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机构编制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考[全文5篇]

时间:2019-05-12 01:1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县机构编制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县机构编制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考》。

第一篇:我县机构编制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考

XX县机构改革后机构编制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思考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

目前,我县有行政单位XX个(党委机关XX个,人大机关XX个,政协机关XX个,政府机关XX个,政法机关XX个),群团机关XX个,事业机关XX个(包括乡镇事业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教育系统事业单位)。

我县XX个乡镇中,一类乡镇XX个(XX镇)设党政机构XX个,事业机构XX个;二类乡镇XX个(XX镇、XX镇、XX乡)设党政机构XX个,事业机构XX个;三类乡镇XX个(XX镇、XX乡)设党政机构XX个,事业机构XX个。

(二)编制核定情况 我县共有各类编制XX名。

按编制类别分:行政编制XX名(县直行政编制XX名、政法专项编制XX名、乡镇行政编制XX名),机关后勤编制XX名(县直后勤编制XX名、乡镇后勤编制XX名),事业编制XX名(县直事业编制XX名、乡镇事业编制XX名、乡镇卫生院编制XX名、教育事业编制XX名);

按经费来源分:财政全额拨款编制XX名,财政差额拨款编制XX名,自收自编制XX名

(三)人员配置情况

好像没有新的机构、编制、人员就无法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以项目争取、考核、检查验收等理由对我县部分单位的机构设置、编制配备等相关问题发文件、提要求,“条条”干预现象比较严重,给我县编办贯彻落实机构编制政策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和困难。三是人员管理部门无视各单位“三定”规定的严肃性,在人员调动方面不是以编制为准,而是以领导意图为准,随意调动人员,造成人员混岗现象。四是有些县上领导,无视编制管理法规,给行政单位核定事业编制、在行政内设股室核事业编制,造成混编现象。

(二)机构编制核定缺乏统一的标准。长期以来,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在核定机构编制时,没有一个较为完善和可行的标准体系。编制部门在审批机构编制时主要是根据有些领导的指示精神、参考周边地区的作法等,编制核定不够科学。如我县XX局,作为政府工作部门,只核行政编制 名,下设事业单位核编 名,共 名编制,而城管局作为直属机构核行政编制 名,下设事业单位核编名,工作人员有人,在全县编制极为紧张的现状下空编制名,造成了编制资源浪费。所以说机构编制的核定,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分类标准体系。

(三)“三超”现象相对突出。为了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各级编制部门作出了不懈努力和大量工作,也取得一些令人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在机构编制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比较集中和突出的主要是“三超”问题,即“超编制调进人员”、“超规定设置机构”和“超职数配备领导”。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刚性管理办法和

要求很不相适应,机构编制部门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受到削弱,要想全面有效行使管理与监督权,查纠克服超职数配备领导、超编制进人等违规现象,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对策

(一)抓管理制度建设,有效规范机构编制工作行为。我们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和出台一系列具有规范性、操作性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为各部门、各单位在编制管理上提供了办事指南和工作便利。

一是出台“进编预审制”。全县各级各类单位进人,必须认真按照核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在人员进编预审工作中,县机构编制部门严格实行“三个审查”,即一审用人单位是否空编空岗;二审进编程序是否合乎规定;三审所进人员是否具备条件。否则县编制部门将不予受理任何进编申请报告。

二是实行“用编公示制。”我们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把机构编制的各项政策、各个环节公之于众,透明公开,实行阳光操作。通过公示,既增加了机构改革的透明度,又确保了定编定岗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机构编制管理深入每个干部职工的思想。

三是建立“考核督查制”。将机构编制管理情况作为各级党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政府要在任期内坚决控制机构编制“三超”现象,严格执行财政供养系数控制目标规划。同时还应建立机构编制督查制度,对离任的党政主要领导由上级有关部门对其任期内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并将考核

性质、经费渠道等情况登记造册,并实施动态管理;四是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人员机构编制统计表》和编制实名制数据库。

