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低电压”问题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农村“低电压”问题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摘 要】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用电量及负荷日益增长,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明显提升,农村电网“低电压”问题突出。文章深入分析“低电压”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列出综合治理方案。
【关键词】“低电压”;供电半径;综合治理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用电量大幅度上升,家用电器的普及、农业加工业的发展也对供电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村电网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日益突出。文章结合农网低电压台区调研情况,深入剖析低电压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低电压治理方案建议,有助于提升农网供电质量。低电压成因分析
1.1 低压线径小
由于农村地区大部分低压线路为“一二期农网改造”时期建设的,存在低压主干线及分支线、用户接户线线径偏小,导线老化严重的现象。
根据压降公式 可知,在电阻率ρ及导线长度
不变的情况下,电压降 与导线截面 成反比,线径偏小,将导致电压损耗偏大,致使用户端电压偏低。
1.2 中压供电距离长
由于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负荷密度低,用电负荷小且分布分散,导致供电的10kV线路铺设较长。按照《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738-2012),10kV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原则上农村地区供电半径不宜超过15km。目前,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一部分中压线路供电半径不满足上述要求。
根据压降公式 可知,在电阻率ρ与导线截面S
不变的情况下,电压降 与线路长度 成正比,线路长度过长,将导致10kV末端电压偏低。
1.3 低压供电距离长
根据《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738-2012),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原则上农村地区低压供电半径不宜超过500m。实际在农村地区,配变布点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由于农村建房整体规划不足,农
村居民杂乱无章的不断向外扩建大量“小产权”房,导致配变无法深入到负荷中心,只能沿村边架设,使得低压供电距离过长,引起末端电压偏低。
1.4 配变容量不足
由于早期农网改造时期建设的配变容量逐渐无法满足农村居民迅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农村地区户均配变容量偏低,造成用户端电压偏低。
根据公式(β为负载率,为变压器阻抗电压有功分量,为变压器阻抗电压无功分量)可知,在一定条件下配变首端电压损耗值ΔU与配变容量S成反比,当配变容量S越小时,首端电压损耗越大,末端电压越低。
1.5 无功补偿不足
由于农网用电季节性强,电力负荷分散,配变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造成无功严重不足;农村配电网中有大量异步电动机,平时负载不高,无功负荷相对比较高,导致电网无功不足,引起电压偏低。
根据 可知,当线路无功补偿 不足时,无功损耗增加,导致电压损耗ΔU增大,末端输出电压降低。
1.6 三相不平衡
农村电网存在一定的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主要由于农网建设时疏于对三相负荷的分析考虑,同时单相农用电动机的使用也加剧了电压降低和三相不平衡的问题。
根据公式 可知,在线路电阻 及用电器额定电压 不变的情况下,线路上负载P越大,则压降ΔU越大。三相不平衡的情况下,某一相的负载P特别大,导致相电压压降远比其它两相大,由此导致低电压。“低电压”治理措施
针对“低电压”产生的原因,主要技术治理措施有以下几种:缩短中压线路供电半径,提高末端电压;更换大截面导线,提高线路输送能力;新增配变布点,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提高末端电压;增加无功补偿,降低无功损耗,提高线路电压;合理布置三相负荷,平衡分配负载,避免单相电压偏低。在具体治理“低电压”问题时需对以上各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立不同方案的适应性和经济性。
2.1 供电半径优化
中压长线路多存在于农村偏远地区,在缺少110kV及以上电源点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低电压”的问题。根据农村地区负荷分布特点,可考虑利用35kV配电化技术,在局部区域增加35kV配电化站,缩短10kV线路供电半径,提升线路
末端供电电压。
2.2 低压线路改造
对于因低压线径小而导致“低电压”的线路实施整体改造,将小截面导线更换为大截面导线,增加低压线路输送能力,降低线路损耗,提升线路末端电压质量。
2.3 缩短低压供电半径
对于低压供电半径过长而导致“低电压”的台区,应考虑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新增配变布点,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满足末端电压质量要求。
