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生殿》——品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长生殿》
——品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祈祷,并发誓相守一生的场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一直被传唱至今,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赞颂、被质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独一无二的爱情
之所以说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是独一无二的,是因为在封建王朝时代,一个君王对一个女子钟情如此长的时间是很少见的。虽然玄宗偶有拈花惹草,但是心里却一直惦记着杨贵妃。那个“杨家有女初长成”的杨玉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使得玄宗忘却了失去武惠妃的痛苦,最终放弃了梅妃选择了她,并且玄宗在杨玉环死后,仍对她念念不忘。在平定了安禄山的叛乱之后,命人造了杨玉环的像,并抱像痛哭,一代明主,抱像而泣,此情此景,可谓感人肺腑。
沉浸于爱情的唐明皇就像一个平常百姓一样,宠爱着自己的爱人,这让我们看到了英明神武的玄宗的另一面。他专
一、重感情,并非只看重杨贵妃的美貌,试想一个大唐国君,何等惊艳的美女没有见过,他看中的是情,是义,是两个人在一起时的心灵默契,并非都是本能地欲望驱使,应该说,主要的原因是两个人在感情上、志趣上的情投意合。
《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这正是颇有音乐造诣的玄宗所求的知音,据说玄宗非常喜欢《霓裳羽衣曲》,贵妃对此曲似乎心有灵犀,表演的非常出色,每当杨玉环跳起这支曲子的时候,玄宗甚至会亲自为其击鼓伴奏,且配合的颇为默契。此时的玄宗已忘记了自己一国之主的身份,完全是一个沉浸在自己幸福中的老百姓。
而此时的杨玉环呢?也俨然是一个掉进了幸福之中的平常妇人,为自己的爱情而喜,为自己的爱情而泣。由寿王妃一夜变成了杨贵妃,她骄傲而自信,她是大唐的新女主,是天底下最高贵的女人!骄傲过后,她仍然是那个初长成的杨玉环,小心而认真的经营着自己的爱情。
他们之间的爱情淡化了封建制度的威严,宛如平常的小夫妻一样。按照皇家的惯例,后妃触怒皇上,只能在宫中处置,重则斩杀,轻则囚禁或打入冷宫。但是在天宝9年,杨贵妃因嫉妒而触怒了玄宗,被遣送回娘家,在宫中这是非常少见的,他们之间就像小夫妻一样,赌气回娘家,气消之后又回到婆家,这在君王和妃子之间可谓独一无二。
绚烂而凄美的爱情
历代君王如果想要得到某个女人,可谓是轻而易举,但在得到之后往往是玩弄一番就厌倦抛弃了,而玄宗则与他们不一样,他对杨贵妃是一见钟情,一直将这份感情看的很重,希望永世结为夫妻,不离不弃,然而,却事与愿违。
安禄山起兵叛乱,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出逃,到了马嵬之后,将士们拒绝前进,如果继续前进,条件只有一个:杀死杨贵妃。玄宗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要他下旨处死杨贵妃,他是万万下不了旨,他无法割舍二人之间的感情,但是大唐的江山也不能毁在自己的手里啊!经历过千军万马的玄宗在此刻却不知所措„„
此时的杨贵妃也是伤心欲绝,她不能因为自己而让玄宗丢掉大唐的江山,然而她与玄宗一样也无法割舍这份感情。玄宗作为一国之主,对她的宠爱超过任何人,她心知肚明,因此她对玄宗也是付出全部的感情。然而这美好却将转瞬即逝。她要离开自己所爱的人,为了保住他的江山。伤心过后,她冷静的走到玄宗面前,请玄宗赐死。玄宗见到此情此景,更是痛彻心扉。他不禁感慨,自己是一国之君,却连自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在大臣的劝说下,玄宗狠下心说:“就按贵妃说的办吧!”随后,杨贵妃自尽。这成了玄宗一生的遗憾。
这场爱情终究以悲剧收场,然而它曾经是那么的绚烂,那么美好,可它就像烟花一样,绚极一时,终究还是覆灭了。人们在赞叹它的绚烂的同时,又为它的幻灭而惋惜。这场爱情的夭折,让人想起了霸王别姬的悲情画面,一场绚烂而凄美的爱情。
典型的封建王朝时代的爱情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发生在封建王朝时代,他们虽然建立了身后的感情,但是这份感情仍然被烙上了封建时代的烙印。
杨贵妃本是玄宗的儿子寿王的妃子,玄宗在武惠妃去世后,一直郁郁寡欢,高力士为了为玄宗解忧,想到了杨玉环,并安排杨玉环面见玄宗。结果,玄宗对杨玉环一见钟情,杨玉环也由寿王妃一夜间变成了杨贵妃。为了安抚自己的儿子寿王,玄宗又将其他的女子立为寿王妃。这件事即印证了封建时代“父为子纲的”规矩。儿子一定要顺从父亲。
封建时代的女子是无法选择自己的丈夫的。她们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为寿王妃的杨玉环,被玄宗看中,就只得遵循君王的旨意,而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虽然她在后来的日子里与玄宗建立了较为深厚的感情,但是若不是高力士的安排,她就会做一辈子的寿王妃。这就是所谓的“夫为妇纲”吧!
