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共5篇)

时间:2019-05-12 12:4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第一篇:浅谈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马壁小学【摘要】:

目前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农村也有自身的优势,如有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等,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和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美术课程的要求及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主动地学会开发与利用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课程资源,完成有特色的美术教学。【关键词】:

乡土资源 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 浅谈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乡土资源的相关概念和分类 1.乡土资源的概念

乡土资源指的是学校师生所处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它体现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这包括乡土地理、自然景观、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而从乡土资源的狭义来看,“乡土”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且其概念范围通常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乡土资源的理解,在实际的应用与研究中,人们往往又会将其定义延伸为:指人们出生、成长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和语言文化等。2.乡土资源的分类 ①人文资源

主要指的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文明成果的总和。如语言文字、文化传统、历史遗存、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特色人物、文化资源[包括传统的民间版画、剪纸、雕塑(面塑)、织绣、陶瓷以及一些历史人物或者事件,如:孔子,荀子,林则徐,玄武门事变等等]。②物质资源

指的是一定区域内自然物质材料,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各种农作物的根、茎、叶以及秸秆、稻梗等,均可为美术课的手工制作提供材料。石头、泥土等资源,也可为雕、塑、捏提供材料。而各类家庭日常小用品,如针、线、布头等,也是美术课堂取之不尽的材料库。③延生资源

延生资源,是指随着某种资源的利用、消耗,其作用和影响仍然存在的资源。它集中表现为由物质教育资源演绎出来的文化教育与传承功能。如具有地域性的祠堂、神庙、牌楼,古塔,壁画,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等,都会以一定的人文内涵与文化形态在美术教育中产生作用。

二:研究小学美术教育有必要开发乡土资源 1.为什么要开发乡土资源

尽管美术教科书考虑到了各地的实际情况,具有普适性,但仍难以面面俱到,尤其像一些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因生活条件的局限美术教科书的部分内容,往往会因绘制材料、学生经验或教学条件等局限而难以实施教学。《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农村的教育设备本来就远没城市充足,针对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教育手段。发掘乡土资源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 年)提出的主要思想之一是以 “普及和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这说明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和改善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而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育,是改善和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途径。2.开发乡土资源的作用

开发乡土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的美术教学。既能降低学习成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加强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农村美术教学充满活力,又能增强美术教学的实际可操作性,提高农村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我认为将乡土美术引人到 小学美术教育中来,这对于乡土美术和小学美术教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策略。乡土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因为有乡土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乡土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与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

三:如何开发利用乡土资源

要开发和利用农村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从总体上说必须注意和处理好可行性,合理性,有效性,既要经济投入要求低,又要教学效果好。具体地说,尤其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扬长避短,巧用农村社会生活资源,弥补教科书的局限

农村教师需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在以课表为依据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情况扬长避短,巧妙地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来弥补教科书实施中的局限,包括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运用就地取材的课程资源来替换教科书中难以实施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材料。

首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处理。如湘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中的《纸盒城堡》一课,教科书中设置的一个活动是用废旧纸盒制作一条街道或一条商业街的模型。由于农村学生,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学生对城市楼房、接到设施的印象主要来源于电视或教科书中的图片,因而对这些缺乏相应生活经历的学生来说要制作这样的作品,显然有一定的难度和距离。有位农村学校的教师干脆把这一教学内容改成《我们的村庄》,仅进行平面设计。由于替换的教学内容融入了学生自我的成分,融入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结果学生倍感兴趣,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热烈讨论,有的在村庄里设计造型新颖的文化娱乐城,有的在村庄中设计了巨大的电影院,有的还在村庄里设计了现代生活的游泳池、花坛、摇椅等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

其次,可以对教学用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材料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元素。虽然农村相对于城市的教育资金投入较少不少学生家庭的收入还不高,然而大自然却赋予农村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材料,对于农村美术教学来说,利用自然材料教学不仅取材方便,也可解决学生用材困难的实际。如湘美版小学教材第十一册中的《搭架子》一课,其目标是用筷子或者棍子等材料搭建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架子和果篮,教科书里面实用的一次性筷子和吸管等材料进行制作的,但我们在农村却可以用更多的材料进行制作,如藤条、树枝、草条、麦秆等。并能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巧妙运用当地材料制作更精美的果篮,书架、文具盒等等。非常富有生活情趣。可见,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丰富、创新了美术教学内容,也丰富、创新了教学形式。2.活用农村资源,因地制宜,开发校本乡土资源

