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赤心一片育英才
赤心一片育英才
——记邵阳县第十一中学语文教师 易赤华
易赤华,男,汉族,生于1970年10月,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湖南省第七届中语会会员,邵阳县《中学语文“整体感知,自创板书”的训练与研究》课题组组长,十一中高中部年级部长,语文教研组组长。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破格晋级为中学一级教师。从教20余年来,他坚守“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的理念,在三尺讲坛上,默默耕耘,勤奋工作,把自己的满腔热血,一片赤心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一、死心踏地教书
他从小就羡慕当教师的,所以毕业之际很多同学改行,他却义无反顾地走上讲台。亲戚朋友劝他,他不为所动,呆在长乐乡一所偏僻的小学,一干就是三年。1992年,他调入黄亭市区实验中学,他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当时,他的一个朋友嫌教师工资低,邀他下海经商,他淡然一笑:“我走了,学生怎么办?”后来他的朋友发了财,笑他:“你甘于清贫,看似可贵,实则犯傻。”1998年,他的同事姜又春、焦玉林等人为摆脱当教师的窘迫,纷纷考研。父母劝他:“考研,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更重要的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啊。”他当时确实心动了,但思虑再三,他认为个人前途固然重要,但家乡的落后的面貌也要有人来改变,而教育正是改变这一切的重要手段啊。当他看到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想到自己刚刚在教学上有了进步,有了起色,他更觉得不能半途而废。于是他毅然留下来静心钻研、积极探索教书育人之道。很快,他的论文发表在《湖南教育》杂志上,他上的公开课《七根火柴》获得了全县一等奖,紧接着又被评为全县优秀实验教师。2000年,上级考虑到他突出的业绩,准备提拔他为校办公室主任,他谦虚的说:“我这个人不太适合当领导,我还是愿意呆在一线,做些扎扎实实的教学工作。”他曾在自己的述职报告中写道:“回首往事,我没有改行,没有经商,没有考研,似乎失去了很多发展和深造的机会,但放眼现在,一个个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奔向理想,这不同样是一种创造幸福、收获幸福的事业吗?……选择死心踏地教书,我真的无怨无悔!”
教书育人是一种需要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诱惑的职业。易赤华老师就这样用默默无闻的工作,甘于清贫的精神、淡泊名利的态度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二、全心全意育人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易赤华老师认为要育人就必须要求教师用爱心滋润学生,用细心感化学生,用信心激励学生,用慧心折服学生。真正做到全心全意。
2001年1月,他在黄亭市镇中学任教时,16班学生杨海涛因为其父在家自制鞭炮,发生爆炸,结果房屋夷为平地,顷刻之间他父母双亡。面对这样一个遭受巨大灾难的孤儿,易老师感同身受,毫不犹豫地将他接到自己家中,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带在身边同吃同住,直至2002年初中毕业。
2002年,他在黄亭市镇中学教的16班学生罗斌来交初中毕业会考费,抓出一把钱,揉得像一把腌菜,全是五毛的,十一张,共五元五角钱,轻轻地说:“易老师,我奶奶让我把这些钱给你交报考费。”易老师知道罗斌父母离异,家境困难,根本没有钱交报考费,可是他奶奶又觉得易老师已经多次替他交学费了,不好意思再开口赊欠。于是易老师把那些钱一张张整理好,递给罗斌,说:“傻孩子,有困难,跟老师说一声,老师会想办法的。这些钱你拿回去,买几个鸡蛋补补身子。要中考了,争取考好!”后来罗斌果然不负众望,考上了县一中,2005年又考入了中南工业大学。
仅仅在16班,像杨海涛、罗斌这样受到易老师资助的学生就有七个,有人给易老师粗略估算了一下,易老师为学生直接或间接付出的钱物折算将近3000元。当然,该班在升学考试中创造了黄亭市镇中学最辉煌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2007年,易赤华接手十一中高一31班,三年中他从未请过假,从未迟过到。他每天比学生早起,等候在操场里,他总是比学生晚睡,穿梭于寝室里,他常常与学生谈心,处处为学生着想。
2009年4月的一天晚自习,31班的学生肖娇英因为乙肝,胃病的折磨,身体虚弱,加上高考的压力,晕倒在教室里,易老师二话没说,背起她就往学校医务室跑,校医一看病情严重,不敢接。易老师赶紧拨打120,把学生直送县人民医院。到医院后,他跑前跑后,挂号、验血、照片,忙到晚上1点多时,他自己却晕倒在医院走廊上,医生给易老师一量血压,舒张压150,收缩压100,医生说:“老师,你不到40岁,就这个样子,自己要多注意身体了。”他无奈地苦笑了一下,说:“没办法啊,这个学生父母在怀化做生意,一时半刻回不来,我不管谁管呢?”