杨贵妃原是寿王妃,年纪二十出头,此时的玄宗都可以做她的父亲了。这在现代社会还
是很少见的,但是在封建时代“老夫少妻”是很典型的。杨贵妃与唐玄宗就成就了一段典型的“忘年之恋”。
建立在金钱与权力上的爱情
对于穷人来说,爱情是一件奢侈品。虽然人人都希望拥有,但是没有金钱做基础,矛盾是无处不在的,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衰”。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之所以绚烂、美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玄宗所处的地位,如果没有了钱和权,杨贵妃一个花季的少女还会不会嫁给一个可以做自己父亲的人呢/?杨贵妃所感受到的幸福,是玄宗用自己手中的钱和权堆砌起来的。玄宗宠爱杨贵妃,倚仗的是自己大唐皇帝的地位,爱情的幸福指数是以经济基础作为前提的。
脍炙人口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讲的就是唐玄宗为了博得贵妃一笑不惜动用驿站来传递荔枝,玄宗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在他做这个决定之后,他不知道会累死多少匹马,急死多少人。但为博得美人一笑,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杨贵妃怕热,玄宗就专门命人打造一块玉佛让杨贵妃含在嘴里降暑,杨贵妃对此也甚是满意。试想,玄宗若没有能力去做这些,杨贵妃在酷热难耐时,还有心情和玄宗谈情说爱吗?
这只是其中的几件小事,没有玄宗的钱与权,无论如何也是办不成的。这样的理论到如今依然适用,平民百姓与富二代、官二代相比,爱情只能是一种奢侈。有时候,爱情就是被钱和权扼杀的。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传到今日,这其中的功过是非都由后人去评说,究竟是大唐埋葬了他们的爱情,还是他们的爱情扼杀了大唐?他们也许该为自己的爱情立一块无字碑,像武则天一样,这其中的功过是非都由后人去评说!
第二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500字)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唐玄宗与杨贵妃传奇性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中国历史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写了不少成名之作,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是一例。确实,唐玄宗“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与杨贵妃相互依恋、执著专注的恩爱之情,在中国历史帝后之间是绝无仅有的。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死了以后,玄宗整天郁郁寡欢,十分颓丧。后宫数千人中,又没有一个中意的。最为贴心的高力士深知主上的心意,遂到外宫寻觅,在寿王府见王妃杨玉环花容月貌,盖世无双,立即禀报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派人把杨玉环接到临潼温泉宫。一见果然姿质丰艳,而且能歌善舞,聪颖过人,尤善逢迎。玄宗愁怀顿开。他已不顾什么老公公娶儿媳妇了,礼义廉耻已不复存在,先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赐号“太真”,收入后宫受用。其时唐玄宗56岁,杨玉环刚22岁。
唐玄宗娶寿王妃杨玉环,在今人看来无疑是父夺子媳的丑闻。然而一位君临天下的帝王想占有自己所爱的一切,本是易如反掌的事。只是由于帝王也要标榜“仁义道德”,多少得避些嫌疑。所以一直过了5年,在天宝四年(745年)的8月,才册封杨太真为贵妃。
从此,玄宗把后宫其他妃嫔统统丢在一边,天天守着杨贵妃,形影不离,百官宴会,朝廷大典,无不把贵妃带在身边。为了讨好杨贵妃,玄宗专为贵妃制造锦绣的工匠,竟达七百人,还在骊山的华清池专为她开辟了温泉浴场。贵妃生于四川,爱吃荔枝,为取悦贵妃,每年夏天玄宗不惜兴师动众派人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涪州以驿马昼夜不停地传递,运到长安
时色味不变。总之,自从得了杨贵妃,玄宗心中之爱,皆被贵妃占尽,正如《长恨歌》所云:“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如春。”
玄宗对贵妃之所以如此痴迷,贵妃的倾城姿色固然是一原因。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有志趣上的情投意合。玄宗是迷恋音乐的才子,他精通音律,造诣极高。而贵妃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对音乐的理解也有特殊的天赋。这显然是她成为唐玄宗晚年知音的重要因素。玄宗在温泉宫初次召见贵妃时,曾奏起他的得意作品《霓裳羽衣曲》,杨贵妃似乎有先天的感受,当即起舞,如仙女飘逸,极尽其美,使唐玄宗大为高兴。之后,玄宗常令贵妃跳《霓裳羽衣曲》,自己还亲手操鼓,在一旁伴奏。可以说,玄宗与贵妃在一起尽欢,最经常的形式,莫过于歌舞音乐了。
不过,唐玄宗毕竟是个帝王,他可以独占杨贵妃,但不会让杨贵妃独占自己。而贵妃涉世未深,一时妒起,难免要产生龃龉。有两次曾惹得老皇帝发起火来,以忤逆之罪,立即把她赶回娘家。但玄宗心中所爱,已非贵妃莫属,所以每次又都是他授意把贵妃召回。当贵妃第二次被谴出宫后,哭得犹如泪人,而玄宗也是茶不思,饭不想,整日愁眉不展。高力士看透了玄宗的心思,遂请赐御膳与贵妃以示道歉。贵妃见高力士来,即伤心地剪下一绺青丝,托高力士奉上以表“忠诚”。玄宗见物思情,于是两人又一次破镜重圆。从此,玄宗与贵妃情爱弥笃,更加难分难舍。相传,有一年在华清宫的长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节,唐玄宗和杨贵妃避开众人在这里仰望牛郎织女二星,双双跪拜,发下誓言:“人寿难朝,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过了今生,还有来世!”诗人白居易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长生殿之约,写下了永恒不朽的诗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
