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泰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大力推行公益性公墓
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大力推行公益性公墓(骨灰
堂)建设的通知
新政办发[2010]37号
新泰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0-08-18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驻新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殡葬改革,遏制乱埋乱葬现象,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山东省《殡葬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工作的领导
殡葬改革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但近段时间以来,我市某些地方土葬等殡葬陋习回潮,迫切需要予以制止,需要采取建设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方式予以疏导和规范。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一定要切实提高认识,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努力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强化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有力于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的浓厚氛围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利用电视、电台、黑板报等有效载体,采取设立宣传站、悬挂过街联、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演出文艺节目、组织宣传车上街等形式,广做宣传,大造声势;要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把丧葬习俗改革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之中,努力营造有力于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的浓厚氛围,让广大群众充分理解、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
三、精心组织安排,大力提高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水平 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是规范骨灰流向管理、推进殡葬改革的硬件设施,事关群众利益和新农村建设大局,其规划、审批、建设要严格按照《新泰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实施。按照方案要求,今年要有30%的村(社区)完成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任务,在3年内全面完成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任务,实现全市骨灰安葬(存放)公墓、骨灰堂化,杜绝乱埋乱葬。
四、密切配合协作,确保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顺利进行
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涉及意识形态和社会管理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市里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由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国土资源、林业等相关部门单位分工负责人为成员的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行使对这项工作的决策指挥、调度协调、考核奖惩等职责。各部门单位要全面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市民政局要负责做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审批与具体业务指导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要负责做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用地的审查报批工作;市林业局要负责做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所需征占用林地的审批工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负责搞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的规划、选址审批工作;市公安局要负责做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启用阶段殡葬改革秩序的维护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努力形成推进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的强大合力。市里将把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纳入各乡镇街道精神文明创建年度考核内容,乡镇街道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市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市考核督查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林业局等成员单位,定期对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工作进行督查,对宣传不到位、责任不落实、进展缓慢的乡镇街道及时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附:新泰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实施方案。
二0一0年七月二十三日
新泰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殡葬改革,扎实搞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务院、省殡葬管理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建设生态墓地、推行绿色殡葬”为主题,以清理整治乱埋乱葬为突破口,坚持疏堵结合,加快殡葬设施更新改造,依法强化殡葬管理和推进殡葬改革,树立健康、文明的殡葬新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目标任务
按照“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要求,用3年的时间,在全市村村建起1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实现骨灰安葬(存放)公墓、骨灰堂化,杜绝乱埋乱葬。其中2010年完成总任务的30%。
三、工作原则
(一)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公益性公墓要选用荒山瘠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等。要充分考虑所用场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力求对原始生态植被、自然地貌的破坏和影响最小化。要注重墓区环境建设,做到绿化、美化、园林化,绿化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40%,在视野可见范围内形成绿色屏障,达到见树不见墓的要求。
