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

时间:2019-05-13 00:1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

第一篇: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

小学数学论文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

作者:刘红梅

地址:塔水处上游小学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每位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这几年我们都力求在自己教学之中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但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地深入人心之时,我们也从教学实际体验出发对新课程产生了一些困惑,……

一、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然而,在我们偏远团场的小学,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拥有计算机房乃至网络,但每个班级都用计算机来上课显然是达不到。记得有一次一位数学教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小学五年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件课,在多媒体教室上着上着大屏幕突然黑屏了,本来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割补的,既生动又形象,却因多媒体的问题,教学效果没有很好的展示出来。由于技术问题,多媒体教室的使用频率不高。

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

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二、课堂活动与学生的实际差距大的问题

新课标特别强调“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要实现上述过程性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去亲身参与数学活动,而在学生的“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中的《旅游费用》,由于条件有限,团场的孩子很少去旅游,加之见识又少,这一活动学生根本就不熟悉,教师难以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更无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难以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人本主义的课程观。

三、开展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

在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有这样的困惑:当我们在课堂中开展了大量活动时,教学任务常常不能按期完成;而不开展课堂活动,又与新课改的精神相违背。如:在教学时,我们总是试图使每一个人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会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给大家,即使别人已经说过了,他也要说,课堂上虽然很热闹,好像人人参与,但实际能提炼出来的内容并不多,层次也不深。为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又不能中途截断,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有时也不能按计划完成预定教学内容。再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些讨论问题不分难易,有些根本不需要讨论的很容易的问题也拿来讨论,争来争去,浪费了很多时间,时间没调控好,教学任务没完成,学生没尽兴,可下课了。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是占用放学后的时间或其他副课教师的课,学生的心理却很反感,因此教师,看起来付出了很多但效果却不大。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情景化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吗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没有兴趣和激情。新课程中我们通常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或者创设一定的故事情景或者问题情景,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起来也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一线教师们的确也在自己的教学理念中逐步渗透着新鲜的血液,努力的实现着“生活化数学”的理念,尽可能的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感受成功,培养兴趣,增进自信。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利息》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学习关于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的应用题时,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这一类型的题目。课下让学生结合学习的内容,先填写一张教师事先发给大家的存款单,然后算一下利息以及利息税,然而我们这些学校的孩子都没有自己把钱存入银行的经历,结果不然,学生根本不能从实际当中得到启发。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毫无疑问,新课程理念所体现的是大家一致在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大家极力要提倡、宣扬的!那么它离我们学生的生活究竟有多远呢?是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还是直接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是两码事呢?学生究竟该如何去正确地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尺度呢?作为教师究竟该如何去沟通这种境界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鸿沟呢?这真值得我们同行去探讨。

五、学生课上了,却难以完成课外习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能听懂课还要会做题,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否则都是纸上谈兵。现在的教材内容较浅,而且取消了原来教材上的知识分类,强调了知识的整合、学科的整合,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应用题教学不分类型,学生在面临解决实际问题时无规律可循,学生弄懂这种题目,却不会做另一种类型的题目,所以在解决问题时也就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问题教师就要占用其他小三门老师的课或是占用下午放学以后的时间课时。课讲了,学生仍不会做题,还有一个方面是因为课程理念变了而课外练习还与教材、新课标没达到配套或协调。如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中提到的因数和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在相对应的练习中仍就是约数、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还有就是在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时用的短除法在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小知识来介绍,但在练习册上或是测试卷中却要求用短除法来做。为了让学生掌握其方法,教师还要利用其他时间来补这方面的知识。

面对教学中的诸多困惑,一线教师们也都知道,课程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顺流、也有逆流、只要大家齐心合力、直面困

惑、迎接挑战,通过我们不断的尝试、探索,甚至是“碰壁”……只要我们正视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是能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把课改实验推向深入,课程改革就能取得成功。

塔水处上游小学:刘红梅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二篇:浅谈农村中小学新课改的困惑和对策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新课改的困惑和对策

【论文摘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农村和农民在我国人口占据比例较高的现状,农村中小学课改的成与败,对整个国家人才培养的关系极大。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农村的课改试验中,教师的整体素质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实施中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亟待提高和完善。希望有关方面能重视并行动,建立起助跑课改的有效机制,通过各种手段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又好又快地适应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课改 困惑 对策

