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孜孜以求谋发展 兢兢业业育英才
孜孜以求谋发展
兢兢业业育英才
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始建于1984年,经过二十八年的文化积淀,几代人的艰辛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安徽省示范高中”;是“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淮北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中考、高考升学率逐年攀升,迈上了跨越式发展的新平台。
走进淮北师大附中,整齐有序的校舍,摇曳生姿的花木,雅致写意的草坪,配以小径、翠竹、花坛,组合成充满灵性、和谐自然的校园风景。精细有序的学校管理,丰厚浓郁的校园文化,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蓬勃向上的学生群体,构成了淮北师范大学附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学校已逐步形成了“刻苦勤勉,砺志进取”的校风,“业精身正,育才树人”的教风,“尊师守纪,深思好学”的学风,秉承“求真向上”的校训,乘风破浪,驶向快速发展的新航道。
一、注重实效,完善管理机制
学校把依法治校与人文管理结合起来,优化管理机制,突出管理实效,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强化过程管理。学校狠抓常规,精细管理,从学生早晨进校到晚上离校,全方位、全天候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创设活动载体。学校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其中,新生军训、入学教育,通过《附中学子行为三字诀》对学生进行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通过“文明礼貌活动月”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文明、礼仪教育”,通过“文化科技艺术节”进行的艺术教育等,拓展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健全管理网络。学校建立了以“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班干部(宿舍长)”为纵线,以“学校各部门——全体任课老师——家长”为横线的管理网络,全员参与,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态。
二、优化课堂,生成有效教学
淮北师范大学附中近年来强化有效教学,追求有效管理,着力提升学校的教学业绩和办学品质。
———有效教学管理。学校制定“有效教学”方案,规范“有效课堂”的教学行为,促进“有效课堂”的建设。学校充分利用“观课议课”、“磨课”等教研机会,要求老师能够以生为本,强化课堂效益,促进全面发展。
———创新教学模式。经过前往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学校的考察、学习,结合学校的实际,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学生的学会学习为标志,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课堂教学的效率显著提高。
———优化教学流程。学校长期坚持严格的教学流程管理,完善过程监控,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职能部门制定出贯彻落实的管理考评细则,并将其考评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推进了教学常规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同时,革新评估方式,成立了教学评价委员会,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常规进行过程督查和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制度和备课制度,确保各项教学活动收到实效。
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在2007年高中录取分数线低于全市其他省级示范高中的不利情况下,去年学校高考本科达线率创下36.15%的历史新高,其中陈静同学以610分获得理科应届第一名,李镇池同学2007年中考择校进入附中(低于淮北一中分数线103分,低于附中分数线39分),高考取得超过二本线34分的优异成绩。蔡雪默同学当年低于附中分数线86分补录入学,高考519分,达到本科线,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充分说明附中有一支素质高,业务强,学科配套的教师队伍,以二流、三流的生源,创造了一流的成绩。
三、加强教研,提高师资水平
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必须有一支精干的领导班子和一支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淮北师范大学附中经过几年的努力,打造了一支师德修养高、教育理念新、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提高师德修养。附中把“品德成为学生的楷模,言行成为学生的示范,才学成为学生的师表”作为教师新的育人标准,在教师中倡导“用我们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用我们的品德培养学生的品德;用我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能力;用我们的理想引导学生的理想;用我们的情操陶冶学生的情操;用我们的境界提升学生的境界;用我们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敬业精神。与此同时,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进行民主测评,形成师德建设的制约机制。
———重视校本教研。“向科研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学校通过开设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举办教学研讨活动,召开经验交流会,邀请教育专家讲座等形式,积极推进校本教研的开展。采取每周定时、定点集体备课,开展集体学习、撰写教学反思,组织教师外出考察等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抓好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完善个人素质。通过拜师结对为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目前,淮北师范大学附中师资队伍中我校专任教师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及在读硕士研究生26人,学历合格率为100%,近两年有十多位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优良的教师群体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精雕细琢,促进全面发展
附中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探索,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让弱者增强,让优者更优。
———学科竞赛成绩显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分别参加市级以上学科竞赛有多人获奖,黄庆国同学成绩尤为突出:分获安徽省中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生物二等奖的好成绩,并荣获淮北市第二届科技创新市长奖,2011年获得化学竞赛全国二等奖,被保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音美特色鲜明。附中是原省教委批准的皖北地区第一个特色教育学校,依托大学的音乐和美术院系,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共有十多名学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高水平专业艺术院校;一大批学生从附中考入苏州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综合类大学的艺术院系。