2.4 增加无功补偿
对于缺乏无功补偿而存在“低电压”问题的台区,可通过增加无功补偿,改善电压质量,主要方式有:加装公用配变无功集中补偿装置;加装10kV线路补偿装置;增设变电站无功补偿。
2.5 调整三相负荷
针对台区的三相不平衡,建议改造低压线路用户合同容量安装位置,减少接户线线损,接户线应三相平衡搭接,对三表位及以上的单相表箱应采用三相供电,以平均分配负荷,并在日常维护管理中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三相负荷平衡。“低电压”综合治理案例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下坝乡露冕下村配变容量160kVA,配变最高负载率为79%,平均负载率为14%,供电户数73户,其中“低电压”用户数达到21户,发生时段为早中晚用电高峰期。调查分析该配变台区供电情况,分析其用户端低电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低压供电距离长,最长达到1600m,远远大于农村低压台区500m供电距离标准;其次是低压导线线径采用LGJ-25mm2,小于农村地区低压线路50mm2的标准。
综合以上分析原因,对下坝乡露冕下村配变台区进行“低电压”治理改造。按照“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增设配变、缩短低压供电距离,结合台区负荷,对“卡脖子”线路实施改造。改造后,配变台区供电距离下降至500m,低压导线更换为50mm2,21户“低电压”全部解决。结论
“低电压”治理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加大投资和改造力度。对当前农村电网出现的“低电压”问题,应持续开展相关排查、跟踪监测和梳理工作,深层次分析“低电压”产生原因,按照“一台区一方案”原则,逐个详细制定“低电压”台区治理方
案并具体落实改造,科学合理地解决“低电压”问题。
参考文献:
[1]孔宪举,孔庆泽.35kV配电化解决“低电压”[J].农村电气化,2014(01).[2]路洪岐.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分析及综合治理[J].农电技术,2014(2).[3]刘海霞.低电压治理阻力新农村建设[J].新农村电气化,2014(4).[4]潘朝毅.针对如何解决农村配网低电压问题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1(24).
第二篇:供电公司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农村“低电压”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管理层面原因分析
1.电压监测手段和方法不足,电压监测点不全面,使得对配变台区的电压分析不到位,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变电站母线、配变分接头和低压用户侧电压,没有建立有效联调管理机制。变电站主变有载调压、无功投切不及时,影响末端电压质量。
3.配变运行管理不到位。不能根据负荷实际情况调整配变容量,在负荷高峰时未能对配变档位及时调整(配变档位大多数都处于二档),使低电压情况时有发生。
4.对“低电压”用户用电性质情况掌握不全面,低压需求侧管理工作不到位,对负荷发展预见性不够,高峰负荷时时造成配变过负荷,对较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宣称和引导不得力,没能及时转移负荷。
5.供电线路和设备管理不到位,巡视检查不到位,存在隐患缺陷没有及时消除,引起线路损耗大、压降大。
6.对用户报装接电管理不够细致,大量单相负荷无序使用,造成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设备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导致电压质量不稳定。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电压忽高忽低,影响电压质量。
7.需求侧管理协调机制不畅。在家电下乡、农业补贴的政策刺激下,农民需要向富裕的目标迈进,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因需求侧管理复杂性,还缺乏有效跟踪手段,对于农产品等由政府实行补贴农产品加工机械所产生的季节性
负荷没有有效的调峰措施。在如何引导农民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加工措施不够,未能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保证农民增收节支省电的方法不够,还需联合当地政府,扩大宣传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二、技术层面原因分析
1.10千伏线路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半径较长。环县属庆阳市最北端的山区县,处电网末端,线路多为越山跨沟。地理位置特殊,送电距离长,网损偏大,是造成农村客户电压低原因之一。XX县10kV线路63条共3915.01944km,三分之一的线路运行年份逾十五年以上,主干线导线截面在LGJ-35以下的公用线路达38条,占全部线路条数60.32%,线路老化,损耗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负荷迅猛增长,10kV线路主线长度超过80km的有21条,分别为甜水116甜张线189.4434km、耿湾111耿秦线115.384 km、耿湾113耿四线93.09457 km、合道111合何线130.823 km、合道112合吴线133.849 km、合道113合演线161.89 km、合道114合陶线83.126 km、洪德113洪凉线170.3342 km、虎洞111虎凉线156.5287 km、虎洞112虎刘线136.2288 km、虎洞114虎小线185.792 km、环城121环凉线202.1996 km、罗山113罗南线158.43 km、毛井112毛车线175.713 km、毛井113毛芦线126.8 km、毛井114毛陈线119.095 km、木钵112木樊线152.5632 km、木钵114木胡线93.6863 km、山城11
