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解析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解析(2012-03-28)
1、需求曲线
(1)内涵: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即需求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反向变化。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价格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曲线上的点变了,表明价格变化使需求量变化)(2)曲线图:
(3)启示:A降低商品的价格,可以扩大商品的需求量,薄利多销是商家常用的一个竞争手段。
B提高商品的价格,对某些商品加征消费税,有利于限制对该商品的需求,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2、需求弹性曲线
(1)内涵: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价格对不同商品的影响,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2)曲线图:
(3)启示:A薄利多销策略不适合于生活必需品,对高档耐用品效果明显。
B广东水价调整主要不是调生活用水需求,而是调工业用水。
3、需求曲线的变动(1)内涵:需求曲线的变动是指价格以外的因素影响需求,使需求曲线的左右移动。曲线越是往右,需求量越旺盛。(曲线的位置变了,表明价格不变,其他因素使需求量发生变化)
(2)曲线图:
(3)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居民收入、预期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喜好、国家的宏观调控
(4)启示:A生产者要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商品,要讲诚信,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B国家可以通过实行税收和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或抑制需求。C当一种商品因为价格昂贵而使消费者
望而怯步时,可考虑生产其替代品。当某商品处于薄利多销阶段时可考虑生产其互补品。
4、供给曲线(1)内涵:表达的是供给与价格的关系,即供给随着价格的变化而正向变化。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企业获利增多,生产规模扩大;反之,如果价格下降,获利减少,企业生产规模会缩小。(价格为自变量,供给为因变量)
(2)曲线图
P
S
O Q
(3)启示:A用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B对企业购买生产资料进行价格补贴,有利于扩大该企业的生产规模。
5、供给曲线的变动
(1)内涵: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由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供给的变动,使整条供给曲线
平行移动。
(2)曲线图:
6、均衡价格曲线
(1)内涵: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恰好相等,能够使市场出清的价格。它是在市场机制(价格、供求和竞争)的自发作用下形成的。(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引起生产规模扩大,出现供过于求即超额供给,相反则出现供不应求,超额需求)(2)曲线图:
7、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1)内涵:需求不变,供给发生变动。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
(2)曲线图
(3)启示:扩大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使供给曲线右移,可以降低商品房的均衡价格。
8、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内涵: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
(2)曲线图:
(3)启示:政府尽量不要直接干预价格,而是通过移动需求曲线以及供给曲线实现价格干预目标。比如限购可以减少需求,使需求曲线左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
第二篇:曲线和方程 说课教案
曲线和方程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叫xx,来自川师成都学院,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曲线和方程》第一课时,我将通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方面来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曲线和方程》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册)第七章第六节的内容。这节教材揭示了几何中的形与代数中的数相统一的关系,为“作形判数”与“就数论形”的相互转化开辟了途径,这正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对解析几何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从知识上说,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是对后面所学的求出曲线的方程的准确性来说是很关键的,它在下节课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不仅是本节的重点概念,也是高中学生较难以理解的一个概念。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是培养高二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训练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初步领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3、学会根据已有的资料找规律,进而分析、判断、归纳结论;
4、强化“形”与“数”一致并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直线方程的引入,加强学生对方程的解和曲线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的认识;
2、在形成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的教学中,学生经历观察、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出结论,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在构建曲线和方程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同时强化“形”与“数”结合并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情感目标:
1、通过概念的引入,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通过反例辨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勇于批判、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重点:“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本节难点:“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并利用定义验证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重难点突破分析:“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本节课是由几个特例上升到抽象概念的过程,学生容易对定义中为什么要规定两个关系产生困惑,原因是不理解两者缺一都将扩大概念的外延,也就是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理解透彻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用方程表示直线、圆、抛物线等实际模型,积累了感性认识的基础,所以可用举反例的方法来解决困惑,通过反例揭示“两者缺一”与直觉的矛盾,从而又促使学生对概念表述的严密性进行探索,加强认识曲线和方程的对应关系,使学生通其法,知其理。