———塑造学生健康心理。作为淮北市唯一一所大学的附属实验中学,学校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重视环境育人,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其次,重视课堂育人。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心灵的引领大于知识的传授。抓住第一课堂,使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的真谛。此外,还通过丰富多彩、健康充实的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活动中加强了沟通与理解,释放了思想的压力,让学生在阳光中成长。
如今的淮北师大附中人,肩负着学校跨越发展的新使命,正以高涨的热情与干劲,驾教育之航船,扬前行的风帆,乘长风破万里浪,向新的发展的目标激流勇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相信,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将不断强化发展意识、争先意识、拼抢意识,高起点规划,高品位思维,高标准运作,高效率达成,向教育理念一流、校园环境一流、师资水平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管理效能一流的优质省示范高中奋进。
第二篇:携手同心谋发展 家校合力育英才
携手同心谋发展
家校合力育英才
———— 春秋中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交流材料
春秋中学位于在曲阜城东南5千米处,东与京沪高铁曲阜站为邻,西临京福高速公路,南靠日东高速公路,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作《春秋》处。学校现为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
作为春秋中学的校长,我清醒地认识到:学校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自2009年以来,我们就坚定不移地把家委会建设作为学校工作重要抓手,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积极探索、拓展推进农村中学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整合、优化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增强家委会工作实效,做好学校教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不断地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管理水平。回顾我校家委会走过的艰辛历程,我本人心怀颇多的感悟和感慨,也倍受教育,现与大家共勉。
一、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提升认识
自从“家委会”这个名词走进了春秋中学,我们的眼前猛然一亮,新的工作思路被打开了,大家普遍认为:“家长委员会已经成为了基础教育的第二翼,家长委员会的建设与管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大发展时期,机遇难得。”
我们认清了方向,确定了工作目标,学校主要领导更是深入实际,亲自参与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互动网络体系,在工作中深刻地体会到家委会这一组织机构能够发挥教育帮扶作用,积极 1 协助家委会委员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督导评价、学生管理以及涉及学生利益的重要决策性工作,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合作者和推进者,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进一步明确家委会工作目标,商榷工作方案
为了使家长委员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在每学期初组织召开一次家委会全体成员会议,及时完善、修订《春秋中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制定了《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广泛听取家委会委员及家长代表对学校工作的认识和要求,邀请社区、村委代表列席家委会工作会议,共同研究本学期家委会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分期落实工作任务。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增进交流
健全家委会工作组织机构,以班级为单位组建“班级家长委员会”,按年级设立“年级家长委员会”,在“年级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由学校提议,通过民主、公开、公正选举,组建“校级家长委员会” 三位一体的家委会工作组织机构。
我们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实行学校开放日活动,学校把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三定为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这天,家长可以推门听课,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可以进入教师办公室,了解教师办公情况;可以面见学校领导,咨询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问题。家长开放日给家长开设了深入了解学校和教师的窗口,也为广大家长解疑、解难提供了便利,深受广大家长欢迎。
(三)教育活动参与制
在我校开展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都会出现家长的身影,他们不仅是观摩者,更是参与者。比如邀请学生家长参与主题班会活动、校内实践活动、升旗仪式活动、趣味比赛活动等,拉近了学生与家长的距离,促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二、扎实推进,保障权利,实现共赢
我们深切的认识到只有班级家长委员会工作做细、做足,才能推动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得以较好的开展。
从初一新生入学开始,我们就要求班主任根据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家委会的组建工作,深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进而与家长沟通交流,为家委会成员的发展打好基础。开学一个月后,本着“家长推荐、自愿报名、领导(教师)推荐”的工作原则,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家长的素质,有针对性地以家长学校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逐渐逐级成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给家长颁发家委会成员证书,整理存档,实行分层管理的模式,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搭建了平台。
(一)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管理的决策权和评议权
1.积极发动家长参与问卷评议
学期伊始,我校都开展家长问卷调查工作。问卷的内容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任课教师的综合评价等。2.参与学校评优推荐工作
在学校开展的种种评优活动中,我们学校都要邀请各年级家委会部分成员前来参与评优树先活动,家长们客观真实地对学校管理及教师教学行为做出评价。通过汇总统计,把家长的满意度等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上课老师和学校管理层,促进了家长对教学的监督权。
3.开设“校长信箱”和“家委会主任信箱”
