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实现台州港口开发新环境

时间:2019-05-12 11:4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实现台州港口开发新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实现台州港口开发新环境》。

第一篇: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实现台州港口开发新环境

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实现台州港口开发新环境

台州港位于长三角南翼,区域经济水平发展较高,民营经济发达,是我国能源、医化、制造业基地。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占浙江岸线总长近1/3,其中台州湾头门港区和乐清湾大麦屿港区是不可多得的深水港区。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海门港为中心,大麦屿、健跳港为两翼”的发展格局。2004年完成吞吐量2721万吨,集装箱4.5万标准箱。

港口是我市重要战略资源,对于促进经济建设、对外贸易和城市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港口开发建设,本届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港口大城市”战略目标。作为新组建的台州港务集团来说,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性发展机遇,做“走在前列”标兵,加快港口跨越式发展,实现大港口开发建设新突破,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港口开发的战略意义

港口与城市关系密切,江泽民同志曾精辟论述“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口作为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货物海陆联运的枢纽,国际商品的贮存、集散和分拨中心,贸易、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的聚散地,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日益增强。

港口是城市经济的保障。随着港口功能由原来的海陆转运节点逐步转移到工业功能,港口对区域经济和贸易发展越来越重要。港口作为海陆交通枢纽,具有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作用,可以通过海上运输把本地区市场同国际市场连接起来。交通部有研究表明,沿海城市港口吞吐量与GDP相关系数高达0.98。以天津港为例,每万吨货物吞吐量创造26个就业岗位,创造GDP120万元。集装箱经济社会效益对区域经济贡献更大,是原油的4位,煤炭的2倍。与此比较,我市港口经济社会效益更好,2004年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74万吨,货值达70多亿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港口是工业经济的助推器。由于港口所在城市具有发达的交通条件和国内、国外双向经济腹地,为建立临港工业区,发展制造业、进口原料的出口加工业等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市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工业,逐步发展形成了华能玉环电厂、三门核电、浙江医化基地、沿海船舶制造等一批重要的能源、医化以及机械电子等产业。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的形成,以及京唐、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崛起,也充分印证了港口对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港口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经济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正在结合为一体。港口经济的发展带动各种运输方式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水运、装卸、陆运、物流业、仓储业、中介代理业等,尤其是海门港,港区就是市场,港口经济占海洋经济总量重头。

港口是城市现代物流发展基础。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结合部,各种运输方式枢纽,使港口所在城市成为港口腹地区域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集地。依托集装箱码头和临港加工区,利用港口集散过程中形成的现在物流链,借助现代化理念和信息处理手段,建设物流园区,建立配送功能,容易架构国际物流中心。

如果说高速公路、铁路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那么港口是城市联结世界的主要门户,通向国际的窗口,对我市构建“两个社会”,实现市委提出的战略目标,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性意义。

二、港口开发的现实基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台州港是我省沿海重要港口,有较好的腹地经济依托和临港经济基础,随着集疏运条件和口岸环境的改善,台州大港口开发条件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港口开发日益被重视。市委二届、三届都把“建设现代化港口大城市”列为一大战略目标。2004年11月市委蔡书记在台州港调研时指出,台州大港口要破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今年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港口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这些都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加快港口开发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决心。社会经济实体尤其是台州民营大企业,对港口开发前景逐步看好。大麦屿港区股份制开发建设,显示了民营资本参与港口开发的积极性。台州丰厚的民间资本,将为台州大港口开发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

——港口腹地经济快速发展。台州经济快速发展,外贸经济活跃。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1173.9亿元,自营出口额38亿美元。今后五年,生产总值将保持年均12.5%增长速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腹地经济快速发展为港口发展提供充分的货源,预计到2010年,台州集装箱吞吐量达50万TEU,外贸集装箱超过10万TEU。