乡村的田园、农舍、山野、山石、花草、树木等随处可见,这是相对于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资源,因而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来扑捉这些优势资源,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美术课程资源,以丰富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形式。

①走出教室,以大自然为美术课堂

在不少情况下,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可由教室迁移到大自然中。这是因为大自然中的许多实物本身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与生动的教学素材,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察、亲近自然美,在大自然中寻找艺术灵感,使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又能自主地发现美与表现美。如湘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的《秋天来了》一课,有位农村教师就把课堂搬出教室,带学生去学校附近的户外体验,观察秋天的特征,包括秋天的色彩,秋叶的形状等,畅谈秋天的故事,如中秋、丰收、秋游及秋天带给人们的许多感受,从而寻找秋天的美。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还让学生用涂颜料拓印树叶的肌理,或树叶组合拓印或用落叶拼贴成画等。可见,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开展美术教学,不仅取材方便、教学效果好,同时也不失为一条开发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捷径。

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有效开发校本美术课程

如湖南湘潭某小学,就以出生于当地的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的艺术,再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为主题,开发了自己的校本美术课程,很有本乡本土的课程特色。再如日本某乡村小学则灵活利用当地的农作物资源,让学生在种植水稻的活动中开展有特色的造型活动,如春夏,让学生绘制记录自然景观的变化及水稻生长的过程。到了秋收季节,又让学生手机各种废弃材料绘制成系列雕塑作品,立在稻田中,这些造型奇特的作品不仅赶走了偷食的鸟儿,也让学生了解了美术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及其作用,其教学就有乡土特色。③以乡俗为题材开展美术教学

农村的乡土历史、民风民俗也是很好的乡土资源。如收集当地的民歌、山歌、童谣等配上图画,以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民风民俗,丰年过节的踩高跷、耍狮子、舞花灯等歌舞活动,还有日常的剪纸,纸扎,编织,装饰画,雕塑等民间工艺。这些特有的乡俗活动与民艺活动都是极好的乡土资源。都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总之,只要农村美术教师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能用艺术眼光去审视生活,农村中的一切美的要素均可化为美术课程所需要的资源。这样不仅丰富了美术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且还引导学生关注了身边的乡土艺术,对乡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起到了教育应有的积极作用。四:小结

乡土美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因此能增加学生对朴素、自然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材料。将开发乡土资源与美术课程建构、教师专业化成长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操作方式,并适时地进行反思和评价,通过鼓励教师综合利用环境中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避免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流于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扬长避短,突出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黄阳.小学美术教学论[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第二篇: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郴州月峰中心学校 王新腾

摘要: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不少地方还没有健全应有的文化设施,但农村也有自身的优势,如有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等,因而教师应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和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美术课程的精神及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会开发与利用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课程资源。关键字:乡土资源

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

一:乡土资源的相关概念和分类

1.乡土资源的概念

什么叫乡土资源,乡土资源指的是学校师生所处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它体现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这包括乡土地理、自然景观、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而从乡土资源的狭义来看,“乡土”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且其概念范围通常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乡土资源的理解,在实际的应用与研究中,人们往往又会将其定义延伸为:指人们出生、成长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和语言文化等。

2.乡土资源的分类

①人文资源

主要指的是一定时间内所创造形成的特色人物、文化资源,包括传统的民间版画、剪纸、印染、雕塑、织绣、陶瓷以及一些历史人物或者事件,如:岳飞,林则徐,玄武门事变等等。②物质资源

指的是一定区域内自然物质材料,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各种农作物的根、茎、叶以及秸秆、稻梗等,均可为美术课的手工制作提供材料。石头、泥土等资源,也可为雕、塑、捏提供材料。而各类家庭日常小用品,如针、线、布头等,也是美术课堂取之不尽的材料库。

③诞生资源

延生资源,是指随着某种资源的利用、消耗,其作用和影响仍然存在的资源。它集中表现为由物质教育资源演绎出来的文化教育与传承功能。如具有地域性的祠堂、神庙、牌楼,乃至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等,都会以一定的人文内涵与文化形态产生教育作用。

