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时间:2019-05-12 12:0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第一篇: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自律品质

鹤岗市二十一中 刘悦华(政教心理五班)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根据市教师进修学院的有关要求,本着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快乐与成功的办学理念,经研究决定我校将以陪养学生自律品质为基点,探索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自我管理之路,以发展学生健全人格,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二、理论探索

自律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青少年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品质。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认为,管理是个体管理与群体管理的统一,个体管理是群体管理的基础,个体的管理状态直接影响到群体的管理功能。然而,不论是个体管理,还是群体管理,都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的内在潜能,我们知道,人具有独立意识,具有高灵敏度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能动创造力,同时,人的生命和情感是有周期性的,认识过程也是有规律性的。如何依据这种运动周期和思维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控制,逐步达到自我完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外在的社会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觉接受、亲身体验、实际应用,并转化为内在的坚定信念,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进入中学后,随着身体发育成熟,抽象思维日益发展,学生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似乎突然发现了自己,对自己内部世界、内心品质发生兴趣,经常关心自己的相貌、身材、智力、品德、性格、人际关系、个人前途等。他们已能自觉地评价别人的和自己的个性品质,随年龄增长也能从政治、思想和人格上来分析自己,甚至能较为客观地认识到自己“不用功”、“管不住自己”、“长得太矮”、“胆子太小”等。他们希望具有一个独立的、不为成人所了解的内心世界。这种“成人感”使他们希望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要求成人理解、信任,而不是过多的“保护”和无微不至的“关怀”。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他们理想中的自我形象逐渐确立,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能力逐步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愿望越益迫切。

三、实施过程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得出每个人都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渴望,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这种愿望将更加迫切,因此,怎样在学校教育的范围内通过自律活动最大程度的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律行为,将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要把抽象的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口号”式的教育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那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自律的内涵,坚持面向全体,激励为主的原则,以班级为单位,从评比自律“星级班级、星级学生、星级家庭”入手,将活动脚踏实地、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素质教育领导组。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团结一致、既分工又合作;教导处负责具体活动的总体安排,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和创新,做到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件件抓落实。

(二)以自律“星级班级”的创建为目标,优化班级管理模式。

以往的班级管理,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在于,教师有千头万绪的工作无从下手,学生总是在被动的位置,得不到主动的发展,往往是“压下了葫芦又起瓢”,而自律“星级班级”的创建,正是给教师搭建了一个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我要做好、我能做好”的氛围中快乐、健康成长。

我们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诠释自律在学校教育范围的内涵:

1、在理想追求上应自强。由班级组织班会、故事会等形式,通过名人的成长经历,使学生认识到理想是人生的航标,引导他们树立符合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的目标,目标既要有远大的理想,也要有切合实际的短期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并付诸于行动,切忌不切实际的空想。

2、在品德修养上应自控,在知识探索上应自主。

(1)、初一新生入校时,利用军训时间组织本班学生集体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二十一中学学生手册》,以便他们进一步了解一名初中生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和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通过民主交流等形式,制定符合班级实际的“班级公约”,争取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只有这样,“公约”才可以起到制约每名学生的作用。

(2)、根据“班级公约”的内容,制定奖惩措施,建立监督机构,在这过程中应本着公开、民主、公正的原则。

(3)、由学校组织“我们的集体 我们的家”班徽和班级格言设计评比,旨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评比将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学生将展示设计成果、设计意图及象征意义。

(4)、由学校组织“星级自习室”评比活动,此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以学生肃静自习、自主学习为评比原则,评比过程主要由班级申报,学校根据评比原则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观察。

(5)、在学校的号召下,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组织本班学生开展一次公益活动,内容要尽量选择可以全员参与的。

(6)、班级定期总结学生履行公约的情况,由监督机构总结与学生自省相结合。

3、在生活上应自理。任何教育如得不到家长的参与、理解和支持,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班主任应通过本班“星级家庭”的创建活动,让大部分的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自律教育中来,引导学生与家长制定“星级家庭守则,”守则中可体现家庭成员之间应互相关心,互敬互爱,遇到问题应及时沟通,取得一致;不得采用过激方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各有分工,不得懒惰;家长每月晚上外出应酬不得超过多少次,应给家庭成员间充分交流的时间;孩子应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及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等等条款,请家长和学生共同遵守,班级每年度举办一次“星级家庭”成果展示,由做得比较好的家庭进行经验交流(在活动中的感受及收获),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星级家庭。”