——港口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实施港航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台州港务集团,是我市大港口开发重要举措。以海门港国有港口资产为主体组建的港务集团,将承担政府在港口开发基础设施中的部分职能,以及港口市场开发职能,形成了一个以“港口开发、建设和经营”为己任的载体。

三、港口开发的历史机遇

台州港新一轮开发建设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各国正在寻求全球化发展的方式与途径,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加快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尤其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正日益成为承接转移的阵地。台州提出的“工业立市”和打造“先进制造基地”战略正迎合了全球化趋势。台州在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将给台州临港工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也给港口发展带来充足货源。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龙头,正大力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已逐步成为外商云集的国际大都市。我市积极接轨大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充分利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参与产业分工协作,逐步成为上海支柱产业配套基地和协作基地,港口应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实现海上“接轨大上海”,扩大港口规模。

——洋山港开发带来的机遇。上海洋山港规划建设世界上规划最大、功能最强的集装箱港口,建成后是东南亚最大国际航运中心。它的建成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东南沿各港口布局和功能的改变。抓住这一机遇,距洋山港180海里的海门港区和215海里的大麦屿港区,功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成为上海洋山港重要喂给港。洋山港强大辐射必将给台州港发展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大交通建设带来的机遇。我市综合运输格局将逐步形成,台金高速公路、台金铁路、台州大道、甬台温铁路、乐清湾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将给大麦屿深水港区和台州湾头门港区开发创造良好的集疏运条件,增强辐射能力,扩大腹地范围。

四、港口开发的总体构想

集团作为台州港口开发新生力量,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开发大港口”的定位,按照“立足海门港区,放眼大港口”思路,以接轨洋山港为契机,以“走在前列”和“两个社会”建设为指导,以“开发大港口,建设现代物流”为目标,充分发挥集团在人才、管理、投融资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整合海门老港区资源,积极参与大麦屿港区和头门港区的开发建设,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海门港区和大麦屿港区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取得较大突破,实现吞吐量500万吨,集装箱25万标准箱,集团公司逐步成为开发大港口的排头兵和地区性码头经营公司,为台州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 海门港区:针对港区水深不足,发展空间要素瓶颈制约,码头结构性矛盾突出,吞吐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积极实施老港区改造工程以及集装箱码头东扩工程,进一步巩固、整合港口资源,增加码头设备布置,提高技术含量,提高码头通过能力,使码头吞吐能力基本满足腹地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

大麦屿港区:按照大港口开发破题要求,发挥其深水优势,建设规模化集装箱港区,近期重点抓好2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改造投运,以及5万吨级深水码头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外贸水-水中转大型码头,使其成为台州对台贸易重要口岸。

头门港区:头门港区作为海门港区发展的延伸,是未来开发转移的重心,积极做好头门港区开发前期调研和论证工作,适时参与深水泊位开发,把头门-海门建成台州中心城区的港口物流中心。

五、港口开发的对策

(一)创新开发体制

建立区港一体化开发模式,促进大港口开发。世界著名的鹿特丹港、汉堡港、香港等港口城市港城一体化,我国天津港、宁波港、嘉兴港等区港一体化,均取得了成功实践。区港一体化开发模式,不但可以解决我市多年来港口发展中体制不顺的问题,而且可以带动临港工业和物流业发展。台州各港区可建立港区管理委员会,与所在地乡镇合署,机构升格,明确开发职责,对港区开发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招商引资和推介。创新投融资机制,实行港区财税、规费等封闭运行,以推动港口大投入和滚动发展的需要,促进港口开发。

此外,台州港对外应统一名称,统一冠以“台州港XXX港区”,港区内统一路牌标志,形成港口文化和品牌。

(二)建立政策支持

港口建设投资大、回报期长,社会综合效益好。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撑,拉动港口超常开发。在港口建设上,通过设立港口建设专项基金、优先安排国家专项贷款,以及在用地价格和税收上优惠等支持政策,加大港口开发建设投入。对于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贴息。在新建项目经营过程中,给予税收优惠;重要航线开拓,给予一定的亏损补贴。此外,港口集疏运在市内的过桥过道费应减半或免收费,降低港口运输成本,形成大通关良好环境。