2010年5月,他悄悄走进一家私人诊所,要医生给他打吊针,开西药、抓中药,所有治疗一起上,尽快把鼻炎和咽喉炎治好。医生说:“你的病这个样子了,用什么都没法,就是要少讲话,要多休息,要向学校请假!” “请假?请不了啊。”易老师说,“我当高三的班主任教语文,学生要考大学了,我怎么放得下……还有一个初三班语文,学生们指望着上好高中,另一个初一班,刚入初中门,要打好基础,也是松不得的。再说,我这些病,都不是急性病,用点药,挺过这一个多月再治疗也不迟。”之后他硬是拖到学生毕业,但也落下了咽喉发炎、嗓音嘶哑的病根。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010年高考,他所带的31班55人参考,48人考上大学,其中重本一人,二本2人,三本4人,专科41人,语文平均分80.43分,高出第二名12分,也许你要说这个成绩不足挂齿,但是当你知道31班高一分班的情况时,你就不会不以为然了。当时,一中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80分,而该班最高分才546分,500分以上一共8人,最低分280分,全班平均分才402分。而他同时教的初中223班在全县初三毕业会考中名列前茅,班平91.57分,超过校平12分多。而初一241班也夺取了全年级第一名,班平87.41分。
三、苦心孤诣教研
易赤华老师热爱教改,潜心教研。在中学语文的教学园地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为此,他订阅了十几种杂志、报纸。例如:《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湖南教育》、《读者》、“语文报”、“中国教育报”等等。他不但广泛阅读,而且做了大量笔记,整理归纳了许多心得体会。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先在娄底师专进修,后又参加湖南师大的中文自考,顺利拿到本科文凭。他广泛向名优教师学习,曾先后跑到长沙、娄底、郴州、邵阳、新邵等地亲耳聆听魏书生、余映潮、马飚、黄耀红、郑桂华、杨初春等名家的课,也得到过本县教育行家杨庆堂、张太生、蒋业首的亲切指导,并有幸与林晓云、邓可成两位优秀教师共事,相互切磋。他深知教改光学习是不够的,还得亲自实践。他先后参加过邵阳市目标教学实验、情趣导学实验、快速作文实验,上过40多堂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他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他提出的“整体感知、自创板书”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并且已在教学中初步取得成效。他亲笔撰写的《中学语文“整体感知、自创板书”的训练与研究》课题现在已被定为县级课题,并正在申报市级课题。他多次参加教学比武,获县级以上奖项6次。1998年被评为邵阳县优秀实验教师。其中,《七根火柴》、《春夜宴桃园序》、《湖心亭看雪》、《天上的街市》等课广受好评。他撰写的几十篇论文,有的获的国家级一等奖,有的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有的在市县交流。他还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辅导与培养,2006年,他辅导邓秀丽老师上的《周庄水韵》一课获市级教学比武二等奖。2008年,他辅导的刘东红老师上的《曹刿论战》获得全县一等奖。近几年来,他辅导的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也频频在省市县各级获奖。
四、虚心看待成绩
1、教学成绩
1995年所带黄亭市区实验中学初中4班,升学率98%,全班65人,中专上线7人,重高8人。语文平均成绩80.5分,列全区第一。
2002年所教黄亭市镇中学初中16班,全班72人,上重高线32人,升学率97%,语文平均成绩81.5分,列全镇第一。
2007年,所教十一中高中17班,全班66人,专科上线38人,升学率全校第一,其中文科班的前三名都在该班,语文平均成绩全校第一名,且语文单科年级前五名被他班囊括。
2010年,所教十一中高中31班,全班55人,专科上线41人,重本1人,二本2人,三本4人。语文平均80.43分,全校第一名。初中三年级223班,语文平均91.57分,超过校平12分多,全县第一。初一241班人平87.4分,全校第一。
2、教学比武
1998年,《七根火柴》,获县级一等奖;
2001年,《还乡梦自序》,获县级二等奖;
2009年,《春夜宴桃园序》,获县级高中一等奖;
2010年,《湖心亭看雪》,获市级一等奖。
3、教学论文 1995年,《关于训练学生思维的三点想法》获市级二等奖; 1997年,《浅谈课题板书的艺术》获市级一等奖;
1998年,在《湖南教育》上发表《领会过渡段的妙处》的论文;
2008年,《试论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获全国“行知杯”论文评比一等奖;
2008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之我见》获市级一等奖;
2010年,《湖心亭看雪》获市级二等奖。
4、荣誉称号
1994年、1998年、2002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
1998年,被评为邵阳县“优秀实验教师”; 2002年,被国防科大宣传科、县电视台采访报道。2008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校“先进工作者”; 2009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校“先进工作者”; 2010年,年度考核被评为“立功”; 2007年,被评为“县优秀辅导教师”; 2010年,被评为“县优秀辅导教师”;
成绩不能满足,荣誉催人奋进。我们完全相信易赤华老师会始终践行着为人之道,为师之德,会继续敬业爱岗,讲奉献、铸师魂,会继续坚守三尺讲台,辛勤耕耘,他一定会用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满腔热情为祖国,为人民培育更多的栋梁之材。
第二篇:拳拳赤心育桃李123专题
拳拳赤心育桃李
李敏,女,33岁,音乐本科学历。2003年9月参加工作,在西部山区晁峪工作10个年头,2012年调到xx小学任教,现主要承担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音乐教学工作。十多年来,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心耐心哺育桃李,用专业精神教书育人,善作善成化身为孩子眼中的快乐天使。
