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对新课改,一线数学教师怎么做
面对新课改,一线数学教师如何做
三门峡市陕县菜园第二中心校 杨明辉
前段时间,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这一单元,觉得现在的小学数学真是不好教,学生学起来吃力,教师教起来困难。怎样才能让学生学的有趣、快乐,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呢?反思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认为面对新课改,一线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仔细研读《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以及广大数学教师对现实的反思、对未来的展望,是在对国内外数学教育现状进行充分调查、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讨、论证而形成的,具有前瞻性的、有利于我国数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文件,代表了对先进数学教育文化的追求。仔细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教师理解和掌握数学课程本质,提升教育教学理论修养,有效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与保证,也是数学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深入钻研数学教材
深入钻研数学教材,我认为要从三个层面去做:第一,熟读熟记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熟做每一道习题,从整体上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做,可以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以明白各部分教材与整体教材的关系,讲课时既可以做到前后呼应,又可以做好孕伏工作,便于学生形成认知结构。第二,搞好单元教材的研究。了解单元教材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的目的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以便在每一节课里针对全单元的要求使任务得到落实。第三,仔细揣摩每一节课教材,深入领会编者意图,结合学生实际用好教材。
三、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
了解一个学生,不能仅看他的分数,也不能仅凭与他谈几次话或批改他几次作业。对学生状况全面的了解,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做有心人,用心去观察、去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1)家访。家访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是很有道理的。父母虽然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有偏心的成分,但毕竟对孩子的历史最了解,了解家长以及学生生活的家庭,对了解学生是很有帮助的。(2)观察。日常教学时,教师只要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尽可能进行双边教学活动,就能充分了解学生。(3)认真学习儿童心理学,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四、多从网上学习优秀课例
教学的改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人们常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优秀课例正是做得最好的,它是指导我们的良师。通过学习优秀课例,我们可以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学习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五、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听课和评课活动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得不断学习。培训为此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作为教师应好好把握,与时俱进,无论是网上培训还是网下培训,无
论是脱产培训还是业余函授培训,无论是长期培训还是一天、两天的短期培训,我们都要积极参与,争取与名家、专家对话、交流,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自己能很好的驾驭课堂,做到游刃有余。
听课和评课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师本人在授课中并不能全面发现自己的不足,常言道旁观者清,听课老师的意见则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一个团体中,大家一起听课、评课、议课,对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成长是很重要的。
六、多读教育报刊
教育期刊,是一种以服务教育、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要使命的教育专业传媒,富有鲜明的教育主导性、鲜明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行业依赖性,发挥着与其他报刊不同的特殊责任和传播功能。
《教育时报》已连续3次获得河南省“十佳”报纸称号。受省教育厅委托,每年牵头举办一次全省十大教育新闻评选,隔年举办一次十大教育新闻人物评选(已经评选三届),发挥了巨大的宣传引导作用。
《河南教育》是省教育厅的机关刊,现在分为基础教育版、高校版、职成教版。该刊围绕省教育厅中心工作,积极发挥了教育主流媒体的政策引领作用、教育理论指导作用。
《小学教学》分为语文版、数学版,主要面向小学教师群体,服务素质教育。尤其值得关注,多读多看必有好处。
七、坚持写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叶澜(新基础教育)说过:一位教师写三年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位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湖北省荆州市教研室教研员余映潮说:“年轻老师在成才之路上瞄准若干个名师,潜心研究他们,就会摆脱那种在黑暗中摸索的状态,进步也就比一般人快得多。”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就是新课改、新课标的具体实施者,我们能做的,就是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经验努力上好每一节课,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给学生科学的数学思考方法,多学习一些数学教育专业书籍,坚持写一些反思,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数学不难,学习数学是那么的快乐、简单!
第二篇:怎样做数学教师?