目前,新一轮课改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着,而做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课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在进行,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深入师生心,也取得明显的成效,同时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的诸多困惑,作为在农村课改一线的参与者,以自己所经历,所思,以微观的视角对困惑的产生和对策做以总结,同时尽可能有宏观的作用,就困惑产生的根源以实际工作体会和所了解的相关讯息分为两大类:

一:现状与要求

1、师资力量。新课改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的师资,主要以曾为农村基础教育立下汗马功劳的民办教师组成,且近年来还存在大量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学校教师配备不足,致坚守在农村教育阵地的教师,课业多,任务重,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专业知识领域先天不足,对新课改是时间,精力不够,显得力不从心。

2、评价体系。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即实施新课改的目的)其评价体系也应发生很大变化,但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或还不完善,成熟,旧评价体系仍在延续,从而影响新课改热情。

3、基础设施。新课改不仅对教师和学生要求提高,而且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提出新要求,从音、体、美器材的配备到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据了解,仍有不到位的现象存在,同样阻碍了新课改的步伐。

4、社会环境。主要以学生家长为主。对学生(孩子)没有摆脱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观念,也将分数的高低做为衡量教师优与否的唯一标准,使教师积极新课改的信心锐减。

5、生源流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导致对农村学校的教育产生偏见,生源基本素质受到影响,制约了新课改效果的显现,以致对新课改的效果产生怀疑。

二、.新与旧的碰撞。

1、观念。旧观念经长期沉淀.积累,根深蒂固,其中不乏有视若财富的经验,不愿舍弃,当与所应树立的新观念相遇时,惯性思维导致对新事物的排斥,从而产生困惑。比如,对学生的管,过去可以说是保姆式,也习惯了,而按新要求,管多了,怕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管少了,怕戴上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帽子,进退维谷。

2、行动。思想是行动的风向标,由于对新课改要求尚需进一步学习,理解,领会。当思想状态处于两难境地时,行动便会严重滞后,愈加迷茫不知该如何做,同时,作为新课改实施的另一主体——学生,求知的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感觉难度陡然增加,严重不适应,也表现的无所适从,反过来又影响到教师,面对新课改,师生共同的想法变成了“敢问路在何方”。

3、教材。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农村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为:A、教材起点高,不适应农村学校与学生的实际。B、教材内容新,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C、教材份量加重,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4、延续的急功近利的思想。用旧方法检验新课改,穿新鞋走老路,违背新事物发展的科学的客观规律,拔苗助长,与新课改的要求背道而驰。此现象以教师本身居多,亦可列入观念之范畴。

对策:

1、大力加强新课改的宣传力度,转变社会、家长的观念。做到社会,家长,师生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营造出了解新课改,支持新课改,服务新课改的良好 氛围。并深刻认识到新课改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民族的兴旺与发展。通过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做宣传,做意识正引导,或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和请家长进课堂听课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改革,使家长明白新课改是教育界的新举措,是教育的重大改革,使家长与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识,取得家长对课改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2、建立新的与新课改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新要求,是对课堂教育模式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因此,必须对原有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激励教师转变育人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出发点,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打破以分定论,全面,综合评估教师工作,突出以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过程和结果相结合,以学生个性有无被激发,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综合素质怎样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从而达到助推新课改的目的和作用。

3、切实加大对学校的投入。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点多,面广,具有长期性,学校所承担的新任务,需要增加各种费用明显增加,比如教研活动、师资培训、配套设施等诸多事项都开支,加大学校的投入力度,刻不容缓,是当前课改工作的当务之急。

4、建立多种教师培训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

根据农村现实,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方式应以岗位培训为主,坚持“教学研结合”与“教学做合一”的培训原则,改变“培训即办班”的单一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岗位培训。

(1)专题讲座与示范课结合。可采用三种形式:课改专家讲专题并上示范课;地方进修院校的教师讲专题,并上示范课;骨干教师讲专题并上示范课。

(2)送教下乡,上示范课。教育研究部门可组织一批有经验、教学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直接送教上门,上示范课,并进行咨询指导。

