键词句背诵。2.理清段落层次背诵。3.联想画面背诵。4.表演体会背诵。

第二阶段是整体研究。在分散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在一节语文阅读教学课上融入设问、朗读指导、评价、练习、背诵指导的有效性的研究,一边将原来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一边经过整合生成新的、适用于整节课的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前段时间市教科所、区教科室的领导又对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在我校正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首先竭尽全力使课题的研究更深入、更规范。其次,认真总结,认真反思,认真改进,争取下学期课题能结题。

复兴小学 辛忠丽

第二篇:小学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语文组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诗意:《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意是和“美”、“美感”、“意境”连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着诗所描绘的那种形象化的意境。是依照情感和想象等来营造的一种情调,一种浪漫,是作为主体的人对美学的一种追求的状态,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

诗意语文: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教学意境,这儿的“诗”喻指一种美的高雅的境界。很显然,诗意语文不是语文中的诗歌教学,也不是把语文当作诗来教,也不是教师的语言像诗一样美,当然更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诗人。它是一种文化和文学气息特别浓厚的通过独特的生机、鲜活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意蕴,是语言和人栖居的世界两者关系美学追求的状态。其主旨就是使语文教学提升到审美教育的层次。诗意语文的特质离不开语文的性质和一些共性,它不是另一种语文,而是基于语文本质认识的,在语文共性中的个性凸显。

小学诗意语文教学实践:就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审美天性出发,以小学生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以情境交融互渗为表现,引领学生自由对话,实现自我,优化诗教环境,探索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的诗意化,使师生在语文课堂中诗意地栖居。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研究概况

中国是诗歌大国,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诗意和艺术创造力的伟大民族。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兴、观、群、怨”的诗教理论。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近代的陶行知先生办学,也提出要办成诗的学校,办成真善美的学校,让学生享受诗意的生活。李吉林在《是教师,也是诗人》中这样说:“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除了中国传统的“诗者天地之心”,西方文化从一诞生起也一直未曾停止对诗意的追寻。19世纪德国哲学诗人荷尔德林写了一首诗“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上……”范罗诺萨说:“汉语是理想的诗性语言。”池田大作说:“诗是联系人、社会、宇宙的心。”此外,从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雅克〃德洛尔)到“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意”(肖川),从“诗是人类的母语”(尔格〃哈曼)到“不管是在人类的开端,还是人类的目的地,诗都是人类的女教师”(谢林)……都一脉相承地言说着诗意在人的发展和教育中的地位。所以滋养诗意语文的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探索的原点应是世界文化背景。

近几年来,国内关于诗意语文的研究是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展开的。语文作为母语教学,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把语文学习放在一个宏观的文化视野下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于是诗意语文的研究则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积极探索诗意语文的内涵,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研究的落脚点更多的往往从教师自身的视界出发寻求课程理念的转化,还没有能够形成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探索。

2、研究的价值

(1)首先,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有利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成熟。纵观新中国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它的人文底蕴流失,非人文的倾向并非“一日之寒”。建国以来,语文教育受到的戕害最深,充满人性之美,富有情性之趣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应试之学。在科学和人文之间寻求平衡,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寻求归路,这就是“诗意语文”存在和研究的最大理由,也是“诗意语文”在今天课改中的呈现的最大价值。

(2)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发展,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符合儿童学习语言规律和育人规律,同时也为诗意教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长期以来,语文中的“人”被遮蔽了,而诗意语文总是把教学的逻辑起点建筑在对儿童的认识上,从儿童出发,以最高的眷注去指向儿童世界的灵性召唤、诗意栖居、内在体验和全面生成,并注意吸纳李吉林 “情境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精髓,从而体现了与语文课程的自然和谐,其价值对今天的整个教育改革,越来越显示出生命力,越来越显示出理论和实践的价值。

(3)通过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进一步锤炼着教师的精神品格和教学的精神气质,促进教师冲破功利主义束缚,从新的视角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自身专业发展。(4)通过实践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深化孔子、陶行知等诗意教育理论的研究和运用,不断深化诗意语文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利于我们做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之作。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目标:

(1)在充分发挥语文教育教学本身的特性和独特魅力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小学诗意语文教学的特性、风格,不断探求新的途径和方法,探索诗意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建设性地丰富“诗意语文”的内蕴,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2)在对诗意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生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等方面探索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转变,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最新化。

(3)通过对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2、内容:

(1)关于“诗意语文”的文献研究:当前中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诗意语文研究综述;当前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2)“诗意语文”的理解与把握研究: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学生学习需求研究;诗意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

(3)诗意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诗意语文特性、教学手段的诗意化以及实施、评价、反馈的改进思路研究;诗意语文教学方法与途径研究;基于“诗意语文”的教师个性化教学行为个案研究;诗意语文课例研究。

3、重点:(1)“诗意语文”的理解与把握研究(2)“诗意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思路:

从我校诗意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入手,以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校教学问题,结合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的分析,确立本课题的生长点,寻找研究的切入口,然后以教材建设为抓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学案例、经验总结等为载体,通过上研究课、交流心得体会,讨论座谈等形式,探索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的策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小学诗意语文教学的理论。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相结合。

2、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筹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

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围绕课题深入学习,深入课堂开展课例研讨、学术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教学案例,阶段性研究报告等。同时采用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组织推广。

第三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论文、案例、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汇编成册,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筛选和研究来自诗意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研究的方法,不断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差。

(2)调查法。一是调查小学语文诗教的现状,去粗取精,确立新的生长点,二是通过调查总结筛选诗意教学中的新点子,新做法,进而用于指导实践。

(3)文献研究法。多学科、多角度地开展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指导。

(4)案例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个体案例的解读、对比来调整研究的思路,测试研究的成效等。

(5)经验总结法。组织和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总结提炼诗意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这一新的角度出发,反思教学行为,探索语文教学实践的途径和方法。

(2)诗意语文教学研究的依据应是儿童,服务于学生发展,从而体现新课改理念。

(3)诗意语文教学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校本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学效率提高的过程。

(4)诗意语文研究需要学校管理层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张扬教师的个性,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2、发展与创新(1)从学生的发展出发,通过对“诗意语文教学”的深度思考和探索,体现了教师的研究品质和精神气质,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教学实践思路的创新。

(2)诗意语文是现代化进程中人对精神的一种皈依。它力图从审美角度引领学生提升生活的意义,健全学生人格,满足了师生共同的自主发展的需要,让语文找到了回家的路,同时也建构了一种新的语文教育文化。

(3)在吸纳孔子、陶行知等诗意教育理论及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诗意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拓展了教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研究的内涵,引领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校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校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2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校学生阅读水平低下、阅读能力不强以及课程改革等基础上确定的。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1、2012年9月,小组成员就各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校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2、2012年10、11月,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3、2012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1、2013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2、2013年6月,正式实施研究。2013年7月,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教师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校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课题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全程参与课题研究,随时了解进展及困惑。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我们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研究课、展示课。

新课程困扰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潜心研究、精心开发课件,编制试题,设计教学,撰写心得等,使教师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组长:赵培荣

组员:马 麟 马步祥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

2、《有效教学》 肖成全 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朗读方法研究》

西街小学语文组

一、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朗读方法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法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语言是认知的手段,是思维的载体,是逻辑分析的工具。”可见,语言是何等的重要。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千遍,其能自备。可见读是学生理解课文、领会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也是对学生巩固认知字词,提高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训练,更重要的是它落实了素质教育,是学习语言艺术的主要途径。结合我校目前实际的教学状况,我们确立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朗读方法研究”为研究课题。这里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三、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能发展思维水平。但从教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看,首先,朗读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朗读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比重还相当轻,平均不足7分钟。其次,朗读教学质量低下,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确流利,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更谈不上美读。最后,由于受教师朗读水平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范读极少,好的文章读不出美感,对于这些不良状况,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为了充分发挥朗读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方面的作用,我们提出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探究”这一研究课题。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不然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那种反复多次重复性的训练是排斥和不接纳的。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去尽情领略色 5 彩美;进一步深读课文,体味意境美,理解感情美,用优美动听的声音表达出来对学生进行语言美的文化素养的熏陶,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依据。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内容与方法

