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中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思考
关于提高中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思考
摘要:目前,国家重视,社会关注,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但学生素质整体不高,学校设置的专业不断变化,教师职称评定条件的不断变化等压力,引发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自身的生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还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职教师 心理健康 多元评价 自我期望
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我作为一名一线的中职教师,深有感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教师的一部分,他们所要承受的压力和其他类学校的教师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通过我自身及对周围同事的调查研究,努力发现中职教师的心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使中职教师能够身心健康的工作生活。
一、提高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相辅相成。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
2.有利于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的榜样,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中职教师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分析
1.教学岗位竞争形成的压力。中职学校生源越来越少,招不到学生,学校关门,教师失业的风险经常笼罩在职业学校教师的心头。学校对教师实行岗位竞争。一方面,教师要有岗位,有课上,必须脱颖而出。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要求,不断变化,教师所学专业或所教专业都有被淘汰的可能,所以要不断的学习、进修,如政治课教师成为数控专业的教师.这是高中教师所无法想象的压力。
2.教学改革造成的压力。中职学校职业教育越来越强调特色,如“工厂化学校”“现代学徒”等,而中职学校教师要适应教学改革需要,必须做到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录制视频,制作“微课”;必须成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必须成为“双师型”或综合型教师,这都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努力。
3.当前中职学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师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重。年轻教师只能长时间超负荷地工作。工作量大但是并不意味着工资高,教师的收入与职称是挂钩的,职称低,由此带来的工资低,奖金低,取暖费低等一系列的低收入。而且与高级教师的收入差距很大。而高级教师虽然工资高,但是受制于年龄,专业,进取心,课时很少。职称难评,职称难聘,工作量的大小与工资收入不成比例,是导致部分地方教师罢工的主要原因。
4.来自学生的压力。大多数家长,包括职业学校教师在内,第一选择还是上高中,读大学。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课堂经常变成了“德育教育基地”,有的教师平均三分钟就要维持一次纪律,否则很难正常教学。睡觉,玩手机,看电子小说,是中职课堂常见的事情。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现实状况之间的落差也让教师不可避免的存在心理冲突。
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让我们心怀理想,让我们面对未来,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立足于现实,关注自身心理压力问题。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教育家A.S.尼尔说,那些对功课不热心的学生,在训练之下念完大学,将来成为没有想象力的老师,平庸的医生和无能的律师;他们本来也许是上等的技工,顶呱呱的水泥匠或第一流的警察。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行行出状元。
2.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何以解忧,唯有工作。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无事可做百病生,不工作,便会感得空虚、无聊。教师要把自己的工作当成终生的奋斗的事业,而非谋生的职业。教育工作本身就意味着奉献,教师的很多劳动和付出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作为教师,面对眼前的诸多困惑,不仅需要“慧眼”,更需要“勤手”。
3.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作为中职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事业的可能性及其局限性,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会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挫折感,期望过低,则没有前进的动力。建立适度的期望,不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平日多学习,多实践,眼睛向内,盯住自己,修炼内功,等待机遇。
“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眼前的事情,尽到眼前能尽的责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长期性。然而我们却总希望他们马上改变,希望自己的付出马上就有回报。作为老师,只要心中存有爱,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关爱我们的学生,他的世界将是充满阳光的。
4.减轻教师负担。中职学校应营造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使教师能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完善教师配备,使教师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即使师资不足,一名教师要担任多门学科教学时,也要尽量让其从事相关学科的教学。学校要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给教师充足的学习时间。对要求晋升职称的教师,学校应主动为他们争取名额、创造条件,急教师之所急,忧教师之忧。
总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身心健康,快乐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英]A.S.尼尔.夏山学校.王克难 译.南海出版公司.[2]魏书生,陶继新.种好心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中华职校 金永镌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学习英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用英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交际的目的。而这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没有听,就不可能有说。提高中学生听的能力,是中学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说、读、写三种能力的提高,也是能否完成中学英语教学任务的关键。听力是英语教学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听力理解题已计入重要考试中,而且分值也比较高。而部分学生因为听力较差而倍感苦恼。在我们中职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个问题,一方面对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的听力水平其实是处于低谷的。于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这是我们中职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各方面分析造成学生听力不好的因素,并尝试提出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方法。
