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政府或有负债
将或有负债的概念用于政府,是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主体来看待的,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主体,它与企业等一般经济主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而与企业或有负债相比,政府或有负债还有如下特点:
1.企业的或有负债是由企业的行为引起的,而政府的或有负债并不仅仅是政府行为引起的。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也是公共风险的最终承担者,社会其他主体不能承担的风险最终会由政府来承担。如金融机构发生风险,一旦引起社会动荡,影响社会稳定,政府往往基于道义的责任或其他目的而出面救助。因而政府或有负债并不仅仅源于政府行为。
2.企业的或有负债是显性的,是企业承认的,并且可以估量。而政府的或有负债则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或有负债是指政府对外担保等依照法律、法规必须履行的义务,一般是政府以条规形式加以承诺,在某些事件发生时必定会支出的项目。隐性或有负债则是指政府虽未公开承诺,但若事件发生,政府经过权衡得失或基于道义的责任,必须承担的支出。如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下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缺口等。
3.对企业而言,或有负债转化为现实债务的因素是不可控的,企业无能为力。但对政府而言,由于政府是政策、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运行的裁判,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来规范自身行为,以及加强对其他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以此管理、引导和控制或有负债的发生及转化。
4.从管理上讲,政府或有负债具有层次性。政府或有负债的层次性,源于国家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政权体制。由于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政府在管理自己的事务过程中就会形成自身的债权、债务关系。另一方面,在集中统一的政体下,上下级政府之间又隐含着一层法律上的担保关系,上一级政府不可能坐视下级政府陷入债务危机而不顾。当下级政府陷入债务危机时,上级政府必须给予救助,承担下一级政府的债务清偿责任。即下级政府的负债,包括直接负债与或有负债,都是上一级政府的或有负债。
政府或有负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政府作为公共风险的最终承担者,社会政治经济运行中的各类突发事件,最终往往需要政府来处理,形成政府的支出。这类事件的发生,或有负债的形成并不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同时,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不仅需要以预算、税收股资等手段来调节和优化资源配置,有时还需要以公债、担保、承诺、贴息等信用形式,按市场化原则实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必然会形成大量的政府债务,包括直接债务,也包括或有债务。因此,政府或有负债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和体现政府宏观调控意图的一种手段。
二、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一般构成从法律性质来分析,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显性或有负债是指以法律、合约等形式加以明确记载和规定的、在某些事件发生时政府必定要支付的债务,政府对此承担直接的法律支付义务。隐性或有负债则是指未经法律确认,但某些事件一旦发生,政府会出于道义责任、公众期望以及政治压力而不得不去承担其他经济主体无法清偿的债务。对我国而言,政府或有负债是一个新的概念,对其基本构成还有不同看法。从对部分省市的调查来看,目前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一)显性或有负债。
1.地方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外国政府贷款。目前,地方使用的外国政府贷款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转贷和担保,即政府财政部门委托国内银行转贷给企业或项目单位,如果项目单位不能按时还款,国内银行又无力垫付,政府财政就要承担最终还款责任;另一种是国内银行经政府部门授权作为借款人,将贷款转贷给项目单位,银行对外作为债务人负责还款。由于主权外债是凭借国家信誉取得的,其借入、使用、偿还都与国家财政有密切联系,不论政府是否担保,一旦发生偿还困难,必须由地方政府偿还。
2.国债转贷资金。国债转贷资金是由财政部统一发行并转借给地方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务,其中由地方财政部门直接使用和还款的部分,构成地方直接债务。由地方财政部门担保转给地方企事业单位使用的部分构成地方政府或有负债。
3.地方政府担保。主要是地方政府对企业事业单位融资提供各种形式的担保。此外,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目标,承诺如果外资在本地区投资,当地政府保证投资项目每年达到一定的盈利率,且若干年后退还本金。这种政府承诺形成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
4.核实的粮食企业亏损挂账。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已核实承认的粮食企业亏损挂账。粮食企业亏损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政策性因素,也有企业经营方面的原因。粮食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虽然政策上应由财政进行补贴,是政府的直接债务,但大部分地区财政补贴不足,长期作挂账处理。而由于企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原因造成的粮食企业经营性亏损更是长期得不到弥补,为保证粮食企业正常运行,不得不也采取财政贴息、挂账处理的办法。目前,在大部分地区这两种挂账并没有严格的分开。这部分亏损挂账仍属企业负债,如果未来企业经营好转,会逐步消化。如果企业自身不能消化,由于政府已经核实,意味着政府已承诺承担最终责任。因此这部分已经财政核实的亏损挂账划为政府显性或有负债。
5.公益性国有企业的救助。主要是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供热、自来水等公益性国有企业的亏损。这些企业提供的产品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其价格受政府控制。其能否正常运行,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活,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因而当其出现经营危机时,政府必须出面救助。
6.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缺口。主要是指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下岗职工生活保障资金的收支缺口。一方面,由于这些基金由政府设立的机构负责运营,且其运营情况是否正常,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能否按时发放,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如果出现收支缺口,政府应予以弥补。同时,相应的社会保障法规也明确规定以上资金收支出现缺口时,由同级财政补助,因而这些基金的收支缺口构成政府显性或有负债。
7.地方政府成立的为政府融资服务的金融公司的不良资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中资金需求问题,地方政府成立了一些信托投资公司,专门为政府融资服务。这些公司的不良资产属政府显性或有负债。
五、加强地方或有负债管理的思路与措施
(一)目标。
或有负债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类经济风险的加大,作为公共风险的最后承担者,政府面临的风险会越来越多。同时,政府也会越来越多地利用担保、贴息等手段干预经济的运行,主动性的或有负债也会增加。总之,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政府或有负债的规模将会呈上升趋势。
因此,政府或有负债管理的目标并不是消灭或有负债,而是有效控制或有负债的规模,防范和化解由此带来的风险,把或有负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以保证财政的可持续性。
(三)具体措施。