(3)观摩培训。各校可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观摩优质课、高级教师示范课以及当地优秀教师的观摩课。观摩后要求教师进行研究,对照别人找差距,提出自我改进、提高的思路或设想。

(4)校本培训。现在的校本培训基本还是秉承上级有关部门的意思,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不强。各校可针对本校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确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和方法。教育行政部门应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5)自我培训。教师自发组织的集体听课、评课、研讨或自我讲专题。这种活动的准备过程和实施过程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6)交流培训。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差,信息交流差,我们在鼓励教师岗位提高的同时,也应组织教师“交流”,即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派遣几名教师到实施课改较好的学校边任教边学习。实施课改较好的学校则派高素质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一两年,起示范作用和兼职培训作用。

5、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留与教师相对宽松的环境和空间

新课改的实施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实践中探究,摸索,应该允许教师在工作中出现小失误,鼓励老师打破常规,尝试新方法,创新思路。譬如,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过于重视教科书,重视课程知识传递,课程发展以“一纲一本”为主,偏重于书本,视课本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课程资源,学习局限于书本。新课改,可以让教师大胆创新,从课堂内容,形式,重新设计,只要把握好一个原则,真正做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式不拘一格,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就行。

6.转变观念。避免为课改而课改,应着眼长久,转变培训模式,建立新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体系。继续教育是农村教师实现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学校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和基础教育的新变革,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观念职能,工作重点,工作内容,工作方式都应相应调整和转变,应确定为农村教师终身学习,专业发展的大教育观,大培训观,赋予农村教师培训进修机构以更丰富的职能,承担起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价值观引导,师德培养,科研指导,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执教水平的重要工作。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前提,新课改又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着农民的素质,农村的发展,所以新课改与“三农”的未来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在新形势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身心地投入新课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肯定的是,在新课改初期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各种挑战,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勤修内功,假以时日,必将成功

2、师资力量薄弱

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3、应试教育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水平高低,工作好坏是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度、合格率为依据,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了系统的知识,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准则。上级管理部门不断地组织统考统测,并且给各个学校排名排队,至使学校领导给教师加压。学校为了在社会上留下好名声,为了下一年能有较好的生源,想方设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分数和录取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切与经济挂钩,与晋升考核挂钩,用经济这根杠杆来达到这一目的,于是就设立高考奖、会考奖。达不到标准,非但一分钱拿不到,还要在教师大会上点名挨批评,这样一来,教师即使不为奖金,也要为面子拼命干。要想学生考得好,教师明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却还一味乐此不疲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靠死死地抓住学生,反复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

4、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

5、留守儿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笔者所在的乡镇,煤炭和烟花是地方的两大支柱产业,由于国家对煤矿开采和烟花制作门槛的提高,加之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富余的劳动力都流往城市。而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状况使大量农民工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照看。父母出去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二、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必须依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和重视教育投入;同时,教师和家庭也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思想素质,为农村中小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1、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建立稳定的教师供给渠道。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

3、加强教师教育。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4、端正学校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农村中小学教育要健康发展,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学校校长、教师、家长,都要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要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将先进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给校长、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

5、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6、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是政府要针对留守儿童现状,发挥其主导作用,改革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创新现在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能够尽量在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二是学校应该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课程,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配备专业性心理教师,可以选取学校教师参加系统性培训,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三是要净化留守儿童周边环境的空气,严格控制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设立,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是外出的家长要经常和子女联系,关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地和班主任、监护人、代理家长及时沟通,共同配合他们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景英.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现状及多元化发展模式初探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3]张玉林.分级办学制度下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城乡教育差距——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 政治经济学探讨 [J].中国农村观察,2003(1):26 [4]李伦娥.一个乡村教师的困惑 [N].中国教育报.2002-9-1(3)[5]《教育蓝皮书:深入推进教育公平(2008)》

第三篇:数学教师的困惑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困惑和思考

(1)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不要记忆,还要不要强化训练?