一是根据汉语言学习的规律,将语文教学回归到以诵读为主的传统地位,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读懂每一篇课文,课堂上书声琅琅;二是形成了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走出了将语文知识当作能力,把语文教学局限于语文课本的误区。克服了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讲得太细、统得过死的弊端;三是确定了以与兴趣相结合、与教学相结合、与学科相联系的阅读指导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形成了勤奋阅读的好习惯。

2、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朗读的兴趣。范读激趣,使学生爱听爱读。讲读结合,使学生尝到甜头。形式多样,使学生兴致加浓。

2)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重视汉语拼音教学。注意声音清楚响亮。培养能听善“挑”的本领。养成多读多练的习惯

3、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自然状态下的经验筛选法和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的原则

更新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以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为目的,以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原则。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分三个阶段完成,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调查分析学生情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谋划。学习、研讨如何指导朗读教学,使之适应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实施阶段: 1.课题实验的起步、探索。

(1)学习《语文课堂教学论》,转变本组成员意识,提高认识,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的格局。

(2)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在实验班级开展研究工作。

(3)适时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

(1)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2)认真备课,组织好第一次研讨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更有效的让学生的阅读中欣赏语言的美,感悟课文内容。

3)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写好自评,及时总结,提高研究成效。3.课题实验的后期深入。

(1)研究活动展示:课堂教学展示,进行集体教研。

(2)结合研究活动,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约请专家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指导,以答疑难、指问题为主。

(3)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总结。

(三)研究总结阶段。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最终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发表。

七、参考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情感朗读指导中的教师角色》

2013.05.16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郑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巧读呢?下面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样极其简单的摆设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进行对比,来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 9 其简朴;把工作任务繁重与办公用品简单对比;把工作非常劳苦与食物非常简单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②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印象较深刻?为什么?③读了课文,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教师逐一提出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 10(“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四、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③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2、根据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如在教《挑山工》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内预习,运用标记法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点,我就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讨论,自己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而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五、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课题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眼睛,教会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有很大帮助。如在学习《可爱的草塘》一文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审题的:①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②课题中的重点词是什么?(可爱)。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紧紧围绕重点词“可爱”,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很快理解和掌握了。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六、钻研课后问题,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后问题是解决教路和学路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钥匙,因此教学生认真钻研课后问题是掌握学法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时,根据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即:课文先讲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后讲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这样学生基本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在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朗读方法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语文组郑静

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语文课堂教学花样翻新,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课题组在本学期着手开展了本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具体措施】

新学年,我们左云县西街小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朗读方法的课题研究”课题组依据课题方案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即: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的有效性研究。每月和其他老师轮换上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开展集体备课,精心预设教案。在研讨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集体备课,确立教案——认真听课,详细记录——专题学习,展开评课——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我们将本课题作为学校教研组研究的课题,每次的活动都扎实有效。

【点滴收获】

心理学研究表明,幻想是儿童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富有幻想、好奇心强几乎是所有儿童共有的心理特性。在低年级教材中童话占很大的比重,而童话这种文体,正是以其幻想性、可读生,牢牢地吸引着少年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如何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学习很研究,我们一致认为,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想一想等多种形式,亲近文本,走进文中的角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研讨,认为应该改变第一课时的程式化,学生的“读”要富有层次性,每次“读”都要有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索,努力改变了第一课时的“读”的泛化现象。课堂 13 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既解决了第一课时的共性问题,又能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努力做到“课前预习,课中扎实,课后延伸”。