愿为连理枝。”的确,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这种感情,在历代帝后间是罕见的。
封建帝王的任何婚姻,都要带上封建政治的烙印。随着杨玉环的受宠,杨妃的兄弟封侯拜相,三个姐妹也都封为国夫人,权势显赫,甲于天子。特别是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竟升为宰相,身兼四十余职,总揽朝政,无恶不作。大唐天下,成了杨家的乐园。这就造成了唐朝政治腐败的局面,从而导致外戚祸国,也导致了杨贵妃的悲剧结局。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边镇节度使安禄山和步将史思明率领15万人马,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直捣长安,“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消息传来,唐玄宗惊恐万分,遂与杨国忠带着贵妃姐妹及一部分皇子皇孙和近侍、大臣悄悄打开北宫门,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而去。行至陕西兴平之西马嵬驿时,随从护驾的禁军忽然哗变。他们首先杀死了杨国忠,又团团围住唐玄宗所在的驿舍,要玄宗交出贵妃。此时,六神无主的唐玄宗,想起了他与贵妃之间十几年的恩爱,又立过生死不离的山誓海盟,哪里舍得交出贵妃!然而,面对这帮刀枪出鞘的军士,玄宗深知大势已去,已救不了自己的爱妃了。不过,他不忍让贵妃惨遭士众的屠虐。在与贵妃泣不成声地抱头痛哭一场后,他赐给贵妃三尺白绫,让高力士把她带走,缢死在一间佛堂前的梨树上。其时,贵妃年仅38岁。
对于贵妃的死,唐玄宗伤心至极,“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如流”。此后,唐玄宗无论在逃跑途中还是在成都的一年多时间里,终日郁郁寡欢,情意绵绵地思念着贵妃杨玉环。长安光复后,玄宗回到京城。他处处触景生情,依然深深地思念着贵妃,还特地叫人画了一幅贵妃肖像挂于殿中,朝夕视之。岂知,这场“至死不渝”的爱情,完全是葬送在他所
酿成的政治悲剧之中。此时的唐玄宗,悔恨交加,终于在宝应元年(762年)的四月五日,怀着对贵妃的缠绵情意,郁闷而死。正如《长恨歌》中所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玄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造成腐败的政治局面,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外戚祸国,应予以鞭挞。但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真挚而专一的爱情故事却成了千古佳话,得到后来人们的普遍同情,这又是无可厚非的。
第三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情,是一个长久不衰的话题,尤其对帝王与后妃更是人们谈论的热点。对于开创出开、天盛世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历代文人墨客或歌或贬,莫衷一是。有的虽歌颂其爱情,但多半是寄于同情。而我个人认为:他们不仅有爱情,而且是心心相印、生死与共的那种爱情。
一、据史书记载,玄宗生性风流,在位时虽然嫔妃众多,但大多数只是博取他一时之欢的玩物,能够博得他的真情并长久地在他心中占有位臵的女人很少。他只对极少数情投意合的女人保持着一种比较专一和持久的感情。仅以这点就可看出他虽纵欲而不滥情。但作为一代帝王能做到这一点,感情还是比较专一的。纵观玄宗的一生,除了与之患难多年的王皇后外,使他长久忠情的女性仅有武惠妃和杨贵妃。自王皇后爱衰之后,武惠妃一人专宠近二十年。然而史书并未记载武惠妃有多么美丽,她死时已40多岁,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女人四十豆腐渣”。但玄宗仍伤感不已,长久的郁郁寡欢,后宫三千佳丽竟无一人能让他摆脱心中的寂寞惆怅。在武惠妃死后的第三年,他认识了杨玉环。也许是杨玉环与武惠妃有某些相似之处,让他一见钟情。在此后的十几年,与杨贵妃形影相随,直至杨贵妃死后,还始终占据着玄宗生活的全部。可见,玄宗并非只求美色,而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
二、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被诏进宫,天宝四年正式册封为贵妃,从此开始了与玄宗食则同席、寝则同榻的专宠生活。“三千宠爱在一身”就是高度概括。有人说玄宗之所以爱杨贵妃,那是因贵妃的貌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说玄宗看重的是色、是欲,对他们刚开始认识的那一段生活可以这样认为。事实上,在杨贵妃与玄宗一同生活的十五年间(开元二十八年至天宝十四年),玄宗虽偶有拈花惹草,但对杨贵妃一直是比较专一的,可以说将其全部的感情、爱心都寄托在杨贵妃身上。如果仅从其美貌并不能说明问题,杨贵妃虽姿色出众,但后宫中的绝色佳人并非没有,何况玄宗已年过花甲,情欲的追求已非昔日可比,他之所以对杨贵妃如此醉心,应该说,主要的原因是两人在感情上、志趣上的情投意合。《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这正是颇有音乐造诣的玄宗所求的知音,据说玄宗非常喜欢《霓裳羽衣曲》,贵妃对此曲似乎心有灵犀,表演的非常出色。每当贵妃舞起《霓裳羽衣曲》,玄宗就兴致勃勃地击鼓伴奏,两人配合的非常默契。两人还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此曲。可以说是音乐这根红线将两个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牢牢的拴在一起,才使两人有了坚实的爱情基础。
三、据史书记载,杨贵妃曾两次被遣回娘家。第一次是天宝5年,即杨贵妃被册封的第二年,贵妃因嫉妒触怒了玄宗,被遣回娘家。贵妃被赶出宫后,玄宗忽然感到人去楼空,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和空虚感。玄宗茶饭不思,还动不动就对左右侍从乱发脾气。随即就令人将御膳送去,当夜将贵妃接回宫中,从此对贵妃更加恩爱。第二次是天宝9年,贵妃因违背玄宗旨意,被遣送娘家。后来贵妃认为自己骄悍不逊,有些过分,便剪下一绺头发,让人带给玄宗并说:“有罪当死,身上的一切都是皇上恩赐,只有头发可以献上报答皇恩。”玄宗大为感动。通过这两次,两人之间那种难分难舍的感情又更深一层。按照皇家惯例,后妃触怒圣上,只能在宫中处治,重则斩杀,轻则囚禁或被打入冷宫,从不见有送回娘家的。玄宗却开了这个特例,如同寻常夫妻吵架一样,留下了回旋和好的余地。由此可见,玄宗并非视贵妃为玩物,他们能象普通夫妇一样互相迁就。两人之间的感情超越了帝王与妃子的关系,可以说,玄宗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是将贵妃当作伴侣、妻子看待的。