1.明确风险责任。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风险不断积聚和扩大与风险责任不清晰有密切关系。因此,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依法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在或有债务形成中的责权利关系,通过程序化管理来明晰债权,量化责任,堵塞漏洞。首先,要理顺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凡属于政府性债务,必须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彻底扭转目前多头举债、分散使用、财政兜底的局面。其次,应本着“谁借、谁还、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借、用、还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债务管理新机制,依法确立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偿债责任及连带责任。再次,要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程序,完善政府担保法规,整顿政府担保行为,严格控制政府担保的范围和担保事项的决策权。今后凡是由政府或政府职能部11担保的债务,必须纳入政府财政计划。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按照统一规范的原则,加大担保监管力度,并对政府担保项目实行从立项、计划、投资、评估到运营的全程管理,确保被担保人能按期偿还到期债务。最后,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责任,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根据财政部的要求,按照债务余额的一定比例建立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准备金,增强各级地方财政抵御风险的能力。
2.清理债权,重整债务,明确责任。当前,或有负债的存量消化和增量控制是各级政府应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消化存量方面,对合理的或有负债,要在清理债权债务、明确偿债主体、划清偿债责任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顿,使其合法化和公开化,并通过债务重组、债务转换。债务转移或政府直接支付等方式盘活和消化因转贷、垫付、担保而形成的债权和资产,尽可能地降低地方财政或有债务的负担。对不合理的或有负债,应依法坚决取缔,并从制度上铲除不良或有负债产生的根源。对于新增债务,应实行严格的债务责任制,按市场化原则明确债务偿还主体,理清偿债责任,规范债务清偿行为,坚决杜绝偿债主体的转移行为。
3.改革政府会计制度,编制政府债务预算。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现行政府会计制度,仅仅反映了政府当年发生的收入和支出活动,还有大量的政府活动,如政府担保和承诺、政府或有负债等都没有在会计中记录和反映出来。这一方面造成政府会计信息的不完整,不能据此对政府的经济行为作出客观的绩效评价,另一方面,也使政府会计失去了及早鉴别和防范非正常支出,以及有效控制和降低财政风险的能力。因此,应改革现行政府会计的核算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为权责发生制,以完整反映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发生的全部收支活动,特别是政府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情况。
同时,在编制现行年度预算之外,要单独编制一套反映政府或有负债及其风险的预算,公开计入和反映政府或有负债的规模和数量,设计精确反映政府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状况、现金流量状况的完整账户和财务报表,尤其是对地方政府为地方国有企业担保、地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社会保障基金缺口以及民间高息集资等能够导致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活动进行全面监测和反映。
4.建立政府财政(债务)风险的确认、评估、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IMF在1998年颁布的《财政透明度章程》中,特别强调各国政府应建立财政风险的确认、评估、报告和披露制度,要充分意识到财政风险的存在,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及时确认和评估风险,在政府预算编制中要对引发财政风险的关键性预测假设的变动、政府的或有负债、特定支出承诺规模及其他不测事件引起的不确定性给予明确反映。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切实提高我国财政运行的透明度,我们应尽早研究和建立我国对财政风险的确认、评估、量化、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为此,一要加快设计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财政风险预警和评价指标体系,确认财政风险的客观存在。该体系应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二要建立政府或有负债评估机制,通过建立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和平衡协调机制来量化各种财政风险。三要建立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制度,除了个别需要依法严格保密的数据之外,所有的政府债务信息都应该定期、定例、分类向社会各界公布。这一方面帮助政府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财政经济形势,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社会公众了解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了解政府或有债务的形成及化解对策,加强民主监督。
一、政府或有负债的含义
1、政府或有负债概念。政府或有负债是指在现行财政体制下没有被纳入正常的政府预算内,但一旦某一特定事件发生后会导致支付缺口,必然由政府承担一部分最后的偿还责任,从而有可能对政府财政构成压力和风险的预算外债务,其突出特点是“条件下”和“不确定性”。政府或有负债概念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政府负债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了政府从仅仅注重确定性负债转向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负债并重的负债管理理念的飞跃,也使得我们在控制政府债务和减少财政风险的过程中更具前瞻性。因此研究政府的或有负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政府或有负债基本特征。
(1)政府或有负债具有不确定性。
(2)政府或有负债与政府的主观评价有关。
(3)政府或有负债从管理上讲具有层次性。我国政府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政府在管理自己的事务过程中就会形成自身的债权债务关系。另一方面,国家主权是唯一的,所以上下级政府之间又隐含着一层法律上的担保关系,即下一级政府的所有负债都是上一级政府的或有负债。
(4)政府或有负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政府作为公共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最终往往需要处理社会政治经济运行中的各类突发事件,从而形成政府支出。这类或有负债的形成并不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
三、政府或有负债的形成
1、政府或有负债产生的客观原因:
公共风险。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个人、企业、政府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一般来说,根据风险的属性及其化解、防范的方式,可以把风险分为两类:私人风险和公共风险。通常,私人风险的分散、转移和防范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公共风险如通货膨胀、金融动荡和突发性公共事务等由于个人和企业这些微观私人主体的能力有限而无法承担,因此必须通过国家来承担公共风险成本。
2、政府或有负债产生的制度基础:收付实现制。就政府或有负债的控制而言,收付实现制存在着三个主要缺陷:一是财政预算的时间跨度太短,以至于无法考虑政府由于建立养老金制度和其他福利计划、发放贷款或为贷款提供担保以及对企业承诺补贴而引发的或有负债及其风险。二是传统的收付实现制预算编制方法仅仅记录现金流量,而不考虑负债的形成、或有负债的积累以及因过去的承诺而给将来带来的财政成本。三是会导致低估当期的财政支出,虚增可供支配的财力资源,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政府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耗费,造成会计信息不实等现象出现。这三个缺陷一方面使得政府对自身行为所造成的财政成本缺少预见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政府在不违背预算平衡的基础上造成政府或有负债的积累。
3、政府或有负债产生的主观原因:机会主义。现实中政府作为一个经济人,也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故在政府行为特别是财政调整过程中也经常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但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常常被人们所忽略。
四、政府或有负债风险防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晰了政府或有负债产生的原因,故也要集中在上述方面进行控制和防范。
