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基础知识小测试(无答案)

时间:2019-05-12 12:2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基础知识小测试(无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基础知识小测试(无答案)》。

第一篇: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基础知识小测试(无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基础知识小测试(1)人

教新课标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20分

猝然()浩hàn()蹂lìn()褶皱().. kān探()震hàn()水渍()焦灼().. 厄运()落mò()磕绊()不济()... 汗流浃背()自怨自艾()望眼欲chuān().. 入不敷出().

一、古诗文默写。20分

1、神龟虽寿,__________。腾蛇乘雾,___________。

2、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流天地外,_____________。

4、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

5、曹操中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表达他虽到了晚年仍自强不息积极追求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维《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在《汉江临眺》中,王维利用人们的错觉,以动写静,反映汉江的波澜壮阔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个人志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自己一生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认为两汉兴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修改病句。10分

1、经过国庆阅兵大典后,使许多年轻人萌发了成为一个军人的愿望。

2、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4、这是一篇充沛着革命激情的好文章,值得一读。

5、这个节目表达了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

三、解释下边句中加点的词。20分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患有所不辟也 ...

3、非独贤者由是心也

4、蹴尔而与之 .....

5、乞人不屑 也

6、此之谓失其本心 ....

7、为宫室之美

8、宋何罪之有 ..

9、行道之人弗受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

11、吾欲之楚

12、愿借子杀之 ..

13、名之者谁

14、子墨子闻之 ..

用心

爱心

专心 .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用心

爱心

专心2

15、臣以王吏之

第二篇: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诸葛亮舌战群儒》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诸葛亮舌战群儒》 人

教新课标版

目标定向

一、学习论辩过程中,针对对方的观点,抓住要害,灵活运用多种论辩方法有理有据地进行辩驳。

二、了解诸葛亮渊博的学识、超群的见解、必胜的信念、雄辩的才能。体会言辞的巨大作用。

教学建议

一、在介绍故事背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了解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以及围绕中心问题展开的七个小场次的论辩。

二、口语训练:

(一)语文基础不太好的班模仿角色进行论辩。

(二)语文基础好的班指定话题进行辩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二、自学生疑

1.疏通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旄máo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麾huī 古代指挥用的旗子。

翳yì 遮盖。衽rèn衽席睡觉时用的席子。

羸léi 瘦弱。骧xiāng 马抬着头快跑。

齑jī 细、碎。骘zhì 排定。皓hào 白色。

2.实词的多义

幸得先生

幸:幸亏。

幸勿见怪

幸:希望。

妇女无所幸(《鸿门宴》)幸:宠幸。

三、学习释疑 1.作家作品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一说山西省祁县;一说山西省清徐县;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据说和施耐庵合著《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贾仲明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全书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以多个主人公做线索,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即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俩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赵云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真实的曹操是有不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薄云天”。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和演义中的差别很多。但是历史上的刘备确实也是仁德为怀,感人至深的。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给读者们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蔚然成为一大潮流。直到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小说,无不是罗贯中历史演义的继承和发展。

2.课文分析 一 结构与内容

这篇课文记载的是诸葛亮为劝说孙权联合刘备抗曹而与江东主和派进行的一次论辩。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是拒曹还是降曹。江东诸儒为了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群起而攻之,试图在诸葛亮见到孙权之前先用车轮战术将其挑下马来。面对群儒的轮番进攻,诸葛亮镇定自若,见机而变,运用多种证明或反驳的技法,于嬉笑怒骂中将对方逐一驳倒,令群儒“尽皆失色”,被传为千古佳话。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东吴内部的情况。为了抗御曹军,保全东吴,鲁肃向孙权提出联刘抗曹的主张。孙权遂派他去刘备那里探听情况。早在隆中即洞察天下形势,建议刘备“外结好孙权”的诸葛亮夙有联孙抗曹之意,所以,与鲁肃不谋而合。在得到刘备的同意之后,便与鲁肃结伴到柴桑来劝说孙权。东吴内部主战主降两派意见不一,以张昭为首的众多谋士极力主张投降,而孙权面对这种情形也无可奈何,显得犹豫不决,这就给诸葛亮的劝说设置了障碍,也给读者制造了悬念。