(二)文明安全祭祀。坚持葬法改革与葬礼改革并重,积极倡导鲜花祭祀。设立专门的祭奠区域,禁止在祭奠区域外焚烧祭奠物品、燃放烟花爆竹。按照山林防火要求,建设防火隔离带,配备消防设施。
(三)突出社会效益。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农村基层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公益性公墓是为当地村(居)民提供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设施,骨灰堂是为当地村(居)民提供骨灰存放服务的公共设施。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严禁对外销售经营或变相销售经营。
三、工作措施及责任分工
(一)科学规划。
1、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要纳入各乡镇街道总体规划,根据人口数量、分布和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总体规划。
2、公益性公墓、骨灰堂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不得在耕地、林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或文物保护区、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或水源保护区、铁路及公路两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成区、村镇规划区范围内建造公墓。平原地区宜推广建设骨灰堂,丘陵山区宜推广建设公墓或骨灰堂。
3、公益性公墓原则上以村(居)为单位兴建,也可以采用由若干相邻的村(居)联办、村企联办、镇企联办的方式。公益性公墓建设规模应控制在每千人2—3亩的标准,以20年为一个使用周期测算,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安葬率,严格限制墓区内墓穴面积,单穴不得超过O.8平方米,双穴不得超过1.2平方米,墓碑高度不得超过O.8米,墓穴间距不得超过0.5米,不准建围栏。
4、公益性骨灰堂原则上以村(居)为单位兴建,也可以采用由若干相邻的村(居)联办、村企联办、镇企联办的方式。骨灰堂规模要根据总人口数量确定,建筑面积一般控制在100—300平方米左右,按可持续使用周期不低于20年的使用期限。骨灰存放架位要采用防火材料,高度一般不超过2.5米。
5、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应先规划后建设。公墓建设要在最大限度保持和利用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好墓区道路、祭奠场所、排水沟、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墓位间距要整齐规范,墓碑规格、式样、朝向要统一。骨灰堂院内要通水、通电、道路平整、绿化美化,外观上要区别于居民住房,有明显的标志,房屋质量要高,建有围墙和大门,设置祭奠台,骨灰存放架要摆设整齐,绿化面积不低于30%。
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二)严格审批。
1、建设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应由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报,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后上报,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林业等管理部门加具审查意见后,由市民政部门审批。具体涉及规划、林业、用地、建设手续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正式申报相关批准手续。
2、申报设立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应提交下列材料:
①规划方案及四至方位规划图;②召开村民大会表决通过情况;③设立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申请报告;④国土资源、建设、规划、林业等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⑤设立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可行性报告;⑥其他相关材料。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三)精心建设。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要严格按规划和审批要求建设,保证建设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让广大群众满意。建设所需资金以村自筹为主,鼓励社会各界公益赞助,严禁向群众乱集资、乱摊派。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7月15~7月25日)。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墓地、推行绿色殡葬”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乡镇街道要层层召开动员会议,大力宣传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山东省《殡葬管理规定》和《新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大力推行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的通知》精神,确保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统一全市广大群众的思想,形成加快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7月26日~10月31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搞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的规划、选址审批;市公安局负责做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启用阶段殡葬改革秩序的维护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做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用地的审查报批;市林业局负责做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所需征占用林地的审批;市民政局负责做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审批与具体业务指导工作;各乡镇街道先行试点,逐步推开,2010年10月31日前完成村(居)总数30%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任务,包括道路完善、绿化植树等,建立和完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安葬、维护、管理制度。
(三)检查验收阶段(11月1日~11月15日)。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领导小组对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落实以奖代补资金。市民政局具体指导各乡镇街道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落实整改,确保达到规范要求。
(四)全面启用阶段(11月16日~12月31日)。各乡镇街道进一步做好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动员工作,全面启用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组织农村丧户的骨灰和坟墓迁移。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完成后,骨灰一律在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安葬,彻底杜绝乱埋乱葬现象。