第一,对于公共风险,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经济实力,增加抵御公共风险的能力。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公共风险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第二,对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编制,要将或有负债也纳入预算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范围之内。对预算会计主体所从事的任何一项导致或有负债产生的活动,都要做出解释性说明并对所担负的债务风险进行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以防范和化解现实的和未来的偿债风险。同
时,借鉴O E C D 等发达国家所实施的权责发生制的预算编制方法,从预算制度上杜绝政府所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
第三, 对于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约束政府的财政机会主义行为。要在公共项目决策和建设中广泛听取多方面意见和建议,并加强人们对决策执行的监督;另外,提高财政透明度,这不仅会对政府增加来自社会公众的无形压力或监督,还会逐步提高民主理财的意识, 激发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有效防止政府财政机会主义行为。
完善财务披露
我国应该完善或有债务的评估和披露,提高或有债务的信息披露程度有助于提高政府的财政透明度和政府对或有债务风险的管理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编制专门的或有债务预算,或公布后或有债务报告,其内容应列示目政府或有债务的具体项目和测算的金额等,主要是指可量化的或有债务。在披露财政状况时,应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和使用风险度量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权责发生制原则能使潜在地方财政成本和政府隐性补贴显性化,通过把预算外担保和承诺编入预算,政府能得长期成本、担保的收益等指标,从而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财政状况的公开能使公众充分监督财政业绩,掌握预算外积累的财政风险。这样,反过来间接地提高了预算质量,减少财政风险。在编制现行年度预算之外,要单独编制一套反映政府或有负债及其风险的预算,公开记入和反映政府或有负债的规模和数量,设计精确反映政府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状况、现金流量状况的完整账户和财务报表,尤其是对地方政府为地方国有企业担保、地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社会保障基金缺口以及民间高息集资等能够导致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活动进行全面监测和反映。
第二篇:养老保险 或有隐性负债
论政府隐性或有负债
——以养老保险基金为例
或有隐性负债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政府承担的非法定的责任或义务,它常常是由于政府行为导致的连带性债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政府只是在市场失灵、迫于来自公众和利益集团的压力,或者不这样做的机会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才会承担这些负债。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养老保障与就业连在一起。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享有终生的保障,国家统报统揽,养老金实行现收现付制,不存在积累。建立社会统筹和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要改变现收现付制度,通过养老基金中的个人帐户的预筹积累方式,地狱老龄化高峰来临是的支付危机。按照新制度的设计运行,“隐性债务”由此产生。
众所周知,退休金是退休人员退休后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应享受的基本权利,是退休人员对自己过去劳动成果的延期享用。对国家和社会而言,是对退休人员过去劳动价值的延期支付。那些退休人员在实行低工资政策时期,他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产品,一利润的形式商家国家财政,支援了国家建设,正是现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他们有权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国家必须偿还这部分隐性债务。之所以称之为隐性,是用为它不像明显再无一样写在纸上,没有法律的约束力,但却是政府通过若干年兑现的一项社会和政治的义务。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的资金运筹模式。所谓现收现付制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支出开支, 不留或留很少的储备基金。从资金角度看, 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是一种靠后代养老的保险模式,上一代人没有留下养老储备基金的积累, 所以其养老金全部需要下一代人的缴费筹资。
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挑战, 我国改现收现付制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积累制筹资模式。对于新制度实施以后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他们可以自工作之日起,就可以设立自己的账户,形成基金的积累。但是对于新制度实施前已退休的老职工,显然没有个人帐户的积累,他们所享受的养老保险金的待遇便成为历史债务,要么由国家支付,要么采用现收现付的办法,由企业缴纳保险费来承付;在新制度实施前已参加工作还未退休的职工,同样没有个人帐户的实积累或未曾积累的有效年限,当他们退休时也缺了一笔需要支付的退休基金,这些需在一定时期支付却没有形成积累的养老金费用, 并不体现在政府公共部门财政状况的评估中, 而是隐含在当前或未来的福利承诺中, 所以“养老金隐性负债”便产生了。
上海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计算显示,2010年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3420
亿元,2010年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10555亿元,当年参保离退休人员6305万人,当年全国65岁以上老人约为1.2万亿,如果实现“老有所养”的全民养老目标,当年养老保险支出将扩大1倍以上,达2万亿元以上,当年养老保险亏空将超8000亿元。从人口结构比例看,当前我国的劳动人口比重已越过高峰期,养老保险基金偿付压力会越来越大;按当前预期平均寿命73岁计,全国仅65岁以上老人养老保险支出亏空静态累计就达5.6万亿元以上;截至2010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节余1.54万亿元,静态缺口达4万亿元。这一测算并未计入大量未来将达到65岁以上的未参保人口,胡月晓称,“如果计入,隐性负债量就更大了。我们现在只是静态估算。”不过,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认为:“静态的计算没有道理,老龄人口一直在增加,不可能一批人到了平均寿命,这笔支出就画上句号。”
养老金负债的确认和披露是世界各国政府会计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 关于养老津 贴负债的确认有3种方式可供选择:(1)不把未来公共养老金确认为负债。(2)判断支付公共养老金有哪些不同渠道的的财务来源, 进而分别确定是否应确认为负债, 可以只将准备金和政府补贴确认为负债。(3)将与过去时期相对应的养老金现值总额确认为负债。尽管采用第三种方法存在上述的困难, 但将部分未来养老金确认为负债完全附合定义和披露要求。
养老保险肩负稳定社会和保障生活的双重职能,是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活命钱,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和核心任务。只有认真解决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才能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才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第三篇:或有事项习题
或有事项习题
本章重点:
1.或有事项、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概念和特点
或有事项强调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未来的不确定的事项;或有负债可能是潜在的义务,也可能是现时义务,作为现时义务时,未来经济利益不是很可能流出企业或者流出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2.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确认条件:三个;