怎样利用定义验证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是本节的一个难点。通常在由已知曲线建立方程的时候,不验证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曲线上,就断然得出所求的是曲线方程。这种现象在高考中也屡见不鲜。为了突破难点,本节课通过一个实例来展示,由于课标只作为了解,在本节课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是适应新课程体系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因此在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从实例、到类比归纳、到推广的问题探究方式,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都十分有利。启发引导学生得出概念,深化概念,并应用它所解决问题去讨论、去研究。用举反例的方法来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概念表述的严密性进行探索的探究教学法。在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同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了板书时间,增大了信息量,增强了直观形象性。
学法:问题探究和启发引导式相结合。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可采用以语言传递信息、分析概念的讲授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基于此,本节课从实例引入→类比→推广→得概念→概念挖掘深化→具体应用→作业中的研究性问题的思考,始终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知识的研究者。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
师:在本节课之前,我们研究过直线的各种方程,建立了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同时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也表示着一条直线。让学生画出方程xy0表示的直线 ◆思考直线上所有点的集合与方程的解的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出示幻灯片)
1、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上。
即:直线上所有点的集合与方程的解的集合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
我们就可以说方程x-y=0是表示直线l的方程,直线l是表示方程x-y=0的直线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过的还有一些曲线和方程,是否有类似的对应关系?(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类比、推广并思考相关问题)类比:(引导和启发学生说出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是否也是一一对应关系,注意引导学生类似上面的表达方式。)
1、圆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圆上。
即:圆上所有点的集合与方程的解的集合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我们就可以说方程(xa)2(yb)2r2是表示此圆的方程,圆是表示方程222(xa)(yb)r的圆。
类似的让学生表述出以下的对应关系:
◆推广:任意的曲线和二元方程是否都能建立这种对应关系呢? 也即:方程f(x,y)0的解与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具备怎样的关系就能用方程f(x,y)0表示曲线C,同时曲线C也表示着方程f(x,y)0?
设计目的:运用学生熟知的旧知识引入,再类比和推广,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了课题,又为形成“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提供了实际模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学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通过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探究活动,得出所要学的知识,并且学会类似的表达,使学生感受发现知识过程和容易接受所要学的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通过合情推理,概括形成定义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分析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是否是一一对应关系,模仿前面的结论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下这样的定义: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⑴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⑵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三)讨论归纳给出定义——运用反例揭示概念内涵
我们在给曲线方程下定义时,语言表述概念不失概念的严谨性,表述是否正确呢?如果概念中的两点少一点,是否也满足曲线上的点坐标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呢?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对得到的结论要给予更多的思考,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更加深入探索是概念表述的实质内涵是什么。这也是概念教学中学生理解概念的要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给学生较多的时间互相探究问题和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对概念的丰富内涵有更深的认识。
(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相关问题)
◆请同学们探究下列两个图上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对应问题:
如图1:(1)直线上的点的坐标是否都满足方程x-y=0解?
(2)以方程x-y=0解为点的坐标是都否直线上?
曲线上的点的坐标与方程的解之间是否满足一一对应关系?
图1 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是不符合的是关系(1)
如图2:(1)射线上的点的坐标是否都满足方程x-y=0解?
(2)以方程x-y=0解为点的坐标是都否射线上?
曲线上的点的坐标与方程的解之间是否满足一一对应关系? 图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是不符合的是关系(2)
最后总结: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下的定义两点关系的理解是: 关系(1)说的是曲线上的点的坐标与这个方程的解都对应。
关系(2)说的是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与曲线上的点对应。
两点合来才说明是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二者缺一不可。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探究以上来两个反例对“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是否满足一一对应关系”,从得出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不满足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对概念的理解。
(四)通过练习应用和强化概念的理解(出示幻灯片,给学生足够时间练习)
1.下列各题中,图所示的的曲线C的方程为所列方程,对吗?如果不对,是不符合关系(1)还是关系(2)?
2.解答下列问题,并说出各依据了“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定义中的哪一个关系?