一、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听力反应及理解存在的困难
1.听力障碍问题
2.受母语的干扰问题
3.听力习惯和心理因素的问题
4.文化背景知识差异问题
5.英语的词汇量不够问题
二、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对策
1.思想重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2.联系教材,精选听力材料。
3.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听力训练
4.搞好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
第三篇: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加强教育行风建设
近日,临泽县小屯小学教师重温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从教行为“十项禁令”。通过个人自查、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临泽县小屯小学梁爱霞田彩兰)
加大师德监督力度,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近日,临泽县小屯小学通过设立师德违纪举报电话、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大对教师师德建设的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临泽县小屯小学梁爱霞田彩兰)
参与“清洁农村大行动” 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近日,临泽县小屯小学组织学生和教职工积极参与“清洁农村大行动 ”。开展整治家庭及村社环境卫生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增强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临泽县小屯小学梁爱霞田彩兰)
小屯小学积极参与奉献爱心支援灾区活动
近日,四川灾区的灾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也牵动着小屯小学每一个师生的心,全校全校师生踊跃捐款达500多元,其中教师捐款400多元,学生捐款100多元,希望这些“爱心”能为灾区人民共度难关、重建家园尽一份微薄之力。
(临泽县小屯小学田彩兰梁爱霞)
第四篇: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更新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教师在课程设置,试行新的教法,尝试学生学法的教学过程和如何评价学生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有效的,可操作的经验。但在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发展方面还缺乏研究,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撑,更不可能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因此,今年暑假中,根据“三大”活动计划安排,及时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理论学习,我们学习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学习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我们教师的自身理念得到了更新。在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要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我们必须在以下三方面首要重视。
一、探究教育教学理论,明确教师专业化意义。
在我们当教师的生涯中,我们要真正成为具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就必须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与时俱进。现在有一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大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这都与我们平时不加强学习有关,缺乏应有的教育教学理论,缺乏应有的教师专业化理念。我们要意识到“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队伍素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再一次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一项根本性举措。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成效。21世纪初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队伍质量进一步提高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必须明确以上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意义,探究教育教学理论,牢固树立起教师专业化思想,立身教育,发奋图治,在整个教育生涯中,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
二、克服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就我们现任教师而言,虽然有益的影响因素很多,但不利的因素也不少。如有些教师认为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低,学校环境差等。教师的工资待遇表面上看很不错,但与其它事业单位相比,工资待遇低,收入单一,没有外来收入,隐形收入,奖金福利少,学校环境比它们差,社会地位更不要说,表面看来,教师很光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实质就是一个辛勤的园丁,教书匠。对于农村学校教师来讲,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也无法相比,在老百姓的眼中,农村学校教师不如城市学校教师。农村学校经济来源也不如城市学校,就是教师暑假外出考察,城市教师出洋,而农村教师只能在国门内小范围转悠等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但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个人能够解决的。党和国家政府正在不断解决这些问题,缩小行业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教师的地位,待遇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因此,我们教师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要埋怨这,埋怨那,心态要平衡,要有平常心,要靠自身专业素质发展来改变不良因素。我们要利用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来改变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何为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我们有些教师表面上看是教师,是个教育者,实质上是普通人。因为教师专业化素质差或者说还未成熟。之所以,我们教师在社会上有些不良影响,也是因为这些教师所造成的。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深入学习研究教师专业化理论,在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坚定专业信念。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要求,不断训练自我,真正成为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教育者。
三、坚定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的概念仅局限于职前教育,这种“一次性”的教师教育难以适应教师未来的整个教学生涯的发展需要。将终身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师教育实践的首推英国的《詹姆斯报告》。1972年詹姆斯在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培养、任用、培训”三个连续的教师教育阶段,即著名的“三阶段理论”,这理论从根本上重新构建了教师教育的计划。而且报告把重点放在第三阶段,即在职培训上。教师“三阶段理论”很快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因此,各国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普遍重视是终身教育思想在教师教育上的反映。