预计负债计量:最佳估计数;预计获得的补偿。在确定最佳估计数时要注意不同情况的处理:(1)有上下限;(2)没有上下限,是一个单一的项目;(3)不是一个单一的项目,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3.预计负债会计处理的具体应用 未决诉讼、产品包修、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等的处理。典型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在一项未决诉讼。根据类似案例的经验判断,该项诉讼败诉的可能性为90%。如果败诉,甲公司将须赔偿对方10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5万元,但很可能从第三方收到补偿款10万元。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就此项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为()万元。
A.90B.95
C.100D.105
【2】2009年11月,甲公司因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被周围居民提起诉讼。2009年12月31日,该案件尚未一审判决。根据以往类似案例及公司法律顾问的判断,甲公司很可能败诉。如败诉,预计赔偿2 000万元的可能性为70%,预计赔偿1 800万元的可能性为30%。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事项对甲公司2009年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为()万元。
A.-1 800B.-1 900
C.-1 940D.-2 000
【3】2009年1月2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不可撤销的租赁合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乙公司一台机器设备,专门用于生产M产品,租赁期为5年,年租金为120万元。因M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甲公司自2011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该产品,当日M产品库存为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事项对甲公司2011利润总额的影响为()万元。
A.0B.120
C.240D.360
【4】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预计负债时,对于由第三方补偿的金额,其单独确认的条件是()。
A.发生的概率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0%B.发生的概率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
C.发生的概率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D.发生的概率大于95%但小于100%
【5】2010年10月,A公司因软件版权问题起诉甲公司,要求的赔偿金额为40万元。在应诉过程中,甲公司认定关联企业乙公司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对甲公司予以赔偿。甲公司对A公司予以赔偿的可能性在 50%以上,最有可能发生的赔偿金额为30万元;从乙公司获得的补偿基本上可以确定,最有可能获得的赔偿金额为 35万元。据此,甲公司应确认的负债和资产分别是()。
A.30 万元和 30 万元B.30 万元和 35 万元
C.40 万元和 35 万元D.40 万元和 30 万元
【6】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合同购买10件商品,合同的价格是每件100元。甲公司购买的商品卖给丙公司,合同约定的单价是80元,市场上同类商品每件为70元。如果甲公司单方撤销合同,应支付的违约金为300元,商品尚未购入。在满足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下,甲公司应确认预计负债的金额为()元。
A.200B.300
C.500D.100
【7】下列有关或有事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可能确认预计负债B.或有负债不包括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
C.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D.或有负债不可能确认为预计负债
【8】甲公司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决定对乙事业部进行重组,将相关业务转移到其他事业部。经履行相关报批手续,甲公司对外正式公告其重组方案。甲公司根据该重组方案预计很可能发生的下列各项支出中,不应当-1-
确认为预计负债的是()。
A.自愿遣散费B.强制遣散费
C.剩余职工岗前培训费D.不再使用厂房的租赁撤销费
二、多项选择题
【1】红星公司为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和丁公司提供了银行借款担保,下列各项中,红星公司不应确认预计负债的有()。
A.甲公司运营良好,红星公司极小可能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B.乙公司发生暂时财务困难,红星公司可能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C.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红星公司很可能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D.丁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困难,红星公司基本确定承担还款责任
【2】下列关于或有事项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或有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B.或有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内予以确认
C.或有资产不应在资产负债表内予以确认
D.因或有事项所确认负债的偿债时间或金额不确定
【3】下列各项关于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重组计划对外公告前不应就重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
B.因或有事项产生的潜在义务不应确认为预计负债
C.因亏损合同预计产生的损失应于合同完成时确认
D.对期限较长预计负债进行计量时应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4】下列关于或有事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B.企业不应确认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
C.待执行合同转为亏损合同时,企业拥有合同标的资产的,应先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D.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就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
【5】下列关于或有事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企业承担的重组义务满足或有事项确认预计负债规定的,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B.企业应当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认预计负债
C.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包括留用职工岗前的培训、市场的推广、新系统和营销网络投入的支出
D.企业在重组业务过程中承担重组义务的,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三、判断题
【1】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潜在的资产,其存在需要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2】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的,该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3】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的义务,其存在需要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者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者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够可靠计量。()
四、计算分析题
1.甲公司为一家电生产企业,主要生产A、B、C三种家电产品。甲公司2×10有关事项如下:
(1)甲公司管理层于2×10年11月制定了一项业务重组计划。该业务重组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从2×11年1月1日起关闭C产品生产线;从事C产品生产的员工共计250人,除部门主管及技术骨干等50人留用转入其他部门外,其他200人都将被辞退。根据被辞退员工的职位、工作年限等因素,甲公司将一次性给予被辞退员工不同标准的补偿,补偿支出共计800万元;C产品生产线关闭之日,租用的厂房将被腾空,撤销租赁合同并将其移交给出租方,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等将转移至甲公司自己的仓库。上述业务重组计划已于2×10年12月2日经甲公司董事会批准,并于12月3日对外公告。