1山吕线95.9007 km、杨旗112杨天线154.2983 km、杨旗113曲许线98.4243 km、占全部63条线路的33%。
2.配电变压器供电能力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村一品”的农产品逐步走向市场,特别是受“家电下乡”政策的激励,空调等大容量电器普遍进入农村家庭,农村用电负荷快速增加,一、二期网改的标准已达不到要求,特别是农产品等加工季节性用电负荷大,需对台区进行增容。
3.低压线路供电能力不足,供电线径较细,供电半径较长。农网低压线路基本建设于一、二期农网时期,选型标准不高,低压线路经过长期的过载运行,老化现象严重。山区县,多山地,地广人稀,居民分散,供电负荷分散,供电半径较长。发生低电压情况时线路首端电压值211伏,发生低电压情况时线路末端电压值170伏(特殊时段为140伏)。
XXX供电公司生技部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日
第三篇:中压长线路低电压问题的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中压长线路低电压问题的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摘要:配电网电压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及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电压过低可能会引发电压崩溃,造成大面积停电,还会降低设备的运行能力,增加设备运行能耗,烧毁用户电动机,引起电灯功率下降。低电压运行对供电部门及用电客户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对中压长线路低电压问题的综合治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压长线路;问题;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陈路(1969-),男,浙江永康人,国网浙江永康供电公司,工程师。(浙江 永康 321300)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253-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用户对用电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电压质量对电网稳定及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线路损耗、工农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人民生活用电都起着直接的影响。配电网是直接向用电客户供电的电力网络,10kV配电线路的电压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提高10kV配电线路电压质量迫在眉睫。对电网公司而言,结合加强线路改造,提供线路运行功率因素,降低线路运行损耗,尤其对长距离配电线路有重要意义。
一、低电压形成原因分析
低电压的形成是由于多年配电网领域投入不足、专业技术及管理力量不强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因此,首先要从规划、改造、运行、服务等环节入手分析清楚具体的低电压成因,从根源上进行整治,加强“低电压”治理措施的科学性指导,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措施,争取采用最少的资金有效解决电压过低的情况。从电网技术及管理层面分析,低电压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0kV线路过长,线路压降过大;10kV线径过细,设备老化,传输能力不足;配电线路和配变出现满载或卡口;负荷峰谷差过大,馈线末端电压变化幅度大;电压变化剧烈,缺少调压手段;缺少联合调压机制,配网电压无动态调节能力;用户无功补偿多,缺少有效监管;实时量测装置配置不足,无法进行分析管理[1];表计量测不准,导致错误的电压决策。对低电压进行综合治理很难采用一套标准方案进行实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及技术经济分析对各治理方案进行优选比较,争取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得到最好的治理效果。
二、中压长线路低压线路问题的治理方法
目前对长线路低电压的主要治理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供电半径优化,缩短供电半径,提高末端电压;线路改造,更换大截面导线,提高线路输送能力;无功补偿优化,减少线路无功传输,提高电压;有载调压,提高电压。在制定长线路电压治理原则时首先对以上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立不同方案的适应性和经济性。
1.供电半径优化