四、玄宗与贵妃虽是帝王与妃子的关系,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可以发现,他们象一对和睦相爱的夫妇,更象热恋中的少男少女。《杨太真外传》栽:有一年宫中的橘树结了许多柑橘,玄宗发现其中有一个“合欢实”(即两个柑橘长在一起)。他欣喜万分,与贵妃一起玩赏,并说此橘似通人意,知你我心心相印,固如一体。然后同坐一席共尝“合欢实”。他们完全沉浸在两人相爱的喜悦中,他们欣赏和分享“合欢实”的情景如一幅画映在你我的脑中,难道还要问,他们是什么关系吗? 《开元天宝遗事》也记载着玄宗与贵妃温柔缠绵、相亲相爱的故事。一次 玄宗酒醉,两天后方醒,醒后他拥着贵妃同赏牡丹,并摘折一枝与贵妃交臂相闻,玄宗说:“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艳,尤能醒酒。” 《怅恨歌传》载:天宝十载秋,七夕之夜,玄宗与贵妃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郎织女重逢的悲欢场面,密誓要世世结为夫妻,言毕,抱手呜咽。这就是白居易《怅恨歌》所写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莲理枝”。在七夕之夜,对天起誓,足见爱的至深,情的至诚。说明他们生死与共超乎寻常的爱情的确是存在的。
五、安史之乱,造成了历史的遗憾,却也造就了一段爱情佳话。对贵妃的死,玄宗耿耿难忘,忧虑难眠。甚至问仙访道,以求与贵妃相见。可以说,玄宗在风蚀残年的最后时光,都是在对贵妃的深深思念、痛苦和哀悼中度过的。对于国难,就贵妃本人而言是无罪的,但对降临到自己头上的灾难,心情如何呢?我想清代剧本《长生殿》里写的好:“算来无计解军哗,残生甘愿罢。” 一个“罢”字,不仅道出她是为情献身,更是为国扑难。对于贵妃的死,玄宗是负有很大的责任的,但事到临头,也是被迫的。他只能无奈地说“贵妃是无罪”,在危难关头,不舍贵妃,即舍江山,熟轻熟重,玄宗自然知晓。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玄宗对贵妃的爱。用今天观念来看,在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当功与私发生冲突时,玄宗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无私精神,更显出其伟大。回到长安,玄宗想祭供贵妃,要改葬,后因政局而罢,于是让人画了贵妃的像挂在殿中,朝夕与之相伴。对于宫中的一草、一木、一房、一院都令其触景伤情,睹物思人。“芙蓉如画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夕殿萤飞思悄然,残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玄宗也就是在这样孤独伤感的思念中,日渐衰老,几年就追随贵妃而去。
第四篇:《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
摘要:洪昇的文学作品《长生殿》,向世人描绘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洪昇的笔下,杨贵妃的文学形象得到了新的诠释,她漂亮、痴情、善良,最终得以永远和唐明皇相伴,二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取了真正永恒的爱。
在文学作品《长生殿》里,杨贵妃和唐明皇最终得以天长地久。本文对杨贵妃这一文学形象展开系统分析,并且梳理了有关于杨贵妃形象描绘的古代文学作品。而且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的诞生、发展、延续、变化,都一一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力求站在真实全面的立场中,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做出相对比较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长生殿;杨贵妃;爱情;形象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1、作品《长生殿》概述
《长生殿》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佼佼者,被誉为“近代曲家第一”。该剧以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的爱情在人间发生、发展、结局,又在仙界复活并获得长生的过程,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变、忠贞不渝的爱情,写出了历史的兴衰、人性的忠奸和情感的曲折,真可谓是浓缩了天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真情百态。
《长生殿》可以说是对李杨爱情故事描写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描写杨贵妃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它是一篇既讽刺又同情、既肯定又否定、具有双重属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一方面通过李隆基天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而误了朝政,最后导致国乱妃亡的惨痛结局,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告诫大家物极则反;另一方面通过对李杨爱情关系的描写肯定了他们对待爱情的忠贞,从而也寄托作者对爱情的理想。
2、众说纷纭的杨贵妃形象
杨玉环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甚高,不仅因她拥有沉鱼落雁的姿色,更由于她与历史著名皇帝唐玄宗以及“安史之乱”事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关杨玉环的形象,也可谓多姿多彩。自唐代以来,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一直就是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以及《新唐书》等史书巨著。