加强岸线管理,调控港口开发建设,是确保岸线按照开发规律合理使用的必然要求。目前台州市正处于港口快速发展期,岸线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政府应加强对港口岸线宏观调控,相关部门应加强岸线资源监管,防止乱批、乱建,尤其是对于可供成片开发的岸线和土地资源更需要通盘考虑。在积极鼓励企业或自然人参与港口开发的同时,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防止深水浅用等浪费现象。港口后方土地资源,应着重加强管理,出台相应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防范港口开发后方场地不足的现象发生。

(三)构建港口发展新平台

目前,我市码头总量不足,全港共有泊位87个,吞吐能力1176万吨,2004年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2721万吨。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87个泊位中,47%是货主码头,万吨级泊位只有2个,千吨级泊位32个,千吨级以上泊位仅点总数的38%。基础设施落后以及航道水深不足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随着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以及船舶大型化的进程加快,现有港口泊位将越来越来不适应新的水运形势,建设大吨位码头已迫在眉睫。

海门港区应及时组织航道疏浚,老港区应加快改造步伐,加大码头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大码头通过能力,缓解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尤其是集装箱码头,后方场地不足已经严重阻碍集装箱发展,需要在市区规划建设一个以港口为枢纽、以内外贸集装箱为基础的国际物流中心,既为集装箱发展拓展空间,也为台州物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 大麦屿港区开发是近期台州港实现突破的重点。要充分发挥大麦屿港区水深和航道优势,建设规模化的集装箱港区。要重视港口交通运输网络的构建,加快启动建设沿海高速公路、乐清湾跨海大桥和甬台温铁路,同步申报一类开放口岸。

(四)建立高效信息系统

在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同步加强口岸软件建设,使港口运输管理和口岸管理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这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对于增强港口对客户的吸引力也有着突出的作用。推广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EDI中心,构建港口、海关、外代、商检、卫检、动植物检、货主等单位的信息统一平台,提高通关速度,促使物流畅通,降低通关成本,不断提升港口功能。

(五)探索港口合作开发新模式

台州港口开发建设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只求所在,不求所有,敢做补充和配角”新理念,谋求港口新发展。为推动同周港口的合作,可先建立相应机构,通过组织或参加各种形式交流会、招商会等,加强区域同周边地区合作和协调,寻求合作伙伴,探求港口跨跃式发展新路子。港口开发上,可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如,先建再合作,联建合作,整体包装引资借力合作等。

区域间的合作方式上,可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建立松散型联盟,实行不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相互沟通信息,实行装卸价格联盟、设备物资调剂、管理人员互派等方式合作。二是建立战略联盟体系,设立非实体单位如组合集团,通过两港负责人每月碰头会、商务洽谈会、联席会等联络机制,形成必要的价格联盟、信息共享、货源分割、利益补偿等机制。三是建立紧密性合作关系,以资本为纽带,组建组合港务集团公司,使双方资源得到最充分、最合理运用。

第二篇:创新考核机制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

创新考核机制 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

由于充分发挥目标考核总抓手作用,过去的一年,留坝县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市级文明县城”、“省级信息化管理项目县”等称号,在陕西省2009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监测考评中,综合名次位列全省第70名,较2008年进位了13名,荣获“陕西省2009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成绩属于过去,当前,摆在留坝县面前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旅游产业的第二步跨越,带动其它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最终目的。如何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应在创新考核机制,强化督查考核,推动工作落实上下功夫,深化考核体制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目标考核职能作用。

围绕科学发展,修订完善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要弱化奖励加分。现阶段的考核实际操作中,降低奖励加分标准,并限定加分额度,可以弱化奖励加分对考核等次的影响力,避免出现“以奖定优”的现象,从而突出实际工作成绩。只对重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的实行奖励加分,对县直部门承担市考指标情况在全市排位前3名和后2名的分别进行加减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考核的激励作用。