俗话说得好“做到老,学到老”,这也是体现了在职培训的理念,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现在我们很多教师对在职培训不满,认为是在搞形式,没有实在意义。我认为这并不是继续教育培训本身的错,也不是说不需要继续教育培训,我认为继续教育培训,也就是终身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对于我们现任教师来说,重点要放在自我培训和校本培训上。
我们通常都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碗水”,只就需要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这就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的需要,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社会的需要。我们现在很多教师自以为自己的专业水平很高,大学毕业生,不需要再学了,因此,只要有空就是聊聊天,上网看看无聊的东西,打打麻将,还铮铮有词,劳逸结合。甚至没有时间找出时间来玩。这样浪费青春,荒废事业。专业水平一天不如一天,长期以往,教育教学思想陈旧,教育理念得不到更新,教育专业水平得不到发展,最后连一个“普遍人”都不是了,更不要说成为“教育者”。因此,我认为教师自身有计划,有目的进行自我培训,经常不断抽时间给自己“充电”,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校本培训,何为校本培训?一是以地点为依据,指完全在学校内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二是以培训内容为依据,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培训。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最有效地接受他人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的途径。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培训形式主要是通过听课、评课,互相交流经验,专家经验讲座等来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因为这种课,比较实在、真实,教师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不是那种有关部门组织的试上了多次的表演的课,形式化,可操作性难,不适用于大面积教学的课。校本培训能够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开始关注校本教师培训,因为它能够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加强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更因为教师专业发发展的初衷,就是在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分离。
因此,我觉得学校要更加重视想法设法抓校本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和切实可行的能满足学校和教师需要的内容来保证校本培训的正常进行。我们教师更要积极配合,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根据自己的需要毫无怨言地接受培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使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在不断地培训中得到提高。总之,更新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长期的努力过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上三方面仅仅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我们教师必须认真重视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通过多方面努力,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实践才能真正形成专业化水平,这三方面是我们学校教师首要重视解决的问题,它们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相互渗透的,愿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第五篇:浅议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1
浅议幼儿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47期园长资格班B班 12号 林露萍
联系电话:*** 邮 箱:335141990@163.com
【摘 要】理论与实践证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一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影响到幼儿身心发展和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来,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
现代心理学表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整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出最佳状态。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疾病,也就是说: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定义为:“一个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康的人,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与此同时,心理健康也是人体健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的幼儿教师,其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幼儿教师了解自身的身心发展状况,不仅有利于个人,而且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说:健康不等于没有疾病,健康是身心良好的态度。
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曾做出如下论断: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儿童时期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
中,承认的行为对其影响最为真切、最为深刻。这期间与幼儿接触最多的除了家长,当然便是幼儿教师了。由于儿童的向师性,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颦一笑都会对幼 儿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
还有就是:幼儿正处在个性形成时期,可塑性最大、模仿性最强,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具有相当高的威信,幼儿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而且要拥有健康的心理。那么,幼儿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幼儿的作用尤为重要、尤其明显,这是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由特定的工作性质、任务和对象所决定。幼儿园教师肩负着培育幼儿的神圣使命,在社会的广泛期待中,扮演着丰富多样的特殊角色。幼儿园教师常常在复杂而艰巨的脑力活动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竞争日益加剧,幼儿教师的身心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幼儿园教师自身健康生活和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幼儿认识活动是具体形象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时无意的,并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这期间受到教师的影响很大,试问:一个自己心理健康都存在着问题的教师,如何去在一张张“白纸”上进行绘画?!