第二部分(第2段到结尾)写诸葛亮舌战群儒。在这次论辩中,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据此,这次论辩可以分为七个小场次。

第一场是诸葛亮与张昭的论辩。论辩的焦点是诸葛亮自比管乐是否“言行相违”。

这场论辩是由张昭挑起的。张昭等人认为孙、刘是无法抵抗曹操的,诸葛亮此行的目的是要借东吴的力量抵抗曹操,保全自己。要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办法之一就是找出诸葛亮的破绽,抓住他的把柄,杀去他的锐气。所以,他首先提出了诸葛亮是否真的自比管仲、乐毅的问题。管仲是春秋时齐恒公的大臣;曾辅佐桓公为一代霸主,是历史上杰出的文臣;乐毅是春秋时燕昭王的武将,曾统帅大军克齐70余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自比管仲、乐毅,也就是说自己文同管仲,武比乐毅,是文武双全的杰出人才。张昭认为这是诸葛亮自吹自擂,故提出此问,为下面的攻击张本。诸葛亮答得很爽快,不仅承认了这一说法,而且还说这只是“小可之比”,口气颇为倨傲,似乎对张昭发问的目的毫不经意。对此,张昭没有去纠缠,而是把握住论辩的方向,紧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诸葛亮未能辅佐刘备取得荆襄“是何主见”?这一问看似寻常,实际上却很尖锐,它与第一问紧密相连,运用诱问法使诸葛亮的言论和行为之间出现了悖谬,完成了攻击的准备。诸葛亮早已看破张昭的意图。所以,他先正面解释不取荆襄是刘备不想取、不忍取——襄阳一带,取之甚易,所以未取,是不想取,荆州之地则是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取——从而表明这与他诸葛亮没有干系,至于为曹操所占,那更与他诸葛亮无关,全是因为刘琮投降了曹操。然后,又用避而不谈法轻轻撇开了对方“是何主见”的问题。然而,张昭并未因诸葛亮看破了他的意图而作罢,而是按他的既定战术,径直指出诸葛亮“言行相违”,正面展开了进攻。他先用欲抑先扬法蓄势,尔后用揭悖反驳法通过指出诸葛亮“自比管乐”的言论和他的行动——“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荆州为操所占);“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之间的悖谬之处进行了驳斥。

听了张昭的驳斥,诸葛亮“哑然而笑”,进行了反驳。他先用反问直诘法予以回击,以大鹏自比,而把对方比作群鸟,从气势上镇住对方。接着以人患了重病应该如何调理治疗为喻,论证刘备不能与曹操硬拼的道理,隐笑张昭是庸臣误国,犹庸医杀人。然后用事例论证法针对张昭援为论据的荆州为操所占;“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弃新野,走樊城”有着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荆州为操所占,“败当阳,奔夏口”是因为刘备“大仁大义”而非军事上无能。这就揭示了对方的这三个论据证明不了其论点,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粉碎了对方的进攻。,尔后,又援引韩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的史实证明“寡不敌 众,胜负乃其常事”,名将用兵也不是百战百胜的道理,以韩信自比,从另一个角度为自己开脱辩护。最后,话锋一转,指出韩信虽然不是每战必胜,但在“国家大计,社稷安危”上,是有主见的。“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将矛头直刺张昭等一班主降派,使对方无法招架,取得了第一场论辩的胜利。

第二场是诸葛亮和虞翻的论辩。争论的焦点是:说刘备方面不惧曹军是否“大言欺人”。

虞翻首先问诸葛亮对曹军浩大声势的看法。诸葛亮表示曹军乃“蚁聚之兵”,“乌合之众”,“不足惧也”。虞翻听了冷笑着用揭悖法点出了诸葛亮言论和行为相悖谬,指斥诸葛亮是“大言欺人”。于是,诸葛亮进行了回击。他先用反问直诘法抵住了对方的话锋(这个反问实际上是以“寡不敌众”的公理作论据证明刘备兵败当阳不足为奇,更与“惧”不相干)。然后表示退守夏口是在等待时机,而不是所谓“计穷”(即退守夏口与“惧”无关),这就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了对方,说明自己并非“大言欺人”。最后,用事例论证法,以对方的行为作反衬,证明刘备“真不惧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自己不是在“大言欺人”,取得了第二场论辩的胜利。