⑴点A(3,-4)、B(25,2)是否在方程x2y225的圆上? ⑵已知方程为x2y225的圆过点C(7,m),求m的值。
设计目的:对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的准确理解是对今后求出准确的曲线方程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应用和强化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得到答案,了解学生理解概念的情况 用概念证明的例题讲解P35
例1:证明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常数k(k0)的轨迹方程是xyk。
设计目的:这为下节课打下基础,证明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度较大的,也是个难点,课标不作为必须掌握的,本节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提高对概念的应用能力 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从概念的两点出发去找证明思路:(1)证明轨迹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2)证明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证明:(1)设M(x0,y0)是轨迹上的任意一点,则M与x轴的距离是y0,与y轴的距离是而x0,x0y0k 即(x0,y0)是方程xykk的解。
k(2)设点M1的坐标(x1,y1)是方程xyx1的解,则x1y1,即
x1y1k,y1分别是点M1与y轴的距离和x轴的距离,所以点M1到这两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常数k,点M1是曲线上的点。由(1)(2)可知,xyk是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常数k(k0)的轨迹方程。
(五)小结归纳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实例的探究,理解了“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探究定义时,要记住关系⑴、⑵两者缺一不可,其实质是曲线上的点的坐标与方程的解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它们都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必要条件,两者都满足了“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才具备充分性。曲线和方程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确立,把曲线与方程统一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更多地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让学生从知识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所用到的数学方法和涉及的数学思想也有体会,使学生能力得到培养。
(六)布置作业: 作业P37练习1,2 习题2.1 1
(七)板书设计
(有的借助多媒体显示)
2.1曲线与方程
1.曲线与方程的定义: 例1:
证明: 2.对关系(1)的理解
对关系(2)的理解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直线和曲线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直线和曲线
有益的学习经验:初步建立直的和弯曲的概念。准备:
1、细铁丝,长度约20厘米,每个幼儿两根,其中一根保持平直,另一根折成弯曲的。
2、塑料筐两个。活动与指导:
1、教师同时出示铁线两根,其中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曲的。让幼儿仔细观察,问幼儿:这两根铁丝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教师告诉幼儿:直的那一根,我们叫做直线(型)的;弯曲的那一根我们叫做曲线(型)的。教师在黑板上面几条直线和曲线,边讲边画。
2、发给每个幼儿直的和弯的铁线各一根,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放在桌边比一比,感知直线和曲线的差别。启发幼儿说出:“这一根是直的,这一根是曲线(型的)。”
3、让幼儿把铁线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第四篇:高中数学曲线和方程教案(改)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韩杨,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曲线和方程》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曲线和方程》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册第七章第五小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学会求解曲线的方程,因为学生已有了用方程表示曲线的感性认识,特别是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直线,现在要进一步研究平面内的曲线和含有两个变量的方程之间的关系,是由直观表象上升到抽象概念的过程。它既是对前一节线性规划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也为下一节圆的方程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新课标对教育目标的定位,我将本节课的教育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领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学会根据已有的情景资料找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强化“形”与“数”一致并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线方程的复习引入,加强学生对方程的解和曲线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直观认识;
(2)在形成曲线和方程概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出结论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能用所学知识理解新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堂中,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在问题逐步深入的研究中唤起学生追求真理,乐于创新的情感需求,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数学新课标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为强化其认识,决定用集合相等的概念来解释曲线和方程的对应关系,并以此为工具来分析实例,这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通其法、知其理。
教学难点是怎样利用定义验证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因为学生在作 业中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通常在已知曲线建立方程的时候,不验证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曲线上,就断然得出所求的是曲线的方程。为了突破难点,本节课将通过例题让学生体会“二者”缺一不可的性质。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我小学数学老师经常给我们说的一句话。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本节课主要板书的形式,教给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善分析、善总结”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五:教学过程
对于45分钟的课堂,我做了以下时间安排: 课题引入约5分钟,讲授新课约20分钟,练习巩固约13分钟,课堂小结约5分钟,作业布置约2分钟。