在史官笔下, 历史上的杨玉环被描述成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魅惑君王、引发安史之乱的红颜祸水,但在文学作品中,杨贵妃与唐明皇大多被描述成为爱情的牺牲品。历史上真实的杨玉环与艺术形象已混为一谈,杨玉环的形象大多都是红颜祸水等负面的。但在清代戏剧作家洪昇笔下,杨玉环却是一个才貌双全、性格温和、追求真情、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光彩形象。
与《长恨歌》和《梧桐雨》相比,《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更为丰满、更为鲜明动人、更具有艺术魅力。《长生殿》从多个角度,来反映了杨贵妃的美丽及善良的正面形象。她的聪明,温柔贤惠,勇敢坚定,美丽,智慧,展示了女子柔美多情的一面。洪昇《长生殿》的问世,更是将李杨爱情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二)研究目的
在文学作品《长生殿》里,杨贵妃不再是所谓的“红颜祸水”,而是一位美丽的、善良的女子,她和唐明皇之间存在真挚的感情,在这个人物身上,女人的温和的正面形象得以体现。但是在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杨贵妃是以一种负面的描写,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魅惑君王、引发安史之乱的红颜祸水,她被描绘成“红颜祸水”,甚至是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大唐王朝动摇的灾祸。
在《长生殿》中洪昇有意剔除了杨玉环与寿王的关系,使其变得尽可能完美。身份定格为宫女,虽然卑微,却纯净,并且极富美貌与才情,深得唐明皇的喜爱。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从诗歌描述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程度之深,但也有暗讽李隆基爱屋及乌重用杨国忠,耽误朝政,荒淫误国。在洪昇的笔下,《长生殿》里的杨贵妃不再是一个误国女子,相反她善解人意,心怀大义,戏剧中表现出她仅仅是一个为了爱情执着和追求一个女人。
本文尝试抛开传统的政治观点,作为将纯洁的爱情故事注入到杨贵妃的身上,挖掘李、杨二人间的恩怨情仇。只专注于写情,以情代国,以小爱代大情怀。《长生殿》全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它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作为情节线索,广泛地展开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描绘。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洪昇写“长生殿”的第一基础。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文学作品中杨贵妃这一形象的研究,学术界的争议是比较大的。1985年复旦大学王运熙的《略谈“长恨歌”内容的构成》一文中认为诗篇一方面对李、杨贵妃两人的生活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另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1982年《文学评论》第02期 ,黄天骥的《论洪昇的<长生殿>》将“爱情主题”巧妙地化为“情缘主题”,并在其文中着重论述了杨贵妃的文学及历史形象。1998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5期,钟东的《论<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的塑造》指出,作为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女性,杨贵妃也并非没有丝毫的主动性,她也有心留恋安禄山,但仅仅是为了掩人耳目,无法改变依附的现状。她也曾向唐明皇邀盟固宠,但这种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也是在有限能力范围内做出的努力。
在她的生命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她也曾用“主上之恩不曾报得,数年恩爱怎生割舍的也”这种委婉的方式试图用感情打动明皇,也曾不顾一切地向明皇求救,但这不过是在死亡威胁面前无奈而又无效的挣扎。综观至今为止的李、杨题材,古今文学、戏剧的研究论著,虽然专题研究个别学者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视角日趋多样化,但依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政治视角的研究,更多地将杨玉环描述成祸国殃民的女性,很少有抛开这种观点去单纯研究杨、李爱情的论著。
二、《长生殿》中杨贵妃形象
《长生殿》从多个角度,来反映了杨贵妃的美丽及善良的正面的人物形象。她的聪明,温柔贤惠,勇敢坚定,美丽,智慧,展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全剧正是以肯定和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为基调,通过他们“钗盒情缘”的情节描绘,回避了杨贵妃曾嫁寿王、与安禄山私通等“秽迹”,以求达到净化道德,“义取崇雅”的目的。
(一)玉环之美
1、倾国倾城,羞花惹怜
杨贵妃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在中国历史中可谓是享誉盛名。《长生殿》中第二出《定情》是这样描述杨贵妃的,“仙姿佚貌、绝代无双,百种娇娆;千般婀娜,德性温和,丰姿秀丽,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妆成趋彩仗”。这几个词足以体现杨贵妃身上超脱凡俗,倾国倾城的外貌特征。也正是因为如此杨玉环被选为长生殿女,深得皇帝的喜爱。得到年轻姿美、品德端庄的杨贵妃之后,玄宗也非常高兴,认为找到了晚年的伴侣。