第三场是诸葛亮与步骘的论辩。步骘首先问难。他是想用张仪、苏秦来贬低诸葛亮,说诸葛亮游说东吴就像只会夸夸其谈的苏秦、张仪一样。诸葛亮妙在避开自己不谈,而采用间接回答的方法,以敌制敌,抓住步骘对张仪、苏秦的评价大做文章。他先用事例论证法证明“苏秦、张仪亦豪杰也”,然后又拿步骘等人听到曹操的威胁恫吓就准备投降的事实来与张仪、苏秦对比,指出步骘根本没有嘲笑苏秦、张仪的资格。因为步骘是通过贬低苏秦、张仪来贬低诸葛亮的,所以,诸葛亮为苏秦、张仪正名,实际上也就为自己正了名,说步骘没资格笑苏张,就正是说步骘没资格笑他诸葛亮。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四场是诸葛亮与薛综的论辩。薛综先问诸葛亮对曹操的看法。诸葛亮直截了当地指出,曹操乃汉贼。薛综立刻反驳说,汉朝“天数将终”,曹操将取得天下是“天数”使然,刘备与之争斗乃是“不识天时”。对此,诸葛亮抓住对方立论不符合封建道统观念的要害,给予迎头痛击。他先厉声棒喝,呵斥对方“无父无君”,亮出自己的观点,继而进行论证。用公理论证法证明对方理应诛戮不臣之人,再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乃汉贼”(即曹操是不臣之人),这就得出了一个暗含的结论:对方理应诛戮曹操,可是现实却是对方“以天数归之”。这样,对方的立论与封建道统观念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证明对方真的是“无父无君”,使之狼狈不堪。

第五场是诸葛亮与陆绩的论辩。陆绩的观点是刘备无法与曹操抗衡。理由是:曹操出身名门,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出身低微,“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诸葛亮对此分三步进行了驳斥。第一步用反问句点出陆绩幼年时“座间怀桔”的故事,意在回敬陆绩对刘备早年“织席贩屦”的讥讽。第二步用釜底抽薪法通过否定对方的论据来反驳对方的观点。先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名为“曹相国之后”,实为“曹氏之贼子”,再用揭悖法指出“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查考”的说法与“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的事实相悖谬,驳斥了刘备出身低微的说法。这样,构成对方论据的两个要件就被否定了,对方的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第三步用汉高祖与刘备类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刘备织席贩屦也就不见得无法与曹操抗衡,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而完全驳倒了对方。

第六场是诸葛亮和严峻的论辩。严峻问诸葛亮“治何经典”,意思是要兴邦立事就要治经典,诸葛亮不治经典就没有资格在此谈论抗曹、降曹的军国大事。诸葛亮听出这层意思,运用揭悖法,通过指出严峻的言论与古代豪杰匡扶宇宙却未曾治何经典的客观实际之间存有的悖谬进行了驳斥。

第七场是诸葛亮和程德枢的论辩。程德枢以“儒”自居,指责诸葛亮“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程德枢指责诸葛亮“未必真有实学”,也就是说他这样的“儒”是有“实学”的。于是,诸葛亮抓住“儒”字,用追加前提的办法将之分成“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而分别阐释,着重讥刺“小人之儒”的所谓“实学”不过是“雕虫”、“翰墨”之技,又举出杨雄的例子予以证明。因为程德枢是以“儒”自居来嘲讽诸葛亮的,所以,诸葛亮说的是“小人之儒”,讥刺的就正是程德枢。一顿痛斥,说得程德枢张口结舌。