数学教师应该怎么做
常听数学教师抱怨“这数学真难教!”“当数学老师是最苦的差事!”“学生真是太笨了,一点数学思维也没有。”…….每当听到这些抱怨,我不禁扼腕沉思:是不是学生真的太笨了,没法接受数学知识?其实答案是令人心痛的,原因就出在我们这些数学教师身上。诚然,我们承认,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但我们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能否就因此而放弃那些所谓的“笨学生”呢?在教学中我们是否尝试过此路走不通,换条路再走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解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应从以下三方面思考:
一、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数学老师
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是教好数学的前提,“如果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你的数学课,你就成功了,如果学生都讨厌上数学课,甚至见你就头疼,你就失败了。” 孔子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只有让学生喜欢你,才能对你的数学课有所期待,在这样的前提下,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方法有三:
1、多和学生交流、沟通,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亲人。为人师者不可高高在上,视学生为不懂事的“小不点”,从而与之疏远。其实,为人师者,本身就很容易占据学生的心灵,学生很乐意与老师亲近,教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很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时常牵牵他们的小手,轻抚他们的脑袋,多与他们做做游戏;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听听他们的心声。长此以往,教师自然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朋友和亲人。
2、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要做一名真正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做到让学生从心底里佩服,还必须有过硬的教学本领。这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素
质。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熟悉教材,做到对小学的十二册教材哪一内容在哪一年级哪一册了然于胸,甚至于哪一内容在哪一页都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其次,要能够运用巧妙的方法,特别对于一些难题的解答,能够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做到这些,学生自然就会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
3、教学方法多样化。从小学生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旺盛,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并且抽象思维还不够发达,而数学又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的特点,比较单调枯燥,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等,经常采用赞赏、激励的办法,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不难学,并且还很有趣,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种内驱力下,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逐渐升华为喜欢上数学课。这就为学好数学埋下很好的伏笔。
二、数学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
这其实也就是老师们常说的数学生活化,“所谓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道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课本学习与生活数学挂起钩来,让学生认识到学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得高分,而是为了运用数学,让学生产生没有数学就没有生活的强烈意识。数学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把生活实践与数学相割裂,学不能为所用,而现在教学中就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总结,去联系,用生活中的数学去作用于课堂教学或用课堂教学去指导生活中的数学,彼此作用。老师们之所以常常抱怨学生难以理解数学问题,其实是没有把数学问题很好地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材中的数学问题本身就源自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使学生理解这些问题呢?
1、课前认真揣摸教材的设计意图,了解设计意图之后,再深层次的挖掘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如,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时,教师可灵活运用身边的教材实施教学,利用适当的测量工具,让学生量出教室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桌面的长和宽,得出相应的数据,然后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从而求出相应的面积。
2、《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所以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如,人民币的换算这一教学内容,教材中常常会出现在超市购物情境图,这是学生最熟悉的情境,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文具盒
4.5元、铅笔0.5元、作业本0.8元、面包2元、矿泉水1.5元,如果你有10元钱,准备怎样购物,在学生“购物”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如何换算人民币。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的重难点就突破了。再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这一教学内容,教材中常常会出现计算游泳池贴地砖的面积,这实际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但这个长方体又是少了一个面的长方体,少了一个什么面呢?学生就会进一步的思考,其实是少了一个“上面”,而这个“上面”是由长乘宽得到了,所以长乘宽只须计算一次。由于这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所以计算起来也就不那么难了。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3、学以致用。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追求考高分、考名校,而是运用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充满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慧眼去观察生活,将数学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公园要在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草地上安装喷灌装置,喷管的射程是10米,那么至少安装多少个喷管?这个题看起来很简单,似乎是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面积即可,其实这是行不通的,因为圆不可以密铺,要计算安装多少个喷管,只能是计算长方形可以分割成多少个以圆的直径为边长的正方形,有多少个正方形就可以安装多少个喷管。所以这题应该是如此计算:80?0?(10?)2。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经常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慢慢就会成为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强化教学过程,淡化考试结果