2×10年12月31日,上述业务重组计划尚未实际实施,员工补偿及相关支出尚未支付。为了实施上述业务重组计划,甲公司预计发生以下支出或损失:因辞退员工将支付补偿款800万元;因撤销厂房租赁合同将支付违约金25万元;因将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等转移至仓库将发生运输费3万元;因对留用员工进行培训将发生支出1万元;因推广新款B产品将发生广告费用2500万元;因处置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将发生减值损失150万元。
(2)2×10年12月15日,消费者因使用C产品造成财产损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赔偿损失560万元;
12月31日,法院尚未对该案作出判决。在咨询法律顾问后,甲公司认为该案很可能败诉。根据专业人士的测算,甲公司的赔偿金额可能在450万元至550万元之间,而且上述区间内每个金额的可能性相同。
(3)2×10年12月25日,丙公司(为甲公司的子公司)向银行借款3200万元,期限为3年。经董事会批准,甲公司为丙公司的上述银行借款提供全额担保。12月31日,丙公司经营状况良好,预计不存在还款困难。
要求:
(1)根据资料(1),判断哪些是与甲公司业务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并计算因重组义务应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
(2)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因业务重组计划而减少2×10利润总额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根据资料(2)和(3),判断甲公司是否应当将与这些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确认为预计负债,如确认,计算预计负债的最佳估计数,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如不确认,说明理由。
2.甲公司于2007年12月10日与乙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在2008年2月10日以每件40元的价格向乙公司提供A产品1 000件,如果违约,将向乙公司支付总价款20%的违约金。签订合同时产品尚未开始生产,甲公司准备生产产品时,材料的价格突然上涨,预计生产A产品的单位成本将超过合同单价。
要求:分别以下两种情况确认该待执行合同的预计负债,并作相关账务处理。
(1)若生产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50元;
(2)若生产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45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此题中企业预计需要承担的损失为105(100+5)万元,企业从第三方很可能收到的补偿金额不影响企业确认的预计负债。
2.『答案』D『解析』该事项对甲公司2009年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是可能性为70%的2 000万元的损失。
3.『答案』D 『解析』属于待执行合同转为亏损合同,且没有合同标的物,应确认的损失为120×3=360(万元)。
4.『答案』D
『解析』或有事项“可能性”的层次分为:“基本确定”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95% 但小于100%;“很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 但小于或等于95%;“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极小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5.『答案』A
『解析』甲公司对A公司的赔偿符合预计负债确认三个条件,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为 30 万元。对于补偿金额,只能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作为资产单独确认。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所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因此,确认的资产金额为 30 万元。
6.『答案』A
『解析』如果甲公司履行合同,那么亏损的金额是(100-80)×10=200(元);如果甲公司选择违约,违约金是300元,因此甲公司会选择履行合同,故确认预计负债200元。
7.『答案』B
『解析』或有负债既可能是潜在义务,也可能是现时义务。如果一项现时义务,未来经济利益不是很可能流出企业,或者流出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那么也属于或有负债。因此,选项B不正确。
8.『答案』C
『解析』企业应当按照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确定预计负债金额。其中,直接支出是企业重组必须承担的直接支出,并且是与主体继续进行的活动无关的支出,不包括留用职工岗前培训、市场推广、新系统和营销网络投入等支出。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
『解析』对或有事项确认预计负债应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是:(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选项A、B不满足第(2)个条件,不应确认为预计负债。
2.『答案』ACD『解析』或有负债尚未满足确认负债的条件,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3.『答案』ABD『解析』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在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4.『答案』ABC『解析』选项D,确认为负债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5.『答案』AB
『解析』选项C,与重组有关的直接支出不包括留用职工岗前的培训、市场的推广、新系统和营销网络投入的支出;选项D,承担了重组义务还必须满足预计负债的其他确认条件才能确认为预计负债。
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注意:或有负债与或有资产的定义不同。或有负债可能是潜在的义务,也可能是现时的义务,但或有资产不能讲它是一项现时的资产,它一定是一项潜在的资产。
2.『答案』×
『解析』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的,首先应看企业是否存在标的资产,若存在标的资产,应先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此时通常不需要确认预计负债。
3.『答案』√
四、计算分析题
1.『答案』
(1)甲公司有关的直接支出有:
①因辞退员工将支付补偿款800万元; ②因撤销厂房租赁合同将支付违约金25万元; 因重组义务确认的预计负债=800+25=825(万元)。注意:本题目中发生的因将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等转移至仓库将发生运输费3万元、因对留用员工进行培训将发生支出1万元、因推广新款B产品将发生的广告费2500万元、因处置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将发生减值损失150万元均不包括在重组有关的支出中。
(2)因重组计划而减少的2×10利润总额的金额=25+800+150=975(万元)
相关分录:
借:管理费用825
贷:应付职工薪酬800
预计负债25
借:资产减值损失15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50
(3)资料(2)需要确认预计负债,预计负债的最佳估计数=(450+550)/2=500(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500
贷:预计负债500
资料(3)不需要确认预计负债。
理由:由于丙公司经营状况良好、预计不存在还款困难,甲公司因该财务担保事项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不符合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故不确认预计负债。
2.『答案』
(1)若生产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50元 履行合同发生的损失 =1 000×(50-40)=10 000(元)不履行合同发生的损失 =1 000×40×20%=8 000(元)应确认预计负债8 000元。贷:预计负债8 000 支付违约金时: 借:预计负债8 000贷:银行存款8 000借:营业外支出8 000
(2)若生产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45元
履行合同发生的损失 =1 000×(45-40)=5 000(元)
不履行合同发生的损失 =1 000×40×20%=8 000(元)
应确认预计负债5000元。
借:营业外支出5 000
贷:预计负债5 000
待产品完工后:
借:预计负债5 000
贷:库存商品5 000
第四篇:县域政府性负债的黑洞到底有多大?
县域政府性负债的黑洞到底有多大?