(三)、自律“星级班级”的创建过程,凸显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自律品质的形成。集体的教育力量大于班主任“孤军奋战”,要使学生在创建过程中充分体会到“集体荣则我荣”,让自律成为深入人心、人人追求的可贵品质。自律教育的开展与实施由班主任具体负责,教导处采用“星级班级、星级学生”的创建对集体和个人进行评价,创建过程如下:

1、班级每名学生应建立自己的“星级少年成长手册,”以周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得失与感悟,也可将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照片、获奖证书、同学赠言等收进记录本,以作为学生在自律活动中的成长痕迹。

2、在班级范围内建立由3—8人的“自律星互助组,”形成小范围的监督机构,由组长具体负责本组内的一切事务,定期检查组内成员写周记的情况,把其中优秀的周记推荐到班级进行展示,并定期向班主任老师汇报组内成员的思想动态和活动情况,班主任教师也要以学期为单位评选出“优秀自律小组。”

3、当班级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果后,可向学校申请评比“自律星级班级,”教导处将从三方面对班级进行评价:

(1)、学年班级积分前四名并已经申报成功“星级自习室”的班级方有资格参与“星级班级”的评选;

(2)、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调查问卷,满意率在80%以上者可参评。

(3)、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班会的形式,向学校评委团(领导、任课教师、各班学生代表)展示本班的班风班貌(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变化、感悟等)

4、已当选“星级班级”的,可根据“班级公约”中的相关内容,继续评比“星级学生”,包括“自强星、自控星、自主星、自理星”各一名,报送教导处,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自律“星级班级”的管理与升级,引导班级体健康、向上发展。

1、星级班级的评比与升级由教导处负责,每年可申报一次,当选的班级在开学典礼中将举行颁奖仪式。

2、对已经当选的班集体,每年审核一次,合格的班级可申请升级,授予“二星级自律班级、三星级自律班级”,根据星的多少增加“星级学生”的名额,不合格的取消称号,可重新申报。

3、学生在校三年中,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申报时间,但无论早晚必须要创建。

4、创建情况将作为校级、市级优秀班主任和骨干班主任评选的重要依据之一。

5、班主任应将班级创建过程完整的记录在“班主任德育工作室中”,学校将定期浏览,根据情况举行校级经验交流和第二协作组的经验交流。

6、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荣誉称号及奖项将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各班主任教师要认真方学习方案的具体内容,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2、各班需制定“班级公约”、奖惩制度、“自律星互助组”评比制度、“星级学生”评比条件,建立“自律星互助组”,这些制度的建立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各种条款尽量的细化,避免笼统的要求,选一些可操作强,容易量化的内容,并且要注意制定的内容要以激励为主,奖罚适度。

3、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要与全班同学共同研究决定,可由班委会提案后全班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形成制度。

4、学生的“星级少年成长手册”是反映本班级在活动中个体的转变与集体进步之间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成长足迹的见证,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定期检查与评选是必要的。

4、开展工作要脚踏实地,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信念,避免空架子、弄虚作假。

5、活动取得一定成果后,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发展,应知道学生的发展是不会停滞的,应通过修改各种制度引导他们向更高自律层次发展。

“星级班级”评比细则

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律意识更好更快的形成,树立优良的校风、学风,特制定“星级班级”评比细则,具体内容如下:

一、评比细则:

1、制定健全“班级公约、奖惩制度、自律星互助组评比细则、星级学生评比细则”,建立“星级少年成长手册、自律星互助组”,各项制度可操作性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20分);

2、班级积分(30分),第一名30分、第二、三名20分、第四、五名10分、第七、八名5分;

3、积极开展班级自律活动:(20分)

(1)、每年度,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召开以“理想”为主要内容的班会课;(4分)

(2)、参与我们的集体 我们的家”班徽、格言设计评比,获得奖项4分、参与的得1分;

(3)、参与“星级自习室”评比,凡申报成功的得4分;(4)、每年度举办班级“星级家庭”成果展示的得4分;(5)、每学期都能够组织本班学生进行一次公益活动的得4分。