学习的目的是用于指导生活、服务生活,但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不少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考高分。作为学生,如果他们考不好,少不了挨老师的批、挨家长的骂,这也成为时时悬在学生头顶的一把利剑,所以一部分学生是因怕而学,而不是因爱而学。笔者认为学生本着这样的态度学习,学习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而作为教师应该淡化考试,消除学生的“考试恐惧症”,还学生以轻松之身,使之在身心愉快的前提下学习。
1、强化教学过程。新课改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其实也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督促,发现进步及时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现不足及时指出,帮助学生回归正确的航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对上课期间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要及时提醒;每一次作业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对完成作业马虎了事的学生要严厉批评。久而久之,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2、淡化考试结果。考试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评价时也应多元化。但是不少老师和家长,把考试看作终极目标,学生考了多少分,就以此来论英雄,似乎成败全在这一张试卷上,大有一卷定终身之势。其实这对教育是大大不利的,虽然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但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也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实际水平。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考试时的临场发挥很重要,所以考试结果也会出现一些偶然性。如果就以此来完全判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那么对学生是否公平呢?所以为人师者,切忌对学生以考试论英雄。纵然是学生确实学习效果不佳,也不能因此而责难学生,而应该是和学生找出原因,是粗心还是公式记不住,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还很长,千万不能因此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让课堂告别枯燥单调的公式计算,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也许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只要用心去做,即便是一条荆棘的道路,也会开出朵朵美丽的小花。
第三篇:面对新课改,我们该做些什么文档
面对新课改,我们该做些什么
社会的进步,要求学校培养多型的人才,现在的孩子,接受知识的途径很多,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世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的孩子的需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看到当今教育的现实,适应教育的发展,对教学方法、教育思想进行改变,培养现代化的学生。
要进行课改,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新课程改革要怎么改?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改?改到那里去?它的方向在哪里?
第一、转变教学理念,投入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思想的改革,倘若思想观念不改变,单改怎么上一节课,怎样留作业,怎样批改作业,这样也许能奏效一时,但决不会持久。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传统观念认为,升学率是学校的生命线,成绩决定老师饭碗,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这种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我们的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考试的分数,难免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尤其受评优晋级的影响,令我们的老师面对新课改,茫然不知所措,每个人都面临着“要课改”还是“要饭碗”的决择,斟酌再三,做出决定,饭碗比课改更重要,于是,我们做起了两手工作,一手抓课改,一手抓成绩。上级领导来检查时,我们正儿八经的做出新课改的样子,他们一走,我们依然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为了应试,我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强大的计算机和强大的记忆工具,因为我们怕失去饭碗啊!我们现在都是为了课改而课改,在思想上根本没有认识上去,在思想上根本没有改变。新课改我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上,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我们教师可以说是废寝忘食,连夜制作课件,一直都在忙着。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特意创设情景感悟,同时为了达到感人至深引人入胜的效果,特意配上音乐,本以为凭借这个声情并茂的课件,加上和学生互动讨论探究,就基本是一节所谓“新”课了。哪料,我们平时上课很少有学生探究活动,到上课时,我们的学生很难与老师默挈配合,我们一再提示,而学生的表现却异常的冷漠,表情木讷,启而不发,我们紧张了,我们战战兢兢的上课,诚恳的认真的听了上级的点评,让我们明白了,用了多媒体,有了情景创设和探究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改,那只是一个空洞的躯壳,多次教训使我彻底领悟到,要课改,就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积极的大胆的付诸于教学实践。
第二、大胆让出舞台,让真正的主角跳起来