供电半径是影响电网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参数,配电网规划设计中供电半径的大小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供电半径对电网的供电电压质量优劣影响较大。对当前变电容量不足、负荷增长较快或电源点分布不合理的地区规划建立新的电源点,将线路末端负荷进行负荷转接,缩短线路供电半径,可以有效提升线路末端电压质量。[2]供电半径分析思路:根据10kV线路首端电压和末端电压,通过理论潮流计算得到满足末端电压情况下各种中压线路不同导线截面的最大供电半径。使用这种方案进行优化可以缩短供电半径,提升电压,降低线路损耗,但是整体投资较大,需要考虑负荷发展情况及经济上的可行性。更加适合在供电半径过长、负荷较重、负荷发展较快的线路,具备新的电源分布或有新的电源规划的地区。
2.线路改造
对线路实施整体改造,将小截面导线更换为大截面导线,增加线路输送能力,提升线路末端电压质量。使用这种方法对电网线路进行改造,可以提升线路供电能力,降低线路损耗,线路改造工程量大,建设投资大,需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对于导线截面偏小、负荷较重且负荷发展较快的线路比较适用。
3.无功补偿优化
(1)线路无功补偿。在线路中投入一定的电容器,采用固定或自动相结合的投入方式实现无功补偿。一般现在采用的都是采用分组补偿、自动投切的方式,线路补偿最佳位置为线路负荷中心。[3]线路无功补偿可根据需要选择单点补偿和多点补偿,考虑运行维护便捷性补偿点不宜过多,如果线路较长可根据负荷情况选择两处补偿点。
线路无功补偿容量配置,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P,安装点以下的有功功率;S,安装点后配变总容量;η,线路的负载率;,线路最低功率因数;,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后需要达到的目标功率因数;QC,需要补偿的无功容量。
(2)配变低压侧无功补偿。为提高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减少配电变压器无功损耗,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补偿容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按变压器容量的20%~30%配置,随负荷变化自动投切进行补偿。相对于线路无功补偿,配变低压侧补偿,可以减少无功电流经过配电变压器引起的损耗。配电网无功补偿配置如图1所示。
(3)用户终端无功补偿。用户侧并联电容器的就地补偿,实现用户终端无功就地补偿。这种方式补偿区域最大,效果也好。但它总的电容器安装容量比其他两种方式要大,电容器利用率也低。线路集中补偿和配变低压侧集中补偿的电容器容量相对较小,利用率也高,且能补偿变压器自身的无功损耗。[4]
根据投资及维护方便程度,推荐线路无功补偿和配变低压集中补偿的方式对线路低电压进行优化。但是配电线路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补偿方式。
三、线路优化的实际案例
1.案例介绍
以永康市中压配电网典型长线路10kV岩后965线主干长度达到8.044km,线路过长,供电最远距离为铜山支线178#铜山村变供电距离,供电总长13.25km,供电半径过长;岩后965线主干线导线截面主要为185mm2,部分线路导线为LGJ-120导线,主干线路截面基本满足负荷发展需求,铜山支线导线型号为JKLYJ-50和LGJ-50,支线截面小于70mm2,截面偏小。
10kV岩后965线大运行方式下,末端电压为8.4kV,电压偏差-20%。线路功率因素为0.81,低于功率因数最低标准0.85;2013年功率因数最低时刻只有0.753,严重偏低。
2.线路的治理方案
(1)线路单点无功补偿。对岩后965线实施线路无功补偿,采取单点补偿方式。根据线路挂接负荷情况,岩后965线补偿位置为88#杆塔位置,无功补偿容量3000kvar。
利用潮流计算分析(牛拉法)对实施线路单点无功补偿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线路单点补偿方案评估
评价内容 岩后965线
投资(万元)6
最低电压(kV)9kV
功率因数 0.99
管理、维护 方便
(2)线路两点无功补偿。对岩后965线实施线路无功补偿,采取线路两点补偿方式。根据线路挂接负荷情况。岩后965线补偿位置为60#杆塔和88#杆塔位置,无功补偿容量3000kvar。线路两点无功补偿后的效果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3)线路三点无功补偿。岩后965线通过三点补偿补偿容量3000kvar。线路三点无功补偿后的效果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线路三点补偿方案评估
评价内容 岩后965线
投资(万元)18
最低电压(kV)9.1kV
功率因数 0.99
管理、维护 方便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岩后965线通过无功优化手段不能达到治理目标要求。
(4)无功补偿和线路调压配合。对岩后965线进行配变低压侧无功补偿和线路调压配合方案进行治理,在线路88#位置上安装一台线路调压器,调压范围为-5%~15%,档位为7档,线路调压器安装位置示意图如图3。同时对岩后965线配变低压侧进行无功补偿,补偿后效果如表4所示。
表4 岩后965线无功补偿和线路调压配合治理方案评估
评价内容 岩后965线
投资(万元)88
最低电压(kV)10.2kV
功率因数 0.97
管理、维护 一般
分析可知,岩后965线通过配变低压侧无功补偿和线路调压配合的治理方案,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四、结语
根据最佳治理效果方案,对岩后965线实施线路调压和无功补偿相结合的优化方案优化后的新楼电压质量明显提升,最低电压达到10.2kV,且电压波动小,电压质量优化提升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申丽华.农村电网局部无功优化保质降损的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2:92-93.[2]李晓宇,邵跃平.浅谈农村电网低电压治理[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1,(2):172-173.[3]黄芷定,邹玲玲.如何解决农村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24):284-285.[4]何建伟.低压电缆供电末端电压降及有功损耗的计算[J].建筑电气,2003,(4):118-119.(责任编辑:王祝萍)