4、每年度期末考试班级总评无低分率的得10分,不超过2%的得8分,2%——5%之间的得5分,5%以上不得分;

5、以班会形式向评委团展示班级在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成果。(20分)

二、评比过程

1、班级根据本班活动开展情况,必须在初中阶段第三年之前申报“星级班级”;

2、根据评比细则,由评委团进行评比。

二十一中学

第二篇: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kunming.offcn.com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教育要遵循幼儿身

心发展规律

【热点背景】

9月3日有学生家长反映,深圳某幼儿园在开学典礼上表演钢管舞。对此,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表示面向幼儿表演钢管舞欠妥,并责令园方解除该园园长职务。事后,园长也在家长群中发文道歉。

【综合分析】

教育发展要遵循规律。钢管舞作为一项运动、一种艺术,没有对错之分,但是艺术也需要讲究场合、讲究接受者的实际情况。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要坚持‘适当’的原则”、这样的教育观念放在现代教育中同样适用。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适合接触的东西,而这其实就是教育规律,应该坚守的教育理念。反之可能导致孩子伪成熟,忘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以教育发展要坚持“适合”,遵循规律。

教育发展要去功利化。蒙田说:“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柏拉图也认为教育应该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但是现在的教育盛行“唯分数论”、“实用主义”哲学,家长又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教育仅仅变成了获得更好地位、未来的途径,反而忽略了教育“华人”的本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浮躁、功利,于社会发展建设不利。学校应该是最晴朗,最阳光的地方,如果任由教育不断被商业化、功利化侵蚀,那还谈何“中国梦”的实现?教育发展应摒弃浮躁、功利,回归本质。

教育发展应注重师德建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言行遇冷的情况,也常听到老师歧视学生的声音,更有甚至辱骂虐待学生。其教育的负面行为的危害远远大于教育教学的本身,对于学生日后走向社会也会影响社会,教师的错误行为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会在社会活动中作出非理性反应,以危害社会的健康。老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如果自己都做不好,那又如何去谈教书育人? 【案例延伸】

师德建设:携程亲子园、红黄蓝幼儿园、成都启智幼儿园虐童事件 教育规律:超前教育、过度教育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昆明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三篇: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浅谈中小学生人格的培养

遵循中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浅谈中小学生人格的培养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应该说,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中小学生的人格状况总体看是健康的,但是,改革开放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活力机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一切必然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灵,某些影视、歌舞厅及电子游戏机也无不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发展,独生子女家庭教养的误区和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都误导着青少年人格的发展。因此,在看清目前小学生人格发展主流健康向上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或为金钱所诱惑、理想模糊、贪图玩乐;或自私狭隘、孤僻封闭、固执偏面;或缺乏毅力意志,经不起一点挫折,生活上缺少自理能力,学习上知难而退,畏学、厌学、逃学……这种种现象,归结起来,都是人格不健康的表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目前学生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以崭新的视角进行认识,根据中小学阶段青少年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智力状况、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文化情景等因素,通过分析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发现并掌握学生人格培养的一般规律和具体操作策略,努力培养出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为基础,具有知觉的现实性和自我的客体化、具有毅力意志、经得起挫折考验、具有广延自我、协调相融的能力。

(一)适当灌输。

人格具有社会性、阶级性。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道德情感、行为准则等都不可能超脱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范畴。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培养他们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念,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行为。由于儿童认识领域较狭窄。认知能力较低、生活经验较贫乏,因此,对人格内核中一些深刻的理念、抽象的思想等必须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易感易知的灌输引导。可利用视听说唱演多种媒体或方法,如诵读《中小学生守则》、《新三字经》、《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观看《礼仪课间操》录像或反映模范人物正确人生观,高尚道德情操、具有完善人格的影视作品学唱《礼貌歌》等有关歌曲,听、讲故事。组织他们自己排演有关的小节目。通过这些生动的学习,受到人格教育。特别是各学科教学也应该开掘本学科领域的人格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渗透,充分发挥主渠道的教育作用,真正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二)实践体验。