新课程新理念有两大亮点,一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着眼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生成新的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以前的独角戏中退出来,把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去展示,去舞动。在看了杜郎口的教学视频后,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讲的是一节数学课,老师简短几句话导入之后,就进入了学生展示环节,由四个探究小组。每个组的同学都精心制作了课件,他们制作的课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个小组组长在讲台上对其课件内容进行讲解,他们的表现落落大方,谈吐自然,语言表达准确到位,非常精彩!四个小组展示完毕,台下立刻掌声雷动,这掌声来自于学生,更来自于下面听课的老师, 我为他们精彩的表现而折服,一种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之后,授课老师也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然后,对四组学生讲的内容进行整合,小结要点,非常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领略了杜郎口师生风采之后,我陷入了深思(反思),细细想来,我们小学的教材,如何进行课改?小学生年纪小,自理能力差,要想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需要付出要比初中老师多的多。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主观因素,回过头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我们的课堂喜欢一个人单打独斗唱独角戏,事无巨细统统包揽,有的老师会说,不是我们不会互动,不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是我们的学生,太小了,不适合这样的课改。可是老师们,有些事可以代替,有些事决不能代替,替学生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如同替学生吃饭一样有害,学生失去了吃饭的机会,便失去了生理上和心理上汲取营养的机会,便失去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便失去了提高能力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便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不想也不习惯于动脑思考,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忙得不亦乐乎,即使精心策划设计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或是漠然处之,或是手足无措,或是紧张焦虑,或是隔岸观火,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心身疲惫,其结果是按下葫芦起来瓢,效率低下,最后,集烦于一身,集怨于一身,那里出了问题?我们不否定我们的工作热情敬业精神,我们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我们要给每位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放手把舞台交给学生,我们不妨做做导演,精心的设计学生的活动任务,让他们去搜及资料。这些动态的任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我们的教学负担。由于学生的劳动成果倾注了他们的新奇的构思,大胆的创意,所以,经过老师稍加点拨,他们便轻而易举的掌握了所学知识,也使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鲜活、真实的事例,真正的主角尽情歌舞,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增强了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使整个教学满堂生辉。
第三、导演要当好,情景创设要巧妙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实现课堂教学的(三化):人性化,生活化,情景化,学生在舞台上表演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导演的水平。而做好导演的关键,在于巧妙的创设情景问题。丰富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如何激活这些教材,使零散的生活素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还取决于是我们老师自己,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我们教育界曾经流行这样的说法,“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如今,这句话又增添了新的内涵,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是一泓源源不断的泉水,这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学识渊博。亲爱的老师们,面对这样的说法和要求,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既然我们置身于课改的前沿,我们就应该大胆去投身改革,不断充电,勇敢的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情景创设的目的在于维持学习的欲望,保持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思维打入情景中进行探索,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因而,我们创设的情景必须符合四个要求,第一、必须是有启发性诱导性,创设问题的思维方式由一条转向多条,由一个方向转向多个方向,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掌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突破口;比如,学生问老师:“老师,请你告诉我,人为什么会死?”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就不能立刻回答他,巧妙的设置情景问题“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略加思考会悟出,这是生物生长的规律啊,进而扩展到树、麦子、小狗、小猫和小草一样都会死的,生命体有生就有死,人也不例外。讲到这里,虽然问题解决了,但必须抓住契机进而发问“人有几种死亡方式? 死的最好状态是哪一种呢?”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通过自主思考,很容易得出“人的死亡方式有老死,病死,意外伤害致死等等,第一种方式是最好的状态,一个人通过学习知识,锻炼身体,调节身心,达到身心和谐,延年益寿,到年老之时,生命自然枯竭而死去,这是最好状态,”讲到这里就必须适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告诉学生,人生在世一辈子不容易,要珍惜生命(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要处理好自己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首先是处理自我关系,达到心身和谐健康,这就要求必须做到三件事能自明,想得开,诉真情,能自明说得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它是核心,能自明是最主要的事.最困难得事,是最容易做的事, 想得开,要求学生要善待生命,善待自己,从而欣赏自己,相信自己,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诉真情,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不如意十有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学会倾诉,这样才会有健康的心理.自己认识自己是聪明的开始,自己说服自己了是理智的胜利,自己征服自己是成熟的开始,自己超越自己是境界的升华,这样你才是一个和谐的自我.要处理自己和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也必须做好三件事,即有爱心,做善事,求和合.教育学生友爱之心使自己由小我走向大我,走向和谐与幸福,由真诚的爱心,善意的行为, 才会有美好的人生;求和合要求我们求同存异,协调互助,孔子说过“礼为用,和为贵”,孟子也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我们就必须宽容、豁达、谅解,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这些教育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让同学思考,同样是死,意义会相同吗?学生略加思考便会答出,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象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之死,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命安全而献出生命的奉献之死,就重于泰山,这样由一而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创设情景,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轻松愉快的实现了三维目标。