应家委会要求,我们学校开通了“校长热线”、QQ信箱,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增强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把自己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向学校反映。比如,有家长提出:放学时,校门口拥堵,过往车辆太多,存在极不安全的因素,要求学校采取一些措施。我们学校立即召开校委会,认为单靠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不容易解决好这个校外安全问题,于是,我们联系家委会常委,召开联席会议,最后商定由家长协同学校教师轮流“值路”的方案,加强了校外交通安全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压力,受到家长、社会一致好评。
(二)敞开大门,搭建家校共建、共赢,和谐发展、共同进步教育平台
1.以点带面,拓展教育评价层面
在家长委员会的支持下,我们以家长的自身素养、教育方法、家校协调等方面为参照,制定了“教子有方”好家长评选及奖励的标准。每学年初公布标准和评选办法,发出倡议,到了学期末,通过学生家长自评、学校初评、学校与社区村委的联评、家长委员会审议等程序,评出每个年级的优秀家长,再通过发红榜、授证书等形式进行表扬和宣传,吸引每个家庭的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
在“教子有方”好家长的评选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又及时推出“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我与孩子共成长”等亲子教育活动,积极扩大家委会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舞台。再如,在我校举行的“弘扬民族精神”队列比赛中,由家委会委员担任评委,共同感受学生的飒爽英姿;春季运动会上,家委会委员积极组织家长前来观摩,为学生加油助威;还有安全教育讲座、新生入团仪式、诵读比赛„„这些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中都能看到家委会成员参与的身影,在亲子的互动中,增进了父母与学生的感情,营造了家校共进、和谐相处的浓厚教育氛围。
2.以家长学校为沟通、理解、教育平台,搭建心灵之桥 说实话,现在学校教育不容易,家长也很困惑,学校有目的开办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得家校双方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基本上都能达到共识。
早在2007年9月,我们在广泛宣传、认真开展家访工作的基础上,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建立了体系较为完善的家长学校和班级家委会,有7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兼任教务工作。自家长学校成立以来,我们认真落实贯彻《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文件精神,以期系统提高家长教育知识技能水平,在我镇家庭教育工作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深受家长、社 会的好评。
这样,在每学期初,学校都会邀请家委会领导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本学期家长学校的有关工作事项,选择教学内容,制订办学计划,使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不流于形式。例如,我们提出的“教学生三年,要为学生和家庭想三十年,为国家和民族想三百年”的育人理念、“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教育思想以及“学生是人,是未成年人,是有个性的人,有无限潜能的人,是终究要长大成人的人,„„先成人再成才”的学生观等思想和理念都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同和支持;我们还深入实际,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家长的认知水平程度,不定期针对性地开办专题教育课和后进生家长学习班,对个别家长作适当地个别辅导。有的班级别出心裁,开办“家长日志”,一本简朴却装点精美的小册子,在全班家长中巡回流动,将教子宝典、访校感悟传到千家,实现了家长资源的共享。
3.以家委会建设为统领,增强家委会对家长会工作指导的力度 学校一向重视家长会的召开,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家委会对家长会指导的工作力度。在家长会上,学校领导向家长介绍我校发展的状况,各位班主任老师按照学校的要求并结合班级的特点,在家长会上向各位家长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成长点滴。各科教师都要走进教室与家长见面,有针对性的向家长汇报学科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
三、立足实际,突破创新,共谋发展
随着社会化程度的逐渐提高,社区教育已成为实现学生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社会、社区村庄等丰富教育的 资源,搭建教育多元化平台,推进教育社会化进程,是我们学校开展教育工作“三结合”有力的突破口。
(一)充分发挥家委会校外教育资源联络员和开拓者的作用 为了拓宽学校教育空间,我们学校家委会经常动用社会力量,建立了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相对稳定的社会、社区教育基地,如 “烈士陵园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敬老院爱心奉献基地”等。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轮流到“基地”参加活动,活动结束后,还经常性地安排参观学生写“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有效地弥补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足。在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家长委员会也积极组织家长参加,增进了亲子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们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除了聘请公安、交警、司法、环保等一些部门和行业的领导和专家来校开办讲座,我们还邀请学校周围的老革命、老领导、老教师及其他先进模范人物,选用家庭和社区的空闲地点,开展校外辅导活动。例如退休教师张学富同志主办的“二胡训练班”,对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我们以社区或村委会的村民小组为单位,安排一名教师与一位村委会干部结对子,共同指导、监督学生完成假期作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开办的各种特长兴趣班,以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另一方面,在社区和家长的监护下在本社区、村庄开展各种有益的社会实验活动,并最终要求学生所在社区或家长对其假期表现如实反映,并签 署意见,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不走过场。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及早地融入了社会、参与了社会,极大地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周边环境一度比较复杂,学校虽然也做了许多努力,但成效不是很大。为此,学校和家委会协商,发挥社区、村委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清除了学校周边网吧、无证摊点,减少了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健康、和谐、广阔的空间。
实践证明,通过密切的家校交流与合作,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机会一起学习、进步和发展,都能进一步明确肩上的教育重任,共同谱写家校携手育人、促学校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第三篇:三尺讲台育英才
三尺讲台育英才