二:研究小学美术教育有必要开发乡土资源

1.为什么要开发乡土资源

尽管美术教科书考虑到了各地的实际情况,具有普适性,但仍难以面面俱到,尤其像一些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因教学设备,生活条件的局限美术教科书的部分内容,往往会因绘制材料、学生经验或教学条件等局限而难以实施教学。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农村的教育设备本来就远没城市充足,针对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是一名优秀教师的教育手段。发掘乡土资源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 年)提出的主要思想之一是以 “普及和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这说明农村美术教育的提高和改善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教育,是改善和提高农村美术教育的途径。

2.开发乡土资源的作用

开发乡土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的美术教学。既能降低学习成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加强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农村美术教学充满活力,又能增强美术教学的实际可操作性,提高农村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我认为将乡土美术引人到 小学美术教育中来,这对于乡土美术和小学美术教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策略。乡土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 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因为有乡土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乡土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与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

三:如何开发利用乡土资源

要开发和利用农村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从总体上说必须注意和处理好可行性,合理性,有效性,既要经济投入要求低,又要教学效果好。具体地说,尤其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扬长避短,巧用农村社会生活资源,弥补教科书的局限

农村教师需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在以课表为依据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情况扬长避短,巧妙地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来弥补教科书实施中的局限,包括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运用就地取材的课程资源来替换教科书中难以实施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材料。

首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处理。如湘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中的《纸盒城堡》一课,教科书中设置的一个活动是用废旧纸盒制作一条街道或一条商业街的模型。由于农村学生,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学生对城市楼房、接到设施的印象主要来源于电视或教科书中的图片,因而对这些缺乏相应生活经历的学生来说要制作这样的作品,显然有一定的难度和距离。有位农村学校的教师干脆把这一教学内容改成《我们的村庄》,仅进行平面设计。由于替换的教学内容融入了学生自我的成分,融入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结果学生倍感兴趣,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热烈讨论,有的在村庄里设计造型新颖的文化娱乐城,有的在村庄中设计了巨大的电影院,有的还在村庄里设计了现代生活的游泳池、花坛、摇椅等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

其次,可以对教学用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材料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元素。虽然农村相对于城市的教育资金投入较少不少学生家庭的收入还不高,然而大自然却赋予农村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材料,对于农村美术教学来说,利用自然材料教学不仅取材方便,也可解决学生用材困难的实际。如湘美版小学教材第十一册中的《搭架子》一课,其目标是用筷子或者棍子等材料搭建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架子和果篮,教科书里面实用的一次性筷子和吸管等材料进行制作的,但我们在农村却可以用更多的材料进行制作,如藤条、树枝、草条、麦秆等。并能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巧妙运用当地材料制作更精美的果篮,书架、文具盒等等。非常富有生活情趣。可见,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丰富、创新了美术教学内容,也丰富、创新了教学形式。

2.活用农村资源,因地制宜,开发校本乡土资源

乡村的田园、农舍、山野、山石、花草、树木等随处可见,这是相对于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资源,因而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来扑捉这些优势资源,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美术课程资源,以丰富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形式。

①走出教室,以大自然为美术课堂

在不少情况下,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可由教室迁移到大自然中。这是因为大自然中的许多实物本身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与生动的教学素材,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察、亲近自然美,在大自然中寻找艺术灵感,使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又能自主地发现美与表现美。如湘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的《秋天来了》一课,有位农村教师就把课堂搬出教室,带学生去学校附近的户外体验,观察秋天的特征,包括秋天的色彩,秋叶的形状等,畅谈秋天的故事,如中秋、丰收、秋游及秋天带给人们的许多感受,从而寻找秋天的美。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还让学生用涂颜料拓印树叶的肌理,或树叶组合拓印或用落叶拼贴成画等。可见,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开展美术教学,不仅取材方便、教学效果好,同时也不失为一条开发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捷径。

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有效开发校本美术课程

如湖南湘潭某小学,就以出生于当地的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的艺术,再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为主题,开发了自己的校本美术课程,很有本乡本土的课程特色。再如日本某乡村小学则灵活利用当地的农作物资源,让学生在种植水稻的活动中开展有特色的造型活动,如春夏,让学生绘制记录自然景观的变化及水稻生长的过程。到了秋收季节,又让学生手机各种废弃材料绘制成系列雕塑作品,立在稻田中,这些造型奇特的作品不仅赶走了偷食的鸟儿,也让学生了解了美术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及其作用,其教学就有乡土特色。