因为还没有正式的成为老师,没有教学经验,对课堂的时间把握不是很准确,所以拟定了时间安排,希望对教学过程有所帮助,做到合理安排时间,下面我从六个方面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提出课题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线的各种方程,建立了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所以这节课首先让学生先画出方程xy0表示的直线,借助图形让学生再一次从直观上深刻体会方程的解与直线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前提下再提出:对任意曲线和二元方程是否都能建立这种等价关系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曲线和方程。通过提问的方式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学生搭建起一个探究和实践的平台. 2.讲授新课
通过前面已经学过的圆、抛物线、再推广到任意曲线,借助图形让学生体会到对任意曲线的解和方程的解都能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得出“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
问题2:如果概念中的两点少一点,是否也满足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的一一对应关系呢?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得到的结论要给予更多的思考,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这也是概念 教学中学生理解概念的要点,给学生较多的时间互相探究问题和讨论解决问题。
找一下不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反例,通过反例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 要想满足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的一一对应关系,概念中的两点缺一不可。在概念教学中,通过反例的反衬,常常起着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作用。
3、练习巩固
找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做题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抽点几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答题过程,其他学生也独立完成,完成后,再抽点几个同学上台进行检查,错误的地方加以修改。这样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对解答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加深印象。
4、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实例的研究,掌握了“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定义,在领会定义时,要牢记定义中(1)、(2)两点缺一不可,它们都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必要条件,两者都满足了,“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才具备充分性。小结时才提出“必要性”与“充分性”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再上一个台阶,另一点意在建立“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使之逐步转变为学生的思想。5.布置作业
书本习题7.5第2题、第3题、第5题、第6题。
作业要求:允许学生对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但要分析出不会做的症结所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既可以避免抄袭现象的产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出知识的薄弱点,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增强学习兴趣。
6、板书设计
力求简明清楚,重点突出,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曲线与方程
公式推导 例题 练习六.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自信心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层次性,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力争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得到积极的评价,因为这是让他们保持自信,爱好数学的最佳培养时机。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肯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一定会积极改进,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曲线和喷枪工具》教学反思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如果只是学会课堂上的知识而不会自学,不去主动学习计算机,那充其量是会电脑,不能说是“通电脑”。下面是三年级信息课教学应用画图工具《曲线和喷枪工具》教学随笔。
教学前,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分析:由于本课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曲线和喷枪工具,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其它几种工具的用法,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及认知水平,我预备采用“以学生自学为导,教师讲解为辅,学生动手为主”的教学理念进行本课的教学。据我所知三年级一班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不错,所以预计本班学生可以顺利的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曲线和喷枪工具。但同时也要考虑部分不能及时掌握教学要求的学生,所以在教学教程中,特别是学生动手操作这一模块中,我决定采用两种教学方式:
一、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多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一对一辅导;
二、生带生,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带动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从而使全班同学都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按照课前的教学设计进行:先是让学生自学5分钟;其后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并提问;大部分还是学生动手操作作品,教师从旁进行指导。教师出示课前已经准备好的两个作品:《国旗》(主要用于学生学习使用曲线工具)及《夜空中的礼花》(供学生使用喷枪工具模仿制作)。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国旗》、《夜空中的礼花》进行练习,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惊喜的发现一位同学利用喷枪工具,自行设计制作出一幅星空的美丽图像(以下称为《星空》),该作品是利用小键盘上的“+”使喷枪工具的喷雾范围变至极大而成的,而对于这一点是课本上没有提到,我以前也不知道有这个功能,所以没有讲解,可是同学们却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并应用发挥,难能可贵。真可谓之“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
对于这一点的发现我即惊又喜,惊于学生的自我创作能力,更喜于自学方法在课堂上应用的显著成效。此时,我即刻改变教学思路,将该生的这幅《星空》展示于全班同学,并让该生自豪的对制作《星空》的过程进行介绍,极大提高了课堂上同学们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三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均已达到教学目标,学会了曲线和喷枪工具的使用。但是让我体会深刻的是学生创造力与自学能力相结合的奇特效果。记得一位教学家曾说过“不要小看了你的学生”,是的,对于你的学生,你给予他们的可能只有一点,可是他们却会开出五彩斑斓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