楼子营中学 李轶东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学习是终身大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等,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几年的工作中,我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注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三尺讲台上,我认真执行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我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业务精湛、投身课改
作为一名教师,我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兄长。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我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每年都位于同年级前列。我所带班的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均名列前茅,我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
我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时逢课程改革,走在课改的前列,作为学校的一名年轻教师,我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学习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多年来,我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写了很多自己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在自身学习上,我也不甘落后,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学习。
我的工作作风就是: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要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最后,我坚信我会把自己学到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学校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促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将努力工作,为楼子营初中教育事业的振兴而奋斗自己的余生。
模范教师事迹材料
李
轶
东
楼 子 营 中 学
第四篇:立德树人育英才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征文评选
立德树人育英才
惠民县胡集镇第二中学 王新梅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我感到,党和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教育,并且把“立德树人,立教圆梦”放在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人民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这是无比光荣的责任和使命。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并且要坚持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立德树人,立教圆梦。教师的确是非常的难当,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更担负着学生的管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关注的对象,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生行为规范习惯培养的主力军。教育,这是一项用爱浇灌的事业,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
一.立师德以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师德,就是树立教师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做人楷模。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熏陶和培育出怎样的人的问题。
1.忠心是教师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教师,忠心就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忠诚于学校,只有当人民教师将“忠心”二字内化为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内化为对工作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形成持久的工作动力。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征文评选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征文评选
7.同心是教师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定有力武器。教师应该树立校荣我荣的意识,只有同心同德,才能心情舒畅;只有同心同德,才能共同击破一个个难题;只有同心同德,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协调一致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造就素质全面、出类拔萃的人才;只有同心同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8.耐心是教师成就事业的保障。“耐心”如实反映出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守住耐心,就意味着教师能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良习惯;就意味着教师能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障碍;就意味着教师愿意给学生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有人陪伴的安全感;就意味着对每一名学生都寄予期望,都不放弃。
9.公心是学生评价教师的一杆公平秤。身为教师,也要时时牢记这一点,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带着成见去评价学生。
10.恒心是教师成就事业的试金石。只要有恒心,相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成功!对于教育事业而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时时事事不性急、不气馁,力求耐心细致地教育和帮助孩子们,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德正身,堪为人师,才称其职。”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更为重要。让我们真诚地对待教育事业,真诚地对待上级同事,真诚地对待各位学子,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具有高尚师德和文化素养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征文评选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征文评选
3.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学生也很难说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也很难成为出众的人才,挑起重大的责任。
当老师真的就是这样一份拷问心灵、磨炼耐心的差事。似乎很苦,可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外界的压力,而是发自内心去做,仍然可以甘之如饴。我不想用哲人那些华丽的辞藻来装点自己的人生,更不敢期望做出什么非凡的事业,只希望在教育事业上开创一片新天地,以此做到“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征文评选