县域政府性负债的黑洞到底有多大?——关于湘潭县县级政府性负债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楚国良(湘潭市委党校 411100)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全国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于2013年8月展开。此次审计,遵循“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的原则,审计的范围是中央、省、市、县、乡政府。截至2013年6月底的政府性债务情况,8月1日起全部进点审计,并于8月20日前将本部门政府性债务情况报审计署,10月中旬前向国务院提交审计报告。本文选取了湖南省湘潭县作为样本,通过调阅资料、实地调研和座谈,对湘潭县的县级政府性负债情况进行了调研。现讲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方政府债务概述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含义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承担的资金偿付义务。目前在我国主要包括省(以及省级政府)、地(或地级市)、县(或县级市)、乡(镇)四级政府负债。世界银行专家哈纳·波拉科瓦(HanaPolaekova)把政府承担的所有债务分为两类: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根据我国现行的《预算法》第三条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第二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因此除国务院特批之外,地方政府不得举债,而国务院至今并没有特批的案例。但在现实中,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出现严重的收支不均的问题。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地方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按照合同或协议的约定或者依据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可以是各类民事主体)承担资金的偿付义务。地方债务按照不同的标准或依据,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1.依据债务发生是否需要特定的条件,可以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或有债务和直接债务。或有债务是基于特定事件的发生而形成的债务,即这类债务的出现与否取决于特定的事件的发生与否。这类债务要由其他事项的状况来决定,因而其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往往很难预测。直接债务是指不需要特定的条件,即在经济运行中不依附于任何条件而地方政府都需要承担的债务。表一
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2.依据债务的发生是否属于法定义务,地方政府债务分为隐性债务和显性债务。隐性债务是指没有法律或政府签订的合同明确规定,但某些事件发生,政府出于公众期望、政府压力和道义责任而承担的债务。显性债务是指由法律或政府签订的合同明确规定,由政府承担的债务。3.依据债务产生的预算级次,地方政府债务可以分为省(市、区)级、地(市)级、县级、乡镇级四级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包括省(市、区)、地(市)、县、乡镇各级债务,而不仅仅只包括某一级次的债务。原因在于,在我国中央统一领导与地方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单一制政治体制下,各级政府虽然可以相对独立地履行各自职能,统筹安排其辖区内的各项事务,包括债权债务关系,然而当下级政府一旦出现债务危机时,出于对国家主权、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清偿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下级政府的债务,都是上一级政府的债务。4.依据债务的表现形式,地方政府的债务分为赤字性债务和融资性债务。赤字性债务是指既包括账面赤字的债务(各种欠款),又包括挂账形式存在的债务。融资性债务是指以资金的融通为特征的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地方政府的借款和担保款项。
(三)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分歧,国际上普遍采用世界银行经济学家Hana提出的财政风险矩阵法,可以将地方政府债务的内容界定为以下几项。1.直接隐性债务。主要包括跨公共项目的追加投资、社会保障资金缺口。2.直接显性债务。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出面借入的债务、国债转贷资金(是由财政部统一发行并转借给地方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务)、地方政府欠款。3.或有隐性债务。主要包括下级政府的财政收支缺口和所有未偿债务、地方非国有金融机构未偿债务的最后清偿、以政府名义融资违规运作形成的或有债务、地方国有商业银行和部分国有企业的救助、对非公共部门债务的清偿。4.或有显性债务。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地方国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和支付缺口、粮食企业亏损挂账、国有企业拖欠的养老保险基金、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救助。
二、湘潭县县级政府性负债现状分析
(一)湘潭县县级政府性负债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末湘潭县县级政府性债务总额达到了二十多亿元。虽与全国地方政府负债11万多亿相比是个很小的数字。但对于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却足以令人震惊。这个负债总额数据相当于其2009年湘潭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倍有余。
(二)湘潭县县级政府性负债成因分析1.财政可用财力增长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形成负债。被调查对象2007年至2009年财政数据显示,2007年财政供养人员人均可用财力为2.22万元,2008年财政供养人员人均可用财力为2.36万元,2009年财政供养人员人均可用财力为2.79万元。财政总收入2008年比2007年增长26%,2009年比2008年增长20%,但财政总支出2008年比2007年增35%,2009年比2008年增长26%。虽然财政收入和可用财力逐年提高,但收入增长幅度与支出增长幅度不成正比。增加的可用财力尚不能保证工资性支出的增长,且公务员最低档的津补贴也没有能实现全部到位。2.历年举债的还本付息,导致沉重的历史负债。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世界银行造林贷款还本付息形成的负债。虽然,贷款当时已全部用到了造林项目,但产生的经济效益在林场,迄今为止,贷款所产生的收益基本上只能解决基层林场员工的经费开支,县级财政则根本没有直接收益。二是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撤销,为解决善后问题举债形成的负债。由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从成立到撤销时间短,机构不完善,制度和管理均存在缺陷或混乱,撤销时是大量举债解决善后问题。虽然,设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对没有归还的贷款进行了清理追还,但除当时集中行动时取得的收效外,后来的清欠工作收效并不理想,至目前止,举债已偿还90%,却仍欠本金约一个亿。三是九十的年代种子商业化世行贷款到期的还本付息形成的负债。四是国债转贷项目的还本付息负债。这些还本付息都是在财政体制结算时扣划,国债转贷每年也要扣还几百万元。由于财政的可用财力无法作预算安排,这些还本付息的内容又都是在体制结算时扣减,故成了财政应支未支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3.配套资金的安排造成政府性负债增加而形成的负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以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4万亿扩大内需资金的安排,使农村的道路建设、水利建设、农民养老看病、农村饮水、农业保险、廉租住房等得到了改善和保障,但同时需各级政府配套安排资金,如通畅工程国家按修路造价每公里补助60%(没有包括基础工程),实际有50%以上靠地方配套和自筹,而且必须是配套和自筹资金到位后项目才能启动。人饮安全工程、水库除险保安工程等必须是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到位项目才能验收,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全部由中央、省、市、县配套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补助,省、市、县配套和农民筹集相结合,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县级财政每年也要配套几百万元。这些都是国家的惠民政策,但在要靠转移支付才能平衡财政收支的县级财政,这些惠民工程带来的配套压力是难以想象的。调查数据显示,该县2007年安排配套资金3000多万元,2008年为8000多万元,2009年为1亿多元。在可用财力不足的情况形成了拆东墙补西墙,这也是近年来应支未支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形成的负债。一是新城区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打造新城镇的新面貌,城区管网建设、道路建设、污水处理等既是政绩工程,同时也是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二是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县域经济发展,设立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不仅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同时也能增加财政收入,但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招商引资的重要基础。近年,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5.4亿元,除少部分由财政直接投入外,主要向银行融资的形式投入。三是公路建设的投入。长株潭“两型”社会实验区的批准,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决策。调查对象位于“长株潭”三市的交界处,“两型”社会实验区的中心位置,为抓住实验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发展区域经济,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发达的便利条件,在县内兴修道路连接各主要交通干线。因此,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负债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三)湘潭县县级政府性负债效益分析