(三)抓部门综合协管,逐步建立机构编制配套协调约束机制。

机构编制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单就编制部门一家管编制是管不住的,也是管不好的。只有与组织、纪检、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动起来,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机构编制配套协调约束机制。

一是实行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的挂钩管理。进一步清理明确单位工作职能和经费供给渠道,县财政部门根据编制部门核定的财政供养机构和人员进行部门预算和核拨经费,彻底改变了过去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相互脱节“两张皮”状况。

二加强机构编制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树立“编制是龙头”的意识,坚持只有在编制部门审批的机构编制范围内,组织部门才能按照规定领导职数任免配备干部,人事部门才能在编制限额内办理人员调动、核定工资及职称评定手续,财政部门才能核拨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银行才能给予开设帐户并发放工资。否则,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一律无效,这样在全县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形成共识,才能有效地防止了机构编制反弹、人员无序增长和超配领导职数等现象。

三是加大机构编制与职能部门监督稽查力度。开展机构编制规范管理就必须严肃各项机构编制纪律。应该定期组县纪检、组织、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行动,对全县机构编制管理运行情况进行督查,实现机构编制刚性管理。

第二篇:机构编制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和硕县机构编制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的全面展开,县机构编制部门单独设置,列党委机构序列,为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理顺了体制,创造了契机,打开了新局面。但在实践中,一些老大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现就我县围绕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以及体制机制保障方面遇到的问题,作以粗浅探讨。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辖区6乡1镇,总人口70000余人,核定行政机构 51 个,行政编制 620 名。核定事业机构200个,事业编制2051名。

二、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人员编制供给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是: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给予西部地区更多的政策倾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引向深入,以及内地对口省市的支援,我县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发展目标也不断创出新高。目前我县正在积极争取工业园区项目,园区立项获得通过,必将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增长的另一支柱。但同时所需机构、配置人员也为机构编制部门带来巨大压力。二是:根据自治区商务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标准的通知》(新商秩序函„2011‟47号),县级还将设立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等机构,需要编制20余人。三是:我县葡萄产业的增长迅猛,截止2011年底我县葡萄种植面积己达8.5万亩,其中基本农户4万亩,2012年计划新增3万亩葡萄种植任务。已有瑞峰、芳香等8家葡萄酒企业入驻我县,年产葡萄酒能力近3万吨。一系列完备的葡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1-

但相应的产业技术服务机构还没有建立,成立相应的葡萄产业技术服务中心配备人员需要解决编制15名。

对策:优先保证经济发展工作方面的人员编制

我县总体经济实力较弱,不管是在资金项目引进,还是矿产资源等各方面一直排在全州后几位,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出于扶持照顾经济落后地区的角度,本着经济发展优先考虑的原则,适当增加我县人员编制,调整机构数量,以保证经济发展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部门机构编制力量薄弱与部门职责繁重的矛盾

自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民生工作投入力度,促进就业成为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但部门编制少、人员缺、任务重等情况严重制约了职责的有效履行。

比如:教育、乡镇计生、公安等部门,一方面是群众对乡村双语幼儿园的迫切需求,造成教育资源紧缺,而另一方面乡村双语幼儿园严重缺编,亟需补充人员编制。

由于2008年自治区对乡镇生殖健康服务站编制进行重新核定,我县核减17名编制,核销机构1个,此后再没有给乡镇生殖健康服务站补充过人员编制,给本来就人员不充裕的乡镇计生工作带来了更大压力。

公安系统则是由于近年来维稳工作一直是我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稳定做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自上而下一直是本着只能加强不能减弱的原则,优先保证政法口子人员、编制、经费等需求。按照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自治区稳定工作会议及中央、自治区、自治州有关加强社会面防控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要构建一整套覆盖乡镇场社会面“网格化”巡防体系,进一步提高本地区维稳处突的能力,同时按照上级要求要为各村配置警力,达到“一村一

警”。并要求相关部门优先保证人员、编制、装备、日常经费等,对公安政法等部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机构编制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