高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甚至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率也不高。更严重的是对式的变形与整理,比如通分因式分解有理化等等部分学生都不能正确解决,不能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而要。因此,课堂教学中在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同时还需要有效安排学生的活动和技能训练。在学习新理念的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仍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双基是学生发展必备的。我们一起来研究新教材,研究新“课标”,在研究的基础上,给“双基”以新的合理定位,改变“繁、难、偏、旧”的倾向。重点在使教材充分发挥它基础性的作用。

(2)数学解释和数学语言表达要不要规范化?

学生答卷时表达和解释不规范、欠准确。这反映出课堂教学中缺乏相应的要求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数感”,推理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这些基本的数学语言,对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算理、推理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

(3)不能正确理解新型题,解决新问题。

反映“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新要求的题型问题,学生不能运用最基本的方法进行数学思考和探究规律。我们也应该从教学上寻找解决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数学的基本规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依托双基的基本方法,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强化课堂上师生的有效活动,通过设计活动点和问题串,让学生多一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规律和方法的研讨,学会数学思考,并有效解决问题。

(4)重结果、轻过程,重解题、轻方法的现象怎么去克服?

体现过程和方法并重的命题思路类试题的得分率总体上偏低。这说明考前复习和平时的教学还存在重视结果及解题化的倾向。强化过程和方法是新课程的重要评价目标。

(5)数学思想方法怎么去掌握?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能力培养的途径不只是解题,更主要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习得,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教师不能只关注结果及逻辑思维能力,更要通过“实验”和“猜想”这些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也是实验科学.数学推理不仅包括演绎推理,还包括合情推理,这也是新课程的特点之一。

(6)“应用问题”依然是教与学中的难点,怎么去攻克?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仅靠简单的解题和考前训练。在实际问题的教学中,要突出审题训练,学会透过现象(背景)看本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养成严谨细心的好习惯,注意联系实际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二.来自教师方面的困惑和思考:

(1)教师对《标准》在整体上的把握是否真正准确到位?

主要表现在:忽视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几个核心思想。什么是高中数学课程中最基本的东西?什么是贯穿高中数学课程始终的基本思想?这是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和反复思考的最重要问题。

(2)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及具体内容的界定不够清晰。

举一个例子来说,高中几何的内容主要分成“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两部分。“立体几何”分成“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分成“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和“圆锥曲线与方程”。在必修课程中,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几何初步”和“解析几何初步”,这两部分内容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立体几何初步”是以三个载体(三视图、直观图、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几何直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空间图形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于只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来说,已经达到了基本要求。而对于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还需要学习“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借助于向量这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定量地处理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由于向量既是一个几何对象,又是一个代数对象,它还有很好的物理背景,因而自然而然地成为搭建几何和代数联系的一座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内容在定位上的差异,严格按照《标准》对不同内容的要求,避免在必修课程中就要求学生达到选修课程的要求,从而加重负担的情况。

(3)对于《标准》中一些新增内容不熟悉,或停留在单纯知识的层面。

例如,很多教师一看到“算法”,就觉得自己不会,因而不愿教,或将算法等同于记忆一些抽象的概念、语句和结构,这些都导致学生对这个内容的“恐惧感”和不理解,从而增加压力。在“算法”、“统计”和部分“概率”等内容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是有区别的。个人认为这一部分重在体会。(4)围绕着考试的“题型教学”没有得到改变。

“题型教学”暂时能起到应付考试的作用,但从长期来说它的效率并不高,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后就忘记了“题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理解“题型”背后蕴涵的概念和思想,而这恰恰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因此,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理解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思想。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题目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和思想,而不能把解题仅仅作为技能来看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他的发展才有后劲。把数学的学习仅仅限制在解题的范围内是不够的,也不是最有效的。

(5)高容量、高强度的课堂教学和练习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

高容量、高强度的课堂教学和练习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

第一,由于教师对考试不放心,所以把新旧教材和不同版本实验教材做“并集”,为此不得不增加容量,甚至加课。第二,对于《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整体结构,教师还缺乏把握。对教材后面学习的内容不清楚,有时将后面的内容提前学习。第三,有的教师在对一个知识的教学中,常常希望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介绍给学生,通过高强度的练习使学生“熟练”这些情况,实际上,更多的是“夹生饭”。