第五篇:实践出真知 社会育英才
实践出真知 社会育英才
郑晴晴,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初见到她时,并不让人感到惊艳。个子中等,身材纤细,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给人很普通的感觉,然而如此平凡的她却有着非凡的成绩:
她是同学心目中的学霸,读研以来,专业成绩排名第一,并获评“优秀党员”、“斛兵青年英才奖”等荣誉;她连续6年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近两年更是3次带领国家重点实践团队相继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二等奖、安徽省优秀调研课题一等奖和优秀团队;从大一入学以来,她就一直坚持从事志愿服务,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人生乐趣,2013年还曾受邀参加“责任中国·人民网2013评选”现场颁奖,共同发表“行动落实处,爱心不间断”倡议书……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晴晴,了解她的学习与生活。
提升自我 学习与科研并进
2009年,郑晴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校省级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在学校这个偏理工科的大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并没有很多优势。”郑晴晴笑着说,自己当初也曾迷茫过一段时间。大一上学期,当得知自己是全班唯一一位新生入学奖学金获得者后,她不断激励自己,要奋斗,在大学期间要更加努力。进入大二后,在全国“双优”教师檀江林教授的指导下,郑晴晴开始加入“安徽历史文化名人成长机制的实证研究”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的研究团队,承担了4项校级创新计划项目,该项目获评安徽省“挑战杯”特等奖和教育部的“优秀”结项。
本科和研究生求学期间,她积极参加国家级创新实验计划项目, 参与国家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基地研究部建设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参与高校德育文库和安徽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4次受邀参加省级学术研讨会,发表数篇会议论文。她还被学校推荐参加省青马工程骨干培训班。
在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活动中,郑晴晴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锻炼和提升,刚入学时的疑惑和担忧也随之而去。郑晴晴说,非常感谢檀江林教授,是恩师手把手地教导自己如何正确对待专业、如何写论文、如何参与科研。
虽然被学弟学妹们冠以“学霸”这一称号,郑晴晴却认为,学习没有捷径。“大学不像高中,大学更多的是要靠自己。所以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要认真听课,下课要多动脑子。”她认真地说,“我理想中的„学霸‟是凭借自身天赋,只靠简单自学,就能轻轻松松拿到每门课接近满分的成绩。我觉得我离„学霸‟还有一大段距离,我靠的只是勤学苦练而已。”
注重实践 初心与梦想齐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六年来,郑晴晴始终坚持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自我,奉献社会。尤其是近两年,她3次带领国家级社会实践团队,以更高的挑战,彰显自我,诠释人生,奉献社会。今年,郑晴晴带领的团队相继被遴选为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全国重点团队和2014年全国“井冈情·中国梦”暑期实践季全额资助的首期团队。
作为活动的主要策划者,经过长达两个月的精心准备,郑晴晴不断完善方案,确定“探寻红色教育资源,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主题。活动中,他们通过理论宣讲、学习宣传、交流访谈、实证调研等方式,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编写系列宣讲手册和调查问卷,并形成了逾五万字的调研报告。
2014年11月,该团队及成果获团中央和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联合颁发的2014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季“优秀团队”和“优秀调研课题”。今年12月,该团队受邀参加人民网强国社区联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人民日报政文部举办的“知行天下激扬青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决赛暨颁奖典礼,再次斩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二等奖。此外,郑晴晴他们团队的系列活动还被教育部思政司遴选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郑晴晴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大家和谐共处,在提高团队凝聚力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井冈山调研期间,郑晴晴所在团队的每个人都投入其中,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特别完善,也将实践调研结果很好的呈现出来,为优秀课题的申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团队指导教师檀江林这样评价道。
志愿服务 幸福与快乐共存
大一时,郑晴晴加入了学校的青志联。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仅仅因为“他们需要帮助”,郑晴晴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守了六年。第一次看到那个患自闭症的小男孩乐乐时,郑晴晴落泪了。“没有去他们家之前,我完全想象不到他们家的情况。”在亲眼目睹为了给身患癌症的妈妈治疗,乐乐家花光了所有积蓄,家徒四壁的窘境后,郑晴晴深深感到,自己有责任对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定期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刚开始和乐乐很难进行交流,他的脾气也特别暴躁!”面对自闭症孩子的不理不睬,郑晴晴没有气馁,因为她知道,自闭症是一类严重孤独的精神疾病,自己只有用耐心和爱心,才能感化他们。
从那以后,郑晴晴经常去乐乐家,帮他补习功课,陪他妈妈聊天,帮他们家打扫卫生。“其实我从乐乐他们一家人身上也学到了很多,这是在大学课堂上、老师的教育中都无法体会到的。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觉得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坚强!”
六年的热情,六年的摸索,六年的坚守,六年的成长,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郑晴晴收获了快乐,提升了自我,了解了社会。她觉得,每一次志愿服务都充满挑战和劳累,但却是幸福和快乐共存。志愿服务早已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因为她和大家的付出与努力,她所在的青志联助残行动获评“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2012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由安徽省文明办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十佳品牌”。郑晴晴个人也连续多年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艰辛中彰显人生,实践中增长才干;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敢于面对,努力超越,奉献社会,完善自我,这就是郑晴晴的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