第二篇:大力推行三制改革
大力推行三制改革 促进民族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04-7-6 点击次数:1912
近年来,吉首市大力推进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为核心的三制改革。通过改革,基本解决了教师队伍超编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校长职务铁交椅,教师职业铁饭碗,利益分配大锅饭的传统模式,建立起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对全市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法人治校制度。1999年以来,吉首市通过民主选举、公开招考和组织考察,先后选拔了市实验小学、市一小、市六小、市一中等4所学校的校长,同时对校长适当的予以放权,为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做了有益的尝试。2003年,吉首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一是在全省率先取消了学校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管理,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改革中经市中小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提出具体方案,报请市委常委研究决定。二是对全市33所学校的原任校长进行民主测评和量化考核,择优聘任。对校长的民主测评,主要是测评在编教职工对原任校长的满意程度,若满意率达60%以上,则取得了进入综合评价的资格,满意率低于60%的,则当场免去原任校长职务。对校长的量化评价,主要由四部分评价组成,第一部分为教育局对校长近3年的工作进行评价,占40%;第二部分为教师对校长的量化评价,占30%;第三部分是社会对校长的评价,占20%;第四部分是学生对校长的评价,占10%。量化总分达到70分以上的校长,报领导小组审定后聘任。在改革中,全市33所学校共有28位原任校长被聘任,有3位校长因考核和测评未合格而被免职。三是公开招聘职位空缺的5位校长。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核等程序从37名应聘人员中择优选聘。四是颁发聘书并与校长签订任期目标责任状。由市教育局局长与校长签订任期目标责任状,对于在任期内无法完成目标的校长将予以解聘。
校长负责制的全面推行,一是从领导制度上搬走了校长的铁交椅,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体现了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原则;二是校长自主管理学校人、财、物的权利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校长从排课、排工等细小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校长可以专注于考虑学校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三是由于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使校长的工作积极性大为提高。如果校长在任期内不能完成任期的目标,将会被市教育局局长解聘。校长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真正建立了学校校长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学校工作呈现出一派全新的气象。
二、深入推行教师聘任制
教师聘任制是一种现代的人事管理制度。教师聘任制的实质是双向选择,核心是“四定”,即“以生定编,以编定岗,以岗定师,以师定资”,目的是优化教师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聘任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以生定编。为抓好核编定岗工作,市教育局会同市政府办及编制、人事、财政、劳动等部门,对全市所有中小学的编制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澄清了师生底子,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州有关编制文件精神和要求核定了全市中小学的编制,削减了城区学校特别是城区小学的超编数额。
二是以编定岗。学校根据市教育局核定的编制数,按类别分学科设置岗位职数,并将各岗位职数、岗位职责、聘任条件、目标任务、工资报酬等进行公布。
三是以岗定师。主要方法是在对教师考核量化打分并公示的基础上分两轮聘任到位。为了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和社会安定,第一轮各校在原校人员中聘任编额的85%,使那些思想觉悟高、工作态度端正、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受到鼓舞,感到光荣。第二轮各校面向全市跨校聘满编额。城区中学的第二轮聘任还由教育局统一组织了笔试、面试,学校自主进行了考核。对参加城区中小学第二轮应聘的农村教职工,还规定了三个条件,即在学校考核中必须位列前20%,必须在农村工作累计满3年,必须达到应聘职位的任职资格。由于部署周密,准备充分,全市在开学前顺利完成了教师的聘任。
教师聘任制的推行,一是在用人制度上打破了铁饭碗,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二是由于改革建立了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精简了机构,压缩了编制,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矛盾。在2003年的改革中该市共有185位教职工被跨校聘任,其中有32位教师由城区流向农村,71位教师由农村流向城市。城区学校之间人员流动20人,乡镇学校之间人员流动62人。三是由于实行了双向选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如出现了大家争当班主任,争教毕业班,争取多上课,愿多挑重担的喜人局面。教师聘任制的推行,让人感到了该市教育事业的一派勃勃生机。
三、大力推行结构工资制
为了体现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起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完成校长和教师的聘任后,吉首市全面推行了动态总额包干和结构工资制。
一是组建教育工资发放中心。市财政按编按月全额将教师工资拨入该中心,由教育内部进行二次分配,教育局以编制为基数,对各校工资实行总额包干,一年一包,在办学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二是实行结构工资。结构工资一般由基本部分(不含30%活的津贴部分)和动态部分组成,经费主要来源于工资构成中的活津贴和学校勤工俭学及其他创收的可用部分,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学校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结构工资的推行,一是从分配制度上端掉了大锅饭,实现了待遇能高能低。结构工资制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形成了业绩和贡献主导分配。一是搞活了内部分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和国家核定的工资总量内,学校可自主制定内部工资津贴、奖励等分配办法,拉开了分配档次,学校内部最低与最高收入,完中控制在1∶5以内,城区中小学控制在1∶3以内,农村中小学控制在1∶2以内。二是实行校长、高层次教学教研人员年薪制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制度。
第三篇: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工作