第四篇:供电所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供电所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为目的,以改善农村低压客户端电压质量为重点,加强对农村用电特性及需求的分析,坚持电网建设改造与精益运行管理并举、薄弱点整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优化农村供电方式,既立足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又着力改善农村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以农网升级改造为重点,结合近期与远期发展需求,改善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农村电网调压能力和无功补偿能效,提高供电能力。二是坚持以精益运行及营销管理为基础,强化用电营业数据分析及应用,提高营销与生产管理协同性,加强农村配网运行管理,完善电压质量监测手段,提升电压质量保障能力。三是坚持以基础研究为依托、以科技与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强农村用电负荷特性分析,开展适合农电特点供电方式、综合调压方案和配变应对日负荷波动能力研究与应用,增强对农村用电特性的适应能力。
三、工作目标
按照采取的不同措施,依据永新县供电公司低电压治理工作任务的时间进度,分阶段细化分解工作目标。力争用1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XX供电所当前存在的“低电压”问 题。
1、确保经过“低电压”综合治理后的“低电压”用户电压质量满足要求。在XX年8月份前,消除全所现有130个台区7000户的低电压现象。
2、需新增变压器布点才能解决的“低电压”用户,在未新增变压器前,低压用户正常用电时段电压不低于200伏,负荷高峰时段不低于190伏。在象形变电站扩建工程未建成投运前,高市通过里田变电站,象形通过芦溪转移负荷,通过台区增容、改造低压主线等方式,解决低电压问题。
3、低压负荷三相不平衡度大于 20%的农村配变数量,与 XX年相比减少90%以上。通过建立常态的低电压管理网络,结合线损管理按月定期分析三相不平衡治理,达到当月发现问题当月消除之目标。
4、“低电压”情况的投诉事件减少90%以上。对开展治理的130个台区采取投诉跟踪机制,动态发现问题,以优质的服务解决投诉事件。
四、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农村“低电压”用户档案。分类开展低电压用户情况建档工作,如用电负荷性质、特性、用电量等。针对低电压特点,采取有的放矢治理措施,对所发现的具有代表性低电压客户,明确责任人,建立联系制度,发现一处、治理一处、总结经验一处。
2.完善监测手段和方法。借助智能电压监测仪等技术,建立健全“低电压”监测网络,完善监测手段。
3.开展配变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加强低压用户报装接电管理,合理确定装接容量;采取在营销业务系统中标注单相用户所接相别,统计分析分相用电量,辅之以现场测量,及时调整单相用户所接相别的方法,控制三相不平衡度。
主要推行方法:
1)技术改造农村低压电网的同时推行“负荷就地平衡,电量分相统计”,尽量保证改造一个台区完成一个台区。针对各相线损之间的差异,依据本台区表卡统计的低压侧各单相计量表计的数量,对照低压线路负荷分布图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三相线损差异的真实原因,再拟定三相负荷平衡调整的方案进行整改,以取得降低低压线路损耗的目的。同时,建立台区分相管理基础资料,一方面及时掌握台区的三相负荷平衡状况,为业扩报装新上用户提供必要数据资料,并为确定新上用电客户应接在哪一相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的台区各用电客户相位资料,动态调整各分支线路三相负荷,以实现低压侧负荷就地平衡状况在动态中得到改善,进而达到配电台区降低低压线损的目的,同时,又能将配电台区低压侧压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基准范围内,很好的保持低压用电客户电压质量。
2)加强精细管理和动态监测。XX供电所每年7-9月的 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负荷时刻来临前利用晚高峰时段进行负荷实测,根据负荷实测数据及时调整,确保变压器处在三相均衡出力状态。在进行负荷调整时要求对客户负荷进行分析,避免因客户的冲击负荷引起数据的正确性,并且针对分支线多点测量,从末端向主线逐级调整,确保从线路的末端到主线基本保持平衡,使变压器及台区主线都处在的经济运行装状态,避免因变压器或线路的单相过载引起线路末端客户的电压偏低。
4)一是要求各班按月对台区电量整理分析。对三相不平衡及出口电压偏低的台区提出维修计划,及时进行调整维护,确保各台区在经济状态下运行。二是对满负荷及重要供电区域的台区要求按月巡检,并进行红外测温,确保台区的安全运行。通过台区的监控数据、客户反映的信息、及平时巡检等情况,制定上报维修和整改计划,确保配变台区的安全、可靠、经济供电。
5)加强低压用户负荷需求管理工作。加强低压用户负荷需求管理,收集配变及低压用户用电负荷情况,开展分析,为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加强用户专变管理,开展台区用户错峰用电管理,及时转移负荷。