第二,情景创设应该具有生活性,找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连接点,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实体验,感受其境,从而开启学生思维;比如,科学课上讲“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时”,老师可以突然表情严肃的命令学生:“请同学注意,大家都不许动!不许动!谁也不许动!”学生会被这样突如其来的命令所震惊,疑虑重重,注意力即刻集中,当学生疑惑不解的注视着老师时,老师然后轻轻的发问“亲爱的同学们,你的心脏是否在跳动?你的脾胃是否在运动?你的思维是否在运动?你的血液.眼睛.呼吸是否在运动?”一连串的问题令紧张的气氛骤然轻松,随之而来的是欢快的笑声和对问题的深刻感悟。这样的亲身感受和生活体验使这个比较抽象的原理变的通俗易动,风趣无限,学生自然会牢记在心。第三,情景创设要求新求变,又要体现人文精神,不断变化给学生以常看常新常干常新的感觉,使课堂具有挑战性,;它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情境式,如访谈、小品、短剧、演讲赛、模拟法庭等;也可以是体验式,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也可以是讨论式、辩论式等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探究知识、展示才能的空间,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以致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文主义的完美结合。在看教学视频时,有个老师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动态作业,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从生活中寻找一些优秀企业家的事例,并在上课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向大家介绍材料,与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小组介绍鲁冠球如何从一个求生存的农民成为一个21世纪的成功CEO,由一名草根企业家发展壮大为拥有全球市场的跨过公司,有的小组介绍海尔总裁张瑞敏……学生汇报材料中有一段节选自电影的故事情节:张瑞敏当着全场职工的面,将价值20多万元、76台有毛病的冰箱砸烂。当时,有很多职工不能理解,要求让职工花钱买下。但是张瑞敏毅然决然地说:“有毛病的产品就是废品!今天我们不砸掉这些冰箱,明天就会有人砸掉我们的厂子!”在熊熊大火中,职工心疼了,成了刻骨铭心的记忆,……铁锤砸冰箱的声音也震撼了同学们的心。此时此刻,课堂上会鸦雀无声,所有的同学都被这一场面深深地感动了……老师把握这一有利时机,问:今天我们从张瑞敏身上学到什么精神,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努力学习!”“保质保量!”“要讲诚信!”“要精益求精!”学生的回答特别踊跃。在潜移默化的体验和感悟中,学生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价值观得到了升华。当然,在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和氛围的关系,学生必然会有一些自然的人性的流露,教师要善于捕促和发现。而捕促和发现其实就是活动课的目的之一。因为只有捕促和发现,才能教育和引导;只有恰当的教育和引导,才不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并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最能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第四,情景创设应具有应变性,随着教学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老师除了自己精心创设情景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疑点让学生自己去质疑,释疑。说到底,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魏书生曾经既担任学校校长又担任语文教学,有次,他的语文课正赶上领导班子开会,于是,他便到教室和学生商量,“老师下节课要开会,想找一名同学替老师讲课,大家看行不?”话音刚落,就有三四个学生踊跃报名,魏老师挑选了一个学生讲课,又嘱咐班长维持纪律,之后,他回到班里一看,同学们脸上都露出神秘的笑容,他了解到,这节课讲的挺好,不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而且还挺严厉,边讲课边维持纪律,本事还不小呢。看来,我们的学生中蕴藏着多方面的才能和潜力,学生讲课,不仅需要勇气,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具有老师的气魄和语言,这无疑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挥,活跃了他们思维。所以,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相信学生吧,因为,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利用学生脑子里上进的火花,去推动他们大脑机器的运转,是一种节能的好办法”。魏老师说得多好啊!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情景观,精心设计,就能自如的驾驭课堂,充分发挥情景的最大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第四、群策群力谋课改,博采众长求发展。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试问“臭皮匠”如何胜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呢?只在于“臭皮匠”们之间的精诚合作,面对新课改下的教材,只有群策群力,才能相对准确的把握教材,备课组是一个强大的人力资源库,只有充分的调动和利用这些资源博采众长,才能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基于传统的评价模式和我们的竞争机制,我们备课组的同志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在某些情况下,似乎竞争大于合作。而在新课改的今天,那种思想必须坚决摒弃。在与同事相互交流时,大家皆有同感:我们的老师每天是匆匆忙忙书写教案,手忙脚乱批改作业,战战兢兢对付(上级)检查,老老实实接受意见。到头来,辛辛苦苦白忙碌,兢兢业业白下苦,身体累垮了,课改拉下了,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何不发挥备课组力量,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制作课件,这样既可以资源共享,又大大减轻备课负担,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如果把每个人的“心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强大的“能量体”,那么,它创造的力量是令人无法想象的,人心齐,泰山移,赛龙舟,步调一致,才能独占鳌头。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个人秀”的时代正在结束,团队的力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好。令人可喜的是,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尤其注重发挥备课组的力量,使我们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同组同志既共同探讨新教法,解决新问题,交流新感受,共同反思,探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使自己在教学中少走弯路。
作为一个学校的年轻领导,我知道我要走的路还很长,要遇到的问题还很多,但是只要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争取能做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领路人。