三.如何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讲背景、讲思想、讲应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多一点情境和归纳,多一点探索和发现,多一点思考和回顾。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提升思想和观点——如对运算的认识(运算的灵魂是运算律。没有运算向量只能作为“路标”,有了运算,向量才能表示夹角、长度,才能作为联系代数、几何、三角的桥梁。没有运算,矩阵只是一张表,有了运算,矩阵就是一个变换,一种线性变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把握好对新增内容的定位,把握好对原有内容在要求和处理变化上的要求。在新课程实施中,主要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去分析、考虑:

——知识领域。可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算法、框图、推理与证明)等五个领域考虑。解决“有什么”内容的问题。

——知识结构。揭示数学各部分内容、各分支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对高中新课程数学内容整体的认识。

——思想方法。对数学内容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加深对高中新课程数学内容和教育价值的认识。

第四篇: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问题和困惑

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问题和困惑

高中新课改已经实施三年了,虽然我们接受了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遇到了许多难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课本编排体例不适应

由于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来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和编写意图不一样,所以在编排体例上有很大变化。旧课本的编排是以通史的形式,而新课本的编排是以专题的形式。学生感觉难,教师落实难。新课本对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较浅,是“ 压缩饼干式”的课本,对学生要求高了,如何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感觉有难度。历史学科具有时序性、全面性的特点,而新课本的模块把历史事件割裂开来,如对“ 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在三个模块中都有专题,分别从不同层面进行评价,把完整的历史知识人为地割裂开来,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历史面貌。这对于使学生建立一个全面的历史观不利,也容易出现重复讲解现象。历史是丰满的、有过程的,而新课本是压缩的、干巴的。新课本过于简单,因此需要对课本做一定的补充,但课时不够。

(二)对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

历史课程改革存在的一股“浮躁现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还没有学习基本历史知识就过度地采用探讨(辩论)活动、参与式小组活动、课堂历史短剧(历史人物扮演)、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或提前准备学习内容等探究学习的倾向。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种看似热热闹闹,课堂很是活跃的表象背后,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应该学到的基本历史知识。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真正完成。如果听任这种表象长期发展下去,中学历史课程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课改的预期目标就会泡汤。”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也就无法真正地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每一次运用历史知识都要去查资料,那么这种探究学习是“空中楼阁”,况且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容许。

(三)既依赖“ 教辅”,又对“ 教辅”不满意 新课程提倡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们感到平时教学任务重,备课时间紧,没有时间找资料和编题,而现有的“ 教辅”材料能够与新课本配套的不多,且大多是旧课本的翻版。

(四)如何应对新课改下的新高考和评价教师心中无数。虽然新的课程改革试图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多元评价,但高考依然是悬在高中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2013年历史高考试题中材料冗长,灵活,理解难度大,主观性强,学生由于应对以上问题的能力较弱,不能挖掘出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分自然不高。教师可以不在乎高考,但学校在乎、家长在乎、社会在乎,教师也就不能不在乎。所以教师们普遍对新课改下的新高考应对不力,缺乏有效、科学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二、走出困惑的对策与建议

(一)让“ 指挥棒”尽早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课程改革的主力是一线教师,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评价问题。评价问题包括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这三方面的评价都与高考直接有关。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要淡化高考问题,但在目前情况下,社会、学生、家长都高度关注高考问题,学校和教师也不可能忽视这个问题。既然高考是指挥棒,我们就要认真研究这根指挥棒,让它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二)编写出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的“ 教辅”资料和质量检测题。

(三)教师要继续研究新的课程标准。

教师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各种教学理念都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体现在学生身上,所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