对策:区别对待部门情况适时增加地方机构编制总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总量的逐步增长,公共服务人员需求与编制供给之间的矛盾越发明显,单单依靠人员自然减员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比如教育系统人员编制、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就是最好的说明,“入托难、入学难”,原因之一正是由于人口的增长,人民群众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造成了教育系统人员编制的窘困,人才储备编的推广使用只能使问题缓解,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应以各县现有编制为基数每年拿出一定的比例适当增加各县市机构编制总量,使编制总量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服务范围相匹配。

对于各县市设置的机构不统一,机构建制不统一、机构经费形式不统一等情况,建议上级部门统一设置、规范管理。

(三)机构改革与机构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

一些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出于自身工作考虑,往往以本部门工作重要为由,在划拨经费、项目审批和考核验收时,要求下面设置与之对应的机构,造成部门要编要机构。按照机构编制管理原则,核定编制成立机构应当根据机关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职责,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核定和设立,在上述情况下造成机构编制部门左右为难,毕竟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条件下,增编增人对地方来讲利远大于弊,但是为了获得相应的资金项目,往往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对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领导干部法律意识

上级编制机构有必要加强与其它部门沟通交流,净化机构编制环境,不能以是否有机构编制作为审批资金、项目的理由影响工作,强化对现有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

对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的认识,引导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处理好大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机构编制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

(四)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要求与现行管理模式的矛盾

机构编制管理法治化程度不高。虽然国务院于2007年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机构编制管理,但《条例》中的规定较为原则,操作难度大。通常都是按上级领导的意见办事,导致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够独立。编办作为党委一个办事机构,不仅承担着机构编制管理,还要承担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机构编制纪律监督等重任,需要理顺和协调的工作较多。其次,纪律监督也是目前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一处软肋。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体制理顺不久,自身建设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力量薄弱,需要得到上级支持。

对策:注重结构管理扎实做好“实名制”工作

首先要贯彻落实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将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按照规定程序定编到人,把抽象的编制具体化,将静态的机构编制与动态的人员流动挂起钩,有效防止擅自设立机构、超编进人、混编混岗、超职数配备干部等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一直以来,我们普遍存在着偏重总量控制,结构管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要管好用好机构编制资源,不但要提高机构编制管理质量,还要注重机构编制结构管理,机构编制部门要把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结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现偏重数量向抓好质量的转变。要形成一整套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机制,要以编制为基础,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准的机构和编制的限额之内,形成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既相互协调配合,又相互监督约束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基层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级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县级机构编制部门改变了原来的设臵模式,成为了党委序列机构。这一变化,使得编制部门管理的职能更强了,工作力度大了,社会关注度也更高了。一年多来,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在党委和政府工作中发挥了宏观调控职能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但在实际中也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给推动编制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贯彻好中央精神,使机构编制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轨道,就必须充分重视当前县级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并逐步进行解决。

一、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

1、行政编制供与求的矛盾。

编制的供应与需求,是一对矛盾体。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和要求下大力气严格控制县级机构编制,消化超编人员,另一方面,党政群机关增加人员编制的要求不断。目前县级行政部门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需脱节问题,主要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县一级政府机构的行政编制十分紧张,各部门、各单位都在申请增加编制,编制部门压力很大。由于编制供需的严重脱节,导致了新设立的单位、职能增加的单位编制不足,政府的派出机构和执法机构普遍使用事业编制的问题。在编制结构上,也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一是

1层级结构失衡,县一级超编较为严重,乡一级则出现空编。二是党政结构失衡。目前县级党委机关、其他机关所占人员编制的比例均高于规定的标准,挤占了政府机关的编制,造成了党政之间编制结构比例的失衡。三是官兵结构失衡。少数单位官多兵少,个别单位甚至是有官无兵。部门编制结构失衡、人手紧张,加剧了编制的供求矛盾。