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有力推进殡葬制度改革
田口乡辖17个行政村,3.2万口人,4.7万亩耕地,县殡葬改革动员会召开后,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民政局的具体指导、支持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把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推进殡葬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公墓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目前,全乡17座农村公益性公墓已全部完成选址、规划,建成8座,在建中9座。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乡成立了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先后召开了班子会、支部书记、党员和群众代表会,学习传达县殡葬改革动员会精神和有关政策法规。班子成员包村,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了殡葬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二、科学选址。科学选址是推进公墓建设的重要条件。我们在充分尊重农村习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之上,运用“4+2”工作法,让群众代表自主选择公墓建设地址。
三、资金倾斜。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30000余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用于公墓建设,对在今年7月底前建成的公益性公墓,经验收合格,建成一个奖励现金2000元,有效解决了村公墓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四、严格标准。为确保公墓建设质量,我们制定了公墓建设规范,所有公墓必须达到四有标准,即:“有标志、有界限、有道路、有墓穴”同时抓好施工等环节,保证了工程质量。
下一步,我们决心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以公墓建设为突破口,以推进平坟复耕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确保按时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殡葬改革各项目标任务。
第四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12]28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意见
陕政发〔2012〕2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推进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节约殡葬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节俭丧葬新风尚,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170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积极推进城乡殡葬改革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殡葬、绿色殡葬、阳光殡葬、惠民殡葬,理顺殡葬管理体制,加强殡葬行业监管,完善殡葬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多层次殡葬救助制度,弘扬先进的殡葬理念和殡葬文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原则与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强化政府职责,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扶持政策,提高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实现殡葬改革有序化、殡葬设施现代化、殡葬管理规范化、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习俗文明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殡葬权益,逐步实现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城乡居民文明治丧需求。
(三)工作措施。
一要坚持推行火化。把推进火葬作为深化殡葬改革的重点,改革传统土葬方式,加快提高火化率,逐步扩大火化区范围。城市、县城以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划
—1—
为火化区。凡火化区逝者,遗体一律实行火葬,坚决杜绝骨灰装棺二次安葬现象。对推行火葬暂时有困难的地区,本着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以集中治丧为重点,倡导文明祭奠,规范群众治丧行为。
二要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加快殡仪馆建设。现有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的,要加大改造力度,推广使用环保节能型火化炉。尚未建设殡仪馆的地区要抓紧建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优先安排殡仪服务设施用地指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加快建立殡葬救助制度。各地要从满足群众殡葬需求、保障群众殡葬权益出发,认真落实殡葬救助政策,积极探索扩大减免或补贴的范围,对公益性生态节地葬法实行补贴等惠民殡葬政策。
四要加强殡葬业行风建设。大力开展殡葬行业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加强对殡仪服务队伍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殡仪服务标准化水平,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决纠正殡仪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2〕673号)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殡葬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陕价行发〔2011〕154号)要求,严格将基本殡葬服务和选择性殡葬服务项目分离,进一步优化殡葬服务内容和程序,公开收费项目及标准,完善便民惠民的殡葬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
五要加大宣传力度。要把经常性教育与定期宣传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和殡葬管理法规,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更新丧葬观念,自觉遵守和执行有关规定,营造推动殡葬改革的社会氛围。各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实行火葬。火化区内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亡故后不实行火葬(国家政策规定允许土葬的少数民族除外)的,不得发给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
二、加快建设城乡公益性公墓
(一)大力发展城市公益性公墓。
—2—