成就感对人格发展有极大影响。因而通过创设情境、模拟环境,激发成就动机,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使成就欲望得到满足,对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以及形成对目标执着追求的稳定品质能起到明显作用。“通过集中精力和刻苦努力,能在圆满完成工作时感到愉快”,从而生成一种“勤奋感”。其实,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各学科教学中都可以相机进行,如在完成数学习题、作文!学会一首歌、一幅画、一项体育技能时,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功的愉快,教师应加以鼓励,趁热打铁,培育其自信力、自尊心和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此外,我们更可以有计划地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带入一种氛围。比如举办书画、歌咏、讲演、体育等各种形式的竞赛,激发他们比平时更为强烈的成就欲望,体验更甜蜜的成功喜悦,从而加大对学生的这些人格特质培养的强度和力度。

为了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我们还可以在实践中有意识、有量度的给他们设置一些困难,让他们面临挑战,甚至受到一些挫折,以便使他们感受到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奋斗和努力,并培养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在成功地掌握一些简单军事技能的同时,由于严格的训练,也锻炼其坚毅的意志品质。

(三)转换角色。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要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归根结蒂,就是要培养“社会的人”,人格的形成本来也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社会环境的前提介入,让儿童成为模拟的社会角色,对其人格发展起较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担当自己向往的角色,如科学家、宇航员、作家、画家、记者、解放军战士等,顺应他们渴求的情感趋动,让学生进入角色,畅谈怎样当好所向往的角色。使之产生一种特定的角色意识,以社会角色来同化他们,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儿童的人格水平。再如让学生走上社会,到马路上做小小交通警、小小环保员、到商场当小小售货员、到地方向残疾人伸出友爱的手……直接充当社会角色。进一步培养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社会责任感、同情心、交往合作能力等。

(四)“强化”刺激。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格是可变的,并且此种变化是终生不断的。而变化的原因在于人的一生中的环境改变。根据斯金纳的理论,人的行为可以因产生愉快的结果被加以重复,可以因产生不愉快的后果而得以避免。其间,“强化”是最重要的因素。因而,教师只要把握强化程序,运用恰当的强化物,就可以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运用强化理论,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诸如守纪,关心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等等时,我们应及时强化、赞赏、表扬、表示关注、抚爱或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这些适当的强化物,使他们产生愉快感,来巩固这种良好行为。教师通过抓住学生身上点点滴滴的良好人格表现,及时强化,以逐步形成其健康人格。

(五)行为矫正。

对已经出现在一些青少年身上的不良人格表现加以矫正。例如对于某些儿童的攻击(挑衅)性行为,可以采用不理睬、不关注等消极强化,使他们得不到愉快的结果(如成人的赞赏),从而使这些行为逐渐消退、避免,也可以采取批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从而使其改正自己的行为。行为矫正,也可从满足人的正常需要来施行。

人类有一些本能化的需要,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从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几个渐次提高的“层梯”,一旦各层次需要直至自我实现需要得以满足,那么其人格发展就到达了一个最完善的境界,否则就会产生某些人格缺陷。

不少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提高学生物理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摆在我们老师的面前。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依赖于课堂教学。

总之,通过这次国培视频的学习我认为:在我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物理学科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从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而“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与物理学科教学策略研究”就是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经验为参考,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着眼整体素质,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篇: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完成教学目标

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完成教学目标

——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工作中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今在此作一番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层楼。又一学期结束了。半年来,教导处的正确领导、在美术教师的大力协作下,顺利完成了学期初的预定目标,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成绩。为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概述:

开学初,遵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尽可能地按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日益高涨。

一、备课上课方面:

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多(一周每班两节)。所以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我开展了各个年级的儿童画拓展课程,鼓励学生参加。不少学生绘画功底大大提高。每月在教导处的严格要求下,教师针对错误及时整改,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根据学期初的安排及政教处的临时安排,定时或不定时地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二、学科教学与教研

认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掌握教材特点,用好教材。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美术教材中内容过于浅显和繁杂的内容(如范例画和步骤画),作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视美术基本技能教学,加强课堂当场的示范指导,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逐步学会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注重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过程指导,凡是学生在技能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以具体指导;对优秀作业,独创性作业予以及时肯定。

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个人业务方面: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积极参加校内听课,评课以及区教研活动,观看美术学科论坛,并写出心得体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同时课外看了很多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提高认识,加强自学。认识到:要搞好教学,首先自身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必须加强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按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学活动。

2、认真备课,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促进自己的经验增长。

4、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加强示范。

5、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兴趣。充分显示了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