二是在考核奖项中增设“特别奖”。对在工作中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或重大阶段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乡镇和部门,分别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发给一定数量的奖金予以奖励,形成比贡献、争先进的工作导向,大力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

三是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在对乡镇、部门承担的重点工作任务和共性指标实施考核过程中,先由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向县考核办提供考核结果,然后统一对外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考核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四是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切实推行部门考核乡镇、乡镇评价部门的“上考下,下评上”考核制度,增加并强化乡镇评价县级部门这一环节。县级部门的民意调查,要扩大测评范围,由“两代表一委员”及部门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进行评价,促进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提高服务水平。

把握“五项原则”,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确立衡量发展的标尺。

一是把握导向性原则。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强力推进旅游产业一业突破、奋力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发挥考核指标引领发展方向的作用,从促进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既符合时代特征又体现留坝特色的考核指标;

二是把握针对性原则。根据乡镇和部门的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结合各自职能及个体差异,因职定责、因事定责,在指标设置上体现“乡镇考发展,部门评服务”,各有侧重点;

三是把握重点性原则。把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指标作为重点,加大权重,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

四是把握合理性原则。考核指标设置做到既切合实际、又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乡镇和部门树立“跳起来摘桃子”的思想意识,自加压力,根据各乡镇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和地域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分别确定不同的增长幅度和绝对数量,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五是把握可操作性原则。对涉及的考核指标尽量做到具体、量化、细化,用刚性的数据来体现,不能量化的指标,根据每项任务完成难易程度,设置具体评价要点和标准,进一步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

创新“六项制度”,加强日常督查考核,狠抓目标任务的落实。

一是建立调查研究长效机制。由县考核办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定期不定期深入乡镇、部门调查、走访,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分析研究目标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确保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科学、规范;

二是健全目标运行月统计、季分析制度。对市考指标、重点项目建设、旅游开发等重点工作实行月统计、季度分析,随时掌握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解决,促进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三是建立重点目标现场观摩制度。定期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对全县重点项目、工程及产业发展等进行观摩,了解重点项目实施情况、主导产业发展势头,以寻找差距、学习借鉴,共同发展提高。

四是建立考核协调会制度。及时召开考核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分析市考县指标及县上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五是建立领导包抓责任制。由全县30余名县级领导包抓32个重点建设项目、48个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夯实工作责任,推进项目建设。

六是落实日常督查考核通报制度。对旅游开发、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实行全程督查,把定期检查与不定期随机抽查、重点工作跟踪督查结合起来,对各乡镇、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每季度通报一次,对重点工作和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随时进行通报,坚持重点工作推进到哪,考核就跟进到哪。

坚持“四个结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一是与评优树模相结合。将单位考核结果作为集体、个人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凡目标责任考核评为较差、一般等次的乡镇、部门,其单位及领导干部不得评选各类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

二是与公务员考核相结合。将个人的考核与单位的考核结果挂钩,凡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乡镇、部门,其主要领导个人考核方可评定为优秀等次。对综合考核评定为一般和较差等次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县直部门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促进其改进。对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综合考核等次为一般和较差的乡镇及县直部门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一般干部的考核与本部门、单位目标责任考核结果也要密切挂钩。

三是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坚持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有机结合,注重在目标任务的落实中发现干部、识别干部、选拔干部,特别是对在实施旅游“一业突破”发展战略中以及重点项目建设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在全

县树立凭实绩用干部、靠贡献坐位子的良好用人导向,实现考事、评人和用人相结合。

四是与经济奖惩相结合。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充分发挥目标责任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进工作的作用,激发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第三篇:强化机制创新 实现精细管理

强化机制创新 实现精细管理 全面推进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

2011年2月25日 10:30 江苏消防总队(查阅次数: 719)