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要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目的,采取骨灰堂(壁、墙)安放以及深埋、树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为主要形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行试点,逐步推广。逐步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建立快捷便民的殡葬服务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殡葬需求。
1.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公墓全覆盖。每个市、县、区至少要建一个城市公益性公墓,人口较多、火化率高、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可以先建。经营性公墓要在其墓园内至少划出30%的墓位用于公益事业,实行限价销售。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提倡建立民族公益性公墓。
坚持服务对象全覆盖。城市公益性公墓的服务对象为全体城市居民。
坚持科学合理选择墓址。公墓要在荒山坡地或贫瘠地上规划建设,严禁在耕地、林地内建造公墓,在规模和布局上力求小而精、新而雅。
坚持政府投资为主。将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省上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市级公益性公墓每个补助500万元,县(市、区)级公益性公墓每个补助300万元。
2.建设用地。
城市公益性公墓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安放(安葬)骨灰服务的公共设施,其建设用地按照公益事业用地无偿划拨。
3.日常管理。
城市公益性公墓由各级民政部门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合理设置岗位。严格公墓收费管理,坚持保本微利原则,由物价部门核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所收取的费用全部用于公墓建设、维护和管理。公益性公墓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收费,其使用期限、续期参照经营性公墓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生态化改造。
全省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
—3—
求,统筹规划,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农村公益性公墓以骨灰楼(堂、墙、塔)为主,土葬区提倡深埋、不留坟头、墓碑小型化。逐步将农村散坟、规划点外集中墓地迁移到农村公益性公墓,推进迁坟还田工作。一要科学合理布局。各县(市、区)要按照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要求,根据人口数量、分布和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公益性公墓总体规划。公益性公墓选址应优先利用荒山瘠地,1个行政村可以兴建1处公益性骨灰楼(堂)或遗体公墓,也可以采取一村或相邻几个村联办的方式。二要加强建设管理。农村公益性公墓要建立长期管理机制,聘用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公墓的管理和维护。三要治理丧葬秩序。大力倡导文明和谐殡葬新风,加大对乱埋乱葬行为的治理力度,坚决制止将骨灰二次入棺土葬,逐步规范治丧行为。四要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公益性公墓由各县(市、区)财政出资建设或实施生态化改造,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省上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每个农村公益性公墓补助5~10万元。
(三)部门职责。
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城乡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殡葬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乡公益性公墓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兴建城乡公益性公墓。发展改革部门要配合民政等部门做好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将公墓建设规划纳入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财政部门要将公益性殡葬事业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做好城乡公益性公墓项目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指导公墓单位抓好生态保护。规划部门要将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物价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核定收费项目和价格,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4—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的通告
LXDR—2011—00007 ※※※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工作的
通 告
※※政通告〔2011〕3号
为彻底解决我区殡葬改革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革除丧葬陋俗,倡导丧葬新风,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省实施<殡葬管理条例>办法》、《※※市殡葬管理办法》等规定,现就进一步深化我区殡葬改革工作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强制火化区域范围。乐坪街道办事处、长青街道办事处、花山街道办事处、大科街道办事处、黄泥塘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
二、强制火化对象。全区党政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含中央、省、市驻※※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强制火化区所辖社区居委会居民;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光荣院老人;外来死亡人员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员;社会无名无主尸体及在城区各医疗机构内死亡的人员;非强制火化区的公民在强制火化区内死亡的人员。
三、强制火化区内死亡人员的治丧活动必须在殡仪馆内举行。禁止在党政群机关、学校、医院、部队、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区、生活区以及城镇居民集中居住区、城区街道及两旁人行道等公共场所内搭设灵堂、灵棚治丧;禁止在城区抬棺、抬骨灰盒游街;禁止在出殡沿途丢冥纸、冥钱、放鞭炮、打响铳;严禁组织大型车队送葬,妨碍、阻塞交通。
四、党员干部职工在强制火化区内对直系亲属死亡后办理丧事活动中,违规土葬和火化后再次装棺土葬或有其他违反殡葬管理政策规定行为的,由组织、人事、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五、严禁在沿铁路、国(省)道、主要河道两侧和城镇建成(规划)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农田保护区修坟建墓。
六、对阻碍、干扰殡葬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聚众闹事、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通告的行为有权进行举报。举报电话:8237670,娄星区殡葬管理办。
特此通告。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