现在的课堂是书声琅琅、“读”领风骚。如何使朗读指导更有效?和梅建锋、汤淑英两位老师经过探讨,认为朗读不仅是技巧的指导,更是引领学生深层次地读悟,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悟方式,立足文本,创设情境,体现朗读过程的层次性和朗读目标的有效性,注重朗读评价,丰富学生的语感,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存在问题】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本课题研究的涉及面比较广泛,我们只能选取目前课堂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也许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甚至可以说是蜻蜓点水,很希望得到专家的专业引领。但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在扎实地做着,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吧,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9月至2006年12月)1、2006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2、2006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3、2006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1、2007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2、2007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

2007年6月至2009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09年8月至2009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 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略)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

2、《有效教学》 肖成全 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 韩雪屏著

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界定

所谓“两极”,就是指学生学习好、差程度。这种差别,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形成的原因,既有先天禀赋的不同,更有来自后天的环境、所受教育的影响。所以,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所谓“两极分化”,即是指原来同质(知识、能力、情感、心理年龄特征等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学生,受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学习成效较先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区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极甚至多极分布,这种现象决定着以后学生学习成绩的走向与所处水平。

本课题旨在从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提倡学生中的友好帮助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出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加剧”问题的策略。

二、研究的价值与创新之处 由于学生先天的智力因素、早期的开发教育以及家庭和环境的种种原因,学生从入学时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个体差异,但实施新课程以来,由于教材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发现,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

1、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差异很明显: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十分活跃,可也有坐着发呆、等着老师讲答案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一节课可以学到较多的知识掌握多样的解题方法,但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可能连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目标都没达到,一种方法也没掌握。

2、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差异也很明显:有字迹工整、正确率几乎一直保持100%、主动多做练习、让老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有成就感的作业;但也有不交作业、少做作业、马虎潦草、错题连篇、让老师只能摇头叹气的作业。

3、从测评成绩来看,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学生成绩的差异比新课程实施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满分有,优秀率高;低分也有,“合格”的也存在;处于中间水平“良好”的倒是越来越少了。

新课程实施已整整五年了,我们收获了新课程带来的诸多欣喜与成功,但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诸如以上的一些新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而且我认为这些现象在实验中具有普遍性。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确保国家课程标准能够在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实现,减少中间环节的‘落差’”。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具有一定实践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着重探索“有效避免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策略,是微观领域的实践操作研究。分化问题在中学以上的学校或领域讨论研究得较多,但在小学领域的探索较少,尤其是本人的教学对象是中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段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时期,选择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学段来研究,可以说是本课题选择了一个较为空白的研究领域。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重点

(一)研究的目标:

1、全班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较高,乐于发言,基本上都能用有条理且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思想。

2、小组合作学习得到很好的落实,效率高。学生在组内能做到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相结合,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优等生能主动帮助学习能力相对弱一点的学生。

3、全班学生都能做到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的质量,正确率逐步上升,有更正错题的习惯。

4、期末测评合格率达100%,优秀率和良好率力争达40%、40%。

(二)研究的内容:

1、在课堂上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争取在课堂上不要出现明显的分化。

2、落实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两极”的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3、改革评价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评价。

4、用心关注学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缩小他们与优等生的差距。

(三)研究的重点:

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缩小学生学业水平和成绩的差距。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思路过程:

1、前期准备:(2007年9月1日——2007年10月15日)

(1)调查研究,搜集问题现象(包括来自数学课堂的一些学习情景、学生作业的一些情况以及前学期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搜集有关文献资料、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国内一些数学名师、专家对缩小两极分化差异的经验和建议。

(3)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分析确定研究目标,构建研究框架,完成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5月)

(1)2007年10月——2007年12月,第一阶段研究,撰写案例,积累相关资料。

(2)2008年1月,总结研究过程,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完成阶段课题总结。(3)2008年2月——2008年5月,开展第二阶段研究,积累并整理相关资料。

3、总结阶段:(2008年6月——2008年7月)作好相关测评工作,撰写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1、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法

2、设实验班一个,平行班中设对照班一个。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前测水平基本均衡,无显著差异。

五、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或论文 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

1、2009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

2、2009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3、2009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

1、2010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2、2010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

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

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2、数学教学中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策略研究

下载我校研究的课题是农村小学有效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校研究的课题是农村小学有效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