在第四出《春睡》是这样介绍的:“生有玉环在于左臂,上隐“太真”二字。因名玉环,小字太真。性格温柔,姿容艳丽。温揩罗袂,泪滴红冰;薄试霞绡,汗流香玉。荷蒙圣眷,拔自宫嫔。位列贵妃,礼同皇后。”如此闭月羞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令六宫的嫔妾都瞬间无法彰显个人的美貌,深受皇帝宠爱。杨玉怀虽然册封的位分是贵妃,但是享受的待遇却是皇后级别的,由此可见,皇帝对杨贵妃的宠爱之深,关爱之切。
2、聪慧灵秀,才艺双全
在佳丽如云的后宫中,杨贵妃要获得皇帝的宠爱,就需要用才艺、姿色、情感等将皇帝吸引到身边。在第十一出《闻乐》偶闻《霓裳羽衣曲》后,杨贵妃就立马在第十二出《制谱》谱出比天庭之乐更好听的曲子。如若不是杨贵妃从小就深受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诗词底蕴,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凭着一场梦,一首歌的基础上写好一曲流芳百世的《霓裳羽衣曲》。经过杨玉环精雕细琢的《霓裳羽衣曲》“反胜天上”这足以看出杨贵妃多才多艺,六艺精通。
皇帝也在《制谱》中毫不吝啬的夸奖杨贵妃:“妃子,妃子!美人韵事,被你都占尽也。妃子,不要说你娉婷绝世,只这一点灵心,有谁及得你来?凭聪明,也堪压倒上阳花。”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也曲曲折折,后宫斗争向来残酷,杨贵妃对此也有深切体会。但在洪昇笔下,玉环只是“怪使娇憨,寻瘢索绽,谜儿自逞心胸”。
后来,杨贵妃的一片真情打动了用情不专的李隆基,也使两人的爱情得以进一步升华。在《定情》中便有“昨见宫女杨玉环,德性温和,丰姿秀丽。卜兹吉日,册为贵妃。”此时的后宫可以说是群龙无首,而玉环年纪轻轻便能凭借着“德性温和,丰姿秀丽”而成为贵妃,统领后宫,可见其容貌与德性在当时是十分突出的。
(二)玉环之纯
1、海誓山盟,情比金坚
同样是在第二出《定情》,当玉环得知皇帝册封她被册封为贵妃后,唱到“臣妾寒门陋质,充选掖庭,忽闻宠命之加,不胜陨越之惧。”杨玉环深知出身寒门,有幸侍于皇家,再无限欢喜之余还带着受宠若惊的心情。不仅如此,在戏中她还反复唱到“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这几句话出现多次,道出了杨玉环的最初梦想,她希望玄宗能喜欢她,并且是一直到地久天长。
杨贵妃希望自己与玄宗的爱情可以“惟愿取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就像玄宗给她的盟誓:“朕与妃子偕老之盟,今夕伊始。特携得金钗、钿盒在此,与卿定情。”金钗赠与贵妃,钿盒朕早晚收于衣袖之中,这是我们的定情之物,寓意同心同德,永不分离。在《长生殿》中杨玉环是善妒的,而这种善妒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对李隆基爱得深沉,她向往专一的爱情,向往平常夫妻的生活,因此面对李隆基的背叛,便表现得骄纵任性。
在《夜怨》中便有杨玉环的自白“唉,江采蘋,江采蘋,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梅妃富于才华,创制了惊鸿舞,深得李隆基的喜爱,对于杨玉环来说,梅妃是她与李隆基爱情道路上的一大情敌,让她不得不防。李隆基复召梅妃,又使她醋意大发,不能自己,甚至要将定情时的钗、盒交还给李隆基,两人若不能携手与共,还不如分离。杨玉环对爱情的专
一、痴情也深深打动了李隆基,使其从不专一走向了专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为爱而痴,至死不渝的女子。贵妃与皇上的感情经过这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两人对彼此的感情还是一如既往,恩爱如初,情比金坚。
2、同心同德,琴瑟合鸣
在第二十二出《密誓》中,贵妃与玄宗一同在长生殿乞巧,贵妃觉得虽然牛郎织女一年才能见一次面,但是他们的情义却是永久的,虽然与玄宗日日一起,但是情义之深却不能与织女牛郎的相比,不禁泪流满面,她说道,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想来两个人都是凡人,即使相爱也只能是一世的时光,并不能与神仙相比。
于是玄宗就与贵妃在长生殿趁此双星之下,乞赐盟约,以坚终始。在双星的见证下,许诺彼此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时绵绵无绝期。才子佳人,情意绵绵,双星伴月,信誓旦旦。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对单纯为了爱情而痴狂的情侣。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之所以感人肺腑,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杨玉环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在《定情》一出中曾反复唱到的“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在《补恨》一出中,天孙责备李隆基心如铁,负玉环时,玉环为其辩解“岂是他顿薄劣!想那日遭磨劫,兵刃纵横,社稷阽危,蒙难君王怎护臣妾?妾甘就死,死而无怨,与君何涉!”天孙便又劝她“只是你如今已证仙班,情缘宜断。若一念牵缠呵,怕无端又令从此堕尘劫。”而玉环却坚定自己的信念,大胆表白“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回万转情难灭。”“倘得情丝再续,情愿谪下仙班。双飞若注鸳鸯牒,三生旧好缘重结。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可见杨玉环对李隆基爱的深沉与执着,两人对彼此的思念分毫不减,并且对彼此的心从未改变,可以说杨李能够重续前缘,在天宫相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杨玉环对李隆基的专一不弃以及对他们爱情的执着。
(三)玉环之痴
1、因爱生妒,情感专一
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杨贵妃对玄宗忠贞不渝,她满怀理想地希望玄宗也可以同样对她用情专一。在第四出《春睡》中,从贵妃的两个贴身侍女的谈话中可以知道,贵妃的悍妒逼迫玄宗把梅妃迁置上阳楼东,甚至在第六出《傍讶》、第七出《幸恩》中,连自己的姐姐虢国夫人受宠她都要嫉妒,被玄宗送回国相府,这是贵妃和玄宗第一次闹别扭。但这是一个女子最真实的反应,她不能容忍玄宗对爱情的不专一,而且对象竟然会是自己的姐姐,怎么可能做到不怄气呢?