(四)教师要摆脱旧观念的束缚,转变教学方式,主动适应新课本。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困惑,一方面与课程改革的配套工作不完善有关,如评价和高考方案等;另一方面,与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研究不够有关,往往用旧的观念和经验来套新课本,自然是困难重重。以往高中历史章节体通史课本的特点是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内容多而浅,尽管它是大学历史通史的压缩版,但经过多年的教学,教师们对它早已习惯和适应了。现在模块单元体专题题材的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但是,由于新课本刚刚使用,许多教师对它还很不适应,加上初中历史教学大都开展得不太好,学生们的历史素养普遍偏低,因而高中历史教学有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对于新的历史课本要把握几点:1.教师要调整好心态、观念、思路,主动适应模块单元体历史专题课本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某一领域、某一类别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意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2.依据新课本的有关内容,探寻更高层、更严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特点。3.在教学中不能就课本讲课本,就模块讲模块,就问题讲问题,历史的发展有因果性、关联性。所以,历史研究的思维必须是战略性、整体性的。由于历史课本各模块之间并没有严密的因果时序性,因此教学顺序怎样安排和调整都是可以的。为便于教学,有些模块内的单元内容也可以重新整合。

第五篇:对初中英语新课改的困惑

初中英语课改的困惑

初中英语新课改进行两三年了,学习新课改理论、听专家新课改报告,作为一线的课改教师,我发现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越来越普及。但是新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如:有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较以前同级的学生高出许多,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学生的两极分化从初一就开始凸显。这样学生水平高低差距大,使教师在授课中难以兼顾,无疑增大了授课的难度。尽管新课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课改仍困难重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些脱节

新课标英语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而教材中有些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好似是纸上谈兵,例如pizza等等,学生对他们毫不熟悉,失去了兴趣,因而也得不到巩固,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 新课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可是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而且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许多教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更何况,我们现在每人教两个班,每班六十多人,除正式课节外还要上早自习、活动课,每周有近二十节课。除了上课,其余的时间光是备课都不够用,况且还要批改作业,要应付上面的各种检查、听课等等。

三、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是英语新课改的又一障碍

在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是主科,而英语只是副科。城区小学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小学的英语考试主要是听,升入初一后,好多人连26个英语字母都不能全读对,或者将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混淆了,更不用说写了。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双方已经脱节。加上许多人认为,小学英语学好与否没有关系,反正上初中以后仍要从头开始学。因此,英语教学的所有压力都留给了初中英语教师,使小学英语教育形同虚设。新课标英语词汇量大而难,话题范围广,且初中开设的科目多,各科的压力大,时间紧,因此许多学生一接触英语就有畏难情绪;面对大班额,教师精力又有限,如果配合不好,有些学生往往会落伍,以后再想弥补真是难于上青天。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很大损失,造成了许多遗憾。

四、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不少单词拼写难,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新课标英语的词汇量超出以往教材的好几倍, 因而对学生仅是英语词汇量方面,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情绪。再加上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记忆起来实在太费劲,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难以记忆,面对这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单词,即使孩子的求知欲再强,也不会对自己丝毫不感兴趣的东西牢固记忆吧,毕竟他们还只是孩子。如果教师逼着学生记,势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乃至产生厌恶,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彻底放弃英语学习,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前途,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

五、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由于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的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先选优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采用新课标,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上面评价教师的尺度又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由于存在上述的原因, 新课改的实施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矛盾,要保障英语新课改的顺利实施,还应多站在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角度看问题,还需考虑到农村以及小城镇中学。

总之,要想真正获得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参与英语新课改,的确还有一段路要走。同时也需要我们全体英语教师做出很多努力。

初中英语课改的困惑

桃 园 中 学

崔 庆 娜

下载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困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学科新课改中的困惑

    高中语文学科新课改中的困惑 新课改在我省已经实施三年,2013届毕业的高三学生也参加了新课改高考模式下的考试。学校在上级部门的安排下,利用暑期对全校高中教师进行了全员培......

    新课改面临的十大困惑和困难

    新课改面临的十大困惑和困难高中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至少有10个方面的困难与困惑,在此列举出来,希望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投入,希望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

    面对新课改,一线数学教师怎么做

    面对新课改,一线数学教师如何做 三门峡市陕县菜园第二中心校 杨明辉 前段时间,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这一单元,觉得现在的小学数学真是不好教,学生学起......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一、一期来高中新课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全体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分别参......

    一个中学数学教师的困惑(合集五篇)

    浅析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庆阳市西峰区温泉初中张文珠 【摘要】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在当今世界各国高科技的较量中,数学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从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形势和......

    浅谈中小学英语新课改5篇

    浅谈中小学英语新课改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学生为主体,更进一步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