一、聚焦主阵地,全面攻坚高效课堂教学。为师者应当正心、修身、厉志、笃行、精其业、美其德,其生爱之。始终坚持把修炼高尚师德摆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严守法规校纪,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为人师表、敬业乐教的职业忠诚。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工作主阵地,勤学苦练个人音乐专业基本功,常年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参加宝鸡市音乐教师合唱队,为了满足学生爱好,自掏腰包购买小乐器、拜师学艺;另一方面能一直坚持上好每节课,经常为了更好的上好一节课,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自制道具、编创律动,课堂上更是认真讲授乐理知识,耐心指导学生演唱技巧,精心辅导学生做好律动。每每走过校园时都会有三五成群的孩子跑过来抱着我问长问短,心里真的觉得很幸福。学校的老师们也都说观摩我的课是一种享受。平时我也会将自己教学的一些小体会、小想法及时写下来,先后撰写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也多次被评为学校赛教一等奖,两次全区教师基本功检测均获A等的好成绩。
二、积极挑重担,倾心激扬校园艺术活力。面对学校班额大、专业老师少、课时任务重的现状,学校安排我负责开设舞蹈、合唱兴趣班,每周增加了四个课时的工作量。自己对此毫无怨言,积极对待,不但常给后进生搭小灶、吃偏饭,还给特长生加强度、拔高练,每一次兴趣班的成果展示,都会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每逢学校举办艺术节,从节目设计到排练演出,从服装租赁到化妆细节,都是倾心投入,坚持做到善始善终、尽善尽美;每逢全区开展教师风采展示活动,自己就当起了学校老师的“老师”,从节目的策划、编导、排练、服装、化妆等等的细节,都是亲力亲为,也得到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认可;每逢六一儿童节、元旦等节庆活动,自己不但要给学校编排大型文艺节目,还常被邀请到各班进行指导,从排练到审核,再到节目单的策划以及最后的演出过程,更是从头到尾的服务指导。无论是第二课堂还是学校活动,尤其是一些阶段性排练工作结束后,自己总是因为嗓子疼哑要吃一两个月的药,但是从来没有觉得麻烦,也没有推托懈怠,更是不计得失,只是因为热爱学生,热爱艺术。参加工作以来每一届区上组织的中小学校园艺术节,我都被区教育局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今年4月份区教育局举办的校园合唱艺术节,我也是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同样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敢拼善创新,全力构筑少先队精神家园。担任航天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两年来,自己认真履行职责,狠抓规范管理,积极开拓创新,丰富队会活动,先后规范了大队组织、中队组织、升旗仪式和队会流程,创立了红领巾广播站、仪仗队,建立了学生读书卡,坚持每月开展主题队会活动,少队之家的吸引力持续提升。特别是紧扣“德润宝鸡.书香陈仓”德育行动,精心组织 学生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身体力行维护公交车站秩序、清洁社区环境卫生,带头参加关爱老人、关爱学困生活动,以实际行动让雷锋精神常驻我家。大力推进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全面规范校园文明礼仪,大张旗鼓开展读书励志活动,在校园评选树立了一批“读书之星”“书香家庭”的模范榜样,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全省青少年书信大赛,书香校园建设卓有成效,传统美德有效熔入了学生的精神家园。自己被省教育厅评为书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五(2)班中队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
面对这些成绩和付出,有喜有忧,有苦有乐。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赤诚不变,今后将进一步坚定信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助其茁壮成长,誓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
第三篇:呕心沥血育英才
呕心沥血育英才
李志强 伊滨职教中心
古人云:“古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人生三不朽,故不朽也。”张丽莉老师虽然年轻,但是她不顾个人安危,挺身一步,勇救学生的壮举,足称典范,德配师表;她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令人敬佩;她的名言警句,名垂青史。我的身边有许多张丽丽式的人民教师。他们作为人民教师,做了许多平凡的事,但每件事都是不平凡的,他们有高尚的师德,他们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他们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他们能脚踏实地,潜心钻研,改革创新,用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托起一片职业教育的蓝天。
一、刻苦钻研,磨利剑;勤奋创新,育英才