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当前公安部部署的“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构筑“防火墙”工程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建设人民满意消防监督执法队伍、维护火灾形势稳定、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发生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着诸多新考验和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提升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这个核心,强化机制创新,运用现代管理手段,着力实现对执法活动的精细化管理,促进执法公正,缩小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与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的差距。

一、创新执法理念,实现监督队伍依法行政

现行的消防监督管理理念总体上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模式,以服务公众为导向的警务理念尚未确立或未得到切实贯彻,作为消防监督部门应以隐患的整改消除为最终目的, 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满腔热情为人民服务。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广泛的教育整顿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让监督执法队伍明白“权为民所用—因为权是民所给”、“利为民所谋—因为是为民掌权”、“情为民所系—因为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关注民生、倾听民意、洞察民情,从人民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社会最关注的执法薄弱环节做起,把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是拓宽服务渠道。要紧紧围绕为民、便民、利民,做到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出台便民利民措施。可以推行“一线工作法”,即实行领导在一线指导,干部在一线工作,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经验在一线推广。对消防执法过程中的各项制度进行系统整理,把执行过程中效果理想、基层和群众感到满意的,继续予以保留或进一步充实、完善;在执行中还存在不适宜的问题,或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予以修订或取消;还没有建立制度的“空白点”,督促尽快建立。

三是落实良性互动。勿庸置疑,“互动”亦可称之为“参与”,意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广泛吸收社会单位、个人参与决策、计划、决定、执行的过程。对此,监督执法队伍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开放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实行过程开放、手段多样、与民合作、使民参与,从单一的行政型管理向综合参与型转变,使广大民众成为火灾防控的得力辅助力量,建设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

二、创新执法机制,实现警民关系和谐共振

执法观念的创新,必须以机制创新为前提,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工作方法创新为表现形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际工作中,要紧紧围绕部局出台的《公安部消防局关于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方案》和《公安部消防局关于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五项机制、34项制度,全面树立“阳光透明、公平公正、服务便捷、监督制约”的消防行政执法新理念。

一是机制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一些执法机制存在的弊端和缺陷暴露无疑,如部分监督员“重监管、轻服务”,以管理者自居,极少数仍有特权思想,对待群众态度冷漠,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作风粗暴,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既无益于警民双方的互动,工作效益的提升,也无助于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阻碍了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己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消防监督部门要以改革发展的理念,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机制体制,创新优化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增强执法效果。

二是制度创新。要本着执法为民,群众至上的指导思想,从合法性、适用性、有效性等角度,按照《消防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及三部规章要求,及时制定针对行政审批、建审验收、自由裁量等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的相关规定,减少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等违法违纪空间,防止个人背后“暗箱”操作,任意更改执法文书、任意降低处罚标准等执法随意性,因个人意志导致的不公、不廉和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全面实行“阳光作业”,以制度规范事,以制度管住人,不断促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

三是方法创新。当前,消防执法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执法方式己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改进工作方法,转变落后观念,建立新型体制,履行消防职能,积极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新路子。比如发挥消防服务窗口的作用,在流程、时限上挖掘潜力,强化现场主动服务、“一次性”告知服务、限时办理服务,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减少中间环节,全面实现消防执法“服务便捷”的最终目的。

三、创新监督制约,实现执法活动跟踪问效

孟建柱部长指出:“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根本要靠广大民警认识的提高与行动的自觉”。当前消防执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监督制度不健全。抓执法规范化,须先立规矩,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用标准化推进规范化。

一是拓宽内部民主监督制约机制。要把“权限法定化,程序合法化,行为规范化”贯穿执法工作的始终,明确职责分工,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的执法责任制,把消防执法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执法单位和岗位,坚持领导把关、职能部门审核的工作程序,对每一个执法环节进行全程监督,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关。要建立以案件审核、执法检查、质量考评为主要内容的执法监督机制,坚持定期开展内部执法大检查和执法质量考评工作,发现问题严格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做到谁检查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真正做到消防行政执法权限确定化,消防执法责任明晰化,消防执法程序公开化,消防执法行为规范化。