1、湘潭县政府性举债发挥的积极作用一是保持地方收支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政府举借等方式形成的融资,不仅增加了政府直接或间接支配运用的资源量,还缓解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变化巨大。加大了对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加了人们休闲、娱乐、教育、锻炼的活动场所,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五年来新建、改造道路468 公里,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部分债务用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建设,缓解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压力。三是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2、湘潭县县级政府性过度举债的消极影响一是影响政府运转。不断加重的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严重影响了地方财政运转,导致地方政府缺乏履行其正常职能所需要的基本手段与能力,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二是政府诚信受损。地方政府长期超财力举债,无法及时归还债务,造成政府诚信度在人民群众中急剧下降,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调查情况表明,有的商店因收不回货款而不愿意与政府的一些部门做生意,有的乡镇欠集资款的矛盾、纠纷使现任乡镇领导头痛。三是危及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债务既存在显性风险,又存在隐性风险,但更多的表现为隐性风险。由于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债务风险处于隐蔽状态,这造成各部门对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的意识不强,加剧了财政风险的累积和膨胀。如果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积聚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化解,必然会牵连上级财政的正常运转,从而引发整体财政风险,使政府陷入危机之中,进而危及到社会稳定。四是降低投资效益。一些地方政府不顾经济发展条件和自身承受能力,盲目举债建设。有的项目极度超前,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有的项目重复建设,浪费国家资财,投资效益低下。盲目投资在给当地政府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债务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三、防范和化解县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县级地方政府作为基层政权,财力相对薄弱,由于多种原因举借,债务规模膨胀迅速,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诱发各种不稳定事件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就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清查存量债务,积极化解债务风险根据先清理后规范的要求,把妥善处理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作为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一是摸清债务底数,分清类别结构。掌握各种类型债务的特点及成因,以确认偿债风险,划分层次、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相应化解措施。二是区分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本着“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对政府部门、机构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债务,以及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因提供公共服务产生且无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由地方政府承担直接偿债责任;对各类融资平台公司因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建设而产生,且有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按计划、合同的要求落实好偿债责任。三是制定偿债计划,全力化解风险。根据债务类别,分门别类地制定偿还计划,科学筹措偿债资金,按时履行偿债义务。对承担直接偿还责任和承担兜底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安排偿债资金,逐步化解;对举债人承担偿债责任的债务,要加强偿债的督促。
(二)严控新增债务,建立健全债务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体系,实现债务增长适度,管理规范。一是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办法,作为县级地方政府举债的指导性文件,并依据执行。二是明确管理机构,归口统一管理。明确财政部门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管理部门,强化集中、统一管理力度,全面负责地方债务的统计分析、举债审查、登记备案、规模控制、偿债资金筹措、债务资金使用监控、风险预警等工作。三是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债务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指标主要选取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等进行风险控制。凡是超过预警线上的,不能举债。四是建立偿债准备金,从县级部门预算、土地出让金、举债项目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偿债准备。五是严格执行举债审批程序。地方政府举债必须经过审批程序,举债筹措的资金用途、投向及偿还等必须明确,举债的用途应集中于解决公益事业和民生问题。500万元以上的举债项目必须报经同级人大审核批准。六是加强金融机构向地方政府放贷的监管。督促金融机构建立起以项目风险、融资平台公司自身风险和地方政府财政风险为一体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式,严格审查新增贷款,并对既有贷款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完备手续。
(三)纳入预算管理,确保债务规范透明一是将政府债务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将政府的举债数量、举债项目、举债投向、举债效益纳入本级预算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靠政府预算机制强化对政府债务的举借、使用和偿还行为的约束,实现地方政府债务总体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证债务收支集中和管理透明。二是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批制度。凡是政府投资范围内的项目,都应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确保项目投资预算科学准确、合理合法、切实可行。三是建立债务预算编制体系。对债务进行确认、记录、报告,不仅反映债务数量金额的变动,而且反映债务对其资产负债状况及风险的影响,并据此统筹财力状况与举债规模、债务结构。对直接债务,应纳入债务专项预算管理;对或有负债中的显性负债,应在预算附表中显示, 并应对各类担保的数额、结构和基本运行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四是加强债务预算审批。债务预算与公共预算、基金预算一同纳入财政预算体系,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后执行。
(四)加强绩效评价,强化审计问责机制一是将政府负债管理的内容纳入政府干部政绩考核项目中,地方政府要明确举债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进行举债评审论证,建立偿债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债务的“借、用、还”等环节的指标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作为评价、考核、任用干部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二是加强问责。为了改变因缺乏问责机制所导致的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无视举债规模、存在风险的现状,应强化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评价力度,将地方债务的相关指标、风险状况、化解旧债情况等纳入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体系,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内长期的财政绩效评估机制,避免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对政府负债管理混乱、恶性负债膨胀的行为,要追究相应的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促进地方政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从全局、长远、战略的高度,合理确定当地政府负债的规模、研究使用方向、使用成效,使政府负债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促进完善政府负债管理体制,防范政府偿债风险。三是加强专项审计。将债务审计纳入预算执行审计的法定范围,是加强对地方举债约束、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债务管理、推进预算公开、透明的重要举措。审计机关每年应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专项审计,以便及时掌握规模及结构、控制风险。四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投资体制改革。首先要合理界定和划分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将政府职能真正转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要求,改变目前县级以及乡镇政府活动范围的“越位”和“缺位”现象。其次,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和担保行为, 实行严格的债务投资决策机制,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的行为,加强对违规决策投资和担保的责任追究。作者介绍:楚国良(1962---),男、湖南湘潭人。中共湘潭市委党校经济学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区域经济,“三农”问题的研究。通联地址:湖南湘潭省市解放北路马坡里6号邮箱:2004cgl@163.com 邮编:411100郑重声明:本人文章谢绝收取版面费的期刊刊载,文章发表后敬请及时支付稿酬并奉寄样刊两本
第五篇:负债教案
§7—1 负债概述