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著名的普通高中和普通高中挑拣后的差生,难管难教,这是职业学校的特点。如何把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转变为拥有一技之长的英才,这是摆在职业学校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难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李强老师摸索出了一套办法。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和学生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李强老师常常利用课余或晚上的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交朋友沟通心灵,了解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激发兴趣;常常牺牲节假日,免费给学生补课,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帮助家里有困难的学生。学生李伟强家里有困难,本人有有残疾。李强老师了解情况后,对李伟强说:“生活有困难,不要怕。老师会帮助你。”自己每月拿出100元帮助李伟强解决生活困难。如今,李伟强已经是毕业班的一名学生,正准备参加高考升学考试。张福涛是李强老师班里的一名学生,一天深夜张福涛突然发高烧,说胡话,同宿舍的学生给李强老师打电话,李强老师从梦中惊醒,急忙赶到宿舍,问明了情况,连夜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将张福涛送到医院,挂急诊,找大夫,办理住院手续,输液当陪护,同去的学生说:“李老师!您回去吧。这里让我们陪护吧,明天您还得上课呢。”李强老师说:“没事!等张福涛的高烧退一些,我再回去。”就这样,李强老师和学生一直坚持到天明,张福涛的家长赶到医院,才回学校。张福涛的家长说:“李老师真是好老师啊!孩子交给您我放心!”李强老师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换了别人也会这样做的,这时老师的本职工作。”后来,张福涛当兵,经常给李老师写信,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李老师总是及时的回信,勉励他积极进取,干出成绩。张福涛现在当了连职干部,正梦想着当将军,把李老师当成终身的良师益友。李强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刻苦钻研,磨利剑;勤奋创新,育英才。李强老师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局组织的“五个一”活动,2000年被评为“五个一”活动先进个人。他平时喜欢看一些语文教育理论专著和《河南教育》刊登的有关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2009年5月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培训班,了解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培养目标,看清楚了今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他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局组织的语文优质课赛讲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及时充电,学习新知识,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不断进步。2002年他辅导学生参加偃师市第二届“巍巍杯”中学生情景作文大赛,获得辅导一等奖;2004年他因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被偃师市教育局评为“高中教育教学”优秀教师;2006年他讲的《失街亭》一课获得偃师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2008年他讲的《荷花淀》一课获得洛阳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08年他的论文《浅谈语文教学学法指导》被评为洛阳市一等奖,并发表在《河南教育》2009年7期上;《捕捉时机巧妙激发》发表在《河南教育》2009年9期上。他的《希望之村的趣闻》获得偃师市“西亳文化艺术节”征文二等奖。2010年6月他辅导我校学生李伟强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职生“助学政策助我成长”征文活动,获得省级一等奖,11月获得国家级二等奖。这正是李强老师师德高尚的魅力所在,人格美所在。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用文化苏造学生的灵魂。李强老师利用早自习的时间,组织学生背诵古诗文,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开辟“精英擂台赛”,鼓励学生勤奋练兵,掌握真本领;定期举行“作文竞赛”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李强老师的学生很懂礼貌,学风和班风都很好。“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李强老师之所以有这样高尚的师德,是因为他特别重视教师自身形象,特别重视 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他深刻的认识到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最伟大的人格力量的体现,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德立身。俗话说:“教育是一件良心活”一句话说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人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人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人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向春蚕一样牺牲自己,温暖别人,无怨无悔。李强老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就应该向张丽莉老师那样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之中,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实践中,铸就高尚的师德。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二、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段建红老师参加工作以来,用他全部的热情和勤奋铺设了无悔的从教之路。“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作为的学生。”