可是,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压力非常大,这其中的压力一:有来自于工作中的压力,超负荷的上班工作时间;压力二:有来自于社会的压力,由于大多数人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理解不够,认为这只是一份哄孩子的工作,应该是既简单又轻松的,从而导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将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甚至教育之外的希望寄托于幼儿教师身上。加之幼儿园的各种开放、考评、验收、创建以及各个部门等也常常使教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这些考核和检查又与幼儿教师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由于教师们整田忧心忡忡,从而产生了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三:有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压力。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比较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工作时往往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幼儿教师还比较容易失衡于多重社会角色的适应,一方面是为人师表的垂范者定位——教师、“妈妈”、阿姨;还有家庭方面的压力。当然压力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只不过是其一的因素,其二的我认为还有来自于幼儿园本身的不恰当的管理制度和方式,比如幼儿园的管理方式不当、教师评价制度不合理、超负荷的工作量等等,都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如此之多的影响因素,会导致一些幼儿园教师焦虑过高、自卑心理加重、还有就是产生嫉妒心理。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
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瞬间,都在教育儿童„„”。此外,由于幼儿好动、好奇、好听、好看,如果教师性格活泼开朗,兴趣广泛,情感丰富,就容易接近幼儿,了解幼儿。教师优良的品质给幼儿最大的心理影响在于,给幼儿以亲切、热情、温暖,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无疑有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可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健康,而幼儿教师每天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面对着的是如同一张张白纸一样的孩子,这种职业的神圣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幼儿教师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真正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教育作用。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那么,为了适应新时期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我们该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呢?
首先我觉得我们幼儿教师要从自我层面认识自己,更要学会一些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一)我们幼儿教师要先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及优势,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和评价,相信自己的能力,明确教师工作的价值。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要把自己看成是命运的主人,不悲观厌世,也不随波逐流。当教育工作遇到挫折时,一方面能进行反思及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又能客观地分析学生、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挫折感。
(二)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教师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并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但如果走出课堂,则尽可以暂时去掉“教师”这个标签,随意挥洒一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如与亲朋好友交谈,到户外运动,听听音乐等进行渲泄或转移情绪。还可以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情绪发生迁移。心理学家认为兴趣爱好是心理保健的维生素,通过它可以解除心理疲劳,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户外旅游、运动或打游戏都可以使过分压抑的心境得到发泄。如:打沙袋、拳击等,这类运动会使人觉得趣味盎然,兴奋不已。
(三)乐于交往,融洽人际关系。优秀的教师往往是乐于交往的,他们不仅善于与校园之外的社会交往,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而且还善于与同事、家长,特别是学生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成功的教师往往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这又使得他们有了宽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这也大大降低了繁重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四)转移注意。所谓注意转移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注意力、情感转移到
其他活动上去,使消极的情绪在蔓延之前就被一些因素干扰,不再恶化,朝着良性方面发展。过于强烈的消极刺激都与当时的情境密切相关,只要善于脱离不利的情境,对于情绪的控制就变得相对容易。当教师与孩子产生矛盾冲突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冷静,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不在气头上说过头话,做过头事,而应转移注意力,待冷静之后再作处理就不容易激化矛盾,就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对于不良情绪的干扰作用,教师应尽量地克制,不迁怒于别人尤其是孩子。若把烦恼忧郁埋藏在心底,只会使自己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仅影响工作,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形成。教师在心情不好时,可以阅读书籍、散步、听音乐,也可以做家务、去市场购物,从中体验乐趣,进而淡化烦恼直至消除烦恼。
(五)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事,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吧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如果天天都在为一些小事情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话,就会很容易遭到心理疾病的困扰。因此,广大幼儿教师都应该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一味的怨天尤人,就会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更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进教师、评优秀班主任、提干等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因为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这是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有的特点。因为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并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优点,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相应的尊重。
与此同时,幼儿园的领导和管理者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肩负不可忽视的责任。为了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各级领导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期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幼儿园决策的机会,实施人性化管理,在生活、待遇等方面,予以关心和改善。
总之,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首先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这其中,不仅依靠管理者合理、有效的管理,还要依靠幼儿教师本身的努力,还要社会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
因为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幼儿,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的游戏、学习、生活都由教师指导、管理和培养,教师不仅是幼儿教师、幼儿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里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儿童时期的心理是否健康,会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产生深远的意义,因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在这其中,不仅要依靠管理者合理、有效的管理,还要依靠幼儿教师本身的努力,还要社会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
参考文献:
1、《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做个快乐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
作者: 王瑜元
2008-5-1 出版
2、《幼儿园新教师培训工作中教师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培养》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编著:赵 敏
2008-5
4、学前教育网
5、宝宝幼儿教育网
6、幼师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