2、单位超编与缺人的矛盾。在县级部门有一个怪圈,就是单位一方面人员超编,一方面又感到缺人。乍一看,不可思议,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单位里人员编制不可增加,而那些年龄偏大的人员,有的转入离岗退养,有的是其它原因没有上班,然而他们仍在单位编制之列,只是干事的人少了,因此出现了超编与缺人共存的现象。由于人手不足,特别是干事的人不够,于是部门就采取了向下级单位借用人员的办法解决,导致人力资源被层层占用,也出现了混编混岗的问题。

3、上级部门意见与基层实际情况的矛盾。机构编制属于上层建筑,应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机构如何设臵,编制配备多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应以社会需要为准则。实际上,在机构编制管理中也经常遇到上级部门意见与现实情况不一致的情况。一是政策法规方面,出现了政策的部门化现象。一些政策法规的起草部门,总是站在本部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硬把机构编制事项也塞进单项的法规之中去。二是条块管理方面,出现了部门干扰机构编制现象。一般来说,在机构设臵上,自上而下应该是“倒金字塔”式,上下级之间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是,有些部门总是以本部门工作重要为由,或以达标为要求、以批资金、给设备、给项目为条件,要求下级增加或设臵与之相对应的机构。少数强势部门则通过领导讲话、会议纪要、上级文件等方式实现增加机构、增加编制。

4、基层部门升格与工作规范要求的矛盾。长期以来,机构的升格作为编制部门严格管理的范畴,基层的机构特别是延伸乡镇的机构的级别都是一样的。但是近年来,这种格局出现了变化,垂直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高配,公安派出所、基层法庭和司法所也先后有了上级明确升格为副科级的文件,于是其它基层单位要求升格的呼声也高起来了,有些部门对自己所属事业单位的规格问题也开始提出了升格要求。

二、对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的建议

一是要树立机构编制依法管理的理念。邓小平曾经指出:“编制就是龙头,编制就是法律”。机构编制工作是法律的延伸,机构的设立是以法律为依据的。因此,要根据政策法规要求加强机构编制宣传教育工作,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编制是法规,是龙头,是高压线,从而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有关规定,尽快形成机构编制工作更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引导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处理好大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摒弃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使之认识到只有建立精简统一、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同时,机构编制部门也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各部门充分履行职责提供服务和保障,以扎实的工作赢得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机构编制管理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是要统筹基层编制政策。要进一步健全机构编制标准体系,因为机构编制标准是机构编制管理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确定机构设臵和核定人员编制等管理事项的业务准则。要在对现有机构编制管理标准进行修订完善的同时,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制定机构编制标准,逐步完善业务规范体系,做到依法用标准审批机构、核定编制。要坚持编制事项的“三个一”制度,即凡涉及机构编制事宜,由编委领导一支笔审批,机构编制部门一家承办,编委或编办一家行文。那些未经编制部门审核,由部门代党委、政府起草的文件和领导讲话不应涉及机构编制事宜,部门下发文件和召开会议擅自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应一律视作无效。上级业务部门不应以项目、资金、评比、检查达标等手段干预下级的职能配臵、机构设臵、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定,不应对下级的机构编制作出规定,不应要求上下机构完全对应。

三是要在后备干部培养上大胆创新。近几年来县、乡两级机关、事业单位除了政策性安臵人员和考录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外,基本上没有进人,而且一般工作人员大部分都缺乏合理交流,导致人员结构不优、年龄断层,专业和知识结构不能合理调配。副科级以下的干部职工想要换个新的工作环境,只有通过提拔为科(局)级领导干部才能实现,一般干部往往在一个单位工作几十年,甚至在单位退休,致使干部缺乏上进心,极大地影响行政效能的提高,因此,要下大力气在改善人才结构上做文章。一要建立后备干部培养制度,大胆培养和

运用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在事业单位,对使用急需、特殊、拔尖人才,要开辟人才使用的绿色通道。二要建立超编人员库制度。将各单位超编人员进行“入库”管理,机关、事业单位有用人需求的,可申请使用储备人员。以此消化机关事业单位的超编人员,缓解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手不足的矛盾。