段建红老师时时刻刻用心诠释“师爱”这两个字的真谛,用自己真挚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段建红老师爱笑,他的微笑总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学生韩静盘不喜欢学习语文,段建红就特意在课堂上让他朗读课文,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夸他“声音有磁性,很好听。”一段时间之后,韩静盘的语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段建红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课堂上,他的一双大眼睛从不放过每一个学生,在他的注视下,全班同学都有一种被关注的感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当不好的老师”段建红老师经常这么说。
在一个个细节之中,段建红老师从一点一滴关心着“家”里的每一个孩子。体育中考时下起了雨,他把自己的伞给了学生;冬天,有的学生不吃早饭,她就自己掏钱买来一箱桃酥放在班级后面;为了让学生多上一会自习,他亲自动手,把班里的卫生整理的干干净净。段建红老师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情感、一份无私、一份热爱;他自觉的关爱学生,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一切,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的本领。
三、历尽千难万险去招生,瘸子里头也要跳出将军来
职业学校招生难,难在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歧视,学生的轻视,不像普通高中那样学生争着到学校来,职业学校的老师得到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家里,登门招生,求学生来。徐玉普老师常常牺牲了暑假休息时间,冒着40度左右的酷暑或者顶着倾盆大雨,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到学生家里做学生的工作,做家长的工作。等做通了学生家长的工作,隔了一天,学生家长变卦了,工作白做了,还得继续做下一个学生家长的工作。就这样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找来了学生,暑假结束了。从2000年以来徐玉普老师找了将近40名学生,既要招来学生,又要留住学生;学生到校后,徐老师每天都要去关心自己招来的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直到学生毕业。瘸子里头也要挑出将军来,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拥有一己之长的人才,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责任;徐玉普老师正是怀着这种信念,先后在自己家乡招到学生李艳辉周芳芳等,李艳辉周芳芳参加我校的对口升学高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最后把自己的父母都带到了城里;他常说:“每当我回到家乡,村里人都很尊敬我,高看我夸我们学校好,争着把学生送到我们学校,我很高兴,不再为招生发愁了。作为语文教师,徐玉普老师十分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他对学生完成的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写出大量有针对性的批语。徐玉普老师的家距离学校较远,但每天早晨他都早早出现在学校,和学生一起上早自习。从徐玉普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并且享受其中的快乐,从中找到乐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者,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完成一件事情,不断创新。从徐玉普老师的身上,我们还看到了他乐业、敬业的精神,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了热爱、珍惜、敬重,不惜忘我地为之付出奉献,自觉地在本职岗位上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业绩。
四、热爱生活,播撒爱心
白鹏飞老师常说:“无论是亲情、友情、师生情,每一份爱,都需要我们用无私的付出去维系,以真诚的沟通去经营,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个人,我们的世界就永远充满阳光。”在丈夫眼里,白鹏飞老师是个好妻子,只要她不忙,总是做好饭菜等待丈夫的归来;在父母眼里,白鹏飞老师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每当父母生日或重大节日,他们都能收到白鹏飞老师精心准备的礼物;白鹏飞老师爱她的同事,并努力用真诚的友情感染着这个有着共同追求的团结集体。老师们下课了,总能能接到白鹏飞老师递到手中的一杯热水„„在与学生日常相处的过程中,白鹏飞老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懂得爱。只要班级的孩子生病住院,白鹏飞老师都要到医院去看望,并在下班后抽出时间照料。她还会组织同学集体去医院探望,每个同学只需送上一个水果,上面贴上同学的祝福语和心里话。用她的话说:“虽然只是一个水果,但情义无价,它是一份同学的真情,一份真诚的关怀,我要用这样的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懂得关心身边的朋友,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真爱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灵。”白鹏飞老师的话语,字字情深,句句意重。白鹏飞老师热爱生活,播撒爱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无怨无悔,高质量的做好本职工作;她爱学生,爱身边的亲人朋友。
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老师无疑必须具备圣人之心;对学生的爱,关爱学生、无私奉献,不惧困难,瘸子里头挑将军的勇气;刻苦钻,研磨利剑;呕心沥血,育英才;热爱生活、播撒爱心;这些构成最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人格美的具体表现,也是高尚师德的具体表现。