在杨李感情日益升温,情浓意浓之时,李隆基为讨好杨玉环而去曲江游玩,不想却看上了虢国夫人,爱上了她的“妆梳淡,天然无赛”,“三杯之后,便暗中筑座连环寨,哄结上同心罗带”,这使杨玉环十分不悦“先自回宫”。在《傍讶》一出中也提到杨贵妃“娇痴性,天生忒利害。前时逼得个梅娘娘,直迁置楼东无奈。如今这虢国夫人,是自家的妹子,须知道连枝同气情非外,怎这点儿也难分爱。”对于杨玉环来说爱情是不可替代的,即便是自家姐妹,也无法分享。
如果说杨玉环对虢国夫人是出于妒忌,那么对梅妃便是妒恨。梅妃先于玉环陪伴在明皇身边,她与明皇之间并无爱情,只是简单的帝妃关系,但必然会引起杨玉环之妒。在第八出《献发》中,杨贵妃回到国相府后,久久不见玄宗派人接她回宫,于是开始日夜思念,并且剪掉一缕青丝让高力士拿给玄宗,希望玄宗可以记起往日的情分,重修于好。贵妃起初对爱情的希冀是“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但是作为一位帝王,要对一位女子一心一意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么对方做不到,女子就会很容易失落,还会嫉妒比自己受宠的女子,这样也就自然而然过渡到了第二次悍妒,玉环想起昨日还恩爱无比,今日却寂寞空房。她伤心,她不知君心,霎时更变。她无法容忍,没等天亮,贵妃就急急忙忙跑去翠华西阁,质问玄宗。洪昇抛弃了传统观念对妇女之“妒”的指斥,而是去审视和描绘贵妃的焊妒。杨贵妃首先是一个女人、其次才是一位贵妃,杨贵妃其个人的爱恨情仇、其动机是单纯的。
2、为爱献身,马嵬断魂
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军队攻破潼关,直逼长安,唐明皇李隆基率官员逃往西蜀。第二十五出《埋玉》中写道,六军至马嵬坡时,哗变杀死杨国忠,并逼杀杨贵妃,军士大喊“杨国忠虽罚,皇家依旧,不杀皇家,誓死护卫。”杨贵妃也知道形势严峻,如果她不死,六军就不会护送皇帝西行,爱她的丈夫和大唐都会灭亡。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贵妃并没有央求皇上救命,反而劝说皇上:“事出非常惊诧,已痛兄遭戮,奈臣妾又受波查。“玄宗仍然无法割爱,玉环劝道:“臣妾受皇帝深恩,杀身难报,妾虽死犹生也。“玄宗还是无法让玉环死,他说“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忘,决不肯抛舍你也!”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玉环知道自己如果选择死亡,情况可能会改变,她忧愁的说:“陛下恩虽深,但事已至此,无路求生,若再留恋,倘玉石俱焚,益增妾罪。望 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玉环求唐明皇下旨处死自己,她深怕再继续拖延下去会给这个国家和皇帝最终带来致命的灾难。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深明大义,为了自己深爱的人宁愿牺牲自我的烈女子的形象。杨贵妃的纯洁爱情上升到了为国捐躯,实在是可敬可佩。
3、至死不渝,痴情不减
在千军万马的乱军之中,玉环并没有怪罪玄宗在危难之际,抛弃了她,相反她在死后则是日日夜夜思念着如何再见皇上一面。在第三十七出《尸解》中写道玉环内心的思念:“我想生受深恩,死亦何悔。只是一段情缘,未能终始。此心耿耿,万劫难忘耳”。贵妃在马嵬坡临死之时,还想着玄宗,她交代高力士,在她死后,皇帝身边唯留下他一个“老人”并再三嘱咐高力士照顾好玄宗。如此痴情女郎,怎不叫人心生怜悯?
在第四十七出《补恨》中当织女问“你共他两边既恁疼热,况盟言曾共设,怎生他徒地心如铁,马嵬坡便忍将伊负也?”杨贵妃则是处处维护玄宗形象,并且站在玄宗的角度上对他辩护,当日情形危及,并不是玄宗薄情无义,他一介君王怎么可能为了我一宠妃而置整个大唐于不顾呢?是我甘心为了心爱的人赴死的,并不是他的选择,我无怨无悔啊!
后来,李隆基命道士杨通幽寻觅杨贵妃,终于在蓬莱仙山上见到杨贵妃,杨贵妃请杨通幽转告皇上,“只要两情能坚,自可前盟不负”,并且约定在乞巧节这一天两人在月宫进行相会,在这一天,玉皇大帝知道真相后,让一对至死不渝的情侣在天堂再续前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惊天动地的感人爱情故事。
杨贵妃虽然经历了人,鬼,仙三个转变,但她对爱情执着的追求却从未改变。在《长生殿》这部作品之中,洪昇通过描述,塑造了一个新的玉环,她不再只是史官笔下的红颜祸水的角色,而是一个才貌双全、性格温和、追求真情、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纯情女子。
三、杨贵妃形象在《长生殿》中的发展变化
杨贵妃这一文学和历史形象,在作品《长生殿》中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由于《长生殿》前一部分是写实,是爱情的悲剧,后一部分是写幻,是鼓吹真情。从结构上说,而且两者是对立的,但又是互相依存的。没有前半部分现实的悲剧,后半部分鼓吹至真之情便无从生发,没有后半部分唐明皇杨贵妃的忏悔、重圆,则成了《梧桐雨》式的悲剧,只是留下了一份历史的遗憾。
这种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虽然中间转换得有些勉强,但却正构成了《长生殿》的结构特征和思想特色:杨贵妃在这部作品里形象变化极大,她由一位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级别的贵妃、变成了一位为爱情而痴狂的女子。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幷不限于言二人之情,而是含而不露地拓宽了“情”的内涵,充分地表现出剧作第一出《传概》里所申述的命意:“古今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子孝臣忠,总由情至。
(一)传统人物形象塑造的一种突破
洪昇创造的杨贵妃是个以情为重的女子,她深爱着李隆基,甚至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她希望自己一心一意的爱也可以得到君主的专一,但李隆基的爱情则是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喜爱杨贵妃,但初始他对爱情并不专一,时常移情别恋。杨贵妃更希望李隆基尊重她们的感情和性格,但这些在传统社会的一夫多妻制情况下,完全就是一种奢望。他是君王,背负着整个国家,她不能独占这份爱。
因此,杨贵妃常常处于矛盾与痛苦之中,在争宠与嫉妒中两者之间不断游走,但是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因为她出自于对李隆基的爱。当杨贵妃听说六军将士要诛杀自己时又惊又怕,心中转过千般念头、百感交集,作家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杨贵妃矛盾的性格得以充分体现。
这种艺术创作方式无疑是对传统文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一种突破,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饱满、真实。这种表现手法使得杨贵妃在爱情与政治之间,甚至在生与死之间,必须做出一个选择,剧中人物心理变化,活动内容骤然提升了文学高度。
(二)为国捐躯、舍身报国的爱国女性
《长生殿》这部文学作品中,杨贵妃是现实与虚构经典的完美结合。作家对这些历史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李隆基是文武双全、才略无双的帝王,而杨贵妃也是德容兼备、丰姿秀丽的奇女子,李隆基称赞她“笼灯就月细端详,庭花不及娇模样”。