四是要统筹对基层单位的升格。机构的规格,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升格这一调控手段不能过滥,否则它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反而起不到促进履行职责、调动人员积极的作用。因此,要对拟升格的机构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在符合基层实际的前提下可对那些德才兼备、表现优秀的人才予以高配使用,实行用人不定岗,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机构普升一级的局面。

第四篇:浅谈新时期县级机构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全机制严肃纪律推进机构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配置执政资源的有效手段,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不可缺少的形式,是推进政治体制、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起到了源头性和基础性作用。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机构编制工作,先后出台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文件,省上也出台了《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关于印发〈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机构编制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各级领导对机构编制工作重视不足。比如在人员调配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用人找人事”、“重人事、轻编制”等现象。部分单位领导由于过去的工作习惯,只认人事局的红头文件,忽视编制审批,对编制工作认识不足,削弱了编制的制衡作用。

2、组织、编制、财政、人社部门配合不够,合力不强。虽然各级文件明确规定: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要在党委、政府和编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但在实际操作中,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密切。比如在人员调配工作中,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一切进人都要经编委审批,对无《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单》的,组织、人社部门不予办理考录(聘用)、调配人员等手续,财政部门不予安排增加预算和核拨经费。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调人在先,审批在后、财政部门“认文不认单”等现象,合力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力度大和编制总量控制之间存在矛盾。近年来人事部门大量安置高校毕业生,而上级编制部门对编制总量数额未能及时作调整,部分乡镇人员膨胀过快,造成基层单位新的超编,形成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人员继续增长的现象,大大削弱了编制的约束力。

4、机构编制政策和纪律执行不严,编制工作缺少有力抓手。上级部门虽然下发了许多关于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文件,政策性强,纪律严明,但是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方法,造成编制工作要求很多,执行不力,机构编制纪律得不到有力保障,新时期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加强编制管理工作。

1、加大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增强各级单位“一把手”对编制的认识,通过媒体报道、下发文件、政策培训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法规,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编制就是财政”的观念,把机构编制工作当作减轻财政负担、增收

节支的有效手段。从加强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着手,杜绝超编进人、逆向调动,进一步巩固机构编制源头性作用,切实做到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按需进人。

2、健全部门配合制约机制,增强组织、编制、财政、人社部门之间的合力。要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保障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的实效性。比如:可以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制约机制,使机关事业单位经费预算与编制挂钩,按编制预算经费,改变过去根据实有人员预算经费的机制,没编制就没有经费,这样,有效的增强了单位负责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视。又如:对非在编人员和在编人员在退休、工资、福利发放等待遇上有所区别,遏制人员无序增长。可以对非在编人员在医疗保险报销,住房基金补贴,绩效工资发放上低于在编人员,可以让事业单位非编人员在退休时参照企业工资执行等等。这样,从干部职工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编制的权威性,认识到编制就是一条红线,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跨越红线半步,使机构编制真正起到其源头性作用。

3、上级部门要积极调研和协调编制与人员安置的关系。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编制审批结合起来,坚持编制审批在先原则,先批编制,再定招考计划,做到编制下达和人员增加同步,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继续增人的错误观念,从而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更好的为社会跨越式发展服务。

4、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坚持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由机构编制部门“一家受理、一家承办,一家行文”。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列入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的内容,主要领导离任要进行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各地、各部门“一把手”对贯彻执行机构编制纪律负有主要责任,要带头落实中央编办“五不准”要求,即“不准超编进人、不准擅自设立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的级别、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

总之,机构编制工作是一项持政为民的工作,需要各级编制部门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需要各级部门的协作配合,更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五篇:关于我国城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城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通过对我国城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了不同的专业角度必然会使得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在从事城市设计研究中有着各自的相对局限性。提出了在城市设计中,应既重视技术性因素,又注重制度性因素;应提高城市设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在我国城市建设以大规模物质形态建设为特征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传统城市规划学科具有浓厚建筑学科色彩的氛围中,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规划形式,作为一种宣传手段,作为一种研究议题,作为一种发展策略被广泛地运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已有大约1O年的时间,城市设计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城市设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设计的操作主体存在分歧