师德征文
呕心沥血育英才
李志强
伊滨职教中心
第四篇:爱心文化育英才
爱心文化育英才
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
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人心、展示形象、提高品位的重要体现和力量源泉,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深度、速度。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新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子女,留守儿童多,他们缺乏爱,性格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为此,学校根据这一特殊而又普遍的实际情况,以“爱”为主题定位校园文化,让校园充满爱,让生命洋溢爱,让爱激励教师的热情,让爱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以下就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措施。
一、厚德育人,深掘爱的源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要以爱为主题打造校园文化,让校园充满爱,就必需首先让教师心中充满爱。我校根据学校育人要求,从我校的“厚德精艺,至真至善”的校训中,结合我校的:视教师如兄妹,视学生如子女的管理理念。教师要以“厚德”来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厚德之才。“厚德”的关键词就是爱,爱生德,大爱生厚德。
1、树榜样,扬颂爱的正气。学校不乏有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的先进典型。如吴洪成、朱红艳、汤海艳、蒋发娅等老教师经常带病坚持工作;中年教师张飞、任倩夫妇两人既为学校中层领导,又做毕业班班主任,又带毕业班专业课,课时多、任务重,但他们从不叫苦叫累,主动为学校分忧解难;青年教师沈海玲作为无正式编制的校聘教师,工资低且家校路途遥远,每天骑车要近一小时,每天都早出晚归,真正做到“两眼一睁,干到熄灯”,深得学生的拥戴。他们“主动厚德”,为学校扬起爱的正气之帆,影响着周围的更多的教师,积淀了爱的文化。
2、建制度,成就爱的文化。有了爱岗敬业的典型,有了一部分榜样的追随者,学校爱的正气已树立,这时,需要巩固和扩大成果,将其形成的有关规章制度是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于是,我校建立健全了各种岗位责任制度,各种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了以人格带领人、以制度管理人、以竞争激励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让爱的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3、抓新进,传承爱的文化。新分配教师基本上不是本乡本土,他们从“繁华的城市校园”,带着“丰满的理想”,面对“骨感的现实”,如何在“大落差”之下保证新教师的正常工作状态而不致“失
重”?我校特别关注新进教师的第一时间的工作状态。“学校可以有大小之分,设备可以有优劣之分,但育人不能有强弱之分;学生可以有多少之分,学习可以有先后之分,但人格不能有贵贱之分。”我校吴红军校长总要如是深情地告诉每一个新到学校的教师。
我校用心奏好“印象工程”“青蓝工程”“超越工程”三步曲,即第一步让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给新教师留下正面的深刻的印象,让校园文化得到新教师的认同。第二步采用捆绑式的传帮带,引领新教师进入“预定轨道”,让校园文化同化新教师。第三步,充分利用新教师的各种优势,让新教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使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
二、以生为本,共营爱的环境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
1、用经典,擦亮爱的光辉。校园文化需要“孕育”的,中华五千年的经典文化,蕴含丰厚的人生哲理,闪烁着璀璨育人光芒。我校通过国学经典来孕育爱的校园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仁者爱人”的博爱,“慈母手中线”的母爱,“捧出一颗心来”的师爱,“海内存知己”的友爱在校园内熠熠生辉,在师生间默默滋养。
2、尚自然,营造爱的和谐。学校购买了各种花草树木移栽校园,使校园树木成荫,芳草萋萋,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绽放着生命之光彩。进入校园,我们会感受到浓郁的爱意迎面扑来,爱自然、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爱学习……为“绿色的生命校园”建设涂上了重重一笔。
三、班级文化,彰显爱的阵地。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爱的教育”的主阵地。我校特别重视对班级文化的建设。
1、统一规划,凸显爱的主题。每期学校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规划一个爱的具体主题。我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凸显“一班一品”文化墙,内容大致包括:班主任寄语、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班训、班风、学生的才艺展示,学生的荣誉展示;教室内还有黑板报、班务栏、读书角、德育学分栏、爱心标语、感恩励志标语、各种花草……,从而绿化、美化教室。
2、分步实施,搭建爱的阶梯。根据班级文化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分两步进行。首先,确定几名优秀班主任在学校的统一策划下,率先布置班级文化,起一个带头示范作用。然后,要求其余教师参观学习,并根据学习所得,创造性地布置本班级文化。学校学生处还组织对各班的班级文化布置进行了评比。