二是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警务公开是加强外部监督、规范执法程序的重要保证,也是强化执法效果、取信于民、普法于民的重要手段。通过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公开办事程序、时限,公布廉政建设规定,聘请社会消防执法廉政监督员,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监督员征询意见等形式,自觉接受国家权力机关、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对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通过公开执法,一方面可以使具体消防法律问题得到顺利解决,提高了人们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增强了公安消防机构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使整个过程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能够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流程透明、公开,有利于克服、防止滥用执法权力情况的发生。

三是创新应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集信息公开、业务受理、业务审批、举报投诉查处、单位消防管理和消防培训教育等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强化执法行为管理,规范执法程序,公开执法环节,使各项执法活动实现阳光作业,杜绝暗箱操作,真正体现执法的公开、公正、公平,全面推进当代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

四、创新考核奖惩,实现执法队伍人尽其才

警力有限,警能无穷。在“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时代,消防事业发展的最终竞争力来自人的因素,人的工作做好了,消防工作就能出成绩,就能出效益。“奖优罚劣,好坏有别”,才能激发消防监督队伍的执法热情和动力,全面提升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

一是以先进典型树立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对激发监督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有着强劲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识的发现、培养、树立一批学得起、叫得响、立得住的先进典型。用他们的工作精神、工作方法和先进经验武装、引导广大消防监督员,用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高尚的品质教育、鼓舞、感染消防监督员,通过与强者为伍,典型效应派生的群体效应,自找差距,形成“你追我赶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二是以赏罚并举促进人尽其才。要建立完善的赏罚考核机制,营造一个“有为才有位”的用人环境,激励有为,淘汰平庸,对于成绩突出的消防监督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休假、福利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同时对于属个人取得的成绩、荣誉,在其职务(职级)晋升时要考虑进行相应的加分。而对于工作平平、责任心不强甚至于出现问题的消防监督员要进行通报批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规定时限督促其整改,到期复查,如继续工作无作为,则要坚决调离岗位,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科学用人路子,切实做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会干事的有地位。

三是以从优待警解决后顾之忧。消防监督员的归属感、责任感是激发其内在潜能的持久动力。实际工作中要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工作上关照,特别是对随军家庭的安排、家庭生活困难的照顾、子女入托入学、伤残军人的帮助、干部转业安置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温暖,切实为消防监督员解除后顾之忧和实际困难,为他们以队为家、安心工作提供良好条件。消防监督员尝到的甜头多了,易于激发他们的不断进取精神和内在潜能。

在新时期,消防机构应创新工作思路,建立精细化的运作机制,完善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各项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切实从源头上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全力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消防执法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

第四篇:创新党建机制 实现四个突破

创新党建机制 实现四个突破

卓资县交通运输局党总支

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交通运输局党总支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以争先锋,树旗帜,谋发展,促和谐为主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党建工作;通过激发创先争优活动,在党建工作中实现了四个新的突破。抓学习,强信念,思想建设实现新突破

党总支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立局之基,放在首要位置。严格按照要求,常抓不懈。通过总支班子和总支委员讲党课,选派中青干部参加县党校中青干部培训班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图片展览,踊跃参加县内组织的各类知识测试等方式,切实加强党员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使大家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同时还将思想政治建设与交通运输工作相结合,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交通运输工作跨越式的发展。

抓培养,强素质,能力建设实现新突破

党总支按照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素质要求,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岗位职能,通过机关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业务研讨等方式,培养眼界宽,思想宽,胸襟宽,政策通,业务通,信息通,能讲能写,能做具体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局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了比学习、强

1素质、争当带头读书的表率。比效能,强服务,争当带头践诺的表率;比纪律,强作风,争当带头廉洁的表率;比团结,强理论,争当带头促和谐的表率的“五比五强五争当”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素质和能力。