四、点难拨疑

1、诸葛亮取胜的原因:其一,充满自信,以势夺人,从心理上压倒对方;其二,灵活运用多种论辩方法;其三,诸葛亮主张抗曹扶汉,理正;江东诸儒主张屈膝事曹,理亏。

2、论辩特点

(一)充满自信,以势夺人,从心理上压倒对方。

舌战亦是心战,在这场论辩中,诸葛亮面对的是众多的东吴儒士,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之中,诸葛亮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抱有必胜的信念,在言语上表现出藐视一切对手的气概。就客观形势而论,刘备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与孙权联合的,他的力量也确实无法与曹操抗衡,这就给张昭等人的发难提供了依据,但诸葛亮并未因此而丧失信心,乱了方寸,而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取高屋建瓴之势,对东吴诸儒表现出不屑一顾,不屑与语的轻蔑,“哑然而笑”对张昭,“厉声”喝问对薛综,调侃揶揄对陆绩。同时有理有据地给予痛击。此外,诸葛亮言辞犀利,常常结合反问、排比等手法形成无法抗拒的气势,来削弱对方的攻势,增强自己的反击力量,在这场论辩中,他运用反问达十次之多,次次都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用排比、对偶如“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弁之辈”等等也都气势浩荡,夺人耳目。这些都是他信心十足的表现,都能在心理上给对方造成压力。

(二)灵活运用多种论辩方法。

在这场论辩中,论辩的双方都不是等闲之辈,各种论辩方法运用娴熟。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言论证、对比论证、归谬反驳、反辱相讥、揭悖反驳等等,比比皆是。(上文已谈,不再赘述)而诸葛亮更以他渊博的知识、超群的见解、雄辩的才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取得了这场论辩的胜利,从而为刘备与东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五、归纳小结

六、课后作业: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第三篇: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1.5.3近似数》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1.5.3近似数》学案 人教新课标

学习目标: 理解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准确地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习重点:近似数、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学习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及有效数字,按给定的精确或有效数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准确数与近似数:

(1)初一(4)班有42名同学,数42是 数;(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数3是 数;

(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数960万是 数;(4)王强的体重是约49千克,数49是 数.二、合作探究

1、王强的身高为165cm,数165是一个 数,表示王强的身高大于或等于 cm,而小于 cm。

2、长江长约6300千米,是一个 数,表示长江长大于或等于 千米,而小于 千米。

3、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取近似值:(3.14159265)

(精确到个位),(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01,或叫做精确到 分位),(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

4、有效数字:从一个数 起,到 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5、3.256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 5.08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 6.3080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 0.0802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 3.02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 1.68×10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6、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15 8(精确到0.001)(2)30 435(保留3个有效数字)(3)1.804(保留2个有效数字)(4)1.804(保留3个有效数字)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三、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练习。

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65148(精确到千分位); 解:0.65148 

(2)1.5673(精确到0.01);(3)0.03097(保留三个有效数字);(4)7546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5)90990(保留二个有效数字);(6)64.8(精确到个位);(7)0.0692(保留2个有效数字);(8)399720(保留3个有效数字)。

2、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32; 解: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2)17.93; 解: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3)0.084; 解: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4)7.250; 解: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5)1.35×104; 解: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6)0.45万; 解: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7)2.004; 解: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8)3.1416.解: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是。

五、总结反思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四篇: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无答案)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眸子(móu)笑柄(bǐng)奚落(xī)草长莺飞(yīng)

B.悲恸(dòng)蓦地(mù)桎梏(kù)碌碌终生(lǜ)

C.奇崛(jué)憧憬(chōng)凝视(níng)魂牵梦萦(yíng)

D.猝然(cù)诅咒(zǔ)顷刻(qǐng)面面相觑(q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雕琢荡漾欺侮无动于衷

B.奢侈宽慰逾越神采焕发

C.沾污抉别馨石眼花潦乱

D.睿智淳美簇拥衰草连天

3.将下列一组词语依次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叫,也许是一种;也许是一种;也许是一种如梦初醒;也许是一瞬间的,但不可能是害怕。

A.惊讶赞叹慌张B.讶异赞叹惊恐

C.惊讶感叹惊恐D.讶异感叹慌张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铁道部承诺:2012年将杜绝“高铁”旅客死亡事故。

B.据统计,在“访万家”活动中,全校教师对500多个学生家庭进行了家访。

C.本学期的截止日期是2012年元月13日前。

D.在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将率领新人登台表演。

5.给下列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两只小狐狸蹲在离他三步远的地方,耸鼻子挤眼,像是在对他做鬼脸。