③以乡俗为题材开展美术教学

农村的乡土历史、民风民俗也是很好的乡土资源。如收集当地的民歌、山歌、童谣等配上图画,以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民风民俗,丰年过节的踩高跷、耍狮子、舞花灯等歌舞活动,还有日常的剪纸,纸扎,编织,装饰画,雕塑等民间工艺。这些特有的乡俗活动与民艺活动都是极好的乡土资源。都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总之,只要农村美术教师树立; 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能用艺术眼光去审视生活,农村中的一切吗,美的要素均可化为美术课程所需要的资源。这样不仅丰富了美术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且还引导学生关注了身边的乡土艺术,对乡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起到了教育应有的积极作用。

四:小结

乡土美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乡土气息,是与自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因此能增加城市的学生对朴素、自然美感的认识与体验,同时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材料。将开发乡土资源与美术课程建构、教师专业化成长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操作方式,并适时地进行反思和评价,通过鼓励教师综合利用环境中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避免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流于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扬长避短,突出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黄阳.小学美术教学论[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第三篇:乡土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所谓乡土音乐资源,是指学校所在地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包括声乐和器乐等。我们认为,乡土音乐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音乐和文化知识的新平台。

关键词:音乐资源;课堂教学;乡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156-01

所谓乡土音乐资源,是指学校所在地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资源,包括声乐和器乐等。我们认为,乡土音乐资源可以有选择地进入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音乐和文化知识的新平台。开发与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一方面有利于扩展音乐教育内容,加强对幼儿进行民族情感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又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同时还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教育界对乡土音乐资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讲,乡土音乐是人民情感的寄托,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人民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富于生活气息,也寄托了文化的情思,其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就是乡土文化的灵魂与思想。将乡土音乐艺术引入小学音乐教育,让学生从课堂上认识本地区传统精神文化的结晶,使之热爱本地区文化艺术,这能使保护和承传民间艺术落到实处。其次,通过开发和利用乡土音乐资源,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行的音乐教材,无论哪一个版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部分音乐教学内容都是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没有本省、本市、本县的音乐作品。并且,在中外经典音乐作品中,还有一部分音乐作品艺术技巧过分深奥,缺乏必要的亲和力,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但是,乡土音乐则不同,它是立足于本土,反映本土民俗习惯,具有浓厚的地方性艺术特色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在文化和艺术上有其深刻的内涵,是一种无法被同化或取代的教育资源。学生对这些音乐资源也具有天然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将把乡土音乐资源合理地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将这些音乐与教科书上带有共性的其他教学内容形成互补,更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感。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提出,应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乡土音乐资源,教师根据课本的相关课时,在音乐学习的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中,有针对性地展开音乐学习活动。

一、感受与鉴赏

瑞士音乐家和教育家达尔克罗兹(1865—1950)曾经说过:“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 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对乡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基础环节。教师应注意搜集有关音频和视频资料,通过运用高科技视听手段表现乡土音乐的代表曲目,拉近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距离,使学生在获得完美视听享受的同时,激发其对乡土音乐的热爱。教师的旁白和提示,应简明和生动,富有启发性。对多首作品进行欣赏时,还应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其不同的处理方法与审美特质。同时,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激发他们听赏乡土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乡土音乐老艺人、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作为“活性资源”引进课堂,或者以讲座或演出的形式开展鉴赏活动,让学生感受纯正的乡土音乐的魅力,营造良好的学习乡土音乐的氛围。

二、表现

在学习乡土音乐的课堂上,让学生长时间坐在座位上听音乐,效果不一定理想,因此,表现是让他们进入主动参与状态的重要环节。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是培养学生对乡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三、创造

所谓音乐创造,其实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运用音乐材料对音乐的再创造的一种活动。教师把这些民间口头传唱、学生熟悉的乡土音乐素材记录整理后拿到课堂,让学生根据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重新填词,鼓励学生即兴创编。教师通过修改、总结、评价和旋律学唱,在课堂上或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创作成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了音乐创作的快乐。同时,教师还应利用组织班级联欢晚会和学校联欢晚会等不同的平台组织学生表演乡土音乐的小节目,让学生在回味无穷的课余生活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又达到创造和承传家乡音乐的目的。