6)加强供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建立电压无功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加强供电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及时处理电压无功设备存在缺陷,提高设备完好率。加强对用户专用线 路及专用变用户的无功补偿考核力度。结合不同季节、不同时段负荷曲线和电压曲线,及时投退电压无功设备。建立“低电压”配电台区台帐,结合配变停电检修计划,及时在负荷高峰到来前调整配电变压器分头。根据低电压区域和配变分头统计数据,及时调整配变分头位置,并建立常态管理机制,动态切换。
7)建立低电压整治快速响应机制。对低压负荷分布和增长不确定性导致的电压质量问题,建立与95598联动的低电压整治快速响应机制,一旦确认为电压质量投诉,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迅速整改到位。加强“低电压”投诉和报修管理,健全和完善“低电压”投诉事件处理流程,跟踪“低电压”事件处理过程,解决“低电压”问题。
五、技术措施
开展提升供电能力建设
1.提升高压供电能力。主要结合农村电网发展规划和用电需求,通过35kV象形变电站扩建工程,增加10千伏供电能力不足。
2.提升10 千伏线路供电能力。对10 千伏重载和过载线路进行改造,采取在供电区域内将负荷转移到其它 10 千伏线路的方式进行改造。如通过增加大截面10千伏出线,将原重载线路进行分线分载,提升线路供电能力。
3.提升配电台区供电能力。对过载、重载配变进行增容 或分容改造。
开展提升无功补偿能力建设
1.做好全网无功优化计算与优化补偿建设工作。根据电网和负荷发展需求,开展无功优化补偿建设,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就地平衡的无功补偿原则,加强无功容量配置建设和优化,采用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努力做到无功分层、分压、动态就地平衡。
2.提升公用配变无功集中补偿能力。根据农村负荷波动特点,优化公用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配置,提高电容器投入率。
根据国网无功试点技术要求,对正在建设及下一步所需改造的所有台区的配电柜内均按30~60%容量配置安装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3.提升用户侧无功补偿能力。严格执行 100 千伏安及以上专变用户功率因数考核,督促用户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开展随器无功补偿工作,对低压用户5千瓦以上电动机开展随器无功补偿,减少低压线路无功传输功率。
六、资金计划
XX供电所XX-XX年低电压治理项目计划主要为:
建设与改造10kV线路 25.665km , 新增改造台区数32个,整改低压线路 112.57km,改造下户线 44.02km,整改户数7000户,更换电能表箱5697只,投 资575.5万元。
七、人员责任和要求
成立“低电压”综合治理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段煜来
副组长:段小星
成员:贺小宜、陈冬风、刘建生、刘仁彪、王伟忠、宋页庆
八、进度安排及工作要求
序号
时间段
工作内容
阶段性成果
XX.7.~XX.7.31
进行低电压用户的调研、摸底。
形成”低电压”综合治理方案
XX.8.1~XX.8.30
完善“低电压”情况调查分析
制定分的治理方案和资金需求计划
XX.9.1~XX.12.31
推进实施阶段,完成部分试点项目,跟踪进度,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低电压”整治成果汇总,达到整改后的目标
XX.1.1~XX.7.31
开展农村“低电压”治理工作自查、总结和继续完善工作。
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做出正确评估
XX.8
申请验收,总结经验
通过省公司验收
XX供电所“低电压”综合治理后的目标方向:建设坚强电网,消除低电压,不断改善供电质量,服务广大用电客户,实现创新和谐的供用电关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工作要求:在“低电压”综合治理领导组织机构的管理下,生产与营销同步运作、高压与低压协同工作、改造与新上项目相同标准,保持内部充分协作,分工明确,按时序要求推进项目建设。
主要工作措施为: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低电压”治理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低电压”综合治理。坚持技术措施 与管理措施并重的原则,从规划设计、建设改造、生产运行、营销服务等环节入手,落实“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强化过程跟踪,全面加强“低电压”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2、加大投入,抓紧解决突出问题。结合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和技改大修项目的组织实施,将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作为重要工作,在资金计划中重点安排,下大力气,优先解决。在确定农网建设改造工程项目时,要将保证供电质量能力作为校核条件,既兼顾当前,又着眼发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3、全面调查,周密制定“低电压”治理工作方案。全面调查摸底,针对存在的“低电压”问题,以每个乡镇为对象,以中压线路为单元,以配电台区为单位,开展细致周密的诊断分析,梳理产生“低电压”问题的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等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工作方案,明确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落实建设改造资金计划和人员责任,明确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