②他似乎还看到其中一只毛色稍深一些的小狐狸雪白的眉毛陡地往上一翘,那张狐媚的小脸闪过一丝笑意;它们一定是在讥笑他的软弱,讥笑他的无能。

③太阳升上了树顶,正午的森林明亮而炎热。

④他乏力地靠在岩石上喘气。

⑤折腾了半天,戈文亮还是没能把两只小狐狸撵走,就像风没有力量将磁石上的铁屑吹走一样。

⑥他一身臭汗,累得浑身筋骨酸疼,肚子也饿得咕噜咕噜直叫唤。

A.④③⑤⑥①②C.③⑤⑥④①②

B.①②④⑥⑤③D.②①③⑥④⑤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6-8题。(共9分)

长河落日扁

李海沧

①我很喜欢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使至塞上》,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读来自然、贴切,全无笔墨雕凿痕迹。但是,从来也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加以推敲过它。②前几年,偶然东临大海,隔着面纱似的薄雾观看跃然而出的红日。咦!刚升起的太阳竟是略有一点扁的。这使我想起了王维的诗,既然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落日怕也不会是圆的吧!

1碰巧,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落日是扁的,据观察是椭圆形的,短轴约比长轴短1/5。后来,眼见又证实了这一点。

③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

④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质中跑得快。水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

⑤那么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原来空气的密度也是不均匀的。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这种密度的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⑥在沙漠或海面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的景色,这就是所谓的海市蜃楼。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海面空气密度大。因此,处于地平线以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射到我们的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仙山琼阁。我国渤海中的蓬莱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吸热,温度比大气高,甚至放进一枚鸡蛋也能煮熟。这样,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木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的眼睛,并且形成倒影。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洲了。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千百年来的这些海市蜃楼,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想象!⑦光的折射现象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制造出的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见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⑧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科学道理呢!当然,我们不想以此来奚落王维,改他的佳作也大可不必,诗终究是诗。我们只想用此说明:司空见惯、似乎理所当然的事,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

6.下面对文本各层次内容的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部分(1):由王维诗引出说明对象。

B.第二部分(2—6):说明“长河落日扁”的原因。

C.三部分(7):光的折射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D.第四部分(8):告诉人们王维的诗句并不符合科学道理。

7.下面对第④段中第一句话的作用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调光线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B.具体形象地说明光线的折射现象。C.具体说明水中光线的折射现象。

D.揭示光线的折射与水的密度有关。

8.下面对第⑤、⑥两段说明角度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⑤段从“温度变化”的角度,第⑥段从“距离变化”的角度。

B.第⑤段从“密度变化”的角度,第⑥段从“温度变化”的角度。

C.第⑤段从“距离变化”的角度,第⑥段从“温度变化”的角度。

D.第⑤段从“成正像”的角度,第⑥段从“成倒像”的角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6分)

叔敖埋蛇

【注释】①向者:从前,过去,这里指“刚才”。②阴德:有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③仁:仁义,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

9.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闻见两头之蛇者死闻之于宋君

B.及长,为楚令尹及日中则如盘盂

C.恐去母而死也西蜀之去南海

D.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取之信然

10.与“杀而埋之”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B.树在道旁而多子

C.与其卖而分D.子何恃而往

四、(15分)

11.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1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贼易之易:

②越明年越:

③关山度若飞关:

④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13.在横线上填写古诗句子。(8分)

⑴雄兔脚扑朔。(《木兰诗》)⑵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⑶,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⑷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7题。

钓鱼大夫

汪曾祺

⑴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⑵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⑶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随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儿,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直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钓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⑷这位老兄姓王,字谈人。

⑸王谈人的家很好认。门口倒没有特别的标志、大门总是开着的,望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妙手回春”„„⑹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莱、他的一些穷朋友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谈人自己钓的鱼,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⑺王谈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王谈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谈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谈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只有儿子女儿一年一年长高,不得不给他们换换季。有人说:王谈人很傻。

⑻王谈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⑼去年闹大水。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谈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⑽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⑾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

⑿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他吃喝嫖赌抽大烟,败光了家业。某天夜里,他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谈人。⒀王谈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⒁王谈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谈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谈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⒂有人问王谈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谈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⒃王谈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选自《读者》2011年第24期,有删改)

14.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段落),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5.文章的第⑺段、第⑼-⑽段和第⑿-⒂段分别表现了王谈人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5分)