抓机制,强管理,制度建设实现新突破。

党总支将加强机关制度建设作为“治局之方”。放在重要位置,不断补充完善,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按照交通运输工作职能、标准、流程、时限、责任“五明确”的原则,对局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对工作职能、分工、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建立完善了局机关各股室岗位目标责任制、工作推进督查制、奖惩评比制,监督约束制、服务承诺制。同时加大了督促检查力度。对上级批办事项进行专项督查,对上级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局务会决策事项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对局机关各股室全年共性目标和公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年终考核等;并将落实执行情况与局内各股室“评先评优”及公务员考核相挂勾,奖优罚劣,确保交通运输各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抓创新,强推进,工作成效实现新突破。

在对过去成果总结、提炼,升华的基础上,党总支对局机关提出了思想建设是:“立局之基”,能力建设是“强局之本”,制度建设是“治局之方”,工作创新是“兴局之路”的基本要求。结合交通运开展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员干部下基层,到一线,创先争优活动,局机关通过“1+2”承诺(每个股室承诺年内至少有1项工作创新或突破,每名党员干部承诺年内至少办好2件实事,“五访五部”(访离退休老党员、访县人大代表、访县政协委员、访上访群众、访困难群众,问政于民、问策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问道于民,“三必谈”(与有问题的支部必谈、与有情绪的干部必谈、与有困难的党员必谈,“三结对”(结对1个帮扶村、结对1名困难党员、结对1名贫困学生)的方式,加强对各党支部的组织建设的指导和对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有效地促进了全县交通运输跨越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党总支荣获了县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第五篇: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汇报专题

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汇报

按照市委关于推进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台安作为全市的先行试点县,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开局、高效率推进,做到边探索边改革,权力下放、全员聘用、财政统计、目标管理、绩效考评等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极大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两区一城”各项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无论是项目工作,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1、着眼于“权力如何下放”,推进领导体制创新,做到了权责明确。建立权责一致的领导体制,明确下放什么权、怎么下放得合理,才能确保开发园区改革的顺利进行。一是下放用人权。制定了《台安县“两区一城”体制机制改革协调工作方案》、《关于创新“两区一城”选人用人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除“两区一城”领导班子外,内设机构和其他人员都由“两区一城”管委会聘用;公选干部由“两区一城”管委会负责提出岗位名称、人选条件;中层及中层以下干部的绩效考评办法由“两区一城”管委会制定,并负责考核;新录用人员档案由“两区一城”管委会负责管理。二是下放管理权。围绕简政放权。

讲、民主投票的方式,推荐产生33名中层干部;注入活水即实行由外省命题判卷、聘用外市人员担任面试评委、优先考虑外地人员的“三外”方式,面向全社会公开选聘3名中层干部。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三个岗位的第1名均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此外有1名工作在浙江省扬州市、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被我们专门选聘到经济开发区任职。一般干部聘用时,做到了双向选择,公开选岗,岗位选人,综合评定,全员聘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二是靠激励管干部。按照合理赋值、量化评分、奖优罚劣的原则,建立岗位分类和职级分层次相结合的绩效考评体系,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人人心中有目标。如八角台新城实行分类分岗考核,招商部门和综合职能部门分别实行“541”和“6211”指标考评,这样既体现了部门的职能特点,又突出了部门的工作重点,从而使工作目标更明确,工作效率更高。按照“以岗定薪、能者高薪”的分配原则,建立以绩效工资制为主体的薪酬分配形式,实现按劳、按绩、按效分配相结合。如经济开发区对民主测评合格的人员,聘用后执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补贴四部分组成的绩效工资制度,对民主测评出的4名不称职工作人员,聘用一年内不执行绩效工资制度,而是采取将本人现行档案工资的70%作为岗位工资,其余30%作为绩效工资的办法,根据年底考核得分比例确定应发工资,一年后民主测评再不称职的,开发区将与其解除聘用合同,实现了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三是凭绩效用干部。为激发干部活力,“两区一城”管委会把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职级升降、收入增减、人员去留的基本依据,真正做到凭实绩用人,看民意用人。如经济开发区对考核排名末位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亮黄牌,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做降职处理,连续三年排名末位的免职;对考核排名末位的一般干部亮黄牌,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亮红牌,由开发区管委会另行安排工作,实现了有为者有位、多劳者多得、实干者实惠。