4、健全电压质量管理与考核体系。制定“低电压”治理工作考核制度和办法,加强目标管理,实行分层分级考核,强化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将“低电压”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5、加强检查,建立常态机制。建立“低电压”治理分析通报制度,掌握综合治理工作进度和效果。不定期召开“低电压”治理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协调处理和统筹安排“低电 压”治理工作。开展“低电压”治理工作自查和考核工作,建立治理常态机制,确保“低电压”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附件:
1.XX供电所低电压台区情况统计表
2.XX供电所低电压治理工作计划
3.XX供电所低电压情况整治措施计划项目表
4.XX供电所低电压治理完成情况统计表
第五篇:农村电网中的低电压问题分析和整治措施解析
农村电网中的低电压问题分析和整治措施解析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的用电量增加,用电压力随之增长,在部分农村地区产生了低电压现象,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对低电压问题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低电压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整治措施。
【关键词】农村电网;低电压;原因;整治措施
前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电网覆盖面增加,有助于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开展,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家庭的用电量不断增加,加剧了电网用电压力,在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低电压现象,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均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农村电网中低电压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农村在电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农村用电量快速增长,增加了电网负荷,同时,由于农村电网建设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问题,在集中用电时段会产生低电压现象,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农村电网管理水平较低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因为电网铺设的难度高、延伸范围广、结构复杂等因素,对电网的管理具有加大难度,同时,由于受到时段和季节因素的影响,农村用电的波动性较大。农村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部分地区没有认识到电压检测仪的重要性,无法对低电压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在部分地区虽然设置监测点,但是对数据分析的全面性较差,最终导致低电压现象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同时,农村的电压检测方式较为单一,部分地区只依靠运行管理人员进行统计,配电的运行管理水平较差,监测点较少,无法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上传,因此,无法做到对负荷情况的实施监测。由于设备管理和线路管理水平较差,无法按时、保质的进行巡查,未将隐患及时排除,导致电网的压降较大、损耗较多。用户在发现低电压问题报修后,没有引起用电企业的重视,导致低电压问题无法从根源上得到治理。
2.农村电网设备和技术较为落后
部分农村地区的电网设施较为落后,导致线路损耗较大,影响在电路末端的电压稳定水平,最终使变压器产生过载运行等现象。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几下四种方式对电压质量进行监测。第一,在配电室对台区的电压指标进行监测,一般使用万用表或电压表进行测量;第二,在低压线路的末端配置检测仪器,对电压质量进行监测;第三,运行管理人员对没有安装监测仪器的地区进行监测;第四,用电客户发现电压异常情况后报修,由运行管理人员现场监测。上述监测方式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监测结果较差,无法准确分析低电压易于发生的时段。具体来说,在以下三个时段中,更容易产生低电压现象。第一,在农村排灌期间容易出现低电压现象。在每年灌溉时段,用电量很大,综合变压器会产生过载、满载等现象,导致低电压现象的产生。第二,在夏季7月-8月和冬季11月-2月的晚间,农村家庭空调、冰箱等电器的使用量较大,易于产生低电压现象。第三,在偏远地区,供电半径在三公里以上的地点,低电压现场长期存在。农村电网的建设基础较为薄弱,且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建设水平较低,部分地区原有的线路老化严重、线径较细、供电半径较大、供电水平不足等问题十分严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供电能力的限制,影响经济发展水平。