两人一见钟情、相爱终生。李隆基工诗词,长音律,擅丹青,而杨贵妃也是才艺绝伦,在《长生殿》中《闻乐》《制谱》《舞盘》等部分都有着充分展现。在《长生殿》这部文学作品中,杨贵妃于翠盘中表演《霓裳羽衣曲》时,李隆基赞道:“宛如栾风回雪,恍如飞燕游龙”,杨贵妃的能歌善舞、才情过人也使唐明皇“三千宠爱在一身”。同时,《长生殿》中对安史之乱进行了重新评价,并为杨贵妃翻案,杨贵妃在《长生殿》这部文学作品中,被塑造成为国捐躯、舍身报国的爱国女性。
(三)善良、柔美的女子形象
历史上和文学上的男人往往因为政治利益最终走向灭亡,其中也有很多夹杂着关于“红颜祸水”的描写,加重社会的混乱,加快国家的衰败。比如妲己,褒姒,杨贵妃等人,很多文人骚客口诛笔伐这些深陷深宫的妇女,试图用女性的责任来维护男权社会的尊严。但是洪昇的《长生殿》是一个大胆的文学作品,在《长生殿》之中,杨贵妃不仅才貌双全,聪明,贤惠,情感细腻,忠贞不渝的爱情,具有鲜明的个性,这是对传统的“红颜祸水论”的反拨。杨贵妃被描绘成一位善良、柔美的女子形象,而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红颜祸水”。
四、结语
《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丰满、鲜明动人、具有艺术魅力。此外,作者还对杨玉环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独特的诠释,从而使杨贵妃形象表现出鲜明而进步的时代特征。
《长生殿》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佼佼者,被誉为“近代曲家第一”。该剧以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的爱情在人间发生、发展、消亡,又在仙界复活并获得长生的过程,写出了历史的兴衰、人性的忠奸和情感的曲折,真可谓是浓缩了天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真情百态,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变、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第五篇:唐朝故事之唐明皇与杨贵妃
唐明皇与杨贵妃
《长生殿》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祈祷,并发誓相守一生的场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一直被传唱至今,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赞颂、被质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杨玉环(718——756),号太真,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幼时随父在四川度过(其父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参军),10岁左右因父亲亡故,寄养在洛阳三叔
杨
玄
璬
家,后
又
迁
往
山
西
永
乐。
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纳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737年,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高力士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向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740年,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至寿王宫召杨氏,令其出家,号太真,住于太真宫。745年,另立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父夺子妻”,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
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复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时宫中未立新皇后,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实居后位。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贝者博,令杨钊计算贝者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
杨贵妃能歌善舞,长得如花似玉,又会阿谀奉承,深受唐玄宗宠爱。有一次,玄宗与其兄弟在一起商讨国事,贵妃无事窃宁王紫玉笛吹。贵妃这种违旨行为深一为玄宗不满,将她驱逐出宫。杨国忠怕连累自已,与吉温一道上奏,请求皇帝将贵妃处死宫中。玄宗没有接受杨国忠的意见,只是令中使张韬光将贵妃送回家。贵妃悔恨交加,痛哭流涕,剪下一篓乌发给张韬光说:“请奏皇上,我罪该万死。金银珠宝都是皇上所赐,不足充献,唯有这乌发为父母所生,献给皇上,以表达我对皇上的一片忠心。”玄宗见乌发,十分感动,令高力士将贵妃召回。从这以后,玄宗与贵妃情爱弥笃,更加难分难舍。相传,有一年在华清宫的长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节,唐玄宗和杨贵妃避开众人在这里仰望牛郎织女二星,双双跪拜,发下誓言:“人寿难朝,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过了今生,还有来世!仅从杨贵妃喜食荔枝一事便可看出。
唐代李肇撰写的《唐国史补》一书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就是指的这件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杨贵妃在长安庆祝最后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于华清宫,玄宗令梨园置乐,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适广东南海进荔枝到,遂以《荔枝香》为曲名.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再前行,太子李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发动兵谏,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专权误国,民怨沸腾,而致使安禄山叛军势如破竹,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祠赐杨贵妃自尽,香消玉散,时年38岁。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马嵬驿兵变之后,唐玄宗已经尽失人心,其皇权被架空,军政实权由太子李亨掌握。
今陕西兴平县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参考资料:
一、唐朝著名故事
二、百度、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