3、个性发展,根植爱的土壤。各班根据不同年级、班级特点,发挥全体教师的聪明才能与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突出班级个性与特色,凸显了班级文化的专业特色,让班级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了百花竞放,满园争辉的可喜局面。
四、关注弱势,把握爱的倾斜。
校园是一个大家庭,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因素与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发展也有先有后。如何实现爱的公平,让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心灵,是我校尤为关注的课题。
1、关爱,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围城”。我校的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 由于与父母相隔甚远,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形成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地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我校用“知心姐姐”、“爱心妈妈”等帮扶形式和多种主题活动及“亲情电话”“亲情视频”等手段,尽最大努力还原或弥补留守儿童缺位的父爱母爱,效果很好。
2、关爱,让学困生走进“集体家园”。学困生问题曾一度成为学校和社会的焦点问题,我校以“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采用多种有效措施,让学困生能得到更多的关爱,感受到学校、班级和教师的关爱。一是建立家校联系,家校一体,共同促进学困生不断进步。二
是建立定点帮扶,“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小手”,让老师辅导几名学困生,让一名优生帮扶一名学困生,全程全方位。三是,建立学困生档案。多管齐下,学困生在爱的阳光下,正转差向前,健康成长。
现在,我校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不管是在显性层面,还是隐性层面,都已蔚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要你一踏入我校,映入你眼帘的,绿草茵茵,鲜花飘香。同时,我们会感受到浓郁的爱迎面扑来,爱自然、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加上耳旁隐约传来的朗朗书声,将有一股浓厚的校园文化沁润着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校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用爱的阳光,把学校办成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乐园、学园。将继续认真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总结得失,努力塑造学校的品牌形象,彰显学校个性,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015年12月12日
第五篇:三尺讲台育英才
三尺讲台育英才
楼子营中学 李轶东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学习是终身大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等,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几年的工作中,我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注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三尺讲台上,我认真执行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我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业务精湛、投身课改
作为一名教师,我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兄长。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我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每年都位于同年级前列。我所带班的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均名列前茅,我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
我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时逢课程改革,走在课改的前列,作为学校的一名年轻教师,我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学习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多年来,我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写了很多自己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在自身学习上,我也不甘落后,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学习。
我的工作作风就是: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要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最后,我坚信我会把自己学到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学校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促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将努力工作,为楼子营初中教育事业的振兴而奋斗自己的余生。
模范教师事迹材料
李
轶
东
楼 子 营 中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