一般认为,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城市设计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直接设计具体的城市建筑物及其外部空间,其操作主体是建筑师;二是通过拟订城市设计指导大纲(Urban Design Guidelines)对具体的空间设计提出建议或规定,其操作主体是规划师。因此,将不可避免地涉及这样两个问题:1)建筑师设计城市空间,如何超越建筑专业本身的视野,克服无系统性,使之不流于建筑空问的简单相加;2)规划师拟订的城市设计指导大纲,如何才能在实践中得到相对具体的贯彻落实。

事实上在具体实践中,不同的专业角度必然会使得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在从事城市设计研究中有着各自的相对局限性。对于建筑师而言,单纯从建筑角度出发设计城市空间,往往流于建筑空间本身的自然膨胀,各个建筑单体之间往往缺乏有机的联系,由此形成的城市空问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切割的片断,被动的形成,而非有意识的主动创作。在目前大量缺乏城市设计的状况下,建筑整体效果的成败,往往寄希望于建筑师的素质,建筑师的视野。这种完全依靠建筑师的方式毕竟是一种冒险的选择,何况建筑师可以对现状的建筑和地形作出判断,却难以了解今后规划的情况,即今后规划对该项目的形体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师在实践中很容易将城市设计狭隘地“建筑化”,城市设计的范围也就此被硬性地缩小。另一方面对规划师而言,相对广阔的知识背景使得他们往往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由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在空间的综合立体投影,从而能够从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来把握城市,做出的城市设计往往更能够在整体上突出城市这个复杂统一体的大致轮廓。但由此形成的城市空间有时仅仅停留在虚空、形而上的层面上,细节的缺乏常常使得城市空间显得苍白、空疏、无着落。无疑,在这里,大量的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术语仍有待建筑形态层面上的具体化。于是常常会看到,建筑师和规划师相互诉说对方的不是,前者说后者空对空,不着边际,后者则讥讽前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可最终却无任何结果。

1.2 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一个设计究竟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有无一个相对明确的城市设计大纲的引导是一个关键环节,而我国相当一部分建筑师从事的“城市设计”实践恰恰是在大纲欠缺或大纲的内容尚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他们的实践至多只能算是建筑的外环境设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2)我国的城市规划仍未摆

脱物质规划的束缚,从“城市规划设计”的用语中即可见一斑。在实践中,规划和设计往往融合在一起,在大多数的详细规划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城市设计的某些内容,如控规制定的关于建筑形体的一些指导性指标,而总体规划中的一些分项,如城市景观、城市风貌的规划也类似于城市设计。3)在大规模建设过程中,传统规划轻三维形态的工作方法显现出弊端,城市设计因三维整体形态的模型或图纸展示易使人产生直观感和新鲜感而受到推崇。但是将来一块块分而开发的基地如何与漂亮的设计模型取得一致,规划管理如何实施等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城市设计的学科认识

首先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即城市规划的完成,并不是万事大吉,并不能保证建设工程就会有序推进,特别是只有总体规划没有详细规划的城市;或只有修建性详规而没有控制性详规指导的城市;其次,在规划和具体工程之间,我国的许多城市都普遍地缺少城市设计这一环节。纵观城市的发展历史,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在概念范畴上基本是无明显区别的,城市设计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中国古代的京城、西方中世纪的广场,以及近代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等不仅被认为是城市设计的典范,同时也被认为是优秀的城市规划现代建筑运动早期,城市设计的倡导者伊利尔•沙里宁就曾经说过:“为了在分析中避免引起误解,谈到城市的三维空间概念时,就避免使用'规划',改用'设计'这个名词。在不牵涉到所讨论的问题时,同意接受'规划'这个通称。”城市设计是控制城市形象,特别是城市空间形象的一门学科。它区别于城市规划。详细规划规定了地块的性质、容积率、退线、绿化率等指标,但缺乏对建筑形态上的控制要求,缺乏各地块之间的建筑形体上的关系指导。而城市设计则补充了这一主要城市形象的重要需求。城市设计应该从宏观着手,将城市空间掌于自己的手中,避免过细地专注对建筑立面形式的考虑。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是介于规划和建筑之间,补充规划对建筑的形体要求,做到全局域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协调。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往往是城市的某一部分,而这正是人们日常生活能感受到的那一部分,是直接能进入人们眼睛的那一部分环境空间。因此它比规划对建设的指导更要直接,人们对某些城市建设的失望,往往是那些区域缺乏城市设计指导的结果。城市设计它在城市这个大“乐队”中起着指挥每个建筑音符的责任,所有的建筑音符应该组合成一首乐曲,而不是各弹各的调。我国城市设计发展需要重视的因素