3、着眼于“财税如何增加和项目如何落地”,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促进了实力提升。只有源源不断的项目流,才能让产业园区成为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最终实现发展提速、实力提升。一是明确财政分配增动力。赋予“两区一城”一级财政权,实行封闭管理,即财政体制单列,与县财政单独结算,纳入预决算管理,“两区一城”范围内形成的财税收入按一定比例留管委会支配。明确“两区一城”统计数据上报工作职能,确保数据的一体化和合理化。目前,我县“两区一城”还处于过渡期,其财力还不足以养活自己。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采取先喂奶,再断奶,然后反哺台安的方式,实行财政限期补助。具体办法是:二年内,对台安经济开发区保现有人员工资基数,对农高区按现有人员工资基数上浮30%,对八角台新城只管新增加人员工资保基数,二年后“两区一城”与财政完全脱钩,切实做到了扶一把、拉一把、推一把。这种捆绑式给予,倒计时推进的方式,使“两区一城”自觉地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千方百计上项目,增税源。二是注重项目落地增实力。我们确定了以项目大小看能力高低,以税收多少看发展快慢,以财政盈亏看实力强弱的经济工作考评方式,从而促进了“两区一城”始终突出项目这一中心,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人人想项目、人人引项目、人人落项目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河北华德投资10亿元的多色彩钢生产线、安井集团投资6亿元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等14个项目落户台安,开工建设,使项目落地、实力增加变成了现实。三是推动党建创新增活力。注重发挥“两区一城”党工委的职能,促使其围绕招商引资深化党建工作,创新服务机制,强化日常管理,切实把干部职工精力和重心引领到招商引资上项目中来。大力推进窗口岗位创先争优,注重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建立“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区,赢得了企业的认可,坚定了企业到“两区一城”创业发展的信心。同时,按照组织推动、典型带动、载体牵动的工作思路,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

下载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实现台州港口开发新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实现台州港口开发新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机制严格执法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新突破[推荐]

    创新机制 严格执法 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新突破我市的建设安全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建设部的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建设部关于安全......

    创新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报道

    XX镇创新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讯信息近日,XX委员会教育发展基金负责人到XX镇高山之尚学校视察并督促高山之尚学校建设,在察看工地时,发现施工场地井然有序,科教楼拨地而起,操场......

    创新监管机制 实现多方共赢[精选合集]

    创新监管机制 实现多方共赢 ——拓展推动渣土运输行业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在去年建筑渣土综合整治半年工作总结大会上,宋局长指出“建筑渣土综合整治的终级目标就是使渣土车驾......

    创新机制 实现突破 典型示范 整体推进

    创新机制 实现突破 典型示范 整体推进 全面开展社会救助工作 谱写老区民生工作新篇章 确山县民政局 今年以来,确山县创新民政工作理念,进一步树立民生意识,强化民生责任,把保障......

    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实现科学发展

    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实现科学发展 摘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从而......

    论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实现科学发展

    论文摘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从而实现践行治水新思路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创新师德评价机制 实现作风建设新突破(优秀范文五篇)

    创新师德评价机制实现作风建设新突破 ——对《师德考核评议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东冢初中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是一项难于考核的软任务,往往是只要......

    浅论公司实现环境责任的完善机制研究

    浅论公司实现环境责任的完善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自公司的环境责任被公知以来,各界学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理论做了反思以及各国立法在该方面也作出了修正。但我国在这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