二.农村电网中低电压问题的整治措施
为治理在农村电网中存在的低电压现象,应该采取以下整治措施。第一,对超过供电半径的低电压网进行改造。对电网结构进行优化,避免供电半径过大的现象,按照密布点、小容量和短半径的原则对低电压网进行改造,使用多台配电变压器替代以往使用的变压器,使用提前分流和减少电流密度的办法,避免产生迂回供电。在部分农村地区,变电站的布点较少,导致供电半径超出了预先设计的范围,且无功补偿的能力较少,部分农村家庭未安装补偿装置。在新增电网中,因为线径增加等因素,会导致配网线路产生卡脖子的现象,因此,供电企业应该针对上述现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活动,通过技术手段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
第二,加强对农村电网的管理。为从源头上对农村电网进行管理,解决低电压问题,应该结合电网的实际符合情况,在综合考虑经济负荷增长等因素后,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升级,使供电质量得到提升。同时,应该完善电网管理制度,重视管理配电电压器,结合用电的实践性,对分接开关进行科学调整,采用营销思想对农村用电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减少三相不平衡问题。电网管理部门还应该重视对供电设备、线路的分析、检查工作,设置电压检测设备,对低电压数据进行有效、及时的掌握,为低电压的整理工作提供数据信息。同时,还应该整理低电压问题相关的档案资料,对低电压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对低电压情况进行改善,使电压质量得到提高。应该结合农村地区的负荷情况进行电网的建设,根据低电压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发展计划,全面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避免低电压现象反复出现。同时,应该合理使用变压器,通过调压功能对低电压现象进行有效解决,最大限度的避免电压由于受到线路较长等因素的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加降低等现象的产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该对变压器的末端和出口电压进行监督和测量。
第三,提高无功补偿能力。应该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无功补偿工作,根据电网实际负荷情况,按照就地平衡、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的原则,提高无功补偿能力。在供电的距离较长,且经济能力较为薄弱的地区,应该安装无功补偿装置,避免农村电网无功输出现象的发生,使电网荷载水平提高。
第四,提高动态监测水平。供电企业应该在用电高峰季节和时段对电网负荷情况进行实施监控,并根据测量数据及时调整,分析客户负荷,避免线路末端的农村家庭生活受到低电压现象的影响。在对农村电网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设并合理利用配网生产信息系统、营配信息系统、自动化计量系统,对低电压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有较高可行性、针对性的政治方案,在减少供电企业运行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果,保证农民能够正常用电,使供电企业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第五,重视对供电设备的维护。供电企业应该重视对供电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管理,及时消除电压无功设备容易产生的安全隐患,使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保证设备的完好水平。在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季节,确定分接头的摆放位置,配置专门人员落实台账制度,保证相关信息记录的准确、详实,并制定完善的检修计划,在电网负荷的高峰来临之前,对电网进行检修和调整。
三.结语
总之,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农村家庭中大功率电器和农用设备开始普及,因为受到管理、设备和线路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电网的运行中,易于产生低电压问题。因此,应该从源头上对农村电网进行治,根据农村实际用电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保证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落实。
参考文献
[1]李晓玲,王心怡.综述提高农村电网电压质量的措施[J].中国电力管理,2012,6(9):118.[2]王艺晓.农网低电压原因分析与治理[J].农村电力系统建设,2012,31(19):109.[3]李毅亮,杨晓燕.吉林省农村电网“低电压”分析与治理[J].供电企业管理,2010,32(3):229―230.[4]何一琴.浅析提高农村电网电压质量的措施[J].企业管理信息,2010,27(2):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