3.1 城市设计既包括技术性因素,更包括制度性因素

作为技术方法的城市设计,其目标是缔造理想的城市空间,在设计过程中提取城市空间中的相关元素,有序地予以组织并制定适当的控制和引导条件。在实践中,城市设计的实施必须依赖于城市规划对城市开发的公共干预权,通过对城市开发执行开发控制及对各类设计执行设计控制来操作,实际上是设定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开发预期并以此来约束城市开发,这些开发预期的设定必须以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在我国的规划实施中,城市设计实际上已经基本实现了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个“法定”规划平台的衔接,但是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程序、法定效力仍然有待明确或强化。对城市设计来说,制度建设的内容既包括对城市设计的编制、审批及纳入法定控制条件的规范,也包括对依法定控制条件执行开发控制和设计控制的程序和实体的规范,以及对一系列的修改或上诉程序的设定。因此,制度性因素是实施

城市设计的基础,技术性因素通过制度性因素发挥作用,而制度性因素必须以技术性因素为操作手段,二者共同构成城市设计可操作性的条件。

3.2 法制化进程中的规划管理呼唤有法律意识的城市设计

随着我国行政法制化力度的加大,规划管理的法制化进程也在迅速推进。许多时候,法制化的规划行政管理已经反过来挑战城市设计的技术合法性及合理性,如城市设计可设定地块的公共通行空间的合法性,可在限高条件下无法实现容积率时反过来质疑开发控制指标,允许相近条件地块的开发强度存在差异等。在编制和实施城市设计过程中,存在规划师和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问题,如果将城市设计的编制和实施认为是准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就会更深刻地理解到技术性因素必须经历制度化过程的洗礼,才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参考文献:

[1]杜鹏.关于城市设计实践的思考[J].规划师,2003,19(9): 74.75.

[2]时 匡.都市乐队的指挥——城市设计[J].建筑学报,2004(9):5—8.

[3]王世福。汤黎明.对我国城市设计现状的认识[J].规划师,2005.1(1):34—36.

下载我县机构编制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考[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县机构编制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考[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及对策当前,机构编制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行政编制总量少。现有。。级机关行政编制总量与2007年相比,仅增加了6.6%;二是职能与编制不......

    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质勘查队伍现状 ####省地质勘查队伍,原分属地矿、有色、核工、化工、建材、冶金、石油、煤炭及其他9个部门。“八五”期末职工总数3......

    援藏教师工作存在问题及思考

    援藏教师工作存在问题及思考一、是语言还是文化?有援藏教师反映,与藏族学生交流存在语言困难,学生汉语能力欠缺。教师认为讲得很好很生动,学生却无动于衷,不仅交流效果不佳,教师也......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所谓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保......

    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开发,全国住宅小区逐渐兴建起来,由此现代物业管理从香港传人内地。1981年3月,全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诞生。此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迅......

    浅析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浅析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阜阳市医药批发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药品主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

    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基本上粗放式,统一,混合管理的税收管理模式。这一不分对象粗放管理模式大大影响了税收的财政作用发挥以及税收的杠杆......

    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关于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调查报告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现在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