6、定期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将继续遵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口头语,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等等。总之,本期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不足之处便是今后的努力方向,重要的是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戒骄戒躁,各项工作都能以更大的起色去博得家长的赞许,领导的认同。

循序渐进

同学生一起快乐学习

美术组 隋晓芳 2013.12

——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第五篇: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王海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1)身体生长发育

6~9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3.5公斤。10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时身高男孩一般每年可增长7~9厘米,个别可长10~12厘米;女孩一般每年可增长5~7厘米,多的可长9~10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有的可增加8~10公斤。

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学龄儿童的心率约为80~85次/分,明显低于新生儿时的约140次/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90次/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儿童到6岁时脑重约1200克,此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所以当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很快的速度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条件反射也比较容易建立。7~8岁大脑继续发育,脑重约1400克,已接近成人脑重。同时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出现。此时大脑额叶生长迅速,其运动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发展;大脑的抑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加强。9~14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着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发展和形成。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括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也说明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连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正常的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身体的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认知的发展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在心理发展过程,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例如,3岁前后和13岁前后儿童会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会表现出剧烈的变化。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达到的水平和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往往是有差别的。例如,在智力上,有的儿童早熟,有的晚慧;有的儿童对音乐听觉有特殊敏度,有的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迅速,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二是发展协调,比起初中生的“动荡性”来,心理发展的协调性是其主要特征;三是发展具有开放性,此时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四是发展具有可塑性,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1.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到新异刺激影响时,心理活动就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2)观察缺乏精确性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或观察不够精确。

(3)观察缺乏顺序性

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容易导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4)观察缺乏深刻性

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2.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1)从以无意注意为主逐渐向以有意注意为主过渡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难以长时间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不断成熟,内抑制能力得到发展,再加上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小学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角色与学习的意义,有意注意便逐渐得到发展。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占据主导地位。(2)注意的范围较小 小学生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经验少。实验表明,小学生只能同时注意到2~3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4~6个客体。孩子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比如当他聚精会神写字时,又会忘了正确的坐姿要求。(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一般来说,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10-12岁儿童约25分,12岁以上约30分。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抽象事物注意的稳定和集中才会相应提高。(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到了小学二年级就大有改观。而且二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也比较差,到小学中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起来,小学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增长,尤其是男生发展更快。3.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的有意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抽象材料也能花功夫努力记住,并能自觉检查记忆的效果。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低年级学生仍是机械识记为主,随着知识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意义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

4.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想象的意识性、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与学龄前儿童有点类似,以无意想象为主,而中高年级学生再造想象趋于完整,有意想象的成分大为增加;小学生想象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想象的形象还具有片断、模糊的特点;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

5.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特点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例如,对于儿童熟悉的学科、难度小的任务,儿童思维中抽象的成分较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儿童不熟悉的学科、难度大的任务,儿童思维中的具体成分就较多。(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中高年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

三、小学生学习特点与指导策略 1.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1)感知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和图示性。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可以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感性体验,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以及教学挂图或板图。

(2)理解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间接理解过渡。直接理解是各知觉过程溶合在一起,并且是立即实现的、不经过中介的思维过程。间接理解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从最初模糊的、不分化的理解逐渐达到分化的、精确的理解。直接理解在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学习中具有重要作

用,中、高年级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间接理解逐渐占主导地位。二是从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发展。低年级儿童已能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公式等,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儿童对学习材料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

三是由被动理解到主动理解的转变。低年级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即所谓“牵着牛鼻子过河”,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学习材料。(3)巩固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巩固过程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反复性和技能性。因为各种复习方法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记住并能回忆出所学的知识;而各种练习方法的运用,既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为学生运用知识作好知识上的、技能技巧上的准备。(4)运用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一是由简单运用向复杂运用过渡。有研究资料表明:80%以上的一年级儿童从入学的第二学期起,就可以在简单数学运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经过二年级的过渡,三年级的大部分儿童能在简单文字演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四年级以后逐步掌握算术运算中的二重否定律。

二是由单向运用向多向运用发展。以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为例: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时,总是从正条件的简单应用题入手,逐步掌握反条件的简单应用题,最后才能掌握多步应用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从一步变成多步分散列式,再从分散列式到一步综合式。