第⑺段:第⑼-⑽段:第⑿-⒂段:

16.仔细揣摩第⑶段的描写句子,按要求作批注。(4分)。一把„„一个„„,一口„„;一瓶„„。„„一边„„,一边„„,一边„„。(结合描写的内容,说说这些数量词和连词的表达效果。)

417.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划线句子引用了清代才子郑板桥的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请结合文章的中心,说说作者这样引用的妙处(4分)。

结构上的作用:妙处分析:

六、(10分)

根据要求完成18~20题。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如555(呜呜呜)、LZ(楼主)、山寨、雷人、囧等。据悉,目前我国网民已超过9800万。网络语言随着网络的普及,正以惊人的速度不可阻挡地渗入我们的生活,冲击着我们的汉语表达习惯,影响着我们的交流。因此,江城中学决定开展主题为“网络语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8.请你为“江城中学学生网络语言运用的现状”设计一个调查问题。(3分)

19.假如,你在调查中收集到如下的一些材料,通过分析,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呢?(4分)

【材料一】网络语言利用一些通假字、数字、英文字母和符号等来代表一些由正常文字所表达的信息,具有表达意思快捷、简单、新颖、幽默以及保密等优点。

【材料二】网络语言有的很粗俗,甚至轻佻。如今网络语言已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语言夹杂着大量错别字,结构上、语法上错误也较多,混淆了中学生对规范汉语的正确认识。

【材料三】一方面,我们应该对网络语言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引导、研究。我们仍要大力推行规范汉语的使用。

你的探究结论是:

20.课下,张辉同学主动找数学刘老师说:“老师,我不知道我的数学在期末考试中还能否hold住。”刘老师听后说:“呀!你说的hold是网络新词吧,我还真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告诉我吗?” 你拿出纸笔,写下了这个词的意思,递给刘老师,说:“。”(3分)

七、作文(50分)

21.题目“,让我心动”。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校名和姓名。

第五篇: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1.3.2 有理数的减法》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上册《1.3.2 有理数的减法》学案(1)人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

2、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3、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过程中,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学习难点: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加法运算.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某地一天的最高温度为4℃,最低温度是-3℃ ,这天的温差是 ℃,算式为.2、某地一天的最高温度为-1℃,最低温度是-3℃ ,这天的温差是 ℃,算式为.3、某地一天的最高温度为0℃,最低温度是-3℃ ,这天的温差是 ℃,算式为.二、合作探究

1、探究: +(-3)=4,4-(-3)= , 4+(+3)= , 4-(-3)4+(+3)

9-8= , 9+(-8)= , 9-8 9+(-8);(-1)+(+3)= ,(-1)-(-3)= ,(-1)-(-3)(-1)+(+3)(-8)+(-4)= ,(-8)-(+4)= ,(-8)-(+4)(-8)+(-4)

0+(+3)= ,0-(-3)= ,0-(-3)0+(+3);

0+(-5)= ,0-(+5)= ,0-(+5)0+(-5);

2、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

用字母表示为:。

3、应用举例

例 计算:(1)(-3)―(―5);(2)0-7;

(3)7.2―(―4.8);(4)-3

用心

爱心

专心

115.24

三、巩固提高

A组:

1、完成课本P23 练习 2.计算:

(1)(-37)-(-47);(2)(-53)-(+16);(3)(-210)-87;

(4)1.3-(-2.7);(5)6.08-(-2.83);(6)(-2.7)-3.7;

(7)1434;(8)(-2314)-(-12);

(9)(-6-6)-7;(10)(1-5)-(2-8).3.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B组:4、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若a>0,b<0,则a-b>0 B、若a<0,b>0,则a-b<0 C、若a<0,b<0,则a-(-b)>0 D、若a<0,b<0,且ba,则a-b>0.5、若x<0,则x(x)等于()

A、-x B、0 C、2x D、-2x

6、(1)当b>0时,a,a-b,a+b中,最大的是,最小 ;

用心

爱心

专心

b中,最大的是,最小 3,则mn。用心

爱心

专心 3

(2)当b<0时,a,a-b,a+

7、若mnnm,m4,n

五、总结反思

下载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基础知识小测试(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基础知识小测试(无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