四、音乐文化教学

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集中体现在音乐与音乐相关文化上,它是最直接,最有用的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方法之一。通过音乐文化的教学,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充分体验与感受音乐,从而不断促使学生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土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当地乡土音乐的产生、继承和发展状况。通过学习,使学生发现和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从而使学生对家乡文化由知之不多到十分熟悉,由表及里地了解,由感性及理性地体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挖掘整理乡土音乐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悠久的历史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

总而言之,开发与利用乡土音乐资源,有利于扩展音乐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让学生感受家乡之美,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的魅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把这些优秀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性质和价值要求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

第四篇:美术教育中的生活资源

美术教育中的生活资源

江苏宿迁宿豫区教育局教研室 高维年

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美术专业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新课程理念中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转变我们的观念,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为此,我们进行的中小学生活美术教育研究,正是基于新课程的理念设定的,是直接指导、实践、应用于中小学课内外教育教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质的“主体性”发展和审美文化素质的提高,因而挖掘生活美术教学资源,设置生活美术教学环境,把握生活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层次,强化生活美术教学与素质发展的关系,是实施生活美术教育研究的保证。其研究内容主要有:

1、美术教育现状研究。现行的教材依然门类较多,涵盖面广,系统性强,专业化倾向较浓。有些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师生缺乏生活体验,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准,很难进行艺术表现;有的内容受条件限制,工具、材料跟不上,教师无法示范,学生无法完成作业,教师缺乏信心,学生缺乏兴趣。导致有的教材内容不能正常开展教学,或者流于形式,或者根本用不上,因此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性地学习,既保证教材的完整性,又让学生学的容易。

2、生活美术理论研究。吸收多元文化理论的研究思想,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美术是文化的造型载体,它自身也是文化的一种类型,生活美术教育包容了各种优秀文化,通过美术教育开展多元文化理解教育,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可以深入了解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着的文化背景、文化信息,易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当地资源相结合。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以人为本,在美术课程中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通过生活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知能力,从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独特魅力。

3、生活美术实践研究。精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把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素材、材料、形式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把书法、国画、篆刻、剪纸、编结、插花、服装设计、居室布置、园艺、饮食文化等内容形式加以扩展,使教学内容结构更为均衡性、综合性、生活性、选择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好教,学生愿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变课堂教学现状,使学生主动探讨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对熟悉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产生兴趣,学习、获取、应用,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美术素养,对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有最基本的了解,对生活中的美术价值有最敏锐的认识,作出最积极的反应,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生活中的美术素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活,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

4、生活美术评价研究。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美术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美术资源大胆地表现,同时获得初步的技术意识,为将来技术性工作提供一般的模式。

第五篇:乡土历史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年来在从事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我常为学生对本学科不感兴趣,教学成绩不理想而痛苦。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传统的历史教学,以历史知识的传授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只能被动记忆,教学过程过于知识化、专业化,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成绩也不可能理想,更不用说能力的培养了。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现状呢?在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我发现学生对乡土历史感兴趣。乡土历史是祖国历史大河的支流,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材料。而且,乡土历史与祖国历史相融合、相连接,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

一、乡土历史资源是中学历史课本有益的补充,是生动的直观教材

多年来的历史教学,普遍反映出了一个现象,就是大多数的中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并不怎么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课本的历史距离现代比较遥远,学习之后并没有多大用处,因而感觉上历史课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喜欢历史课程,可以在教学某一历史课时,结合当地的历史情况,穿插一些本地的相关历史,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整个历史学科的兴趣。当学生对于历史学科慢慢的有了感情之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也就随之提升,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以及教学效率。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有感于学校周边的丰富历史的文化资源,我在教学当中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穿插一些有关家乡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沿革等,从而以一种家乡历史文化情怀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其自身的历史知识。如讲授秦朝的建立时,我不仅向学生交代了秦朝建立的背景、时间以及过程,更强调了我市市名的由来。又如,讲到秦朝的暴政时,除课文中的事例,我又着重强调了孟姜女哭长城,因为我市不仅有长城的源头——山海关,还有姜女庙以及秦皇求仙入海处,并且不少学生都去过,所以,学生们的兴致很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本相关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再如,在讲到国民党新军阀进行中原大战,张学良入关支持蒋介石时,我告诉学生张学良是从我市九门口入关,还曾经住在老乡家。通过这样的介绍,提高了学生对家乡历史地位的认识。在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时,我补充了:1.抗战时期,日本加紧对我国的经济掠夺,我们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所以成为日本掠夺的重点区,日军前后共在本地开凿六个井口,剥削本地居民为其挖煤。我指导学生分组调查了几个井口,采访当地老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2.解放战争时期,董存瑞所在部队取得隆化战斗的胜利后,又在我们这里组织争夺上庄坨据点的战斗。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几百名战士长眠于这块热土,为了记住为我们带来和平的英烈,当地政府修建了几处烈士陵园,我们学校院内就有一处,可以让学生去参观,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以乡土历史资源为中心内容的活动课,是学生实践和创新的场所