教学目的:熟悉负债的概念、特征及内容 教学重点:负债的分类 教学难点:负债的特征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长: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负债的概念及分类
一、负债的概念
1、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息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特征
a.由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引起的企业现时的经济义务
b.在将来某个时日履行的强制性责任
c.必须有确切的或合理估计的债权人及到期日
d.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在将来用债权人所能接受的方式清偿。
3、确认条件: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负债的分类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会计期间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非流动负债: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会计期间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教后记
§7—2 应付职工薪酬1 教学目的:理解职工薪酬的概念、内容
掌握职工薪酬的确认及科目的设置 知道应付工资的核算所需原始凭证 会计算实发工资
教学重点: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和科目的设置 教学难点:对职工薪酬各个内容的理解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长: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预收账款的核算
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构成工资总额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则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等。(2)职工福利费
企业为职工集体提供的福利,如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医药费等。(3)社会保险费
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基准和计算比例,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
企业按照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企业为了改善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开展工会活动和职工教育技能培训,根据国家规定的基准和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金额。(6)非货币性福利
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其他有形资产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向职工无偿提供自
己拥有的资产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类似医疗保健等服务。如向职工发放自产产品等。
(7)辞退福利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二、职工工资核算的原始凭证
职工工资核算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
考勤记录、工时记录、产量记录、工资单、工资汇总表等。
考勤记录、工时记录、产量记录是工资核算的主要原始记录,是编制工资单的主要依据;
工资单是前三项原始记录的货币表现,是工资发放的原始依据;
工资汇总表是根据工资单汇总编制的,是编制工资发放付款记账凭证和分配工资转账记账凭证的重要依据。
三、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各种薪酬的提取、结算、使用等情况。该账户贷方反映以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薪酬的数额,借方反映实际发放职工薪酬的数额。该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应当按照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设置明细:
“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在本账户中核算。巩固练习
1、下列各项中,应纳入职工薪酬核算的内容有()。A.工会经费
B.职工差旅费补助 C.职工住房公积金
D.辞退职工经济补偿
2、下列职工薪酬中,不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成本费用的是()。
A.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B.住房公积金 C.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D.职工福利
3、为了核算职工薪酬,应设置的科目是()。
A.应付工资
B.应付福利费
C.应付职工薪酬
D.其他应付款
4、下列属于“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明细科目有()等。
A.工资
B.工会经费 C.辞退福利
D.职工福利
5、下列各项中,应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的有()。(2010年)
A.非货币性福利
B.社会保险费和辞退福利
C.职工工资、福利费
D.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答案】ABCD
【解析】应付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因此这四项均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6、下列各项中,应作为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有()。(2008年)A.支付的工会经费 B.支付的职工教育经费 C.为职工支付的住房公积金 D.为职工无偿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 【答案】ABCD 【解析】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义务。
7、企业为职工交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补充养老保险费,以及为职工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均属于企业提供的职工薪酬。()
【答案】√
教后记
§7—2 应付职工薪酬2
教学目的:会进行工资结算和分配的总分类核算 教学重点:工资结算和分配的总分类核算 教学难点:对于代扣款项的账务处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长: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货币性职工薪酬的核算
1、企业应当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提取、结算、使用等情况。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已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薪酬的数额,借方登记实际发放职工薪酬的数额,包括扣还的款项等;该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2、货币性职工薪酬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具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职工工资的发放与分配
①职工工资的发放(以现金发放)
提取现金 发放工资
借:库存现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实发工资)
贷:银行存款 贷:库存现金(以存款发放)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实发工资)
贷:银行存款 注:支付退休人员工资
借:管理费用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②结转各项代垫代扣款项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代垫款项:代垫医药费、房租等)
其他应付款(代扣款项:代扣水电费等)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等
代垫款项时: 上交代扣款项时: 借:其他应收款 借:其他应付款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③收回职工未领工资
借:库存现金
贷:其他应付款
职工领取未领的工资 借:其他应付款
贷:库存现金 ④月末分配工资
借:生产成本(生产车间工人的工资)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厂部管理人员、长病假人员工资)
销售费用(专设销售部门人员工资)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医务福利人员工资)
在建工程(工程人员工资)
固定资产清理(清理人员工资)
研发支出(研发人员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付工资)
实发工资=应付工资-代扣代垫款项合计
例:乙企业本月应付工资总额462 000元,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中列示的产品生产人员工资为320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70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为60 400元,销售人员工资为11 600元。该企业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20 000 制造费用 70 000 管理费用 60 400 销售费用 11 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62 000
2、某公司2009年7月8日,从银行提取现金20万元,于当日发放工资;由职工个人承担的房租3000元,托幼费6000元,以及企业代垫的水电费20000元从应付工资扣还;7月30日分配工资,其中:生产车间生产工人12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30000元,管理人员50000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10000元,食堂后勤人员9000元,基建部门人员10000元。练习并分析例题:
借:库存现金
20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00000
贷:库存现金
200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9000
贷:其他应收款
29000
借:生产成本
120000
制造费用
30000
管理费用
50000
销售费用
10000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9000
在建工程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