第四篇: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10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学生管理难以操作
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四、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平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
第五篇: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以及评价小组、选课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确定了学校新课改实施方案。
3、学校已经制定了四个方案,分别是评价方案、教师培训方案、选课指导方案、新课程编排方案。
4、学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
5、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宣讲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组作为专题研讨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法;三是教导处出了两期新课改知识专题教学简报;四是召开高一年级学生会,向学生宣传新课改的意义;五是向高一学生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新课改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学校在高一年级组织了一次新课改教学调研活动,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听课、查教案、作业等。
7、学校制作了《学生综合评价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其内容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模块成绩等内容。
8、学校开发了《湘潭地理》及《传统体育活动》两种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举行了新课改现场观摩会,实验教师上了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会,做了经验交流。
二、10年上学期新课改工作要点
继续学习新课程、新课标、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找出新旧教材、课标的区别,以备课组为单位形成书面材料报教导处。
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新教材培训资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课程。
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内容,每人都是主备教师,每人设计一节课,交备课组审核,审核后提前两天交给全体组内成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意见修改审核后形成文本,任课教师对文本再次进行理解和补充,教师共用,课后教师记下课堂后记,下次教研时再讨论交流.通过上述设计、研讨、交流、修改、上课、课后反思、总结等几个环节,使我们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高一学年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实现研究新课改。
为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品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和学科的学术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社会科技、学科专题等。采取教师申报和学校确认相结合的形式确定讲学内容和讲座教师。准备成熟后下发选课申请单,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排出讲课时间、地点。
若条件成熟,在举办骨干教师模块教学研讨课赛的基础上,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拟邀请市教科院来校进行听评课的业务指导,时间安排在期中考试后进行.
面对新课改,进行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写一篇课题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教学案例等报教导处,从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专刊上或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
在课题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模块教学典型经验介绍,实现总结新课程,创新新课程。
在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课改的各项制度等,以彰显十一中特色,同时各处、办、高一各备课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动时都要有活动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导处。建立课改管理平台。
三、高中新课改的困惑
高中新课改到底怎样改?我们面临着四大困惑:
教育经费短缺
学校财力紧张,因为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充其量只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可是,新课改工作的展开确实又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支持,比如教师培训、必要的教育教学软硬件添置等,无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费,这部分钱从何而来呢?
师资力量短缺
“走班教学。”是课改体现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数班级都在五十人以上,师资怎么解决?而新开的课程教师更始凤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术”,目前没有配套的师资。同时,课改后将加强学生实验课程,缺少实验设备和教师。
教师培训与“实”相违
对于新课改,很多一线老师感到最困惑的是,课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虚,而老师做的是具体而细微的工作,要研究一个个章节怎么上,要面对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个别老师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课。怎样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新课题。
学生管理难以操作
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后,教学模式应怎么确定?实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学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课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对学生的监管。在选修课增加的过程中,教学班的形式越发显著,甚至超过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学班与行政班的衔接,显得至关重要。
四、建议
1、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学校教导处外出考察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以获得好的经验。
2、统一建立新课改管理软件的平台,以减少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
3、对课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