作为一座具有丰富历史资源的文化名城,秦皇岛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实施乡土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与资源。

依据我校“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校本课程计划,我在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利用“春游”“秋游”“野炊”等集体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和名人故居。学生对这些是不陌生的,但是对这些相关的历史知识头脑当中却缺乏应有的完整性,甚至是有一些模糊不清或者错误的印象。因而,为学生组织的相应参观或者是专题讲座对于丰富学生头脑当中对其的印象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不仅可以破除他们头脑中对当地的名胜古迹或者历史文物的错误认识,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增加其知识,拓宽其眼界。另一方面,定期举办“家乡历史大家谈”活动,分组设计“家乡历史名胜一日游”旅游计划。这不仅推动了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也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知识得到了交流、提高。

地方的历史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随着历史地理的变迁、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其内容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多彩。因而,其教育教学的形式也随之灵活多样。学生在学习自己家乡的地方历史时,不仅感到熟悉,也感觉到新鲜和陌生。熟悉的是在这里生长了很久,陌生的是却对自己家乡的历史还有这么多的不懂,因而在新鲜、好奇的驱动下,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比如,在参观了长城和孟姜女庙后,有的学生就在日记当中留下了体验活动的体会:这些文物古迹向我们展示的是一部丰实的秦朝历史画卷,是一部生动的教材。通过参观我对秦朝有了“全”“新”的认识,秦朝之所以短命是秦朝暴政的必然结果。

三、乡土资源的科学运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历史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对社会发展史、革命传统以及爱国主义的教育。家乡历史上的感人事迹,以及名人名事,为教育学生的革命主义情怀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其中所折射出的民族精神以及科学精神都是我们当今每一名学生应该所熟知以及学习的。学生登上山海关长城,真正领悟“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朗诵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感受家乡海天相接的壮观。与此同时,也减轻降低了学生因为升学考试而带来的心理负担以及压力,为营造一片寓教于乐的氛围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在这种氛围当中学习,不仅享受了学习的乐趣,也从中获得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由于受到历史课程当中乡土历史教学的重大影响,以至于秦皇岛以及周边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等都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课外活动是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与参观、指导相结合,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外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开展、总结反思的整个活动过程,这对训练学生的创新才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家乡历史大家谈”活动中,学生已就“文物保护”“环境治理”“旅游资源开发”等社会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们感受到历史与我们息息相关,历史与我们近在咫尺,学生们增长了知识和见识,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下载浅谈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档案袋评价在农村美术教育中应用

    档案袋评价在农村美术教育中应用 綦江县新建学校:刘军 摘要: 档案袋评价是当前的一种新的自主性评方式,在农村学校实行档案袋评价有点非常现实的意义。实行档案袋评价从两方面......

    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文摘]受生活环境、学习条件的局限,农村的孩子认知面较窄、接收的外部信息少,所以他们对新事物有着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媒体可以创设......

    乡土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乡土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摘要:现阶段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提高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学习经验、......

    乡土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共五则范文)

    乡土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为了使学生......

    乡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以青州市杨集为例 摘要:在社会迅速发展,人类快速进步的今天,中国出现了渴望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思想倾向,在艺术上也提出返璞归真,开始关注......

    乡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5篇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为例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这堂课选自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的陆春芳老师,是一堂高三地理复习课,主要......

    浅谈扬州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

    浅谈扬州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 摘 要:教师应将乡土历史穿插在全国通用历史课本中讲述,以全国通用历史课本为主,乡土历史为辅。讲述乡土历史的目的:一是普及乡土历史知识......

    浅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如果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或教学只围绕课堂和课本进行,那么新课程的要求将无法达成。因此要求学生和......