三是由被动运用向主动运用转变。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只是习惯于被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本和教师布置的问题,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如试编应用题等。

2.小学生学习的指导策略(1)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长期计划以一学期为宜,从总体上对各学科的学习做出全面的安排。短期计划以一周为宜,对本周内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时间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保证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预习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方法是指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克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3)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认真听,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注意看,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多动脑,要积极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4)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回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及其过程,使进一步的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复习课本,目的在于深化;整理笔记,使之更加系统、完整,便于复习;对课本中不懂、不会的难点问题,力求弄懂弄通,实在弄不明白的,求助教师或与同学研究解决。(5)指导学生写作业的方法

先复习后写作业,在认真复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仔细审题,了解题意,明确习

题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表述确切,书写规范;细心检查,根据习题要求,逐字逐句地检查、验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教师的批改、批语要认真思考,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四、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与指导策略 1.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1)对道德概念的理解

小学生对道德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水平与其思维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其变化发展态势与思维发展趋势大体相同。低年级学生只能从具体的道德情境中进行直观的感知和描述,对道德概念的内涵含混不清,概括水平很差;高年级学生对道德概念则能进行相对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2)对道德品质的判断

中低年级小学生道德判断主要受外部情境的制约,评判是非功过的标准和原则取向主要依附教师或家长权威,在评价道德行为的时候主要根据行为的效果考虑。中高年级小学生道德判断逐步摆脱成人惩罚的影响,能够做出独立的自我判断,道德判断和评价水平逐渐提高,评价道德行为开始注意到行为的动机,并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考虑。(3)道德意志的发展

小学生道德自制品质随年级升高而逐步发展,虽然各种意志品质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意志的自觉性比较差,极易受外界影响,缺乏自主精神。低年级小学生的意志受暗示性突出,经常屈服于别人的观点,三年级以后独断性特征比较明显,表现得易冲动、任性、固执己见,盲目拒绝别人劝告和意见。(4)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

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形成一个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对教师和家长权威依附性很强的阶段,道德行为水平较低,存在模仿性行为和无意行为,且行为习惯并不巩固;到了中年级,随着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独立性和自觉性的发展,并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学生有时会表现出言行不一致,导致道德行为水平下降;高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道德行为习惯在量和质方面都得到了发展。2.小学生品德指导策略

(1)引导小学生抽象思维,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具体形象性,而且这一过程具有不平衡性和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与其出现相应的变化趋势。因此,可以通过对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其道德概念理解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2)激发道德行为动机,培养道德意志力,促进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对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必须激发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动机,通过唤醒儿童的同情心将外部社会的要求内化为小学生内心的需要,使其能主动地按照道德意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自觉地完成行为;另一方面,创造条件锻炼小学生道德意志力,通过品德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克服从依附型向自觉型过渡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品德心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以情促知,以意调行,促进知行统一 小学生品德成长过程中存在言行不一的时期,对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必须加强小学生言行不一致时期的品德教育。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认识社会道德要求,具有一定的意志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分析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但却是品德言行不一的典型时期,也恰恰是其品德发展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品德教育的关键是道德认知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以情促知,以意调行,让学生努力做到言行一致。

下载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进行小学作文教学

    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进行小学作文教学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层次的国民教育都在努力改变旧体制,适应素质教育的新体制,小学教育也不例外。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对......

    读书心得-做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践行者

    做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践行者——读《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有感这个学期又在日常的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渐渐地接近尾声。每天都这样的忙碌着,有的时候,也会感到身心疲惫,可是一想到......

    福利中心青少年身心安全交流会

    福利中心青少年身心安全交流会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看过电影《熔炉》的人无不被这句简单而深刻的台词感动。电影以真实发生在XX一所......

    社会发展规律(范文模版)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学习目标】 1、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活动过程】......

    浅谈民族发展规律(范文模版)

    了解民族发展规律之意义 民族不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形成的,而民族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土家族的形成也是经历了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形......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 2.唯物史观认......

    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论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摘要:人类社会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蕴藏着其许多发展规律。马克思基本原理从辩证的角度深刻揭示出一系列社会发展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

    企业的发展规律

    今天有幸与我司高级咨询师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交流,对于企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剖析,听到对方颇有深度的见解,感触良多,与大家共享之。他通过近十年的咨询工作,阅企无数的经验,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